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茶文化

來源:趣味經驗館 2.86W

河南信陽茶文化

信陽是中國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擁有悠久而深厚的茶文化底藴。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茶園。信陽茶葉以綠茶為主,尤以君山銀針、毛尖、碧螺春等著名。

信陽茶文化深厚,茶事文化是信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陽市政府將茶文化發展作為推動城市文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致力於推進信陽茶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讓更多人瞭解信陽茶文化,其中信陽茶館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信陽茶館隨處可見,它不僅僅是供人品茶的場所,更是交流思想、傳遞文化的媒介。茶館內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雅士、商賈富豪、普通老百姓等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一起交流、品茶、議事,這也是信陽茶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

信陽茶文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傳統活動——茶文化旅遊節。該節日旨在弘揚信陽茶文化,推廣信陽茶葉品牌,吸引更多人前來信陽遊覽、品嚐茶葉,體驗景區茶鄉文化和戲曲文化等各種文化活動。

總的來説,信陽茶文化在中國茶葉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茶文化在信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陽的茶文化深刻影響了當地人民的思想、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也為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信陽毛尖的茶文化發展歷史

信陽毛尖的茶 文化 有着悠久的歷史,那麼你們知道信陽毛尖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信陽毛尖的茶文化發展歷史,一起來看看。

信陽毛尖的茶文化發展歷史

  中國茶葉生產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開始。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高原,隨着氣候以及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變遷,茶樹又在氣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別山信陽生根。

  唐代,茶葉生產發展開始進入興盛時期,公元760—780年間,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北宋時節蘇東坡謂:“淮南茶信陽第一。”西南山農家種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閩以下。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信陽市、信陽縣和羅山縣(部分鄉)一帶。信陽毛尖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在20世紀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賢提倡開山種茶,隨後出現了元貞(震雷山)、廣益、裕申、宏濟(車雲)、博厚、森森(萬壽)、龍潭、廣生等八大茶社,發展茶園面積有400餘畝,逐漸改進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藝。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對發展茶葉生產極為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扶助 措施 。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信陽中部五里店、彭家灣、遊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崗、邢集等鄉的丘陵崗地上陸續發展。1967年春天,農業局的科技人員指導茶種引過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崗,建立了紅旗茶場,朱堂、澀港、彭新、青山四個鄉,這是解放初期國家統購統銷茶葉時開始確認的。

  1987年,考古學家在信陽地區固始縣出土的古墓中發掘有茶葉,考證距今已有2300多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陽茶葉生產得到更大的發展,信陽毛尖茶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生產區域不斷擴大。

  1993年,信陽的師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光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七縣二區都有信陽毛尖茶生產。

  信陽市8縣2區中有133個鄉鎮、1245個行政村產茶;茶園總面積已達100萬畝;年產幹茶2000萬公斤,茶葉綜合產值20億元。現有茶農95萬餘人,茶業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

  2007年,茶農因種茶人均收入1796元,佔全市農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葉生產專業村,種茶收入佔農民收入的90%以上,茶葉已成為信陽山區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是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2006年,信陽、信陽市印發了《關於做大做強茶產業的意見》,制定了《信陽市茶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規劃到2010年全市茶園面積發展到150萬畝;實現畝產值5000元,茶葉總產值60億元,茶農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70億元;培植1至2個銷售額達億元的國家級龍頭企業,3至5個省級龍頭企業;創建1至2個國家馳名商標,5至8個省著名商標;建設投資額超5000萬元的茶文化旅遊項目2至3個,超億元的1至2個,重點完成信陽茶博園、茶示範園、南灣盛典天下茶道旅遊項目和茗陽天下茶博館等建設工作。

  信陽毛尖茶文化發展過程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末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陽緝私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 方法 ,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信陽毛尖的茶文化種類

  明前茶

   清明 節(陽曆4月5號)前採製的茶葉。春天剛剛冒出的嫩芽採製而成。這期間的茶葉嫩,喝着有種淡淡的香。因為生長速度慢,幾乎100%嫩芽頭,是信陽毛尖級別最高級別的茶。最大特徵是芽頭細小多豪湯色明亮。

   穀雨 茶

  穀雨(陽曆4月20號)前採製的茶。春季温度適中,雨量充沛。茶葉的生長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葉正式形成。泡好’條形‘雖然僅次於明前級,但是味道稍微加重了。這種茶結合了對信陽毛尖外形的檔次感、還它的口感為一體。(外形,口感各佔50%)。主要適合稍高檔消費的人羣。

  春尾茶

  春天末期(陽曆6月份)前採製的茶。經常説雨前茶就是這個時期的茶。和明前茶、穀雨茶相比,但是耐泡好喝,價位相對比較便宜。

  夏茶

  夏天採製的茶。葉子泡出來比較大、寬。茶水比較濃,味道微苦,耐泡。

   白露 茶

信陽茶文化節2023舉辦時間及地點

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於2023年4月28日在百花會展中心開幕。

信陽是中國名茶之鄉,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是信陽的象徵,是信陽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競爭力強、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生態產業、健康產業。信陽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已成為信陽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是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信陽以“茶文化節”為平台,展示信陽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來信陽遊玩或者投資。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邊,氣候宜人,山水秀麗,故而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

信陽茶文化節的舉辦意義:

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不僅擴大了信陽的影響,提高了信陽的知名度,完善了城市綜合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信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縱觀茶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可以説,正是一年一屆的茶文化節,宣傳了茶品牌,弘揚了茶文化,拓寬了茶市場,提升了茶效益,促進了信陽茶產業步入穩步快速發展的軌道。

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信陽茶產業迅速發展,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毛尖茶文化——講述關於信陽毛尖的故事

  信陽 毛尖 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也一直都有“綠茶之王”的美稱。那麼擁有這麼高榮譽的信陽毛尖,一定有着很特別的故事才使它一直被廣大人民牢記,具體是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在河南名茶信陽毛尖產地的茶山裏,隨處能夠看見一種尖尖嘴、大大眼、渾身長滿嫩羽毛的小鳥。這種鳥叫嚷起來可好聽啦,因為它愛蹲茶樹林,愛捉茶樹蟲,茶農特別喜歡它。據説,茶山上那棵又高又大的老茶樹,一定是這種鳥兒銜來的種籽種活的哩。在茶鄉,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

  特別久特別久往常,這一帶山上本來沒有茶。官府和老財霸佔了山林,迫老百姓給他們開山造地。鄉親們臉朝黃土背向天,日出幹到太陽落,又累又餓,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瘟病,死了特別多人。

  有一個叫做春姑的姑娘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她到處奔跑,想找一位能給鄉親們治病的人。

  一天,春姑在彩雲山上遇到了一位採藥老人,便向老人説出了心底的苦衷。老人聽後,歎息連聲,想了一會,對姑娘説了一件上輩人講的奇聞:依舊洪荒時期,神農氏曾經跑了特別多地點,嚐遍了百草,找到了一種寶樹。

  這種樹的葉子片片都是寶貝,只要人們喝了用它煎的湯,便神清目爽,積勞頓消,百病可徐。這種寶樹在啥地點呢?老人也説不準。他只聽説一直往西南方向,翻過九十九架大山,涉過九十九條大江,便能夠找到了。

  為了搭救鄉親們,春姑歷盡艱苦險阻,克服重重艱苦,終於翻過九十九架大山,涉過九十九條大江。可就在這時,她也得了可怕的瘟病,倒在山泉旁了。神祕的山泉水將漂來的一片樹葉送進姑娘口中,頓時,春姑蘇醒過來了。不僅甦醒了,還感到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呢!

  春姑從口中取出那片樹葉,她想:這一定一定是那種寶樹上的葉子吧!因此,順着山泉向山上尋去。果然,在泉水盡頭的大山巔上找到一棵大樹,樹葉和救了她生命的那片葉兒一模一樣。春姑可高興啦,爬到樹上,摘下一粒金晃晃的種籽,不由得看着它唱起歌來。

  她的歌聲驚動了一位銀鬚銀髮的老者,他一定是人人敬慕的神農氏。神農氏走到春姑四周,捋着鬍子把姑娘打量了一番,贊成地説:“你真是一位好心的姑娘。這樹叫山茶樹,種籽採下來,必須在十天內播進土裏,才能成活!”

  春姑一想:糟啦!我來查找寶樹的時候定了九九八十一天,十天內如何能送回去呢?便失落的哭了。她的淚水激動了神農氏老人家説:“好賴娘,不要失落,我給你想個方法!”只見他拿出神鞭,“叭叭”抽了兩下,好看的春姑急忙變成了一隻尖尖嘴巴、大大眼、渾身長滿嫩羽毛的小畫眉。

  神農氏對小畫眉説:“你趕快飛回去,等到茶籽種上,露出芽芽時,只要你忍住不笑,再象剛不久那樣失落地哭一場,你就會變回本來的模樣。”春姑可高興啦,她拍拍翅膀點點頭,表示明白了。接着,拜辭了神農氏,銜起那粒金晃晃的茶籽,就飛上了天空。

信陽毛尖的淵源與歷史

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峯”。

產於河南大別山區的信陽市信陽縣(現為平橋區),因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又產於河南信陽,故取名“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品質高上,外形細秀勻直,顯峯苗,色澤翠綠,白毫遍佈。

內質湯色嫩綠、鮮亮,香氣鮮嫩高爽,葉底嫩綠明亮、細嫩、勻齊。

特級品展開呈一芽一葉初展。

常飲綠茶的人,無人不知“信陽毛尖”的品牌。

當綠色食品風靡全球的時候,“信陽毛尖” 以不可 抗拒的魅力,令人津津 樂道。

“信陽毛尖”系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因質佳味濃久負盛名。

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 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上,“信陽毛尖”在各類飲品中一枝獨秀,榮獲金獎。

1990年,全國名優綠茶評比,“信陽毛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國家金獎,名揚世界。

歷史上, “信陽毛尖”茶一直作為朝庭貢品,時至今日,仍然是賢士名流的首選飲品。

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 壤條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製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風味無與倫比.利 用這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信陽地區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加強科技投入,提高單產;保持傳統工藝,提高質量。

全區 茶園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 一。

靠名茶搭台,傳信陽美名。

從1991年開始,信陽地區每年舉辦一 屆“中國信陽茶葉節”,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來品茗,優質“信陽 毛尖”走出深山,漂洋過海,成為信陽外貿的主要出囗產品和友好交 往的珍貴禮品。

如今,“信陽毛尖”已不單純是一種飲品,她包含着民風、民俗的深刻內涵, 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性與精神寄託。

信陽地區茶文化村、中國信陽茶葉城和遍佈城 鄉的毛尖茶市,幾多風景幾多情,茶鄉的韻味盡在其中。

信陽茶文化 信陽茶文化介紹

1、信陽茶源遠流長,起源於東周,盛名唐朝,宋代興盛,清代興盛,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的陸羽、李肇分別在《茶經》和《國史補》中把義陽(今信陽)茶列為國之名茶。數千年來,信陽人以茶為媒介,在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信陽茶文化。

2、信陽茶葉文化節依託“信陽毛尖茶”綠茶的品牌優勢,每年4月28日至30日舉辦一次大型的茶文化盛會。電視台、人民日報、河南電視台、人民日報主流媒體、網絡媒體以及香港商報等海外新聞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採訪和報道。自2010年第18屆會議以來,信陽茶葉文化節正式更名為“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

毛尖茶文化之信陽毛尖分類都有哪幾類

信陽毛尖雖然聲譽很高,但也不是説只要是信陽毛尖就一定很貴或者説能夠達到你想要的口感,它還分為很多很多的種類。所以想要一款適合自己的,一定要把分類都品嚐一遍才能決定。

  主要品種:

  明前茶

  清明節(陽曆4月5號)前採製的茶葉。春天剛剛冒出的嫩芽採製而成。這期間的茶葉嫩,喝着有種淡淡的香。因為生長速度慢,幾乎100%嫩芽頭,是信陽毛尖級別最高級別的茶。最大特徵是芽頭細小多豪湯色明亮。

  穀雨茶

  穀雨(陽曆4月20號)前採製的茶。春季温度適中,雨量充沛。茶葉的生長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葉正式形成。泡好‘條形’雖然僅次於明前級,但是味道稍微加重了。這種茶結合了對信陽毛尖外形的檔次感、還它的口感為一體。(外形,口感各佔50%)。主要適合稍高檔消費的人羣。

  春尾茶

  春天末期(陽曆6月份)前採製的茶。經常説雨前茶就是這個時期的茶。和明前茶、穀雨茶相比,但是耐泡好喝,價位相對比較便宜。

  夏茶

  夏天採製的茶。葉子泡出來比較大、寬。茶水比較濃,味道微苦,耐泡。

  白露茶

  茶葉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

  價值功能:

  據中國茶科所對車雲、集雲、黑龍潭等幾個名山的春茶一級毛尖茶樣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為3.62~4.34%,咖啡鹼4.06~4.73%,兒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為43%左右,高的達46.5%,高出國家標準≥39%。

信陽茶文化節的開幕情況?

信陽茶文化節對於發展信陽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將持續至5月3日。期間還將舉辦全國茶行業社團聯席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信陽毛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週年座談會等茶事活動。

  中紀委原常務副侯宗賓,河南原徐光春,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副王鐵,全國政協、省政協副高體健,福建省會原黨組、常務副主任張家坤,省會原副主任王明義、亢崇仁、李等與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等單位的嘉賓和來自哈薩克及我國浙江、福建、貴州等地的200多家茶商、茶企的1000餘位代表共襄盛會。

  自1992年以來,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為載體,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3屆信陽茶文化節。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信陽郭瑞民主持開幕式。20多分鐘的開幕式簡潔、大方、喜慶、熱烈。

茶產業是信陽的傳統產業,是信陽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也是信陽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的支柱產業。據悉,信陽現有茶園210餘萬畝,年總產量近5.7萬噸,產值超過90億元。全市現有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8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個;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000元。2016年,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信陽毛尖品牌價值57.3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

  與本屆茶文化節同時開幕的還有2016信陽茶業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十餘個茶葉主產省、市的近200家企業參展。此外,茶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2016全國茶葉價格指數釋出與市場預警體系建設研討會、2016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首屆信陽散茶交易會、信陽毛尖散茶評比大賽等一系列茶事活動。

  信陽茶文化節的舉辦意義

  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將於2009年4月28日至30日在信陽舉辦,本屆茶文化節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河南省人民 *** 主辦,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 *** 信陽、信陽市人民 *** 辦。本屆茶文化節期間,將舉行“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會開幕式”、“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交易會”、“2009年全國名優綠茶評比活動”、“‘同樂五洲’大型文藝晚會”、“全國公路自行車環溮河公開賽”、“經濟技術合作專案簽約儀式”、“2009年河南省茶產業明星鄉鎮評選活動”、“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動。

  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為載體,已成功舉辦了16屆茶文化節。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不僅擴大了信陽的影響,提高了信陽的知名度,完善了城市綜合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信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縱觀茶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可以説,正是一年一屆的茶文化節,宣傳了茶品牌,弘揚了茶文化,拓寬了茶市場,提升了茶效益,促進了信陽茶產業步入穩步快速發展的軌道。茶產業已成為信陽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為信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信陽舉辦茶文化節,是推動招商引資的重要舉措;是展示信陽形象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多年來,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信陽毛尖”已經名揚海內外。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信陽茶產業迅速發展,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陽曆史悠久,距今8000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頒佈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多處。商周之際,這裏就建立了申、息、弦、黃、蔣、蓼等諸候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候國,設定申、息、期思等縣。北宋江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

  信陽物產豐富,地處帶向暖温帶過渡地帶,氣温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銀杏、紅黃麻。其中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金獎,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礦藏探明儲量280多處,名類礦產49種,其中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24種。上天梯非金屬礦是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已探明的珍珠巖儲量,佔全國含量的一半以上。

  信陽區位優越,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滬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多個十字交叉。信陽市南距武漢天河機場150公里,北距鄭州新鄭機場280公里。已列入國家民航“十一五”規劃。明港機場距信陽中心城區僅48公里。淮濱港是河南省唯一的港口,航運可直達上海。發達的陸、水、空立體交通網路,使信陽成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復地而達九州”的交通樞紐城市。

  信陽風景秀美,楚風豫韻交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相得益彰。這裏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素有“雲中公園”之稱的雞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有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有千年古剎靈山寺;有療養用地湯泉池温泉、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淨居寺,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鳥類自然保護區。信陽市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信陽是著名的根據地,是土地時期僅次於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在這裏建立了大別山根據地,培育出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在戰爭年代,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許世友、 *** 、萬海峯、尤太忠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裏走向全國。

  厚重的信陽以“茶文化節”為平台,展示信陽神奇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來信陽旅遊觀光和投資發展。

信陽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信陽茶 文化 歷史悠久,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信陽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一起來看看。

信陽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末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陽緝私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 方法 ,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信陽茶文化的發展概況

  信陽市是河南省主要產茶區,面積、產量、產值均佔全省的90%以上。在早些年,信陽毛尖與國內其他一些著名的產茶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名氣不夠。與同為中國十大名茶的西湖龍井、福建鐵觀音、雲南普洱茶相比,名氣都遠不如別人。二是產量不大。2005年,全市茶葉產量為1.5萬噸,而同期雲南普洱茶產量為5.2萬噸,安溪鐵觀音產量為4.5萬噸,這些茶葉的產量都比信陽毛尖產量大得多。三是產值不高。2005年信陽市茶葉總產值為10億元,按單產28.9公斤計算,單產值為1928元,而2005年西湖龍井平均單產值達10591元,雲南普洱茶產值達到39億元。其他還有市場佔有率不高、宣傳力度不夠等。2003年4月,信陽毛尖茶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同時《信陽毛尖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和《信陽毛尖茶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也經信陽市批准實施,從而使信陽毛尖茶的生產及市場進一步規範,這對保護信陽毛尖這一巨大的無形資產,保護信陽毛尖品牌,保護茶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發揮信陽毛尖茶的精品名牌優勢、應對入世挑戰、做大做強信陽茶葉產業,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992年以來,信陽憑藉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茶的品牌優勢,以茶為媒,廣交朋友,成功舉辦了11屆中國信陽茶葉節。每屆茶葉節都組織了招商引資、茶葉展銷、經貿、旅遊、文化娛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屆都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11屆茶葉節期間的商品貿易成交額累計達86億元(包括合同成交和現貨成交額),簽訂經濟技術合作項目574項,完成硬件建設項目313項。這些招商引資項目的實施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而且為信陽經濟發展增添了充足的後勁。茶節盛會期間,王光英、白立忱、李德生、費孝通、段君毅、彭衝、李錫銘、洪學智等國家領導人光臨茶節盛會,國家40多個部委和河南、省、省、省政協、省軍區的領導同志,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領導和客商,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尼、匈牙利、波蘭、荷蘭、澳大利亞、希臘、埃及、哥斯達黎加等20多個國家的外商,以及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共5萬餘人光臨信陽,為信陽的發展獻計獻策,給信陽帶來了先進的管理信息和技術,為信陽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一個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投資環境大為改善,經濟日趨繁榮興旺的新信陽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信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信陽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着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戰國時期,信陽是楚國的疆域中心;唐朝中葉,信陽再次成為王朝糧食、兵源和財源的重地。信陽大地曾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歷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這裏。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在信陽,司馬光砸缸、亡羊補牢的 故事 也發生在信陽。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上播出的《東方紅》樂曲就是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戰國編鐘所演奏。

  信陽地處帶向温帶過渡地帶,氣候兼有南北之長,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暖温帶草類生長。境內大別山逶迤連綿,形成天然的綠色寶藏,是信陽毛尖茶葉天然的家園。信陽毛尖與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同為三大著名綠茶。信陽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濃”譽滿海內外。信陽是中國北緯最高的產茶區,位於江淮之間,大別山和桐柏山的結合部,峯巒疊嶂,雲遮霧繞,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奠定了信陽毛尖茶香濃味厚的品質基礎。近年來先後興起、並在國內外各種展評中連獲大獎的龍潭、五雲山、九華山、仰天雪綠、青峯雲霧、新林玉露、文新等茶葉知名品牌,就足以使信陽人為之振奮,引為自豪。信陽毛尖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後,2005年又成為國際地理標誌網絡組織(Origin)的新成員。信陽市十分珍惜這些榮譽,採取一系列 措施 ,對信陽毛尖茶葉的質量和生產技術進行規模化管理,大力推進“龍頭企業+茶農+地理標誌”的生產模式,使信陽毛尖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日益提高,一方面對信陽毛尖茶葉的質量和生產技術進行規範化管理,大力推進“龍頭企業+茶農+地理標誌”的生產模式。另一方面,與有關職能部門配合,嚴厲打擊假冒信陽毛尖地理標誌的違法行為,使信陽毛尖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日益提高,公平競爭秩序改善,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成為信陽的一大支柱產業,形成信陽五雲茶葉集團有限公司、信陽文新茶葉有限公司、信陽盧氏茶葉有限公司等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10餘家,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茶葉企業百餘家。茶農20餘萬人,經營信陽毛尖的商户遍及全國各地,信陽毛尖已成為信陽的一大支柱產業。

  信陽茶文化的特點

  信陽 飲茶 的最大特點是普及。無論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幾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見客先上茶,這是信陽人一般的家庭禮俗。不倒茶,主人便覺無法顯示熱情,愧對來客;茶成了好客的信陽人交友的重要儀式和內容,對遙遠的友人,信陽人還喜歡寄一包新茗送情誼。用茶運載着縷縷情絲和綿綿厚義。

  信陽在喝茶上十分講究,極儒雅,極繁文縟節,貴族氣十足。首先是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滾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葉,注入淺水,但並不飲,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這叫“洗茶”。經過了這番洗,茶方可飲。送給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滿杯,而是八成滿,俗稱“酒七茶八”。茶杯是絕對不可蓋的,這既不同於北京的蓋碗茶,更不同於閩南的功夫茶。信陽人飲茶無論城鄉都講究一個觀賞美,客人到來,一溜十幾個玻璃杯亮晶晶排開,一一放茶葉,又一一注淺水洗茶,再一一斟滿,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主人在陪客人飲茶時,不斷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會及時續茶,使茶湯濃度保持一致,水温適宜。到信陽做客,飲茶應漫飲細啜,邊談邊飲,不可狂飲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殘茶,即示意不再飲用,否則,主人還會給客人續茶。

對於茶文化,你是怎麼知道它的?

感謝邀請

對於茶文化小編今天好好嘮叨嘮叨,小編是河南信陽的。而信陽被稱為“茶都”,小編從小就有飲茶的習慣。而信陽這座小山城,利於綠茶的生長。特別是溮河港、龍潭等地是信陽毛尖最佳產地。有飲茶的地方就有一定的茶文化,今天跟着小編來看看河南最南部小山城信陽的茶文化吧?

信陽位於河南南部,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的地方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我們信陽人起牀洗漱完,泡一杯信陽毛尖。春夏秋三季的時候,來到溮河邊您會發現兩邊有很多相似於餐桌一樣的桌子凳子那就是方便大家在河邊上喝茶的地方。一杯信陽毛尖、一盤免費的瓜子、一副撲克牌,這就是信陽人的茶文化。

信陽毛尖有明前茶或者雨前茶之稱,而明前就是清明節雨前茶就是穀雨前的茶。而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就是信陽毛尖大量上市的季節,此時只要是有山有茶樹的地方都會有人在採茶。而傍晚時分,會炒茶的家裏都會飄出淡淡的茶香味。而烹製茶葉也有手工茶和機器茶之分,一杯毛尖茶需要採摘--炒--揉--火烤等四個步驟。

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平常串門在信陽不管去哪一家都會有一杯,清爽的毛尖茶喝。主家去拿盒茶葉,捉一小撮茶葉。放入玻璃杯中,倒入80攝氏度的熱水。水剛好淹沒茶葉即可,第一道茶先倒掉這就是所謂的洗茶。第二杯才是喝的茶,一次信陽毛尖可以泡上三杯綠茶。

而信陽的茶文化很簡單,隨處可見信陽人手拿玻璃杯。在河邊桌椅上坐上三四個好友泡杯信陽毛尖茶,一坐就是一下午。信陽茶文化沒那麼複雜,一杯信陽茶、一杯熱水即可。更沒有那麼多的修飾物,這就是信陽的茶文化。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若有不足請批評指正

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詩詞

信陽毛尖茶詩、茶歌、茶俗以及古老的信陽毛尖 傳説 ,美麗動人,古今傳誦。那麼信陽毛尖茶 文化 詩詞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詩詞,一起來看看。

  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詩詞

  鵲橋仙春滿茶鄉

  李乾山

  清風料峭,路遙山遠,欣喜東君又到。

  晨煙飛起多雲飄,抬望眼,雪融梅俏。

  小橋流水,啟人心竅,忙了採茶姑嫂。

  春潮襲地卷花朝,轆轆脆,餘香裊裊。

  戊寅品茗信陽毛尖

  王澄

  高朋入座清風至,幾縷夕陽簸影斜。

  竹館初煎雲澗水,清齋細品雀舌茶。

  茶能醉我何須酒,墨亦香人足勝華。

  絲管聲聲吟畫壁,輕煙裊裊戲詩家。

  戊寅與呤友談茶論道

  胡秋萍

  絲竹繞樑耳畔縈,閒來端坐問茶經。

  清香一縷參禪意,雅趣三分會友情。

  心繫詩園勤有句,窗含夕照靜無聲。

  身居鬧市尋幽處,雲澗深深忘利名。

  子安茶贊

  李興國

  日麗風和訪古丘,茶林披翠收。

  千層碧浪浮香氣,萬頃瓊枝泛綠油。

  壁立巖峯生紫筍,水飛石澗湧清流。

  子安獨得山河秀,細品潤心亦潤喉。

  青峯雲霧茶

  吳曾俊

  青山疊疊復重重,到處峯巒馥郁同,

  雲繞碧枝香千里,銀針雀舌沐春風。

  重上九華山

  王天福

  一年一度到茶山,不賞奇葩覓嫩尖

  裊裊青絲雲嶺暖,芸芸清氣月光寒。

  霞飛翠谷芝蘭秀,霧繞青叢碧若煙。

  花甲老翁招貴客,銘香四座飲猶甘。

  茶鄉即景

  柴明成

  茶鄉品茗話桑麻,春暖 清明 樂萬家。

  紅杏枝頭抒芳秀,嫩黃翠柳萌新芽。

  牧童放牧驅牛走,村婦採茶雲霧崖。

  心巧繪成山色美,映紅兩頰滿天霞。

  詠春

  雷雲霆

  何來綠樹一叢叢,栽遍青山碧嶺中。

  夜月籠煙浮瑞氣,晴空映日起香風。

  佳人拾翠春相問,良侶踏青心盡同。

  借問陸君知得否,評茶應贊豫毛峯。

  茶韻

  嗜好無為為愛茶,年年夢魂繞山崖。

  最思春季風搖綠,更戀雨前露潤芽。

  寒夜宴賓堪代酒,清晨催興應觀花。

  須知片片皆辛苦,纖手雙雙血映霞。

  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詩句

  1、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顧況《焙茶塢》

  2、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皮日休《茶中雜詠·煮茶》

  3、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 飲茶 》

  4、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六羨歌》

  5、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6、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鄭谷《雪中偶題》

  7、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白居易《兩碗茶》

  8、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張籍《夏日閒居》

  9、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李鹹用《訪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麪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着南塘移樹時。——李商隱《即目》

  茶文化的詩句

  1、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皮日休《茶中雜詠·煮茶》

  2、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呂巖《大雲寺茶詩》

  3、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顧況《焙茶塢》

  4、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鄭愚《茶詩》

  5、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錢起《與趙莒茶宴》

  6、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牀。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裏過茶湯。——元稹《自述》

  7、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曹鄴《題山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