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是日本人專用嗎

來源:趣味經驗館 1.64W

玉碎是日本人專用嗎

玉碎不是日本人專用。玉碎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特有的説法。中國古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意為寧願有意義的死去,也不苟且偷生。日本人的玉碎,是指為了日本國戰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北齊書-元景安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原義是寧願做高貴的玉器而破碎,也不願做低賤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寧為正義事業而犧牲,也不苟且偷生。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也作狀語;含褒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玉碎是日本人專用嗎

玉碎不是日本人專用。玉碎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特有的説法。中國古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意為寧願有意義的死去,也不苟且偷生。日本人的玉碎,是指為了日本國戰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北齊書-元景安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原義是寧願做高貴的玉器而破碎,也不願做低賤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寧為正義事業而犧牲,也不苟且偷生。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也作狀語;含褒義。

日本所謂的"玉碎"是指什麼

指全民皆戰死。

二戰末期,隨着外部形勢的不斷惡化,日本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戰敗已板上釘釘。日本國內許多狂熱份子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因為當時日本有一億國民,所謂“一億玉碎”就是指全民皆戰死。

二戰末期,日本國內情況已經非常糟糕。民生物資、戰略物資都消耗殆盡,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不缺的。日軍的精鋭部隊也在各地遭毀滅性打擊。按正常邏輯,戰爭打到這個程度,除了投降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當時日本本土上對國民進行大規模軍事訓練。不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幾乎達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目的就是要讓全體國民以必死的精神和即將到達日本本土的美軍進行焦土抵抗。

擴展資料:

“玉碎”這種説法是在阿留申羣島戰役後產生的。當時駐守阿留申羣島阿圖島的日本守軍約2600人。經過激戰,28人被俘,其餘全部戰死。日本軍方為了鼓舞全民士氣,所以使用了“玉碎”一詞。

在美國阿拉斯加西端,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島阿圖島,這座無人島是美國的一處軍事禁地,只有少數美國海岸警衞隊員上島巡查外。目前島上的軍事基地遭到徹底廢棄,徹底成了荒無人煙的一座孤島。幾十年前,這裏曾是上萬人捨命廝殺的戰場,日軍在這裏首次發出了“皇軍玉碎”的哀歎。

阿圖島上2665名駐島日軍,除27人自殺未死被俘外,其餘全部戰死或自殺。慘況讓日本國民大受震撼,為消除慘敗帶來的負面影響,日軍陸軍大肆展開宣傳,用從中國《北齊書》裏拿來的“玉碎”一詞,代替了“全軍覆沒”。

為了鼓舞士氣,日軍還製作了這首要求全體國民傳唱的國民歌——阿圖島血戰勇士國民歌。歌中唱到,山崎司令官從未要過一兵一彈的增援,卻時刻發電將敵情傳回祖國。

但在實際上,山崎司令官多次請求增援,但日軍大本營已經對這個遠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小島失去了興趣,不願再為了救援近三千的守島官兵分兵,讓他們自生自滅。

1987年,日本以紀念和平為名,在工程兵嶺附近修建了“北太平洋戰死者之碑”,阿圖島的“玉碎”和“萬歲衝鋒”,至今還在日本國內廣泛傳頌。

日本人為什麼把軍人陣亡稱為玉碎

“玉砕”(ぎょくさい)一詞出自中國史書『北斉書』 ,列伝第三十三(元景皓)

——“大丈夫寧可玉砕,何能瓦全”

明治時期的西郷隆盛引用這句話入詩:“丈夫玉砕恥甎全”

1886年(明治19年)發表的軍歌「敵は幾萬」歌詞有:

瓦となりて殘るより 玉となりつつ砕けよや

畳の上にて死ぬ事は 武士のなすべき道ならず

這個詞彙就在軍隊中流行開了,用以形容寧戰死也不投降。

二戰時期最大規模的自殺衝鋒——日軍「 ”玉碎”塞班島

二戰時期最大規模的自殺衝鋒——日軍 「 ”玉碎”塞班島 1944年7月7日,在登陸美軍的打擊下,塞班島上的日軍殘兵敗將走投無路,糾集3000餘人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絕望而又瘋狂的大規模自殺衝鋒! 故事要從1944年6月13日説起,塞班島的外海海面上,15艘美軍戰列艦用猛烈的炮擊拉開了塞班島戰役的序幕。這是盟軍部隊為攻破日本人設下的「 ”絕對國防圈”,發起的一場決定性的登陸戰鬥。6月15日上午7時,在充足的火力支援下,超過300輛兩棲登陸車搭載着8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西側灘頭搶灘,大舉登陸塞班島。 ▲正在發起萬歲衝鋒的日軍士兵 此後,美軍地面部隊共有60000餘人登陸。在美軍優勢兵力的壓制下,島上的日本陸軍第43師團等各部只好退至中部的塔波查山固守。隨後的半個月時間裏面,登島的美軍部隊在塔波查山區中,進行了堅苦卓絕的清繳作戰,一個山洞接一個山洞地剿滅日軍。 ▲正在爬上塔波查山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員,為了攻下這座制高點,美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戰至7月6日,氣數已盡的日軍第43師團等各部已基本被美軍趕出塔波查山區,退至小島的西北岸至東北角的一條狹長地帶上。此時,擺在師團長齋藤義次面前的是兩個選擇:一是將全軍撤至島的東北角,繼續固守;二是組織所有剩餘兵力,進行一場近乎自殺式的萬歲衝鋒!沒有任何猶豫,齋藤義次選擇了後一種方案。他連同在島上協助統籌防禦工作的著名日本海軍將領南雲忠一,向所有依然在塞班島上負隅頑抗的日軍士兵發去號召: 「 ”告塞班島的皇軍將士,自美軍發起進攻以來已二十日有餘,所有島上官兵以及軍屬同心協力、英勇善戰,在各處發揮着皇軍精神並完成着超負荷任務。然而我們沒能佔據天時地利,僅憑人和戰至今日,如今戰鬥資源匱乏,用於進攻的武器悉遭損壞,戰友們也相繼倒下。本應報此仇恨,怎奈敵進攻依然延續,雖我等仍舊佔據塞班島一隅可仍舊處於熾烈的炮擊之中。當今戰事坐以待斃是死,進也是死。生死須得其所,方可彰顯帝國男兒之錚錚鐵骨。現今所給予美軍一擊,我等埋骨塞班島,以築成太平洋之防波堤。戰陣訓言或者就不能接受被俘虜囚禁的侮辱,理當以忠孝赤誠知心勇往直前,雖死猶生。所有官兵一起共祝聖壽無疆,願皇國振興永旺,前進!” 在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的鼓動下,殘餘的日本陸軍士兵,被困島上的日本海軍工作人員甚至日本平民紛紛集結起來,準備「 ”為皇國獻身”。不過,兩位卻沒有參加到這次自殺式的萬歲衝鋒當中。在發佈完命令之後,齋藤義次、南雲忠一以及另外數名日軍指揮官便在山洞指揮部中切腹自殺。 ▲著名的日本海軍指揮官南雲忠一,他在塞班島戰役末期自殺身亡 ▲負責指揮塞班島陸軍第43師團的齋藤義次 在戰場的另一邊,自從登陸塞班以來,美軍登島部隊的最高指揮官霍蘭·史密斯中將做出預判:狗急跳牆的日軍肯定會發起一次大規模自殺式萬歲衝鋒。他甚至還準確地預料到這次進攻,必然發生在島西側比較平坦的平原上。7月6日,霍蘭中將在海軍陸戰隊的托馬斯·沃森少將陪同下,訪問了第27師指揮部。當時,霍蘭中將發出警告:「 ”在今天晚上到明天凌晨這段時間裏,日本人極有可能發起一次萬歲衝鋒。”他要求所有部隊做好充分警戒。事後看來,霍蘭中將的警告是非常及時的。喬治·韋斯利·格雷納將軍回憶説:「 ”他(霍蘭中將)沒有任何改變命令的意思。而日軍將要發動反擊的情報,是從一名在7月6日傍晚被第105步兵團俘獲的日本俘虜的口中套出的。” ▲指揮登島部隊的霍蘭·史密斯將軍,他準確地預判到了狗急跳牆的日軍肯定會發起萬歲衝鋒 7月6日傍晚,塞班島西北海岸。隨着夕陽在西方徐徐落下,已經進行了一整天戰鬥的美軍第105步兵團,在塔納帕格村(TANAPAG)的東北方安營紮寨下來。在這一天晚上,第105團1營和2營的1000餘名官兵,前出固守一處位於左翼的前沿陣地,而第105團的3營則留在了右翼,負責掩護該團的指揮機關。由於統籌上的疏忽,1營和3營之間的300碼空地上,沒有派遣任何部隊駐守。儘管在晚上9點曾經有命令要求1營派遣部隊協防該區域,但是這些粗心大意的美國大兵們卻把命令當做了耳邊風。他們的這種行為,為後續的苦戰埋下了伏筆。 ▲7月6日早上和傍晚第105步兵團的佈置形勢圖,可以看見1營和2營的環形防禦陣地右側留出了一個大口,這裏將是日本人長驅直入的突破口 正當這些美國大兵們在散兵坑中安然入睡的時候,在東北方的馬坤沙(MAKUNSHA)村中,日本陸軍的殘餘部隊、被困的日本海軍人員甚至是島上的平民百姓,聚集成一支龐大的萬歲衝鋒隊伍。根據一名倖存的朝鮮勞工回憶,參與自殺衝鋒的日軍至少有3000多人。為了這次玉石俱焚的戰鬥,島上的日軍可謂孤注一擲,甚至找來了殘存的5輛坦克參與到進攻當中。不過,不少殘兵敗將沒有武器,只得找來了一批木棍,在一端綁上刺刀當做長矛使用。 隨着集結的人數越來越多,美軍第27步兵師偵察部隊發現馬坤沙村內的異動。在無法觀測彈着點的情況下,他們呼叫附近的軍艦對村子進行炮火打擊。結果,鬆散而凌亂的炮擊絲毫沒有影響到這些喪心病狂的日本人。 ▲由於戰火的摧殘,日軍集結點馬坤沙村已經在今天的地圖上徹底消失,往日村子所在的位置已經變成一片綠油油的樹林 凌晨3點,美軍第105團陣地的北側陸續響起了零星的聲。美國大兵以為日軍來襲,紛紛扣動機扳機,朝着黑暗之中亂打一氣。然而,萬歲衝鋒還沒有開始,這只是日軍針對前沿陣地發起的一次火力偵察行動!日本人仔細觀察了夜空中呼嘯而過的彈道,發現了美軍1營和3營之間有一片長約300碼的區域沒有任何防禦力量。於是,他們便將最精鋭的陸軍士兵和坦克,集中朝這個方向發起衝擊。 ▲日軍萬歲衝鋒的攻勢示意圖,其集團甚至衝進了後方海軍陸戰隊的炮兵陣地中! 4點整,第105團前沿陣地上,美軍士兵聽到了震天響的「 ”板載(日語:萬歲)”呼喊聲。他們驚恐地抬起頭來往前一看,無數的日軍士兵正如同潮水般朝陣地上衝來!指揮第105團2營的愛德華·麥卡錫少校描述了當時的場面:「 ”這讓我想起了老式西部電影中牛羣狂奔的鏡頭,拍攝電影的攝像機被事先埋在地裏,你能夠看見牛羣一窩蜂地衝過來,然後消失在鏡頭之外。跟電影鏡頭不同的只有一點:日本猴子們源源不斷地出現,沒有任何消停下來的跡象!” ▲老式的西部牛仔片中,經常會出現牛羣狂奔的鏡頭。只不過,麥卡錫少校所遇到的不是狂奔的牛羣,而是高喊萬歲衝來的日本人 在如此瘋狂的攻勢之下,被孤立在外側左翼陣地的兩個營難以招架,前沿防線逐漸被日軍的洪流撕裂。儘管形勢已經瀕臨崩潰,但1營的美國士兵依然堅守在陣地上,不肯後退一步。在他們身後,1營的營長威廉·奧布萊恩中校親自上陣督戰,鼓勵屬下繼續奮戰。當大多數美軍士兵架不住壓力,開始後撤的時候,奧布萊恩中校雙持手,朝着迎面而來的日軍士兵不斷開火射擊,為其他士兵後撤爭取時間。不久之後,身受重傷的奧布萊恩中校耗光了所有彈夾,於是他又跳上附近的一輛吉普,抄起車尾的點50機,昂然屹立朝着潮水般湧來的日軍部隊不斷開火——這是撤離前線的隊友們看到最後一幕。 ▲1營指揮官威廉·奧布萊恩中校與日本鬼子拼死搏殺的藝術圖 當美軍在第二天攻回1營陣地的時候,士兵們驚訝地發現奧布萊恩中校已經壯烈犧牲,他身上重重疊疊地堆滿了日軍的屍體!最終,奧布萊恩中校因為自己的英勇獻身行為,而被美軍追授榮譽勛章。 ▲在作戰中英勇犧牲的1營指揮官威廉·奧布萊恩中校 除了指揮官奧布萊恩中校之外,1營還有另外一位勇士同樣獲得了榮譽勛章——托馬斯·貝克列兵。在日軍大舉衝破美軍防線之時,這位來自紐約的年輕戰士便被一枚子彈命中胃部,依然冷靜地舉起他的M1加蘭德步,接連開火射擊命中敵軍。在他的彈藥消耗殆盡的時候,日本人嚎叫着圍了上來,這時候,貝克站起身來,端着加蘭德步像打棒球一樣左右揮舞,一口氣了十幾個日本兵。 看到貝克受傷嚴重,戰友設法把他往後方送,然而剛走了五十碼,貝克再次中彈倒地。這一次,貝克毅然拒絕了戰友的幫助,説寧可自己一個人戰死,也不願拖累戰友深陷險境。貝克央求戰友把他扶起來,依靠着一棵樹坐好,再給他一把武器。無奈之下,戰友給他留下一把裝填着8發子彈的手。撤下火線之前,戰友們看到貝克靠着樹幹,手中緊握手,靜靜等待着日本人的出現。 在戰鬥結束之後,打掃戰場的美軍士兵發現貝克的遺體,手中緊握着子彈打光了的手——在他面前,躺着8具日軍的屍體! ▲在混戰中奮不顧身,拒絕後撤的1營A連列兵托馬斯·貝克 就在1營崩潰後撤的時候,位於左翼的2營同樣不容樂觀,迅速被日軍突破。塔納帕格村外,戰線之後的2營野戰醫院很快湧進了高喊着「 ”萬歲!”的日軍士兵。只見一名日本士兵衝出灌木叢,用刺刀接連殺害了幾位躺在地上、毫無還手之力的美軍傷員!目睹這一切,外科醫生本傑明·劉易斯·所羅門上尉不由得怒火中燒,他抄起手邊的一把步,果斷擊斃了人面獸心的日本士兵。緊接着,又有兩名日軍士兵衝進野戰醫院,所羅門上尉不假思索,掄起步把他們砸倒在地,然後一再一刺刀,把兩個日本人送上了西天,為犧牲的傷員報了仇。 然而,越來越多的日軍士兵衝進野戰醫院。所羅門上尉眼看支撐不住,命令醫護人員幫助傷員撤退,他頂着林彈雨跳進最近的一處機陣地,抄起機向蜂擁而來的日軍士兵射擊。當美軍部隊在數天後重返2營的戰地醫院時,所羅門上尉的遺體依然留在機陣地上,人們在他的身上發現了76個彈孔和無數個刺刀造成的傷口。在他的口前面,橫七豎八地躺着98具日軍士兵的屍體!最終,這位勇敢的醫務人員同樣被美軍追授榮譽勛章。 ▲操縱機,掩護其他醫務人員轉移傷員的本傑明·劉易斯·所羅門上尉,由於他以醫務人員身份操作重武器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引發非議,所羅門上尉的榮譽勛章直至2002年才被轉交給他的親屬 在左翼被孤立的1營2營遭到毀滅性打擊的同時,右翼負責掩護指揮所的3營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該部陣地位於一處高地,他們得以居高臨壓制來襲的日軍步兵。隨着3營的士兵不斷開火,大叫着「 ”萬歲!”衝上高地的日軍士兵紛紛被子彈撂倒,日軍針對第105團指揮所的攻擊行動最終被3營的士兵擊潰,殘餘的日軍士兵退下了高地。 儘管指揮所是保住了,但是第105團的防線卻被日軍完全撕破,從缺口中湧進的日軍坦克和步兵瘋狂地向前衝鋒,直接衝進了後方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0炮兵團3營的炮兵的陣地!3營H連中,阿諾德·C·霍夫斯泰德中尉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 ”7日凌晨3點鐘,遠處開始傳來陣陣步和機的聲音,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相關的消息。後來,聲開始越來越接近我們的陣地。由於擔心炮兵陣地即將遭到攻擊,炮手們開始將炮彈引信調至4/10秒,準備用榴彈炮跟敵人進行近距離交火。 ▲塞班島上的海軍陸戰隊第10炮兵團士兵正在操作一門榴彈炮 凌晨5點15分,正當天色開始逐漸變亮的時候,一羣人從右前方大概600碼的位置衝了出來。由於擔心這是陸軍的士兵,所以所有炮組都沒有打響火炮。當這羣人衝到400碼的時候,我們終於認出這些是日本人!由於我們知道自己人還在前方有一個炮兵觀察哨,於是我們朝着右翼的日軍士兵打出了延時和碰撞引信的炮彈,而左翼的機也響了起來。 當炮位接戰後,我感覺3號和4號炮的射速太慢了,於是我便跑到這兩門炮的位置要求他們提高射速。我狠狠地訓了他們一頓,然後留下來跟4號炮組一同作戰,直至接到撤退的消息為止。炮組發一些定時引信和撞擊引信的炮彈,甚至連煙霧彈都打了出去。日軍開始以小口徑武器和機火力壓制炮位,這使得火炮無法繼續開火,並且導致炮位淪陷。 倖存的炮組人員往後撤了大概150碼的距離,在一個前日軍機械堆積場內設置了防線。早上7點鐘,我們所有人的手上就剩下了1杆卡賓,1杆BAR自動步,1把手和8杆日本人的步。日本人已經包圍了我們,並且在一個樹林裏面設立了火力點。到了下午15點,陸軍的坦克終於出現了,他們從右側過來,幹掉了那個火力點,然後陸軍步兵解救了我們。我估計有400-500名日本人襲擊了炮兵陣地,他們裝備了機、步、手榴彈和坦克。” ▲擊退日軍進攻後,海軍陸戰隊的成員們正在檢視被H連擊毀的那輛日軍坦克 在H連淪陷之前,勇敢的炮手們想辦法將一門榴彈炮掉過頭來,對準一輛衝過防線的日軍坦克開火射擊!在不到50碼的距離上,這輛日軍坦克被大口徑榴彈轟成了碎片。實際上,3營的H連是唯一一個發起攻擊的炮兵連,由於擔心殺傷友軍,隸屬3營的其他榴彈炮並沒有對日軍部隊開火射擊。由於場面過於混亂,H連的炮手們匆忙後撤,忘記把榴彈炮的後膛和炮鎖取下,導致榴彈炮完好無缺地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裏!值得慶幸的是,執行萬歲衝鋒的日軍士兵已經陷入癲狂狀態,完全沒有想到這些炮其實還能派上用場。 ▲3營倖存者的合照,他們最終捱過了那場可怕的萬歲衝鋒 為了制止這場瘋狂的萬歲衝鋒,第27步兵師的炮兵部隊開始以近乎瘋狂的方式發射榴彈炮。在凌晨5點15分至6點15分的一個小時時間裏,該部的3個炮兵營一共打出了2666發105毫米炮彈——也就是説,幾乎每分鐘都會有44發炮彈着地!在美軍的飽和打擊之下,日軍的自殺衝鋒終於停了下來。 早上10點,第27師指揮部組織第106步兵團配合裝甲部隊前出。與此同時,第105團1營和2營的倖存者們正由2營營長麥卡錫少校指揮,退守至塔納帕格村內。他們在塔納帕格村內勉強組織了一條防線,固守待援。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裏面,被圍困的美軍士兵與日本人進行了慘烈的逐屋爭奪戰。更加糟糕的是,他們被後方第27師的炮兵觀察哨誤認為退縮死守的日軍殘餘部隊。於是乎,摧枯拉朽般的炮擊立刻劈頭蓋臉地砸在了兩個營的倖存者頭上!不少美國大兵被炮火得走投無路,只好從村子邊緣的懸崖跳入海中,向附近的美軍驅逐艦游去。幸運的是,他們最終被驅逐艦的艦員救起。 ▲戰鬥結束後,塔納帕格村外到處都是被第105團1營和2營官兵擊斃的日軍士兵屍體 午後時分,援兵終於趕到了塔納帕格村,最先出現的是美軍裝甲部隊的坦克。由於害怕遭到日軍步兵的自殺式攻擊,這些坦克不分青紅皂白地向任何靠近坦克的人——包括兩個營的倖存者——開射擊。為了讓坦克停止誤傷友軍的行為,麥卡錫少校奮勇站了起來,頂着林彈雨向坦克揮手示意。他最終爬上了一輛坦克,通過車載無線電協調進攻行動,避免裝甲部隊再次傷及其他倖存者。與此同時,在麥卡錫少校建議之下,一批搭載着醫療用品和救護人員的卡車火速趕赴塔納帕格村,救助被困在村內的傷員。 ▲正在清掃戰場的美軍士兵,其中一名士兵正在舉朝日軍屍體射擊,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要提防一些受傷的日軍頑固分子,他們往往會裝作屍體,在美軍士兵放鬆警惕的時候拉響身上的手榴彈 隨着7日的夕陽徐徐落下,塞班島上殘餘的日軍有生力量,已在這場瘋狂的萬歲衝鋒中消耗殆盡。當戰火平息之時,映入美軍士兵眼簾的是一幅可怕的景象:從馬坤沙村到塔納帕格村這短短4000多碼的路途上,漫山遍野都是日軍士兵的屍體,3000多名日軍士兵在這場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萬歲衝鋒中殞命。為了儘快處理這些屍骸,防止疫情擴散,美軍找來了工程兵部隊的大型推土機,在附近就地挖出了幾個大坑,將這數千具屍體埋入了地下。 ▲美軍工程兵部隊的推土機正在為2000餘名日軍士兵挖掘一個大型填埋坑 縱觀7月7日的塞班島戰鬥, 3000多名日本士兵、平民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自殺衝鋒、屍骨無存,他們僅僅重創美軍2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造成600餘人傷亡。這次萬歲衝鋒不僅沒有「 ”築成太平洋的防波堤”,而且還加速了島上日軍的潰滅。7月9日下午16點15分,指揮塞班島登陸戰鬥的里奇蒙·特納海軍上將正式對外宣佈,塞班島已經被美軍徹底佔領。這意味着,日本人曾經誇下海口,宣稱「 ”永遠不會被攻破”的「 ”絕對國防圈”已經土崩瓦解。

二戰末期,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如果真的實施,會有什麼後果呢?

所謂“玉碎”的提法,最早出現於1943年5月美軍為收復阿留申羣島而發起的阿圖島戰役,經18天激戰,守島日軍共計2600人全體陣亡(實際有29人被俘未死)。消息傳來,日本軍部考慮到被全殲的説法對於國民的精神打擊過大,為了激勵士氣,便首次在大本營誥詞中使用了“玉碎”一詞。這之後,一個接一個的“玉碎”消息傳來,戰爭離日本越近,日本也越來越瘋狂。

到了二戰後期,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是日本軍部並沒有意識到局勢已經無可挽回。以日本軍部為首的狂熱派仍然幻想通過本土決戰以使盟軍(特別是美軍)遭受無法承受的重大傷亡,從而達到有條件議和(投降)。基於這種考量,1945年初日本軍部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計劃在日本本土和盟軍展開陸上決戰,哪怕以犧牲全體國民為代價,也要守住國土,保住國體。在阿南惟幾的《告全軍將士書》中,明確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一億國民總玉碎,彈草如泥,匍匐山野,確信神州不滅,皇國永存“,可見那時候的日本軍部有多麼瘋狂,完全視國民的性命於不顧。

日本軍部大本營估計,美軍將會在1945年10月下旬發起對本土的登陸戰役,從開闊的太平洋方向駛向日本列島,選擇平坦且靠近主要城市帶的灘頭登陸,這一判斷與美國方面的計劃相當吻合。美軍原計劃於1945年11月在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登陸4個軍,隨後再次登陸本州的房總半島,最終攻克東京。

日本製定了“決三號作戰”和“決六號作戰”兩個本土決戰計劃,計劃到1945年10月,將本土陸上兵力擴充到315萬人。並且動員全體國民參戰,要求除了服務於重要的科研、軍工單位者外,所有年齡在15-60週歲的男性國民,以及17-45週歲的女性國民,皆須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以最終把日本本土的民兵增加到2800萬。

日本人把松山戰敗説成是“玉碎”,對嗎

實際,就是"全軍覆沒"的意思.

日本鬼子受中華文化影響很深.也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理念.

所以,一般管全體陣亡,全軍覆沒,叫做"玉碎".

二戰時,日本的“玉碎”計劃具體是什麼意思,美國是不是就因為這個計劃投下的原子彈?

兄弟,你的問題有點小錯誤,日本人在二戰末期,為了防衞本土,提出的口號是“一億人總玉碎”,意思是要抵抗到底,進行焦土抗敵,全體國民拼光拉倒,老美擔心傷亡太大(之前的硫磺島、沖繩之戰都是曠日持久,傷亡慘重,不少軍人都神經失常了),索性邀請蘇聯出兵,並投下了原子彈

投原子彈的目的實際有三個,其一是摧毀日本人的心理防線,迫使其投降;其二是檢驗這種新式武器的實戰效果;其三是恐嚇蘇聯

玉碎這種説法是在阿留申之戰後興起的,1943年5月29日,駐守阿留申羣島阿圖島的日本守軍約2600人經過激戰,全體陣亡(實際有29人被俘未死)。當時日本軍方考慮到“全滅”的説法對於國民的精神打擊過大,為了激勵士氣,便首次在大本營發表中使用了“玉碎”一詞。

日本當年説的“一億玉碎。。”原話是什麼

]“一億玉碎,一億振興,機器民族”

7月16日,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試驗成功。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以美國陸軍史汀生為首的臨時委員會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其陸軍在本土尚有200萬~300萬人,在中國還有同樣數量的兵力,而且日本大本營正在積極準備代號為“一億總玉碎”的本土決戰。日軍在本土成立了兩個總軍,分別由杉山元陸軍元帥和畑俊六陸軍元帥指揮。總軍是日軍戰時最大編制單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共有5個總軍級編制單位,即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南方軍和本土的第一總軍、第二總軍。日本集中了1萬多架飛機,53個步兵師團又25個旅團,共計235萬人,還有近400萬陸、海軍的文職人員,25萬特種衞戍部隊,2800萬民兵。這2800萬民兵中包括15歲至60歲的男人和17歲至45歲的女人。據1945年9月出版的《日本投降記》一載,日本的總決戰計劃是“狠毒殘忍到極點的”。這個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撤退中國華中、華南日軍,毀滅江南精華區。包括毀滅廣州和武漢,毀滅京滬杭三角洲內一切建築物。

第二階段:從事本土及中國黃河以南之防禦戰。

第三階段:最後決戰階段,即日本、偽滿、朝鮮的整個毀滅階段。包括全力保衞東京,以自殺戰術阻抗盟軍,如果東京陷落,即向盟國無條件投降。東京投降後,中國華北、東北及朝鮮的日軍必須繼續決戰,直至全軍覆滅,不許一兵一卒投降或活命。

報紙稱,日軍決以"血肉長城,抗美軍的油鐵洪流",在最後時刻,"日軍肉攻隊"採取"悽壯新戰術":"洞穴埋置空桶,士兵懷抱地雷入內,上蓋泥土",待大隊美軍士兵經過,便“點火線以身殉國".《香港日報》在頭版頭條報道《慄林最高指揮官命令 最後全軍玉碎》,刊登了慄林忠道三月十七日深夜給天皇的"訣別電":"戰局已臨最後關頭,職站在前線,祈禱皇國必勝及安泰", "目下彈盡兵寡,決作孤注一擲,粉身碎骨,以報皇恩,謹率領士卒,高呼聖皇萬歲,籍此永訣."

剖腹自盡的慄林忠道,在日本稱為"玉碎總指揮官",被紀念至今.在一個教中國人學日語的網站上,我偶然發現他年輕時代寄給幼子的繪畫信。他曾留學美國,在繪畫信裏畫了美國少男少女汽車街道,記錄了"牧歌式的留學生活."

二戰時,日本若真的實行“玉碎計劃”,他是否會就此亡國?

如果日本真的實行玉碎計劃很可能就此亡國。

説到日本,許多人會認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已朝着外國殖民擴張和侵略邁進。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敗的國家之一,日本對入侵國家的人民犯下了罪行。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的強大戰鬥力和看到死亡的精神也使對手發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的失敗已被確定,但日本主要派別要求獲得一億隻玉器的計劃。一旦真正實施了日本的1億塊玉器計劃,它將導致數百萬盟友登陸日本。以人員傷亡為代價,日本這個國家也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首先讓我們瞭解什麼是玉碎,簡而言之,擊中敵人並降低敵人的戰鬥力是自殺的。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前,在美軍結束了沖繩之戰之後,美軍高級已經登陸日本國土並做出了傷亡預測。根據美國在太平洋和日本的軍事行動的傷亡率,他們離日本本土越近,日本抵抗力越強,美軍的傷亡率就越高。

因此,美國高級軍官預言,如果盟軍想在日本登陸,他們可能不得不付出至少數百萬士兵的代價,並且他們將不得不為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奮鬥一年。在先前的美國太平洋部隊與日本列島之間的戰鬥中,日本部隊的平均死亡率超過90%。從沖繩戰役中日軍的傷亡和沖繩的平民中可以看出,在日軍的軍國主義意識形態下,日軍的戰鬥力和重生思想得到了體現。本着日本軍民將死亡視為家園的精神,一旦日本實施了億億玉石粉碎計劃,日本作為一個國家是否仍然存在是可以想象的。即使這樣做,戰後的日本歷史也將被改寫,而且可能不會像現在的強日本那樣。無論日本的億萬玉石粉碎計劃能否真正執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的眾多罪行將給受害國帶來巨大災難。因此,我們更加記得歷史。

日軍在琉球下達的“玉碎令”(為什麼琉球人不

1879年日本出兵佔領琉球之前中華琉球王國一直是中國朝廷直屬的王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一旦戰敗,將退出一切非法佔領之領土,琉球也該脱離日本回歸中國的。。 1879年日本佔領琉球以後實行了幾十年的血腥統治,根本就不把琉球人民當人看。  1945年3月25日美軍登陸琉球之時,其實日本的太平洋戰爭已經全部失敗,海軍與空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能力,進入了展開陸地攻防和本土決戰的最後時期。沖繩阻擊戰只不過是本土決戰的前奏而已。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狂轟濫炸和其它各地戰場的節節敗退,都使日本和軍事大本營明白:敗局已定。你承不承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琉球都不會再歸日本佔領。如果投降,也毫無疑問地要將琉球交還中國。   既然琉球不能為我所有了,那就寧可“玉碎”也不能讓你“瓦全”。因此,日本大本營向當地守軍下達“玉碎令”---血洗琉球、殺光琉球民眾,讓你寸草不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