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簡介

來源:趣味經驗館 8.69K

范曄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衞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早年經歷

范曄出生於士族家庭(順陽範氏家族),曾祖範汪仕東晉,官至安北將軍,撰有《尚書大事》《範東陽方》等,進爵武興縣侯,傳至伯父範弘之;祖父範寧歷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為東晉經學大家,著有《春秋榖樑傳集解》;父範泰仕晉為中書侍郎,後得劉裕信任,屢被升遷,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曄雖出名門,但由於是妾生的庶子,地位並不高。據傳范曄為母親入廁時所生,因額頭被磚磕破,遂得小名“磚”。范曄出生後,因伯父無子,就被過繼給範弘之,因而得襲爵位,封武興縣五等侯。

范曄自幼酷愛讀書,幼年即博覽家中藏書,善文,能作隸書,並通曉音律。義熙十年(414年),州郡徵召為主簿,被范曄拒絕。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後遷為祕書丞,因父喪離職。元嘉七年(430年),范曄服喪期滿,擔任徵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兼新蔡太守。時北魏鮮卑軍隊圍攻青州,檀道濟奉命出師解圍,范曄隨軍北伐,升任尚書部郎。

著史立説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劉義康母親王太妃去世。下葬當晚,劉義康召集同僚舊友料理喪事,聚會於東府。時范曄的弟弟範廣淵為司徒府祭酒,范曄就和王深、王廣於範廣淵處飲酒,開北窗欣賞輓歌為樂。劉義康大怒,降范曄為宣城太守。

范曄因被貶職,鬱郁不得志,就在任內整理各家關於後漢的史籍,開始從事後漢史的編纂工作,企圖以此排解痛苦。通過研究史事,范曄打開了眼界,憑着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一腔熱情,范曄終於寫出了他的歷史名作《後漢書》。《後漢書》為文簡明周詳,敍事生動,書成後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孤高疏狂

元嘉十五年(438年),范曄任滿,調任長沙王劉義欣鎮軍長史,加封寧朔將軍。次年,嫡母(父範泰正室)去世,按禮數范曄應立即赴喪,但范曄以患病為由,過了好久才動身,並攜帶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劉損上表檢舉范曄一系列的違禮行為,宋文帝欣賞范曄的才華,並未將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喪期滿,范曄投靠興王劉浚,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劉浚任揚州刺史後,不問政事,一應事務全部委託范曄。因此范曄仕途暢達,不久升為左衞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學識淵博、善於為文外,還精通音樂,長於書法。但范曄為人傲岸不羈,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彈得很好,並能創作新曲。宋文帝很想聽聽,屢次加以暗示,范曄故作不知,始終不肯為皇帝彈奏。一次文帝宴請大臣,對范曄説:“我想唱歌,請你為我彈琴。”范曄只得奉旨彈奏,文帝歌一唱完,范曄馬上停止彈奏,不肯多彈一曲。

范曄雖然不曲意逢迎皇帝,對同僚卻以誠相待。時沈演之為右衞將軍,與范曄(左衞將軍)對掌禁旅,同參機密。每次朝見皇帝時,范曄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來一起進去,而沈演之入朝向來沒有等范曄的習慣。范曄為人不藏心機,遂作《和香方》,對他們進行譏訕。根據同僚的特點,范曄把庾炳之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鈍”的“棗膏”等等,而范曄則以“沈實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范曄更為同僚所不容。

召禍之由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威權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黨連羣,陰謀潛計”的罪名解除了劉義康的宰輔職務,貶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劉義康有恩於其父,便聯絡朝臣,密謀反叛,更立劉義康為帝。

范曄掌握禁軍,有盛名,又多年在劉義康的部下為官,所以在網羅黨羽時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對象。孔熙先首先結交范曄的外甥謝綜,謝綜為報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薦給了范曄。孔熙先認識范曄後,傾全力伺候范曄,並拉攏范曄賭博,故意輸錢。范曄貪心錢財,又欣賞孔熙先的才幹,於是二人關係越來越好。孔熙先見時機成熟,就嘗試慫恿范曄參與謀反,被范曄拒絕。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絕聯姻一事相激,劉義康也為宣城之貶向范曄頻致歉意,范曄終於參加進來,決心反叛朝廷。

叛亂始末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靜南下論道,宣揚江州將出天子(即江州刺史劉義康);為增加謀反成功率,孔熙先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孫景玄,到臧質軍中任寧遠參軍 ,並聯絡許耀(法靜的妹夫,時任台城隊長,在宮中值班),以為內應。孔熙先又勾結大將軍府史仲承祖,仲承祖便將謀反計劃告訴了丹陽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訴范曄,臧質非常贊成他們的行動,必定會邀請蕭思話一同舉事,不用擔心兵力不夠,只須坐等良辰到來。於是他們互相設置官職:徐湛之為撫軍將軍、揚州刺史,范曄為中軍將軍、南徐州刺史,孔熙先為右衞將軍等,凡是他們一貫討厭或不附從劉義康的,又另抄一本,以便將這些人處死。

孔熙先見事情進展順利,命其弟孔休先草擬檄文,並要求范曄起草政變宣言。於是,范曄以劉義康的名義作書給徐湛之,勉勵各部“同心協力,族滅奸黨,爭為創業元勛,再創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徵北將軍衡陽王劉義季、右將軍南平王劉鑠外出邊鎮就任,范曄等人便約定在這天舉事,但由於沒有約好,政變未能如期舉行。

身死事哀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曄是政變的主謀,並呈報參與政變的名單和相關書信證據,文帝隨即詔書“馬上逮捕,依法窮詰”。當夜,文帝遣人祕密收捕謝綜、孔熙先,又詔朝臣會聚東閣,質問范曄為何謀反。范曄在倉猝之際非常恐懼,慌忙否認。文帝告知其謝綜、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認,又擺出書信證物,范曄遂承認謀反事實,表示“有負於國、罪行深重,願被處死。”

第二天,范曄被送入獄,詢問徐湛之關押何處,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於是,范曄稱病請求更換獄所,得以和謝綜等人成為隔壁。范曄告訴他們告密者是徐湛之,並作詩感歎:“在生已可知,來緣畫無識。好醜共一丘,何足異枉直。”范曄入獄後,以為自己會被即刻處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見結果,范曄以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譏諷范曄怕死,范曄感喟地説:“可惜!滿腹經綸,葬身此地。”

十二月,范曄被押赴刑場,時年四十八歲。其子範藹、範遙、範叔委等皆被株連,唯有孫子範魯連倖免於難。

范曄出生在一個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範晷為西晉雍州刺史,加左將軍。曾祖範汪入仕東晉,官至晉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進爵武興縣侯。祖父範寧先後出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範泰仕晉為中書侍郎,桓玄執政時被廢黜,徙居丹徒。劉裕於京口起兵滅桓玄,控制東晉政府實權後。範泰重新被啟用,出任國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職。他為東陽太守時,因開倉供糧和發兵千人,助劉裕打敗盧循有功,被加官為振武將軍。從此,範泰受到劉裕的信任,屢被升遷,先後擔任侍中、尚書常侍兼司空等職。宋代晉後,拜為金紫光錄大夫散騎常侍,少帝時加位特進。

范曄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學傳統。範汪“博學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範氏家傳》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屬於醫學棋藝的著作《範東陽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範寧嘗作《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樑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範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受到家庭的影響,范曄從小好學,再加上天資聰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經史,善寫文章而負盛名。

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曄十七歲,州刺史徵辟他為主簿。當時,范曄同其父範泰一樣,在政治上是支持劉裕的,故不肯應闢就職。六年後即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這一年,二十三歲的范曄應召到劉裕之子彭城王劉義恭的府下為冠軍參軍,後又隨府轉為右軍參軍。此後十餘年,他先後擔任過尚書外兵郎、荊州別駕從事史、祕書監、新蔡太守,司徒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多種職務。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揚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母親王太妃去世。劉義康把故僚們召集到府內幫助料理喪事,范曄也到場了。劉義康的母親死了,范曄實在悲傷不起來。在臨葬前的一天夜晚,輪到他的弟弟範廣淵值班,范曄兄弟倆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裏喝起酒來。醉意朦朧之際,范曄忘記了利害,竟推開窗子,聽輓歌助酒。這件事傳出後,劉義康非常惱怒。幾句讒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曄打發到宣城(今安徽宣城)當太守去了。

這次貶官對范曄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隱痛。范曄雖然生在名門士族,但他本人卻是個妾生的庶子。晉代自“永嘉以來,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茂《野客叢書》卷十五),嫡庶之別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決定了子女們的社會身份。范曄的母親把他生在廁所裏,並且碰傷了他的前額,因而落下個小字為“磚”。嫡母所生的哥哥範晏嫉妒他的才學,罵他“進利”,認為他是終家破族的禍害。父親範泰也不喜歡范曄,早早地將他過繼給從伯範弘之。屈伸榮辱與宦海浮沉,使得范曄心情十分苦悶。 在宣城任上,他開始從事後漢史的編纂工作,企圖以此排解這種痛苦。史事的研究,打開了他的眼界。范曄後來講:“本未關史書,政恆覺其不可解耳。既造後漢,轉得統緒。”這就是説,原來現實中的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在同歷史的經驗相對照後,他逐漸整理出了一些頭緒。范曄憑着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寫出了他的歷史名作《後漢書》。這一年,他三十五歲。

曾祖:範汪 東晉安北將軍,歷任徐州、兗州刺史。

祖父:範寧 經學家,官至豫章太守。

父親:範泰 字伯倫,歷任天門太守、中書侍郎、御史中丞,著有《古今善言》等。

伯父:範弘之 襲爵,過繼范曄為子。

兄弟

長兄:範昂 嫡母所生,年輕時去世。

次兄:範皓 曾任宜都太守。

三兄:範晏 為侍中、光祿大夫。

弟弟:範廣淵 歷任撫軍諮議參軍、記室、司徒祭酒。

兒子

範藹:范曄被處決時,同時遇害。

範遙

範叔蔞

孫子

範魯連:範藹之子,因為吳興昭公主的外孫,被充軍,倖免於難。

侄孫

範縝:字子真,仕齊樑兩朝,著名思想家、無神論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