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茗茶保质期

来源:趣味经验馆 2.2W

宜兴茗茶保质期

宜兴,古称阳羡,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山清水秀居所,世外桃源福地,集天地灵气孕育,聚日月精华洗礼,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

宜兴茗茶是指产自江苏省宜兴市的高级茶叶。宜兴茗茶的保质期一般在1年左右,但是贮藏条件对其保质期有很大影响。正确的贮藏方式应该是避光、防潮、密封保存,尽量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如果保存不当,茶叶可能会吸收异味、受潮、泛黄等,影响它的质量和口感。因此,建议在购买宜兴茗茶时,选择可靠的商家,避免购买过期或质量不佳的茶叶。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叶该怎么泡好喝

茶的冲泡关系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一、泡茶用水 

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1)水要甘而洁; 

(2)活而清鲜 古书{茶录}中记载”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 

(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选择 

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选择泡茶用水,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盐,这样硬水变成软水。平时用铝壶烧水,壶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 

(A)水的硬度会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於5时,茶汤色泽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会自动氧化而损失。

(B)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

二、泡茶器皿之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 :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 ! 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装茶叶的容器叫什么

问题一:什么容器装茶叶好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器皿。绿茶乌龙茶宜用密封性较好的茶罐,最好的当然是锡罐了,有绿阀要避光保管。普洱是后发酵的茶,需要一定的透气性器皿贮存,陶器适宜,比如紫砂。

问题二:茶道中暂时放置茶叶的容器叫什么 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瓷质或竹质,用做盛干茶,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

问题三:各种茶叶用什么容器装最好 茶叶极易吸湿吸异味,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绿茶和陈年的普洱茶,往往价值不菲,更应妥善保存。  名优绿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家庭贮藏名优绿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坛或无异味的铁(铁食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质基本不变。  茉莉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变质。保管时应注意防潮,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  红茶与乌龙茶:相对于绿茶来说,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会越陈越香。目前较广为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问题四:装茶叶的容器用哪种比较好 储装茶叶,纯锡器最好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日常饮品。它的品种很多,其类型、品种、花色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为了实现茶叶长时间的贮存,包装尤为重要。

茶叶中主要含有抗坏血素、丹宁酸、多酚化合物、儿茶酸脂肪和类胡萝卜素等成分。这些成分都很容易受氧气、温度、湿度、光线和环境异味的影响而产生变质。因此,对茶叶进行包装应该减弱或防止上述因素的影响。

防潮:茶叶中的含水量不宜超过5%,长期保存时以3%为 最佳。否则茶叶中的抗坏血素容易分解,茶叶的色、香、味等都会发生变化,尤其在较高的温度下,变质的速度更会加快。

隔氧:包装中的氧含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氧气过多将会导致茶叶中某些成分氧化变质。如抗坏血素容易氧化变成为脱氧抗坏血酸,并进一步与氨基酸结合发生色素反应,使茶叶味道恶化。由于茶叶脂肪中包含相当数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自动氧化产生醛、酮等羰基化合物以及烯醇化合物,同样可以使茶叶中的香味消失,涩味变淡、色泽变暗。

避光:由于茶叶中含有叶绿素等物,因此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必须遮光以防止叶绿素和其他成分发生光催化反应。另外,紫外线也是引起茶叶变质的重要因素。

保香:茶叶的香味极易散失,必须采用气密性能好的材料进行保香包装。另外,茶叶极易吸收外界的异味,使茶叶的香味受到感染。因此,因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产生出来的异味都应严加控制。

茶叶的保存条件不好能加速茶叶的自身氧化及霉变。

现在茶叶常用的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普通金属罐包装:金属罐是用薄铁皮制成,罐形有方形和圆筒形等,其盖有单层盖和双层盖两种。它的缺点是密闭性不好,而茶叶在潮湿的空气中暴露一小时就会吸足水分,发软变质。铁有金属异味,同时时间长了容易被氧化,不能长期保存茶叶。

复合薄膜袋包装:目前,市售茶叶包装越来越多采用复合薄膜袋包装。它的缺点是不避光,不透气,时间长了,会使茶叶霉变,有异味。叶绿素和其他成分会发生光催化反应。

塑料成型容器包装: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成型容器进行包装,因其密封性能差,多作为外包装,其包装内多用塑料袋封装。

因为塑胶易和绿茶起化学作用,使茶味道尽失。而且密闭性差,罐内有异味,影响茶叶的品质。

衬袋盒装:采用内层为塑料薄膜层或涂有防潮涂料的纸板为包装材料制作包装盒。

因为塑胶袋易和绿茶起化学作用,使茶味道尽失。同时粘合内层用的粘合剂和涂料有异味,会污染茶叶使茶叶变味。并且它的密闭性很差。

锡器包装:锡罐是储装茶叶的最佳容器。锡被广泛用于国内外食品工业,是食品保鲜包装的最好材料。又称 “绿色金属”。

由于锡罐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气密性好,透氧率低,传导性好,没有金属异味等特点,很久以来就被人们作为储装茶和喝茶的器具。据相关机构检验,用锡罐储茶长年保质,不霉不变,可达十年以上。特别是纯锡所制造的精细储茶罐具备了密闭保鲜、防氧化、阻隔光线、不产生异味之功效。

还有一个说法,是我从新浪新闻中看到的,可以参考一下:竹筒装茶叶结果是最好

(这些资料是我从我的亲戚那里知道的,希望能帮助你...>>

问题五:喝茶装水的容器叫什么,放客厅的 我想你说的可能是饮水机或净水器之类的吧

问题六:装洗茶的容器叫什么 茶洗。可以参考下百科

如果是泡茶+滤茶都是同个容器的叫飘逸杯。

问题七:茶叶用什N器具装最好? 茶叶,贮藏最主要的是保证密封性、防潮防阳光直射。玻璃容器、陶罐、铁罐、竹筒都可以用来装茶叶。

问题八:存放茶叶的器皿如何选择 存放茶叶的器皿选择:

茶叶的保管关健是“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

首先茶叶要放在茶叶罐里,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一般以为只要罐子密封好就行,就能使茶叶保持鲜味,其实忽视了即使茶叶罐有多密封,只要打开来拿茶叶,就免不了变成“不密封”,使茶叶受潮。所以要选择合适自己使用的茶叶罐,不要太大,以一次买回的茶叶差不多能装满为宜,切记、一满罐茶叶的保鲜期肯定比半罐茶叶的保鲜期要长。

茶叶罐的材料以铁罐、纸罐次之、双层盖的不锈钢、瓷罐等居中、以锡罐为上,透明的容器即使密封性好,也不能长期保存茶叶,主要是因为透光的原故,只能是作短期保存。

茶叶的保存在当今世界仍是一大难题,还没有一种方法能使茶叶长期保鲜,只能尽量延长茶叶保鲜期而己。即使最佳的保存方式,由于茶叶的制作工艺的差异,使不同的茶叶的保鲜期也有所不同,绿茶、白茶、黄茶由于不发酵或轻发酵,最难保管,一般新茶上市三个月后就开始变味。

问题九:为什么说陶瓷茶叶罐是最适合装茶叶的容器 茶叶罐之所以会比较少被提起,也许是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茶叶产品很多都是罐装或盒装;而大多数人将茶叶买到家之后,一般也不会太在意茶叶罐的品质如何,于是便出现了“日用而不知”的现象。

对于吸附性强、香气又较易挥发、而且还怕潮怕晒的茶叶来说,一个品质良好的茶叶罐,也许就是一个环境优良的“家”。

市场上能见到的茶叶罐,除了造型多样之外,还包括陶瓷、玻璃、紫砂、金属、竹木等多种材质,而其基本作用都是一致的――存放茶叶。

先从金属茶叶罐说起。据传,古代富裕家庭家中会存有一些锡制罐,除了用于存放人参、高丽等贵重药品,还会用于存放茶叶,原因是锡制茶叶罐无味无毒、温度恒定,保鲜功能非常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证茶叶品质。

由于锡制茶叶罐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过于高昂,所以一般家庭则以陶瓷容器来装盛茶叶。

除了我们较为熟悉的景德镇瓷制茶叶罐和产于宜兴的紫砂茶叶罐,在以工夫茶著名的潮汕地区也有一种名为贵政山茶叶陶罐的产品,曾在国内特别是潮汕地区、港、澳、台及东南亚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

从实用角度来说,玻璃茶叶罐透气性不好且透光性太强,一般只适合做茶样展示而不适宜长期存放茶叶;而竹木茶叶罐在潮湿天气容易受潮发霉,对于长期存放茶叶也不太适宜。所以,最适宜储存茶叶的,一般以陶瓷、紫砂、金属材质的茶叶罐为佳。更全面的讲解jiahao./...803538

问题十:用什么容器泡茶叶最好 选择使用什么茶具,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绿 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的名贵绿茶,适合用透明玻璃杯泡饮,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一二级炒青、珠茶、烘青之类的中高档绿茶,重在品味或解渴,可用瓷杯泡饮。中低档绿茶含纤维素多、耐冲泡、茶味浓,适合用茶壶泡饮。如果用茶壶泡饮细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新的香味。

红 茶

一般情况下,冲泡高档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一般选用白瓷或者玻璃盖碗,一方面高档红茶汤色要求红艳,白色或者奶白色的瓷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红茶的汤色,便于茶客观赏。另一方面,使用盖碗冲泡可以发挥红茶固有的香气和滋味,无损于茶叶品质,对于品茗闻香都很方便。对于条形红茶来说,紫砂壶冲泡是不错的选择,可使红茶滋味更加醇厚绵长。另外,长时间使用同一把紫砂壶来冲泡同种红茶还能够增加香气,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对于红碎茶或者片末茶来说,不妨用白瓷壶,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发挥茶叶浓鲜的滋味,但是壶泡法对香气不利。

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分为四类:闽南乌龙(如铁观音)、闽北乌龙(如大红袍)、广东乌龙(如单丛)、台湾乌龙(如冻顶乌龙)。对于闽南乌龙尤其是铁观音来讲,除了品茶汤,闻香、赏叶底也很重要,用盖碗冲泡特别方便茶客观察叶底和闻香。对于闽北乌龙和广东乌龙来说,用盖碗冲泡能凸显茶叶原本的滋味、香气,便于观察叶底,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一般建议存放的老茶选择壁厚扁圆的紫砂壶,以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滋味。紫砂壶冲泡,宜专壶专用,不可一把壶冲泡几种茶,否则茶味不正。

花 茶

花茶的泡饮以能发挥香气和观察茶坯特质美感为原则。冲泡茶坯特别细嫩的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龙珠等高级花茶时,因茶坯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放两三克花茶入杯,等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可以观察茶在水中上下舞动、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泡饮中档花茶,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泡饮中低档花茶或花茶末,一般采用白瓷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比茶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

你喝过最好的红茶是哪种? 那么我不想带有主观感彩来介绍我喝过的红茶。那么我来描述一下我喝过的部分红茶从香气、滋味、口感来综合描述,提供给各位参考,所有的描述都是我个人经验和个人化描述,不具备权威性。而且仅从我喝到过不错的好喝的红茶来描述,不具有广泛性代表,毕竟很多低端红茶没有太大的品饮价值,更何况真假、工艺好坏之间的差别也都有影响。

一、祁门红茶

因为本人是自己经营的红茶品类,所以描述一下好的祁门红茶体验。祁门红茶很多人会想到所谓的“祁门香”,但根据我的实际体验,甚至我们当地的一些老茶师,非遗传人都有不同的描述。而且祁门香并没有在目前市面上的红茶广泛、鲜明特点的存在。所以我目前的经历和经验无法相信祁门香的真实性。

那么好喝的祁门红茶体验大概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传统祁红工夫(条索切断的)

香气:有着明显近似花香,回味中伴有梅子香气。

滋味:鲜爽中不失醇厚,爽滑并且具备一定的收敛性。

口感:较其他红茶有着明显的茶味,回甘佳。

新工艺红茶:祁红金针、毛峰、香螺

香气:嫩香,其中15、17年祁红毛峰有着明显的兰花香,15年金针有着明显的乳香,14,18年香螺喝到过有明显的梅子香。以及16年的香螺喝到极度舒适的蜜香,甜度接近冰糖甜。(蜜香是重萎凋工艺可以出,兰花香是低沸点香气跟茶青的关系也很大很少喝到过明显的兰花香,梅子香常见)

滋味:淡中显厚,甚至觉得体验过

口感:氨基酸含量高带来的极度清甜

二、金骏眉

金骏眉,本人去过正山堂茶厂,也喝过江元勋签字版的金骏眉。但最好喝的是我朋友送给我的桐木关***家制作的菜茶金骏眉。

香气:明显淡淡的花香,极度舒适淡雅

滋味:虽然为芽茶,淡。但完全能够体验到很好的厚度。

口感:鲜甜,有着非常舒适的高火香,而且三泡后转化出蜜糖甜

耐泡度:实在佩服芽茶金骏眉的耐泡度,祁红功夫泡法一般3-5泡绝对没味道了,但金骏眉8泡香气小时,但滋味,口感依然可以喝。

三、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采摘时间比金骏眉偏后,而且很多人只以为金骏眉是因为采芽的关系名贵。其实真正金骏眉制作工艺中萎凋、干燥是工艺非常讲究,萎凋过程中的温湿度,以及干燥第一遍的高火是与普通红茶完全不一样的参数。

传统烟小种:

香气:很淡的桂圆香,因为传统工艺有着松木烟味(跟湖南一带烟熏腊肉的烟味接近)

滋味:淡雅清甜

口感:水柔,顺滑。耐泡度极高。

新工艺小种:

香气:带有明显的焦糖香,但区别于低端高火小种。

滋味:甜,汤感中滑度不错

口感:没有祁红茶汤中的茶本身带点苦的滋味,但也不失厚度。

三、滇红

滇红因为是大叶种,茶多酚等含量较普通小叶种大,所以滇红是特点是浓、鲜、强。

香气:带有明显的焦糖香和梅子香。

滋味:鲜爽度很高。

口感:浓厚,汤感内质丰富滑并且呈现一定的收敛性

四、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是滇红跟福鼎白茶的杂交后代,目前市面上多见的是英红九号。价格低,口感同样具备浓鲜强的特点,但个人感觉其特点不如滇红明显。

香气:叫厚重的香气,锐度高。

口感:接近滇红的浓厚

滋味:回甘较好,有着较强的收敛性。

五、藏区红茶

这里指的藏区红茶,是我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他们在四川北部发现了一片群体种茶树,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并非人喝的多的那种苦涩度极高的茶。日光萎凋、自然摊放等现代红茶工艺制作而成。由于日光萎凋做的比较好,确实能够喝到一些花香,而且内质丰富。但总感觉香气不够稳定。

香气:兰花香

滋味:清甜

口感:没有大叶种应该有的厚重,反而柔滑。

六、古树红

这两年古树红茶是较为流行的一类红茶了。喝到古树红茶,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茶汤较为醇厚,有压舌感,香气也属于较为厚实的一种。整体依然类似于大叶种红茶的浓鲜强的特点,但总感觉跟祁红、闽红比起来缺少“灵气”。香气不够清晰和柔和。

香气:香气浓,不够清晰和高锐

滋味:甜度较为厚,并且能够感觉到内质丰富带来的细腻颗粒感

口感:厚重伴有醇滑的甜度

七、宜兴红茶

宜兴红茶个人感觉有点接近祁门红茶,但其厚度跟祁红总觉得还有一点差距。我个人品饮宜兴红茶不多,据很多茶友反应,宜兴红茶普遍容易带点酸味,不知道是不是跟当地发酵习惯重发酵有关。

八、信阳红茶

信阳红茶我喝的次数较少,整体感觉茶味较重,但厚度佳。

香气:带有熟果香,不够高锐

滋味:有一定收敛性,厚度好

口感:茶味足,回甘还不错,但本身茶叶甜度不够强烈。

九、台湾金萱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台湾的红茶的,大部分台湾红茶给我的感觉都是属于蜜香比较重,甜度比较醇厚的茶叶。那么金萱描述如下

香气:较为饱满的蜜香

滋味:厚中有滑,浓而不腻,没有丝毫苦涩

口感:香甜,较为明显的焦糖和蜜糖甜度,耐泡度不错

以上是本人喝过的部分红茶的描述,其实中国红茶有很多,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以上仅仅是本人的见解,如果有描述不够充分和遗漏,敬请谅解。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最初起源于我国福建武夷山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是目前红茶主要的三个种类。目前我国红茶产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河南、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也有生产。红茶具有红汤红叶、香高甜、味鲜浓的品质特征,其性温和 ,富含的儿茶素、茶红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英文为 Black tea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 祁门红茶 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红碎茶 :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速溶红茶 :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用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现代生物 科技 ,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再经干燥喷雾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有时候也被称为 红茶茶珍 、即溶红茶。  

马边功夫 :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个人对红茶了解较为浅显,以上为搜索整合资料所编,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更多好货等着你~

大吉岭红茶 、 锡兰的乌巴茶 和 中国的祁门红茶 ,并列为 全世界最棒的三大红茶 ;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三大名红茶的神秘面纱吧!

  大吉岭红茶

  深受大众喜爱的大吉岭红茶,虽其 采收季节为3~11月 ,但仍约略可分为一次与二次采摘两种,产地皆为 东喜马拉雅山的大吉岭高原 。

  一次采摘的月份是3~4月,茶叶颜色与绿茶相似,冲泡后的茶色近似金,并带有清爽香气,且涩味相当低,非常受大众欢迎。二次采摘的月份是5~6月,是品质最好的季节,冲泡后会呈现微微的橙,并带有葡萄麝香味,被称为是“红茶中的香槟”.也因为品质好、产量少,价格相当高。

  大吉岭红茶冲泡的时间以4分钟为佳,品饮时建议以纯红茶饮用,最能感受到其纯正风味。

  锡兰的乌巴茶

  其产地为 斯里兰卡东南部 海拔1300米的山区,最佳采收季节是8~9月。茶叶外观为红褐色,冲泡后茶色会呈现明亮且较深的鲜红色,品饮时可感受到浓厚香醇与混有薄荷与紫罗兰的香气。

  饮用时除了以纯红茶饮用外,搭配牛奶也相当适合,因此该茶也是制作奶茶时,最佳茶叶的选择之一。

  中国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中国十大名茶唯一红茶,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该茶产地以安徽省的西南部为主要产地,采收是6~9月,品质最好的月份是8月。茶叶外观为细长针状,色泽呈深黑色,冲泡后茶色为淡黄中带鲜红色,并散发出烟熏香气。而品质较优的祁门红茶,甚至会散发出玫瑰般花香,品饮起来芳香甘醇,在口中久久不散。

  饮用时除可以采纯红茶饮用外,也可与牛奶搭配,风味亦佳。

  让红茶变彩色的加味茶

  加味茶就是添加花或果实,使干燥茶叶吸收香气产生香味的香茶;在中国称为香片。但香片仅混合各种花香,而加味茶则是以红茶再混合上花、水果香料等制成。目前加味茶大多以德国和法国生产的为多。目前市售的加味茶,以格雷伯爵茶、拉普山小种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苹果红茶为多。

  格雷伯爵茶

  以中国红茶或锡兰红茶为基底,并加入佛手柑油制成的茶,又称伯爵茶。其口感清爽优雅,茶汤为橘色,或带点黑色的深红色。可当冰红茶原料,或搭配牛奶与柠檬片。

  拉普山小种茶

  是将中国产的茶叶于干燥阶段时,放在含有松脂如松柏木的树干上,进行加温萎凋,吸收其自然烟熏香气而来。茶汤为红色中带浅黑色,可以作柠檬茶或奶茶。

  苹果红茶

  是以锡兰红茶混合苹果香料,来增添香味的茶饮。茶汤为红色,可作为冰红茶或加入牛奶饮用。

  玫瑰花茶

  是将锡兰红茶混合玫瑰花瓣或玫瑰香料,使茶叶吸收香气制成。大多热饮。

  茉莉花茶

  中国产的绿茶中加入茉莉花瓣,使茶叶吸收香气而来。茶汤为淡淡具有透明感的,大多热饮,且不加糖及牛奶饮用。

  此外,市面上也有以新鲜香桔加上茶和花制成的香桔茶;锡兰茶中带有草莓香、香蕉香的茶包;和在印度茶中添加菠萝香的菠萝茶,或德国产的带有微酸黑樱桃芳香的黑樱桃茶等,口味十分丰富!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随后的几百年,红茶传播于世界各地,现在分布较多的国家有东非,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

据统计现在能数出名字的红茶就有三十多种,您敢说喝过所有红茶?您喝的红茶是"大众红茶",还是"小众红茶"呢?

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其中,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滇红,这四种红茶种植规模相比较大、市场上流通较多,所以大家较为常见。那么这四种红茶有什么不同呢?

红茶的种类有数十种,您知道图中是哪种红茶么?

正山小种的起源有个传说,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时局动荡,就连处于深山的桐木百姓也不能正常生活生产。正赶上一年制茶季节,由于过境兵匪的扰乱,百姓丢下在制茶叶避祸去,待兵匪离境后回家继续加工的茶农发现,原堆放的原料已变红。

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们只好采取应急措施,使用马尾松木明火烘培。烘干后茶叶无意中吸附到了松烟味,制成的茶叶进入市场销售,竟意外的确倍受欢迎与喜爱,订单逐年增多。

经桐木茶农长期不断 探索 、改进、制作技术更加完善,如今的正山小种,条索肥壮重实,色泽乌润,汤色浓厚呈金,甜绵爽口,叶底开展呈古铜色,香高带浓醉的松烟味,品质更加优良。

正山小种

金骏眉的 历史 只有十来年,并且是因为改进正山小种而出现的。本来桐木村数百年只采摘一芽三四叶为原料,从不以芽头为原料制茶。

直到2005年才利用夏茶制作了当时的第一泡以芽头为原料的红茶金骏眉,5斤左右的茶芽(即50000粒左右茶芽)才能制成1斤左右的成品金骏眉。而后为了划分等级,又分为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赤甘)。

金骏眉茶芽含量高,小叶条形细紧,大叶肥壮紧实,色泽乌黑有油光,茶条上金色毫毛较多,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甜醇鲜爽。

金骏眉

祁门红茶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有"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很多人听闻祁红的大名,多来自它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夺金故事。

由于风土以及工艺的关系,祁门红茶的香气高扬又带有很多层次,所以很早以前的欧洲贵族在把祁红当作下午茶时,就把这种无法形容的香气定义为"祁门香"。

高质量的祁门红茶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

祁门红茶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由汉族茶农创制于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

1937年秋,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到云南实地观察并调查茶叶产销情况,觉得凤庆县的凤山有着很适合茶叶的生长自然条件,于是开始试制红茶。

1939年,滇红终于试制成功,第一批滇红500担茶,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

滇红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滇红龙珠

除了市面常见的几种红茶,近年还出现了一些红茶的周边饮品,比如柠檬红茶。

晒干的小青柠中填进古树滇红,一粒一泡。不管你是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你有一个茶壶,一个盖碗或者一个茶杯,都可以冲泡,即对身体好,喝着还方便,十分适合年轻人。

柠红茶在口味上同时兼具柠檬的青酸与红茶的醇厚。茶汁微红,澄清,甜而微酸,十分爽口,而且青柠的清香,特别清新舒适,可以健胃整肠帮助消化,颇适合餐后饮用。

柠檬红茶

要想品尝全所有红茶,您得着实下一番功夫了,不同品类的红茶,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滋味。但相同的是红茶大都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

中国红茶的品种并不是太多,红茶的鼻祖当属正山小种,红茶中得高端茶当属金骏眉,红茶在世界范围内的象征为祁门红茶,大多数红茶的入门者是滇红下面说一下每个茶的口感。

相较于普洱茶,红茶的味道没那么多变,对于刚入门的茶客来说,面对不同种类,不同品级的红茶,怎么选?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规律貌似行不通,比如喝正山小种,会觉得贵的没有便宜的甜。比如祁红,价格挺贵,却感觉没有传说中那么香。究竟怎么区分?今天就来说说红茶之中比较突出的,正山小种、滇红、祁红。

滇红“浓醇”

滇红不像小种那么甜,但是浓醇,还有股韧劲。有些朋友从滇红入门,喜欢上那股浓烈之后都不愿意接受其他红茶了,他们对滇红的喜爱,与从小种过渡过来的还不太一样。

滇红整体风格是醇厚感更强,大叶种茶明显的特点,另一方面,口感略带些酸味也是正常的。高品质滇红散发出标志性的蜜糖香,并伴有甜甜的花果香,色泽橘红透明,煞是浓醇诱人。

曾有茶人说“品滇红,如品云南的女子,热情奔放,气韵悠长,甘香醇厚,怡情大方,喝过便不曾忘,因为从来就不想忘!”

小种“甜香”

小种最甜,香,汤水也挺厚实。小种也是入门的好选择。以价格来看,便宜的味重,口感杂;贵的醇厚,柔顺。新手可能不会马上就有这种体会,像前面说过的,会喜欢便宜小种的那种最直接的甜。

没喝过正山小种,基本属于不入门的茶客。这部分茶客中包含了许多想入门或者初入门的人,他们不太能接受正山小种厚重的松烟感。于是出现了放弃烟熏工艺的升级版,许多人从正山小种中喝出了桂圆味。不过,如果喝出薯香味就请注意了,正山小种和假小种的一个大区别,就是其中没有薯香味。

祁红“味正”

祁红的特点也挺突出,香味好,口感厚实,茶味正。但给人的好感不像小种和滇红来得那么快,刚开始会觉得平淡无奇。所以,新手不必过早接触,否则不仅喝不出好还会适得其反。

说到祁红,不得不说“祁门香”。祁门香是一种淡香,持续而长。与那些大老远就能闻到香味的茶不同,祁门香得端起杯来闻。但是同样端起杯来,很多红茶又没有这股香味,即使有那么一点的也没有这么好闻。

关于“口感厚实”,对比一下,滇红以“浓烈”着称,但是跟祁红一起喝的话有可能显得没滋味,而且以后想再找回滇红那股口感都不容易了。关于“茶味正”不太好解释,首先在祁红厚实的口感里是不含杂味的,然后茶味比较集中不发散。其实最适合喝祁门红茶的方式,是不加糖和奶,清饮。如果硬要加奶,则呈现一种淡粉红,也与众不同。

每个人好的标准差异太大了,要这样来看,首先红茶是用茶树的鲜叶来按照红茶的氧化发酵的工艺做出来的,这当中会有很多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

(1)大叶种还是小叶种的问题,前者茶味浓、回甘强,后者细腻清甜但偏淡;(2)产地环境的问题,高山低山,生态植被情况,高山水细低山粗,山青水秀香饱满;(3)采摘嫩度问题,嫩芽嫩叶细滑醇;一二叶味浓三四叶香;(4)发酵转化程度问题,发酵轻偏黄汤刺激强,发酵偏重汤红偏醇甜。

我认为最好喝的红茶,一要好原料,二要好工艺,两者缺一不可,并非山青水秀核心产区就一定好喝,也并非厉害的师傅就一定能做好每一种原料。

好的红茶,口感有一定浓度的刺激,爽口而不闷腻,饱满而不单薄,细腻而不粗涩,然后有独特的一种香感,这样的就是高品质的红茶。

从种类来说,我国有很多好红茶,英红滇红浓强鲜,祁红祁门香馥郁,正山小种金骏眉汤水细清甜……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好茶。

喝茶是包容的,应该多欣赏不同的好!

滇红

1.做 旅游 策划的原因各地走,又喜欢山,后来喜欢茶

关于荆溪云片茶叶

宜兴适宜种植茶叶,唐朝以来一直是贡茶产地。

新中国建立后,宜兴建设国营茶场带动集体茶场,探索茶园建设和管理经验、研究茶叶制作技术、研制茶叶机械、培养茶叶技术人才等,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1978年全县茶叶面积32457亩,产量1501.6吨,分别是1953年的3.2倍、7.9倍,成为江苏省主要产茶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尤其是1984年放开茶叶销售渠道以来,宜兴茶叶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1989年全县茶园面积5.6万亩,产茶5114吨,占江苏省产量的37.5%,面积和产量是1978年的1.7倍、3.4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茶叶品质和品牌建设得到重视,1984年至1989年宜兴有38只茶叶品种获无锡市优质证书,11只获江苏省优质证书,9只获国家部优产品,2只获得全国名茶称号,成功创制阳羡雪芽、荆溪云片等一批高档茶叶,打开了宜兴茶叶发展的新空间。

本人采访了新街茶林场场领导和技术员陈绍选、沈杏福、高玉林、蔡桂明、李锡明等人,参阅了他们保存的图片文本资料,查阅了宜兴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撰写本文,记录荆溪云片的创制过程。

荆溪云片等宜兴名茶创制工作,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

一、 荆溪云片创制过程

宜兴县新街公社茶林场(本文简称茶林场),1974年11月14日开始建设,1986年开始研制高级绿茶—荆溪云片,1989年5月6日通过技术鉴定,1989年荆溪云片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为了研制荆溪云片,新街茶林场在宜兴县林副业局、科委等部门以及张志澄等茶叶专家的支持下,成立创制小组、制订创制计划、开展技术培训,经过反复试验基本定型后批量投放市场,征求各方意见。

1.建立创制小组。潘永君任(场长兼)组长(场部历任领导班子见附表),成员有沈杏福、殷祖成、蔡桂明等。在场部干部和职工中召开了5次创制座谈会,从场部到工区、茶厂到田间,统一了对创制工作的认识。

2.制订创制计划。对全场情况包括茶树品种、树龄结构以及加工设备、工艺流程,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考察学习了有关单位名优茶生产技术,参照省内外扁形茶加工工艺,制定了荆溪云片茶外形、内质的创制方案和工作进度安排。确定以手炒锅为试制设备,以300亩良种茶园生产的高档鲜叶为加工试验原料。

3.反复试制确定工艺流程。1987年、1988年着重研究荆溪云片的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采用随机取样法多次重复,确定芽叶原料标准;采用不同芽叶标准及相同原料不同摊放晾青时间,重复试验,确定技术标准;探讨青锅做形和煇锅定形中温度、时间、投叶量、手法的应用及其对品质特征的影响。经过1250多锅的反复试验,基本确定了荆溪云片茶的品质特征和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技术指标。1989年春进一步分析了前两年的试制情况,作了改进完善,正式确定了工艺流程和品质特征。

4.培训炒制技术人员。3年试制过程中,前后召开了20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研讨会与总结会,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培训了10多名炒制云片的骨干技术人员。

5.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在基本定型的情况下,组织批量生产,先后加工1500多斤荆溪云片,投放到宜兴、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上海青浦等地的市场上,并通过友人送给日本客商,听取意见,均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试销过程中,荆溪云片的经济收入比同等原料加工的高档手工炒青提高1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3年努力,荆溪云片的创制工作达到了预定设计目标。1989年春季总结了创制工作,提出了进行技术鉴定的申请。

二、荆溪云片工艺流程和品质特征

1989年5月7日,无锡市多种经营管理局牵头成立鉴定小组,进行荆溪云片创制成果的鉴定并通过了鉴定,出具了技术鉴定活动证书,证书编号:锡多科鉴(89)第02号。鉴定小组成员:江苏省农林厅园艺处高级农艺师邰大传担任主鉴定,张志澄(高级农艺师)、朱锡坤(无锡市多管局高级农艺师)担任副主鉴,成员有沈棣(宜兴市科协高级农艺师)、朱国才(宜兴市林副业局高级农艺师)、李令怡(宜兴外贸茶厂高级农艺师)、周爱华(宜兴外贸茶厂农艺师)、张定(江苏省农林厅园艺处硕士)、杨丽娟(无锡市多管局农艺师)、殷福成(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农艺师)。

通过鉴定的荆溪云片创制成果的主持人是储良培,主要参与者为潘永君、沈杏福、殷祖成、蔡桂明。

1.工艺流程。作为一个新创制的高级绿茶,荆溪云片工艺流程为:适时嫩采→摊放晾青→青锅做形→摊凉回潮→煇锅定形→贮藏保质。

一是适时嫩采。在谷雨前采摘,采用茸毛丰富的一芽一叶初展、半展单叶为主要原料,芽叶长度控制在2-3cm,每斤鲜叶6000-8000个芽叶,原料匀齐,不带鱼叶、紫芽、单张和对夹叶。

二是摊放晾青。鲜叶及时送到茶厂,摊放在竹匾里,厚度2-3cm,摊放时间5-6小时,失重6-9%。待鲜叶散发清香时进行杀青。

三是青锅做形。锅温120-140OC开始投叶,投叶量200-250克。杀青手法以抖为主,抖闷结合。经1-2分钟杀青,把温度渐次降低至100 OC开展理条,采用抖、带、搭、捺的手法反复做形,六七成干时起锅。青锅做形全过程历时15-20分钟。

四是摊凉回潮。青锅叶及时抖散摊放在竹匾里,降低叶温,冷却回软,使水分表里一致。

五是煇锅定形。煇锅定形是荆溪云片形成独特风格的关键阶段。操作时把4锅青锅叶一起投入,锅温控制在100-80 OC,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主要手法;抓,吐,挺,磨。到茶叶有些戳手时减少挺、磨,以抓、吐为主,以保茶叶的茸毫。煇锅全过程15-20分钟,至九成干时起锅。

六是贮藏保质。摊放、割末,保鲜贮藏,含水率确保在6%以下。

2.品质特征。荆溪云片外形宽扁挺直,白毫显露,色泽绿翠,内质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清明,叶底肥嫩。

3.卫生指标。经卫生、技监等部门检测,荆溪云片的卫生、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陈绍选介绍,荆溪云片与特级春茶中的龙井,相同的是两者均为扁茶。不同的是龙井无毫,黄茶黄汤(色泽嫩绿、汤色嫩绿带黄),炒制时锅温较高,定型时须用力挺、磨;荆溪云片有毫,绿茶清汤,为了做出白毫显露,炒制时锅温比龙井稍低(低20OC左右),挺、磨用力适度、比龙井茶稍轻,外形比龙井茶稍显饱满。

三、荆溪云片获奖情况及品牌效应

1.获奖情况。1989年7月5日至9日,农业部在西安举行“一九年全国名茶评比会”,通过感观审评、卫生检测和主要成份分析,审核批准41个茶为“一九年度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其中名茶26个(绿茶类22个、红茶类1个、乌龙茶类2个、紧压茶类1个);优质茶15个。荆溪云片列绿茶类名茶第一名,被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12月“荆溪云片(名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1990年“《荆溪云片》的创制”,分别获江苏省“一九年度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四等奖”、 “无锡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宜兴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据陈绍选、沈杏福、李令怡等人回忆,荆溪云片参评全国名茶过程中有一个精彩故事。为了参加全国名茶评选活动,江苏省在1989年5月上中旬(用6天时间)在南京进行省内茶叶的评比,在省内评比中,宜兴送评的阳羡雪芽顺利进入参评加全国名茶名单。荆溪云片作为新创制的新品种茶叶,品质与众不同,特色十分鲜明,如果参评全国名茶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问题是荆溪云片没有进行技术鉴定,因此在送评荆溪云片还是金坛的一个茶叶(已通过技术鉴定),省里意见不一。当时的荆溪云片,不仅没有鉴定,而且还没有正式的名称,在参加省里评比时朱国才称其为“虎头旗”。担任评委的邰大传、张志澄等认为,该茶特色鲜明,应当单独起个名称。邰大传与张志澄各起了一个名字,然后取用邰所提名字中的“云片”二字,张所提名字中“荆溪”二字,合成“荆溪云片”。荆溪是宜兴古称、代表产地,云片代表茶叶的外形特征,像天上的片片白云。关于送评哪个茶叶,李令怡、沈棣力挺新街茶林场这只,说服省厅园艺从全省荣誉考虑。经过认真的考虑和权衡,省农林厅园艺处郑光辉拍板决定送“荆溪云片”参加全国评比,但前提是荆溪云片能在1个月时间内通过鉴定。南京评审会结束后,朱国才回金坛老家休假,李令怡把省评审情况告诉严志清,严志清觉得鉴定时间紧迫,当晚赶到时任林副业局宋芬大家中汇报:“尽快组织鉴定会”。宜兴市林副业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组织、积极推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荆溪云片通过技术鉴定,参加全国名茶评选,并且不负众望一举获得全国名茶称号,同时获得全国名茶的还有阳羡雪芽,一个县级市一年有2个茶叶同时获得全国名茶,这是不容易的。

八十年代,茶林场申请了“紫荆”牌商标,荆溪云片有了商标。

2.品牌效应。荆溪云片成为全国名茶、注册了商标、改进茶叶包装后,茶叶均价上升到每斤二三百元,九十年代均价达到五六百元,九十年代初期北京茶叶展览会上曾达到三千元一斤。1990年至1996年,荆溪云片产量由二三百斤逐步增加到1000斤左右。这期间,荆溪云片带动了茶林场其他茶叶的销售。

四、重视名茶建设

1.加强茶叶组织领导。宜兴市重视茶叶工作,多次专题召开茶叶工作会议。1983年3月1日,召开了全县茶叶工作会议,县委常委、副陶振邦在会议上作了《认真贯彻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的讲话。1995年10月5日,宜兴市召开了全市茶叶生产会议,副史祖能在会上对宜兴茶叶生产进行了部署。1985年2月宜兴县编办批准建立了宜兴县茶果指导站(以前是茶果股),事业单位,隶属宜兴县林副业局。重点产茶乡镇都建立了茶叶技术人员队伍,做好宜兴茶叶生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重视和支持,提高了茶叶发展水平。

2.加大茶叶工作力度。引进、扩繁优良茶树品种,开展种植技术的培训,研制、推广制茶机械,鼓励、支持工商资本的投入茶叶生产。开展茶叶评比,一方面组织参加省、全国的茶叶评比,对获得各级名优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一方面市镇两级开展茶叶评比,对优质茶进行奖励,例如1988年宜兴林副业局举行“阳羡雪芽”茶品质评比,太华乡乾元茶场、茗岭陆平茶场等28家单位参加评比,评出的优质产品参加1988年度江苏省名茶评选。1989年宜兴林副业局再次举行了“阳羡雪芽”茶品质评比活动。1989年湖滏镇组织了本镇范围内的春茶评比,对优质茶以及获得宜兴、无锡、省、国家级的名茶、优质茶进行奖励。1997年市技监局、林副业局联合举行名特优茶评比并颁发“质量信得过单位”奖牌,促进了茶叶质量的均衡发展。

3.加强茶叶市场管理。计经委、工商、标准计量等部门重视茶叶质量的监督管理,联合发文明确商标、标签印刷和销售包装的要求,加强品牌管理。1994年4月14日,宜兴市林副业局、标准计量局联合发文(宜标计标【1994】第04号),牵头制定有关茶叶标准,作为茶叶生产的依据。2007年宜兴市茶叶协会注册了“阳羡茶”牌集体商标,加强阳羡雪芽集体商标管理,维护名茶声誉,保证名茶质量。

绿色包装的宜兴茗茶是什么茶?价格是多少?

好喝,对口就行了。光包装没法说。包装在茶叶市场到处是卖的。这样的的包装零售也就十来块钱。

要是包装上有厂家和生产日期、电话等字样信息可能在一百到三百之间吧。

清明前后的茶叶价格就更难说了。要看什么茶、什么地方产的、什么地方买的等。

还是那句话:对口,自己喝着舒服就行。

阳羡雪芽 金坛雀舌 碧螺春的口味各是什么样的?

阳羡雪芽茶是江苏省宜兴南部阳羡游览景区的著名特产。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 阳羡雪芽采摘细嫩,制作精细,外形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显露,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厚清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色绿黄亮。

雀舌的茶叶就如它的名字,像麻雀的舌头。所以只有春天清明以前才出这种茶叶,天气热了,茶叶的芽头就长快了,长大了。

好的雀舌应该颜色鲜绿,芽头整齐,大约也就1cm左右的大小。

口感略显苦味,但是回甘很好。

碧螺春的香气浓郁些,好的早春碧螺春还带有天然的花果香,因为在种植的时候,碧螺春是穿插地种在果树之中的。

太湖翠竹主要产地在无锡市八士镇山林茶果场、雪浪镇向阳林场、藕塘镇七一林场、张泾茶林场、茶桥东郊林场和无锡胡埭刘糖茶场。太湖翠竹品质特征:万型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种植茶叶有什么技术?

生长习性: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栽培: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温度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抗寒品种

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

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优良品种

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紫砂壶用什么茶来养

紫砂壶用红茶和黑茶来养。

养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红茶或黑茶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养壶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砂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着五彩纷呈的光华。在玩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不要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

扩展资料:

紫砂壶的玩、赏、养:

玩壶,这里所说的玩”,是指玩紫砂壶窑烧的火候。恰好的火候可以使壶的泥面没有闪亮的细小白色银星,在自然光照下细看能有几种反射的色光,反射的色光越丰富泥质越好,反射色光呆板而单一的不可能是好泥质。

养壶千万别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能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不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形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

赏壶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参考资料:人民网——紫砂壶的玩、赏、养

苏茶属于什么茶

苏茶是绿茶中细分下来的新品质,特指江苏溧阳产的一种绿茶,全称幽香苏茶,属于幽香型茶,里面会加桂花进行调和,但是口感有点介乎白茶和红茶之间,而茶叶条索样子很像白茶。

阳羡茶的历史

宜兴盛产茶叶,有“茶的绿洲”之美誉,其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衰于,复兴于今。

宜兴的产茶历史应早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期。成书于东汉末年的《桐君录》中有“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之说。晋陵是今天常州的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仅有阳羡。由此可以推断,阳羡出产的茶叶在公元22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有名气了。

阳羡茶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庭定为贡茶。据《宜兴县志》记载,当时出产贡茶的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这也就是今天的宜兴唐贡山、唐贡村的由来。

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设贡茶院生产贡茶。宜兴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岁贡阳羡茶万两”。唐朝采制贡茶是一件大事。贡茶开采时太守要亲临开园,征调万人突击采茶,贡茶制成后要张宴赋诗,蔚为盛事。由于唐贡山生产的贡茶是皇室偏爱的珍品,产量不多,极为名贵,故须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长安,称为“急程茶”。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充分说明了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宜兴西南一山因此而得名“茗岭”。由于宫廷讲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视,茶树由山岭野生成为作栽种,并进而扩展到民间,饮茶之风由此逐渐推开。

据考证,唐人用茶与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饼团茶,用茶时,先把饼团茶碾成茶粉,入开水锅烹煮,汤中加盐,调成咸味。皇宫贵族在烹茶时还要加点胡椒粉等调料,增加香味。煮成后舀入碗内,连汤带茶粉一同吃下,谓之“吃茶”。

与唐朝相比,宋代每年进贡的阳羡茶数量基本没有减少。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桔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的咏茶名句。

元朝战事较多,但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当时的需求量更大。《万历志》卷四载:“每年贡荐新茶九十斛,岁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一斛合今天的33.5升,应该说元代进贡的阳羡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为了适合蒙古贵族的嗜好,元朝在贡茶院之外,又设置一个名为“磨茶所”的贡茶官署,兼管宜兴的贡茶。

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明代的制茶工艺、饮茶习惯有了较大改变,叶茶(片茶)逐渐取代了末茶,绿茶制作工艺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时出现了沏泡茶的方法,并且开始用紫砂壶泡茶。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深入到宜兴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由于茶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朝庭对茶叶的生产和经销采取了更为完备的管理措施,专门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茶局巷、茶亭等茶文化古迹。

在整个清代的几百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宜兴茶业起起落落,因时局动荡,战乱并发,宜兴的茶园损失巨大,逐步走向低谷。但上层名流、文人雅士,仍然十分喜好阳羡茶,并由饮茶而推崇紫砂壶,使紫砂壶达到鼎盛时期。

以来,由于战火不断,社会不安,宜兴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进入了相对萧条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但到茶馆品茶,已成为有些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宜兴人爱饮茶,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泡茶表示敬意。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园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7.5万亩,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江苏省之首。先后创制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在历届全国“中茶杯”、江苏省“陆羽杯”等名特茶评比中屡获殊荣。1989年乾元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新街茶林场生产的“荆溪云片”双双获得农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岭下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又获国家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之后,名特茶在宜兴茶叶产品中逐步形成主导地位。2002年,宜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县)之一。

阳羡茶的特点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焙制后的成品茶条形紧直锋妙,色翠显毫。沏泡后,汤色清澈,叶底匀整,清香淡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沁人肺腑。阳羡春茶多在谷雨前采制。

“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宜兴,濒临太湖,层峦叠嶂,风光绮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不少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饱览了宜兴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尝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堪称茶中佳品。

阳羡茶的历史

宜兴产茶历史久远,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宜兴古称“阳羡”。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

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名弛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据《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

到了唐朝,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今宜兴的古称)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茶经”一书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在品尝同僧进献的佳苟后,认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由于陆羽的推荐,“阳羡茶”因此名扬全国,声噪一时。

从此,“阳羡茶”被选人贡茶之列,故有“阳羡贡茶”之称。

大致在唐代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李栖筠开始,每当茶汛季节,常州、湖州两地太守集会宜兴茶区,并且唐皇特派茶吏、专使、太监到宜兴设立“贡茶院”、“茶舍”,专司监制、品尝和鉴定贡茶的任务。

采下来的嫩茶,经焙炒好后,立即分批通过驿道,快马日夜兼程送往就京城,赶上朝迁的“清蝗宴”。当时称此种茶为“急程茶”,一刻也不能延误。

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诚可知,江苏宜兴距京城(今北京)有数千里之遥,不知累坏了多少驿役?累死了多少骏马?……正如唐代诗人李郢(茶山焙焙歌)诗曰:“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贴催,……驿路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里皇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与唐朝相比,宋代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桔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

而卢仝曾在宜南山区种茶,他写的《七碗茶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更被奉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启蒙内容。元朝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万历志》卷四记载:“每年贡荐新茶九十斛,岁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一斛合今天的33.5升,应该说元代进贡的阳羡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为了适合蒙古贵族的嗜好,元朝在贡茶院之外,又设置一个名为“磨茶所”的贡茶官署,兼管宜兴的贡茶。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朝廷对茶叶的生产和经销采取了更为完备的管理措施,专门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茶局巷、茶亭等茶文化古迹。

在整个清朝的几百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宜兴茶业起起落落,但上层名流、文人雅士,仍然十分喜好阳羡茶,并由饮茶而推崇紫砂壶,使紫砂壶达到鼎盛时期。以来,宜兴人到茶馆品茶,已成为有些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宜兴人爱饮茶,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泡茶表示敬意。

现在在宜兴竹海的阳羡茶生态观光园开门迎客的卢仝草堂则将向人们重现茶仙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景象。

阳羡茶的茶史追溯

至于“阳羡茶”的始源,据《宜兴县志》载,饮茶的创始人却是一位叫潘三的农民,后来被尊之为宜兴的“土地神”。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重修义兴茶舍记”:有一位和尚把阳羡山中产的野茶送给当时的常州太守李栖筠,经他请陆羽鉴定后,建议当作佳物进贡给唐代宗皇帝,时间是大历年间(766年左右)。

仅次于陆羽的第二位“茶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下了“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咏茶名句,明末清初刘继庄的《广阳杂记》记有“天下茶品,阳羡为最”。明代袁中郎(宏道)在评茶小品中指出:“武夷茶有药味,龙井茶有豆味,而阳羡茶有‘金不味’,够得上茶中上品”。东邻日本十分慕名“阳羡茶”。

参考资料:http://www.jschina.com.cn/gb/jschina/js/node20529/node26596/node26607/userobject1ai1494934.html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