顺昌县美食

来源:趣味经验馆 1.64W

顺昌县美食

“顺昌县美食”主要包括:仁寿灌蛋、高阳锅巴、仁寿灌蛋、高阳锅巴,并且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仁寿灌蛋更好。

高阳锅巴、仁寿灌蛋、仁寿扁肉、双溪乌米饭、郑坊豆腐、畲家芦苇粽、顺昌红心柚等。

高阳锅巴、仁寿灌蛋、李默素丸、元坑糍粑等10种最具代表性的顺昌美食,引爆五湖四海“吃货们”的味蕾。

“顺昌县美食”主要包括:仁寿灌蛋、高阳锅巴、仁寿灌蛋、高阳锅巴,并且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仁寿灌蛋更好。

高阳锅巴、仁寿灌蛋、仁寿扁肉、双溪乌米饭、郑坊豆腐、畲家芦苇粽、顺昌红心柚等。

高阳锅巴、仁寿灌蛋、李默素丸、元坑糍粑等10种最具代表性的顺昌美食,引爆五湖四海“吃货们”的味蕾。

1、高阳锅巴:顺昌高阳锅巴通常由大米、黄豆、小米制成,是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之一,可分为芝麻锅巴、瓜仁锅巴、三鲜锅巴、肉片锅巴、红薯锅巴等十几种。

2、仁寿灌蛋:灌蛋是顺昌的特产,名列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顺昌仁寿镇是灌蛋的发源地,做法也最为正宗。蛋灌好之后,下锅煮熟即可食用。

3、仁寿扁肉: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是福建传统的地方名点,属于闽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寿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区别在于肉馅质感更加鲜美,皮质更硬挺,泡于汤中不易碎烂。

4、双溪乌米饭:乌米饭就是五色糯米饭,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特殊的树叶,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色泽乌黑油亮,糯香清甜又可口,让人记忆深刻。

5、郑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里炸至金黄,然后酿入肉馅,再下锅煎熟,勾芡浇汁即可。食之外香里嫩,肉馅鲜香。

6、畲家芦苇粽:畲族粽是用芦苇的叶子包成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又称芦苇粽、枕头粽、五节粽。粽子外形成长条状,并分成五节寓意,吃在嘴里清香扑鼻,软糯香甜,独具风味。

7、顺昌红心柚:顺昌红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的特产。顺昌县红心柚具有个头适中,香气浓郁,果肉鲜红无核,脆嫩多汁,酸甜适口等特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高阳锅巴:顺昌高阳锅巴通常由大米、黄豆、小米制成,是写英向期找势技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之一,可分为芝麻锅巴、瓜仁锅巴、三鲜锅巴、肉片锅巴、红薯锅巴等十几种。

2、仁寿灌蛋:灌蛋是顺昌的特产,名列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顺昌仁寿镇是灌蛋的发源地,做法也最为正宗。蛋灌好之后,下锅煮熟即可食用。

3、仁寿扁肉: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是福建传统的地方名点,属于闽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寿来自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区别在于肉馅质感更加鲜美,皮质更硬挺,泡于汤中不易碎烂。

4、双溪乌米饭:乌米饭就是五色糯米饭,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特殊的树叶,取叶煮汤,然后将糯来自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还听土影前树万修乌米饭色泽乌黑油亮,糯香清甜又可口,让人记忆深刻。

5、郑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里炸至金黄,然后酿入肉馅,再下锅煎熟,勾芡浇汁即可。食之外香里嫩,肉馅来自鲜香。

6、畲来自家芦苇粽:畲族粽是用芦苇的叶子包成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又称芦苇粽、枕头粽、五节粽。粽子外形成长条状,并分成五节寓意,吃在村自出钱嘴里清香扑鼻,软糯香甜,独具风味。

7、顺昌红心柚:顺昌红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的特产。顺昌县红心柚具有个头适中,香气浓郁,果肉鲜红无核,脆嫩多汁,酸甜适口等特点。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1:

1、高阳锅巴:顺昌高阳锅巴通常由大米、黄来自豆、小米制成,是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之一,可分为芝麻锅巴、瓜仁锅巴、三鲜锅巴、肉片锅巴、红薯锅巴等十几种。

2、仁寿灌蛋:灌蛋是顺昌的特产,名列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顺昌仁寿镇是灌蛋的发源地,做法也最为正宗。蛋灌好之后,下锅煮熟即可食用。

3、仁寿扁肉: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是福建传统的地方名点,属于闽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寿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区别在于肉馅质首感更加鲜美,皮质更硬挺,泡于汤中不易碎烂。

4、双溪乌米饭:乌米饭就是五色糯米饭,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特殊的树叶,取色战肥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来自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色泽乌黑油亮,拉代单益角斤糯香清甜又可口,让人记忆深刻。

5、郑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里炸至金黄,然后酿入肉馅,再下锅煎熟,勾芡浇汁即可。食之外香里嫩,肉馅鲜香。

6、畲城虽家芦苇粽:畲族粽是用芦苇的叶子包成枕头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又称组乙营远掉芦苇粽、枕头粽、五节粽。粽子外形成长条状,并分成五节寓意,吃在嘴里清香扑鼻来自,软糯香甜,独具风味。

7、顺昌红心柚:顺昌来自红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的特产。顺昌县红心柚具有个头适中,香气浓郁,果肉鲜红无核,脆嫩多汁,酸甜适口等特点。

蔡茂强的胖拉是哪里人

蔡茂强的胖拉是福建人。

胖拉是福建话,意为“胖子”。蔡茂强是著名的福建籍演员,他在电影《喜剧之王》中饰演的胖子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因此被称为“胖拉”。

福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方言。福建话在福建省内广泛使用,也是海外闽南人的共同语言。蔡茂强作为福建籍演员,使用福建话并且有着典型的福建人面孔,所以他饰演的角色胖拉也被认为是福建人。

实际解答方式: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到蔡茂强的个人背景和他饰演角色的信息,从而得知胖拉是福建人。

拓展说明: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拥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美食文化。福建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在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除了蔡茂强之外,也有许多其他知名的福建籍演员、歌手、作家等。因为福建人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不少的杰出代表。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南平是福建省辖地级市,一直是小编我很喜欢的一座城市,不仅美食很多而且风景也很优美,更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随便逛逛,胃就满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福建南平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一、笋燕

笋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最具特色的名肴,对于小编来说,它是从小陪伴的家乡味,是逢年过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经典味,更是很多年后,已经不再那么常吃,却时时会萦绕在心头的滋味。笋燕尝起来鲜香微辣,入口顺滑,炒制时,伴以香菇,肉沫,洒上葱花,吃上一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二、建瓯光饼

一提到建瓯小吃,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建瓯光饼,因为深入民心,建瓯光饼现为南平传统名点,童年故事,从一块热乎乎的建瓯光饼开始。这一块块拥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特色小吃,鲜香酥脆,美味可口。各地的做法都稍有不同,但都一样好吃。金面银边,香酥绵口,轻咬,炭火的味道,肉香,面香混合出建瓯人心中的光饼。

三、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镇传统的地方小吃。我对水吉扁肉是了解的,一个朋友家在建阳,我又是爱吃扁肉的,所以以前有去都会去觅食!真正的水吉扁肉表皮很薄,入口即化感觉,内陷很嫩,扁肉煮过后块头变的很大,很有嚼劲,味道浓郁具有地方特色,建阳人从小爱吃,家喻户晓哦!

四、岚谷熏鹅

岚谷熏鹅是南平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菜,在当地相当有名,极具南平地方风味,制作技艺讲究色、香、味,其营养价值要高,且脂肪含量低 。不论是白切单吃,还是炒点辣椒,小编我都是能干下好几碗饭的!小时候只有寒暑假去南平找奶奶,才能尝到这份美味。

五、建瓯板鸭

建瓯板鸭是福建建瓯传统特色美食。做法精细,鸭肉不干不燥,鸭肉细腻可口,嫩滑喷香。买的时候用鼻闻闻香气,有碱的气味就不要买了,千万别放冰箱冷藏,不吃就不要买了,板鸭的煮制也很简单,板鸭洗净切块装盘,淋上三冬老酒、小磨麻油等配制的调味料,文火蒸熟便可食用。

六、顺昌灌蛋

小编我前不久到福建南平顺昌县出差,发现有道菜很有特色,寓意也很美好,寓含“生活安康,财源广进”之意,也是个技术活,灌蛋一定要选用新鲜的青皮鸭蛋,生蛋里灌入香菇肉泥,煮后还是一颗荷包蛋样式,肉馅的加入,使蛋本身的美味进一步升华。

顺昌绿仙椒罐头怎么吃

绿仙椒罐头可以配饭吃。

绿仙椒引进台湾优良高产加工品种牛角椒,在武夷山脉顺昌深山,亩产万斤,加工成“绿仙椒”罐头,产品嫩脆香辣,素食开胃,美容瘦身,配饭神器,餐桌佳品,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顺昌绿仙椒罐头的生产商是福建省顺昌合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生蛋黄可做皮儿包肉馅是真的吗?

生蛋黄可做皮儿包肉馅是真的。在福建省顺昌县仁寿镇有一种用蛋黄包入肉馅制作而成的美食叫做灌蛋。

按灌蛋制作者张振健介绍:“把猪肉先切成条,再切成肉丁。再把香菇、红菇、笋这些原料也切成丁与之前剁好的肉泥和在一起;和完以后再加入酱油、胡椒粉、生粉、葱花等调料,把所有的配料配完以后,最好腌制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几分钟。”

“首先要准备道具,就是一个杯子、三根竹签。然后就把洗好的鸭蛋敲到杯子里,要点就是找到这个蛋眼。”

张师傅口中的蛋眼其实就是蛋黄中的小白点。张师傅拿筷子轻轻转动蛋黄,终于发现了蛋眼。就见张师傅拿起一根细长的竹签,直接刺入了蛋眼,蛋黄居然没有破,张师傅用筷子夹住一坨肉馅,从蛋眼处直接塞了进去,此时的蛋黄仍然是一副坚不可摧的样子,完好无损;张师傅夹起一筷子又一筷子的肉馅,持续不断的塞入蛋黄中,至少有100克的肉馅被统统塞入了一个鸭蛋黄里,眼看着蛋黄在张师傅并不温柔的动作下被撑得鼓鼓囊囊,但依然保持着完好的身形。接下来,张师傅小心翼翼的把杯子里的蛋倒入汤锅里煮。

“水不能太开,大概在六七十度左右,以温火给它煮熟为止。”

大概四五分钟左右,一颗颗蛋浮起水面,这个时候灌蛋就熟了。煮好的灌蛋也并没有破裂,一个个完好无损。最后,张师傅将蛋一个个舀出,撒上一点葱花,浇上一点油。此时的灌蛋,蛋白如花朵般晶莹,蛋黄如花朵般娇艳,一盘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而灌蛋的口感不但肉香四溢,还包裹着浓浓的蛋香。

灌蛋起源于仁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从有了仁寿就有了仁寿灌蛋。因为选择当地的土鸭蛋,它韧性特别好,所以灌的时候不易破掉。每到大年三十,仁寿的老百姓都有制作灌蛋的习俗。灌蛋也是节庆宴客的必备菜肴。另外,蛋形极似金元宝,外白内黄,人们也称它为银包金,寓意财源广进,团团圆圆。灌蛋在仁寿并不仅仅是一道美食,它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深深扎根在仁寿老百姓的心中。

顺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莆田龙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讲究。雕成龙头的,说明龙舟所属的村子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有龙头的,表示这个村没有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着太阳的,表明出过孝子;船头齐平、画着龙头,但龙鼻子却又是雕成的,则表示这村出过贵人。唐代梅妃故乡江东村的龙舟便是如此。莆田龙舟最短的是“九对”,有18名划手,加上司鼓、司锣、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长的是’十五对”,即全船划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兰溪为界分南北两洋。北洋龙舟,掌舵者是舟上的总指挥,以村中头面人物充任。南洋龙舟,司锣者为舟上的总指挥,也是村里的头面人物。竞赛时,北洋在终点处立一标竿,上系彩球,以得球者胜。南洋则无,仅以先到达终点者胜。民间有《龙船歌》道:“天时好,天时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闲,扒龙船,是输是赢无‘单倒’(方言,意为没关系)。抢龙珠,跳龙门,‘扶背’(方言,即掌舵)须要用心思。你也争,伊也抢,抢起大家试本事。要同心,要协力,第一船浆要齐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赛一了也就过。伊请你,你请伊,大家齐唱龙船歌”。《龙船歌》描绘了莆田龙舟竞渡活动既激烈又和谐的场面。

闽南一带龙舟竞渡更为盛行。厦门、漳州、泉州每年都有规模很大的赛事,参赛者除本地之外,还有来自邻近县区的龙舟。龙舟造型呈长而狭的柳叶状,船头雕刻大龙头,须眉齐全,双目炯炯。龙头上披挂彩绸,船两侧彩绘鳞甲。有的龙嘴还能张能合,舌头能伸能缩。整条龙舟如活龙一般。龙舟因颜色不同而有“白龙”、“黄龙”、“青龙”、“黑龙”等名称。也有些地方船头安上蛙、虾、虎等模型,称为“蛙龙”、“虾龙”、“虎龙”等。据道光版《厦门志》“岁时”(卷15)载:端午“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即古锦标意。”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竞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飞速破浪前进,岸上观战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当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把鸭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健儿纷纷跳往水中追捉,观众呐喊助威,极为热闹。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邀请同安、海沧、杏林等邻近90多个社乡龙舟队,男女运动员2000多人参加。1987年端午节,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参赛的除福建省队、厦门市队外,还有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东张水库也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是规模空前的一次龙舟国际盛会。

各地龙舟竞渡还有不同的习俗。在长乐,龙舟一般按亲族建造。小姓的以一族为单位,大姓的以族之下的房为单位,甚至细分到房以下的派系,大致几十户或上百户拥有一艘龙舟。新船竣工后,人们抬舟游乡,而后放到河里“试水”。坐船头者和司舵、司锣、司鼓的都要“投标”决定,即谁出的钱多谁当。新船试水后,便举行邀请赛,由本族青壮年分成几组与外姓的龙舟比赛,俗称“请二班”。在泰宁,从五月初五至六月初六都属赛龙舟的日子。最热闹的是五月廿七的庙会。赛事全由农民自发组织。比赛分甲、乙两队,甲队为青龙船公,乙为黄龙船妈,每舟设司鼓、司锣、司舵各1人,划手8人。与别处不同的是,比赛时应逆水而上。龙舟上的司鼓是村中德高望重者,不论比赛输赢,司鼓者都得请赛手晚餐宴饮,以示慰问。在霞浦的一些地方,龙舟竞渡时还把粽子抛入水中。在漳平,从四月初一起就有试龙舟的鼓声,俗称“龙船鼓”。男女老少听到第一声“龙船鼓”,都要在原地跳几下,据传说这样可以抖掉身上的跳蚤,不会再被跳蚤咬了。在清流,紧张激烈的龙舟竞渡后,有别开生面的游花船。花船上搭着平台,四周饰以彩带纸花,演员身着古装表演。表演之后,还有捉鸭活动(即把鸭子抛入水中让人去捉),与他处不同的是,无论龙舟上的划手,还是岸上的观众,均可入水追捉,谁捉到归谁。一时热闹非凡,平添许多节日喜庆气氛。在沙县,竞渡之后在木排上表演肩膀戏,以尽观众余兴。在上杭,龙舟分的黄龙和黑色的乌龙两种。另有神船,祀神并司号令,且有鼓乐队。开赛时,神船令下,黄、黑两舟鼓桨猛进。此时神船上鼓乐齐鸣,场面热烈壮观。龙舟以先达终点者为胜。又有用猪膀胱(俗称“猪尿泡”)吹如气球,染红黄各色,上写发奖者名号,投入江中,漂流而下。龙舟竞渡争夺,夺得的凭此向给奖者取奖。在平和,旧时龙舟赛时间分二天。初四叫“划水花”,地点在南山大塘,先把水搅浑,至有鱼跳上龙舟为止,然后把鱼蒸熟祭江。初五举行决赛。

1949年之后,除了在“文化大”时期外,全省各地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龙舟竞赛,并且大多是民间自发组织。现在人们已把赛龙舟视为一项水上竞赛的体育活动。1984年国家体委把赛龙舟列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更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开展。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粽子古称“角黍”,旧时相传是为纪念屈原的,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粽子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碱水、或豆壳灰碱水、或其他植物碱水浸糯米(现有以食用碱,味道稍逊),待浸透后用俗称“粽叶”的狭长竹叶包成三角锥体状,再以一种细韧的草(福州称蒯草)或小麻绳扎好,10个1串或50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省内各地粽子品种多样,风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头粽(即三角粽,又称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种)、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将乐一带俗称“棕母”)等。据记载,古时还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已不见。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碱粽等。碱粽又称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还有精肉或虾仁、或牡蛎干、或香菇丁等。讲究的人家还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酱油或卤肉汁,放在锅里炒过,然后再加上猪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则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黄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区也称“花生粽”。在长泰,豆粽又称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黄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强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许盐水包成粽子。讲究的则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来又香又脆。咸粽又称甜粽,仅以糯米浸碱水,并无其它佐料,最为普及。煮熟后剥开竹叶,颜色浅黄、晶莹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碱粽可久贮不变质。凉成的碱粽干还可以煮成碱粽甜汤,有助于消化,因此人们常以碱粽干消积。这是咸粽与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将乐有俗语称:“斗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在诏安,送此类粽子固定在初一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节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带,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终)。旧时,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这样蛟龙便无所得。今无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寿宁、霞浦等地,粽子是节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畲族同胞在端午节也有包粽子的习俗,其粽子更具特色。取菅草叶包裹,俗称“五节粽”。据版《霞浦县志》“礼俗”(卷24)记载:“山乡畲民制粽横式,谓之‘横巴’。米亦糯,而碱独佳,故质柔韧,较寻常的角式者更可口,俗称‘畲婆粽’。亦互相馈送如常仪。”

漳平的端午节还包“假粽”和“乖粽”。所谓“假粽”是用竹叶包谷皮,然后送到屋外去,据说这是为送蚊送虫,以避免虫蚁的叮咬。所谓“乖粽”,是专门包给小孩子吃的,据说小孩吃了后便会变乖,很听话。“乖粽”用料与一般粽子相同,只不过包粽时间提前些。

端午节除粽子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应时食品。厦门旧时有食黄鳝之俗,目的是“驱邪”。福安人吃大螺,俗称“炒鬼眼”,也有辟邪之意。“泉、莆是日多食鸜鹆螺,以能明目。”(明·何乔远:《闽书》卷38《风俗志》)在泉州一带,吃“煎”(煎海蛎),拌菜煎的又称“菜”。端午煎据说是为了补天。传说女蜗炼石补天处有裂隙,因此阴雨连绵(闽南此时正是多雨季节),于是大家煎补天。此外,泉州一带还吃“润菜饼”。与润菜饼同时是祭祀祀祖先与诸神必不可少的供品。

莆田有俗语说:“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有些地称“初五扒”,即扒龙船)。这概括了该地赛龙舟之外的端午节所有习俗。“初一糕”指的是五月初一莆田民间做米糕。糕的样式虽有不同,但制作的原料与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后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征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制作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为四角粽。“初三螺”指的是初三时,民间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的是初四这天,家家在门上插艾叶、菖蒲避邪,也有的认为初四插艾会使人清醒。“初五蛋”指的是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统称“午时草”。中午,“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芬香。人们以煮蛋的汤水洗澡,浴后换上夏令新装,每人再吃上两个鸡蛋,以图吉利。小孩子在浴后要在肚脐和额头上点雄黄,借以驱邪除病。有的小孩身上还挂着装上染成红色鸡蛋的小网兜。

福清也有一首概括端午节事内容的民谣:“初一钉门葱(按:门葱指艾、蒲);初二起炸猛(福清方言,起炸是米麦粉发酵制成的甜果。猛,即发酵。)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端午悬艾插蒲的习俗在全省各地普遍流行。一船做法是初五这天,采艾叶、菖蒲,以红纸条卷束,悬挂门首(或钉于门柱两边)。因艾形似虎,蒲形如剑,可借以驱魅压邪。实际上艾与菖蒲均为中草药,药用功能颇多,故有健身祛病的效果。在闽南,除艾、蒲之外,有的还悬插带绿叶的榕枝或桃枝,有的还悬插松、柳、大蒜头。谚语说:“插艾身手健,插松壮如龙”。在光泽、将乐,与艾、蒲同悬门户的还有葛藤,谓可压凶禁蛇。艾、蒲不但用于悬、插,而且还用于熏、洒。在政和,“取菖蒲根及雄黄石磨酒,喷室中,并燃艾挥熏,相传能辟蛇蝎”(《政和县志》20《礼俗》)。在光泽,“切菖蒲根泡酒,朱砂雄黄末调服,谓可延年,用以涂足喷床,辟蛇解毒。”(清·乾隆《光泽县志》卷4《舆地志·风俗》)在福州地区,“以蒲与雄黄入酒饮之,并制雄黄为筒,燃于屋壁床帐之上。小儿则以其末涂耳鼻,云避百毒”(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在,大家知道雄黄酒有害健康,因此不再饮用。旧时,武平有“泛蒲觞”之俗,即以菖蒲酒密封于瓶中,放在溪河上游,任其逐流而下,再取而饮之,今已无此俗。

福建民间尤重端午节的中午时分,因此有采“午时草”、“午时茶”,取“午时水”、写“午时书”与“晒午时”之俗。

“午时草”有两种类型:一是初五清晨便上山采集各种应时中草药,晒到午时,或用于烧水沐浴,或用于煮蛋,或制成药贮藏备用,莆田、仙游等地即属此。另一是指午时采集的药草,“傍午采蓄药物,为‘午时草’”(清·乾隆《福鼎县志》卷2《风俗》),闽东的福鼎等地即属此。“午时茶”实际上与“午时草”相类似,也是以多种中草药合成,并非是茶叶。福州地区常称“药”为“茶”,以避不吉利,“午时茶”即此义。古田端午节“饮蒲酒,合药配制午时茶。”(《古田府志》卷21《礼俗志》)崇安端午“采药作午时茶”(清·康熙《崇安县志》卷1《风俗》)。在将乐,初五午时,许多妇女上山采集“午时茶”,以备全年消毒灭病之用。福州地区及闽北各地,此俗至今仍相沿不改。

“午时水”也有两种,一种是以“午时草”熬的汤,“午时取草煎汤,曰‘午时水’”(《龙岩县志》卷21《礼俗志》),用于沐浴,可以祛毒除病。此俗在全省流行很广。另一种“午时水”指的是初五日午时的井水。据说这时水质最好,人们赶紧从井里汲水,装到瓮里保存起来,说是不会变质,可当药用;用这种“午时水”沐浴,百姓认为能祛浊除病。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闽南,漳平亦有此俗。汲完午时水,人们便趁此时清洗水井,因此闽南便有端午清井的习惯。在福州,人们却忌于端午节中午汲井水,传说此时天神降毒水,不宜汲用。

“午时书”是初五午时正所写的对联。如同春联一般,以红纸写成(居丧之家用素色纸),贴在门户上,以避邪祛魅。“午时书”的内容大多是纳福迎祥、驱邪消灾之类,也有涉及地方风物习俗,各地不同。福州通用的句子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谈忠说孝,饮酒读”,“端取乎正,午得其中”等等。江滨人家写:“十丈龙旗,此日夺标应在我;满江鼍鼓,中流击楫有何人”。也有咏节日风俗的:“无事陶情,四日先支五日酒;不能免俗,未时才写午时书”。福州的“午时书”之俗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尚有,今已很少见到。南靖多写:“龙舟下水千灾散,虎艾悬门百福臻”。或有“五月五日午时书,千祥万福集门闾”等对联贴于门上。在建宁、泰宁、政和,门边张贴的是:“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邪”。在漳平,以红纸条写着:“五月五日午时书,四海龙王进宝珠。孔子笔头千斤重,扫尽虫蚁永消除。”只是这些红纸条不是贴在门户上,而是贴在墙壁上。在连城,以黄纸条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行病鬼王口吐血”,“五月五日送毛娘(即毛虫),毛娘一去不返乡”,“五月五日午时书,四海龙王进宝珠”等等,张贴于厅堂、厨房各处。在大田,也有“书门贴,粘枨间”之举(《大田县志》卷5《礼俗志》)这与福州的“午时书”,有相似之处。

端午之前的三四月多为黄梅雨季,屋里屋外阴湿霉变,杂菌虫豸滋生。端午来临,天气转晴,正是清污的日子。初五是端午节卫生活动的。在福清,清晨,人们便把洗干净的家具、被帐等,放到屋顶、阳台或屋前的空地上晒,一直到午时阳光直射为止。这就是“晒午时”。据说,晒过午时的被帐家具不生虫豸。

端午节时,各地还流行用石灰撒墙根壁角,以除虫蚁。有的则以雄黄粉末制成小纸炮,称“黄烟”,于中午在室内点燃,以熏烟驱除蚊虫。在建阳,妇女与小孩以粽叶折成小船,内放五六枚螺壳,将其置与床下,说是可以送跳蚤。在上杭,民间以方形白纸写上24个“白”字,绕成一个圆圈,圈中写“祛病驱邪”4字,圆圈两旁,写上“董老仙人真口诀,二十四字白如雪,艾旗蒲剑逐妖魔,除虫斩蚁无踪迹”字句。待中午祀神时,以雄黄酒喷上,张贴于房中墙上。连城、龙岩亦有此俗。据版《龙岩县志》“礼俗志”(卷21)载:“溶雄黄于酒,涂儿童手、面,以为可辟虫也。书写厨壁,以为可避虫蚁也。书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口舌上天台,虫蚁归地府’,或书云:‘五月五日午时节,董仲仙师传口诀。二十四字白如雪,驱虫逐蚁走无迹。’”在厦门、同安、金门等地,端阳午时,民间以纸为人,写上一家生辰,送水边焚之,名为“辟瘟”。

在福建民间,端午节还有些专属于儿童习俗。一是为孩子们系“长命缕”。“长命缕”实为五色丝线,于端午时系在手腕处,须到七夕方能解下,意在祈求小孩平安成长。这一习俗在各地普遍流行。二是以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据说可以驱邪避祟。三是佩香囊。香囊多以彩色丝线结织而成,有三角形、球形、菱形,内装沉香、朱砂或樟脑丸,或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的细粉,清香四溢,用以祛秽逐疫。

马站有什么景点好玩

1. 简介

马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镇。这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文物古迹、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美食,是一个既能让你放松身心,又能让你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地方。

2. 特色景点

马站最著名的景点是海韵公园。它占地面积广大,环境幽静,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的玉华山是古时候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道教文物。除了海韵公园外,马站还有许多其它的景点,如梧桐山、鲁南山、中洞宝殿等。这些景点都各有特色,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3. 文化活动

在马站,你可以尝试参加许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每年的神仙会就是马站最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拿着各种祭品,向神仙祈福,同时也会举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比赛。此外,马站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化活动,如踩茶、赏花、放风筝等,都是你不能错过的文化体验。

4. 美食文化

马站有着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油煎饼、藕粉、花卷、糖粥等。这些小吃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渊源。

5. 自然风光

马站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那里有着壮阔的山川、宁静的湖泊、绿意盎然的公园和花海。这些美景都能让你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6. 住宿推荐

如果你想在马站停留一段时间,可以选择住在当地的旅店。马站的旅店多样化,从简单便宜的青年旅舍到豪华的商务酒店,应有尽有。其中比较推荐的是海韵公园内的度假村。这个度假村环境美丽,价格适中,设施完备,你可以在那里度过一段舒适的时光。

7. 交通方式

到达马站最方便的方式便是乘坐公共汽车。从福州、厦门等城市出发,经过南平市,然后再转乘到马站的公共汽车即可。另外,你也可以自驾或者骑行到达马站,途中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8. 总结

马站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的文化底蕴、美味的特色小吃、有趣的文化活动和舒适的住宿环境而闻名于世。如果你想找一个能够放松身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地方,马站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选择。

青要山在什么地方

1. 简介

青要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境内,海拔约1305米,是福建省地理界线上的名山之一。山峰之上为一处绝佳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山脉和小镇。青要山是南平市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

2. 历史背景

青要山历史悠久,据传说在古代战争时期,南平地区的一位将军带领军队经过此处,因为山势险峻,不得不下令停留休整。将军第二天早上上山巡视,发现前方有一座山峰,形似青龙,将军认为此山阴气蕴涵,凶险异常,便命令择日移军。此后,当地人便称此山为“青要山”。

3. 景点介绍

青要山以其清幽的环境和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山顶的观景台是旅游者必去之处,俯瞰整个山脉和小镇,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此外,登山路线沿途风光秀美,有野生动物、水源和植物等,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如果您前来此处,别忘了品尝当地的美食,尤其是最具特色的“青要山板栗”,口感香甜,极具特色。

4. 旅游提示

如果您想来青要山游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以免摔倒受伤。其次,准备足够的水和食品,以防止登山途中口渴和饥饿。第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不乱扔垃圾。最后,注意安全,在夜晚勿在山上逗留,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5. 交通路线

青要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交通较为便利。您可以坐公交车到顺昌县,然后转乘班车或出租车到达青要山。有个小贴士,如果您开车前往,建议提前查询路况,以避免路上出现意外情况。

6. 最佳旅游季节

南平地区属于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最佳的旅游季节在春季和秋季,此时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登山,夏季气温较高,不太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

7. 结语

青要山是福建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适合徒步旅行和观景,也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在此,我们提醒游客勿乱扔垃圾、注意安全,并且珍惜自然环境。青要山期待您的到来,一起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

阿娇榜山在哪里

榜山坐落在顺昌县、西南部郑坊乡内,距县城23公里,主峰海拔1078米,面积30多万亩,林木苍绿,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有3万多亩竹海,是竹木、毛边纸的主要产地。

榜山可追溯到宋代这里就是避暑休闲度假的风景区了。这里有秀丽挺拔的七宝峰,有直下、天湖、甲头等,富有傍山而居的小村庄,与天台山风景区相联,与沙县鸡声崇山峰相接,组成一幅山清水秀七峰奇峭,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山水田园风光画面。

这里有千年古树,有孙悟空的古迹,有古代的榔桥、有白云奄、有古村落。有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是四季如春的无蚊区。是候鸟的迁栖场所,这里有狗熊,苏门羚,有黑獐、山麂、有山鹰、山鸡、飞狐等野生动物。

这里有南江黄羊的美味,有燕尾湖鱼的鲜味,有土鸡土鸭的土味,有柑桔草莓的酸味,有招杉桃的甜味,有食用菌的香味,有竹笋的美食,有竹制品木制品的引力。真是数不胜数,若与茫荡山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宝珠村相比,确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有古人钱澄诗赞曰:“九仙峰色插天寒,七宝堆兰近可观。毕竟爱仙输爱宝,人来先指此山看”。宋代朱熹登榜山天湖,与好友刘谆叟、方柏林、刘彦集等、饮泉时挥笔赞曰“闲居寡俦侣,掩关抱孤清。良友攸来此,旷然舒我情。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相与一隽手,东山眇遐征。前穿林岭幽,俯瞰川原平。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赞杨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村民享朴善良、勤劳可亲。

这里有京福高速公路的联接线,假如在这里建设一个广场,盖好竹楼客栈,宣传旅游品牌,鼓励村民向浙江农村学习,向宝珠村学习,打造海峡西岸绿色腹地亮点,办好生态旅游,欢迎旅游车辆在这里停靠休息,让游客来这里避暑度假尽享乡土乐趣。

郑坊乡:"郑坊乡地处顺昌县西南部,与沙县、将乐两县毗邻,乡所在地距县城20千米。全乡总面积134.54平方千米。现辖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1个乡办林场、1个毛竹采育场,总人口10677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郑坊属半丘陵地貌,全境海拔在300~800米之间;属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

顺昌县张墩村 怎样?

有山,有水,还有乡愁。张墩村景区内不仅有生态、完整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古民居、龙兴寺、竹工具、每一个背后都有其历史文化故事。

穿过一片柿子林,低矮的竹栅栏围起一座通透的屋舍,一张张竹匾、竹筛悬挂在屋檐下,屋舍门口,有上了青苔的石臼和石磨,这里就是张墩村的全国首座乡愁馆。

全村现有葡萄园400多亩,游客可以从每年6月底开始采摘葡萄,同时还可以体验葡萄酒酿造。

葡萄采摘园(每年6月底开始采摘葡萄)、醉最酒坊等展示了张墩独特的葡萄种植文化。

村里有多家家庭宾馆,可以品尝葡萄酒、山茶油、农家蜂蜜等原生态美食,以及金包银等当地农家菜。

景区以乡村休闲体验为主题,打造休闲品牌,建设休闲垂钓、观光采摘、1.3公里环游漫道,穿梭瓜果长廊。

更多关于顺昌县张墩村

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4189161567799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顺昌县寄榴莲6斤到福州多少钱?

东省内:首重12元/KG、续重2元/KG。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20元/KG、续重13元/KG。

蔡茂强的胖拉是哪里人

蔡茂强的胖拉是福建人。

胖拉是福建话,意为“胖子”。蔡茂强是著名的福建籍演员,他在电影《喜剧之王》中饰演的胖子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因此被称为“胖拉”。

福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方言。福建话在福建省内广泛使用,也是海外闽南人的共同语言。蔡茂强作为福建籍演员,使用福建话并且有着典型的福建人面孔,所以他饰演的角色胖拉也被认为是福建人。

实际解答方式: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到蔡茂强的个人背景和他饰演角色的信息,从而得知胖拉是福建人。

拓展说明: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拥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美食文化。福建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在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除了蔡茂强之外,也有许多其他知名的福建籍演员、歌手、作家等。因为福建人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不少的杰出代表。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南平是福建省辖地级市,一直是小编我很喜欢的一座城市,不仅美食很多而且风景也很优美,更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随便逛逛,胃就满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福建南平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一、笋燕

笋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最具特色的名肴,对于小编来说,它是从小陪伴的家乡味,是逢年过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经典味,更是很多年后,已经不再那么常吃,却时时会萦绕在心头的滋味。笋燕尝起来鲜香微辣,入口顺滑,炒制时,伴以香菇,肉沫,洒上葱花,吃上一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二、建瓯光饼

一提到建瓯小吃,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建瓯光饼,因为深入民心,建瓯光饼现为南平传统名点,童年故事,从一块热乎乎的建瓯光饼开始。这一块块拥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特色小吃,鲜香酥脆,美味可口。各地的做法都稍有不同,但都一样好吃。金面银边,香酥绵口,轻咬,炭火的味道,肉香,面香混合出建瓯人心中的光饼。

三、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镇传统的地方小吃。我对水吉扁肉是了解的,一个朋友家在建阳,我又是爱吃扁肉的,所以以前有去都会去觅食!真正的水吉扁肉表皮很薄,入口即化感觉,内陷很嫩,扁肉煮过后块头变的很大,很有嚼劲,味道浓郁具有地方特色,建阳人从小爱吃,家喻户晓哦!

四、岚谷熏鹅

岚谷熏鹅是南平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菜,在当地相当有名,极具南平地方风味,制作技艺讲究色、香、味,其营养价值要高,且脂肪含量低 。不论是白切单吃,还是炒点辣椒,小编我都是能干下好几碗饭的!小时候只有寒暑假去南平找奶奶,才能尝到这份美味。

五、建瓯板鸭

建瓯板鸭是福建建瓯传统特色美食。做法精细,鸭肉不干不燥,鸭肉细腻可口,嫩滑喷香。买的时候用鼻闻闻香气,有碱的气味就不要买了,千万别放冰箱冷藏,不吃就不要买了,板鸭的煮制也很简单,板鸭洗净切块装盘,淋上三冬老酒、小磨麻油等配制的调味料,文火蒸熟便可食用。

六、顺昌灌蛋

小编我前不久到福建南平顺昌县出差,发现有道菜很有特色,寓意也很美好,寓含“生活安康,财源广进”之意,也是个技术活,灌蛋一定要选用新鲜的青皮鸭蛋,生蛋里灌入香菇肉泥,煮后还是一颗荷包蛋样式,肉馅的加入,使蛋本身的美味进一步升华。

顺昌绿仙椒罐头怎么吃

绿仙椒罐头可以配饭吃。

绿仙椒引进台湾优良高产加工品种牛角椒,在武夷山脉顺昌深山,亩产万斤,加工成“绿仙椒”罐头,产品嫩脆香辣,素食开胃,美容瘦身,配饭神器,餐桌佳品,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顺昌绿仙椒罐头的生产商是福建省顺昌合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生蛋黄可做皮儿包肉馅是真的吗?

生蛋黄可做皮儿包肉馅是真的。在福建省顺昌县仁寿镇有一种用蛋黄包入肉馅制作而成的美食叫做灌蛋。

按灌蛋制作者张振健介绍:“把猪肉先切成条,再切成肉丁。再把香菇、红菇、笋这些原料也切成丁与之前剁好的肉泥和在一起;和完以后再加入酱油、胡椒粉、生粉、葱花等调料,把所有的配料配完以后,最好腌制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几分钟。”

“首先要准备道具,就是一个杯子、三根竹签。然后就把洗好的鸭蛋敲到杯子里,要点就是找到这个蛋眼。”

张师傅口中的蛋眼其实就是蛋黄中的小白点。张师傅拿筷子轻轻转动蛋黄,终于发现了蛋眼。就见张师傅拿起一根细长的竹签,直接刺入了蛋眼,蛋黄居然没有破,张师傅用筷子夹住一坨肉馅,从蛋眼处直接塞了进去,此时的蛋黄仍然是一副坚不可摧的样子,完好无损;张师傅夹起一筷子又一筷子的肉馅,持续不断的塞入蛋黄中,至少有100克的肉馅被统统塞入了一个鸭蛋黄里,眼看着蛋黄在张师傅并不温柔的动作下被撑得鼓鼓囊囊,但依然保持着完好的身形。接下来,张师傅小心翼翼的把杯子里的蛋倒入汤锅里煮。

“水不能太开,大概在六七十度左右,以温火给它煮熟为止。”

大概四五分钟左右,一颗颗蛋浮起水面,这个时候灌蛋就熟了。煮好的灌蛋也并没有破裂,一个个完好无损。最后,张师傅将蛋一个个舀出,撒上一点葱花,浇上一点油。此时的灌蛋,蛋白如花朵般晶莹,蛋黄如花朵般娇艳,一盘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而灌蛋的口感不但肉香四溢,还包裹着浓浓的蛋香。

灌蛋起源于仁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从有了仁寿就有了仁寿灌蛋。因为选择当地的土鸭蛋,它韧性特别好,所以灌的时候不易破掉。每到大年三十,仁寿的老百姓都有制作灌蛋的习俗。灌蛋也是节庆宴客的必备菜肴。另外,蛋形极似金元宝,外白内黄,人们也称它为银包金,寓意财源广进,团团圆圆。灌蛋在仁寿并不仅仅是一道美食,它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深深扎根在仁寿老百姓的心中。

顺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莆田龙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讲究。雕成龙头的,说明龙舟所属的村子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有龙头的,表示这个村没有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着太阳的,表明出过孝子;船头齐平、画着龙头,但龙鼻子却又是雕成的,则表示这村出过贵人。唐代梅妃故乡江东村的龙舟便是如此。莆田龙舟最短的是“九对”,有18名划手,加上司鼓、司锣、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长的是’十五对”,即全船划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兰溪为界分南北两洋。北洋龙舟,掌舵者是舟上的总指挥,以村中头面人物充任。南洋龙舟,司锣者为舟上的总指挥,也是村里的头面人物。竞赛时,北洋在终点处立一标竿,上系彩球,以得球者胜。南洋则无,仅以先到达终点者胜。民间有《龙船歌》道:“天时好,天时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闲,扒龙船,是输是赢无‘单倒’(方言,意为没关系)。抢龙珠,跳龙门,‘扶背’(方言,即掌舵)须要用心思。你也争,伊也抢,抢起大家试本事。要同心,要协力,第一船浆要齐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赛一了也就过。伊请你,你请伊,大家齐唱龙船歌”。《龙船歌》描绘了莆田龙舟竞渡活动既激烈又和谐的场面。

闽南一带龙舟竞渡更为盛行。厦门、漳州、泉州每年都有规模很大的赛事,参赛者除本地之外,还有来自邻近县区的龙舟。龙舟造型呈长而狭的柳叶状,船头雕刻大龙头,须眉齐全,双目炯炯。龙头上披挂彩绸,船两侧彩绘鳞甲。有的龙嘴还能张能合,舌头能伸能缩。整条龙舟如活龙一般。龙舟因颜色不同而有“白龙”、“黄龙”、“青龙”、“黑龙”等名称。也有些地方船头安上蛙、虾、虎等模型,称为“蛙龙”、“虾龙”、“虎龙”等。据道光版《厦门志》“岁时”(卷15)载:端午“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即古锦标意。”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竞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飞速破浪前进,岸上观战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当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把鸭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健儿纷纷跳往水中追捉,观众呐喊助威,极为热闹。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邀请同安、海沧、杏林等邻近90多个社乡龙舟队,男女运动员2000多人参加。1987年端午节,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参赛的除福建省队、厦门市队外,还有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东张水库也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是规模空前的一次龙舟国际盛会。

各地龙舟竞渡还有不同的习俗。在长乐,龙舟一般按亲族建造。小姓的以一族为单位,大姓的以族之下的房为单位,甚至细分到房以下的派系,大致几十户或上百户拥有一艘龙舟。新船竣工后,人们抬舟游乡,而后放到河里“试水”。坐船头者和司舵、司锣、司鼓的都要“投标”决定,即谁出的钱多谁当。新船试水后,便举行邀请赛,由本族青壮年分成几组与外姓的龙舟比赛,俗称“请二班”。在泰宁,从五月初五至六月初六都属赛龙舟的日子。最热闹的是五月廿七的庙会。赛事全由农民自发组织。比赛分甲、乙两队,甲队为青龙船公,乙为黄龙船妈,每舟设司鼓、司锣、司舵各1人,划手8人。与别处不同的是,比赛时应逆水而上。龙舟上的司鼓是村中德高望重者,不论比赛输赢,司鼓者都得请赛手晚餐宴饮,以示慰问。在霞浦的一些地方,龙舟竞渡时还把粽子抛入水中。在漳平,从四月初一起就有试龙舟的鼓声,俗称“龙船鼓”。男女老少听到第一声“龙船鼓”,都要在原地跳几下,据传说这样可以抖掉身上的跳蚤,不会再被跳蚤咬了。在清流,紧张激烈的龙舟竞渡后,有别开生面的游花船。花船上搭着平台,四周饰以彩带纸花,演员身着古装表演。表演之后,还有捉鸭活动(即把鸭子抛入水中让人去捉),与他处不同的是,无论龙舟上的划手,还是岸上的观众,均可入水追捉,谁捉到归谁。一时热闹非凡,平添许多节日喜庆气氛。在沙县,竞渡之后在木排上表演肩膀戏,以尽观众余兴。在上杭,龙舟分的黄龙和黑色的乌龙两种。另有神船,祀神并司号令,且有鼓乐队。开赛时,神船令下,黄、黑两舟鼓桨猛进。此时神船上鼓乐齐鸣,场面热烈壮观。龙舟以先达终点者为胜。又有用猪膀胱(俗称“猪尿泡”)吹如气球,染红黄各色,上写发奖者名号,投入江中,漂流而下。龙舟竞渡争夺,夺得的凭此向给奖者取奖。在平和,旧时龙舟赛时间分二天。初四叫“划水花”,地点在南山大塘,先把水搅浑,至有鱼跳上龙舟为止,然后把鱼蒸熟祭江。初五举行决赛。

1949年之后,除了在“文化大”时期外,全省各地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龙舟竞赛,并且大多是民间自发组织。现在人们已把赛龙舟视为一项水上竞赛的体育活动。1984年国家体委把赛龙舟列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更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开展。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粽子古称“角黍”,旧时相传是为纪念屈原的,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粽子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碱水、或豆壳灰碱水、或其他植物碱水浸糯米(现有以食用碱,味道稍逊),待浸透后用俗称“粽叶”的狭长竹叶包成三角锥体状,再以一种细韧的草(福州称蒯草)或小麻绳扎好,10个1串或50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省内各地粽子品种多样,风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头粽(即三角粽,又称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种)、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将乐一带俗称“棕母”)等。据记载,古时还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已不见。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碱粽等。碱粽又称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还有精肉或虾仁、或牡蛎干、或香菇丁等。讲究的人家还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酱油或卤肉汁,放在锅里炒过,然后再加上猪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则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黄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区也称“花生粽”。在长泰,豆粽又称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黄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强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许盐水包成粽子。讲究的则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来又香又脆。咸粽又称甜粽,仅以糯米浸碱水,并无其它佐料,最为普及。煮熟后剥开竹叶,颜色浅黄、晶莹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碱粽可久贮不变质。凉成的碱粽干还可以煮成碱粽甜汤,有助于消化,因此人们常以碱粽干消积。这是咸粽与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将乐有俗语称:“斗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在诏安,送此类粽子固定在初一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节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带,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终)。旧时,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这样蛟龙便无所得。今无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寿宁、霞浦等地,粽子是节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畲族同胞在端午节也有包粽子的习俗,其粽子更具特色。取菅草叶包裹,俗称“五节粽”。据版《霞浦县志》“礼俗”(卷24)记载:“山乡畲民制粽横式,谓之‘横巴’。米亦糯,而碱独佳,故质柔韧,较寻常的角式者更可口,俗称‘畲婆粽’。亦互相馈送如常仪。”

漳平的端午节还包“假粽”和“乖粽”。所谓“假粽”是用竹叶包谷皮,然后送到屋外去,据说这是为送蚊送虫,以避免虫蚁的叮咬。所谓“乖粽”,是专门包给小孩子吃的,据说小孩吃了后便会变乖,很听话。“乖粽”用料与一般粽子相同,只不过包粽时间提前些。

端午节除粽子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应时食品。厦门旧时有食黄鳝之俗,目的是“驱邪”。福安人吃大螺,俗称“炒鬼眼”,也有辟邪之意。“泉、莆是日多食鸜鹆螺,以能明目。”(明·何乔远:《闽书》卷38《风俗志》)在泉州一带,吃“煎”(煎海蛎),拌菜煎的又称“菜”。端午煎据说是为了补天。传说女蜗炼石补天处有裂隙,因此阴雨连绵(闽南此时正是多雨季节),于是大家煎补天。此外,泉州一带还吃“润菜饼”。与润菜饼同时是祭祀祀祖先与诸神必不可少的供品。

莆田有俗语说:“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有些地称“初五扒”,即扒龙船)。这概括了该地赛龙舟之外的端午节所有习俗。“初一糕”指的是五月初一莆田民间做米糕。糕的样式虽有不同,但制作的原料与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后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征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制作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为四角粽。“初三螺”指的是初三时,民间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的是初四这天,家家在门上插艾叶、菖蒲避邪,也有的认为初四插艾会使人清醒。“初五蛋”指的是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统称“午时草”。中午,“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芬香。人们以煮蛋的汤水洗澡,浴后换上夏令新装,每人再吃上两个鸡蛋,以图吉利。小孩子在浴后要在肚脐和额头上点雄黄,借以驱邪除病。有的小孩身上还挂着装上染成红色鸡蛋的小网兜。

福清也有一首概括端午节事内容的民谣:“初一钉门葱(按:门葱指艾、蒲);初二起炸猛(福清方言,起炸是米麦粉发酵制成的甜果。猛,即发酵。)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端午悬艾插蒲的习俗在全省各地普遍流行。一船做法是初五这天,采艾叶、菖蒲,以红纸条卷束,悬挂门首(或钉于门柱两边)。因艾形似虎,蒲形如剑,可借以驱魅压邪。实际上艾与菖蒲均为中草药,药用功能颇多,故有健身祛病的效果。在闽南,除艾、蒲之外,有的还悬插带绿叶的榕枝或桃枝,有的还悬插松、柳、大蒜头。谚语说:“插艾身手健,插松壮如龙”。在光泽、将乐,与艾、蒲同悬门户的还有葛藤,谓可压凶禁蛇。艾、蒲不但用于悬、插,而且还用于熏、洒。在政和,“取菖蒲根及雄黄石磨酒,喷室中,并燃艾挥熏,相传能辟蛇蝎”(《政和县志》20《礼俗》)。在光泽,“切菖蒲根泡酒,朱砂雄黄末调服,谓可延年,用以涂足喷床,辟蛇解毒。”(清·乾隆《光泽县志》卷4《舆地志·风俗》)在福州地区,“以蒲与雄黄入酒饮之,并制雄黄为筒,燃于屋壁床帐之上。小儿则以其末涂耳鼻,云避百毒”(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在,大家知道雄黄酒有害健康,因此不再饮用。旧时,武平有“泛蒲觞”之俗,即以菖蒲酒密封于瓶中,放在溪河上游,任其逐流而下,再取而饮之,今已无此俗。

福建民间尤重端午节的中午时分,因此有采“午时草”、“午时茶”,取“午时水”、写“午时书”与“晒午时”之俗。

“午时草”有两种类型:一是初五清晨便上山采集各种应时中草药,晒到午时,或用于烧水沐浴,或用于煮蛋,或制成药贮藏备用,莆田、仙游等地即属此。另一是指午时采集的药草,“傍午采蓄药物,为‘午时草’”(清·乾隆《福鼎县志》卷2《风俗》),闽东的福鼎等地即属此。“午时茶”实际上与“午时草”相类似,也是以多种中草药合成,并非是茶叶。福州地区常称“药”为“茶”,以避不吉利,“午时茶”即此义。古田端午节“饮蒲酒,合药配制午时茶。”(《古田府志》卷21《礼俗志》)崇安端午“采药作午时茶”(清·康熙《崇安县志》卷1《风俗》)。在将乐,初五午时,许多妇女上山采集“午时茶”,以备全年消毒灭病之用。福州地区及闽北各地,此俗至今仍相沿不改。

“午时水”也有两种,一种是以“午时草”熬的汤,“午时取草煎汤,曰‘午时水’”(《龙岩县志》卷21《礼俗志》),用于沐浴,可以祛毒除病。此俗在全省流行很广。另一种“午时水”指的是初五日午时的井水。据说这时水质最好,人们赶紧从井里汲水,装到瓮里保存起来,说是不会变质,可当药用;用这种“午时水”沐浴,百姓认为能祛浊除病。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闽南,漳平亦有此俗。汲完午时水,人们便趁此时清洗水井,因此闽南便有端午清井的习惯。在福州,人们却忌于端午节中午汲井水,传说此时天神降毒水,不宜汲用。

“午时书”是初五午时正所写的对联。如同春联一般,以红纸写成(居丧之家用素色纸),贴在门户上,以避邪祛魅。“午时书”的内容大多是纳福迎祥、驱邪消灾之类,也有涉及地方风物习俗,各地不同。福州通用的句子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谈忠说孝,饮酒读”,“端取乎正,午得其中”等等。江滨人家写:“十丈龙旗,此日夺标应在我;满江鼍鼓,中流击楫有何人”。也有咏节日风俗的:“无事陶情,四日先支五日酒;不能免俗,未时才写午时书”。福州的“午时书”之俗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尚有,今已很少见到。南靖多写:“龙舟下水千灾散,虎艾悬门百福臻”。或有“五月五日午时书,千祥万福集门闾”等对联贴于门上。在建宁、泰宁、政和,门边张贴的是:“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邪”。在漳平,以红纸条写着:“五月五日午时书,四海龙王进宝珠。孔子笔头千斤重,扫尽虫蚁永消除。”只是这些红纸条不是贴在门户上,而是贴在墙壁上。在连城,以黄纸条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行病鬼王口吐血”,“五月五日送毛娘(即毛虫),毛娘一去不返乡”,“五月五日午时书,四海龙王进宝珠”等等,张贴于厅堂、厨房各处。在大田,也有“书门贴,粘枨间”之举(《大田县志》卷5《礼俗志》)这与福州的“午时书”,有相似之处。

端午之前的三四月多为黄梅雨季,屋里屋外阴湿霉变,杂菌虫豸滋生。端午来临,天气转晴,正是清污的日子。初五是端午节卫生活动的。在福清,清晨,人们便把洗干净的家具、被帐等,放到屋顶、阳台或屋前的空地上晒,一直到午时阳光直射为止。这就是“晒午时”。据说,晒过午时的被帐家具不生虫豸。

端午节时,各地还流行用石灰撒墙根壁角,以除虫蚁。有的则以雄黄粉末制成小纸炮,称“黄烟”,于中午在室内点燃,以熏烟驱除蚊虫。在建阳,妇女与小孩以粽叶折成小船,内放五六枚螺壳,将其置与床下,说是可以送跳蚤。在上杭,民间以方形白纸写上24个“白”字,绕成一个圆圈,圈中写“祛病驱邪”4字,圆圈两旁,写上“董老仙人真口诀,二十四字白如雪,艾旗蒲剑逐妖魔,除虫斩蚁无踪迹”字句。待中午祀神时,以雄黄酒喷上,张贴于房中墙上。连城、龙岩亦有此俗。据版《龙岩县志》“礼俗志”(卷21)载:“溶雄黄于酒,涂儿童手、面,以为可辟虫也。书写厨壁,以为可避虫蚁也。书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口舌上天台,虫蚁归地府’,或书云:‘五月五日午时节,董仲仙师传口诀。二十四字白如雪,驱虫逐蚁走无迹。’”在厦门、同安、金门等地,端阳午时,民间以纸为人,写上一家生辰,送水边焚之,名为“辟瘟”。

在福建民间,端午节还有些专属于儿童习俗。一是为孩子们系“长命缕”。“长命缕”实为五色丝线,于端午时系在手腕处,须到七夕方能解下,意在祈求小孩平安成长。这一习俗在各地普遍流行。二是以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据说可以驱邪避祟。三是佩香囊。香囊多以彩色丝线结织而成,有三角形、球形、菱形,内装沉香、朱砂或樟脑丸,或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的细粉,清香四溢,用以祛秽逐疫。

马站有什么景点好玩

1. 简介

马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镇。这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文物古迹、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美食,是一个既能让你放松身心,又能让你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地方。

2. 特色景点

马站最著名的景点是海韵公园。它占地面积广大,环境幽静,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的玉华山是古时候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道教文物。除了海韵公园外,马站还有许多其它的景点,如梧桐山、鲁南山、中洞宝殿等。这些景点都各有特色,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3. 文化活动

在马站,你可以尝试参加许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每年的神仙会就是马站最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拿着各种祭品,向神仙祈福,同时也会举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比赛。此外,马站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化活动,如踩茶、赏花、放风筝等,都是你不能错过的文化体验。

4. 美食文化

马站有着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油煎饼、藕粉、花卷、糖粥等。这些小吃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渊源。

5. 自然风光

马站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那里有着壮阔的山川、宁静的湖泊、绿意盎然的公园和花海。这些美景都能让你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6. 住宿推荐

如果你想在马站停留一段时间,可以选择住在当地的旅店。马站的旅店多样化,从简单便宜的青年旅舍到豪华的商务酒店,应有尽有。其中比较推荐的是海韵公园内的度假村。这个度假村环境美丽,价格适中,设施完备,你可以在那里度过一段舒适的时光。

7. 交通方式

到达马站最方便的方式便是乘坐公共汽车。从福州、厦门等城市出发,经过南平市,然后再转乘到马站的公共汽车即可。另外,你也可以自驾或者骑行到达马站,途中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8. 总结

马站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的文化底蕴、美味的特色小吃、有趣的文化活动和舒适的住宿环境而闻名于世。如果你想找一个能够放松身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地方,马站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选择。

青要山在什么地方

1. 简介

青要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境内,海拔约1305米,是福建省地理界线上的名山之一。山峰之上为一处绝佳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山脉和小镇。青要山是南平市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

2. 历史背景

青要山历史悠久,据传说在古代战争时期,南平地区的一位将军带领军队经过此处,因为山势险峻,不得不下令停留休整。将军第二天早上上山巡视,发现前方有一座山峰,形似青龙,将军认为此山阴气蕴涵,凶险异常,便命令择日移军。此后,当地人便称此山为“青要山”。

3. 景点介绍

青要山以其清幽的环境和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山顶的观景台是旅游者必去之处,俯瞰整个山脉和小镇,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此外,登山路线沿途风光秀美,有野生动物、水源和植物等,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如果您前来此处,别忘了品尝当地的美食,尤其是最具特色的“青要山板栗”,口感香甜,极具特色。

4. 旅游提示

如果您想来青要山游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以免摔倒受伤。其次,准备足够的水和食品,以防止登山途中口渴和饥饿。第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不乱扔垃圾。最后,注意安全,在夜晚勿在山上逗留,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5. 交通路线

青要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交通较为便利。您可以坐公交车到顺昌县,然后转乘班车或出租车到达青要山。有个小贴士,如果您开车前往,建议提前查询路况,以避免路上出现意外情况。

6. 最佳旅游季节

南平地区属于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最佳的旅游季节在春季和秋季,此时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登山,夏季气温较高,不太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

7. 结语

青要山是福建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适合徒步旅行和观景,也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在此,我们提醒游客勿乱扔垃圾、注意安全,并且珍惜自然环境。青要山期待您的到来,一起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

阿娇榜山在哪里

榜山坐落在顺昌县、西南部郑坊乡内,距县城23公里,主峰海拔1078米,面积30多万亩,林木苍绿,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有3万多亩竹海,是竹木、毛边纸的主要产地。

榜山可追溯到宋代这里就是避暑休闲度假的风景区了。这里有秀丽挺拔的七宝峰,有直下、天湖、甲头等,富有傍山而居的小村庄,与天台山风景区相联,与沙县鸡声崇山峰相接,组成一幅山清水秀七峰奇峭,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山水田园风光画面。

这里有千年古树,有孙悟空的古迹,有古代的榔桥、有白云奄、有古村落。有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是四季如春的无蚊区。是候鸟的迁栖场所,这里有狗熊,苏门羚,有黑獐、山麂、有山鹰、山鸡、飞狐等野生动物。

这里有南江黄羊的美味,有燕尾湖鱼的鲜味,有土鸡土鸭的土味,有柑桔草莓的酸味,有招杉桃的甜味,有食用菌的香味,有竹笋的美食,有竹制品木制品的引力。真是数不胜数,若与茫荡山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宝珠村相比,确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有古人钱澄诗赞曰:“九仙峰色插天寒,七宝堆兰近可观。毕竟爱仙输爱宝,人来先指此山看”。宋代朱熹登榜山天湖,与好友刘谆叟、方柏林、刘彦集等、饮泉时挥笔赞曰“闲居寡俦侣,掩关抱孤清。良友攸来此,旷然舒我情。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相与一隽手,东山眇遐征。前穿林岭幽,俯瞰川原平。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赞杨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村民享朴善良、勤劳可亲。

这里有京福高速公路的联接线,假如在这里建设一个广场,盖好竹楼客栈,宣传旅游品牌,鼓励村民向浙江农村学习,向宝珠村学习,打造海峡西岸绿色腹地亮点,办好生态旅游,欢迎旅游车辆在这里停靠休息,让游客来这里避暑度假尽享乡土乐趣。

郑坊乡:"郑坊乡地处顺昌县西南部,与沙县、将乐两县毗邻,乡所在地距县城20千米。全乡总面积134.54平方千米。现辖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1个乡办林场、1个毛竹采育场,总人口10677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郑坊属半丘陵地貌,全境海拔在300~800米之间;属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

顺昌县张墩村 怎样?

有山,有水,还有乡愁。张墩村景区内不仅有生态、完整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古民居、龙兴寺、竹工具、每一个背后都有其历史文化故事。

穿过一片柿子林,低矮的竹栅栏围起一座通透的屋舍,一张张竹匾、竹筛悬挂在屋檐下,屋舍门口,有上了青苔的石臼和石磨,这里就是张墩村的全国首座乡愁馆。

全村现有葡萄园400多亩,游客可以从每年6月底开始采摘葡萄,同时还可以体验葡萄酒酿造。

葡萄采摘园(每年6月底开始采摘葡萄)、醉最酒坊等展示了张墩独特的葡萄种植文化。

村里有多家家庭宾馆,可以品尝葡萄酒、山茶油、农家蜂蜜等原生态美食,以及金包银等当地农家菜。

景区以乡村休闲体验为主题,打造休闲品牌,建设休闲垂钓、观光采摘、1.3公里环游漫道,穿梭瓜果长廊。

更多关于顺昌县张墩村

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4189161567799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顺昌县寄榴莲6斤到福州多少钱?

东省内:首重12元/KG、续重2元/KG。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20元/KG、续重13元/KG。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