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什麼樣子

來源:趣味經驗館 1.38W

青花瓷是什麼樣子

青花瓷是一種傳統的中國陶瓷,以青花為裝飾,通常是白色或乳白色底面,上面繪有深藍色的圖案,有時還有其他顏色的點綴。青花瓷的圖案多樣,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等,具有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中國文化藝術價值。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介紹青花瓷50字左右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温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着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峯。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雖然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但是,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來自海外。元代青花瓷之所以能在前代基礎上突飛猛進,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了來自海外的色料,明朝中前期也同樣。專家稱這種色料為“蘇麻離青”、“蘇渤泥青”等。

它是錳含量較低,鐵含量較高的鈷料,故而能燒製出漂亮的青色花紋圖案。有學者從“蘇麻離青”從發音上説,這種色料來自索馬里,也有説來自蘇門答臘。但是,一般認為,“蘇麻離青”來自波斯(今伊朗)和敍利亞一帶。

擴展資料

明永樂的青花瓷工藝水平非常高,這與鄭和下西洋有關。海上貿易的暢通,使得來自阿拉伯地區的“蘇麻離青”(簡稱“蘇青”)能夠很方便地運到中國。

宣德以後,明朝朝廷多次下令“禁造官樣瓷器”,其原因很多,但青花瓷依然在少量生產。由於朝廷的這一命令,“蘇青”的進口幾乎停止了,燒製青花瓷的色料,主要是靠以前的庫存。

15世紀中後期,明朝青花瓷的生產又出現了上升,但此時,史載,庫存的“蘇青”已經用完。從青花瓷的色料上看,15、16世紀交界時期,進口的色料不多,主要用國產青料。

實際上,國產青料很早就用使用,只不過因為含量與進口的“蘇青”不同,燒製的結果不如進口“蘇青”,因而,在進口能夠保證時,國內窯口一般不願使用國產青料,尤其是進口“蘇青”也不很貴的時候,更是如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瓷器品種)

元青花該怎麼鑑別?

一、 看造型

元青花大器造型的風格是型大,胎厚,體重。元青花的造型多式式樣,器型有:瓶罐、盤、壺、爐、碗、洗,高足杯,胎形水注,執壺匜、花觚等等。內銷瓷雄偉,俊美的外型,厚重但不顯笨重的造型,有着蒙古國的風俗習慣,愛好,審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元代瓷器的風格特點,有着比較明顯的時代特徵。這些器物的造型,比例適當,工藝精細,外觀外精內粗,有一種古拙之美。其器型豐富,每種器型亦有大小多樣的變化,是為了適應,中東西亞人的生活習慣,元青花只要是對外貿易所以大器比效多,繪畫、紋飾都是中西文化相結合,它為中國貿易,絲綢之路作出了輝煌的貢獻。

二、看釉面

元青花有兩種釉面。青白釉(含玻璃釉)與卵白釉,釉面有泛青色也有泛白色。釉水晶瑩、潤澤、亮麗,程現透明的玻璃質釉,95%以上至正型元青花都有爆釉。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虹光,也有的化粧土,凡元青花都上一層護胎釉(含化粧土)。透光看有魚皮紋,還有沙灘樣紋飾等等。這些都是鑑別元青花的重要特徵。

三、 看紋飾

元青花的基本裝飾有四種,一胎裝飾;二印花;三貼花;四雕刻花。青花特點畫面滿。層次多,紋飾多達10層,元青花的繪畫題材有人物故事,動物,植物等。元代紋飾與明清二代不同,畫工精細,層次繁密,瓶,盤之類大器通常滿畫,而且無論是龍鳳紋,花鳥紋,瓜果紋,還是人物紋都有自己劃時代的特徵。外銷瓷中外結合有中國的傳統紋飾,也有外國的文化內涵,畫工精細,筆法流暢,整個畫面一氣呵成。內銷民用品畫工有精有細,以龍鳳,花草,瓜果,人物紋為主,筆法同樣流暢,用筆頓捺明顯有力,精描與片塗相結合。從側面看去,筆觸下鐵斑分佈合理,沒有人工所為之痕跡。

四、 看青花料

目前我們看到的元代青花瓷,有濃豔,翠蘭,蘭灰,蘭黑多種呈色,實際上是青花用料不同。呈色濃豔為進口“蘇麻離青”鈷料,該料為高鐵低錳型,在正常燒造温度下(1350度)色呈翠蘭,迎光看去非常豔麗,在筆觸點和色濃處有鐵鏽斑下凹,伴有錫光滲出。此料絕大多數用於外銷瓷上,也許當時就是來料加工,在國內民用小件器上很少應用。

呈色蘭灰的是國產料,為低鐵高錳鈷料,顏色比較淺淡,蘭中泛灰,少有鐵鏽斑。呈色蘭黑的是混合鈷料,其特徵介於兩者之間,也有鏽斑和錫光滲出。實際上鐵鏽斑,錫光的泛出與鈷料的溶水厚薄有關,料厚的特徵明顯,料薄的呈色同樣青翠,但不濃豔,少有鏽斑,錫光,為此鐵鏽斑的生成有點狀的,也有片狀的,與進口料溶解料水厚薄有一定關係。進口料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暈散現象,有多有少,暈散自然,且有水墨畫感覺,邊線上呈毛茸茸的感覺,青料呈色濃淡感覺。

五:看胎質

凡是元青花素胎都是上一層護胎釉(化粧土)這是上一朝流下的遺風,元青花的胎是用瓷石加高嶺土(麻侖土)製成胎土細膩潔白,厚重,堅硬,但有些砂眼,沒有明清官窯細密。元青花的胎土有二元配方,或者是三元配方,這説明元青花的胎土並不是非常一致的,表現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別是比較明顯的,越是高檔產品,胎土越是淘練精細,有的元代器物胎質可以達到我們所説“糯米胎”的樣子,觀察胎質的總體感覺是,堅硬、勻稱、有分部均勻的褊狹氣孔,氣孔和氣孔之間有均勻的凹凸面。

怎麼樣進行青花瓷器鑑定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中國算是比較出名的。市面上容易出現偽劣的青花瓷器,那麼就需要鑑定,青花瓷器鑑定辦法有哪些?下面小編簡單介紹下青花瓷器鑑定吧。

一、器型:

古瓷的器型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變化的,是斷代的重要依據。有些器型通過傳承演變具有前朝遺風,例如:梅瓶、玉壺春、蒜頭瓶等宋代就流行,蒜頭壺青銅酒器從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是祭供專用器,少量為裝飾器。

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渾。但也有超出想象精製到薄如蛋殼,光照見影的小碗等。由於古代制瓷是師徒授受,代代相傳,注重器型的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

贋品器型表現:整體感覺不諧調、不規矩、僵硬、缺少匠氣、甚至有些不倫不類。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罐上裝飾的獸頭死氣不兇猛,瓶的象耳、壺上的鳳首流都做的沒有活氣。

二、紋飾:

元青花的紋飾較為繁密,最多可達十層左右,龍紋的特點與歷代有明顯區別,表現霸氣、張揚、瞪眼張嘴、肌腱發達、龍爪似刀、蔑視一切。

贋品的紋飾表現:大多數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於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有些留白過大,花葉鬆散不緊湊,葉也不是自然的葫蘆狀,海濤紋也多數走形。器型、紋飾同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不同時期有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如果現代畫匠在紋飾上有發揮創作,就與真品不相符合,暴露是贋品。最重要一點,古人是子孫數代傳承家藝,底藴深厚,妙筆生花、可謂出神入化。而贋品的紋飾單純從情節、畫片意義上講只能説相象,但缺少真器的內涵,沒有底藴,更無法畫出真品的神韻。

三、釉面:

如果説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膚,白細光滑的皮膚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卵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宏觀看去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有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再珍貴的器物,只要你常欣賞把玩,定會留下時間的記憶。

贋品的釉面表現:元青花的仿品由於是新作,釉面火光還沒散去,觀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跡。現代窯爐條件好,沒有過去因窯漏風,導致釉面出現縮釉的暇疵。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縮釉(也稱鬃眼)是人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贋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類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撈瓷。現在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為製造老舊暴釉現象,但漏釉處,可見釉層稀薄的現代工藝。

四、胎質:

元青花的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於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性,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温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盤、大碗、讓人感到震撼。宏觀看胎底有鬆軟的感覺,沒有明後期瓷胎堅硬,多數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點。

贋品胎質的表現:有些贋品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於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贋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乾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於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贋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找不到古人那種熟練老道的匠氣。

五、彩料:

元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目前有三種譯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並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髮色具有青翠濃豔、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

贋品的鈷料:應該説現在仿進口料宏觀看去很像,但沒有真品天然的聚集絲線、珠點、等特徵,有些珠點是人為點畫的。鐵斑、錫光飄浮表面,沒有真品鐵斑好似從胎骨里長出的感覺,也不見濃淡有致的過渡感。最重要一點,由於是新畫在坯胎上的,沒有歷史的沉澱,青花浮於器表,沒有沉於釉下的現象。

青花瓷的紋樣主要由什麼和什麼組成

青花瓷的主體紋樣主要有動物,人物,植物,輔助紋樣有蓮花瓣,如意雲,回紋和卷草紋。

1、動物的紋樣

要知道,元代的統治者是蒙古人,因此,對於長期放牧為生的他們,在藝術品上,也是以動物為主體,在元代的青花瓷紋樣中,主要有龍,老虎,獅子以及鴛鴦等大氣威嚴,高貴的動物,這樣的圖案展現了大氣,狂妄不羈,豪放的氣質,這樣的氣質很符合當時的民族風格。

2、人物的紋樣

元代的青花瓷也勾畫出了人物的紋樣,這樣的紋樣主要是為了記錄古典故事,像甲骨文一樣,元代的設計者將經典文化刻畫在了青花瓷上,在設計中,主要將主體的故事部分設計在青花瓷的中間部位,這樣的設計能夠主體部分更加的明顯,也能夠給人震懾感。

3、植物的紋樣

植物的紋樣在元代的青花瓷中也是很常見的,在眾多的植物中,牡丹的圖案是相對較多的,這是因為牡丹的妖嬈,大氣以及飄逸的氣質,這樣的氣質設計在青花瓷上,能夠更加的吸引人們去進行觀賞,除此之外還有蓮花,菊花等植物,都是青花瓷中常見的設計。

4、輔助紋樣

祥雲圖案的輔助紋培養人物和動物紋有一種很仙氣,能夠展現人們的寄託的意願,在很多的輔助紋中,蓮花瓣紋和如意雲紋是很常見的,能夠給人們帶來吉祥如意的寄託,除此之外,在輔助紋中還有回紋和卷草紋,回紋能夠讓青花瓷的設計更加的整潔,便於人們對青花瓷中的圖案進行分析和觀賞,而卷草紋能夠讓青花瓷的圖案變得樸素,這樣的設計更容易和植物紋進行搭配,能夠很好的突出植物紋的特點。

最早的元青花什麼樣(圖)

最早的元青花如圖

最早的元青花為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温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温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温度偏高時胎釉顯幹,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

擴展資料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濕胎接法,多見器物接口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接口嚴密,不見胎泥外液。

為了保證接口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蕩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青花鑑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青花瓷

青花瓷器價格怎麼樣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漢族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器價格在市面上出現很多,下面小編簡單介紹下青花瓷器價格吧。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温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着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峯。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藏品名稱:青花松竹梅紋斗笠碗

藏品年代:清康熙

成交價格:345萬

描述:此件青花松竹梅紋碗即是康熙官窯的經典之作。此碗作斗笠式,敞口,斜壁,直圈足,足底雙圈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製坯修胎規整嚴謹,技術高超,造型取法趙宋制器之美,輕盈靈秀,洗練簡約。淘洗精煉,胎薄體輕,胎質縝密,質堅純淨,正合康熙制胎“糯米汁”、“似玉”之美稱。胎釉結合緊密,釉質細潤瑩白,與青花翠藍之色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遂成康熙青花獨有之風貌。

·藏品名稱:青花八吉祥大抱月瓶

藏品年代:清乾隆

成交價格:649萬

藏品描述:此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恢宏雄偉,古雅端莊,為乾隆時期寥寥可數的最大器型之一。脣口直頸,頸飾變形雙螭耳,極具鮮明的時代特徵,為雍正至乾隆早期瓶類典雅的耳式之一,圓碩而扁平的瓶體與靈空優美的雙耳搭配,在整體視覺效果上達到均衡虛實之感,使得器形穩重而不失秀美。通體以青花裝飾,瓶腹兩面繪主題紋飾蓮託八吉祥,腹部圓形凸面則飾以放射式圖案花,其它部位均繪以纏枝靈芝紋。其青花蒼雅亮麗,翠妍欲滴,釉質清瑩厚潤,點塗一法竭力展現接近永宣青花凝重的水墨效果。尤其八吉祥紋飾,紛繁複雜,繪畫卻細緻入微,頗見功力,兩側飄帶摺疊多變,輕盈如真,動感強烈,為乾隆青花御瓷少有之雋品。

·藏品名稱:644萬成交青花九龍紋瓶

藏品年代:清嘉慶

直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口沿飾青花如意雲紋,腹底部做海水江芽紋。頸和腹部飾青花雲龍紋,龍鱗成整齊的點狀。嘉慶至光緒這一階段屬於清代中晚期,隨着經濟、文化的衰落,社會開始發生震盪,內憂外患不斷,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制瓷水平明顯呈下降趨。正如《陶雅》一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在歷史上有關這一階段瓷器製作工藝等方面的文字記載不是很多,而後人對清代瓷器發展的研究也往往截止到乾隆朝,對於乾隆以後青花瓷器特徵敍述偏少,重視程度不夠。

事實上,從整個清代瓷器的發展歷程來看,這一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瞭解這一階段的瓷器也是很有必要的。僅從清宮收藏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來看,品種數量也不少,儘管製作水平上無法與康、雍、乾三青花相比,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陶雅》一書在記述當時瓷業狀況時説的“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理沒處”就指明瞭這一點。該器既可稱為嘉慶時期的精品之作,器底有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明洪武時期的民窯青花瓷具備什麼樣的特點

洪武民窯青花的特徵時代為以下幾點:

胎骨——早期瓷化程度差,中期以後瓷化程度較好。胎色早期的白中含灰、含黃或含紅,中期的以白為主,後期均為白胎。早期產品見僵胎和窯裂。

釉層——早期薄亮,灰青或灰黃。中期起釉質瑩潤、淡卵靑色,少數灰青色。大多無片紋。細瓷口沿塗醬釉。

青花——用淘煉欠精的國產鈷料,青料積聚處有黑褐色斑點。有些見暈散,晚期作品趨向明麗。

紋飾——採用粗筆勾勒點染方法,線條遒勁起伏,多用圓弧形線條。

碗心——早期見草書“福”、“壽”字,另有單枝水草、靈芝、菊瓣、龍形、海螺等;中期見山石、松竹梅、動物等後期見隸體“福”字、梵文等。碗心紋飾外一般有雙圈。

外壁——主題紋飾有纏枝花、雲氣、梅蘭、芝草、花果、荷花等。

造型——民間青花瓷中多見盤及碗。

盤早期的較深,圈足小而厚,底足兩面斜削,砂底,有明顯乳突,露胎處似沾有黑色鐵屑和窯紅。盤後期的較淺,口沿外撇,折腰圓柔,內底下陷,圏足稍大,底心乳突細小,足內和底面釉薄。

盤和碗的底足由元末至洪武晚期呈規律性變化:圏足由小到大、由厚到薄。挖足由淺到深,足壁由斜到直。底面由砂底到釉底,乳突由大到小。

乾隆時期二龍戲珠青花瓷真品什麼樣的

清乾隆期青花繪“二龍戲珠”紋玉壺春瓶玉壺春瓶自唐代的淨瓶逐步演變而來,宋時即已定型,撇口、束頸、垂腹、圈足,線條圓緩,造型豐潤,以“大清乾隆年制”篆體書寫款,字體工整,結構嚴謹,筆法清秀。

青花瓷 和彩瓷有什麼不一樣的?

青瓷:我國著名傳統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釉(以鐵為着色劑的青綠色釉),在還原焰中燒製而成。我國曆代所稱的縹瓷、千峯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龍泉窯、官窯、汝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

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或黃褐色。

青花瓷: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温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着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峯。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白瓷:料中沒有或只有極微量的呈色劑,生坯掛釉,入窯經過高温火焰燒成的素白瓷器。

白瓷 我國傳統瓷器的一種。以含鐵量低的瓷坯,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製而成。湖南長沙東漢墓已出現早期白瓷。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範粹墓曾出土比較進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現。陝西西安郊區隋大業四年(608)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胎質潔白,釉面光潤,胎釉已不見白中閃黃或泛青的現象。

彩瓷:亦稱“彩繪瓷”。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繪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兩大類,釉下始於唐[唐青花}。明清時期開始出現是釉上彩{粉彩},同時也是彩瓷發展的盛期,以景德鎮窯成就最為突出。

博寶寶珍商城有很多瓷器的,你可以去那裏瞭解一下。

這個八角青花瓷怎麼樣,是什麼朝代的,最多值多少?

八角青花瓷常見於清朝晚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