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對月穿針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經驗館 2.37W

七夕對月穿針是什麼意思

七夕節的慶祝方式有很多,其中對於針的運用有許多,傳統的七夕的慶祝方式對月穿針現在流傳下來的比較少,但是這種民俗也體現了中國女性對於完善自身提升自身能力的追求,是一種很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特色地民俗活動。

自古流傳的民俗

對月穿針是中國傳統七夕節的慶祝活動,故事女子驗證自己手藝得手段。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節日習俗,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説:“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得巧與輸巧

古時候的女子不用讀書上班,所以女工成了女子們得必備技藝。在七夕節當天,就需要通過針來展現女孩子們的能力。古時候有專業用以七月七乞巧的針,這類乞巧“專用型針”的針眼很大,有的還不僅一孔,有眼睛、五孔、七孔,多的做到“九孔”。七月七那天晚上,假如能成功穿針便是“得巧”了。女人賽事穿針,他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來越快,就代表着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之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前準備好的禮品贈給得巧者。?

古代女子能力的體現

“對月穿針”的難度可想而之,所以也更能驗證女孩子們的能力。對月穿針是利用月亮的亮度,不能使用其他照明,而且時有微雲漂浮;再則,所穿之針稱為“七子針”,這是種特製的扁形七孔針,即針末有七個針孔。光線不亮,針有七眼,要把綵線飛快地穿過去,豈是容易之事?所以,梁簡文帝《七夕穿針》詩描寫比賽穿針的女子心理説:“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線沒有穿準,怪月色昏暗,線頭散開了,怪夜風太大,心理的描寫真是細緻入微。可見古代女子對“七夕穿針”的重視——在這方面的爭強好勝,正因為這是女子的立身根本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