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代歷史故事

來源:趣味經驗館 1.68W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

中華文化歷史久遠,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2000年以上,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初三古代歷史故事,歡迎查閲。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1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才能、威望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歎地説:“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裏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説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自以為立有戰功,應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者,即使希望戰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2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説: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着眼淚説:“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説:“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説:“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説:“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説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説,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着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着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3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説:“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鋭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顧及首都的緊急情況,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説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讚賞地説:“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

孫臏接着又補充説:“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田忌歎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裏戰得過有着充分準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為見效。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4

張良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着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老人對張良説:"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髮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説:"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説,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着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説:"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説:"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説:"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説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着。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説:"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説:"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初三古代歷史故事5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佔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於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説: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

於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説,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説:“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

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幹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佔領的土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