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有多少天?

來源:趣味經驗館 2.42W

一個月有多少天?

一個月有28天、29天、30天、31天。農曆一個月的天數依照月亮圍繞地球執行週期而定,爲29或30天。而公曆大月爲31天,小月爲30天,其中公曆的2月叫月平或平月爲28天,而公曆閏年平月(2月)爲29天。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一個月有多少天

閏年共有366天(每4年一次)

一月 31天

二月 29天

三月 31天

四月 30天

五月 31天

六月 30天

七月 31天

八月 31天

九月 30天

十月 31天

十一月 30天

十二月 31天

平年共有365天

一月 31天

二月 28天

三月 31天

四月 30天

五月 31天

六月 30天

七月 31天

八月 31天

九月 30天

十月 31天

十一月 30天

十二月 31天

1個月有多少天

1個月有多少天

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來月有28天

閏月有29天

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閏年的2月是29天,非閏年的2月是28天。月是曆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週期作爲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

年月日,是一種指計時單位,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年月日,這三個概念所依據的物質運動是互相的。根據精確測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約爲365.2422平太陽日,這叫一個迴歸年。而從一次新月到接連發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時間間隔爲29.5306平太陽日,這叫一個朔望月。

一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一圈)的時間。全長爲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迴歸年”。曆法上的年爲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曆法上叫做“歷年”。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週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早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爲計算時間的單位,把一年作爲制訂曆法的根據。

擴展資料

計算方法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訂時間順序的法則叫"曆法"。以迴歸年爲單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個整數月,在一個月中又安排多少個整數天的方法和怎樣選取一年的起算點的方法就叫曆法。

曆法問題的複雜性全在於迴歸年和朔望月這兩個週期太零碎,它們同"日"之間的關係,不像公里同米之間的關係那樣簡單;而且,它們彼此之間也不能通約。

所以,曆法總是顧此失彼,不能同時協調兩個週期。由於這兩個原因,曆法一般地分爲三類;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側重協調朔望和歷月關係的叫太陽曆,簡稱陽曆;兼顧朔望月和迴歸年、歷月和歷年的叫陰陽曆。

無論哪一種曆法,都有一個協調歷日週期和天文週期的關係間題。在原則上,歷月應力求等於朔望月,歷年應力求等於迴歸年。

但由於朔望月和迴歸年都不是整日數,所以,歷月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歷年須有平年和閏年之別。透過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的適當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歷月等於朔望月,或平均歷年等於迴歸年。這就是曆法的主要內容。

一個月是多少天

對於公曆:一個月有31或者30或者29或者28天;

對於農曆:一個月有30或者29天。

1、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這七個月是31天。

2、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這四個月是30天。

3、二月的閏年是29天,一般年份是28天。

月是曆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週期作爲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

擴展資料

中國十二月份的來源:

“陰曆”又名“太陰曆”,系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爲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週之時數爲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曆,我國在元年前採用此歷,爲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曆”。一般人以爲陰曆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日“農曆”。

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爲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爲月球公轉一週年所需之時間,謂之“恆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因每月天數不能有奇零,故陰曆一個月爲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爲首,即以朔日爲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爲歲首。

地球繞日一週,即月繞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內之月數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個月,僅三百五十四日,與歲實相比較,約餘十一日,積至三年,餘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須置一閏月,尚餘三日或四日,再積二年,共餘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閏月。

平均計算,每十九年須置七閏。以有節無氣之月爲閏月,有閏月之年爲閏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平年則十二個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月份

一個月有多少天

1、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這七個月是31天。

2、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這四個月是30天。

3、二月的閏年是29天,一般年份是28天。

月是曆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週期作爲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

擴展資料

月份來源:

月份來源的傳說來自於《山海經》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經》記載,帝俊有兩位妻子,羲和與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稱爲月母。

其實羲和與常羲同爲制定曆法的官職。《世本》中記載,黃帝爲了制定曆法,讓“羲和佔日,常儀佔月”,常儀就是常羲,佔月就是觀測月亮的晦朔弦望的週期,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來歷。

中國農曆各月別稱由來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季爲三月。孟月、仲月、季月分別指各季的第一、二、三月。

孟月,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

仲月,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五、八、十一月。因處每季之中,故稱。

季月,每季的最後一月,即農曆三、六、九、十二月。

古樂有十二律,分爲陰陽兩類:奇數六律爲陽律,稱六律;偶數六律爲陰律,稱六呂,故合稱“律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