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竖怎么写

来源:趣味经验馆 2.16W
1. 书法中竖着写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书法中竖着写的格式是:自右向左,从上而下,上头齐平,下头不一定齐尾(可齐可不齐);落款可长可短,视剩余空间而定,但上不可与正文齐平或高出,下不可与正文齐平或低出。印章大小与落款字相仿为妙。

隶书的竖怎么写

竖写,自右向左。如果篆、隶、楷、行、章草或今草等书体,要注意行直;通常行距大于字距;楷书重在庄重协调、隶书可字距加大,章草酌情而定。若是大草(狂草),要注意笔划之间、字之间、行之间的揖让、穿插等,行中不必拘谨,字的疏密、轻重、墨色的浓淡也要错落有致。

主要是为了关照整体的平衡,笔划应当自然顺势,要不牵强又尽量少雷同,注意字与字、行与行间的小呼应以及整篇中的大响应。落款要小于主体,上端低于主体、末端稍高与主体,具体要根据主体的字的大上多寡及款的长短处理。

印章一般启首一枚、异型较佳,尾章通常一阳一阴,与落款不重复为妙。以上只中基本要求(精神),终究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形,不要太拘泥。

扩展资料:

常见格式

1、写成两行或三行

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2、居中写一行(少字数)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2. 隶书的大字怎么写

隶书“大”字的写法是

隶书简介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起源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和“汉隶”。

隶书的创作要点

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3. 书法中的竖法书写有哪几种

书法中的竖法书写有: 1。

下圆竖(垂露) 竖的形状亦多变化,大体可分“下圆竖”和“下尖竖”两种,二者均系自下而上运笔。所不同者,下圆竖下端为圆形、藏锋;下尖竖下端尖形、露锋。

下圆竖端庄正直,亦称“直竖”。下端圆如露珠,似露水下垂,故有“垂露”之称。

下圆竖写法是:横入笔锋(竖以横起),逆锋起笔(欲下先上),顿驻转锋,提笔中锋直下,至末端顿驻回锋向上收笔。写竖用笔欲疾,疾则力劲。

如此,则筋强力足,正直不倚。起笔须用力,方能正直到底。

否则,竖虽短亦不直。竖应正直,但不可若以尺画线,呈笔直状。

唐柳宗元曾言:“弩过直而力败。”写竖必须注意字的整体结构作相应变化。

要直中见曲势,方不致呆板。 。

2。腰粗竖 又称“铁柱”,因其形若铁柱,故名。

亦为下圆竖的一种。居字中而下不出头,或只上出头,用劲笔写,粗而稍短,如“王”“生”等。

此“永”字八法中“努”法异势的一种。 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铁柱者,首抢上蹲锋,借势捷下。

尾乃杀笔上抢。如‘山’‘由’等字用之。”

3。上尖竖 下圆竖的一种。

居字左下的短竖,宜上尖稍斜,以接上应右,如“白”“何”等字。 4。

相向竖 下圆竖的一种。左右有竖而中间笔画较多,呈全包围结构或半包围结构者,宜左右相向弯曲,作拱揖之情状,即两竖同时相向的写法。

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卷四《八法化势》云:“向者,首左抢右,右抢左。尾抢,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驻,侧锋侧过。

分五停,上二下三。如‘固’‘幽’等字。”

5。相背竖 下圆竖的一种。

凡字左右有竖而中间画少者,或两竖居中,两旁均有笔画者。两竖相背,左略细短,右稍粗长。

与相向竖相反。如“山”“业”等字。

6。下尖竖(悬针) 其势若针之悬芒锋,故亦称“悬针”。

其画极为正直,不稍弯曲。其写法是:写竖画时,运笔至下端,不用顿转,而是提笔作收,笔锋露出,则成尖形。

唐张怀灌《玉堂禁经•垂针异势》:“‘丨’,此名悬针。 古无此法,右军书《曲江序》,‘年’缘向下顿笔。

‘岁’字三画藏锋,与‘年’顿相逼,遂改为垂露顿笔直下垂针。后人立悬针相承,遵此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直法》云:“悬针,首抢上,尾抢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

7。曲脚竖 曲脚竖的写法是:起笔时像写竖一样,欲下先上,藏锋入笔,然后中锋下行,写到下面要曲笔时,速度放慢,仍然用中锋,沿弧线向右运笔,到笔画终点时向上提笔,向右下转锋,最后回锋收笔。

注意这个曲脚竖的弧线要写出内在的张力。

4. 如何写毛笔字的一竖

你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就自然会写的好了:

一、先练握笔姿势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食指——食指压住笔管,指甲左侧和第一关节同时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压。

中指——向内压住笔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

无名指——无名指是协助大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

小指——小指在无名指后面加强了托顶的力量。功力浓厚时,单独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即可钳住笔管。

二、从笔划开始练起(横竖丿丶点折),不要认为简单而觉得好笑,这是练毛笔字打好基本功。然后再循序渐进,穿插带笔划的字进行练习。如“三、王”练的是横划;“十、川”练的是长横,悬针竖,竖弯丿,垂露竖。以此类推!

三、中楷练熟后可以穿插练大字,把中楷放大几倍写,也就是练胆。再练小楷,练心。这样都练得差不多了,可以临古诗帖。之后练行书、隶书、篆书。稳步进行练习!

另:刚开始练习用宣纸太浪费了,用学生用十五格纸最好,报纸也行。毛笔最好天天练,实在忙,两三天练也可以,不要间隔时间太长,否则会荒废!回答得够详细吧!!

5. 隶书的本怎么写

隶书“本”字的写法是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起源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和“汉隶”。

隶书的创作要点

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