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的別稱

來源:趣味經驗館 1.59W

窗花的別稱

窗花的別稱有剪紙、刻紙、剪畫。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祥事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窗花的別稱可以是窗飾、窗紙、窗硯等。

窗花名稱有哪些(窗花名稱大全)

窗花的名稱有:萬、龍騰、閤家團圓、萬事如意、一帆風順、平安吉祥等。

窗花的名稱一般是根據窗花的內容來命名的,窗花是我國漢族傳統民間藝術之一。

窗花的特點因為窗花是剪出來的,或者是刻在紙上的,所以一定要鏤空。

有正線的剪紙必須用線連接,有負線的剪紙必須用線斷開。

如果線條被切斷,畫面就無法形成。

窗花一般用簡潔的線條概括,使畫面的重點突出,與現實相匹配,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一個平面的視覺表達世界的形象,任何形象都共存於一個平面。

所有不同地方的窗花都適合當地的窗户。

比如山東的窗花大多是直的,適合當地的直窗。

西北的窗花把完整的剪紙分成四大塊,上面寫着“十”字,以貼合窗户。

窗花名稱是什麼呢?

窗花是剪紙的一種,它名稱也可叫做“剪紙”。中國古典窗花有這些名稱:萬馬奔騰,闔家團圓,萬事如意,一帆風順,年年有餘。

窗花的樣式,一般比較自由,除了貼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團花”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麼。窗花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以戲曲故事數量較大。窗花在北方較為普遍。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南方現在只在結婚時才貼,春節時一般不貼了。而在北方貼窗花依然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紙品種之一。為烘托節日氣氛,廣大農村春節前在窗子上張貼的剪紙。

窗花名字由來

此俗始於遠古,是由一個古代傳説演變而成的。古時候,黎民百姓認為兇禽猛獸和妖魔鬼懼怕一種神奇的木雞金鳥,顓頊、皇帝、后羿三神大戰金烏,最後以金烏被的結局而告終,都在新年時期,在窗户上遍及懸掛着繪聲繪色的金鳥木雞。

時間一長,逐步演變成一種民間風俗,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或刻或畫金鳥木雞,貼掛在窗上。傳統的窗花所體現的內容,主要有戲劇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祥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日子的情感,深為大眾所膾炙人口。

剪紙又稱什麼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於用剪子或用刻刀。人們把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統稱為剪紙。

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藴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關於公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剪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剪紙的由來

詳談剪紙之一剪紙

——民間藝術常識

剪紙

百科名片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機,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簡介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王老賞大弟子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紙虎

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佈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2008年9月1日,梨鄉風情剪紙坊正式成立,作品在傳承傳統山東民間剪紙的基礎上,揉進了南方剪紙的清秀婉約,並創新實踐了人物肖像剪紙。

2009年9月30日,中國剪紙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的審批列入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0年是農曆虎年,浙江桐廬剪紙協會會長朱維楨老先生創作了一幅寬10米、高7米的單體虎剪紙。這幅作品經現場認證,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單體虎剪紙,創造了剪紙藝術的又一項世界之最。為虎年的到來增添了祥和喜氣。

歷史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羣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綵、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綵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史籍記載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古代詩詞典籍中,也被廣泛的記載:

1. 唐•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裏所講的“宜春帖

剪紙

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

2. 唐•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剪綵也就是剪紙。

3.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説:“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5. 廣州建德縣誌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髮,室人裝璜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

6. 宋•楊萬里集子裏,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説他“取義山經年別遠公詩,用青紙剪字,什米元章體真”。

創作

一.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複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錶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係虛實相

剪紙—龍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着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侷限大做文章,在侷限裏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複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侷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樸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裏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採用散點透視的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係的,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願望。

二.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

年年有魚剪紙

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準。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象,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範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複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鋸齒式剪紙

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紙的工具及説明: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鬆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四、剪紙刻法:

1.陽刻

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並且線線相連,還要把形留住,開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

2.陰刻

以塊為主,把圖形的線剪去,線線相斷,並且把形剪空,稱為負形。

3.陰陽刻

陽刻與陰刻的結合。

傳統工具與流程

傳統剪紙需要準備的工具:

1•剪刀

2•鉛筆

3•宣紙

4•蠟盤

5•刻刀

6•針和線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燈

9•熨斗

10,微雕激光切割機

傳統操作流程

1.印染紙張 — 傳統中國剪紙藝人會使用刷子將紙張染成傳統的中國紅。

2.燙印 — 在染色後的宣紙幹了後通常會出現皺摺的情況。用一個温熱的熨斗將皺紙的紙張熨平。

3.製作模板 — 下面這個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簡單,使用鉛筆將蝴蝶的輪廓勾勒出來。

蝴蝶剪紙

4.煙燻模板 — 將剛才染色準備好的一張紙張取來,將其弄濕潤,然後在下面壓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燈。模板和沒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會被煤油燈的煙所燻黑。當紙張完全乾燥了之後,將模板取下,然後就會留下煤油燈煙燻過的地方和沒有尋到的被模板蓋住的空白。這就是剪紙的樣板。

5.堆垛 — 將剪紙的樣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紙的上面,大約可以有20張左右,然後將他們封在一起。

6.剪紙 — 中國的剪紙藝人通常會選擇那種長柄斷韌的鋒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見圖形的那一張,這樣其它的紙張都能同時剪好。首先是剪裏面的花紋,其次是剪外面的邊線。

在中國品種繁多的剪縱橫中,蔚縣剪紙獨樹一幟,它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色剪紙,其工藝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六道工序。

一、畫:設計人員根據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圖案畫下來,通稱為畫樣子。

二、訂:將畫好的樣子訂在宣紙上(一般一次五十張宣紙為宜)並用剪子按着樣子的大小分成小塊。

三、浸:把訂好的貨放進水裏等浸透後拿出,再將其所含的水份擠淨,放在陽光下曬乾即可。

四、刻:將浸好的貨放在蠟板上,根據圖案的要求進行刻制。

五、染:給刻好的產品着色。原料是品色、灑粉;工具是毛筆、淨報紙。

六:包:把通過上述五道工序生產出來的產品,用紙式塑料包裝或書本、鏡框、金鉑等形式。

現代化剪紙

[1]激光剪紙就是利用[2]微雕激光切割機 將紙張進行切割鏤空形成精美的藝術品。激光剪紙是現代科技的新生產物但是它的成品一點也不比傳統藝人幾十年的功力遜色。同時利用激光剪紙在時間上還更有優勢。

裝裱

剪紙的裝裱一般使用以下幾種形式:

1.鏡框式

一般市場上出售裝照片和畫片的就可以。在裝剪紙時需要將剪紙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膠粘連在託紙上,否則待鏡框掛起來後,剪紙往往會掉下來或移動位置,顯得東倒西歪不整齊。 託紙的顏色選擇主要看剪紙的顏色,起襯托剪紙的作用。比如剪紙是重顏色時,襯紙就要選擇淺色的,剪紙是淺色或白色時,襯色就要選擇重顏色。

2.紙版裝裱

紙版裝裱可分平面裝裱和立面裝裱,平面裝裱將剪紙用透明乳膠全部粘連在事先設計好的紙版上即

鴛鴦剪紙

可。 立體裝裱是將紙版分成二層,中間夾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紙,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紙貼好,這種裝裱給人一種立體空間感。

3.卷軸裝裱

卷軸是是中國畫的一種裝裱形式。它莊重、大方,掛在房間裏很有氣魄和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用來裝裱剪紙自然是上等。如在裝裱好的卷軸上再請書法家題上字,蓋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國軸畫相媲美了。裝裱卷軸價格要比鏡框昂貴,裝裱技術的難度比較大一些,但是,藝術效果卻相當好。

4.壓膠裝裱

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各種透明化學材料越來越多,其中如透明樹脂膠,加進少許的凝固劑,將剪紙平放在玻璃上,將配好的膠水倒在剪紙上面,然後用木架繃平的玻璃紙平放在膠上,再用橡皮滾筒壓平,放在400度燈光下烤乾。用這種方法裝裱後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術比較複雜,如果禱時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將玻璃紙烤破而失敗。這種裝裱效果近似照片過膠效果。

剪紙的象徵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併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祈求生命的觀念為民間剪紙賦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紙的創作者對待富足與幸福,總是懷有着堅定樂觀的信念,綿延不斷的希望,剪紙正是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現。民間剪紙將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種民族事項活動中,來滿足廣大民眾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類的生存,充實人類的生活。在民間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着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鬥的勇氣。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敍,而是託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種種質樸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於有程式體系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系;來自於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流派

南方派

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武漢民間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VDIAO微雕 雙頭高速剪紙激光切割機 為您解決剪紙刀刻效率低人工費用高難題

什麼是剪紙,表現形式,別名是什麼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發展成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藝術語言。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羣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羣眾的喜愛。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藝術本沒有“民間”與“非民間”之分的。隨着文明的不斷髮展,社會階層、職能分工的出現,形成了相對於“宮廷藝術”和“文人藝術”而言的“民間藝術”這一歷史的概念。不同品類作品體現着不同階層的審美標準,應是相互間分界的根本。就剪紙而言,並非凡是用紙剪刻的作品都可謂之“民間剪紙”。歷史上不乏有應貴族市民階層節日習俗需求而專營剪紙的藝人,也不乏文人畫家為藝人繪稿、或專業藝術家運用剪紙技法創作的例證。這類作品與勞動羣眾為自己而創作的作品有着質的區別,多已脱離勞動者的審美本色,也不可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雖也在某些地區流傳,但最終必將因為並非民眾自己的創造而在變異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許多地區的羣眾性美術創作活動中出現的剪紙作品,也不能與民間剪紙混為一談。羣眾性創作活動也可以採用民間剪紙的形式,創作出羣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繼而在民間流傳,但其創作目的往往已脱離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達輔導者的意圖。二者之間雖有密切聯繫,但不是一個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間剪紙的範圍時,切不可只從表面形式去看,認為凡是用紙剪出來的都是民間剪紙,而忽視了是否為民眾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須,是否被羣眾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間廣泛流傳這些民間藝術的基本條件。當下民間文化基礎理論的薄弱,造成認識上的混亂,使得不少人認為,凡是生活在民間的藝人或工匠所作一諸如象牙雕刻、鼻煙壺之類,都可歸類於民間藝術的範疇,這是應予糾正的。包括民間剪紙在內的民間美術,其創作、審美、應用與勞動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離,使之和與其並存的其他藝術品類清楚地區別開來。

民間剪紙最能體現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鄉僻壤的山區農村,即以農村婦女為基本隊伍的勞動者應民間習俗和個人審美喜好而傳承或創作的。這也是本文所重點談及的內容。

由於各人的觀點合乎依據不同,剪紙的分類也不同。例如有人認為用刀刻出來的不叫剪紙,而應該稱為刻紙;但是有人卻認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紙也是剪鏤刀刻的,何況剪也有“絞刀”之別稱,為何刀刻就不能稱為剪紙呢?事實上,剪鏤刀刻的痕跡確有差異,其應用的技法也有難易之分,因此,世人認為刀剪並用的作品可通稱為剪紙,而純刀刻的作品仍可稱為剪紙,於是剪紙分類上就有剪紙、刻紙之分了。

剪紙的紋樣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還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現代器物兩類,共計11類。

又中國剪紙的特點,表現為題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為分來的依據,由此可分為:納吉祝福、怯邪、除惡、勸勉、警戒、趣味等七類。

有人認為剪紙的分類應以用途為據,由此可分為:

(1)裝飾類:貼於它物之上以供欣賞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紙,如窗花

(2)俗信類:用於祭祀、祈福、怯災、怯邪、驅毒的剪紙,如門神

(3)稿模類:用於版模、印染的剪紙,如繡稿

(4)設計類: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揚它物的剪紙,如電影或電視的片頭

另外也有人認為剪紙應分為三類:

(1)凡是用單色紙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樣子),稱為剪紙。

(2)凡是用彩色紙剪做、經粘貼而成的作品,應稱為剪貼。

(3)凡是剪後再填色的作品應稱為剪畫。此種説法未免含混籠統、似是而非,不僅類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畫一詞釋義尚多,不宜據於列類,何況剪而染色的作品將如何歸類,實待商榷。

還有以用紙及製作分類的,多用於教學之用。它將剪紙分為二類七種:

第一類:單色剪紙。就是用一種色紙來剪做的。又細分為

(1)折剪類,即將紙摺疊後剪,放開後可得一種圖案或字型。

(2)迭剪類,即將數張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後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數張作品。

第二類:複色剪紙,又稱為彩色剪紙。是以數張彩紙分剪後剪拼貼成圖;或以白紙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種顏色;或先剪成主版,襯以白紙後再染填上各種顏色。細分可為:

(1)襯色類,先用單色剪紙的方法剪做成圖,再以彩紙為襯

(2)套色類,以單色剪紙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紙貼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將畫稿所需的各色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沿稿線以次剪成,擇取一張為主版,貼裱在襯底上,再將其餘的部分添貼在主版之上。

(3)拼色類,即分別用色紙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圖樣貼裱在襯紙上;或見各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依稿剪成,吻拼於襯紙上。

(4)染色類,即用易於浸漬的白紙或淺色紙剪成各種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顏色;或先將紙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類,即先用黑色紙或深色紙剪出主版,裱貼在白紙上,再依稿填塗各種顏色;或用白紙剪成主題形象,裱貼後再填染所需顏色;也有先填色而後剪做的。

至於兼用兩類方法制作的剪紙,應擇其主要的方法歸其類別。

參考資料:http://info.gift.hc360.com/zt/jian/index.shtml

剪紙的種類有哪些?

剪紙、摺紙的種類總共有哪些?

窗花是對聯的別稱嗎

窗花不是對聯,窗花是貼在門窗玻璃上的剪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過年或辦喜事時的重要裝飾內容。製作窗花一般選用紅紙或顏色亮快鮮豔的彩紙,通過手剪或刀刻,剪出生動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等圖案,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節慶之日粘貼在門窗玻璃上,展現出喜慶,順利,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對聯又稱春聯、對子,是在過年時貼在門窗兩邊的一種用毛筆書寫在紅紙的吉祥祝福語句,兩邊對偶,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我國文字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窗花和對聯一般會共同使用,窗花展現出的美景,結合對聯表達的美意,會把喜慶的日子裝點的紅紅火火,喜氣洋洋。

窗花

對聯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

關於中國剪紙的資料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藴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 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鬆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裏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歷史:

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花製作裝飾品。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説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説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西漢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説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於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團花剪紙:對馬團花;對猴團花;金銀花團花;菊花團花;八用形團花。

唐代已將剪紙圖案應用於其它工藝方面。自漢至唐出現了一種金銀鑲嵌技術工藝,是將刻鏤的金銀箔粘貼在漆器或銅鏡的背面,經填漆磨幹,在漆地上顯出金光燦爛的花紋。

唐宋時期,流行“鏤金作勝”的風俗。“勝”,就是用紙或金銀箔、絲帛剪刻而成的花樣,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稱為“方勝”;剪成花草形者,稱為“華勝”,剪形者,就稱之為“人勝”。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東方朔傳·歲時節》:天地初開,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陰則災。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為重,又稱“人勝節”)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於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

唐代大詩人杜甫以《人日》為題作詩:“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酒,勝裏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也作有《人日》詩,詩中説:“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件唐代的人勝剪紙,七個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勝用於圍飾髮髻。

在日本的正倉院,保藏有兩枚唐代華勝,據日本齊衡三年(公元856年)《雜財物實錄》載:“人勝二枚……天平寶字元年閏八月二十四日獻物”,日本天平寶字元年即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為羅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頌吉語:“令節佳辰,福慶惟新,曼和萬載,壽保千春。”另一枚則用金箔刻了複雜的邊飾,並飾以紅綠羅的花葉,中心是一兒童在竹林下戲犬。

當時,還流行着一種用雙絲絹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稱幡勝、春勝,在立春那天,作為節日禮物,或簪於頭上,或掛在柳枝上,亦或貼於屏風。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裏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作品”。李商隱在《驕兒詩》中寫:“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意為驕兒袞師請父親在剪綵製成的春幡上寫“宜春”二字。因為立春之日為春天的首日,象徵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所以唐宋時期,人日剪綵這一民俗活動漸漸集中到立春這天,人們剪制各種幡勝、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為節日禮物。皇帝在這一天也接見羣臣,並分別賜以金銀幡勝或者羅幡勝。段成式《酉陽雜俎》説:“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宋代關於剪紙的記載就很多了。在南宋時期,已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有的裝飾燈綵,還有的剪成所謂“龍虎”之類。這時,皮影盛行,雕鏤皮影的材料,除了動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紙製作的。周密《志雅堂雜鈔》載:當時京城沛樑“向舊天都街,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隨所欲而成。又中瓦有餘敬之者,每剪諸家書字皆專門。其後,忽有少年能於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更精於二人,於是獨擅一時之譽。”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薩蠻”中寫道:“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有一種鳥,因頭項長有金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勝,而被命名為戴勝鳥,韋應物《聽鶯曲》中“伯勞飛過聲侷促,戴勝下時桑田綠”,勝成為春歸大地的象徵。

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載:“元旦以鴉青紙或青絹剪四十九幡,圍一大幡,或以家長年齡載之,或貼於門媚。

宋代剪紙用於工藝裝飾的一個重要創造,是吉州窯的瓷器,產品有茶盞和花瓶等,圖案題材很多,有鳳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動、活潑,它是作者在施釉過程中,貼上剪紙,入窯燒製而成的。

現代民間藍印花布,是用鏤花紙板刮漿後仿染而呈現花紋的,這種印染工藝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清人的筆記和地方誌中也有記載剪紙名家的。如《蘇州府志》載:“趙萼,嘉靖中制夾紗燈,以料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暈色。溶蠟塗染,用輕綃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芬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明代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在人們叫它“走馬燈”。

《嚴州建德縣誌》載:“林文耀,字綱齋,幼即工書,中年失明,乃剪紙為字,勢飛動若龍蛇,點畫不差毫髮。室人裝璜成軸,……人稱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載:“名女,張蔡公之女也。有巧思,與人接談,袖中細剪春花秋菊、細草垂楊.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區),絕巧奪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陳雲伯《畫林新詠》説:“剪畫,南宋時有人能於袖中剪字,與古人名跡無異。近年揚州包鈞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無不入妙。”並有詩曰:“剪畫聰明勝剪書,飛翔花鳥泳瀕魚;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清康熙時,有位宮廷畫家鄒元鬥,畫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風俗畫《歲朝圖軸》畫的上端繪有垂掛着的五枚彩色剪紙“門籠”。門箋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變而來。

在清代,因滿族人有剪紙的習俗,致使剪紙進入宮廷。在故宮,歷代皇帝舉行婚禮作洞房的神寧宮,牆壁按滿族習俗裱紙,四角貼着黑色的雙喜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貼着龍鳳團花的黑色剪紙;在宮殿兩旁的過道壁上也貼有角花。據説有人用紙剪成有鹿、鶴、鬆的“六合春”圖案,加以彩繪,貼於朝服上,連西太后都以為是繡出來的。

可以説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就沒有中斷過。她流傳面之廣、數量之大、樣式之多、基礎之深比任何一種藝術都更加突出。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她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附麗於生活,充實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追求,對生活的信念,對國富民康的企盼;她將人們平凡的生活點綴得如此瑰麗多姿,充分寄託和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她為滿足人們更高的社會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壯成長。

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它早已走出了莊户人的小院,走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演、服裝設計、書籍裝幀、郵票設計、報刊題花、連環畫、舞台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隨着歷史的進程,許多民族的、傳統的東西被漸漸淡化、湮沒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標誌應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並存,共同發展。願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

中國剪紙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户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藝術家們繼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和刀刻刺繡化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品種,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深深地紮根在勞動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把廣大農民羣眾的樸實情感,美好的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藝術品上,反映了作者與羣眾的密切聯繫,使剪紙藝術獲得了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在漫長的年月裏,經過無數不知名的農民作者的千錘百煉,創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優秀作品,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民間藝術家。剪紙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以“陰刻”為主和“色彩點染”上。它的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色彩對比強烈,作品貼在紙窗上,透過户外的陽光照射,豔麗奪目,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

鋁窗花的規格參數大概是多少呢?

‍‍‍‍‍‍

鋁窗花產品本身的優勢,如鋁窗花的防盜功能、結構特點、設計特點,這些特點是其他防盜網無法抗衡的。鋁窗花顏色多樣的優勢,市場上的不鏽鋼和鐵製防盜網在顏色上比較的單一,無法滿足不同人對不同顏色的偏好。而鋁窗花則有十多種顏色選擇,基本上滿足了顏色的需求。市場上多少玻璃窗是鋁合金的,而鋁窗花也是鋁窗花的,兩者的相結合比與其他產品搭配要協調很多,這是鋁窗花能穩住市場的重要原因。

建材鋁窗花規格一般分為常規規格和定製規格,常規規格在1300X4000mm以內,超出的規格屬於定製規格,鋁窗花鋁單板常規厚度為1.5mm-3.0mm,也有4.0mm/4.5mm/5.0mm,但是很少人用,除了市工程的高標準要求以及一些客户的要求,因為厚度在4.0mm以上成本相當高的,所以用的項目比較少。港式鋁窗花簡稱鋁窗花,其別稱又有:鋁合金窗花、不鏽鋼鋁窗花。因為它在不鏽鋼防盜窗的基礎上面添加了精美窗花的花紋,具備了不鏽鋼防盜窗的防護作用和古代窗花的藝術效果,再加上技術是從香港傳過來的所以就叫港式鋁窗花。同時鋁窗花獨具風格和安裝方法,使安裝和家人在用工具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拆卸下來,在發生突然的情況下(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可以方便從窗户陽台逃生,而室外的小偷在有工具的情況下,也不能輕易的拆卸鋁窗花這是鋁窗花獨特之處。鋁窗花規格基本信息:板面大小(mm):500*500mm 、600*600mm、600*1200mm、1024*1200mm等;厚度(mm):1.0-5.0mm。

‍‍‍‍‍‍

剪紙的別稱

抱歉,不知道別稱,只能找到這些,看看有沒有你要的

剪紙的分類應以用途為據,由此可分為:

(1)裝飾類:貼於它物之上以供欣賞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紙,如窗花

(2)俗信類:用於祭祀、祈福、怯災、怯邪、驅毒的剪紙,如門神

(3)稿模類:用於版模、印染的剪紙,如繡稿

(4)設計類: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揚它物的剪紙,如電影或電視的片頭

另外也有人認為剪紙應分為三類:

(1)凡是用單色紙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樣子),稱為剪紙。

(2)凡是用彩色紙剪做、經粘貼而成的作品,應稱為剪貼。

(3)凡是剪後再填色的作品應稱為剪畫。此種説法未免含混籠統、似是而非,不僅類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畫一詞釋義尚多,不宜據於列類,何況剪而染色的作品將如何歸類,實待商榷。

還有以用紙及製作分類的,多用於教學之用。它將剪紙分為二類七種:

第一類:單色剪紙。就是用一種色紙來剪做的。又細分為

(1)折剪類,即將紙摺疊後剪,放開後可得一種圖案或字型。

(2)迭剪類,即將數張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後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數張作品。

第二類:複色剪紙,又稱為彩色剪紙。是以數張彩紙分剪後剪拼貼成圖;或以白紙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種顏色;或先剪成主版,襯以白紙後再染填上各種顏色。細分可為:

(1)襯色類,先用單色剪紙的方法剪做成圖,再以彩紙為襯

(2)套色類,以單色剪紙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紙貼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將畫稿所需的各色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沿稿線以次剪成,擇取一張為主版,貼裱在襯底上,再將其餘的部分添貼在主版之上。

(3)拼色類,即分別用色紙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圖樣貼裱在襯紙上;或見各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依稿剪成,吻拼於襯紙上。

(4)染色類,即用易於浸漬的白紙或淺色紙剪成各種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顏色;或先將紙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類,即先用黑色紙或深色紙剪出主版,裱貼在白紙上,再依稿填塗各種顏色;或用白紙剪成主題形象,裱貼後再填染所需顏色;也有先填色而後剪做的。

至於兼用兩類方法制作的剪紙,應擇其主要的方法歸其類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