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内容怎么写 - 什么是二次备课

来源:趣味经验馆 1.35W
1.什么是二次备课

理解一:二次备课指的是教师在已有教案(网上下载)的基础上,研读教材文本,并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关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而进行的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一种科学的备课方式。

二次备课内容怎么写 什么是二次备课

理解二:理解一得出的课前教案,就是一次备课(预设教案)。二次备课是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二次补充备课,写出体会和不足,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有的老师说这是课后反思)。

扩展资料: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课的内容有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

备课分类

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 (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的说明,包括教材、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总时数,预定复习、考试和考查时间等;二是教学进度计划表。

②单元(或课题)计划。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

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

③课时计划(教案)。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上课进程中,对原定课时计划,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实行师生合作形式集体备课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集体备课而言,进行三种层次的集体备课。

一是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集体研究一次。

二是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集体研究一次。

三是课文集体备课。第一次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第二次讨论教案、学案的设计是否合适、恰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备课开始,就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主备老师分工负责备课制,集中了老师们的智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举多得,一改多赢。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备课

2.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

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二备活动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的活动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问题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活动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 (4)教案中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用红笔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增减相关的活动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教案。三、课后二次备课的侧重点教学前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总不可能和设想一模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也有可能触发灵感。

教后二次备课我认为主要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1)备教学中得与失。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2)备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

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3)备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住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所以记录下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也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4)备学生的困惑,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作为教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课,而不去反思总结,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堂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不仅要求我们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同时引导我们开放自己,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反思中学习别人,发展自我。

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研活动怎样有效的进行二次备课

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集体备课,可是,在具体执教的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有时精心设计的精彩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却显得很生涩,很混顿。

为什么成功的集体备课却没有上出成功的课呢?仔细想来,集体备课的“众人智慧”要体现于动态的、生成的、具体的课堂,必须要在教师执教之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人修改”才能实现。这里的“个人修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就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个性的魅力。

那么,二次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怎样备”?才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个性魅力,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从二次备课的内容和方法这两大方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和环境,掌握学生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教师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备自己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此,在备课、上课时,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体验,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经常用生动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及结束语一次次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求知欲,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活化教材,创设生动可感的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 (三)备教材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等待教师去开拓、丰富、完善、创新。

在二次备课时,我们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特长,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学内容。

二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结构。 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首先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

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把三位目标落到实处。 (四)备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加强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确定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解读文本,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

2、教师必须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原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备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恰当选择教法学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选择教法学法,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教师自己的实际,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2、注重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要在多样化上下功夫,提高艺术性。

关键在一个“活”字,尽可能体现“活。

4.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

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二备活动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的活动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问题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活动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 (4)教案中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用红笔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增减相关的活动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教案。三、课后二次备课的侧重点教学前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总不可能和设想一模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也有可能触发灵感。

教后二次备课我认为主要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1)备教学中得与失。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2)备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

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3)备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住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所以记录下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也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4)备学生的困惑,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作为教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课,而不去反思总结,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堂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不仅要求我们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同时引导我们开放自己,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反思中学习别人,发展自我。

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如何正确书写教案,教案、教材的二次备课,怎样有效去听课,作业

你把教材当成一棵大2113树,树的枝5261叶就是内容,每一4102片树叶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叶子1653里的内容就像一个微观的世界,而教材也是一样的,要有逻辑,更要让学生的脑海里形成跟你也样的知识量逻辑框架。

你所写的教案,教材,只有两种用途,

一、是自己授课,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是自己学习,利用这样额教案,教材来引导自己,能有顺序的学习,能像上楼梯一样简单的学习。

所以的教案,教材都是为了学习,推广,但是很多人却忘了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下,想提升自己的知识量,就必须要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记忆系统,让脑子里的记忆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抽取,储存的流程。

每一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记忆片段都是不连续的,记忆片段的长短会导致教案,教材实施最后成果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最简单的就是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连接起来,在听课时有两样法宝可用,第一是录音,录视频,第二是笔记,这些都可以把自己记不住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让自己再次学一遍。

就像现在的大数据一样,储存,再储存,需要时就连接起来,用大脑的念头去调出来。

而大数据的模式就是这样子的,储存空间不够就增加,而人脑的储存空间足够了,反而是容易遗忘,那就需要记录,用各种各样的记录硬件来备份,录视频,录音,记笔记等等都可以。

最后的一点就是,连接的念头,当你需要该领域的知识时就需要一个清晰的念头,能让自己想起这些知识。

念头的形成,可以是便利贴纸,可以是一些能令人记忆深刻的图像。

6.请问怎样有效的进行二次备课

太行东路学校 马家盛 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集体备课,可是,在具体执教的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有时精心设计的精彩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却显得很生涩,很混顿。

为什么成功的集体备课却没有上出成功的课呢?仔细想来,集体备课的“众人智慧”要体现于动态的、生成的、具体的课堂,必须要在教师执教之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人修改”才能实现。这里的“个人修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就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个性的魅力。

那么,二次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怎样备”?才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个性魅力,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从二次备课的内容和方法这两大方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和环境,掌握学生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教师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备自己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此,在备课、上课时,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体验,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经常用生动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及结束语一次次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求知欲,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活化教材,创设生动可感的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 (三)备教材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等待教师去开拓、丰富、完善、创新。

在二次备课时,我们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特长,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学内容。

二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结构。 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首先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

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把三位目标落到实处。 (四)备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加强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确定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解读文本,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

2、教师必须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原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备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恰当选择教法学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选择教法学法,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教师自己的实际,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2、注重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要在多样化上下功夫,提高艺术性。

关键在一个“活”。

7.【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这事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8.小班教案语言妈妈的生日二次备课怎么写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有爸爸妈妈忙着为自己过生日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从爸爸和“我”为妈妈准备生日入手,流露出浓浓的家庭亲情,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再次感受到家的温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2、在情景中学会描叙,大胆表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念儿歌,初步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生日快乐》音乐磁带、生日蛋糕的模型或蛋糕盒,凉拌黄瓜一盘、材料包:纸盘子上画上红烧大虾,另画一碗热气腾腾的烫。

活动过程

(一)谁过生日

1.出示漂亮的“大蛋糕”,播放《生日快乐》歌,齐唱“祝你生日快乐”。

2.猜一猜,今天是谁过生日?

3.今天妈妈过生日,小朋友和爸爸忙着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

(二)给妈妈过生日

1.妈妈喜欢吃什么呢?先来意盘虾,再烧一碗汤。

2.学念诗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观看挂图。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再加个菜吧!爸爸在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给妈妈尝一口黄瓜,妈妈会说什么?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学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6.为什么妈妈觉得菜的味道特别香?

(三)学念儿歌

1.老师把给妈妈过生日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题目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

(四)仿编儿歌

1.请幼儿说说妈妈喜欢吃的菜。

2.用幼儿提出的菜名替换儿歌中“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这两句,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在来炒鸡蛋”,等等。

教学反思

活动的导入部分比较有趣,我能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自然地将幼儿带入了情境中。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图片的形式,即能帮助幼儿有序地理解儿歌,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挂图中的菜可先蒙起来,增强神秘感,当说到妈妈喜欢吃什么时,再逐一揭开,这样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在学说“恩,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时,我采用了情境表演,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说了句子,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能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在创编的环节中,发现孩子的已有经验还是比较缺乏,其实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相关内容,如中午用餐时,可以和孩子说一说今天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汤,在回收调查表的时候,能结合调查表,和孩子谈一谈,我的妈妈喜欢吃什么菜,我的爸爸喜欢吃什么菜,相信这些工作做到位后,创编活动应该是整个活动的**部分,相信每个孩子的参与性会更强。

整个活动,我能注重和幼孩子的交流,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始终沉浸在为妈妈过生日的情境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几个不足之处:

1、在导入活动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喜欢吃什么菜,满足他们想说的愿望,同时,也为创编活动做好铺垫;

2、在引导孩子说“我放醋和糖”的时候,可以问:酸酸的,是什么调料?甜甜的,是什么调料?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根据经验说出醋和糖;

3、在创编部分,可以准备好白纸,将孩子说出的菜,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帮助孩子很好地记忆创编内容,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没有很好地吃透教材,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也了解不够。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