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领报大教堂

来源:趣味经验馆 1.64W

圣母领报大教堂

圣母领报大教堂(Annunciation Cathedral)是在1484年~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能工巧匠建成,是沙皇的个人礼拜堂。圣母领报大教堂与其他由意大利人设计的教堂相比带有强烈的纯俄罗斯色彩,1547年遭遇火灾后,由伊凡雷帝下令修复重建。人们把这时扩建的门廊叫做“伊凡雷帝的门廊”。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哈尔滨圣母领报堂何时重建

哈尔滨圣母领报堂1940年重建。圣母领报教堂,最初建于1900年,1918年毁于火灾。1919年重建,1929年出现裂缝,1930年又重建,改为钢筋水泥结构。设计者为图斯塔诺夫斯基,历时十年,1940年竣工。

古老巴黎的象征 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教堂是各流派举行礼拜、弥撒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它不仅是信众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场所,更因它本身所体现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艺术而成为所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热门景点,甚至地标性建筑等。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介绍,随着世界名著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也是天主巴黎总教区的座堂。教堂于1163年由时任巴黎大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整座教堂的修建历时180多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全长128米,光是中舱就有12.5米宽,而整座教堂的全宽则为40米,穹顶则为33米宽。教堂的主立面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意为“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位于其址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而在此地修筑的第一座,如今已众说纷纭而难以考证。

1160年,巴黎大教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发起教堂的重建计划,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在1163年亲自奠基(也有说是苏利奠基),开启了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1182年从唱诗堂开始建设,开工后教堂的修筑速度非常快,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1208年建造了中殿。1225—1250年,建好了圣母院西侧立面和后面尖塔。1235年—1250年,陆续在中殿内增加若干礼拜堂。

1250—1267年,尚·德·谢耶和皮耶·德·蒙特厄依负责扩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1296年—1330年,皮耶·德·谢耶和尚·哈维完成了半圆形后殿,其中谢耶将门龛改为现今看到的模样,而哈维则完成了唱诗班屏风。

教堂双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进入13世纪以后、在第三任建筑师尚·哈维的手上才动工,后由第四位建筑师维优雷·勒·杜克与舱顶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就这样,经由石匠师、木匠师、铁匠师、雕刻师、玻璃雕切师等各行各业手工艺者们数代前赴后继的努力,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在历时将近两个世纪之后终于在1345年最后完工。

大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Sorbonne)便坐落于此。18世纪末的法国大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大教堂作过充满诗意的描绘。1845年,拉素斯和维优雷·勒·杜克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因此今日人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

时至今日,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同时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

喀山历史

1.喀山的历史沿革

喀山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约11世纪初,当时统治喀赞河流域伏尔加-保加尔公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卡赞河的东岸的一个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木质的关隘,形成喀山的雏形。

13世纪初,蒙古人灭亡了伏尔加-保加尔公国。

1242年,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宣告成立,土耳其人、鞑靼人、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都沦入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13世纪下半叶,喀山开始建城。

14世纪末15世纪初,金帐汗国开始没落,逐渐成各个汗国。

1438年,鞑靼贵族脱离金帐汗国,建立喀山汗国。

15~16世纪时,喀山成为喀山汗国的都城,为水陆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1556年,喀山被第一位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所统治的沙皇占领,自此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苏俄时期,喀山成为莫斯科以西一个重要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

2005年,喀山庆祝建城1000周年。

2.喀山作为一个历史古城,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地方

圣母领报大教堂这座拜占庭式建筑,是喀山的的标志与名片。

圣母领报大教堂是1484~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工匠建成,是沙皇的个人礼拜堂。这座教堂与其他由意大利人设计的教堂相比带有强烈的纯俄罗斯色彩,1547年遭遇火灾后,由伊凡雷帝下令修复重建。

喀山克林姆里宫喀山克里姆林宫建立在一个年代久远的古遗址上,最初它是出现于喀山·可汗·金部落时期,伊凡雷帝将喀山列入俄罗斯版图之后,推倒了喀山城的木质城墙,在原来的位置修建了一座石头城堡----喀山克林姆林宫,比同名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略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鞑靼斯坦共和国地方志博物馆喀山是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该博物馆是游客了解喀山文化、了解鞑靼斯坦共和国文化的地方。

博物馆首位都是授了的俄罗斯帅蜀黎,地位可见一斑。苏尤姆别卡塔楼在喀山整个遗址群中最为醒目,共计有7层,高58米,其造型从各个方向都清晰可见。

这座塔楼实际上偏离轴心2米,以最后一位鞑靼族喀山汗国女王的名字命名。库尔·沙里夫 *** 寺沙里夫 *** 寺于2005年7月庆祝喀山建城1000年时竣工。

这座 *** 寺是一个带有巨大穹顶的方中带圆形状的建筑物,四角竖立着高耸云霄的宣礼塔。整座建筑色彩是蓝白相间,墙面、门窗上的所有图案都带有浓厚的 *** 艺术特点。

3.喀山大教堂的教堂历史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4.喀山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月30日,位于俄联邦首都莫斯科以东1300公里外的古城喀山迎来了自己千岁庆典。

在鞑靼语中,“喀山”一词为“大锅”之意,因其形状似一口铁锅而得名。从空中俯瞰,喀山城四周山峦环绕,岩壑陡峭,林木葱郁。

在城东,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 古喀山汗国的都城 历史上,喀山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曾与莫斯科、基辅呈鼎足之势。

得益于肥沃的黑土带,喀山自古农业发达,粮食自给有余。随着城市面积扩大,手工业、商业也开始发达起来,喀山逐渐成为伏尔加河流域的交通枢纽及商品集散地。

在这里,来自非洲﹑东亚、西亚的商人与西欧商人进行商品交换和频繁的贸易往来。 1206年,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在亚洲腹地诞生。

由此,一个对欧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拉开了序幕。1243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扎营,以萨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富庶的城市变为废墟,无数的居民遭到杀戮,喀山也未能幸免。 1438年,鞑靼贵族兀鲁· *** 在伏尔加河中游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喀山汗国。

成立之初,喀山汗国曾一度相当强盛。1445年,喀山汗击败莫斯科公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

此后,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不断。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喀山汗国的内讧,曾夺取喀山城。

1487年,莫斯科公国再度占领喀山,并扶植了以 *** ·阿明为首的傀儡 *** 。1504年,阿明摆脱了控制,并于1521年同克里木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起兵包围了莫斯科。

不久,汗国依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喀山汗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伊凡雷帝。

传说,当叶莲娜1530年生下伊凡雷帝时,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喀山汗妻子都听到了这个婴儿的啼哭,对来自莫斯科的使者说:“贵国刚刚降生了一位皇子。他长着两副牙齿,一副要吃掉我们鞑靼人,另一副会将莫斯科公国给吃下去。”

叶莲娜的预言没有错,正是这位伊凡雷帝成了喀山汗国的终结者。 1552年,伊凡雷帝亲率15万大军进攻喀山汗国。

8月底,莫斯科公队包围喀山,用150门重炮向城内守军发起毁灭性轰击,炸塌了供应全城的水井,喀山城陷落,汗国最终并入版图。在“恐怖伊凡”的野蛮征服中,当地的著名 *** 学者和导师几乎全部遭受杀戮﹐大部分 *** 古寺也被夷为平地。

18世纪时,喀山发展成为重要的行政、贸易、工业和文化中心。今天,人口110万的喀山是俄鞑靼共和国首都,以水陆交通枢纽和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而闻名。

此外,喀山还拥有生产“米”系列直升机的喀山航空设计制造综合体。 两大宗教和睦共存的城市 喀山江水如带,绿树成荫,有许多名胜古迹。

最著名的是喀山克里姆林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遗产使之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A”级历史文化城市。 喀山的克里姆林宫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外形相似,只是规模略小,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16世纪建筑群。

俄语“克里姆林”语义是“内城堡”,特指高大宫墙和钟楼连接拱卫宫殿的建筑形式。在喀山克里姆林宫,最值得称道之处是它的各式塔楼了,主要有45米高在1555年开始鸣钟的斯帕斯塔,55米高的带有石头园顶的苏尤姆别卡塔及密塔等。

“苏尤姆别卡”高七层,为通体暗红色的尖塔,是以鞑靼喀山汗国末代王后的名字命名。伊凡雷帝当年历经血战攻下喀山后,曾想强娶苏尤姆别卡王后为妃。

苏尤姆别卡无奈同意了,但提出的条件是要求伊凡雷帝在7天内为她建造一塔。塔按期完工后,苏尤姆别卡请求登塔与喀山告别。

没想到,她登临塔顶后突然奋身跳下自尽。此塔也是闻名世界的斜塔之一。

站在克里姆林的宫墙外,可以俯瞰千年喀山的万千气象。宗教场所中,这里既有欧洲的教堂,也不乏亚洲的喇嘛庙;建筑群里,既有斯拉夫式的拱门、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圆穹,还有中国式的雕梁画栋,充满异域情调。

建于18世纪的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教堂具有俄罗斯的风格;喀山博物馆的外貌则带有鞑靼族的建筑格调。在城郊,有伊凡雷帝攻下喀山的纪念碑。

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喀山有27座东正教堂和31座 *** 教 *** 寺,是世界上两个大的宗教在俄联邦境内并存的地带。 上世纪90年代初,鞑靼斯坦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热情高涨,人们心情急迫地想在挽救鞑靼人的语言和宗教,甚至和车臣一起遥相呼应 *** 。

而如今,当远来的客人对这段历史不甚了了的话,则根本无法想象10年前这里与莫斯科之间的那种紧张对峙气氛。10年,鞑靼斯坦的语言和文化有很大进步,鞑靼语与俄语一起都成了正式的官方语言,街道名称、商品标签等都使用两种语言。

当然,也有不少人不满于此。鞑靼斯坦议会语言文化委员会瓦利耶夫认为,莫斯科越来越咄咄人,“根据鞑靼议会1999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将重新使用比基里尔字母更接近鞑靼语的拉丁文书写”。

不过,俄语似乎还是拥有压倒优势,不仅商业服务机构的雇员是讲俄语,而且大型广告标志用的也是俄语。说到底,喀山还是以俄语为主导的城市,看来这也是莫。

5.鞑靼族的历史进程

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漠北诸部中,黄金家族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北宋时,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居住于今日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蒙古国东方省地区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

大明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6.俄罗斯喀山这个城市怎么样

俄罗斯喀山是俄罗斯三座历史文化城市之一,是俄罗斯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喀山: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俄罗斯第8大城市。该市与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同被列为俄罗斯三座历史文化城市,是俄罗斯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众多。

喀山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中游左岸,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在喀山城东,城市被青山环抱。 喀山是俄罗斯中部的文化名城,城中的克里姆林宫遗址群是一处华丽的建筑群遗址。

在喀山,既有欧洲风格的教堂、亚洲格调的喇嘛庙,也有 *** 的 *** 寺。 喀山市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大型河港口,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之一,银行资本总额在俄罗斯银行排名第三。

此外,喀山还是2013年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2015年第16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的举办地。

7.喀山汗国的悲剧

金帐汗国的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喀山汗国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少数统治者之外,喀山汗国与蒙古人并无太多的联系,而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和经济传统上,它都是保加尔人(Bulgars)的直接继承者,保加尔人是突厥语民族的一支,在公元九-十世纪时游牧于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喀山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首都。汗国于1437年由乌鲁. *** (Ulu Mukhammed)建立,毁于1552年10月15日--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用15万大军围攻了2个月后征服

了喀山。日益膨胀的俄罗斯国家在数十年前即已对喀山汗国虎视眈眈。仅在1446年到1552年之间莫斯科和喀山就发生了16次战争!喀山的防御工事非常强固,一度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喀山有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并且城墙极高,因此在俄罗斯进攻喀山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只需要3千名鞑靼战士就足以守卫这座要塞了。

俄罗斯人意识到这座鞑靼要塞是非常难以攻取的,同时也知道单凭通常的办法无论多久的围攻都不会给他们带来胜利,于是他们请了深谙爆炸技术的德国工程师来破坏城墙;然而,最终还是由“鞑奸”向敌人敞开了喀山的城门。

这些叛徒是些甚么人呢?主要是那些喀山城中属于所谓的“亲莫斯科党”的人。我们知道,当时喀山汗国的统治层大略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派为那些接近自1521年以来统治喀山的克里米亚鞑靼王朝的人,另一派为那些同莫斯科有商业和贸易利益联系的人。前者是亲奥斯曼的突厥人,后者则倾向莫斯科。喀山汗国内部的历史就由这两派之间的阴谋和斗争组成。

喀山汗国被俄罗斯人征服后,城中的居民遭到了残忍的。这是“种族清洗”的一个早期例子。在流血发生后的几十年间,鞑靼人被禁止在城里居住。即使到了今天,喀山的大部分居民在种族上仍旧是俄罗斯人,并且在喀山城30公里

以内再也找不到一个鞑靼人的村庄。1552年就成为了鞑靼民族历史上黑暗之页的开始。

1555年在喀山建立了一个东正教的主教教区,目的在于将 *** 的鞑靼人转变为东正教教徒。大教主古里(Guriy)发起了强制转变的暴力运动,破坏 *** 寺和 *** 学校。古里的继任者哥尔莫根(Germogen)更加恶毒地推行这一恐怖的运动,在他的力促下,沙皇费奥多尔. 练才 维奇(Fedor Ivannovich)在1593年颁布了一条法令,结果有数百座 *** 寺被摧毁。

1628年,沙皇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禁止 *** 贵族拥有东正教教徒的农奴。1648年,这条法令更进一步规定:鞑靼贵族在皈依东正教后就可以保有他们的东正教教徒农奴。从这时起,许许多多带有鞑靼名字的俄罗斯贵族就成为了俄罗斯统治精英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历史兼语言学家N.A.巴斯卡阔夫(Baskakov)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鞑靼后代的俄罗斯贵族几乎占了俄罗斯统治阶层的四分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鞑靼人变成了农奴,他们差不多全都变成了俄罗斯国家的财产。 *** 官僚机构对民众的要求从不答理,对鞑靼农奴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更是毫不关心。在许多年中鞑靼人一直是俄罗斯进行一切主要工程建设的廉价劳动力。

发生在1552年的这些悲剧事件的后果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而鞑靼作为今日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仍然在努力奋斗以争得其应有的国家地位。然而鞑靼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还是较低的,很多青年鞑靼人,尤其是那些住在谗八固之外的鞑靼人,已经不会用本民族的语言阅读和写作。鉴此,鞑靼人的有识之士指出,在10月15日这个悲痛的日子很有必要重温那引起导致鞑靼民族衰落的一系列反应的最初事件,鞑靼人应当满怀希望地把鞑靼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给下一代,这样才可以最终达成1552年10月15日事件结果的改变。

【巴黎圣母院情节概括】 巴黎圣母院每卷概括

巴黎圣母院情节概括

第一卷

这一卷是小说的开端,几位重要的主人公陆续登场。

故事发生在1482年1月6日,这天是巴黎人庆祝主显节和愚人节的日子,任何恶劣行径在这天都会被允可,人们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此外,这天按惯例要在格雷沃广场会点燃篝火,勃拉克小教堂会树立五月树,司法宫会上演圣迹剧。一大清早,市民们统统锁上屋门,从四面八方涌向上述三个地点之一。

其中,通往司法宫的各条大街尤为拥挤,因为市民们知道弗朗德勒的使臣们会驾临司法宫观看圣迹剧及在同一大厅里举行的愚人王竞选大赛。

然而到了正午,红衣主教迟迟未到导致圣迹剧无法开演。人群开始躁动不安,场面十分混乱。在观众的翘首企盼下,倾注了落魄诗人甘果瓦全部热情的圣迹剧《圣母玛利亚的公正审判》终于开演了,但乞丐王克洛潘的滑稽求乞、枢机主教的驾临、使臣们的陆续到来,引起了阵阵喧哗,使戏剧难以继续。

当使臣们全都到齐时,袜店老板科伯诺尔提议开始竞选愚人王,并以扮相最丑、笑得最怪者为胜。于是,参赛者们依次到窗口表演自己的怪相,最终愚人王被选出来了。这会儿.在窗口上出现的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丑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左眼上挡着浓密如茅草丛的红眉毛,一个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齿横七竖八,一颗长如象牙的獠牙伸出厚茧的嘴唇,下巴劈开。或者不如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大脑袋上栽着棕红色头发;

两肩之间拱起一个硕大的驼背,全靠前面的鸡胸才维持平衡;

大小腿扭曲异常,只有在膝盖处能合拢,以至从正面看像两柄以刀把相接的镰刀:他还有一双宽脚板和一双可怕的巨掌。这就是新当选的愚人王。人们蜂拥而上,给他硬纸片做的王冠和道袍,然后,抬着他到城中的大街小巷。

当愚人王的队伍离开后,空荡荡的大厅内仅剩下一些老弱妇孺。甘果瓦以为他的圣迹剧可以继续吸引人的注意,可他的演出乐队也被“愚人王”的队伍带走了。

突然,窗口上一淘气鬼喊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这句话使得大厅里剩下的人全都涌向窗口,去观看爱斯梅拉达的表演。连演出用的梯子都被搬走去看她跳舞。圣迹剧停止,彻底绝望的甘果瓦垂头丧气地离开大厅。

第二卷

这一卷写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摔罐成亲的过程。

当凝聚了自己诸多心血的圣迹剧被观众们遗忘后,甘果瓦深受打击,怀着一颗受伤的心独自走在阴暗、潮湿的街上,他试图避开主显节和愚人节的热闹,避开高声喧哗、火把以及焰火。但命运似乎总跟他过不去,无论何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使他无处可逃。绝望之余,他索性向最热闹的格雷沃广场走去。格雷沃广场一直都保持着一副惨淡的景象,这多少与树立在它中心的刑台和绞刑架有关。如今整个巴黎只有这里还摆放着这些阴森恐怖的刑具。

广场上,爱斯梅拉达正在表演歌舞,她那美丽的面庞、曼妙的身材、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诸多人。其中,包括落魄诗人甘果瓦和情欲焚身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舞罢,爱斯梅拉达又叫山羊佳丽表演杂技,博得观众狂热的喝彩。正当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之时,那个隐修女又发出了可怕的咒骂声。“你还不滚开,埃及的蝗虫!”隐修女居第尔尖声叫喊道,这声音吓坏了爱斯梅拉达。

人们正抱怨那个隐修女打断了歌声,这时,愚人王的队伍也来到了格雷沃广场。在从司法宫到格雷沃广场的路上,加西莫多逐渐进入心花怒放、骄傲幸福的极乐境界,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享受到自尊心的满足。正当他醉醺醺、乐陶陶地经过柱屋门前时,克洛德从人群中冲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摘下加西莫多的冠冕,折断他的权杖,撕裂他那件缀着金箔的皇袍,粗暴地摇着他的肩膀,示意加西莫多跟他走。人们以为加西莫多会把男子给吃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加西莫多温顺地跟着副主教消失在一条小胡同里。

人群散了以后,甘果瓦不知该往何去,突然下决定冒险跟踪爱斯梅拉达。他跟着她转过一条又一条街,街道越来越荒僻。当爱斯梅拉达拐进一条横街时,她突然发出一声尖叫,甘果瓦急忙赶上去。那条街漆黑一片,但是,拐角圣母像下有个铁笼子,里面燃着油稔,甘果瓦借着灯光,看见有两个汉子正抱住爱斯梅拉达,他们竭力堵住她的嘴,不让她叫喊,而爱斯梅拉达正在奋力挣扎。甘果瓦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却被加西莫多反手一推,摔倒在地。在这危急时刻,正在巡逻的国王卫队队长弗比斯恰巧路经此地,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加西莫多。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着他。她问过卫队长的姓名后,就飞快地跑开了。

被加西莫多摔得昏头昏脑,甘果瓦清醒时,发现自己躺在阴沟里,几个小孩将偷来的草席扔在阴沟里,恰好盖住了甘果瓦。孩子们准备烧草席取暖,甘果瓦吓得立马站起来跑走了,但他一下又后悔了,他想回去把草席捡回来,却迷了路。在路上甘果瓦又被几个假装残疾的乞丐穷追不舍,慌乱中他闯入了汇集恶棍、乞丐、流浪汉的奇迹王朝。

奇迹王朝是一个巨大的“室”,人们白天将自己化妆为残疾的乞丐,晚上便成了强盗,一切盗窃、卖淫和暗杀等案件的扮演者,就是在这里上装、卸装的。甘果瓦被三个乞丐带去见他们的大王,即愚人节当天在司法宫前乞讨的克洛潘·图意弗。克洛潘给他机会去检测自己是否能当扒手,这样就不用被绞死。但甘果瓦没有通过检验。克洛潘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只要奇迹王朝里有任何一位妇女要他,他便可免死。然而,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要他。就在这时,那个波西米亚姑娘出现了,她高喊:“我要他!”甘果瓦这才得救了。

甘果瓦和爱斯梅拉达摔罐成婚,婚期四年。然而爱斯梅拉达并不爱他,她只是为了救他而跟他成为名义上的夫妻。甘果瓦虽有些失望,但欣慰的是他至少有个地方过夜。

第三卷

这一卷介绍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庄严宏伟的建筑。但时间和人使它遭受了无数损伤和破坏,在它衰老面部的一条皱纹旁边有一道伤疤:“时间盲目,人类愚蠢。”然而时间带给它的创伤却远不如人。

不仅是圣母院,中世纪的所有教堂都是这样。从它们的遗迹上,可以看出它们遭受的三种伤害以及受害的三种不同程度:首先是时间,其次是和宗教改革,最后是那些越来越笨拙荒诞的时新样式,这些样式彻头彻尾地伤害了它。

巴黎圣母院不能称为一座完整的建筑,它既非罗曼式也非哥特式,它是一座过渡时期的建筑,从罗曼式过渡到哥特式,巴黎圣母院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奇特的标本。它的每一面、每块石头,都不仅载入了法国的历史,而且载入了科学史和艺术史。巴黎圣母院这种混杂的构造使人感到建筑艺术上在某一点上是原始的东西,就像古希腊的大型石建筑遗迹、埃及金字塔以及印度巨塔一样,它们表明:最伟大的建筑物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它们是劳苦大众的艺术结晶。

从圣母院的钟塔顶上可以俯看巴黎全景。十五世纪的巴黎已经是一座大城市了。它出生在如今叫做旧城区的形状像摇篮的小岛上,之后它不断地向外发展,如今巴黎这座大城市接连胀破它的四道城墙,像一个小孩大起来撑破了去年的衣服一样。在十五世纪,巴黎分成了三个区域:旧城区、大学区和市民区。旧城区占据整个小岛,是最古老、最小的一个,大学去占据整个塞纳河左岸,从杜尔内尔塔一直到内斯尔塔。最大的是市民区,它占据整个右岸,比大学区更深入郊野。这三大区域,都各自成为一座城市,但都是一座由于过分特殊而不可能完整的城市。它们各有不同的外表,旧城区有很多教堂,市民区有很多宫殿,大学区有很多学院。

十五世纪的巴黎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且是一座结构匀称的城市,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它是一座仅仅由罗曼式和哥特式两层建筑构成的城市,罗曼层早被哥特层消灭了,然而五十年之后,文艺复兴将它那富丽的想象和结构混进了巴黎那庄严而多变的匀称中,从那以后,这座大城市就一天天变了样,哥特式的巴黎也被消灭了,代替它的是一个综合了几个世纪样式的巴黎,而最美的样式已经消失了。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愈来愈少,逐渐淹没。尽管此刻的巴黎看起来十分值得赞赏,但它远远比不上十五世纪时期的巴黎。

第四卷

这一卷是对克洛德与加西莫多的身世、经历及其性格的追述。

副主教克洛德并非平庸之辈。他出身于一个中产家族,早在儿时,就由父母作主,决定献身神职。家里从小就教他用拉丁文阅读,教他低眉垂目,轻声细语。他在幽居生活里靠啃弥撒和辞典而长大的。他生性忧郁,认真,严肃,从不大声嚷叫,不苟言笑,难得揶揄别人。他学习勤奋,以强烈的求知欲,如饥似渴地学完了一部又一部教令。攻完法规后,又潜心学习了医学和自由艺术、炼金术。他还擅长治疗寒热病、跌打损伤和疮毒等病症。

1466年,克洛德18岁那年夏天,家乡发生了一场瘟疫,他的父母均在这场瘟疫中丧生,将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留给他。这使十九岁的克洛德竟成了家长,使原本全身心投入在神学、教规、医学等领域的他回到现实中。于是,他满怀恻隐之心,对小弟爱备至,尽心尽力。从那时候起,克洛德一方面致力于宗教事业,一方面抚养弟弟长大。

20岁的时候,克洛德就当上了神甫。复活节后第一个礼拜天的早晨,有一畸形的弃婴被放置在圣母院前的雕花木榻上。克洛德听到了修女们责骂他为“小怪物”。御前官则说他是“蛋中的魔鬼,魔鬼中的蛋”,预兆着大灾难。于是人们便议论着要把他烧死。这时,克洛德站出来,抱起四岁的“小妖怪”加西莫多,决定收养他。

他收养加西莫多,是因为一看到那小东西那样凄惨,那样畸形,不过却很有生气,相当健壮和有力气。那种被抛弃的身世,使他不由联想起自己的那位弟弟来。假如他死了,他亲爱的小若望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悲惨地被扔在这弃婴木榻上。这种种想法一齐涌上心头,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一把把小孩抱走了。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这弃婴抚养。将来小若望不论犯有多么严重的错误,都会由他预先为弟弟所做这种善行作为抵偿。这等于他在弟弟身上某种功德投资,是他预先为弟弟积存起来的一小桩好事,以备这小淘气有朝一日缺少这种钱币,因为通往天堂的买路钱只收这种钱币。到了1482年,克洛德已成为一个刻苦律己、老成持重、阴沉的神甫,是世人灵魂的掌管者,是圣母院的副主教大人,巴黎主教的第二号心腹,领导着174位乡村本堂神甫。此时,加西莫多也已长大了。由于养父克洛德的庇护,他十四岁时当上了圣母院的敲钟人,但不幸又添了一项新的残疾——被钟声震成了聋子。在加西莫多成长历程里,圣母院对他来说相继是蛋壳,是窝,是故乡,是宇宙。

由于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加西莫多对任何人都怀有恶意和仇恨,但对于克洛德却是例外。他的报答深沉,炽烈,无限。他对于副主教,好像一个最卑微的奴仆,最温顺的侍者,最机警的卫士。可怜的敲钟人聋了以后,他和副主教之间就建立了只有他俩才懂得的神秘手语。这样,副主教就成了加西莫多唯一可以交谈的人了。加西莫多在世界上只有与两样东西有联系:圣母院和克洛德。加西莫多和副主教两人用自己的方式和同等的热情钟爱着圣母院。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克洛德人生中的两件甜蜜的事:科学研究和对弟弟的教育也略杂苦味了。于是,他更专心地投进了科学的怀抱,甚至潜心研究魔法、巫术。人们把他当成一个堕入邪教深渊和神秘学科黑暗中去的正在探索地狱的灵魂。但他却益发地严肃,简直就是神甫的典范。出于身份的考虑和性格的缘故,他一向远离女人。1481年12月国王的女儿来访圣母院,克洛德严厉拒绝让她进去,甚至在主教的百般迫下,他仍拒绝在公主面前露面。近来他对埃及女人似乎更加憎恶了,甚至请求主教下谕,明文禁止波西米亚妇女到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跳舞和敲手鼓;

同时,还查阅宗教裁判所那些发霉的档案,搜集有关男女巫师因与动物勾结施巫术而被判处火焚或绞刑的案例。

教堂一带的大人和小孩都不大喜欢副主教和敲钟人。他们把加西莫多当成魔鬼,把克洛德当成巫师。经常在这对父子出门的时候嘲讽他们,但这种伤害往往是在副主教和敲钟人的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加西莫多太聋,克洛德太耽于梦幻,都听不见这些话。

第五卷

这一卷记录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微服拜访克洛德·弗罗洛时,两人之间的对话内容。

克洛德的名声传扬得很远。一天夜里,国王的医生雅克·夸克纪埃带着一位神秘的伙伴造访了克洛德,三人在密室里展开了一段关于医学、炼金术和占星术的讨论。这住神秘的访客自称是“杜若韩长老”,想请克洛德为他开一个药方。克洛德却说他不相信医学,也不相信占星术,只相信炼金术。还忧郁地指着台子上的书和圣母院说:“这个要消灭那个的!”,医生与神秘访客均认为副主教有点像“疯子”。

神秘访客离去时,克洛德晓知了他的真实身份。据说,从此以后,只要国王路易十一回到巴

黎,副主教常被召去谈话,并且他对克洛德的信任超过了对奥利维·勒丹和雅克·夸克纪埃的信任。

“这个将消灭那个,这本书要消灭那座建筑。”有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这是神甫的一种思想状况,反映了僧侣面对着印刷术这一新事物所产生的恐惧心理。这表示一种权力要被另一种权力所取代,这等于说:“印刷品要消灭教堂”。不过,在这一层简单的意思当中还蕴藏着另一种更新颖的想法。它预示着人类的思想在改变形式的同时也将改变表现方式,每代人的思想不再用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方式来进行书写;

即使是坚固、持久的石刻书,也即将让位给纸书。因此,副主教含糊之词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一种艺术将取代另一种艺术,也就是说:印刷术将毁灭建筑艺术。

第六卷

这一卷承接第二卷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加西莫多被审判、被鞭笞的场景。

罗贝尔·代斯杜特维尔是个相当走运的人物。不但拥有巴黎总督和子爵的特别法庭,还插手在国王的最高判决权。复活节第二天,加西莫多被带到沙特雷法庭接受审讯。法庭预审法官孚罗韩·巴尔倍地昂是个聋子。但这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轻微的缺陷罢了。的确,当一个审判官,只要装作在听的样子就足够了,因为严格审判最为要紧的条件就是不受任何声音干扰的。但是,这次的审讯倒是一桩“法律都预料不到”的怪事:一个聋子将审讯另一个聋子。审讯过程中,加西莫多听不见预审官的问话,保持着沉默。耳聋的预审官,根本不知道被告也是耳聋,以为他像通常的被告那样已经回答了问题。于是闹剧上演,引起了人们的哄堂大笑。在经过聋子预审官和罗贝尔总督的草草审讯之后,劫持爱斯梅拉达未遂的加西莫多被判在格雷沃广场上当众接受鞭笞并在耻辱柱上示众一个钟头。

于是加西莫多被带到了格雷沃广场的刑台上。昨天还是愚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却要在这里受鞭笞。早晨十点钟,三位妇女正赶着去看加西莫多受刑,途中她们谈论起罗兰塔小屋的隐修女居第尔。居第尔的原名叫巴格特·拉·尚特孚勒里,父亲早故的居第尔为了生计,不得已流落风尘。当她被世间男子伤透心之后,为使自己的感情有所寄托,她祈祷老天赐她一个孩子,后来她终于得偿所愿,生下一个女儿,她疯狂地爱着这个女孩。但好景不长,一天,两个埃及女人拿了一个罗圈腿、独眼、驼背的小怪物(加西莫多)将她的女儿偷偷调换。失去女儿后,她就带着那两个埃及女人不小心掉的一只小绣花鞋,跑遍各地寻找,在绝望的情况下皈依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当了修女。从此,她就把自己幽闭在小屋中,靠别人的施舍过活,极端仇视埃及女人。

当差的把加西莫多拽上轮盘,剥掉他的衣服,皮鞭如雨点般落在加西莫多身上。加西莫多最初试图挣脱束缚,却没任何效果,筋疲力尽后他放弃了,任凭鞭子落到身上。鞭打结束后,围观的群众又开始嘲笑、诅咒他,向他扔石子,使怒火、仇恨和绝望缓缓地在加西莫多的脸上堆积起来,但当他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穿过人群时,他露出了一种奇怪的微笑,救星总算来了,但当骡子走进耻辱柱,骑骡人足以认出犯人时,那神父却垂下眼皮,拨转方向走回头路,仿佛担心加西莫多会向他提出难堪的要求似的。克洛德的这一举动使得加西莫多几近绝望,他显得更加忧伤了,他默默地忍受众人的辱骂和烈日的曝晒。约一个半小时后,口渴难耐的加西莫多忍不住开口喊“渴”,他连呼三声,换来的却是围观群众扔向他的抹布、破碗罐和石头。这时,爱斯梅拉达从人群中走出来,她走上刑台,温柔地把水壶送到加西莫多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加西莫多干枯的眼睛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如此清纯、纤弱的少女能够垂怜一个集畸形与凶恶于一身的怪物,感动了围观群众,他们鼓起掌来齐声喝彩。唯有隐修女仍在不断地诅咒爱斯梅拉达。

第七卷

这一卷是对主要人物关系的全面展开,核心是弗比斯、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三角恋爱关系。

三月上旬的一天,弗比斯和几位名门闺秀在未婚妻百合花家——贡德洛里埃府邸说笑。突然,有人听到手鼓的咚咚声,原来是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跳舞。众人请求救过爱斯梅拉达的卫队长将埃及女郎唤来表演歌舞,于是,弗比斯招手呼叫着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听到呼唤后,双颊通红地来到贡德洛里埃府邸。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了弗比斯,也遭到了诸位贵族小姐的妒忌,招来她们的冷嘲热讽。

一位小姐趁众人不注意,用一块杏仁饼把山羊佳丽引到房间的一角,并好奇地解下它脖子上的小口袋,把里面的字母倒在席子上,小山羊熟练地将字母排成“弗比斯”字样,泄露了爱斯梅拉达心中的秘密。原来,爱斯梅拉达自被解救后,心里一直爱慕着年轻、英俊的弗比斯,她用两个月的心血训练着小山羊,使它能如此熟练地排出这个名字。这一切全被弗比斯看在眼里,他看出少女对自己的爱慕后,便约她到旅店里幽会。

克洛德副主教站在那间小密室里,聚精会神看着爱斯梅拉达跳舞。当他看到爱斯梅拉达身旁穿着奇装异服的男人时,他的脸色愈加阴沉,他匆匆地跑下楼。

从受刑的那个早晨开始,加西莫多演奏钟乐的热情变低落了。直到圣母领报节的到来,他仿佛又恢复了对那些钟的爱恋心情。他走到钟塔的最高层,拍着手,像指挥家一样演奏他心爱的钟。忽然他望见广场上跳舞的爱斯梅拉达,他对音乐的热情又被冻结了。他转身背对着那些钟,用梦沉沉的温柔的眼光盯着跳舞姑娘,这眼光使恰好正在下楼的克洛德非常惊讶,他有些不安,但顾不得问加西莫多便下楼了。

满腹疑问的副主教从钟楼底部的小门走出,来到广场上。此时,爱斯梅拉达不见了,只剩下正在收集小银币的甘果瓦,克洛德把他带进了圣母院。从甘果瓦口中,克洛德获知了爱斯梅拉达和甘果瓦摔罐成亲的过程.但两人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因爱斯梅拉达希望凭着脖子上的符咒找到亲生父母,为了避免符咒失灵,她一直保护着自己的贞操,但近来她经常轻声念着“弗比斯”这个名字。副主教并不明白“弗比斯”是什么意思,但心里已有一丝不安。甘果瓦不停地向克洛德保证自己没有碰过那个流浪姑娘,克洛德的心里这才平静一些。

几天之后,克洛德的弟弟若望因为口袋没钱,便去教堂的密室找哥哥要钱。他偷偷躲在门口窥视着密室里的一切。阴森森的密室里,副主教背对着若望,一个人自言自语,在他嘴里时不时蹦出“爱斯梅拉达”或“弗比斯”这两个名字,这使他很气恼。他用希腊语在墙上刻下一个大写的“命运”,然后又陷入沉思。若望大胆地走进去,和哥哥进行一番周旋,然而哥哥并没有答应给他钱,就在若望陷入绝望之时,副主教的客人雅克来了,为了不让雅克发现,他让若望躲在炉子底下,若望便以此为要挟,得到了他想要的钱。

克洛德和雅克交谈了一会儿后,为了避免若望惹事,便急忙和雅克走出房间。若望从房间里出来,遇到了弗比斯队长。克洛德听到若望口里喊的“弗比斯”后,心里一颤,自从和甘果瓦谈话后,这个名字便占据了他的心。他偷听他们说话,听到那个队长跟若望说要和爱斯梅拉达约会时,他气得咬牙切齿,于是准备跟踪他们。若望和弗比斯从夏娃酒家出来时,天已经黑了。若望醉倒在地上,弗比斯不管他就走了。克洛德站在若望前面,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跟踪弗比斯。他们在俄当学院门口停下,弗比斯看到眼前这个只露出眼睛的黑衣人,想起关于妖僧在夜间出没的事,心里十分害怕。克洛德不相信弗比斯是和爱斯梅拉达约会,弗比斯因此要和他比剑,但克洛德并没有答应。他给了弗比斯一个银币去赴约,并要求弗比斯让他藏在一个角落里以证实与之约会的就是爱斯梅拉达。弗比斯爽快答应了。

他们来到旅店,弗比斯把银币付给老板娘法卢代老太太,可是老太太刚把这枚埃居放进抽屉,它就被一小男孩偷走了,小男孩还顺手把一张枯叶放进抽屉。

在幽会过程中,爱斯梅拉达深情地告诉弗比斯,她想和他结婚。听到此话后,弗比斯露出惊讶、蔑视的复杂表情,他一边哄着爱斯梅拉达,一边靠近她,他搂住她的腰身,不断地吻她。克洛德看着他们两个人在亲热,妒火中烧,他掏出藏在身上的尖刀,趁他们不注意时,朝弗比斯的背用力地刺下去,弗比斯应声倒下,爱斯梅拉达被吓晕了,隐约中感觉有人在她嘴唇印上一个滚烫的亲吻。等她苏醒过来时,那个神甫已经不见了,军警将她抓起来,控告她用巫术联合妖僧刺杀了弗比斯。

第八卷

这一卷叙述爱斯梅拉达被以杀人罪判处死刑。被押往刑场,后被加西莫多救出的情景。

甘果瓦和奇迹王朝的所有人都心情不安,因为爱斯梅拉达已经一个月没有消息了。悲伤的甘果瓦经过杜尔内尔刑事监狱,在司法宫门口,看到了爱斯梅拉达。她在那里受审。克洛德刺伤弗比斯之后,立即跳窗而逃,被吓晕在现场的爱斯梅拉达却被当成了杀人凶手。由于弗比斯给法卢代老太太的银币“变”成了枯叶、山羊佳丽面对法官盘问时准确无误的“回答”„„,这些“铁证”使法官们一口咬定爱斯梅拉达是用巫术驱使黑衣魔鬼刺杀弗比斯的。对于这个罪名,爱斯梅拉达起初坚持否认,但法官们把她带进拷问室,用铁靴紧紧夹住她的双脚,最终她被屈打成招了,于是法官做出判决:在圣母院大门前举行忏悔仪式,只穿衬衣,赤着双脚,然后被处以绞刑。

爱斯梅拉达被囚禁在冰冷的地牢里。她神情麻木、呆滞,抛掉了一切希望,只希望自己快点死。一天,克洛德副主教来到地牢,爱斯梅拉达认出他就是刺杀弗比斯并陷害她的凶手,她恨他。他跪在爱斯梅拉达面前,向她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他一把抓住爱斯梅拉达的胳膊,神志迷乱地想把她拉走。爱斯梅拉达直瞪着眼问道:“我的弗比斯怎么样了?”克洛德告诉她弗比斯已死了,爱斯梅拉达听后,一动不动地说:“死了!那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她像发怒的猛虎向他扑过去,以超凡的力量把他推倒在楼梯的石阶上。

五月的一个早晨,罗兰塔的隐修女听说今天要绞死一个埃及女人,便问身边假装看祈祷书的克洛德神甫,克洛德告诉她今天要绞死的就是那个跳舞姑娘。隐修女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

圣母院的钟敲着十二点,一辆载着爱斯梅拉达的囚车进入广场。已经伤愈的弗比斯此时正和未婚妻站在阳台上观看广场上的一切。为了自己的名誉,他不想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无罪。囚车在圣母院的门前停下,主持忏悔仪式的克洛德神甫慢慢来到爱斯梅拉达跟前,他以生为条件让她接受他,但爱斯梅拉达断然拒绝了。以为弗比斯被自己杀死的克洛德此时抬起头来,意外地看到了完好的弗比斯正站在他的未婚妻旁边。气急败坏的克洛德决定让爱斯梅拉达死,这样谁都不能得到她。爱斯梅拉达将要服刑之时,也看到了阳台上的弗比斯,她激动地大叫,但弗比斯却皱起眉头,随后便躲进去了。她绝望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听任摆布。就在侩子手的两个助手要执行检察官的命令时,在圣母院楼上观看多时的加西莫多突然从准备好的绳子上滑下来,用巨大的拳头把那两个助手,然后把爱斯梅拉达抱进圣母院,并高呼:“圣地!圣地!”人们也跟着叫喊起来。教堂是避难所,人类的司法权不能跨进它的门槛。群众热情高呼,觉得此时的加西莫多十分漂亮、动人。

将爱斯梅拉达送上绞刑架后,克洛德拼命地逃离。他想逃离现场,逃离痛苦,逃离命定的惨剧。在奔跑中他发现他内心的一切仇恨不过是那被损害了的爱情,正是这种爱情将姑娘引向了绞刑架,把他自己引向了地狱。紧接着他想到了弗比斯,想到了全体观众,想到了埃及姑娘,一种闻所未闻的妒忌油然而生。他甚至幻想着与埃及姑娘相爱。于是,无尽的思绪、昏热不断地折磨着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