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来源:趣味经验馆 1.31W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由中国古代发展而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艺包括煮茶、研茶、叶茶、泡茶、品茶、斟茶、赏茶等环节,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门高雅的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茶艺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内涵,即讲究“和、敬、静、清”之境,要求和谐、尊敬、清雅;二是智慧内涵,即茶艺文化以茶为媒介表现着中国古代的智慧与哲学,如阴阳五行、中庸之道等;三是生活内涵,即茶艺文化将茶的饮用过程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品味和生活品质。

茶艺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专业茶艺师的传承,更多是是体现在生活中人们的日常习惯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品茗活动,以及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品茶文化推广活动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感受茶艺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是什么?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的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艺赋予茶更强的灵性和美感,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提高人们生活品位,通过品茶进入内心修养,净化心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品茶,多要求清风、明月、松吟、梅开等环境。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问饮茶风习,品茶活动形为一种美和艺术的创造,成为-种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内容结构分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为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导致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法、茶政设施。二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们的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又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茶文化的内容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与风土人情、饮茶艺术、茶礼仪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明珠,而茶艺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茶从药饮到解渴,从解渴到品茗,从品茗发展到茶艺。茶艺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仅是讲究择茶、择水、择具、择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艺术以及品饮的环境,还包含对茶叶生产、制作工艺的探讨,同时还涉及书画、诗词、琴棋、歌舞、影视以及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茶艺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

  茶馆品茗,目的不是解渴,而是精神乐趣。品茗情趣常与青山翠竹、小桥流水、古寺寒月等幽雅环境相伴。百忙一闲,邀三朋四友,围桌而坐,泡茶品饮,水甘茶串香。一边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察其色、辨其底,一边谈古论今、吟诗作画、下棋弹唱、其乐无穷。北京的老舍茶馆,可以边品茗边欣赏曲艺;上海的茶楼,则多是商人谈生意,记者采访社会新闻,艺人说书弹唱;广州茶楼,不仅供茶饮,还供应物美小食品。江南水乡,茶楼林立,凭栏观赏,品茗谈心,别有风趣。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墒、茶座、茶室、茶屋、茶肆、茶棚、茶寮、茶社、茶行、茶店、茶庄、各具特色,但都充当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又是人们身心修闲娱乐的去处,也是民间活动会友的场所。

  现代茶艺活动的兴起,将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净化社会心理的作用。现代茶艺应适应当前时代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社会进步。作为茶艺具体体现的茶艺馆,应充满时代气息,人于古典出于现代,融生活、艺术于一体,集科学、文化于一堂,为繁忙工作、紧张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空间。现代茶艺馆应该成为“文化窗口”、“艺术殿堂”、科学园地”,人们将在此中享受乐趣,增广见识,陶冶情操。

  茶文化的内涵层次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多方盘剥。

 

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一. 茶艺的形式美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于戏曲要逊色很多。今后能否使茶艺和戏曲紧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在故事和情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艺术化,我以为值得一试。

当然在趣味化和艺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茶艺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说到底,茶艺只是一门茶叶冲泡艺术,衡量茶艺表演成功与否,除了程式编排、文化内涵等诸多因素外,与冲泡出来的茶品质量也有着直接关系,切不可为茶艺而茶艺,仅就这一点而言,茶艺表演又要比戏曲表演难度大了许多。

茶艺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艺师及其茶侣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而且很有些复古的意味在里面,类似于戏曲里的青衣。因此在设计服饰时,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服装的颜色、式样,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都要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茶艺师能否带手镯可以区别对待,纤纤玉腕上挂一环温润的玉镯更能增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化妆,小型场合的表演以不着妆或仅着淡妆为主,如果是较大场合,不妨着浓一些的妆,可以参照戏曲青衣的扮相,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茶艺师及其茶侣是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的,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红口红之类的也不主张用,因为这和茶艺表演的整体气氛不兼容。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但切不可过

二. 茶艺的动作美

茶艺动作包括手的动作、眼的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动作很简单,如何在舞台上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动作语言把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对茶艺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就茶艺动作语言而言,国内外茶艺专家和茶艺师有不同见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茶艺师上场及谢场时,要行半鞠躬礼,行礼时双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于身体两侧;茶艺表演开始时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这是对客人的尊重;手臂运动要自然柔和,以曲线为主,柔中有刚;脸部要面带微笑,口唇自然微启,视线要随着双手动作流动等。这些都还是一些粗浅“功夫”,距离茶艺表演的要求还很远。单靠“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之类简单动作语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应该把茶艺表演提升到新层次、新品位。因此我个人以为,今后的茶艺教学和培训应把形体训练加进来,而且要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茶艺的动作美就无从谈起。

三. 茶艺的结构美

茶艺结构包括两个概念:位置结构和动作结构。位置结构指舞台、茶器、茶艺师之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最初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就是位置结构,因此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趋于合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是静止的,占用的舞台空间也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舞台背景布置及灯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布景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茶经茶谱为主题,强化茶艺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设计,茶几、茶器、壁挂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实用性外,也应该考虑其视觉美感和效果。

动作结构是指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茶艺表演应该一气呵成,不能有松散拖沓甚至冷场之感。结构紧凑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停顿,和音乐一样,一首传统大曲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其中有强弱,有起伏,有停顿,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茶艺表演的强弱起伏可以由动作完成,而停顿和变化则要由动作结构来调整。譬如煎水时都有一个等待时间,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时机给观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至关重要。如同书法和绘画,满纸都是墨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来,合理留白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绘画语言中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来指导我们的茶艺表演,我看很有意义。

四. 茶艺的环境美

在谈茶艺位置结构时已谈到了茶艺表演的舞台背景布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内表演,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传统茶艺表演,正犹如昆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园林里幽幽传唱一样。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配乐,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观众。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观众。

如果在室内表演,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五. 茶艺的神韵美

谈茶艺的神韵美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点,只要这四点都做到了,茶艺的神韵美差不多也就有了。当然,茶艺的神韵美和茶艺师的表演及茶艺程式的编排关系最为密切。茶艺神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灵的概念,但她又离不开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东西,也是认真咀嚼后的心得。

譬如绘画,古人区分绘画作品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韵。再譬如诗歌,《沧浪诗话》区分诗歌为九品,九品外还有神品,其中神品为诗歌美之极致。

茶艺神韵也是如此。茶艺表演可以区分为上品、下品和神品。举凡那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东拚西凑的“混合型茶艺”都属于下品;举凡那些编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可归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个性、有特点、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里面,更要有一种神韵在其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为茶艺表演之极致。如何使茶艺表演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为除了上面谈到的四个因素外,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以及对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时,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内容已经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个性表现——准确点说是人性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其间关系,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过茶艺表演凸现出来,不仅是一个优秀茶艺师应该经常思考和实践的话题,也是我们评判茶艺表演有没有神韵的标准。

茶艺神韵还和茶道精神有关,这一点在茶艺欣赏里谈。

六. 如何欣赏茶艺

一套完美的茶艺不但应该包括一定的程式,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茶道精神。而我们欣赏茶艺也应该由这三个方面入手。

茶艺程式虽然繁复,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程式,关键是看其间的关系和构成。一套好的茶艺程式总是针对某一类茶叶精心设计的,程式安排总是以能最大限度体现该类茶叶品质为基本出发点,而且始终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茶艺表演,把茶品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举凡那些有违茶理茶性,不能体现茶品特点的茶艺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纵然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先天不足是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滋养和弥补的。

茶艺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茶席、茶器、茶品、服饰设计乃至解说词、音乐配置等,都应该有历史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显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茶艺的影响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茶艺设计者应该认真总结和对待,使茶艺程式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最终登录文化艺术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

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

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茶文化的涵义

茶文化的深远涵义

1. 历史悠久的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了饮茶、制茶、品茶、赏茶等方面的博大体系。并且,茶道文化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人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茶文化的艺术性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花道、茶艺等多种艺术元素。茶文化强调品茶过程的仪式感和艺术性,如选材、焙制、泡制、品评等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细节的展现,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中华茶艺文化。

3.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也不容忽视。茶叶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渴、去火、提神的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而且,茶文化的传播也在推动着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健康成果。

4. 茶文化的文化环境

茶文化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历代文化人士在饮茶、制茶、品茶、论茶等方面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茶文化注入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同时,茶文化的传播也催生了一系列庆典、节日和活动,如清明节、春茶节、茶文化节等,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5. 茶文化的时尚识别

茶文化不仅在传承、延续传统文化上发挥作用,也在时尚识别上有很好的体现。家居装饰、餐饮、服饰等领域中的茶文化元素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独特的中式元素也嵌入了时尚设计,为人们注入新鲜的时尚元素。

茶文化除了以上的内容,它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茶文化的传承不断地在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 构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体系。茶文化强调招待客人时供茶,代表主人的热情好客,并且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引领下,世界上的茶叶生产、茶叶销售和茶文化交流十分活跃。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向着世界分享着中国人的优美情感、生活智慧。

茶文化有哪些内涵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2、“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本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本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3、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茶文化的资料 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

2、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清”、“敬”、“和”、“美”。

1、“清”。是指与茶叶、茶饮相关的清茶、清醇、清淡、清香,与情操修养有关的清心、清静、清纯、清净、清平、清雅、清逸、清高,与从政为官相关的清白、清风、清正、清廉、清官、清誉。“清”是茶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基本品质的充分体现。

2、“敬”。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敬重的友好关系;是指人对自然、规律、历史、人民的敬畏之心。一个“敬”字体现的是茶之于礼的价值和人行于世的守则。

3、和”。是指基于茶文化“清”的本质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和谐关系。一个“和”字所体现的,既是茶道,也是人道和社会运行之道。

4、“美”。既指茶叶的色香味形、茶园的美化、茶人的美意、茶境的美妙,更是生活美满、道德美好、人性美善的概括。

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

  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耒说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明人顾无庆谓“人不可一日无茶”;近代鲁迅说品茶是一种“清福”;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组织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用边饮茶休息、边学习议论的方式研讨学问,被人称为“茶杯精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赞美茶“精细如拉塔基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尝即已幽香四溢”;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称茶“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俗话说“衣食足而礼义兴”,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茶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历史上,宫廷贵族的茶宴,僧侣士大夫的斗茶,文坛墨客的品茗,是上层社会高雅的精致文化。由此派生茶的诗词、歌舞、戏曲、书画、雕塑,又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而民间的饮茶习俗,又是非常通俗化的,老少咸宜,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由此产生了茶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但精致高雅的茶文化,是植根于通俗的茶文化之中的,经过吸收提炼,上升到精致的茶文化。如果没有粗犷、通俗的民间茶文化土壤,高雅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三)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茶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实用性。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食用、治病、解渴都需要用到茶。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范围。因此,除了增进人们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简化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1.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

  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而茶文化是一种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而“琴棋书画烟酒茶”,茶又与文人雅士结缘,在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又表现出广泛的审美性。茶叶花色品种的绚丽多姿,茶文学艺术作品的五彩缤纷,茶艺、茶道、茶礼的多姿多彩,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集装饰、休闲、娱乐于一体,它是艺术的展示,又是民俗的体现。

  (四)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随着茶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茶的利用已渗透到多种行业。近年来,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休闲等,就是以茶文化活动为主体,满足人们品茗、休闲、观光、旅游和饱览山河美景的需求,同时与茶文化活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体现了实用与娱乐相结合。总之,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茶文化的概况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茶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有何内涵?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茶文化的特性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 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 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本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 13 个属县之一,称为 “ 荼 ” 陵县。在《汉书 地理志》中, “ 荼 ”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 “ 茶 ” 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 “ 茶 ” 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 “ 茶 ” 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本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是什么?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的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艺赋予茶更强的灵性和美感,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提高人们生活品位,通过品茶进入内心修养,净化心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品茶,多要求清风、明月、松吟、梅开等环境。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内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问饮茶风习,品茶活动形为一种美和艺术的创造,成为-种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内容结构分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为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导致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法、茶政设施。二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们的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又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茶文化的内容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与风土人情、饮茶艺术、茶礼仪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明珠,而茶艺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茶从药饮到解渴,从解渴到品茗,从品茗发展到茶艺。茶艺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仅是讲究择茶、择水、择具、择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艺术以及品饮的环境,还包含对茶叶生产、制作工艺的探讨,同时还涉及书画、诗词、琴棋、歌舞、影视以及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茶艺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

  茶馆品茗,目的不是解渴,而是精神乐趣。品茗情趣常与青山翠竹、小桥流水、古寺寒月等幽雅环境相伴。百忙一闲,邀三朋四友,围桌而坐,泡茶品饮,水甘茶串香。一边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察其色、辨其底,一边谈古论今、吟诗作画、下棋弹唱、其乐无穷。北京的老舍茶馆,可以边品茗边欣赏曲艺;上海的茶楼,则多是商人谈生意,记者采访社会新闻,艺人说书弹唱;广州茶楼,不仅供茶饮,还供应物美小食品。江南水乡,茶楼林立,凭栏观赏,品茗谈心,别有风趣。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墒、茶座、茶室、茶屋、茶肆、茶棚、茶寮、茶社、茶行、茶店、茶庄、各具特色,但都充当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又是人们身心修闲娱乐的去处,也是民间活动会友的场所。

  现代茶艺活动的兴起,将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净化社会心理的作用。现代茶艺应适应当前时代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社会进步。作为茶艺具体体现的茶艺馆,应充满时代气息,人于古典出于现代,融生活、艺术于一体,集科学、文化于一堂,为繁忙工作、紧张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空间。现代茶艺馆应该成为“文化窗口”、“艺术殿堂”、科学园地”,人们将在此中享受乐趣,增广见识,陶冶情操。

  茶文化的内涵层次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多方盘剥。

 

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一. 茶艺的形式美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于戏曲要逊色很多。今后能否使茶艺和戏曲紧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在故事和情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艺术化,我以为值得一试。

当然在趣味化和艺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茶艺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说到底,茶艺只是一门茶叶冲泡艺术,衡量茶艺表演成功与否,除了程式编排、文化内涵等诸多因素外,与冲泡出来的茶品质量也有着直接关系,切不可为茶艺而茶艺,仅就这一点而言,茶艺表演又要比戏曲表演难度大了许多。

茶艺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艺师及其茶侣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而且很有些复古的意味在里面,类似于戏曲里的青衣。因此在设计服饰时,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服装的颜色、式样,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都要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茶艺师能否带手镯可以区别对待,纤纤玉腕上挂一环温润的玉镯更能增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化妆,小型场合的表演以不着妆或仅着淡妆为主,如果是较大场合,不妨着浓一些的妆,可以参照戏曲青衣的扮相,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茶艺师及其茶侣是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的,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红口红之类的也不主张用,因为这和茶艺表演的整体气氛不兼容。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但切不可过

二. 茶艺的动作美

茶艺动作包括手的动作、眼的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动作很简单,如何在舞台上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动作语言把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对茶艺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就茶艺动作语言而言,国内外茶艺专家和茶艺师有不同见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茶艺师上场及谢场时,要行半鞠躬礼,行礼时双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于身体两侧;茶艺表演开始时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这是对客人的尊重;手臂运动要自然柔和,以曲线为主,柔中有刚;脸部要面带微笑,口唇自然微启,视线要随着双手动作流动等。这些都还是一些粗浅“功夫”,距离茶艺表演的要求还很远。单靠“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之类简单动作语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应该把茶艺表演提升到新层次、新品位。因此我个人以为,今后的茶艺教学和培训应把形体训练加进来,而且要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茶艺的动作美就无从谈起。

三. 茶艺的结构美

茶艺结构包括两个概念:位置结构和动作结构。位置结构指舞台、茶器、茶艺师之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最初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就是位置结构,因此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趋于合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是静止的,占用的舞台空间也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舞台背景布置及灯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布景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茶经茶谱为主题,强化茶艺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设计,茶几、茶器、壁挂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实用性外,也应该考虑其视觉美感和效果。

动作结构是指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茶艺表演应该一气呵成,不能有松散拖沓甚至冷场之感。结构紧凑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停顿,和音乐一样,一首传统大曲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其中有强弱,有起伏,有停顿,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茶艺表演的强弱起伏可以由动作完成,而停顿和变化则要由动作结构来调整。譬如煎水时都有一个等待时间,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时机给观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至关重要。如同书法和绘画,满纸都是墨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来,合理留白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绘画语言中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来指导我们的茶艺表演,我看很有意义。

四. 茶艺的环境美

在谈茶艺位置结构时已谈到了茶艺表演的舞台背景布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内表演,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传统茶艺表演,正犹如昆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园林里幽幽传唱一样。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配乐,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观众。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观众。

如果在室内表演,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五. 茶艺的神韵美

谈茶艺的神韵美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点,只要这四点都做到了,茶艺的神韵美差不多也就有了。当然,茶艺的神韵美和茶艺师的表演及茶艺程式的编排关系最为密切。茶艺神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灵的概念,但她又离不开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东西,也是认真咀嚼后的心得。

譬如绘画,古人区分绘画作品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韵。再譬如诗歌,《沧浪诗话》区分诗歌为九品,九品外还有神品,其中神品为诗歌美之极致。

茶艺神韵也是如此。茶艺表演可以区分为上品、下品和神品。举凡那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东拚西凑的“混合型茶艺”都属于下品;举凡那些编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可归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个性、有特点、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里面,更要有一种神韵在其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为茶艺表演之极致。如何使茶艺表演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为除了上面谈到的四个因素外,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以及对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时,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内容已经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个性表现——准确点说是人性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其间关系,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过茶艺表演凸现出来,不仅是一个优秀茶艺师应该经常思考和实践的话题,也是我们评判茶艺表演有没有神韵的标准。

茶艺神韵还和茶道精神有关,这一点在茶艺欣赏里谈。

六. 如何欣赏茶艺

一套完美的茶艺不但应该包括一定的程式,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茶道精神。而我们欣赏茶艺也应该由这三个方面入手。

茶艺程式虽然繁复,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程式,关键是看其间的关系和构成。一套好的茶艺程式总是针对某一类茶叶精心设计的,程式安排总是以能最大限度体现该类茶叶品质为基本出发点,而且始终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茶艺表演,把茶品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举凡那些有违茶理茶性,不能体现茶品特点的茶艺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纵然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先天不足是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滋养和弥补的。

茶艺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茶席、茶器、茶品、服饰设计乃至解说词、音乐配置等,都应该有历史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显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茶艺的影响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茶艺设计者应该认真总结和对待,使茶艺程式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最终登录文化艺术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

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

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茶文化的涵义

茶文化的深远涵义

1. 历史悠久的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了饮茶、制茶、品茶、赏茶等方面的博大体系。并且,茶道文化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人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茶文化的艺术性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花道、茶艺等多种艺术元素。茶文化强调品茶过程的仪式感和艺术性,如选材、焙制、泡制、品评等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细节的展现,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中华茶艺文化。

3.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也不容忽视。茶叶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渴、去火、提神的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而且,茶文化的传播也在推动着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健康成果。

4. 茶文化的文化环境

茶文化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历代文化人士在饮茶、制茶、品茶、论茶等方面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茶文化注入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同时,茶文化的传播也催生了一系列庆典、节日和活动,如清明节、春茶节、茶文化节等,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5. 茶文化的时尚识别

茶文化不仅在传承、延续传统文化上发挥作用,也在时尚识别上有很好的体现。家居装饰、餐饮、服饰等领域中的茶文化元素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独特的中式元素也嵌入了时尚设计,为人们注入新鲜的时尚元素。

茶文化除了以上的内容,它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茶文化的传承不断地在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 构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体系。茶文化强调招待客人时供茶,代表主人的热情好客,并且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引领下,世界上的茶叶生产、茶叶销售和茶文化交流十分活跃。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向着世界分享着中国人的优美情感、生活智慧。

茶文化有哪些内涵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2、“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本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本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3、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茶文化的资料 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

2、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清”、“敬”、“和”、“美”。

1、“清”。是指与茶叶、茶饮相关的清茶、清醇、清淡、清香,与情操修养有关的清心、清静、清纯、清净、清平、清雅、清逸、清高,与从政为官相关的清白、清风、清正、清廉、清官、清誉。“清”是茶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基本品质的充分体现。

2、“敬”。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敬重的友好关系;是指人对自然、规律、历史、人民的敬畏之心。一个“敬”字体现的是茶之于礼的价值和人行于世的守则。

3、和”。是指基于茶文化“清”的本质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和谐关系。一个“和”字所体现的,既是茶道,也是人道和社会运行之道。

4、“美”。既指茶叶的色香味形、茶园的美化、茶人的美意、茶境的美妙,更是生活美满、道德美好、人性美善的概括。

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

  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耒说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明人顾无庆谓“人不可一日无茶”;近代鲁迅说品茶是一种“清福”;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组织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用边饮茶休息、边学习议论的方式研讨学问,被人称为“茶杯精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赞美茶“精细如拉塔基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尝即已幽香四溢”;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称茶“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俗话说“衣食足而礼义兴”,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茶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历史上,宫廷贵族的茶宴,僧侣士大夫的斗茶,文坛墨客的品茗,是上层社会高雅的精致文化。由此派生茶的诗词、歌舞、戏曲、书画、雕塑,又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而民间的饮茶习俗,又是非常通俗化的,老少咸宜,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由此产生了茶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但精致高雅的茶文化,是植根于通俗的茶文化之中的,经过吸收提炼,上升到精致的茶文化。如果没有粗犷、通俗的民间茶文化土壤,高雅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三)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茶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实用性。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食用、治病、解渴都需要用到茶。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范围。因此,除了增进人们健康、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简化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1.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

  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而茶文化是一种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而“琴棋书画烟酒茶”,茶又与文人雅士结缘,在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又表现出广泛的审美性。茶叶花色品种的绚丽多姿,茶文学艺术作品的五彩缤纷,茶艺、茶道、茶礼的多姿多彩,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集装饰、休闲、娱乐于一体,它是艺术的展示,又是民俗的体现。

  (四)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随着茶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茶的利用已渗透到多种行业。近年来,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休闲等,就是以茶文化活动为主体,满足人们品茗、休闲、观光、旅游和饱览山河美景的需求,同时与茶文化活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体现了实用与娱乐相结合。总之,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茶文化的概况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茶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有何内涵?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茶文化的特性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 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 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本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 13 个属县之一,称为 “ 荼 ” 陵县。在《汉书 地理志》中, “ 荼 ”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 “ 茶 ” 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 “ 茶 ” 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 “ 茶 ” 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本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