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功德怎么写 - 随喜的功德是什么功德

来源:趣味经验馆 1.77W
1.随喜的功德是什么功德

随喜的功德是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诸善功德,我皆随欢喜。

随喜功德怎么写 随喜的功德是什么功德

指随喜他人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别人为善不可嫉妒 甚至毁谤 虽然事情不是自己的做的 但是也能欢喜称赞 所得功德与真正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一样的。随喜的功德是道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此类积德行善之举。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2.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

见人功德,不生恶念,而生欢喜1.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间的情怀。

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开始随喜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内心不以为然,慢慢就会真的产生一种欢喜。

2.方法应该不是绝对的 以下可以参考:我们作完佛事之后,常会念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但若我们在诵念类似的回向偈时,只是参照仪轨法本口头上念念罢了,这样回向的功德力是不圆满的。

也就是说,当您拜佛、诵大乘经典、持咒密行后的功德回向,必须发自您的内心。因为当您焚香拜佛、作佛事的开始时,您的无形业障也会来到佛前,观察 如何用功修法,直到最后的回向。

而圆满真心发露的回向给特定对象,他们才会得到利益。「回向」的精神也是源自大乘佛法的,密宗白教刚波巴大师这样说道:「无论修持任何法门,在结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谛意义是无论我们积聚了什麽功德或善业,都不贪执或只想自己拥有,而愿以此功与一切众生分享。

」对啦!当我们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

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

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

若放生勤垦,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该如何回向和发愿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结束之际,就应当将这些善业进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讲过,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

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愿以此善根,往生极乐刹”的心愿,这是回向的方法。其次,每次发愿的时候,也要加入“愿我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

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

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

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三个要点,第一点,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哪怕念一句玛尼,也要为此回向。往生还要具备发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这些要素在这个发愿回向当中已经包含了;第二点,是尽量受持自己所能守护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杀生这一条戒;第三点,是随时随地地发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释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人所说的好心。

即使在平时,也要努力地行善。********************************************** 放生仪轨 洗于佛前置杨枝、水盂,捻香、燃灯,种种供养。

然后以慈悲心,视所放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

作是观已,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其大功勋,沾洒所放众生,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一、香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

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唱、念皆可)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 三称、三拜 ◎二、持咒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 大悲咒 一。

三遍 心经 一遍 自始至此、大众同念。此下至念弥陀圣号之前、皆为主法一人白念。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由于字数限制,此处省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由于字数限制,此处省略) 三、启请 香花迎 香花请(先捻香三炷、然后手持香花供碟迎请) 弟子○○、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三请、更执手炉仰白。

无手炉则合掌) 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音菩萨、流水长者子、天台、永明、莲池诸大士等。惟愿慈悲证知护念、今有水中 陆上空飞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弟子○○等、发慈悲心、修菩萨行、赎其身命、行放生业、并为称扬宝胜如来十种通号、解说十二因缘法相、忏悔宿业。

(僧用)授与三皈 (俗用)代受三皈、发四弘誓愿、念弥陀圣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 四、称名 南无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说法 诸佛子、我今为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诸佛、证大涅盘。

甲、生相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乙、灭相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

3.随喜功德的随喜功德释义

(一)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之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

(二)指随喜他人之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大九·四六下):‘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三)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

4.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

随喜功德有三个释义:

1、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之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

2、指随喜他人之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大九·四六下):‘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3、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

扩展资料:

随喜的功德是佛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此类积德行善之举。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

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参考资料:随喜功德-百度百科

5.举例说明什么叫“随喜功德”

打个比方,比喻得不好不要见怪。

有人发善心,捐资起了一所小学,我虽然没有这个福报(财力),但是心里面非常高兴,有人做了这样的善事,打心里面赞叹这个善人的这个善行。

应该就是随喜功德。

因为不排除有人看到有人捐资起小学,会嫉妒的,会说,怎么这人这么多钱,都不知道从哪里赚的,又或者喜欢说人不好的地方,说这个小学怎么起得这么简陋,什么东西不足,哪里不够等等。

前者随喜功德,看(随喜者)的心里面的诚意,诚意也有深浅广窄不同,如果诚意是100%,那他和(被随喜者)的功德(福德),两人功德(福德)100%一样。

而后者的反应就折损自己的福报了。

6.随喜功德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经云:「以见他为福,随喜佐助故,手得罗网相。」故知,见人行善,若能尽己之力随喜助之,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华严经》载,菩萨不仅随喜於如来难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於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赞叹;不仅随喜於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尘之善,悉皆随喜。

日用之间,举凡身、口、意三业,皆可修随喜功德,如见闻他人行一切善法,则以身效法,或布施掌声鼓励;口说爱语予以赞叹;心生欢喜,无有嫉妒。

时时以身、口、意三业广修随喜功德,不仅去除悭贪、吝啬、嫉妒之心,获得胜善功德,更能使心量广大,无我相、无人相,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随」是随顺、不违背;「喜」是欢喜、无瞋。「随喜功德」,就是随著所见所闻,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论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欢喜的心随顺应和、称扬赞叹。譬如有人敬顺师长、慈化弟幼、待人和善、处事认真,乃至於读诵经典、宣说正法、布施供养、持戒严谨、精进用功等,便点头赞许、合掌恭敬、欢喜赞叹,进而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随喜功德」。

随喜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说:如来灭后,若有人因听经而发菩提心,随缘、随处、随力为人演说。听闻者,又辗转为人演说,此人所得功德,大过於以一切资具布施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的六道众生,又使他们修道证果的功德。

为什麽随喜功德有这麽大呢?因为,一个人闻法而发欢喜心,是一个人的功德。由於他的发心,随缘、随处、随喜地为人演说;这些听闻者,又继续辗转不断地对与他们有缘的人演说,令闻者皆发菩提心,信乐佛道。因为众生无尽,随喜发心的愿行亦无穷尽,所以这分随喜的功德就如一灯传千灯,灯灯相传,光光相照,永远不会断绝。

古代流通佛法的方式,大部分是抄经、到中古时代印刷发达,印经的意义就如同佛经讲的抄经流通是一样的。到了目前的网路时代,在网路上介绍佛法,转贴流通佛法资讯,就如同印经抄经的功德一般。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