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名人

來源:趣味經驗館 6.08K

湖南茶陵名人

1. 陳省身:著名物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 馬寅初:著名農學家,被譽為“中國現代作物育種之父”。

3. 戴季陶: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育民中學 principal、上海大學校長等職位。

4. 歐陽予倩:現代史學家,著作有《中國現代史論叢》等。

5. 徐而芳:著名精神病學家,是中國腦科學界早期的創新者之一,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著名的研究工作。

6. 黎菊軒:一位20世紀初的著名教育家,曾在湖南茶陵縣立郝家潭中學任教,對茶陵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7. 章羅西:著名考古學家,曾在河南鹿邑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址。

8. 周鐵農:著名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的代表作有《大漠蒼狼》、《黃山雲海》等。

9. 黃光裕:現代企業家,是中國國際連鎖品牌建設的先驅之一,曾建立藍色游標(Gome)。

10. 鄒家華:現代教育家,曾任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李東陽

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諡文正。祖籍湖廣茶陵(今屬湖南),明朝長沙府茶陵州人。李東陽是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詩人、書法家、家。李東陽官居相位,並主持文壇,門生眾多,其詩論、詩風堪稱一代之盛,成為臺閣體向前後七子復古運動之間的過渡。但因李東陽生活圈子平靜狹小,“四十年不出國門”,其詩多是題贈之作和詠史之作,內容大體不出宮廷、館閣的生活,諸如“坐擁圖書消暇日,夢隨冠蓋入新年”之類,故使茶陵詩風並未脫離典雅工麗的臺閣體的影響。

劉三吾茶陵人文言文

1. 劉三吾,茶陵人

劉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孫,以字行世。兄長劉耕孫、劉燾孫都在元朝作官。劉三吾在廣西躲避戰亂,行省用皇上的命令授他為靜江路儒學副提舉。明朝軍隊攻下廣西,才返歸茶陵。

洪武十八年,因為茹瑺的推薦,劉三吾被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歲了,因上奏對答稱合旨意,被授官左贊善,積功升遷任翰林學士。當時天下剛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禮樂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紛紛去世,這時才得到劉三吾,皇上十分高興。全部禮儀制度及三場考試選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劉三吾修改審定。

劉三吾博學,善於寫文章。皇帝撰寫《大誥》及《洪範注》,完成之後,都命他寫序。敕命劉三吾修撰《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志》、《禮制集要》等書,都讓劉三吾總領其事,賞賜很豐厚。皇帝曾經說:“我曾經看到奎壁之間有黑氣,現在消失了,文運恐怕要昌盛了吧。你們應當有所著作,以稱合我的心意。”皇帝寫詩,有時令他跟著唱和,曾經賜給他朝鮮玳瑁筆。劉三吾上朝參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衛的前面。皇帝飲宴群臣,賜予他坐在殿中。他與汪睿、朱善並稱為“三老”。不久劉三吾年紀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減,往往觸犯聖意,皇上對他的禮遇也漸漸輕了。

洪武二十三年,給晉世子講授經書,吏部侍郎侯庸他怠惰職責。降為國子博士,不久復職。

劉三吾性格豪爽,與人交往不用心計,自號“坦坦翁”。到了身臨大節的事情,堅定不移不能改變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駕御東閣門,召見群臣對答,慟哭。劉三吾進言說:“皇孫是嫡派後裔,繼承帝位,合乎禮制。”立太孫由此開始。戶部尚書趙勉,是劉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贓物獲罪而死。劉三吾引咎辭職,皇帝同意。不久,復官為學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紀善、白信蹈等人主考會試。發榜後,泰和宋琮為第一名,北方士人沒有中榜的。於是諸生說劉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鄉人。皇帝發怒,命侍講張信等人重新閱卷,不合旨意。有人說張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試卷呈上,劉三吾等人實際囑咐了他。皇帝更加發怒,白信蹈等人判處死罪,劉三吾因為年老戍守邊塞。皇帝親自賜予策問,另外選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當時稱為“南北榜”,又稱“春夏榜”。建文初年,劉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後去世。

2. 古文翻譯,陳岱雲妻易安人墓誌銘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陳君岱雲喪其配易安人,則大戚,哀溢於禮。已而謂國藩曰;“子知吾之哀乎?吾祖自康熙間由茶陵徙長沙,六世百餘年,今其存者五人。吾門祚之衰可知也!吾父之沒,至今十六年,而死亡相繼,凡十三役。吾母之不能一日以歡可知也。吾妻從宦五年,既沒而斂,求衵衣無一完者,吾之貧可知也。人之居此世者謂何?吾欲不過哀,得乎?”則又日:“吾妻之賢,子宜有所知,請為銘。”餘曰:“然。固知之。”

蓋安人卒之前一歲,陳君嘗大病。餘朝夕存問,備得安人侍疾狀。他日,又得陳君所述,以是頗詳。陳君之病凡三閱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久之,則禱於室神,求促其身之齡以益夫壽。猶不應。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藥以進。當是時,安人之母弟易光蕙及陳君之友三數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為。國藩則仰天嘆曰:“陳氏累世賴以不墜者,獨此人耳,而有他乎?”然已無可奈何。明日疾乍平,則皆訝。光蕙覘安人衣袖血跡,稍廉得之,不敢以詢。又數日,疾漸瘳,乃詢之。安人曰:“其有之,此不幸事耳,勿復言,傷病者心也。”道微俗薄,舉世方尚中庸之說,聞激烈之行,則訾其過中,或以罔濟尼之。其果不濟,則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孝子豈必一一求有濟哉?勢窮計迫,義不反顧,效死而已矣。其濟,天也;不濟,於吾心無憾焉耳。安人本醴陵人,居長沙,處士昌綱之孫,歲貢生履元之子,以孝謹特為父母所愛。生二十歲矣,而難其適。有王秀才者,自負知人,謂歲貢君曰;“茶陵陳某,神仙人也。即擇婿,不可失。此子今貧,不能衣食,數年後,當為達官。不者,且抉吾目也。”是時,陳君之元配沒二年矣。既歸陳,不逮事舅,以其事父者敬姑,而以事其母者致愛焉。以是得姑歡。凡修所職,皆衷於大體,無鉅細必愨。《詩》曰:“何有何無,黽勉求之”,茲可謂賢矣。況有至行足感神明者哉?

安人生於嘉慶某年月日,年三十有一。生子男二人:長遠謨;次遠濟,生四十日而安人卒。女一人。將以某年某月某日歸葬於某縣某鄉某原。餘既重其請,乃先期銘之。以激懦者,亦少塞陳君之悲。陳君名源兗,今為翰林院編修,纂修國史也。銘曰:

民各有天惟所冶,燾我以生託其下。子道、臣道、妻道也,以義擎天譬廣廈,其柱苟頹無完瓦。自今無以身代者,有一於此雙蓋寡。憂勞積劇焉可支?天之所隕非人屍。跖修淵短誰敢訾?銘茲大節貞厥垂,有他淑行以類推。

3. 文言文翻譯《宋史·範應鈴傳》

原文:範應鈴,字旗叟,豐城人。

方娠,大父夢雙日照庭,應鈴生。稍長,厲志於學,丞相周必大見其文,嘉賞之。

開禧元年,舉進士,調永新尉。縣當龍泉、茶陵溪峒之衝,寇甫平,喜亂者詐為驚擾,應鈴廉得主名,捽而治之。

縣十三鄉,寇擾者不時,安撫使移司兼郡,初奏弛八鄉民租二年,詔下如章。既而復催以檢核之數,應鈴力爭,不從。

即詣郡自言,反覆數四,帥聲色俱厲,慶鈴從容曰:「某非徒為八鄉貧民,乃深為州家耳!民貧迫之急,將以不肖之心應之,租不可得而禍未易弭也。」帥色動,令免下戶。

既出令,復徵之,應鈴嘆曰:「是使我重失信於民也。」又力爭之,訖得請,民大感悅。

有大姓與轉運使有連,家僮恣橫厲民,應鈴笞而系之獄。郡吏庭辱令,應鈴執吏囚之,以狀聞。

調衡州錄事,總領聞應鈴名,闢為屬。改知崇仁縣,始至,明約束,信期會,正紀綱,曉諭吏民,使知所趨避。

然後罷鄉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數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稅則例上之總領所,自此賦役均矣。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故事無不依期結正,雖負者亦無不心服。

真德秀扁其堂曰「對越」。將代,整治如始至。

歲杪,與百姓休息,閣債負,蠲租稅,釋囚繫,恤生瘞死,崇孝勸睦,仁民厚俗之事,悉舉以行,形之榜揭,見者嗟嘆。調提轄文思院,幹辦諸軍審計,添差通判撫州,以言者罷,與祠。

丁內艱,服除,通判蘄州。時江右峒寇為亂,吉州八邑,七被殘毀,差知吉州,應鈴慨然曰:「此豈臣子辭難時耶?」即奉親以行。

下車,首以練兵、足食為先務,然後去冗吏,核軍籍,汰老弱,以次罷行。應鈴洞究財計本末,每鄙榷酤興利,蘄五邑悉改為戶。

吉,舟車之會,且屯大軍,六萬戶,人勸之榷,應鈴曰:「理財正辭,吾縱不能禁百姓群飲,其可誘之利其贏耶?」永新禾山群盜嘯聚,數日間應者以千數。應鈴察過客趙希邵有才略,檄之攝邑,調郡兵,結隅保,分道搗其巢穴,禽之,誅其為首者七人,一鄉以定。

贛叛卒朱先賊殺主帥,應鈴曰:「此非小變也。」密遣諜以厚賞捕之。

部使者劾其輕發,鐫一官。閒居六年,養親讀書,泊如也。

起廣西提點刑獄,力辭,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錢蠹民,力奏免之。

召為金部郎官,入見,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規模,欲變累年上玩下慢之積習;以悠悠內治之敝政,欲圖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又曰:「公論不出於君子,而參以逢君之小人;紀綱不正於朝廷,而牽於弄權之閹寺。

」言皆讜直,識者韙之。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點刑獄,力丐便養,改直祕閣、江西提舉常平,並詭挾三萬戶,風采凜然。

丁外艱,服除,遷軍器監兼尚左郎官,召見,奏曰:「國事大且急者,儲貳為先。陛下不斷自宸衷,徒眩惑於左右近習之言,轉移於宮庭嬪御之見,失今不圖,奸臣乘夜半,片紙或從中出,忠義之士束手無策矣。

」帝為之動容。屬鹽法屢變,商賈之贏,上奪於朝廷之自鬻,下奪於都郡之拘留;九江、豫章扼其襟喉,江右貧民終歲食淡,商與民俱困矣。

應鈴力陳四害,願用祖宗入粟易鹽之法。授直寶謨閣,湖南轉運判官兼安撫司。

峒獠蔣、何三族聚千餘人,執縣令,殺王官,帥憲招捕,逾年不至,應鈴曰:「招之適以長寇,亟捕之可也。」即調飛虎等軍會隅總討之,應鈴親臨誓師,號令明壯,士卒鼓勇以前,禽蔣時選父子及AT渠五人誅之,脅從者使之安業,未一月全師而歸。

授直煥章閣,上疏謝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請又不允。一旦籍府庫,核簿書,處決官事已,遂及家務,纖悉不遺。

僚屬勸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數也,平生學力,正在今日。」帥別之傑問疾,應鈴整冠肅入,言論如平常,之傑退,悠然而逝。

應鈴開明磊落,守正不阿,別白是非,見義必為,不以得失利害動其心。書饋不交上官,薦舉不徇權門,當官而行,無敢撓以非義。

所至無留訟,無滯獄,繩吏不少貸,亦未嘗沒其貲,曰:「彼之貨以悖入,官又從而悖入之,可乎?」進修潔,案奸贓,振樹風聲,聞者興起。家居時,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應鈴之門;為不善者,輒相戒曰:「無使範公聞之。

」讀書明大義,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雜著》十卷,斷訟語曰《對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應鈴經術似兒寬,決獄似雋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範滂,理財似劉晏,而正大過之。

」人以為名言。翻譯:範應鈴字旃叟,豐城人。

其母懷孕時,伯父夢見兩個太陽照耀門庭,這時應鈴誕生。稍稍長大,專心於讀書,丞相周必大看了他的文章,讚賞不已。

開禧元年,考中進士,調任永新縣尉。縣地處龍泉、茶陵溪峒少數民族聚居地要衝,強盜剛平定,作亂的人突然襲擊,範應鈴查訪到主謀的姓名,揪出並懲罰他。

縣有十三鄉,強盜侵擾常常發生,安撫使移司兼州,起初上奏緩徵八鄉百姓田賦二年,下詔書同意。以後又催繳檢査稅租的數量,範應鈴力爭,不答應。

就赴州自己陳述,反覆地說,帥守聲色很嚴厲,範應鈴鎮定地說:我並不僅是為八鄉貧窮百姓,而是也替大人考慮!百姓窮困,用小人之心對付,田租不能收取而禍事卻不容易平息。帥守動容,下令免除下等民戶田租。

命令釋出以後,又徵收,範應鈴嘆息道:這。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

【答案】【小題】B【小題】A【小題】D【小題】北方人疏懶,向來沒有積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百姓怎麼承受得了!事變的發生,恐怕不能預料。

國家在北方建都,仰仗的是東南地區供給,商人驚散,絕對不是微小的變故。 【答案解析】【小題】科:租稅;【小題】A、被,表被動/認為B、在;C、因為D、所:動詞涉及的物件,代詞;【小題】D、“請求皇上言廣開言路,採納忠臣的良好建議,皇上高興的採納了他的意見”錯。

【小題】無【參考譯文】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憑兵役籍居住在京城。四歲時能寫直徑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見考核他,非常喜歡,抱他坐在膝上,賜給果品錢鈔。

後來兩次奉召他講解《尚書》大義,符合皇帝心意,詔命他進入京城學習。天順八年,李東陽十八歲,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

連續升遷後任侍講學士,並任東宮講官。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災徵求意見。

李東陽摘錄《孟子》七篇大義,針對時政得失,累計幾千字,上奏朝廷。皇帝稱讚他寫得好。

弘治十七年,朝廷重建闕里廟竣工後,他奉命前往祭祀。回來後上書說: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

天津一路,夏天的麥子已枯死,秋天的莊稼還沒有下種,拉船的人沒有完整的衣裳,扛鋤頭的人面露飢餓的臉色。 盜賊遍地都是,青州更加嚴重。

南方逃難來的人說,江南、浙東的人滿路都是,戶口逐漸減少,軍隊空虛,糧庫沒有十天的積蓄,們被欠幾年的薪俸。東南地區是財賦出產的地方,一年的饑荒就達到了這個地步;北方人疏懶,向來沒有積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百姓怎麼承受得了!事變的發生,恐怕不能預料。

臣如果不是經過那個地方,那麼雖久在官府,每天審理奏疏,仍然不能夠掌握其詳細情況,何況陛下高居深宮呢?臣在道路上詢問,人們都說吃閒飯的人太多,國家費用無度,差役頻煩,賦稅重疊。京城土木工程頻繁興建,供役軍士的財物與氣力都竭盡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練,寧死也不去。

權貴豪門之家,田產跨過郡縣,還在不停地請求賞賜。親王的封國,供給達到二三十萬。

遊手好閒的人,假借皇親僕從之名,常常在水陸關卡和都會大開店鋪,搜刮商稅。國家在北方建都,仰仗的是東南地區供給,商人驚散,絕對不是微小的變故。

更有織造府內官,縱容奴僕肆意打人,閘河官吏沒有不驚駭奔逃的,商販和貧民都處在動不安的境地,這是臣親自看到的另一種情況。 民間的實情,郡縣卻不能瞭解;郡縣的實情,朝廷也不能瞭解;朝廷的實情,深宮中的皇帝不能瞭解。

起初是包容而隱瞞,最終卻是有意矇蔽。起初因容忍隱瞞的禍患很小,若被矇蔽禍患就很大了。

臣在山東時,聽說陛下因災異多次出現,敕令群臣暢所欲言,不要隱諱。 但是詔令多次下發,奏章都陳述了,可是事情關涉內廷、貴戚的,動不動就受到牽制,長年累月,都被遏制廢止。

臣實在擔心,今天所說,又成為空文。請求選取從前朝廷內外的條奏,詳細加以選擇採納,確實務必施行。

皇帝讚賞嘆息,都交給有關部門處理。這時,皇帝幾次召集閣臣當面商議政事。

李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盡心進言來供皇帝採納,對於時政的弊端必定盡力建言勸諫。李東陽精於古文,內閣中奏章大多由他草擬。

奏疏發出,天下傳誦。

5. 劉三吾的生平簡介

劉三吾,明初大臣。

元延佑五年(1319)戊午正月十八亥時生,建文二年(1400)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時歿,葬茶陵石陂大塘坪盆形,陵墓現存。又名如孫,以字行,自號坦坦翁,系出宋楚國公之裔,茶陵(今湖南省茶陵縣)人。

三吾之父平野曾任翰林學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三吾之兄劉耕孫、劉燾孫均在元朝為官,後遇寇亂被殺。

三吾避寇廣西,授靖江教授,後遷靖江儒學副提舉。 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攻克廣西,於是歸隱故里,潛心著述。

明洪武十八年(1385),73歲的劉三吾由茹瑺舉薦,“以文學應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讚譽,後遷翰林學士。因其“博覽善記,應對詳敏,屢承顧問,悉多稱旨”,朱元璋常向他請教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並委以刊定典章禮制及三場取士之法的重任。

其間,主纂的《存心靈》、《省躬錄》、《禮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受朱元璋的讚揚。當時,朝廷徵召了一批稱之為“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的元朝遺臣和宿儒,“以備顧問”,其中被並尊為“三老”的劉三吾、汪睿、朱善所受禮遇最優厚。

《明史·劉三吾列傳》稱劉三吾“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至臨大節,迄乎不可奪”。正因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權貴甚至皇上,險送性命。

明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晉王經,吏部劾其“怠職”,一度由翰林學士降為國子監助教,不久官復原職。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死後,朱元璋召群臣於東閣門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當時皇室諸王多擁有重兵,尤其是燕王朱棣“節制沿邊士馬……威名大振”,凱覦皇位已久。

對此立儲大事,百官誰都不敢多言。此時劉三吾卻挺身而出勸諫“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

即立燕王,置二王何地?”朱元璋聽後不答,大哭而入。後立懿王太子之子允炆為皇太孫。

劉三吾因此“忤旨”,再次由翰林學士降為國子監博士。後來,他的女婿趙勉“坐贓”處死,他即以避嫌為由奏請引退。

途經長沙時他寫了《得告致仕過長沙》一詩:老夫今日到長沙,風送歸舟日未斜。兩岸青山如走馬,一林紅葉似飛霞。

買魚沽酒尋常事,撫掌長歌喜到家。八十還鄉能有幾,當時畫錦亦堪誇。

但回家不久又被召還朝廷,官復原職。洪武三十年(1398年),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後發榜,宋琮為第一,是為春榜,上榜者竟無一人出自北方。

為歷科所不見。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因此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為南方人,照顧其鄉親。

朱元璋得知後大怒,命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局校書嚴叔載、正字董貫、王府長史黃章、紀善周衡和蕭揖等人閱卷。增錄北方人入仕。

後張信說劉三吾判卷無錯屬實。但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

有人上告說劉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捲進呈。朱元璋大怒,對考試官嚴加治罪。

有人上告說劉三吾暗囑張信等人故意以陋捲進呈。朱元璋知道後更怒,將張信與白信蹈等二十餘人凌遲處死,命劉三吾戍邊。

劉諤、宋琮等人也遭遣戍,僅戴彝、尹昌隆免罪。後明太祖親自主持殿試,取錄任伯安等61名 ,是為夏榜 。

因所錄 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稱北榜。再選六十一名進士,都為北方人。

當時所謂“南北榜”或“春夏榜”。此事件開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後遂成定製。

這年秋季,朱元璋親自主考重新會試,另行擢選的61名進士都是“北士”。後人稱之為“南北榜”,又謂“春秋榜”,稱此案為“南北榜糊塗案”。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後,劉三吾再度被徵召還京,復原職,主修《春秋大成》,明建文二年(1400)卒,死時年逾90。其詩作《自題畫像》反映他在朝為官十餘年的心境:“莫怪三吾不起身,差將兩足踏紅塵;親朋相顧毋相問,年老無聲懶應人。”

三吾工詩,往往迅筆疾書,不暇錘鍊,粗豪中甚有真氣。成化(1465—1487)中,桐江俞藎知茶陵,將其遺作合刊為《坦齋集》。

萬曆(1573—1619)間,茶陵知州韓城賈重刊。《沅湘耆舊集》收入其詩51首。

6. 明史 奸臣列傳 古文翻譯

譯文:陳寧是茶陵人。元末是鎮江的小吏,參加起義軍到集慶,住在軍帥家,替軍帥寫信匯報事情。太祖朱元璋看了叫好,召他來試寫檄文,詞意雄壯,於是用他當隨軍祕書。當時剛開始四方征討,往來文書很多,陳寧輕鬆應付,事情沒有半點耽誤,太祖更加喜愛他的才幹。淮安投降了,他奉命去徵兵,到高郵,被張士誠部抓住。陳寧不屈服與他們辯論,被釋放回來,升任廣德知府。遇到大旱,請求免掉百姓的租稅,太祖不許。陳寧親自見太祖上奏說:“百姓飢餓如此,還不停徵租,這是驅趕百姓給張士誠啊。”太祖稱讚他膽子壯而聽從了他的意見。

辛丑日任命他做樞密院都事,葵卯日升任提刑按察司僉事。第二年改任浙東按察使。有小吏控告他隱瞞過失,陳寧已經升任中書參議,太祖親自抓住他,陳寧認罪,關押在應天監獄一年。張士誠的吳國元年,年末準備處決他,太祖可惜他的才幹,命令諸將歷數他的罪行而原諒了他,用他做太倉市舶提舉。洪武元年召回他任司農卿,又改任兵部尚書。第二年出任松江知府。用嚴歷手段治理地方,一些積弊多數進行了改革。隨後改任山西行省參政。召回就任參知政事,管理吏、戶、禮三個部。陳寧,最初名字叫陳亮,至此太祖賜名叫陳寧。

洪武三年,因犯錯出任蘇州知府。隨即改任浙江行省參政,沒到上任,因胡惟庸推薦,召回任御史中丞。太祖曾經住在東閣,摘掉皇冠梳頭。陳寧和侍御史商暠進來彙報事情,太祖見到他,就轉入便殿,派人攔住陳寧不讓進入。梳完頭,戴好皇冠出來,才命令進見。洪武六年命令他兼管國子監。很快任右御史大夫。八月派他祭奠孔子。丞相胡惟庸、參政馮冕、誠意伯劉基沒有陪同祭祀而分到了祭肉,太祖因為陳寧沒有上奏,也停發半月的俸祿。從此,不參加祭祀的人不分給祭肉。很久,升任左御史大夫。

陳寧有才華,而性格特別嚴刻。他在蘇州徵稅嚴苛緊急,曾經用烙鐵烙人身體。小吏和百姓痛苦,給他起名叫陳烙鐵。等到升任監察位子,場面更裝威嚴。太祖曾經責怪他,陳寧不能改。他的兒子陳孟麟也多次勸他,陳寧發怒,打兒子數百下,竟然活活打死。太祖恨他不講人情,說:“陳寧對他兒子如此,哪裡能對君王和父親好呢?”陳寧聽到害怕了,於是與胡惟庸串通謀反。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謀反事情敗露,陳寧也被誅殺。

7. 求翻譯《明史·列傳第四十》王英,字時彥,金溪人

王英,字時彥,金溪人。永樂二年(1404),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入文淵閣讀書。皇上考察他縝密,令他與王直抄寫機密文字。他參與修撰《太祖實錄》,被授予翰林院修撰,進升侍讀。

二十年(1422),他隨從皇上北征。部隊回來時,經過李陵城。皇上聽說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檢視。王英到後,不知道石碑在哪裡,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現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碑上陰刻【陰刻為凹形狀。凹陷下去的字是陰字,凸出來的字是陽字。刻圖章是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這就是陰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王英回來把情況詳細地上奏皇上。皇上說:“碑上有蒙古名,將來會說是他們的土地,引起爭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擊碎,王英還把它沉入河中。回來彙報時,皇上很高興他這麼細心,說:“你是二十八人中讀書的人,朕將任用你。”便問他北伐的事。王英說:“皇帝親征,他們一定遠逃,願不要窮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說朕黷武嗎?”便對他說道:“軍中有什麼動靜,聽到了你即入奏。”還傳諭宦官不要阻攔。立有功勞的官軍有過失,皇上命不要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後,才又給予他們。仁宗即位後,王英累升為右春坊大學士,請求省親歸家。

宣宗即位後,王英回朝。這時海內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與學士們談論文藝,賞花賦詩,對他們的禮遇非常優厚。皇上曾對王英說:“洪武年間,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年,則有解縉、胡廣。你要自勉,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太宗和仁宗《實錄》修成後,王英被進升為少詹事,被賜給麒麟帶。母親去世時,皇上特給予祭葬,遣宦官護送歸鄉。不久命他回來任職。正統元年(1436),命他侍奉經筵,總裁《宣宗實錄》,進升為禮部侍郎。八年命他處理禮部事務。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鎮祝祭。當時久旱,王英到後,下起大雨,百姓歡呼稱他為侍郎雨。他七十歲時,一再請求退休,皇上不許。十二年,王英的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獄,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寬恕不問。第二年升他為南京禮部尚書,使他能有閒逸。過了兩年,他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賜給祭葬,諡號文安。

王英端莊穩重,歷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餘年,多次擔任會試考官,朝廷制度多出於其手,四方來向他求銘文碑記的不斷。他個性誠信正直,也好規勸別人的過失,三楊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權。王裕後來積功升官為四川按察使。

顏逍鵬是誰

顏逍鵬

顏逍鵬(1897-1982),湖南茶陵人,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後參加東征、北伐;1927年11月,任職於國民軍事委員會軍政廳;1930年8月,任軍校武漢分校教官,嗣調軍校南京該校教官;1934年4月,任陸軍整理處處員;次年5月,任會武漢行營高階參謀;1936年7月,任會廣州行營少將高階參謀;1938年2月,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高階參謀;1940年8月,任第六戰區長官部祕書長;1942年4月,回茶陵隱居;1944年8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部高階參謀,主管機要,11月任軍政部辦公室主任;1946年6月,任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祕書長;1948年9月,授陸軍少將;1949年2月去臺灣,種菜、養豬,並從事創作;1982年12月31日逝世,終年85歲。

中文名:顏逍鵬

別名:字龍田,又名龍用,號海英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茶陵縣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82年12月31日

職業:原國民內政部次長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一期)

代表作品:過眼煙雲五十年

早年經歷

顏逍鵬(1900—1982),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字龍田,又名龍用,號海英,別號海謨,湖南省茶陵縣堯水水頭人;祖輩務農,有田產數十畝,茶山多處,家境富裕。

早年信仰佛教;茶陵縣高等國小、湖南省立岳雲中學、廬山軍官訓練團黨政研究班畢業;曾任茶陵縣初級中學教員。

軍旅生涯

1924年春由建國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嶽巨集群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到廣州,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在校任學生軍連長,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鬥。

畢業後回茶陵參加農動,歷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隊排長。東路北伐軍總指揮部政訓員,國民軍第一軍第二十一師團指導員。

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1927年在“清黨”時被捕,後由譚延_之女譚祥勸說丈夫陳誠保釋,此後追隨陳誠充當高階幕僚。

1928年起,任軍政部第二署處員、軍校武漢分校中校教官、杭州軍官補訓班教官、編遣委員會南京陸軍處中校祕書、南京軍校第八期訓練處上校教官、軍事委員會武漢行營少將高參兼特別黨辦公室主任、廣州行營少將高參兼第五組組長、第十八軍駐長沙辦事處(後方通訊處)少將主任。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事委員會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少將高參。

1938年春轉任會部少將祕書主任,(陳誠)辦公室主任,會部少將設計委員。

1940年8月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祕書長、部中將主任。1943年春任軍事委員會部中將祕書長兼特別黨。

1944年秋任軍政(陳誠)辦公室中將主任。

1946年任參謀總長(陳誠)辦公室中將祕書長——追隨陳誠達22年,成為代行陳誠實權的“內當家”。

晚年歲月

1948年9月授少將,同年冬辭軍職,攜眷返鄉。

1949年6月,轉赴臺灣,曾任“內政部”次長,1954年退休。

1982年12月31日逝世。

著有《過眼煙雲五十年》等。

茶陖縣有歷史名人嗎?

茶陵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自唐天覆元年(901年)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茶陵中進士者127名,其中有譚用式、蕭錦忠兩名狀元;曹詒孫、尹銘綬兩名榜眼;張治、譚延闓兩名會元。明清有“四相文章冠兩朝”之譽,出過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等“四大學士”,後有時期首任國民的譚延闓和世界文化名人譚雲山。

姓譚的名人有哪些

姓譚的名人有:譚獻、譚瑩、譚鍾麟、譚延闓、譚綸。

  1、譚獻

  譚獻,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原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清末官吏、詞人。同治六年舉人。歷知安徽歙縣、全椒、合肥、宿松等縣。

  2、譚瑩

  譚瑩,清代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字兆仁,號玉生。清代官吏、文學家。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官化州訓導,升瓊州府學教授。

  3、譚鍾麟

  譚鍾麟,清代湖南茶陵人,字文卿。清末海軍大臣,工部主事譚國恩長子。光緒十一年(1885年)入廣東水陸師學堂第一期讀水師班,畢業後赴英國入海軍學校攻讀。回國後,在北洋海軍服役,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

  4、譚延闓

  譚延闓,清代湖南茶陵人,初名寶璐,字組安、祖庵,號畏三,別號慈衛、切翁。

  5、譚綸

  譚綸,字子理,號二華,漢族,江西宜黃縣譚坊人。明代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活動家。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樑齊名,著有《說物寓武》二十篇軍事著作。

茶陵十大首富是誰

茶陵十大首富是陳邦,身價1350億元。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湖南長沙人,湖南大學兼職MBA導師、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的名字裡面帶權字的

1、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

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

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左權

左權(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號叔仁,原名左紀權。

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階將領,無產階級家、軍事家。

3、伍修權

伍修權(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男,祖籍湖北大冶,出生於湖北武漢武昌。

著名的中國人民 *** 領導人,無產階級家、軍事家、外交家。

中國人民 *** 原副總參謀長。

4、段蘇權

段蘇權(1916年-1993年),湖南茶陵人。

出生於農民家庭,1930年參加,歷任茶陵縣委組織部、縣委、湘贛軍區部宣傳部、紅六軍團部宣傳部、 *** 黔東特委兼紅軍黔東師委員等職。

5、韓權華

韓權華(1903年—1985年),天津人。

*** 愛國將領衛立煌將軍的夫人。

1922年考入北大文科預科,是當時北大的“校花”。

當時北大男生眼中的韓權華“長身玉立,灑然出塵”,非常漂亮,與在李大釗一案中被絞殺的張挹蘭在一個班級,兩人上下課形影不離,宛如姐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韓權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段蘇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伍修權

茶陵陳國平活了多少歲

71歲。茶陵的陳國平1951年4月出生,截止到2022年11月11日已經71歲了。陳國平為湖南省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總經理,1951年4月出生於湖南茶陵,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系理論專業。

陳浩是什麼歷史人物?

陳浩是少將。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三大隊一隊隊長,二支隊支隊長,參訓隊隊長,第三分校訓練部軍教科科長,總隊長,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副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四旅部主任,補充第五旅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空軍部主任,副委員,武漢軍區空軍副委員,江西省軍區副委員。

擴充套件資料:

陳浩(1914年8月-2012年9月27日),湖南茶陵人.

1930年6月參加中國黨。

1932年1月加入中國黨,中國人民將領、中國人民開國少將。任中國人民成都軍區空軍部主任。

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少將。

2012年9月27日8時01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陳浩

茶陵在全國將軍排幾位?

湖南省茶陵籍將軍(共25名)

姓名 出生年月 參加時間 離休時職務

劉轉連 1912年 1930年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中將

周仁杰 1912年 1929年 海軍副司令員 中將

譚家述 1909年 1926年 空軍副司令員 中將

劉道生 1915年 1930年 海軍第一副司令員 中將

]

鄧東哲 1916年 1930年 國家計委副主任 少將

劉月生 1917年 1932年 工程兵副政委 少將

李儉珠 1908年 1929年 廣西軍區副政委 少將

李振聲 1919年 1932年 濟南空軍副政委 少將

陳 浩 1914年 1930年 江西省軍區副政委 少將

陳外歐 1910年 1929年 總參測繪局 少將

]

陳志彬 1917年 1930年 軍紀委常委 少將

周則盛 1913年 1931年 東海艦隊後勤部政委 少將

段蘇權 1916年 1930年 軍事學院政委 少將

袁福生 1916年 1930年 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少將

曾敬凡 1915年 1927年 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少將

譚天哲 1912年 1930年 海軍學院顧問 少將

譚文幫 1912年 1929年 湖南省軍區政委 少將

譚善和 1915年 1930年 烏魯木齊軍區政委 少將

顏吉連 1916年 1930年 通訊兵副主任 少將

顏金生 1918年 1930年 總部副主任 少將

陳希雲 1912年 1927年 國家糧食部副 未授銜

龍開富 1908年 1927年 瀋陽軍區後勤部第二政委 少將 o

龍書金 1911年 1930年 新疆軍區司令員 少將

段煥竟 1911年 1929年 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少將

劉培善 1912年 1929年 福州軍區第二政委 中將

李 改 1918年 1938年 海軍學院政委 少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