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納西族美食

來源:趣味經驗館 2.89W

玉龍納西族美食

1、汽鍋雞:由於湯汁是蒸汽凝成,雞肉的鮮味在蒸的過程中喪失較少,所以基本上保持了雞的原汁原味。湯鮮肉嫩、美味可口。

2、雞豆涼粉:系取自麗江地產的一種雞豆,磨面濾漿做成的一種涼粉小吃。因雞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做黑涼粉。

3、納西烤肉:大多以五花肉為主料,把豬皮烤的金黃鬆脆,肥肉不膩,瘦肉嫩,脆。醮了當地的辣椒粉吃,也可以夾薄荷吃。

4、糯火血腸:是納西人風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納西語稱作“麻補”,即糯火血腸之意。其加工方法是將豬大腸洗淨,置入拌有豬血的糯火,煮或蒸熟後,切成薄片,用豬化油煎後即可食用,是一種方便、易攜帶的風味食品。

5、豬膘肉:又名琵琶肉或琵琶豬,是寧蒗瀘沽湖畔和永寧壩摩梭人及普火族特有的一種臘肉製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納西族的特色飲食

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納西族可能是對我們來説較為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它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十分閃耀。納西族是一個善於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無論是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是它們的飲食習慣,卻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麗江粑粑

  納西族人喜歡喝酒,喝茶,抽煙葉,愛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為乾飯,有米飯或大米、玉米混合飯,有兩三個菜及湯。冬春時,納西族人愛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菜;夏季農忙期間,多數農家皆以米酒拌涼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麪和酥油茶。城鎮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麥,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區菜農供應。麗江的醬菜有獨特的風味。豆豉、滷腐都是傳統的鹹菜,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醃製。麗江白醋酸中有甜。調涼粉加辣椒,酸辣可口,涼透肺腑。

  納西族的風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馳名,另外還有納西火鍋、雞豆涼粉、雞燉豆腐、酥油茶等。“麗江粑粑”以麗江麥面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腿、蘋果、糖、豬油、葱花,用小蘇打發酵後做成。其製法是:冬天以熱水,夏天以涼水和麪,然後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下燃一盆炭火加温,把已經揉好的麪糰整平,擀得薄薄的,塗一層豬油,上鋪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後,香脆爽口,油而不膩。因層薄如紙,故又稱“千層餅”。鑼鍋飯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煮飯用的鍋及蓋是用黃銅打製成的,有一個提把,煮時米飯飄香。

  雞豆涼粉

  麗江的銅鍋、銅火鍋聞名滇西。納西族的特色食品還有一線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條豬醃製的豬膘,與漢族的臘肉很相似,但醃製的方法有異。把豬宰殺以後,去毛剖腹,剔除內臟和豬骨,剜掉四蹄。然後,在豬肚內塞進鹽巴和配製好的香料,再以麻線把豬體縫合,縫成琵琶狀,平放於高處晾乾即可。在冬季醃製,肉味清香,能保存數年不發黴。

  納西族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及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麴、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但隨着水稻、小麥的大面積的種植,稗子的種植在逐漸減少。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納西族人也常將糧食磨成細糝,炒後煮成半稀半乾的飯,或者將糧食炒成炒麪(糌粑)。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麪喝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們必須先喝茶。主食是調劑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作物成熟期有關,如六月吃小麥,七月吃燕麥,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後吃稗。

納西族飲食

納西族的飲食習慣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 *** 的牛肉湯鍋和乾巴。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納西族用什麼食物招待客人 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在飲食上習慣一日三餐,早晨愛喝茶,主食以小麥,玉米、大米為主,做成饅頭、粑粑、米飯等。山區輔以蕎麥、燕麥等,喜歡喝酒和酥油茶,常吃雜鍋菜和大塊肉。傳統的名特食品“麗江粑粑”享譽滇西北。納西族喜食糌粑面,每有貴客來時,必先捧糌粑面待之。平時,愛吃酸、辣味的食物,特別愛煮由排骨、芋頭、豆腐、粉絲、韭菜根、青白菜等雜燴的火鍋菜。逢年過節或遇來客,均以美酒、雞、鴨、魚、肉、火腿、鹹蛋等食物熱情招待。納西族善養奶牛、奶羊,乳製品以“乳餅”出名。喜歡喝茶飲酒,喜吸旱煙,煙、茶、酒為招待客人和朋友來往應酬常備物品。

定居於境內的納西族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飲食已與當地的白、漢族相差無異,但家家户户家都備有糌粑面(即炒熟的燕麥磨成面)以招待客人。

納西族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民俗習慣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族的火把節是要吃什麼 沒有具體要吃的東西 他們只是在門前點燃一根非常粗壯的火把 還有拿着細的火把沿着邊走邊唱歌

雲南麗江美食有什麼? 在麗江,吃的東西也琳琅滿目,各式各樣,不過味道正不正宗,各人有個人的評價。要吃當地特色的東西,比較推薦到新城去吃,比如説七星街的火腿雞,羅非魚,象山市場的臘排骨,都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東西,麗江的小吃就集中在古城的大石橋附近,還有忠義市場,新城的就在七星街的華都商貿城裏,如果是懶人,也比較摩登的話,可以在古城口大水車那裏來份 KFC,餐館方面,麗江古城裏面集中在七一街,櫻花美食廣場地段,過去一直很有名的餐館,貌似現在味道也不怎麼樣,個人不推薦在古城用餐,一來是貴,二來是味道一般。新城裏面,象山市場、花馬街、金凱廣場這三個地方是餐館集中地。

四方小吃一條街位於古城大石橋於四方街,以經營小鍋米線,砂鍋飯,火腿炒飯等民間小吃為主,是麗江最集中的飲食街之一。

大石橋小吃位於古城大石橋,是麗江開辦最早的最地道的傳統麪食小吃店,至今已有 80 餘年歷史。

知名餐館推薦:

步驟/方法

【盛火恫吞 】

地址:麗江盛火段揮誒黿市工商小區旁,依山傍水,現是麗江古城周邊最大的火塘式餐廳,佔地20於畝,餐廳內設有麗江原生態雪桃園。

特色賣點:盛火兑閲晌鞔統火鍋為主,炭火居中的餐桌替代了傳統餐桌,火鍋用炭火加熱烹製食物。餐飲器皿全部是雲南土陶器皿,帶給顧客聚麗江火塘文化氛圍和傳統餐飲吃喝為一體的創新餐飲體驗,同時兼顧團體商務餐飲服務。提供正宗的犛牛肉、納西土雞、野山菌,他是麗江為數不多的餐廳之一。

造訪理由 :

一、從個人旅遊餐飲服務來説:麗江盛火豆燦 個火塘風格的單獨包間,大小不一,有供20人同時用餐的大包,也有供10個同時用餐的小包房。包間環境既有納西風格又顯得温馨,配套實施齊全,青石磚砌成的牆壁風格古樸,每個包間均配有專職的服務員,讓你享受尊貴的用餐服務。

二、從團體商務餐飲角度來説,麗江盛火毒哂邢執商務餐廳的規模和氣勢,擁有面積 O的餐飲大廳,可以同時容納200人同時就餐,並設有棋牌娛樂室。在餐飲大廳的東面是休閒釣魚池,南面是原生態雪桃園,花開時節,一邊愉快地就餐一邊欣賞着桃花盛開的美景,可謂賞心悦目,把餐飲、休閒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讓客人在飯前飯後享受休閒優雅的生活體驗。

據盛火獨習逭啪理介紹,盛火度司消費最低僅為50元。

【納西飲食文化城 】

地址:位於福慧路民航售票大廳往前約 200 米處

以獨具魅力的納西族歌舞和風味獨特的納西族餐飲文化相融合, 讓遊客在品嚐納西族各種風味佳餚的同時,盡領民族歌舞之真韻,是麗江唯一的一家歌舞伴餐飲食店。

【順水樓】

地址:百水坊路 80 號,大石橋順水而下 60 米

招牌菜:豆豉烤魚

老闆是個當地的納西人,菜做的的確不錯,納西本地菜也做的不錯,而且價格也比較實惠,相對古城裏的餐館不知好多少倍。豆豉烤魚是順水樓的招牌菜,嚴重推薦。其它的可以嚐嚐納西菜,膽子大的人可以嚐嚐水蜻蜓和竹蟲。順水樓的環境相對比較幽雅,臨窗靠河,可以邊吃邊看河裏遊走的人以及街上游走的人。

【櫻花美食廣場】

地址:麗江古城關門口

一個美食的廣場,一個美若櫻花的暖屋,它有特色,它具有品味,店內有招牌菜:木府歡騰雪山羊,羊肚菌燉土雞,納西烤肉,雞豆涼粉,納西米腸等,請各位遠方的朋友來這裏歡聚,來這裏感受一下美若櫻花卻勝似櫻花的美食吧。櫻花美食廣場位於七一街印象古城廣場文苑對面。有650個餐位。可供朋友們欣賞麗江的柔軟時光……

特色美食推薦:

【過橋米線】:雖然不是麗江特產,但是這家的味道酸是正宗了。不要再古城吃,要到副慧路,“麗江賓館”門口的“橋之情”正宗蒙自過......>>

納西族有哪些習俗?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男女一般二十歲左右結婚,早婚現象較少。舊時,婚......>>

納西族的年味美食有哪些?

我的家鄉在中國南部的雲南省麗江市,在我們麗江有很多納西族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麗江的少數民族,我們這兒有很多特色的年味美食,每到新年就可以見到我們民族過年的特色風俗,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納西族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風俗。

一、年味美食篇

1、火腿粑粑

在諸多美食中,火腿粑粑是我非常喜歡的,這是納西族的特色美食,我們納西族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到了新年必須吃火腿粑粑,對於我而言,這既是日常的美食,也是新年的美食。

火腿粑粑一般都是外酥裏軟,油而不膩,保存半個月都不易變質,特別適合作為外出的乾糧。在我們這,火腿粑粑有鹹味的,也有甜味的。

2、納西火鍋

“納西火鍋”,指的是用火鍋煮食品而言。我們納西族人喜歡用工藝精美的銅製火鍋來烹飪,“納西火鍋”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遊野餐的佳餚。

“火鍋”原料主要有豬排骨、瘦肉、酥肉、馬鈴薯、黃豆芽、茨菇、紅蘿蔔、芋頭、大韭菜根,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各種肉食和大韭菜根。

3、吹豬肝

豬肝是一種難得的美味,納西族的“吹豬肝”是我們平常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

不管是平常還是新年,只要是有客人來,我們都會做一份吹豬肝,所以這道菜也是我們過年的特色美食了。

4、巖巴玖

巖巴玖其實就是“雞燉豆腐”,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我喜歡它的美味、香嫩,豆腐和雞肉的結合,簡直太絕了。特別是菜的湯汁,非常鮮美,很是下飯。

二、特色風俗篇

1、守歲

守歲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但是我們納西族有自己的特色。

初一凌晨男子先起牀,首先是燒火,火要一點就着,表示新年火紅吉利。接着點三柱香,到河邊去“買水”,要一邊順流汲水三次,一邊口誦“新年大吉,風調雨順”。

當日早點吃炸糕,米酒,湯圓等素食,禁吃葷。飯後,由一男青年拎一壺酒,到長輩或近鄰家拜年。但初一當天多數不串門。初二方開始到親友家相互拜年和輪流請客。

現在,這些傳統風俗多有改變,如“拜祭灶君”,“初一清晨買水”,“除穢祭天”等風俗已很少見。

2、掃墓

麗江人春節有掃墓的習俗。原來是在春節期間完成就行了,但是這幾年變成了一般初一就掃墓的習慣。

3、春客

納西人家有春節期間互相請客的習慣,特別是家庭中如果有新婚(去年春節後結婚的都算)夫婦,那就更是必須請的。

如果家庭夠大,這對新婚夫婦可就吃苦了,可能春節中一天就要趕好多個飯局,還必須帶上各種禮品,順便被請的陪客就多了,陪客可能多到三五桌。

另外被請的重要的對象是在外地工作的族裏人。請他可能得排隊,你家初一,我家初二的往下排,只排到人家必須離開的那天。

以上就是我們納西族的特色美食和風俗啦!麗江是一個特別美麗、典雅的地方,這裏有很多美食,期待大家來旅遊品嚐。

納西族人的美食: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主要分為有甜和鹹兩種口味。粑粑很受朋友的歡迎,不同的口味深受不同年齡的喜愛,然而,真正能夠把這道美食做到完美的人卻不多。下面,讓我來為大家做麗江粑粑的詳細介紹吧,喜歡美食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雲南文化。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着悠久的歷史,明代《徐霞客遊記》中即有記載。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加註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清泉合成麪糰,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塊塊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後捲成圓筒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即可製成。

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類,可以根據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在古城四方街,有許多專營麗江粑粑的鋪子,多為成年女子經營,她們有着嫻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藝,生意紅火,顧客盈門。

麗江粑粑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數天,不會發黴,無論帶着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是馬幫商隊備用的乾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主料:二級麪粉500克。配料:火腿末150克。

調料:焙芝麻,白糖,瓜籽仁,核桃仁各50克,小蘇打,大鹼各1.5克,熟豬油200克,熟菜籽油5克,温水350毫升。

製作方法:

1、麪粉入搪瓷盆,小蘇打、大鹼用温水溶化後倒入麪粉盆中,加温水和成稍軟的麪糰,蓋上潔淨濕布,置半小時待用。將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餡心。

2、用大理石石板,抹上菜籽油。取麪糰均分成80克重的小劑若干個,搓成圓條;再擀成扁圓形長條,抹上豬油,撒上火腿末;用手從一頭拉長卷緊成圓筒狀,再將兩頭搭攏,用掌心輕輕接扁,包入餡心,收口捏緊,用掌心輕輕地按一下製成生坯。

特點:

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糯米營養價值很高,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等。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但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納西族最有名的特色飲食是啥?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但隨着水稻、小麥的大面積的種植,稗子的種植在逐漸減少。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納西族人也常將糧食磨成細糝,炒後煮成半稀半乾的飯,或者將糧食炒成炒麪(糌粑)。   

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麪喝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們必須先喝茶。主食是調劑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作物成熟期有關,如六月吃小麥,七月吃燕麥,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後吃稗。百合圓子:“百合同心”,“合合”納西語為和睦相處,意寓家庭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睦鄰間講求志同道合,尊老愛幼等。

求最具有納西特色的麗江美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鶴慶酒,永勝油茶家家有”。麗江粑粑在過去地處南方絲綢之路、滇藏茶馬古道的麗江在馬幫隊伍中倍受歡迎,因其久置不會變質變味、味美如初而得其"麗江粑粑擺不壞"的美名。

蜜餞:

海棠果蜜餞,納西語“多利久補”。 香櫞蜜餞,納西語香“櫞”同“緣”。

佛掌參:

因形狀酷似僧侶手掌而得其美名。相傳,玉龍山下有一對夫婦,久婚未得子女。一日,去祭拜玉龍山自然神,途中遇到一位東巴,東巴給兩位做祭祀後指點説,只要吃了玉龍山上的一種狀如佛手的野菜,定能生育。食後,果然生下了子女8個。 佛掌參是一道妙手良藥,書中講其功能為"補腎壯陽、滋陰養血,治療婦科疾病等有特效。

百合圓子:

“百合同心”,“合合”納西語為和睦相處,意寓家庭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睦鄰間講求志同道合,尊老愛幼等。

白芸豆酥肉:

納西語“思思”即相好,友好之意。在納西婚俗中,男女相戀後,在其父母、親友同意後在宴席上加一碗酥肉,標誌男女雙方已相愛而訂婚,務必成親。白芸豆代表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大肉:

又叫“大紅肉”意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納西族婚宴、節日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大紅肉在婚禮、節日中又增添了喜氣。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改善,但大紅肉作為“傳統節目”還是保留了下來。

老龍皮:

是產自玉龍山近千年慄樹上的寄生苔蘚植物。 從古至今,玉龍雪山都是納西人心中的一座神山、聖山。納西人在每年年初,都要帶上一些上好的、自己捨不得吃的供品前來祭拜玉龍神,年年如此,無論乾旱、莊稼欠收年景,納西人的虔誠感動了玉龍神,於是,玉龍神就賜給了納西人這道山珍“老龍皮”。

雲南納西族“舌尖上的美食吹豬肝?

有句話説,不去雲南 旅遊 的人、看不到美景如畫的雲南麗江古鎮;不去雲南的各大小吃街。不知雲南的 美食 有多豐富,不去雲南各大少數民族地區。不知雲南少數民族風俗文化和地域 美食 的特色!

走進雲南,這裏是雲南納西族地區。品嚐該地區美味濃香的好吃 美食 。帶你瞭解雲南西族的 美食 文化:分享納西族最為傳奇的一道 美食 吹豬肝。這道 美食 是雲南納西族的醃製 美食 ,也是納西族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 美食 !

納西族的語言將這道 美食 稱為“寺不”是將新鮮的豬肝清洗乾淨吹氣吹脹。然後把、鹽巴、薑絲、詔酒:五香粉。花椒粉混合調勻加入脹氣的豬肝裏面,醃製到五六個鍾;掛到高處風乾就行,逢年過節時、要吃的時候煮熟以後切片即可享用:

其這道 美食 芳香麻辣。色澤紅潤、色味俱全,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雲南這些特色美食,總有一款適合你!

只有嚐盡世間百味,才覺生活有味。

在雲南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生活着25個少數民族,因為這裏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因為聰明智慧的少數民族同胞,也因為 美食 的,在雲南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可以品嚐到每個民族獨有的 美食 。

不知道雲南少數民族的這幾款 美食 ,是否能打動你的胃,讓你邁開步伐,與春城相約一續。

哈尼族——竹筒雞

在哈尼族招待外來的客人的餐桌上,必不會少了竹筒雞這道 美食 。

雲南盛產竹子,竹筒烹飪, 歷史 久遠。智慧的人們利用中空的竹子來繪製 美食 ,竹筒內加入食物,一種由內而發的清香會混合進食物中,產生獨特的口感,深受愛吃一族的喜愛,久而久之,這道 美食 加入烹調技巧,代代相傳,自成美味。

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的鮮甜,又有青竹的清香,兩種味道混合,讓人吃了一口便難以忘懷。

傣族——火燒乾巴

傣族是一個 歷史 悠久的民族,火燒乾巴作為時間的傳承物,因其香味獨特,做法獨到,儲存便宜等特點,深受傣族人民的喜受。

傣族火燒乾巴的吃法不復雜,不加任何輔料,撕開肉絲即可食用。

剛燒出來的乾巴,香且脆,味勻,現烤現吃味道更甚。傣族的典型食品有檸檬撒、炸牛皮、香茅草烤魚、芭蕉花等。

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在藏族的食物中佔據着主要的地位,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

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藏族家庭裏一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

簡單地説,將特製的茶葉磨成汁,加以酥油、食鹽和精製的香料,在茶桶中用茶杆攪拌成水融狀,即是酥油茶。

藏族流傳着“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説法。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等。

白族——生皮

“生皮”不僅是大理的一道傳統菜餚,還是白族飲食文化中的一道傳奇。逢年過節或者日常待客,白族人總會以“皮”作為自已的招牌菜特色菜,犒勞自己和款待來賓。

從南詔時期,開始,白族就有吃“生皮”的習慣,並一直延續至今,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白族人所吃的生皮,是用稻草火燒去毛,故有“白族火燒豬”的美譽。

景頗族——鬼雞

“鬼雞”的名字雖然不雅,但味道確實非一般的好吃。鬼雞做法簡單,選用農村裏放養的土雞,烏骨雞為最佳,煮熟之後香味十足,配料則選用巖姜、蒜、小米辣、緬芫荽、檸檬葉等配入鹽、味精、醬油等調料製成。

酸爽開胃的景頗鬼雞,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雲南 美食 。

景頗族的 美食 除了鬼雞之外,景頗族還擅長製作醃菜和酸菜,如醃青萊、野蒜、豆子、茄子、酸竹筍等,開胃下飯,還有竹筒烤魚、舂鱔魚等也是景頗族好吃的 美食 。

蒙古族——烤全羊

蒙古族是一個 歷史 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着“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烤全羊是蒙古族招待貴賓必不可少的一道 美食 ,蒙古族採用傳統的屠宰法殺羊後,熱水煺毛,去掉內臟,收拾乾淨的白條綿羊烤製成大菜。

烤全羊兼具色、香、味、形,是蒙古肉食中最講究烹調技藝的上乘大菜。

苗族——酸湯魚

吃魚的民族是聰明善良的,苗族人們長期生活的水邊,對於魚的烹飪已經卓有成效,苗家酸湯魚是苗族的一道佳餚。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加入特質的調料,製作出來的魚味美湯鮮。

苗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讓他們對於酸味 美食 也十分喜愛,除了酸湯魚,現已延伸到酸湯雞、酸湯鴨等。

佤族——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語叫“饃尼亞布繞”,是佤族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它即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比普通的米飯要軟得多,比稀飯要幹些。如今有兩種做法,一種叫手撕雞肉欄飯,另一種叫刀砍雞肉欄飯。

雞肉爛飯的製作方法獨特,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豔,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布依族——五色花米飯

五色花米飯,即紅、黑、黃、白、紫色花米飯,簡稱花米飯。是布依族的特產,據説在布依族中流傳已有近900年的 歷史 。

花米飯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色彩鮮豔,香味濃郁,美味可口,傳統的原始布依花米飯製作均是手工製作,過程複雜,步驟繁多,在布依族的勤勞手中,做出了鮮香的美味食物。

獨龍族——蜂蛹

蜂蛹在雲南已經成為一道名菜。而最講究的吃法,還在獨龍族。

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餚之一,蜂蛹營養豐富,富含高蛋白質,風味香酥嫩脆,是真正的純天然美味食品。有説獨龍族百歲老人較多,與常食蜂蛹有關。

獨龍族的 美食 還有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的石板粑粑;春天大自然裏生長的青嫩的竹筍製成的香酸竹菜,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去暑解渴;竹筒酒也是獨龍族的傳統迎賓美味。

阿昌族——酸辣谷花魚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阿昌族人在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酸辣谷花魚是將谷花魚油炸或煎制,然後放入酸辣椒和水煮熟就可以食用了。

谷花魚酸辣嫩滑,味道鮮美,深受喜愛。阿昌族人也喜吃餌絲、米線、芋頭等,在慶祝節日、豐收的時候,一定離不開它們。

德昂族——酸筍燉雞

酸筍有一股子嗆鼻的酸味,聞着口中唾液開始加速分泌,喜愛酸筍的人一聞到這股味道就會有食慾。

德昂族酸筍燉雞就是利用酸筍入味的一道 美食 。將野外放養的雞宰殺,燉雞時加入酸筍,酸味融入雞汁中,味道鮮美。酸筍在德昂族中用途十分廣泛,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作為調味。

德昂族的飲食文化受到了漢族文化的影響,漢族的一些食法在德昂族間都比較受歡迎,如醃菜、腐滷等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是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過去,拉祜族居於山野密林中以狩獵為生,後來才逐漸遷出森林,過上農耕生活。“拉祜族”是自稱,“拉”意為虎,“祜”意為在火旁把肉類烤到髮香的程度。從“拉祜”二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烤肉著稱的民族。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多以獵獲的野獸肉為食材,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幹糝、香草烤牛肉等。

納西族——麗江火腿粑粑

“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勤勞節儉的納西人,喜歡喝酒、飲濃茶,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

火腿粑粑是納西族 美食 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將發酵麪糰擀製成餅坯,撒火腿末,兩頭拉攏包上果仁甜餡,放在平底鍋內油煎而成。

火腿粑粑色澤金黃,多層相疊,外脆裏嫩,噴香酥脆。納西族的典型食品主要還有雞豆涼粉、米灌腸、烤魚等。

雲南的 美食 真令人咂舌,滇味以少數民族的口味為基礎,兼容了川、渝的酸、香、辣後形成,美味非一般。

體驗不一樣的風情,

體驗不一樣的 美食 ,

在雲南,在昆明!

麗江有哪些特色美食? 怎麼説呢?其實麗江自己的特色我覺得用一天三頓就概括了,早上起來吃個水汽粑粑,幹上兩碗酥油茶,也可以配永勝油茶。中午一般就搞上一碗雞豆涼粉拌蛋炒飯。到了晚上,有火腿的話,下點蒲公英或幹把菜,要吃辣的上一碗江邊辣子,好吃的還有很多。舉不過來了。這段時間光菌子就可以換着吃,還有竹筍,野菜。江裏的拖羅花,江魚,石扁頭燒着吃,配上幾瓶冰啤,爽呆了。

以上就是所謂的有錢也吃不到的野生石扁頭和江魚 。

以上的是牛肝菌

麗江的特色 美食

1、祕製雪山魚

祕製雪山魚採用現殺的雪山魚,非常新鮮,口味酸辣,魚肉滑嫩,鮮香美味,味道很是可口,是當地名菜之一。

2、麗江三文魚

麗江三文魚的特別之處在於,這種三文魚生長在玉龍雪山的雪水中,海中的三文魚屬於鮭魚,麗江的三文魚是鱒魚。這種魚鮮嫩爽口,營養豐富,一般來説,可以生吃,可以涮火鍋吃。

3、納西烤魚

納西烤魚是當地納西族的傳統 美食 ,當地名菜之一,口味微辣,味道鮮美,魚肉外焦裏嫩,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非常的喜歡。

4、麗江臘排骨

用豬肉排骨,加大量食鹽醃製,有的會加些輔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濾水的木桶中,經約15天醃製後,鹽味已經深入骨髓,骨頭與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醃出來,這時,肉的香味還不足;經食鹽醃製後,拿出來在背陰通風處晾乾,晾的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然後其味道變得“臘味十足”

5、豆燜飯

豆燜飯的做法 歷史 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 美食 的魅力。豆燜飯是很有特色的雲南特色小吃,豆燜飯以蠶豆 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悶菜為主,在外地十難品嚐到,確是一大風味特色,久吃不厭。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風味的食品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要原料是當地的精麥面,再加上玉龍雪山上的清泉,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將其調勻,揉製成層。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即可製成,吃上一口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種口味。麗江粑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放置數天也不會發黴,只要到時候拿出來蒸或者煎一下就OK,也是一種很好的乾糧,過去就是馬幫商隊的乾糧。麗江粑粑可以去象山市場 農貿市場裏本地人做的好吃 地道

臘排骨

臘排骨火鍋是納西名菜三疊中的第三疊——熱烈疊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臘排骨製作簡單,不復雜,但講求天氣狀況,而麗江的天氣是最適合製作臘排骨的,所以這也是麗江獨有的美味。

納西烤魚,烤肉

納西烤魚,烤肉是皮金黃鬆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鬆脆。

黑山羊火鍋

黑山羊火鍋是麗江的特色 美食 ,對黑山羊生長環境有要求,必須生長在2500千米左右,這樣的高度就使得其肉質鮮美,肥瘦相間,入口不羶,吃黑山羊火鍋,不但可以益氣補血,温中暖下,更可以補腎壯陽,增加機體免疫力,幫助你抵禦高原的一切。黑山羊火鍋一般集中在金凱廣場附件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是麗江古城的招牌食品。雞豆涼粉,顧名思義就是有雞豆製作而成,雞豆是麗江特有的豆類,生長於高海拔地區,產量極低。雞豆涼粉又熱吃和涼吃,夏季涼吃,把涼粉配上各種顏色的佐料,那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開胃。冬季熱吃,把涼粉剪成兩面金黃,再配以不同的佐料,也同樣是色香味俱全。雞豆涼粉和當地的水燜粑粑是絕佳的搭配。

耗牛酸奶

這個在麗江就很常見了,在街道兩旁的小吃店裏隨處可見,5元/瓶價格

米灌腸

米灌腸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可以在大石橋小吃那裏嚐嚐。位於古城大石橋,是麗江開辦最早的最地道的傳統麪食小吃店,有80餘年 歷史 。

火塘對於咱們麗江人來説並不陌生,三五個好友圍坐在一起,來上一個土雞火鍋或者臘排骨火鍋,那可是別有一番滋味。一般來説,火塘上煮火鍋一般用的都是土鍋,那當我們把這口土鍋換成尼西土陶鍋呢,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呢?南門橋火塘,位於大研古城七一街八一下段31號(趙公館旁),是一家獨具特色的火塘餐廳。既然是土陶鍋宴餐廳,那得先從這土陶鍋説起。

產自香格里拉尼西的土陶鍋,原料是天然黑土,可以説是香格里拉的一大特色。南門橋火塘的土陶鍋,正是從尼西採購。

一口鍋能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心裏也犯嘀咕,不過,讓自己的味蕾感受感受自然風味也是不錯的。説完土陶鍋,再看看整個餐廳的格局,整體上來説餐廳還是沿襲了納西傳統的建築風格,但在細節上,又可以看到很多文化的影子。

既然説到土陶鍋,那吃的肯定少不了。這裏的土陶鍋,結合了麗江傳統的火塘。在火塘上放上一口土陶鍋,配上當地的美味,可以説別有一番滋味。

圍坐在火塘邊,吃着土陶鍋裏的美味,感受着藏式風味和麗江特色的融合,很是愜意。尤其是最近這樣的天氣,暖暖的火塘可是着實讓人坐下就捨不得離開。

一、臘排骨火鍋

臘排骨火鍋是雲南麗江傳統 美食 之一,麗江臘排骨可以有效地融合肉味和骨質味,讓經過醃製和晾置處理後的味道因子很容易地散發到湯汁中,而湯是火鍋的重要部分,這樣,不管鍋裏燙什麼菜,燙出來的火鍋都融有臘排骨濃郁的香,也就香氣四溢,味道淳厚了。臘排骨火鍋最適合在多雨濕氣重的麗江吃了。

二、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着悠久的 歷史 ,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製成,色香味俱全!作為麗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麗江粑粑值得一嘗。

三、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口味鹹香。民謠雲:臭豆腐,聞着臭,吃着香,脹鼓圓圓黃燦燦,四稜八角討人想,三頓不吃心慌慌。作為舌尖上的中國跟蹤報道的 美食 ,包漿豆腐不斷吸引着遊人前來品嚐!

四、野生菌

麗江四面環山,又屬帶季風氣候,温暖多雨,適合菌類生長,所以麗江盛產野生菌,尤其是高山植物園一帶。來這裏可一定要記得嚐嚐這不可多得的美味啊!

五、阿媽意納西菜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餐廳,《舌尖上的中國3》特約報導的地道納西菜,阿媽意是你到麗江必吃的滇西菜。這裏充滿了民族特色,是你不可錯過的 美食 天堂!

六、特產:鮮花餅

眾所周知,麗江的鮮花餅舉世聞名,大街小巷更是開滿了鮮花餅店,走幾步路就有一家,你不想看到都不行!所以,鮮花餅是你在麗江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特產,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麗江有一腿火塘餐廳,他們家的招牌特色圓腿火鍋,肉質肥美,選材地道,做工精細,何為圓腿,想必各位都很疑惑,圓腿就是收購來的農家火腿,火腿秉承着純天然綠色無公害的原則,力求做到最完美。

這是去收購的火腿。

火腿的肉質絕對是上乘的,滿足你的味蕾。

當然有一腿除了圓腿火鍋之外,還有很多的特色,比如説銅鍋飯、酥油茶、糯米披薩等,十分的豐富,滿足吃客的需求。

麗江美食攻略 你沒吃過的麗江美食

1、摩梭人的豬膘肉 [雲南麗江永勝縣]摩梭人的豬膘肉是瀘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種佳餚,它特殊的味道和製作方法同瀘沽湖一樣令人感到神祕而玄妙。冬天的瀘沽湖非常美麗,儘管在這個時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後進入瀘沽湖,走在村村寨寨裏,你就會感到一種温暖。

2、麗江汽鍋雞 [雲南麗江玉龍縣汽鍋雞是雲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間流傳。建水出產一種別緻的土陶蒸鍋,叫“汽鍋”,是專門用來蒸食物的。

3、吹肝 [雲南麗江寧蒗縣]吹肝是取新鮮豬肝,經過吹脹、醃製、天然風乾而成。其易於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

4、麗江豆燜飯 [雲南麗江華坪縣]豆燜飯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

5、臘排骨火鍋 [雲南麗江古城區]麗江臘排骨火鍋從麗江古城出來到象山市場,那裏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攤子,整條街都是臘排骨火鍋的店,整面牆掛着排骨,甚是壯觀。

6、冰粉涼宵 [雲南麗江古城區]冰粉涼宵是雲南麗江的著名小吃,香甜可口。

7、麗江粑粑 [雲南麗江古城區]麗江粑粑是 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着悠久的歷史,明代《 徐霞客遊記》中即有記載。

納西族的年味美食有哪些?

我的家鄉在中國南部的雲南省麗江市,在我們麗江有很多納西族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麗江的少數民族,我們這兒有很多特色的年味美食,每到新年就可以見到我們民族過年的特色風俗,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納西族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風俗。


一、年味美食篇

1、火腿粑粑

在諸多美食中,火腿粑粑是我非常喜歡的,這是納西族的特色美食,我們納西族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到了新年必須吃火腿粑粑,對於我而言,這既是日常的美食,也是新年的美食。

火腿粑粑一般都是外酥裏軟,油而不膩,保存半個月都不易變質,特別適合作為外出的乾糧。在我們這,火腿粑粑有鹹味的,也有甜味的。

2、納西火鍋

“納西火鍋”,指的是用火鍋煮食品而言。我們納西族人喜歡用工藝精美的銅製火鍋來烹飪,“納西火鍋”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遊野餐的佳餚。

“火鍋”原料主要有豬排骨、瘦肉、酥肉、馬鈴薯、黃豆芽、茨菇、紅蘿蔔、芋頭、大韭菜根,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各種肉食和大韭菜根。

3、吹豬肝

豬肝是一種難得的美味,納西族的“吹豬肝”是我們平常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

不管是平常還是新年,只要是有客人來,我們都會做一份吹豬肝,所以這道菜也是我們過年的特色美食了。

4、巖巴玖

巖巴玖其實就是“雞燉豆腐”,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我喜歡它的美味、香嫩,豆腐和雞肉的結合,簡直太絕了。特別是菜的湯汁,非常鮮美,很是下飯。

二、特色風俗篇

1、守歲

守歲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但是我們納西族有自己的特色。

初一凌晨男子先起牀,首先是燒火,火要一點就着,表示新年火紅吉利。接着點三柱香,到河邊去“買水”,要一邊順流汲水三次,一邊口誦“新年大吉,風調雨順”。

當日早點吃炸糕,米酒,湯圓等素食,禁吃葷。飯後,由一男青年拎一壺酒,到長輩或近鄰家拜年。但初一當天多數不串門。初二方開始到親友家相互拜年和輪流請客。

現在,這些傳統風俗多有改變,如“拜祭灶君”,“初一清晨買水”,“除穢祭天”等風俗已很少見。

2、掃墓

麗江人春節有掃墓的習俗。原來是在春節期間完成就行了,但是這幾年變成了一般初一就掃墓的習慣。

3、春客

納西人家有春節期間互相請客的習慣,特別是家庭中如果有新婚(去年春節後結婚的都算)夫婦,那就更是必須請的。

如果家庭夠大,這對新婚夫婦可就吃苦了,可能春節中一天就要趕好多個飯局,還必須帶上各種禮品,順便被請的陪客就多了,陪客可能多到三五桌。

另外被請的重要的對象是在外地工作的族裏人。請他可能得排隊,你家初一,我家初二的往下排,只排到人家必須離開的那天。


以上就是我們納西族的特色美食和風俗啦!麗江是一個特別美麗、典雅的地方,這裏有很多美食,期待大家來旅遊品嚐。

納西族的特色美食、傳統的著名食品

中國地大物博,不僅擁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是擁有着讓吃貨們流連忘返的美食,當你置身於中國這個美食之都,想不胖都難。不僅如此,生活在中國的56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食。那麼,我就帶你進入納西族的美食世界品味納西族文化吧!

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納西族可能是對我們來説較為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它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十分閃耀。納西族是一個善於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無論是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是它們的飲食習慣,卻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麗江粑粑

納西族人喜歡喝酒,喝茶,抽煙葉,愛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為乾飯,有米飯或大米、玉米混合飯,有兩三個菜及湯。冬春時,納西族人愛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菜;夏季農忙期間,多數農家皆以米酒拌涼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麪和酥油茶。

城鎮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麥,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區菜農供應。麗江的醬菜有獨特的風味。豆豉、滷腐都是傳統的鹹菜,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醃製。麗江白醋酸中有甜。調涼粉加辣椒,酸辣可口,涼透肺腑。

納西族的風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馳名,另外還有納西火鍋、雞豆涼粉、雞燉豆腐、酥油茶等。“麗江粑粑”以麗江麥面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腿、蘋果、糖、豬油、葱花,用小蘇打發酵後做成。

其製法是:冬天以熱水,夏天以涼水和麪,然後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下燃一盆炭火加温,把已經揉好的麪糰整平,擀得薄薄的,塗一層豬油,上鋪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後,香脆爽口,油而不膩。因層薄如紙,故又稱“千層餅”。鑼鍋飯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煮飯用的鍋及蓋是用黃銅打製成的,有一個提把,煮時米飯飄香。

雞豆涼粉

麗江的銅鍋、銅火鍋聞名滇西。納西族的特色食品還有一線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條豬醃製的豬膘,與漢族的臘肉很相似,但醃製的方法有異。把豬宰殺以後,去毛剖腹,剔除內臟和豬骨,剜掉四蹄。然後,在豬肚內塞進鹽巴和配製好的香料,再以麻線把豬體縫合,縫成琵琶狀,平放於高處晾乾即可。在冬季醃製,肉味清香,能保存數年不發黴。

納西族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及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麴、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但隨着水稻、小麥的大面積的種植,稗子的種植在逐漸減少。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納西族人也常將糧食磨成細糝,炒後煮成半稀半乾的飯,或者將糧食炒成炒麪(糌粑)。

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麪喝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們必須先喝茶。主食是調劑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作物成熟期有關,如六月吃小麥,七月吃燕麥,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後吃稗。

納西族飲食

納西族的飲食習慣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 *** 的牛肉湯鍋和乾巴。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納西族用什麼食物招待客人 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在飲食上習慣一日三餐,早晨愛喝茶,主食以小麥,玉米、大米為主,做成饅頭、粑粑、米飯等。山區輔以蕎麥、燕麥等,喜歡喝酒和酥油茶,常吃雜鍋菜和大塊肉。傳統的名特食品“麗江粑粑”享譽滇西北。納西族喜食糌粑面,每有貴客來時,必先捧糌粑面待之。平時,愛吃酸、辣味的食物,特別愛煮由排骨、芋頭、豆腐、粉絲、韭菜根、青白菜等雜燴的火鍋菜。逢年過節或遇來客,均以美酒、雞、鴨、魚、肉、火腿、鹹蛋等食物熱情招待。納西族善養奶牛、奶羊,乳製品以“乳餅”出名。喜歡喝茶飲酒,喜吸旱煙,煙、茶、酒為招待客人和朋友來往應酬常備物品。

定居於境內的納西族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飲食已與當地的白、漢族相差無異,但家家户户家都備有糌粑面(即炒熟的燕麥磨成面)以招待客人。

納西族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民俗習慣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族的火把節是要吃什麼 沒有具體要吃的東西 他們只是在門前點燃一根非常粗壯的火把 還有拿着細的火把沿着邊走邊唱歌

雲南麗江美食有什麼? 在麗江,吃的東西也琳琅滿目,各式各樣,不過味道正不正宗,各人有個人的評價。要吃當地特色的東西,比較推薦到新城去吃,比如説七星街的火腿雞,羅非魚,象山市場的臘排骨,都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東西,麗江的小吃就集中在古城的大石橋附近,還有忠義市場,新城的就在七星街的華都商貿城裏,如果是懶人,也比較摩登的話,可以在古城口大水車那裏來份 KFC,餐館方面,麗江古城裏面集中在七一街,櫻花美食廣場地段,過去一直很有名的餐館,貌似現在味道也不怎麼樣,個人不推薦在古城用餐,一來是貴,二來是味道一般。新城裏面,象山市場、花馬街、金凱廣場這三個地方是餐館集中地。

四方小吃一條街位於古城大石橋於四方街,以經營小鍋米線,砂鍋飯,火腿炒飯等民間小吃為主,是麗江最集中的飲食街之一。

大石橋小吃位於古城大石橋,是麗江開辦最早的最地道的傳統麪食小吃店,至今已有 80 餘年歷史。

知名餐館推薦:

步驟/方法

【盛火恫吞 】

地址:麗江盛火段揮誒黿市工商小區旁,依山傍水,現是麗江古城周邊最大的火塘式餐廳,佔地20於畝,餐廳內設有麗江原生態雪桃園。

特色賣點:盛火兑閲晌鞔統火鍋為主,炭火居中的餐桌替代了傳統餐桌,火鍋用炭火加熱烹製食物。餐飲器皿全部是雲南土陶器皿,帶給顧客聚麗江火塘文化氛圍和傳統餐飲吃喝為一體的創新餐飲體驗,同時兼顧團體商務餐飲服務。提供正宗的犛牛肉、納西土雞、野山菌,他是麗江為數不多的餐廳之一。

造訪理由 :

一、從個人旅遊餐飲服務來説:麗江盛火豆燦 個火塘風格的單獨包間,大小不一,有供20人同時用餐的大包,也有供10個同時用餐的小包房。包間環境既有納西風格又顯得温馨,配套實施齊全,青石磚砌成的牆壁風格古樸,每個包間均配有專職的服務員,讓你享受尊貴的用餐服務。

二、從團體商務餐飲角度來説,麗江盛火毒哂邢執商務餐廳的規模和氣勢,擁有面積 O的餐飲大廳,可以同時容納200人同時就餐,並設有棋牌娛樂室。在餐飲大廳的東面是休閒釣魚池,南面是原生態雪桃園,花開時節,一邊愉快地就餐一邊欣賞着桃花盛開的美景,可謂賞心悦目,把餐飲、休閒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讓客人在飯前飯後享受休閒優雅的生活體驗。

據盛火獨習逭啪理介紹,盛火度司消費最低僅為50元。

【納西飲食文化城 】

地址:位於福慧路民航售票大廳往前約 200 米處

以獨具魅力的納西族歌舞和風味獨特的納西族餐飲文化相融合, 讓遊客在品嚐納西族各種風味佳餚的同時,盡領民族歌舞之真韻,是麗江唯一的一家歌舞伴餐飲食店。

【順水樓】

地址:百水坊路 80 號,大石橋順水而下 60 米

招牌菜:豆豉烤魚

老闆是個當地的納西人,菜做的的確不錯,納西本地菜也做的不錯,而且價格也比較實惠,相對古城裏的餐館不知好多少倍。豆豉烤魚是順水樓的招牌菜,嚴重推薦。其它的可以嚐嚐納西菜,膽子大的人可以嚐嚐水蜻蜓和竹蟲。順水樓的環境相對比較幽雅,臨窗靠河,可以邊吃邊看河裏遊走的人以及街上游走的人。

【櫻花美食廣場】

地址:麗江古城關門口

一個美食的廣場,一個美若櫻花的暖屋,它有特色,它具有品味,店內有招牌菜:木府歡騰雪山羊,羊肚菌燉土雞,納西烤肉,雞豆涼粉,納西米腸等,請各位遠方的朋友來這裏歡聚,來這裏感受一下美若櫻花卻勝似櫻花的美食吧。櫻花美食廣場位於七一街印象古城廣場文苑對面。有650個餐位。可供朋友們欣賞麗江的柔軟時光……

特色美食推薦:

【過橋米線】:雖然不是麗江特產,但是這家的味道酸是正宗了。不要再古城吃,要到副慧路,“麗江賓館”門口的“橋之情”正宗蒙自過......>>

納西族有哪些習俗?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榦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綵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綵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着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和消極防衞。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孃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牀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着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剋者忌在現場。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婚俗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男女一般二十歲左右結婚,早婚現象較少。舊時,婚......>>

納西族最有名的特色飲食是啥?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但隨着水稻、小麥的大面積的種植,稗子的種植在逐漸減少。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納西族人也常將糧食磨成細糝,炒後煮成半稀半乾的飯,或者將糧食炒成炒麪(糌粑)。   

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麪喝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們必須先喝茶。主食是調劑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作物成熟期有關,如六月吃小麥,七月吃燕麥,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後吃稗。百合圓子:“百合同心”,“合合”納西語為和睦相處,意寓家庭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睦鄰間講求志同道合,尊老愛幼等。

納西族人的美食: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主要分為有甜和鹹兩種口味。粑粑很受朋友的歡迎,不同的口味深受不同年齡的喜愛,然而,真正能夠把這道美食做到完美的人卻不多。下面,讓我來為大家做麗江粑粑的詳細介紹吧,喜歡美食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雲南文化。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着悠久的歷史,明代《徐霞客遊記》中即有記載。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加註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清泉合成麪糰,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塊塊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後捲成圓筒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即可製成。

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類,可以根據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在古城四方街,有許多專營麗江粑粑的鋪子,多為成年女子經營,她們有着嫻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藝,生意紅火,顧客盈門。

麗江粑粑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數天,不會發黴,無論帶着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是馬幫商隊備用的乾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主料:二級麪粉500克。配料:火腿末150克。

調料:焙芝麻,白糖,瓜籽仁,核桃仁各50克,小蘇打,大鹼各1.5克,熟豬油200克,熟菜籽油5克,温水350毫升。

製作方法:

1、麪粉入搪瓷盆,小蘇打、大鹼用温水溶化後倒入麪粉盆中,加温水和成稍軟的麪糰,蓋上潔淨濕布,置半小時待用。將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餡心。

2、用大理石石板,抹上菜籽油。取麪糰均分成80克重的小劑若干個,搓成圓條;再擀成扁圓形長條,抹上豬油,撒上火腿末;用手從一頭拉長卷緊成圓筒狀,再將兩頭搭攏,用掌心輕輕接扁,包入餡心,收口捏緊,用掌心輕輕地按一下製成生坯。

特點:

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糯米營養價值很高,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等。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但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雲南納西族“舌尖上的美食吹豬肝?

有句話説,不去雲南 旅遊 的人、看不到美景如畫的雲南麗江古鎮;不去雲南的各大小吃街。不知雲南的 美食 有多豐富,不去雲南各大少數民族地區。不知雲南少數民族風俗文化和地域 美食 的特色!

走進雲南,這裏是雲南納西族地區。品嚐該地區美味濃香的好吃 美食 。帶你瞭解雲南西族的 美食 文化:分享納西族最為傳奇的一道 美食 吹豬肝。這道 美食 是雲南納西族的醃製 美食 ,也是納西族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 美食 !

納西族的語言將這道 美食 稱為“寺不”是將新鮮的豬肝清洗乾淨吹氣吹脹。然後把、鹽巴、薑絲、詔酒:五香粉。花椒粉混合調勻加入脹氣的豬肝裏面,醃製到五六個鍾;掛到高處風乾就行,逢年過節時、要吃的時候煮熟以後切片即可享用:

其這道 美食 芳香麻辣。色澤紅潤、色味俱全,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求最具有納西特色的麗江美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鶴慶酒,永勝油茶家家有”。麗江粑粑在過去地處南方絲綢之路、滇藏茶馬古道的麗江在馬幫隊伍中倍受歡迎,因其久置不會變質變味、味美如初而得其"麗江粑粑擺不壞"的美名。

蜜餞:

海棠果蜜餞,納西語“多利久補”。 香櫞蜜餞,納西語香“櫞”同“緣”。

佛掌參:

因形狀酷似僧侶手掌而得其美名。相傳,玉龍山下有一對夫婦,久婚未得子女。一日,去祭拜玉龍山自然神,途中遇到一位東巴,東巴給兩位做祭祀後指點説,只要吃了玉龍山上的一種狀如佛手的野菜,定能生育。食後,果然生下了子女8個。 佛掌參是一道妙手良藥,書中講其功能為"補腎壯陽、滋陰養血,治療婦科疾病等有特效。

百合圓子:

“百合同心”,“合合”納西語為和睦相處,意寓家庭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睦鄰間講求志同道合,尊老愛幼等。

白芸豆酥肉:

納西語“思思”即相好,友好之意。在納西婚俗中,男女相戀後,在其父母、親友同意後在宴席上加一碗酥肉,標誌男女雙方已相愛而訂婚,務必成親。白芸豆代表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大肉:

又叫“大紅肉”意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納西族婚宴、節日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大紅肉在婚禮、節日中又增添了喜氣。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改善,但大紅肉作為“傳統節目”還是保留了下來。

老龍皮:

是產自玉龍山近千年慄樹上的寄生苔蘚植物。 從古至今,玉龍雪山都是納西人心中的一座神山、聖山。納西人在每年年初,都要帶上一些上好的、自己捨不得吃的供品前來祭拜玉龍神,年年如此,無論乾旱、莊稼欠收年景,納西人的虔誠感動了玉龍神,於是,玉龍神就賜給了納西人這道山珍“老龍皮”。

麗江特色美食有哪些

1、雞豌豆涼粉。雞豌豆涼粉是納西族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它原產於麗江壩,屬黃豆科,因其形狀像雞頭部位的眼睛,故名雞豌豆粉。這種豆類經碾磨後製成粉條,顏色呈灰綠色,煎炸,涼拌都很入味,清香可口,是納西族餐桌上的佳餚。

2、麗江粑粑。主要原料是當地的精麥面,再加上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將其調勻,揉製成層。吃上一口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3、米灌腸。米灌腸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

4、納西烤肉。“納西烤肉”是麗江茶馬古道上流行起來的一道傳統的馬幫菜,主料是豬五花肉,皮金黃鬆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鬆脆。

5、八寶菠蘿飯。菠蘿八寶飯是麗江傳統名點,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6、瀘沽湖清酒。瀘沽湖清酒是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的特產。瀘沽湖清酒採用珍貴山藥制曲,以玉米、苦蕎、小麥和優質高山泉水等為原料精釀而成。酒液清轍透明,甘冽醇香,入口濃郁,酒味純真芳香,味香甜,獨具風格。

麗江特色美食

1、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那邊納西族人獨有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採用麗江產出的精細麥面,用玉龍雪山留下的清泉水和麪,在大理石板上抹上植物油,再擀成一塊塊的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者白糖後捲成圓筒形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類,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

麗江粑粑

2、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是麗江的一種特色涼粉美食,主要採用雞豆、紅辣椒、花椒、葱、醋、芥末、綠韭製作而成,在乾隆《麗江府志》中,曾把這種風味小吃稱作“食黑豆腐”。,幾百年來,雞豆涼粉這種風味小吃在麗江經久不衰,暑吃涼,寒吃熱,涼吃拌以酸醋醬油調料之類,能消暑開胃、止車暈浪;熱吃將涼粉在平底鍋內用香油雙面炸黃、佐以調料,雖然其貌不揚,但味道質地卻極其細膩爽滑、適口,是下飯佐酒的一道風味好菜。

雞豆涼粉

3、納西烤肉

納西烤肉是納西族人們的最愛,是麗江茶馬古道上流行起來的一道傳統的馬幫菜,主料為新鮮五花肉經過香料醃製,然後放在自制的烤爐內用當地特有的慄碳文火精心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後儲藏,想食用時用油炸一炸再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納西烤肉

4、黑山羊火鍋

黑山羊火鍋是麗江的特色美食,所採用的黑山羊經過特殊的加工,肥瘦相間,肉質鮮美,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黑山羊火鍋

5、麗江臘排骨火鍋

麗江臘排骨火鍋是麗江的傳統特色美食,它是納西名菜三疊水的第三疊——熱烈疊中的一道主菜。三疊水,等同於納西人的滿漢全席,只有宴請最尊貴的客人才上此菜,據説當年徐霞客遊歷麗江,納西土司就曾用108道三疊水來款待他。

麗江臘排骨火鍋

6、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一種風味食品,它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

米灌腸

7、吹豬肝

吹豬肝是納西族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吹豬肝是要在農曆冬臘月,將鮮豬肝吹膨脹後曬乾。製作時將豬肝煮熟,冷卻後切成薄片拌上上述配料、佐料,拌勻就可作盤菜食用了。

吹豬肝

8、過橋米線

來到雲南這邊怎麼可以不吃著名的過橋米線呢,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裏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

麗江有哪些特色美食? 怎麼説呢?其實麗江自己的特色我覺得用一天三頓就概括了,早上起來吃個水汽粑粑,幹上兩碗酥油茶,也可以配永勝油茶。中午一般就搞上一碗雞豆涼粉拌蛋炒飯。到了晚上,有火腿的話,下點蒲公英或幹把菜,要吃辣的上一碗江邊辣子,好吃的還有很多。舉不過來了。這段時間光菌子就可以換着吃,還有竹筍,野菜。江裏的拖羅花,江魚,石扁頭燒着吃,配上幾瓶冰啤,爽呆了。

以上就是所謂的有錢也吃不到的野生石扁頭和江魚 。

以上的是牛肝菌

麗江的特色 美食

1、祕製雪山魚

祕製雪山魚採用現殺的雪山魚,非常新鮮,口味酸辣,魚肉滑嫩,鮮香美味,味道很是可口,是當地名菜之一。

2、麗江三文魚

麗江三文魚的特別之處在於,這種三文魚生長在玉龍雪山的雪水中,海中的三文魚屬於鮭魚,麗江的三文魚是鱒魚。這種魚鮮嫩爽口,營養豐富,一般來説,可以生吃,可以涮火鍋吃。

3、納西烤魚

納西烤魚是當地納西族的傳統 美食 ,當地名菜之一,口味微辣,味道鮮美,魚肉外焦裏嫩,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非常的喜歡。

4、麗江臘排骨

用豬肉排骨,加大量食鹽醃製,有的會加些輔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濾水的木桶中,經約15天醃製後,鹽味已經深入骨髓,骨頭與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醃出來,這時,肉的香味還不足;經食鹽醃製後,拿出來在背陰通風處晾乾,晾的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然後其味道變得“臘味十足”

5、豆燜飯

豆燜飯的做法 歷史 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 美食 的魅力。豆燜飯是很有特色的雲南特色小吃,豆燜飯以蠶豆 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悶菜為主,在外地十難品嚐到,確是一大風味特色,久吃不厭。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風味的食品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要原料是當地的精麥面,再加上玉龍雪山上的清泉,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將其調勻,揉製成層。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即可製成,吃上一口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種口味。麗江粑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放置數天也不會發黴,只要到時候拿出來蒸或者煎一下就OK,也是一種很好的乾糧,過去就是馬幫商隊的乾糧。麗江粑粑可以去象山市場 農貿市場裏本地人做的好吃 地道

臘排骨

臘排骨火鍋是納西名菜三疊中的第三疊——熱烈疊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臘排骨製作簡單,不復雜,但講求天氣狀況,而麗江的天氣是最適合製作臘排骨的,所以這也是麗江獨有的美味。

納西烤魚,烤肉

納西烤魚,烤肉是皮金黃鬆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鬆脆。

黑山羊火鍋

黑山羊火鍋是麗江的特色 美食 ,對黑山羊生長環境有要求,必須生長在2500千米左右,這樣的高度就使得其肉質鮮美,肥瘦相間,入口不羶,吃黑山羊火鍋,不但可以益氣補血,温中暖下,更可以補腎壯陽,增加機體免疫力,幫助你抵禦高原的一切。黑山羊火鍋一般集中在金凱廣場附件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是麗江古城的招牌食品。雞豆涼粉,顧名思義就是有雞豆製作而成,雞豆是麗江特有的豆類,生長於高海拔地區,產量極低。雞豆涼粉又熱吃和涼吃,夏季涼吃,把涼粉配上各種顏色的佐料,那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開胃。冬季熱吃,把涼粉剪成兩面金黃,再配以不同的佐料,也同樣是色香味俱全。雞豆涼粉和當地的水燜粑粑是絕佳的搭配。

耗牛酸奶

這個在麗江就很常見了,在街道兩旁的小吃店裏隨處可見,5元/瓶價格

米灌腸

米灌腸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可以在大石橋小吃那裏嚐嚐。位於古城大石橋,是麗江開辦最早的最地道的傳統麪食小吃店,有80餘年 歷史 。

火塘對於咱們麗江人來説並不陌生,三五個好友圍坐在一起,來上一個土雞火鍋或者臘排骨火鍋,那可是別有一番滋味。一般來説,火塘上煮火鍋一般用的都是土鍋,那當我們把這口土鍋換成尼西土陶鍋呢,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呢?南門橋火塘,位於大研古城七一街八一下段31號(趙公館旁),是一家獨具特色的火塘餐廳。既然是土陶鍋宴餐廳,那得先從這土陶鍋説起。

產自香格里拉尼西的土陶鍋,原料是天然黑土,可以説是香格里拉的一大特色。南門橋火塘的土陶鍋,正是從尼西採購。

一口鍋能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心裏也犯嘀咕,不過,讓自己的味蕾感受感受自然風味也是不錯的。説完土陶鍋,再看看整個餐廳的格局,整體上來説餐廳還是沿襲了納西傳統的建築風格,但在細節上,又可以看到很多文化的影子。

既然説到土陶鍋,那吃的肯定少不了。這裏的土陶鍋,結合了麗江傳統的火塘。在火塘上放上一口土陶鍋,配上當地的美味,可以説別有一番滋味。

圍坐在火塘邊,吃着土陶鍋裏的美味,感受着藏式風味和麗江特色的融合,很是愜意。尤其是最近這樣的天氣,暖暖的火塘可是着實讓人坐下就捨不得離開。

一、臘排骨火鍋

臘排骨火鍋是雲南麗江傳統 美食 之一,麗江臘排骨可以有效地融合肉味和骨質味,讓經過醃製和晾置處理後的味道因子很容易地散發到湯汁中,而湯是火鍋的重要部分,這樣,不管鍋裏燙什麼菜,燙出來的火鍋都融有臘排骨濃郁的香,也就香氣四溢,味道淳厚了。臘排骨火鍋最適合在多雨濕氣重的麗江吃了。

二、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着悠久的 歷史 ,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製成,色香味俱全!作為麗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麗江粑粑值得一嘗。

三、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口味鹹香。民謠雲:臭豆腐,聞着臭,吃着香,脹鼓圓圓黃燦燦,四稜八角討人想,三頓不吃心慌慌。作為舌尖上的中國跟蹤報道的 美食 ,包漿豆腐不斷吸引着遊人前來品嚐!

四、野生菌

麗江四面環山,又屬帶季風氣候,温暖多雨,適合菌類生長,所以麗江盛產野生菌,尤其是高山植物園一帶。來這裏可一定要記得嚐嚐這不可多得的美味啊!

五、阿媽意納西菜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餐廳,《舌尖上的中國3》特約報導的地道納西菜,阿媽意是你到麗江必吃的滇西菜。這裏充滿了民族特色,是你不可錯過的 美食 天堂!

六、特產:鮮花餅

眾所周知,麗江的鮮花餅舉世聞名,大街小巷更是開滿了鮮花餅店,走幾步路就有一家,你不想看到都不行!所以,鮮花餅是你在麗江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特產,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麗江有一腿火塘餐廳,他們家的招牌特色圓腿火鍋,肉質肥美,選材地道,做工精細,何為圓腿,想必各位都很疑惑,圓腿就是收購來的農家火腿,火腿秉承着純天然綠色無公害的原則,力求做到最完美。

這是去收購的火腿。

火腿的肉質絕對是上乘的,滿足你的味蕾。

當然有一腿除了圓腿火鍋之外,還有很多的特色,比如説銅鍋飯、酥油茶、糯米披薩等,十分的豐富,滿足吃客的需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