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在現在指的什麼時候

來源:趣味經驗館 1.92W

時間中的“子夜”是指北京時間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按古代的更算為三更天。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指的是晚上11點至凌晨1點的時間段。 算法: 我國古代計時,一天分為12個時辰,用天干地支中的地支來表示。 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天當中,子時開始至亥時結束。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從小時制的晚上

中國古代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一天的時間,分別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日“時辰”從子時(相當於現在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開始,到亥時(相當於現在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結束。子夜就是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至凌晨1點的時間段。

午夜,是指夜裏十二點鐘前後;半夜。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子夜,意思是半夜、午夜。子夜是23:00到1:00之間。可以是凌晨也可以是夜晚。子時指23時至1時,古時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別稱。 即23時至

子夜在現在指的什麼時候

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個“時辰”取名,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時辰”從子時開始,到亥時結束,古人説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

午夜是指夜裏12:00前後,子夜是23:00到1:00之間,可以是凌晨也可以是夜晚。 (一)詞目:午夜 語出語《玉篇·午部》:“午,交也。”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注音】ㄨˇ ㄧㄜˋ 語源:《玉篇·午部》:“午,交也。”十二時辰中的午時

子夜在現在指的什麼時候 第2張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午夜是零點,子夜是兩點,就是生宵中子醜寅卯,表示時間,1比2的關係. 一般來説,午夜即是子夜,是指23點到1點之間 是指23點到1點之間 子時是23:00到次日1:00之間的時間,不過子夜一般範圍會廣一些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是指:【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望採納!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古人把一天劃為十二個時辰。 其他時段: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子夜:半夜;午夜:指夜裏十二點鐘前後 正午:[high noon] 中午十二點 黃昏:[evenfall;dusk] 日落以後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傍晚: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傍午:[near noon] 意同“傍晌”。接近中午時會 晌午:正午或午時前後 半夜∶[mi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午夜是指夜裏十二點鐘前後;半夜。語出語《玉篇·午部》,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時段,12點便稱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時是一箇中點。同樣半夜也是一箇中點——上半夜和下半夜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 古人把夜裏四十刻分為四段共五個節點,夜裏的這些節點被稱為“更”。一夜即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 1、一更在戌初一刻,稱黃昏,又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午夜是指23點到1點之間。語出語《玉篇·午部》。 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時段,12點便稱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時是一箇中點。同樣半夜也是一箇中點——上半夜和下半夜的中點,因此半夜也稱午夜。 古人常講"半夜三更"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生肖是鼠。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茅盾小説《子夜》中子夜指的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子夜》是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優秀長篇小説,寫於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 “子夜”,原指夜半子時,也就是深夜11時至凌晨1時。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個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吳蓀甫所説的三線作戰指的是: 1、化解裕華絲廠的罷工,維持正常運作; 2、整頓收購的八個小廠,裁員去宂,減少預算,加強管理; 3、在公債市場上,打敗趙伯韜,打破經濟封鎖。 其中,公債市場上的鬥爭是當務之急,也是最冒險的一線。 吳蓀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子夜,指二十四小時制的00:00(24:00)或十二小時制的夜晚12:00,為一天的開始,亦稱半夜。 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子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23:00至次日01:00(十二小時制的深夜11:00至次日凌晨1:00)。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子夜: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午時: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

?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子夜是指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由此可知道 子夜是從晚上11點開始到1點結束,更多追問追答追問看得清麼親?本回答被提問者和網友採納

午夜是指幾點到幾點?

午夜是指23點到1點之間。

1、午夜[wǔ yè]  

午夜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夜裏十二點鐘前後;半夜。語出語《玉篇·午部》:“午,交也。”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2、基本信息

語源:《玉篇·午部》:“午,交也。”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時段,12點便稱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時是一箇中點。同樣半夜也是一箇中點——上半夜和下半夜的中點,因此半夜也稱午夜。

宋高似孫《緯略·五夜》另持一説:“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1] 

零點開始之後,稱為午夜。

用例

唐戴叔倫《重遊長真寺》詩:“蒲間千年雨,鬆門午夜風。”

陳毅《廣州花市》詩:“花市過午夜,春濃風更吹。”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三章:“那輛花軲轆馬車趕到 鳳凰堡 村南,已是午夜時分。”

3、“十二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地支”。天干地支是古人計時的方法,而現在大多隻用來計農曆年份和生肖了。“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稱“十干”。

“午夜”是指什麼時間?

午夜是指夜裏十二點鐘前後;半夜。語出語《玉篇·午部》,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是上午和下午相交的時段,12點便稱為正午、中午,“中”、“正”的意思即表明此時是一箇中點。同樣半夜也是一箇中點——上半夜和下半夜的中點,因此半夜也稱午夜。

擴展資料:

用例:魏巍《東方》第一部第三章:“那輛花軲轆馬車趕到 鳳凰堡 村南,已是午夜時分。”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

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午夜

三更和五更分別指什麼時候?

三更是子時,即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五更是最後一更,已到寅時,即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鐘。

古人把夜裏四十刻分為四段共五個節點,夜裏的這些節點被稱為“更”。一夜即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

1、一更在戌初一刻,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着。

2、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着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3、三更在子時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説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4、四更在醜正二刻,名雞鳴,又名荒雞。雖説,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裏,就有賊人趁着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5、五更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擴展資料

在影視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鏡頭,烏漆麻黑的小巷裏,一個更夫走過來。一邊敲梆子,一邊叫喊:“大爺來玩啊!”,亂了亂了,重新來。他一邊敲,一邊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鐘錶,沒有手機。要想知道時間,全靠打更。打更在中國出現很早,《周禮》記載:“夕擊柝以比之。”,自漢代直到宋元時期,更夫、掃街的都是由市井裏正、地保等城鎮中最小的管理者出面僱傭、管理。

到了明代,巡更這一行歸於丐幫,多是由老弱病殘的窮人充任。清代為了加強管理,便從治安緝盜方面強調巡更的作用,巡更的就成了官差。

*時期,鐘錶普及了,更夫這一行也就逐漸被淘汰了。但這名字卻保留下來了,在很多地方,依舊還把守門人叫打更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更

凌晨是什麼時候

廣義的凌晨是指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同時不同的人對於凌晨的理解也不同。具體説來,一般凌晨主要指子時與丑時這段時間(23:00~次日3:00)。

深夜和後半夜是一個意思,都是指零點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因為晝夜時間長短有變化,時間長短也是不一定的。

黎明是指寅時。又稱黎明、平旦、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具體時間03:00至05:00。

清晨:指剛剛日出的時候,通常指早上5:00-6:30這段時間。

拂曉又稱黎明,具體時間見黎明解釋。

擴展資料:

中國常用的時辰制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時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