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來源:趣味經驗館 3.1W

大雪節氣的來歷:大雪節氣,太陽黃經達255度。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 平靜書齋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明日(12月7日)就是大雪節氣了。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

太陽黃經達255度時,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就來了。今日是“大雪”,民間的説法是“大雪”之後更加寒冷。專家表示,大雪後,市民應該注意保暖,多運動以調神,飲食應該視身體而進補。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大雪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

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第2張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大雪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温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温也穩定在0℃以下,此時,黃河流域一帶已漸有積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則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了。

是 大雪節氣,太陽黃經達255度。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

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第3張

但在南方,特別是廣州及珠三角一帶,卻依然草木葱蘢,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區冬季氣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温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佔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

大雪節氣的由來 每年公曆12月7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説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 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有所萌

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第4張

這時,華南氣候還有多霧的特點,一般12月是霧日最多的月份。霧通常出現在夜間無雲或少雲的清晨。

大雪節氣的氣候特點:標誌着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大雪由來概述: 大雪節氣,太陽黃經達255度。大雪

24節氣之大雪的來歷 第5張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

24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智慧。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確定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

經過不斷的完善和完善,到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平等人制定的《太初曆》正式確定了曆法中的24個節氣,並確定了24個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經度0開始,沿經度每15度的時間稱為“節氣”。它每年運行360度,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每個月的第一個節氣是“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每個月的第二個節氣是“中”,即:雨、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中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與“中節氣”交替出現,每持續15天,至今人們已有“節氣”與“中節氣”合稱“節氣”。

二十四節氣意義: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歷代政府發佈的時間尺度,而且是指導農業生產、預測日常生活冷暖雨雪的指南針。

24節氣準確地反映了季節的變化,用於指導農業活動,影響着成千上萬家庭的衣食住行。24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的變化規律。

二十四節氣巧妙地將天文、農業、物候和民俗結合起來,產生了大量相關的季節文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1366338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着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着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温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温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雨水

每年2月19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交“雨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3666130水”節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温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温在5℃上下,華南氣温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俗話説:“麥澆芽,菜澆花”,對起苔的油菜要及時追施苔花肥,以爭莢多粒重。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仍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發病的流行。

驚蟄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説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温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粧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温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説:“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説:“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着氣温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驚百蟲”,温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春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 篇》説:“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全國各地日平均氣温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温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温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説,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南方仍需繼續搞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羣眾經驗説:“冷尾暖頭,下秧不愁。”要根據天氣情況,爭取播後有3—5個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開始抽芽,應及時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蟲害,力爭茶葉豐產優質。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在火熱的農忙季節,要繼續用我們的雙手去綠化祖國山河,美化我們的環境。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採製,確保產量和品質。這時北方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禦低温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濕漬和寡照的危害。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説,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

二十四節氣來歷小故事

二十四節氣來歷小故事: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擴展資料

每個節氣的小故事:

1、立春

陣陣東風吹拂着冰雪覆蓋的大地, 悄然融化的雪水開始滋潤冰凍的土地,立春了萬物都開始復甦。剛剛醒來的節節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6蟲想要攀上高峯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冰封了一冬的大尾魚也耐不住寂寞破冰而出。

2、雨水

時間一天天過去,節節蟲還在裂縫中生活,每天都嘗試着往外爬的節節蟲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雨水到了,大地迎來了第一場春雨,大尾魚在淮河中愉快的暢遊,但慢慢滲進裂縫裏的雨水卻讓節節蟲面臨滅頂之災。

3、驚蟄

節節蟲在水邊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樣子,認為自己外表醜陋的節節蟲非常自卑,但看到含苞欲放的桃花被風吹落後懂得了一個道理,外表的美麗是脆弱的,不糾結與外表的它決定粉飾自己的內心。

4、春分

一轉眼到了春分,各種花開遍了山野,喜歡花香的節節蟲玩的不亦樂乎。在水裏的大尾魚非常喜歡給人講大道理,看到在一邊玩耍的節節蟲後,它便開始普及花的知識,還和節節蟲探討起了首和尾的道理。

5、清明

今天的天氣非常清澈,沒有一絲霧氣,這都是因為清明的緣故。節節蟲和小蟲子們打招呼時卻嚇跑了對方,它認為一定是自己外表的緣故。大尾魚的美在於尾大,吉鳥的美在於嘴巴,而它的美體現在哪裏呢?

6、穀雨

穀雨到了,柳絮飄得到處都是,而水裏也長出了很多浮萍。大尾魚向節節蟲講了關於柳絮和蒲公英的事情,在他們聊到彩虹的時候突然布穀鳥叫了出來。布穀鳥的聲音非常好聽,但大尾魚還是更喜歡吉鳥。

7、立夏

節節蟲又長了一節,它知道今天一定又是一個節氣,但吉鳥卻沒有來報道,而大尾魚也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節節蟲在今天見到了許多新鮮的面孔,但好朋友們卻沒有報道,在它感到無聊時吉鳥唱着立夏的歌來了。

8、小滿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節節蟲從大尾魚那裏聽説今天是小滿,但它並不明白小滿是什麼意思。節節蟲和大尾魚聊起了關於節氣的話題,正聊着它們看到了一隻從天而降的鳥蛋,這隻麻雀鳥蛋的背後到底有着什麼養的故事。

9、芒種

連續的陰雨天終於過去,一望無際的麥田在陽光下翻動着金*的麥浪,與藍天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景色。今天是芒種時節,節節蟲因為隱私的問題而遲遲才來,一個勁追問的大尾魚送上了飽滿的麥穗。

10、夏至 

夏至到了,刺眼的陽光直射大地,節節蟲和大尾魚都感覺到了天氣的炎熱。節節蟲認為天氣這麼熱太陽當然離我們很近,但大尾魚確説今天太陽其實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天,看到節節蟲不服氣的樣子大尾魚決定耐心的教導它。

11、小暑

大清早節節蟲就又唱又跳,被擾了清夢的大尾魚非常不悦,剛好路過的吉鳥駐足來看節節蟲的表演。清醒過來的大尾魚教節節蟲避暑的方法,本打算和節節蟲分享祕密的時候突然想起有急事,大尾魚剛剛離開節節蟲就遇到了危險。

12、大暑

太陽緩緩落入地平線,刺眼的光芒漸漸散去,今天是大暑天氣異常炎熱。夜深了天氣涼了下來,大尾魚浮出水面呼喚節節蟲,但節節蟲還為一隻飛蟲的死去而感到難過,在大尾魚口中它知道了蜻蜓的一生。

13、立秋

今天是立秋,吉鳥和節節蟲玩了一個遊戲,它讓節節蟲來撼動一棵大樹,想和大樹拼命的節節蟲被吉鳥攔住,吉鳥是想讓節節蟲用智慧來撼動大樹。大尾魚為節節蟲採了一束荷花,沉迷於荷花美麗的節節蟲差點失足落水。

14、處暑

處暑象徵着酷暑天氣的結束,節節蟲和大尾魚在聊天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羣大雁飛過,害怕的節節蟲差點落水,大尾魚載着節節蟲逃到了岸邊。吉鳥到後他們開始了愉快的交談,海灘輪到了地平線的話題。

15、白露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意漸濃、天氣轉涼,清晨會在地面和樹葉上發現露珠。節節蟲新生的皮膚被刮傷,大尾魚立刻為它包紮傷口,吉鳥飛來後告訴節節蟲要豎直起來,要有高度。

16、秋分

北斗星的斗柄會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今天晚上斗柄指向西方,今天是秋分節氣是秋天的最中間。大尾魚以夜幕為黑板向節節蟲開始教授星空的知識,而節節蟲在地上畫出了有關節氣的圖像。

17、寒露

節節蟲站在樹下,看着銀杏樹的樹葉飄然而下,它想要接住落葉,然而它無論往哪個方向跑都是徒然。寒露世界不露腳,這些落葉就是大自然保護大地還有節節蟲的饋贈,春天是看到的、夏天是聽到的而秋天則是聞到的。

18、霜降

被凍醒的節節蟲索性不睡了,新長出來的身體隱隱作痛,節節蟲在脖子上紮了一個蝴蝶結就出門了。現在還沒到冬天,但地上到處都是似有似無的一層,問過大尾魚後節節蟲才知道今天是霜降,清晨的露水都凝成了霜。

19、立冬

立冬到了,大地一片蕭條,地面上已經不適合節節蟲生存了,它思索着要不要轉往地下安家。今天朋友們都沒有出來,節節蟲思索着朋友們都是大忙人,吉鳥突然出現告訴節節蟲大尾魚受傷了,大尾魚在清理河道時身體被拉了一條口子。

20、小雪

天還沒亮吉鳥就趕着出去報節氣,節節蟲醒來後非常擔心大尾魚如何過冬,但膘肥體壯的大尾魚那用它來擔心。和大尾魚清理河道的時候天上飄起了小雪,節節蟲和大尾魚開始討論起來關於美的話題。

21、大雪

今天是大雪的節氣,它想要和吉鳥一起去節氣播報,大雪這個節氣和天氣也息息相關,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讓節節蟲分外開心。為了不影響吉鳥的工作節節蟲回到了地面,在大尾魚那裏它瞭解到了傲雪的植物。

22、冬至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大尾魚説這意味着大家見面的機會少了,聽到這些後節節蟲很不開心。吉鳥耐心的教導節節蟲,冬至雖然是嚴冬的開始,但同時也是陰陽二氣的轉折點,隨着陽氣的慢慢升高春天便不遠了。

23、小寒

節節蟲現在每漲一節身體就痛苦難耐,今天雖然是小寒,但天氣卻異常的寒冷。吉鳥為了不讓節節蟲睡過去不停地和它説話,小寒這個節氣和人們的心理息息相關,為此吉鳥和節節蟲探討起了大與小的話題。

24、大寒

今天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天,而節節蟲也迎來了生命的終點,吉鳥和大尾魚用盡辦法來到了節節蟲的身邊,它們陪伴着節節蟲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程。立春到了,埋葬節節蟲的地方長出了一顆小樹苗,它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形態開始了輪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大雪是24節氣中的一節氣嗎?有什麼説法?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古代農民根據四季更替、萬物枯榮的自然變化總結出來的氣候經驗。在這個過程之中也產生了不少的農諺,例如“瑞雪兆豐年”等。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至於“大雪”節氣的由來,請看一下詳細介紹: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説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人常説,“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温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4663638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的農諺。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温已降至-10℃,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温也穩定在0℃以下。在氣候正常年份,黃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區已有積雪出現,冬小麥已停止生長。大雪以後,江南進入隆冬時節,各地氣温顯著下降,常出現冰凍現象,“大雪冬至後,籃裝水不漏”就是這個時間的真實寫照,但是有的年也不盡然,氣温較高,無凍結現象,往往造成後期雨水多。江淮及以南地區小麥、油菜仍在緩慢生長,要注意施好臘肥,為安全越冬和來春生長打好基礎。華南、西南小麥進入分櫱期,應結合中耕施好分櫱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溝排水。這時天氣雖冷,但貯藏的蔬菜和薯類要勤於檢查,適時通風,不可將窖封閉太死,以免升温過高,濕度過大導致爛窖。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應儘可能地保持較低的温度。   大雪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和低温的預報,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凍害。注意牲畜防凍保暖。

參考資料:個人常識+百度百科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着千家萬户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 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4626632、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温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温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温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 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為什麼是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裏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繫,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温下降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總結的結果,是我國勞動人民獨有的偉大科技成果,在我國廣大農村開展農事活動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一般更適用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天氣逐漸回暖,廣闊大地將呈現一片萬掏復甦的景象,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萬物,蟄伏地下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分,這一天晝夜相等。

清明:清潔明淨的意思。氣候温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夏天開始,農作物漸將借温暖的氣候而生長。

小滿:滿指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芒種:芒種也為忙種,麥類等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收割,同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節。

夏至:至者權也,這一夭日影短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温將繼續升高。

小暑:暑是炎熱,小暑就是氣候炎熱而還沒有熱到極點。

大暑:炎熱到極點,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立秋: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後氣温逐漸下降。

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逐漸下降。

白露:此時因夜間較涼,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為白色露珠,是天氣轉涼開始的意思。

秋分: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氣温繼續下降,入夜已寒氣襲人,露滴凝冷,是氣候將逐漸由涼變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北方開始降雪,但雪量還小,次數也不多。

大雪:雪將由小到大,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達極點。

大寒: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