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地區沒有風怎麼回事?

來源:趣味經驗館 6.17K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風的成因是什麼? 風是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而形成則需要水平方向的氣壓差,赤道低氣壓帶又被稱為赤道無風帶,由於温度高,垂直氣壓差明顯,盛行上升氣流,所以水平方向的氣壓差就不明顯。 南北緯30°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地區終年風平浪靜的道理十分簡單,就是由於“赤道無風帶”的存在。赤道地區是全球温度差異最小的地區,所以氣壓分佈十分均勻,空氣無法流動,也就不會有風了。

赤道地區呈上升氣流,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温多雨。 季風氣候成因大同小異,因為海陸間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澳大利亞和美國東南部的季風氣候叫做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因為其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沒有我國的明顯。 季風

赤道地區沒有風怎麼回事?

赤道線附近400?500千米範圍內,氣象學上稱為“赤道無風帶”。在那裏航行,船不顛簸,人不嘔吐;藍藍的天空,平靜的海面,任憑海鳥飛翔。尤其是海島上五彩繽紛的熱帶森林,真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去,水手們常常把赤道附近的低氣壓區域稱作“赤道無風帶 (Doldrums)”,因為這裏的風通常都非常小且變化無常,船隻很難在這一地 區航行。赤道無風帶位於信風產生的區域附近。“in the doldrums(直譯為 “在赤道無風帶”)”這一短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不

赤道地區終年風平浪靜的道理十分簡單,一句話,就是由於“赤道無風帶”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赤道無風帶呢?

1.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裏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温最高地帶。由於温度的水平分佈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 2.特點是赤道無風帶內天氣狀況單調而富規

我們知道,空氣流動就是風。而空氣的運動是由於大氣中存在高高低低的氣壓系統引起的。空氣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而且,氣壓差異愈大,風就愈大,氣壓差異愈小,風就愈小,沒有氣壓差異,就是靜風。這個道理清楚地告訴我們:赤道無風帶的出現,是由於赤道地區氣壓分佈十分均勻,大氣中沒有高高低低的氣壓系統存在,這樣,空氣就無法流動,也就風平浪靜了。

怎麼會?有風的,風是空氣的流動。並不因為在赤道上而像你想象那樣沒有風的。風的產生主要不是與地球自轉有關 的。

赤道地區沒有風怎麼回事? 第2張

至於赤道地區氣壓分佈為什麼均勻,這與温度有關。一個地區温度高,則氣壓低;温度低,則氣壓高;温度差異大,則氣壓分佈不均勻;温度差異小,則氣壓分佈均勻。赤道地區是全球温度差異最小的地區,所以氣壓分佈十分均勻。

赤道無風帶(calm belt near the equator)出現在赤道附近對流層底層風向多變的弱風或無風帶。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裏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温最高地帶。由於温度的水平分佈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

另外,赤道無風帶裏還有一條看不見的防線,使“熱帶風暴”在這裏既不能生成,又難以進入。因為地球由西向東的自轉,除了產生晝夜交替現象以外,還使地球上所有移動的物體如空氣、流水、火箭、船隻等,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卻向左偏,這就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偏轉力。受這種力的影響,在緯度15°左右的熱帶地區,就會形成旋轉速度很大的熱帶風暴。然而,這種力在赤道上卻為零,在赤道兩側十分微小。因而赤道地區不會產生旋轉速度很大的熱帶風暴。此外,當熱帶風暴在熱帶地區形成以後,它首先隨着熱帶上空的東風氣流向西或西北移動,然後進入西風帶;但至今尚未看到熱帶風暴向東和東北移動進入赤道地區的。

當地轉偏向力很小(即接近赤道),同時最初期颱風相對渦度也很小,這時雖有一定的輻合流場,渦度難於產生或者不易很快產生, 達不到颱風環流。因此,在赤道上及其附近地帶,颱風無法形成。只有在距赤道一定緯度以外地區,通常要離赤道5個緯距以外

赤道地區沒有風怎麼回事? 第3張

赤道無風帶為開展室外羽毛球運動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羽毛球運動十分普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風帶的形成既要有離心力,也需要偏轉力。赤道只有離心力沒有地球偏轉力,故赤道附近沒有風帶的形成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麼*西岸和赤道地區很少受颱風影響天氣預報中怎樣報告颱風的風力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温、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麪上的底層大氣的温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温,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温高於26℃-27℃的暖洋麪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温都要高於26℃-27℃;

二是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是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是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麪上。

颱風形成之後,受信風影響,是由東向西運動,並向高緯度轉向,故颱風在熱帶或副熱帶*東岸登陸,*西岸很少受颱風影響,而赤道地區無地轉偏向力作用,不會形成颱風。

天氣預報一般預報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颱風中心處是颱風眼區,是風平浪靜的,以前不能預報台風來臨,有的船隻在海上遇到颱風躲避不及會冒險衝擊颱風,進入颱風眼避風

為什麼會有赤道無風帶?

通常所説的無風帶主要指赤道無風帶和副熱帶無風帶。

其中,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裏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温最高的地帶。由於温度的水平分佈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加之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

副熱帶無風帶分佈在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內,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水平運動微弱,靜風頻率高。

怎樣理解赤道無風帶和極地無風帶

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裏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温最高地帶。由於温度的水平分佈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全球無風帶的分佈範圍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極地高壓帶更多追問追答追問那極地無風帶呢追答不知道 我只知道副極地低壓帶 極地高壓帶

極地高壓帶也叫極地高壓,它是塊狀的,即尺度很大的反氣旋,僅是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而高壓中心外圍形成漩渦狀輻散氣流,所以極地高壓帶不是無風帶。追問謝謝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氣壓帶的移動,怎麼能穿過赤道呢?赤道不是無風帶沒有地轉偏向力呢?那氣壓帶風帶怎麼能穿越赤道並轉向呢

全球風帶會隨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產生季節性移動的現象。赤道常被赤道低氣壓帶所控制,但隨着太陽直射點的南移,風帶會一同南移。此時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會南移,東北信風得以越過赤道。越過赤道的東北信風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南半球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追問那麼此時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的地方也是無風狀況麼?那緯度範圍是什麼

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地球上哪個緯度附近是無風區?為什麼

赤道附近也就是零緯度附近是地球的無風帶。

副熱帶無風帶分佈在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內,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水平運動微弱,靜風頻率高;同時,因下沉絕熱增温,故空氣乾燥,雲量很小,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分佈於此。

從位置上説,北緯5°~20°的熱帶海洋便是颱風的老家了。

但赤道附近,就在與颱風老家毗鄰的海面上,卻有個“赤道無風帶”,兩者近在咫尺,卻有天壤之別,這“無風帶”在赤道線附近400~500公里的範圍內,終年風平浪靜。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知道,空氣流動就成了風,而空氣的運動是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而且氣壓差異愈大,風就愈大;反之,風就愈小。沒有氣壓差異,就是靜風。也就是説:赤道無風帶的出現,是由於赤道地區氣壓分佈均勻,大氣中沒有高低氣壓系統的差異存在。這樣,空氣就無法流動,也就風平浪靜了。

至於赤道地區氣壓分佈為什麼均勻,那就與這裏的温度脱不了干係了。一個地區温度高,則氣壓低;温度低,則氣壓高;温度差異大,則氣壓分佈不均勻;温度差異小,則氣壓分佈均勻。赤道地區是全球温度差異最小的地區,所以氣壓分佈十分均勻。

另外,赤道無風帶裏還有一條看不見的防線,使“熱帶風暴”,即幼年時候的颱風,在這裏既不能生成,又難以進入。

因為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的,這一轉,除了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外,還使地球上所有移動的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卻向左偏,這就是地轉偏向力。受這種力的影響,在緯度15°左右的熱帶地區,就會形成旋轉速度很大的熱帶風暴。然而,這種力在赤道上為零,在赤道兩側則十分微小,因而赤道地區不會產生旋轉速度很大的熱帶風暴。此外,當熱帶風暴在熱帶地區形成以後,它首先隨着熱帶上空的東風氣流向西或西北移動,然後進入西風帶,沒有熱帶風暴會反向進入赤道地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