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波拉风格特点

来源:趣味经验馆 2.81W

科波拉风格特点

科波拉风格指的是以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为代表的电影风格。其特点包括:

1. 自传式叙事:许多科波拉的电影都有自传式的叙事,他的许多角色和情节都是基于他本人的经历和观察所构建的。

2. 心理深度:科波拉的电影深入探究了角色内心的动机和情感,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这种剖析式的电影表现让观众更能深入切入角色内心。

3. 镜头运用:科波拉经常在电影中使用缓慢的运动和缓慢的卡拉OK,以及各种极端的镜头和层叠。他的镜头语言独特,赋予了电影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原创配乐:科波拉自己创作了一些电影配乐,如经典的《教父》和《珍珠港》。

5. 社会暴力和黑帮题材:科波拉的电影经常探索社会暴力和黑帮题材,展现了在美国社会中的一些暗面。

总的来说,科波拉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深入的角色剖析和社会暴力等题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关于《绝代艳后》里面的服饰的赏析!有人能告诉我么,拜求啊!

《绝代艳后》里面的服饰的赏析:《绝代艳后》里面的服装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四处流转的洛可可风格,奢靡到极致的繁复之美,将法国宫廷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770年的凡尔赛宫,正在举行一场奢华的婚礼。14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16岁的法国王子路易·奥古斯特。三年前,玛丽的母亲玛利亚·泰莉莎女王为了与法兰西帝国停战,选择了联姻。

而此时11岁的玛丽还是一位活泼好动、任性而懒惰的刁蛮公主,设法请来的名师也没有办法将她变成淑女。即使是从法国请来专职教师,也被玛丽的小聪明戏弄得团团转。三年后的这一天,玛丽迎来自己的婚礼。14岁的玛丽摘下饰物,脱掉衣服,用赤裸的身体表明自己从这一刻起不再是奥地利的公主,等待她的是从公主变成太子妃,而后成为法兰西皇后的命运。

扩展资料:

《绝代艳后》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法国大的前夜,但除去结尾愤怒的民众闯进王宫外,一点“百姓疾苦”也没有。影片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采取淡化叙事、洛可可风格乃至摇滚配乐,这些元素越是花枝招展,王后乃至整个法国王室的空虚无助就越明显。

从式样繁复的折扇和鞋子,到纹饰浮华的深宫墙壁,影片极尽华丽之能事,其中建筑、室内装饰、服装与绘画,路易十五时期风靡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是影片在视觉上的最大特色。

以冷峻细腻的拍摄手法,再现了风云骤变年前变革前夕的片刻宁静,童话般的宫殿,如茵的草地,柔美奢靡的宫廷生活,华丽感官享受背后空洞且无从抉择的迷失人生。

绝代艳后的幕后制作

从《迷失东京》到《绝代艳后》

索菲亚·科波拉一直醉心于18世纪的法国历史,在她心中,凡尔赛宫不再是一座宫廷建筑,而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浓缩。而对于红颜薄命的玛丽,科波拉则多了一份同情。在她看来,用七年的时间来等待一段真正的婚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人们只会记得那个少不更事的皇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面包,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但事实上,玛丽只是君主制度的一只替罪羊,没有人会去关注让一个女孩变得如此奢靡的原因,这部影片可以让观众看到玛丽的另一面。《绝代艳后》侧重驳斥之前历史学家对这位悲剧皇后的误解,力图全面客观地表现这位无心,只会享乐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短暂一生。

索菲亚·科波拉的剧本都有“忧郁”的元素,这是她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尽管她本人并不忧郁。改写安东尼娅o弗雷泽的小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科波拉将剧本集中在玛丽在凡尔赛宫中的那一段日子。开始于14岁嫁到法国,截至于1789年的法国大,那个时候的玛丽刚过而立之年。她的剧本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对玛丽的评价,而是宫廷中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观众融入其中,一起去回溯那段奢华的历史。科波拉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既然观众看《迷失东京》能够像置身东京一样,那么我想这部影片也同样能够让观众如同进入凡尔赛宫中一样。”

歌舞升平

感谢索菲亚·科波拉,因为在这部《绝代艳后》中,我们看不到太多的悲剧。虽然我们已然知道这位法国皇后最终的归宿,但我们还是更希望看到那个裙裾飞扬的开心佳人,而不是狂热者断头台上无奈的祭品。的妖娆、艳丽的服饰和上层贵族无休止的派对,真实的还原了18世纪末期法国宫廷的奢靡,用一种近乎调侃的方式勾勒出绝世红颜玛丽长不大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还有音乐。虽然是一部讲述18世纪宫廷故事的影片,但影片的配乐让很多地方看起来更像是现代的MTV。80年代的摇滚乐、鲜艳的画面加上快速的镜头切换,赋予了18世纪宫廷舞会一种全新的风格,正如科波拉所塑造的这个全新玛丽,可以说她这次对古装影片配乐的新尝试也是相当成功的。欢闹的节奏,明快的舞步。也许应该归功于《迷失东京》,科波拉成功的将更多的观众带进了影院,来欣赏法国大血雨腥风前最后的宁静。被淡化了的宫廷争斗、看似调侃般的倾轧和皇后私生活的桃色绯闻,法兰西帝国摇摇欲坠的江山成了一幕巨大的“背景墙”,那上面演绎的是一段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历史”。

科波拉镜头下的玛丽大多数时间是快乐的,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部重现历史颇有深度的史诗片,科波拉删除了玛丽最后悲剧性的结局,放纵的青春、无味的爱情、奢华的宫廷生活,科波拉眼中的玛丽只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无助女孩,她快乐、率真,却又任性、不懂人情世故,也许法国人不会喜欢这样的玛丽,因为她与如今的帕里斯·希尔顿倒是很相似。

艺术风格

本片可以说是科波拉迄今为止最野心勃勃的一部影片。每一个镜头都是对眼睛的爱抚。华丽的服装,美轮美奂的宫殿,都带给我们古老而梦幻般的气息,这是在她以前的影片中看不到的。她能够在一个镜头中给我们传达如此之多的信息。科波拉善于讲述美丽的故事,现在看来这部影片中故事似乎没有眼睛的触觉重要。从观看影片的第一刻起,就很清楚的看到本片是一个比经典的简·奥斯汀的影片更具有迷幻魅力的展示精美服装的影片。可以说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是科波拉最成功的作品。而本片的摄影师Lance Accord用粉红色的基调营造了一种柔美的蜡笔画的气氛,使影片更具有超现实的风格。如同在她先前的影片中一样,科波拉十分注重细节。很多镜头似乎静态的画幅。但是和她先前的《迷失东京》和《自杀》不同,精美的服饰掩盖了叙事的空洞。科波拉似乎是试图勾勒一种需索无度的放纵人生,只不过是用了时代错位这样一个暗机关。

虽然是一部讲述18世纪宫廷故事的影片,但影片的配乐让很多地方看起来更像是现代的MTV。80年代的摇滚乐、鲜艳的画面加上快速的镜头切换,赋予了18世纪宫廷舞会一种全新的风格,正如科波拉所塑造的这个全新玛丽,可以说她这次对古装影片配乐的新尝试也是相当成功的。欢闹的节奏,明快的舞步。也许应该归功于《迷失东京》,科波拉成功的将更多的观众带进了影院,来欣赏法国大血雨腥风前最后的宁静。被淡化了的宫廷争斗、看似调侃般的倾轧和皇后私生活的桃色绯闻,法兰西帝国摇摇欲坠的江山成了一幕巨大的“背景墙”,那上面演绎的是一段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历史”。 科波拉镜头下的玛丽大多数时间是快乐的,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部重现历史颇有深度的史诗片,科波拉删除了玛丽最后悲剧性的结局,放纵的青春、无味的爱情、奢华的宫廷生活,科波拉眼中的玛丽只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无助女孩,她快乐、率真,却又任性、不懂人情世故,也许法国人不会喜欢这样的玛丽,因为她与如今的帕里斯·希尔顿倒是很相似。

求尼古拉斯凯奇资料

尼古拉斯·凯奇

又名 : Nicolas Cage

职业 : 演员

所属地区: 美国

出生地 : 美国

生日 : 1964年1月7日

尼古拉斯-凯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1964年1月7日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前旧金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奥古斯特-科波拉,他的叔叔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对演戏、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7岁开始进入电影圈,为了不受叔叔名气的影响,改从他喜爱的作曲家约翰-凯奇的姓。

1982年,尼古拉斯初次在影坛露面,在《开放的美国学府》中扮演一个角色。次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鱼》。1984年,在名片《鸟人》中,凯奇担任了主角,充分展现了他那过人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该片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凯奇在该片中的表演受到了肯定,开始走向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又拍了《棉花俱乐部》、《爱的召集令》、《忧郁男孩》、《佩吉苏要出嫁》、《抚养亚利桑那》、《月色撩人》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对不同的角色的处理都极见功力,有着不错的表现。

1988年,他在影片《吸血鬼之吻》中扮演了一位纽约雅皮士,后来变成了一个吸血鬼,该片堪称是凯奇从影以来最为“过分”的演出。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鸟出击》和《野性难驯》。《野性难驯》有着诡异强烈的影像风格,及超现实的气氛。片尾凯奇身着蛇皮夹克站在滚滚车流之上演唱猫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场面。该片1992年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了凯奇创作的转折点。

1995年对凯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主演的《逃离拉斯维加斯》是一部成本仅有三百五十万美元的小制作影片,凯奇投入的不只是他的灵魂,他更只是收取了微薄的片酬。在这部片中凯奇获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过他那深入灵魂的表演却使他赢得了一尊金光闪闪的奥斯卡金像,这是金钱所难以估量的,该片使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男明星。之后他转变戏路,向动作片进军。他于1996年主演的动作片《绝地任务》使他跃身成为全球国际票房巨星,证明了他的戏路相当宽广,是个货真价实的奥斯卡影帝。1997年又以《空中监狱》和《变脸》雄霸暑期票房。尼古拉斯-凯奇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好莱坞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

有趣的是,高大挺拔的尼古拉斯-凯奇在动作片中总是骁勇善战,上山下海、对付仇敌无所不能。不过,这位银幕英雄,从小就患有惧高症,对高处有极深的恐惧感。患有惧高症的他居然是新一代的超人,将在电影《超人5》中扮演飞天遁地的超人,实在有够讽刺。

主演影片:

《开放的美国学府》(《Fast Time at Ridgement High》1982)

《村姑》(《Valley Girl》1983)

《斗鱼》(《Rumble Fish》1983)

《鸟人》(《Birdy》1984)

《棉花俱乐部》(《The Cotton Club》1984)

《爱的召集令》(《Racing with the Moon》1984)

《忧郁男孩》(《The Boy in Blue》1986)

《佩吉苏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

《抚养亚利桑那》(《Raising Arizona》1987)

《月色撩人》(《Moonstruck》1987)

《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1988)

《火鸟出击》(《Fire Birds》1990)

《野性难驯》(《Wild at Heart》1990)

《今夜你寂寞吗》(《Honeymoon in Vegas》1992)

《西部红石镇》(《Red Rock West》1993)

《黑白追杀令》(《Amos and Andrew》1993)

《超级赌徒》(《Dead Fall》1993)

《第一夫人的保镖》(《Guarding Tess》1994)

《倾城佳话》(《It Could Happen to You》1994)

《天堂有难》(《Trapped in Paradise》1994)

《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1995)

《逃离拉斯维加斯》(《Leaving Las Vegas》1995)

《绝地任务》(《The Rock》1996)

《变脸》(《Face Off》1997)

《空中监狱》(《Con Air》1997)

《欢迎来到好莱坞》(《Welcome To Hollywood》1998)

《X情人》(《City Of Angles》1998)

《蛇眼》(《Snake Eyes》1998)

《8毫米》(《8mm》1999)

《穿梭鬼门关》(《Bringing Out the Dead》1999)

别惹蚂蚁 The Ant Bully (2006)

异教徒 The Wicker Man (2006)

恶灵骑士 Ghost Rider (2006)

战争之王 Lord of War (2005)

天气预报员 The Weather Man (2005)

国家财宝 National Treasure (2004)

命运之土 Land of Destiny (2004)

火柴男人 Matchstick Men (2003)

追风战士 Windtalkers (2002)

裸男速递 Sonny (2002)

2002 MTV Movie Awards (2002)

改编剧本 Adaptation (2002)

Christmas Carol: The Movie (2001)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

居家男人 Family Man, The (2000)

极速60秒 Gone in Sixty Seconds (2000

导演作品

裸男速递 Sonny (2002)

获奖记录:

1992年以影片《野性难驯》(《Wild at Heart》1990)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1996年以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Leaving LasVegas》1999)获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电影《教父》的导演是谁?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性别: 男

星座: 白羊座

出生日期: 1939-04-07

出生地: 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

职业: 制片人 /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副导演

影人简介  · · · · ·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坛的大导演。1939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他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在参加校内戏剧演出时,他几乎什么都能干。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州电影学院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考尔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从加州电影学院毕业的科波拉起先充当的是编剧的角色。但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视、贬低。直到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PATTON》)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此后,科波拉又满怀热情地担任了导演的职务。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影片的立意与美国观众的需要、美国社会的注意力相结合。1972年,科波拉执导了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人物的“人性”。他们并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见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恶霸歹徒,而是同样重视家庭伦理的“严父”和“富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这种新的构思使美国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影片宣传的那种奋斗精神与美国社会一贯提倡的“美国精神”十分契合,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谁能提供科波拉父女两的介绍,要包括人生经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又译弗兰西斯·科普拉,1939年4月7日—)是美国的电影导演,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和《吸血惊情四百年》(Dracula)。

科波拉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电影,那时他已经拍摄了多部短片,其中还包括了电影。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与罗杰·科尔曼(Roger Corman)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

他为《巴顿将军》(Patton)写的剧本,赢得了奥斯卡奖。但是,他以电影制片的名衔所获得的成功,是在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里但任共同编剧和导演,两部影片都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者更成为首部获奖的续篇电影。1974年继《教父》成功后,他的另外一部电影《The Conversation》获得了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的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剧本两个奖项。

继它们的成功之后,他着手把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拍摄为电影,把影片中的时间背景设定在越战期间,电影取名为《现代启示录》。拍摄期间遇到各种问题困扰,包括:台风、滥用药物和精神崩溃。因为受到如此多的耽误,电影还被取了个绰号“不知何时启示录”。当电影最终上映时,同时受到影评人的赞扬和厌恶,而且差点使科波拉刚成立的“美国活动画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破产。1991年的记录片《黑暗之心:制片人的启示录》(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由艾琳诺·科波拉(Eleanor Coppola,科波拉的妻子)、福克斯·巴尔(Fax Bahr)和乔治·希根路柏(George Hickenlooper)执导,片中记载了制作《现代启示录》中的困难和全体的工作人员,还有艾琳诺拍摄的幕后花絮。

在经过对冗长的裁员,科波拉带着一些商业和关键的成功回来执导《教父3》。它是教父传奇的第三部,在1990年上映。

他在为1974年重拍的《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写剧本的同时,为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突破性电影《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又译《美国往事》)做制片。

科波拉与乔治·卢卡斯一起为迪士尼主题公园导演了由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主演的影片《伊奥船长》(Captain EO),创下了(每分钟算)最昂贵的电影记录。

科波拉的女儿索非亚也是一个影片制作人(参见《死亡日记》,The Virgin Suicides,又译《折翼天使》和《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他的外甥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则凭自己的实力,成为倍受称赞的演员。

最著名的电影作品包括:

《巴顿将军》(Patton,1970年,改编剧本)

《教父》(The Godfather,第一部1972年,第二部1974年,第三部1990年,导演、制片、改编剧本)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0年,又译《美国往事》,制片)

《对话》(The Conversation,1974年,导演、编剧)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年,导演、改编剧本)

《吸血惊情四百年》(Dracula,1992年,导演、制片)

《斗鱼》(Rumble Fish,1983年,导演、制片)

《伊奥船长》(Captain EO,1986年,导演、改编剧本)

《造雨人》(The Rainmaker,1997年,导演、改编剧本)

《死亡日记》(The Virgin Suicides,1999年,又译《折翼天使》,制片)

====================================

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1971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北加州,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斐声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索菲亚第一次走上银幕是1972年在她父亲执导的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中饰演婴幼儿麦克-弗朗西斯-里兹(Michael Francis Rizzi)。两岁时,她又在《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中饰演了一个在轮船上玩耍的儿童。随后的几年中,索菲亚又继续在她父亲执导的四部电影中登台亮相过:《局外人》(Outsiders,1983)、《斗鱼》(Rumble Fish,1983)、《棉

花俱乐部》(The Cotton Club,1984)和《时光倒流未嫁时》(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后来,她还分别在蒂姆-伯顿(Tim Burton)导演的一部短片和尤瑞克-保加耶维奇(Yurek Bogayevicz)执导的长片《安娜》(Anna,1987)中出演过角色。1990年,索菲亚-科波拉又在《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1990)中顶替了威诺纳-赖德(Winona Ryder)出演的角色。遗憾的是,该片却使她得到了“金草梅奖”(Razzie awards)的两个奖项--最差新人奖和最差女配角奖。她最后出演的一部电影是“Inside Monkey Zetterland”(1992),此时她开始意识到她应该继承她父亲的事业,投身于导演。于是她考入加利福尼亚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学习艺术创作。

1988年索菲亚-科波拉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片《Lick the Star》,这是一部短片,由她亲自担任编剧。1999年她拍摄了第一片《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并亲自创作了影片剧本。主演过《星球大战前传2》(pre-Star Wars Episode II)的海登-克里斯滕森(Hayden Christensen)、乔希-哈特耐特(Josh Hartnett)、克斯汀-丹斯特(Kirsten Dunst)等影星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对于索菲亚来说,导演事业似乎是她的理想选择。索菲亚为此荣获了“好莱坞最佳年轻导演奖”和“MTV电影制作最佳新人奖”。

1999年,科波拉女士--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的表妹与同是导演的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结为连理。2003年,她再次编写、制作并执导了另一片《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这是一部浪漫喜剧片,由比尔-莫瑞(Bill Murray)和斯嘉丽-约翰森(Scarlett Johansson)联袂主演。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为科波拉女士赢得了“逆流最佳女演员奖”(the Lina Mangiacapre Award)。

参考资料:http://ent.sina.com.cn/s/2004-01-20/1203283732.html

好莱坞巨星詹姆斯·凯恩逝世,都有哪些明星发文悼念了?

詹姆斯凯恩逝世之后,作为知名演员兼导演的阿诺德施瓦辛格、阿尔帕西诺以及科波拉等人都对其进行了发文悼念。

詹姆斯凯恩在电影行业备受尊崇,出演经典之作《教父》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优秀演员,天生就适合演戏。同时在生活当中他也是一个非常随和且幽默的人,这种性格特点让他拥有非常好的人缘。在剧组工作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积极乐观传递给其他人。

一、科波拉

科波拉在悼文中说道,凯恩是一个能够把电影当中的人物带入现实世界的人。他通过精湛的演技赋予了角色生命力,并且让他们长久地留存在观众的脑海当中。很少有演员能够做到像凯恩这样历久弥新,不会被时代的沙尘所掩埋。

二、阿尔帕西诺

阿尔帕西诺表示自己和凯恩之间凭借虚拟的平台不断增进彼此的联系,在心中早已经把对方当做了自己最重要的兄弟。凯恩总是敢于直面生活的条件,即便迈入老年人的行列,他的生命依旧是充满活力的。凯恩的离世对于好莱坞是巨大的损失,他值得被观众们所铭记。

三、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和凯恩早些年曾经有过合作,两人联手演绎了《蒸发密令》这部观感颇佳的动作电影。通过这次合作两个人成为了亲密的好友,他们一起健身,一起见证各自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凯恩总是能够激励身边的人,让他们重新拾起与生活阴暗面对抗的勇气。再闪耀的星星也终有陨落的一天,但见证过它光亮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无与伦比的绝美风景。

你对于詹姆斯凯恩这位巨星的电影有过哪些了解呢?

尼古拉斯·古恩详细资料..

尼古拉斯·古恩

国籍:美国

    NICHOLAS GUNN是一位很早就进入新世纪音乐圈的音乐家

  从长发潇洒的Nicholas富有的The Sacred Fire到留一头精神而时尚的发型显得更有魅力的Crossroads,到现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造型,留了一小撮胡子的Nicholas从岁月里看出了沧桑。 

  2001年推出了个人的首张精选辑,浓缩自己今年来所有专辑的精华,并加以融合改变让其成为一张富有整体感的全新专辑。 

  Nicholas Gunn的长笛永远是我最陶醉的乐器之一,略带涩音笛管里所发出的阵阵优美让人向往。作为一代Newage音乐大师的他由圣火一炮而红,大峡谷让他家喻户晓,十字街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每个成功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特点,Nicholas的音乐总是有着固定的节奏,一定音场范围,它属于自然,属于广大的空间。对于一直处于钢筋森林里的人们是一剂很好的绿色调味酒。滋润心灵的良药。 

  作为一个非常洒脱而充满灵犀动感的作者和演奏者,Nicholas Gunn一贯给了我们所永远可以随时品味和享受的音乐,而无需考虑当时的心情是阳光或者乌云的,因为Nicholas Gunn的音乐就是那样的流澈,清涓而仿似不沾染一丝人间的俗气,永远是那样的脱俗,干净而充满灵性。无论是耀眼的阳光下,他仿佛为一杯清凉而爽口的冰镇乌梅汁,可以舒服的更加感受阳光心情的快乐;也可以在乌云密布的悲哀失望时,更似一味心灵鸡汤,给你振奋,给你鼓励,不断的冲刷中,过滤掉许多的烦恼和忧愁,仿似站立在悬崖峭壁,神臂展望四周般的心血澎湃。作为一贯的Nicholas Gunn的清澈的音乐风格,贯穿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或许这种灵感来自他亲临美国西南部的大峡谷后,但是,他几乎每张专辑都有其独有的个性和内涵,激动的,温存的。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08595.htm

电影《教父》的导演是谁?他还有哪些经典的作品?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是一部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影片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最佳改编剧本奖(马里奥·普佐、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以及第30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此后,科波拉又满怀热情地担任了导演的职务。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影片的立意与美国观众的需要、美国社会的注意力相结合。

1974年,科波拉又执导了《对话》一片。他十分巧妙地在影片中渲染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美国公众当时出现的对美国和社会的那种惶惶不安情绪。影片广受好评,再次显示了科波拉杰出的导演才华。

同年,科波拉还导演了《教父2》,该片又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当年奥斯卡六项大奖。1979年,他决定独资拍摄《现代启示录》。在该片中,他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为了拍摄这部巨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资三千六百万美元。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而且上映后评论界一片死寂,观众也没有表现出他期望的热情,在奥斯卡上毫无作为,这使得他遭受了重大打击。

1982年至83年,他执导了影片《心上人》、《斗鱼》、《局外人》等影片,但都反响平平,八十年代的科波拉因此一蹶不振。但是,经历大劫的科波拉还是挺过了难关。

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导演,拍的电影都很经典。

《教父》三部曲为何被评为“史诗级”的黑帮电影?

教父作为男人的奋斗史,作为理解人性的绝好透析,作为对精湛演技的完美展现,电影的艺术成就也极其的高。构图的巧妙设计,阴暗的色调衬托每个人的内心。可以说魅力、冷静、理性、担当、沉稳、有原则是电影中所描述的教父必备的品质。

马龙·白兰度饰演的韦多.柯里昂赋予了教父独特而神秘的气质,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威严与亲切,他掌握着权力和财富,讲究信义,许多人寻求他的帮助。教父相信友谊是交换出来的,尽管家族的生意都是赤裸裸的交易。如何闯出自己的事业,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电影中表现得丰富多彩。

《教父》1973年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名”。

扩展资料

《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维托·科莱昂的原型是被称为“黑帮总理”的Frank Costello以及暴徒Vito Genovese,是纽约黑手党的成员,小说中的一些黑手党行动也源于两人制造的真实事件。

《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虽然影片的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是导演科波拉却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巧(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

《教父》有多处极其经典的镜头运用,影片结尾处,景深镜头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凯站在近景,远远看着迈克尔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礼,之后门缓缓关上,象征意味十足。影片的打光是极为性的,殡仪馆一段,是这种黑白对比光最为强烈的一幕,教父从黑影中走出来,阴影的处理非常考究,出色地烘托了这一桥段的悲伤情绪(《南方周末》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父

好莱坞类型片的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新旧好莱坞电影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 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 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坞制片制度的产物,它从商业和票房的角度进行影片生产,并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电影创作方法。

类型片的主要特征体现为:

1. 情节公式化2.人物定性化3.银幕叙事标准化(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交叉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4.视觉形象图解化(如古堡或塔楼象征危险,幽暗的森林隐藏着灾难,实验室里汩汩作响的试管则孕育着罪恶等)

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复兴期则出现在新好莱坞时代。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包括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恐怖片等。

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的经济等社会方面的原因,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出现了衰退。

(三)新好莱坞电影

(1)好莱坞运动

新好莱坞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是美国社会的多事之秋,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民权斗争风起云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是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反主流文化盛行。尽管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已经复苏,但60年代的美国电影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大的制片公司纷纷倒闭或转产,有的制片厂因财政困难放弃了使用知名导演和演员,而是大胆起用新人,还有的艺术家以较少的资金制片或合资经营电影公司,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这些电影人由于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较少的传统桎梏而使好莱坞电影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兴起于60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为美国影坛奉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他们有卡萨斯特,佩恩.佩金帕,科波拉,丹尼尔.霍佩尔,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他们为7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再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

(2) 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对照于旧好莱坞)

1。 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帕金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新好莱坞产生了一批反思越战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通过战争的生死际遇拷问人性的本真,揭露越战带给美国人民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这些影片被称为“越战片”。如《猎鹿人》(1978)《现代启示录》(1979)《野战排》(1987)等。70年代,由于受“水门事件”等丑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还出现了电影,这些影片揭露司法制度,审判制度的黑暗,指责,反映社会不公。而更多的影片则以青年人为对象,表现他们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状态下心灵的空虚,价值的失落,以及对传统的彻底反叛。

2. 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与旧好莱坞比较起来,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① 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② 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

③ 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是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如科波拉的《教父》,它实际上是把一个美国电影中颇为传统的“家庭故事”放大为一个家庭的神话,是传统强盗片中的个人英雄融化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家族势力之中,而这个家族则成为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缩影。

值得提出的是新好莱坞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系列。这些影片充分利用了电影高科技的成果,特技摄影和数字制作几乎成为了取代情节的法宝。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乃至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

(3)好莱坞类型片的复兴

70年代中期以后以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为代表,一批带有惊险,恐怖,科幻色彩的电影将观众重新吸引到影院里来,这些片子的卖座是好莱坞人重新认识到类型片所蕴涵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各种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再次受到青睐。复兴时期的类型片在原有模式上又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迎合年轻人的欣赏心理。影片大都描绘青年心理特征,吸纳现代派思想,创造前卫的银幕形象和时尚内容。二是大量加入现代科技成分,特技摄影和数字技术是银幕更具视觉效果。三是在原有类型片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类型片,如,灾难片等。

总之,新好莱坞电影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再度显示了美国电影强大的生命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好莱坞依然是不倒的“电影王国”。

典型特征有三个:商业性强——大制片制度和明星制度

以戏剧美学为基础

类型电影异彩纷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510693.html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