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商業價值不斷提升 - 其發展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來源:趣味經驗館 2.37W

虛擬人的發展和變化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通常來説虛擬人是指通過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等工具在計算機上構建一個與真人相似的虛擬形象,他們有着與人類相似的表現、運動和行為。虛擬人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將整個歷程分為四個階段。

虛擬人商業價值不斷提升 其發展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1980-1999)

日本宅文化於80年代興起,在動畫同人雜誌大量顯現後,人們開始將虛擬人物引入現實世界。由於受當時製作技術的限制,在以手工繪製為主的情況下,應用極為有限,形象也較為單一。
在這個虛擬人的萌芽階段,1982年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中的女主角林明美,被製作方包裝成演唱動畫插曲的歌手,並製作了音樂專輯,可以説林明美是世界上第一個虛擬歌姬。
隨後,1984年,英國人George Stone創作了名為Max Headroom的虛擬人,不僅樣貌和表情動作與人類相似,還參演了電影和廣告拍攝,不過這些都是通過對真人演員的特效化粧以及手繪實現的。

第二階段(2000-2014)

在21世紀初期,CG技術、動作捕捉技術、語音合成技術等得以發展,而傳手繪則逐漸被取代。在這些技術的加成下,虛擬人在外形、動作、聲音和表情上與人類更加地相似,從而擁有了更加生動豐富的形象。
由此虛擬人開始進入影視娛樂行業,比如2001年《指環王》中的角色咕嚕;2007年,日本製作的少女偶像“初音未來”;2012年上海禾年打造的虛擬歌手“洛天依”。但由於CG和動作捕捉技術等發展還不成熟,因此,整個虛擬人市場規模尚未打開,呈現形式也較為粗糙。

第三階段(2015-2019)

隨着數字化進程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興起,智能驅動下的虛擬人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層面有了進一步的突破,虛擬人所能呈現的形式有了更加多元的場景。
2016年,絆愛在YouTuBe開設了第一個主播頻道,以第一個Vtuber(Virtual YouTuber,即虛擬主播)的身份正式出道。這也正式確立了虛擬主播的概念和文化的開端。
2018年,新華社和搜狗聯合發佈的“AI合成主播”,能以虛擬形象在熒幕前進行新聞播報。2019年,浦發銀行和百度共同發佈數字員工“小浦”。得益於技術的進步,除了在娛樂影視領域中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覺享受,虛擬人也能在服務行業中發揮作用。

第四階段(2020-至今)

在社交娛樂產業的推動下,資本加大了對虛擬人領域的投入,短視頻平台、直播模式的興起,虛擬人的商業價值隨之凸顯。虛擬偶像團體、虛擬偶像KOL、明星分身虛擬偶像、虛擬品牌代言人等等,多樣化的發展模式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發,而虛擬人作為元宇宙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少互聯網巨頭以此為切入點,紛紛進入虛擬人賽道。比如巴西&西班牙混血少女Miquela Sousa、天貓超級品牌數字主理人AYAYI和國風少女翎Ling。
虛擬人商業價值不斷提升 其發展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第2張
關於虛擬人的發展階段,我們就介紹到這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