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填词怎么写 - 《送别》诗怎么写

来源:趣味经验馆 1.85W
1.《送别》诗怎么写

“长亭外,古道边”中国文化史上的长亭是个令人心碎的地方。

送别填词怎么写 《送别》诗怎么写

词人落笔于长亭,是述地点,更是于不动声色中,将读者带入了情境。“草色连天,遥望无边。

离人见此情景,胸中别恨翻腾,不禁触及伤痛之处。他们心中无法言说的离情别意便幻化成了萋萋芳草。

古人常有折柳相送的习惯,柳色总能牵动离人的万千愁绪。对“柳”的意象,有两种解说。

一说“柳”与“留”谐音,柳者,留也;一说“柳”易生易长,折柳相送,插地即活,从此见柳如见人。晚风拂过柳梢,更兼数声笛音,若有若无,似断还续又怎能不使人柔肠寸断,别情依依?词人举目远望,目光所及,一轮残阳沉入山外,山外之处是青山。

从此千山阻隔,音信杳无的氛围。离恨浓浓,尽溢纸笔。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从此天涯远隔,别时容易见时难。

“零落”一词,令人如见秋叶飘落。秋风瑟瑟,万物凋零,离人内心之悲,可见一斑。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人送行常设宴而别,人未醉而心已碎,词人即便今夜入睡了,也定会从梦中惊醒,一阵寒意笼罩心头,离别的哀伤久久挥之不去。

答案补充 长亭边上,一条弯曲的道路伸向远方,消失在漫漫的平野之中。路旁草色连天,遥望无边。

即将与友人别离了,胸中的离恨如波涛汹涌般翻腾,触及伤痛之处。心中无法言说的离情别意便幻化成了萋萋芳草,在微风中来回摇摆。

远出传来阵阵笛音,在耳傍萦绕!晚风拂过柳梢,更兼数声笛音,若有若无,似断还续又怎能不使人柔肠寸断,别情依依?折一根柳条相送,柳与“留谐音”,愿君带身边常相伴!“柳”易生易长,折柳相送,插地即活,从此见柳如见人。举目远望,目光所及,一轮残阳沉入山外,山外之处是青山,连绵起伏不断。

从此千山阻隔,音信杳无的氛围。离恨浓浓,尽溢胸怀。

从此天涯远隔,别时容易见时难。秋叶飘落,盘旋而下,秋风瑟瑟,阵阵寒意,万物凋零,眼前的凄凉正如离人内心之悲,可见一斑。

今日为你设宴送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未醉而心已碎!今夜定是一个不免之夜,即使入睡了,也定会从梦中惊醒,一阵寒意笼罩心头,离别的哀伤久久挥之不去。

2.送别这首诗怎么写

1、《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雪岳读书图》 明·萧云从 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

5、《寒江独钓图》 宋·马远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6、《长恨歌》 唐·白居易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7、《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别州民》 唐·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8、《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0、《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13、《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3、《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4、《春山伴路图》 明·唐寅 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一泻君子千古恨。 25、《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唐·李白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26、《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7、《送李。

3.改写《送别》词 感谢

一、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

《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

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

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

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

“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

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

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

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

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

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

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三、电影《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

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个版本,文本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

由于电影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

三、陈哲甫增续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

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

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

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

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

《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

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

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四、佚名续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