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茶信阳第一苏东坡

来源:趣味经验馆 2.82W

淮南茶信阳第一苏东坡

淮南茶闻名于世,有“合阳得之,不同于永安;东流至信阳,更胜于武夷”的说法。而在信阳茶中,以信阳毛尖最为著名,而茶的来源地也因此得名为“毛尖之乡”。

在宋代,苏东坡曾亲临信阳,品尝过当地的茶叶,他曾写下著名的诗句:“信陽茶,膩而不腻;洁而不浊,温而不热;气而不焦,味而不涩。” 可见其对信阳茶的喜爱之情。而他也因此被誉为“信阳第一客”。

因为苏东坡赞誉,淮南茶和信阳茶在历史上都各自享有高声誉,并被誉为中国的一级名茶。如今,信阳毛尖不仅风靡国内,还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茶叶市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信阳毛尖|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

每天一个茶叶小知识

信阳毛尖

绿茶之王|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茶

信阳毛尖基本信息:

别名:豫毛峰。

分类:绿茶。

产地: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

口味:鲜爽醇香、回甘。

功效:抗菌消炎,止血,止痛,去腻消食。

储藏:保持干燥、密封、低温储藏。

信阳毛尖品质特点:

外形:细秀圆直,隐显白毫。

色泽:鲜亮,泛绿色光泽。

汤色:淡绿,明亮。

香气:浓郁栗香,香气持久。

滋味:爽口清甜。

叶底:细嫩均整。

1.备具,准备好茶叶和茶杯。

2.烫洗茶具。

3.在杯中投入3克左右茶叶。

4.注入适量温开水,约占杯体容量四分之一。

5.迅速将注入的水倒出,此为洗茶。

6.再次注入开水至八分满。

7.静待3分钟左右,即可品饮佳茗。

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茶: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8年,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5年,信阳毛尖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

1982年、1986年,信阳毛尖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0年,龙潭信阳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参加国家评比,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信阳毛尖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1999年,“五云山”牌信阳毛尖荣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如今,信阳毛尖已经享誉世界,远销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哪种茶叶好喝如何选 什么茶叶好喝怎么选

1、信阳毛尖。“淮南茶,信阳第一”,宋朝文坛大佬苏东坡曾这样称赞信阳茶。而信阳毛尖是信阳乃至河南茶叶中的第一,是信阳人的骄傲,也是很多喝茶人的至爱饮品。信阳毛尖是河南信阳的特产,当地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有考古专家曾在信阳固始县境内的一座战国时期古墓中发现了茶叶,可见其产茶历史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信阳毛尖的一战成名还是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获金质奖,更是被誉为“绿茶之王”,强势入选中国十大名茶。特点:从外形上看,条索细、圆、光、直,色泽绿润,白毫比较多,冲泡之后,汤色清澈明亮,通透不浑浊,香气清新扑鼻,没有青草气;滋味鲜醇甘爽,回甘生津很明显,没有涩味。

2、仙雾凤茗。四川是我国比较有名的产茶大省,川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所产好茶自是无数。仙雾凤茗是四川筠连县的特产红茶,此地盛产红茶,素来都有“川红之乡”的美誉。此茶是筠连红茶中的佼佼者,采用的制作工艺已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极具地方特色,此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虽然众多荣誉加身,但它的价格却不高,凭借超高的性价比俘获了大量茶客的芳心,被称为“口粮茶之最”。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乌蒙山脉中,是名副其实的“高山茶”。其鲜叶肥厚鲜嫩,内质丰富,滋味要比普通茶更加甘醇丝滑,香馥悠长,是纯天然无添加的好茶。特点:成品茶条索饱满紧实,色泽乌中带金,干香清幽;经过热水的冲泡,香气进一步升华,花果香显著,细闻又有甜甜的蜜香,很是好闻;茶汤也是橙黄透亮,温润如玉,喝上一口,甘甜的茶汤伴着香气在口中流转,入喉丝滑,不锁喉,滋味很是饱满甜润,回甘生津,喝之不忘。

3、大红袍,大红袍虽然名字里带红,可它是大名鼎鼎的乌龙茶。大红袍产自福建的武夷山,是武夷岩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乌龙茶,曾一度是顶级茶的代名词。笔者对大红袍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剧中主角江德福他们去茶馆喝茶,300元一壶的大红袍在那个时代也是价格不菲,所以当时觉着大红袍就是最好的茶。大红袍以前确实是比较珍贵的茶种,因为产量少,所以价格也是高昂,不过近来扩大了茶叶种植规模,很多平常人也都能品尝到佳茗了;特点:其干茶色泽绿褐鲜润,条索紧结壮实,冲泡后,香气馥郁,天然的兰香显著,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甘爽顺滑,回味甘甜,耐泡度很高。

4、黄山毛峰。徽茶在茶界也是比较有地位的,中国十大名茶,被安徽的茶承包了三席,黄山毛峰就是其中之一。黄山毛峰产自安徽黄山地区,这里山高地肥,气候温暖湿润,多云雾,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当地早在唐朝就已开始种植茶叶,并且在明代黄山茶已经声名鹊起。而黄山毛峰是创制于清朝光绪年间,一经问世,就凭借风味俱佳的特点受人喜爱。特点:干茶的外形微微卷曲,色泽绿中泛黄,表面有白毫覆盖;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干净清澈,并且散发着如兰的香气,很是清新,滋味鲜醇甘爽,回甘明显;叶底黄绿柔软。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信阳毛尖的茶 文化 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们知道信阳毛尖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

  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 措施 。

  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朱堂、涩港、彭新、青山四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信阳市8县2区中有1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总面积已达100万亩;年产干茶2000万公斤,茶叶综合产值20亿元。现有茶农95万余人,茶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2007年,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6年,信阳、信阳市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实现亩产值5000元,茶叶总产值60亿元,茶农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培植1至2个销售额达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3至5个省级龙头企业;创建1至2个国家驰名商标,5至8个省著名商标;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2至3个,超亿元的1至2个,重点完成信阳茶博园、茶示范园、南湾盛典天下茶道旅游项目和茗阳天下茶博馆等建设工作。

  信阳毛尖茶文化发展过程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末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阳缉私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 方法 ,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种类

  明前茶

   清明 节(阳历4月5号)前采制的茶叶。春天刚刚冒出的嫩芽采制而成。这期间的茶叶嫩,喝着有种淡淡的香。因为生长速度慢,几乎100%嫩芽头,是信阳毛尖级别最高级别的茶。最大特征是芽头细小多豪汤色明亮。

   谷雨 茶

  谷雨(阳历4月20号)前采制的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叶的生长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叶正式形成。泡好’条形‘虽然仅次于明前级,但是味道稍微加重了。这种茶结合了对信阳毛尖外形的档次感、还它的口感为一体。(外形,口感各占50%)。主要适合稍高档消费的人群。

  春尾茶

  春天末期(阳历6月份)前采制的茶。经常说雨前茶就是这个时期的茶。和明前茶、谷雨茶相比,但是耐泡好喝,价位相对比较便宜。

  夏茶

  夏天采制的茶。叶子泡出来比较大、宽。茶水比较浓,味道微苦,耐泡。

   白露 茶

信阳毛尖属于什么茶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信阳毛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信阳毛尖的渊源与历史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

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现为平桥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

内质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嫩高爽,叶底嫩绿明亮、细嫩、匀齐。

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常饮绿茶的人,无人不知“信阳毛尖”的品牌。

当绿色食品风靡全球的时候,“信阳毛尖” 以不可 抗拒的魅力,令人津津 乐道。

“信阳毛尖”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质佳味浓久负盛名。

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 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上,“信阳毛尖”在各类饮品中一枝独秀,荣获金奖。

1990年,全国名优绿茶评比,“信阳毛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国家金奖,名扬世界。

历史上, “信阳毛尖”茶一直作为朝庭贡品,时至今日,仍然是贤士名流的首选饮品。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 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无与伦比.利 用这一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信阳地区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持传统工艺,提高质量。

全区 茶园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 一。

靠名茶搭台,传信阳美名。

从1991年开始,信阳地区每年举办一 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来品茗,优质“信阳 毛尖”走出深山,漂洋过海,成为信阳外贸的主要出囗产品和友好交 往的珍贵礼品。

如今,“信阳毛尖”已不单纯是一种饮品,她包含着民风、民俗的深刻内涵,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性与精神寄托。

信阳地区茶文化村、中国信阳茶叶城和遍布城 乡的毛尖茶市,几多风景几多情,茶乡的韵味尽在其中。

中国绿茶排名前十名品牌

绿茶排行榜前10名品牌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碧螺春、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六安瓜片、日照绿茶、竹叶青茶。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历史名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龙井二字,则得名于宋。到了明朝朱元璋罢造龙团后,江南茶叶开始兴起,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绿茶正式来到舞台,成为最闪亮的茶中珍品。

2、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采摘标准严格,微微卷曲,状似雀舌,还带有金鱼叶,正所谓绿中带黄,银毫显露,兰香持久,韵味悠长。

3、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经将信阳茶评为淮南茶区第一茶,而如今信阳毛尖则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牌价值凸显,占据绿茶前三甲。

4、安吉白茶

安吉产茶历史悠久,但安吉白茶直到近几年来才开始走上风光大道,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

5、碧螺春

碧螺春是产自江苏苏州吴中区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一带的特级绿茶,跟湖南洞庭湖没有任何关系,初学者不要将两者混淆。

罗山茶叶历史

信阳毛尖的历史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原是清 *** 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到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信阳毛尖的历史

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茶树的故乡。据史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外国。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

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正如群众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31º43¹至32º37¹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历来为多人向往的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就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典型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香高味爽。据中国茶科所对车云、集云、黑龙潭等几个名山的春茶一级毛尖茶样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为3.62 —4.34%,咖啡碱4.06—4.73%,儿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为43%左右,高的达46.5%,高出国家标准≥39%。所以,信阳毛尖香高味浓又鲜爽,多次冲泡,香味犹存,魅力诱人。

茶叶历史故事

随乾隆下江南 品“佛前半亩茶”

山高出好茶,巍峨的灵山大佛脚下,在千年祥符禅寺大殿之后,隐藏着郁郁葱葱的半亩茶田。茶田里生长着一种野灵山茶。后因其生长在佛像之前,深深禅院之中,且颇具灵气,故称其为“佛前半亩茶”。关于这半亩佛茶的神秘传说一直以来流传甚广。

灵山茶园东侧,有两口清冽的甘泉:六角井和八角井。自唐代始,清泉伴随着茶园和古寺,就传续着“佛前半亩茶”的神奇传说。

“佛前半亩茶”即采自佛脚下的这块古老野生茶田,谁也不知道这茶田从何而来,又是谁携了一抔种子随意撒下。只是忽然有一日,就像人们偶然间发现柳枝发芽了才知道春的到来一般,一位高僧发现了它的存在。闻其芳香沁人心脾,观其叶片翠嫩欲滴,于是那位高僧采撷一抔嫩芽,用灵山的天然古泉水、最质朴的茶具、最简单的工序将其烹煮,没想到竟成就了最纯粹的茶香,茶圣陆羽偶遇此地,闻此奇香求之,后为之取名“佛前半亩茶”。

还有文献记载,相传乾隆与其妃子有一次下江南,由于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身体皆出现不适,导致食欲不佳。县令向其推荐了“佛前半亩茶”,在灵山祥符寺,取八角井甘泉煮茗,乾隆饮后立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胃口大开。据说乾隆的那个妃子当时带了许多“佛前半亩茶”回宫,天天煮茶喝,容颜变得越来越娇嫩,性子也变得越来越温顺,大受乾隆宠爱,最后活到了近八十高龄。此后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必到灵山祥符寺,取八角井中水煮茗,民间因此戏称为“双龙会”。

光影流转,灵山“佛前半亩茶”每日沐浴着灵山大佛的祥瑞佛光生长,更兼有佛家八功德水的滋养。以六角井和八角井甘冽之水泡饮,一碗茶汤里不仅包含着福气、灵气,更有八功德水所言之“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等八种殊胜,亦有增长智慧之启迪。

佛家说:品茶如参禅。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一片茶园仿佛都有着灵气,品起来香气四溢,找遍全世界,只此半亩茶。在独具禅意的灵山精舍内,和睦庄严的大佛脚下,看国内著名茶道法师在优雅环境氛围中,结合灵山胜境的禅意文化,依据禅茶的特质,展示精彩的茶艺表演,领略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茶香相伴,幽静自然,真谓人生一大享受。

又是一年春茗时,取一瓢灵山甘泉水,泡一壶“佛前半亩茶”。于茶香之中,放下烦恼,顺着昔日茶圣陆羽的脚步,享受下乾隆帝下江南时的好茶,去体悟那份放下、自在和欢喜,与您的家人分享“吉祥平安、如来如愿”的人生。

信阳毛尖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历史溯源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信阳茶列为当时 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 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 湛,制茶工艺越来越讲究,在清末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清光绪末年,原来是清 *** 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叶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 倡议。

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彭清阁等人 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 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年-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 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 制茶。

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 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〇。 5米、把粗0。

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 大帚把代替揉捻。

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均具有一 定规模。

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 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 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改生锅用小帚把炒制为生熟 锅均用大帚把炒制。

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信阳茶区又先 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 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 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 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 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 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 奖章。

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 全国十大名茶。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 断扩大。 到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 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信阳毛尖的渊源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

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现为平桥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

内质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嫩高爽,叶底嫩绿明亮、细嫩、匀齐。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常饮绿茶的人,无人不知“信阳毛尖”的品牌。当绿色食品风靡全球的时候,“信阳毛尖” 以不可 抗拒的魅力,令人津津 乐道。

“信阳毛尖”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质佳味浓久负盛名。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 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上,“信阳毛尖”在各类饮品中一枝独秀,荣获金奖。 1990年,全国名优绿茶评比,“信阳毛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国家金奖,名扬世界。

历史上, “信阳毛尖”茶一直作为朝庭贡品,时至今日,仍然是贤士名流的首选饮品。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 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无与伦比.利 用这一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信阳地区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持传统工艺,提高质量。

全区 茶园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 一。 靠名茶搭台,传信阳美名。

从1991年开始,信阳地区每年举办一 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来品茗,优质“信阳 毛尖”走出深山,漂洋过海,成为信阳外贸的主要出囗产品和友好交 往的珍贵礼品。 如今,“信阳毛尖”已不单纯是一种饮品,她包含着民风、民俗的深刻内涵,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性与精神寄托。

信阳地区茶文化村、中国信阳茶叶城和遍布城 乡的毛尖茶市,几多风景几多情,茶乡的韵味尽在其中。

为什么岕茶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名茶

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书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国十大名茶,除了龙井在清末有一部专著外,其余还都没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许次纡《茶疏 岕中制法》 1597年

熊明遇《罗岕茶疏(论)》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冯可宾《岕茶笺》 1642年

周庆叔《岕茶别论》 失传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 1683年

中国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专门为其作传的。作为明清时的茶中极品,岕茶才有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信阳毛尖的推销历史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

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 *** 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

茶叶的历史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

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

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

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

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

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

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

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

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原始社会中国茶的历史记载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关于中国茶的历史记载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关于中国茶的历史记载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茶叶的历史

两个版本,一个简单,一个复杂

茶树的起源及传播(简单)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本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本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叶的起源及传播(复杂)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本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本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 中国茶叶发展历史 --------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及饮料几个阶段: 以下让我们来切身体验一下茶叶历史的变迁。???

茶叶的传说: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____ 中草药和蔬菜___ 茶叶的发现?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____酒的替代品___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茶____饮料____ 茶文化的形成/兴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现于那个时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同期。同时,作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信阳毛尖是绿茶吗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信阳毛尖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之一。

相信喜欢喝茶的朋友,都听说过信阳毛尖这种茶叶,信阳毛尖在我国很有名气,而且历史相当悠久,那么信阳毛尖是属于绿茶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02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茶的传播与、经济、文化、交通、气候密切相关。东周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河南。当时,茶在河南传播,并在具有生态优势的信阳一带生根发展(今浉河区、平桥区一带)。

03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04

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

05

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被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誉为,“淮南第一的,是什么茶”?

信阳毛尖被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誉为“淮南第一”

河南省信阳市_河区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属于:河南省信阳市_河区

_河区位于河南南部、 楚头豫尾大别山腹地,1998年6 月在原县级信阳市基础上重新调整区划而成立,因淮河支流_河穿越全境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万亩,山林面积165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1万人,非农业人口24.6万人。辖7个办事处、7个乡、2个镇、157个行政村、64个居委会。

_河区古老而又年青。早在2800多年前,周宣王封此处申伯为侯,故此称为“申城”。解放后,原县级信阳市是新中国第一批设立的城市。

_河区是原信阳市的中心城区,、市所在地(市,已与2009年迁至羊山新区),全市、经济、文化中心,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全区人民奋发进取,发展潜力巨大。200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17亿元,较上年增长10.5%,人均GDP941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94万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5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区地貌

本区处于昆仑山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位、属昆仑秦岭地槽,亦称秦岭褶皱系,出露地层多为古老变质岩系,岩浆岩分布广泛。

本区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分为中古元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中古界包括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中生界包括白垩下统陈棚组及上统周湾组,新生界多见于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一)堡子组:游河以东至和孝营——金牛山一带。该地层平均厚约1400米,主要岩性为角闪更长混合片麻岩、角闪片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等。其上部为灰绿色斜长绿泥片岩夹千枚岩及变质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石斜长白云片岩,猪肝色滑石云片、白云石英斜长片岩及二云石英片岩、灰绿色斜长角闪片岩等。下部棕红色二云更长混合片麻岩、云角闪混合片麻岩为主,夹绿帘矽卡岩、绿帘透辉磁铁矿化矽卡岩及透镜体,局部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磁铁矿体。

(二)歪庙组:分布于市区以西南湾一带,岩性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凝灰岩等。该地层平均厚约1300米。

(三)龟山组:分布于市区南龟山至南湾水库一带。该地层厚约4000米,其主要岩性为灰白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白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石透明体。

(四)南湾组:分布于南湾至东双河一带。地层厚3900-6900米之间。主要岩性以白云(黑云)石英片岩,斜长(黑云)二云片岩、灰色黑云变粒岩,绿帘黑云(二云)石英片岩,钙质白云片岩等为主。

(五)下古生界古火山岩相,分布在董家河乡一带,岩性以浅粒岩,变质屑晶凝灰岩、变质火山角砾岩、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绿帘片岩等为主。

(六)中生界白垩下统陈棚组,孤岛状分布在区西王家湾、区南四里棚、潘家湾、琵琶山至平桥区上天梯一带,岩性以酸性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为主,分上中下三层,上部常伴有珍珠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总厚度1061.83米。

(七)中生界白垩上统周家湾组,分布于谭山色-十里河-七里墩一带延绅至平桥区的周家湾,多为第四系覆盖,呈孤岛出露,以砾岩,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厚度大于1500米。

(八)新生界,上更新统,环城区分布,下部为砂砾岩,上部为褐红,棕砂质粘土,亚粘土等。新生界全新统,沿_河广泛分布,岩性以砂,砂砾,亚砂土为主。

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以褶皱、断裂为主。

(一)褶皱,主要是南湾复式向斜,位于湾水库一带。在区内长约20公里,宽2-3公里。

(二)断裂

1、龟山、梅山(安徽)断裂,分布于区南湾水库大坝北侧至龟山一带,走向为290度-295度。倾角为55度-65度,在区内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

2、易家湾断裂,分布于十三里桥铁佛寺至易家湾一带,长约5公里。与龟山断裂平行分布。

3、石堰断裂和邱家湾断裂,分布于区西部。

4、桐柏-商城断裂,区内分布于南湾水库以西至柳林一带。

5、七里棚断裂,区内分布于七里棚-东双河至武胜关一线,宽约100米。 6、赐儿山断裂,位于双井赐儿山至金牛山十里河一线、长约12公里,是平原与山区的分界。

区内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既有侵入岩,又有喷出岩。侵入岩主要有变质性基岩(分布在_河港一带)、基性中性侵入岩(分布有柳林一带),超基性岩(分布在南湾、卧虎一带)、花岗岩(分布于柳林、李家寨、鸡公山一带)。喷出岩呈等轴状分布,比较零星,区内喷出岩多见于琵琶山、谭山包一带,以火山岩为主。

本区西部和南部由桐柏、大别山环抱,地势依次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最高处四望山海拔906.2米,最低处双井河寨,海拔不足70米。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丘岗、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南、西和西南部,面积约105万亩,海拔高度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300米以上,坡度一般在35度以上,多呈山高坡陡,基石裸露,沟谷深邃,山峦连绵之貌。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由于山体风化强烈,有相当厚的残积物积堆积物,是发展林业、牧业和立休农业的理想环境。

丘岗主要分布于山地东北、淮河以南,面积62万亩,海拔高度一般在200-35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下,该区沿山地外围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是经济作物、稻、麦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沿河平原主要分布在淮河、_河两岸漫滩上。在区内淮河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吴家店、游河、双井一带;_河平原区主要在城区。地表物质为洪积冲积物,地势开阔平坦,地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宜种多种农作物。

绿色农业

水稻种植全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信阳毛尖茶、板栗、百合等一批农产品资源丰富,不仅在全市首屈一指,在全省、全国也有重要影响;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大,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_河区位居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处于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85%,气候温和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南的“云中公园”鸡公山,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山上有欧美20多个国家在上世纪初建造的300 余幢风格迥异的别墅,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西郊的南湾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距市中心仅10多公里,交通便利,湖面碧波荡漾,洲岛星罗棋布,游船如织,渔舟唱晚,令人流连忘返,被誉为“中原千岛湖”;近年兴起的茶园农家旅游,处于西郊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的山地丘陵,亲朋好友采茗品茶,尽享山水之乐。城区内数家星级宾馆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服务上乘,能为游客提供舒适安逸的休闲空间。

_河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兼顾各种副产业。

_河区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最高海拔906米,最低海拔54米,水清水秀, 物产丰富。区委、区立足特色山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发展优质板栗2000亩,完成杂果造林5000亩,发展豇豆20000亩,草莓8000 亩,蔬菜3000亩,形成了东双河、柳林的板栗,游河、吴家店的干豇豆,十三里桥的草莓,湖东、双井的蔬菜,谭家河的食用菌等块状特色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河区现已成为全省板栗生产的重要基地,板栗栽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1920万公斤,分别占全省的1/8和1/4;五星乡的千亩蔬菜基地和游河乡的万亩豇豆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全区大力培育五云集团、文新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走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信阳毛尖

茶山_河区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地。以“五云”、“两潭”、“一寨”为代表的毛尖茶,早在宋朝就被大文豪苏东坡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这里属绿茶北纬边际区,全年降雨量为1134.7毫米,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土质疏松,墒情良好,温差适中, 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 茶农多选择300─800米的深山区种茶,正所谓“云雾山0好茶”。信阳毛尖 1915 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0年在全国绿茶评比中荣获国家金奖,1998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国际茶博览会上又与西湖龙井、福建大红袍并获金奖。茶叶是_河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区委、区坚持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抓住国家出台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实施退耕还茶,沿环南湾湖路建设“百里茶廊”工程,计划到2005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把_河区建成全国绿茶生产大区。全区茶园面积现已发展到15万亩,可开采面积11万亩,年产优质茶叶213万公斤,年产值达1.3亿元。全区种茶农户已达3.5万户,占农民总户数的49 %,其中_河港乡和董家河乡已发展成为茶叶生产专业乡,两乡出产的茶叶成为信阳毛尖茶中的精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购买,年产值近亿元。

交通运输

_河区北接中原,南依荆楚,地处东西部经济结合带,承启东西,纵贯南北,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距武汉天河机场仅一个多小时车程。

_河区交通发达,通讯便捷。京广铁路和宁西铁路、107国道和312国道在区内形成“双十字”交汇,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武汉天河机场1个多小时车程,淮河航运可通达豫、皖、沪、苏四省市。两纵一横光缆在此交织,架起了与世界各地沟通联络的桥梁。如此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在省会以下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自然地理

_河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倾地形,西部和南部分别是桐柏山和大别山,东部、北部为淮河冲积形成的平原,最高海拔906米,最低海拔54米。处于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94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0℃,无霜期221天,相对湿度76%。境内南、北植物荟萃,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到58.5%。正因为如此,信阳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_河区也成为全市生态建设的排头兵。

旅游资源

_河区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区南的鸡公山,有“云中公园”的美誉,山上有各具异国情调的别墅100多幢,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西郊的南湾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湖水澄碧,空气清新,山川郁郁,洲岛棋布。区东南的灵山,千岩竞秀,百壑争流,金顶庙宇一览豫鄂万顷良畴。区北的金牛山风景区,植物荟萃,园林经济初具形态。四望山、黑龙潭、白龙潭等景点山水奇秀,极具欣赏和开发价值。位于城郊贤山脚下的贤隐寺,是河南省旧时五大寺庙之一。境内的文庙大成殿、准堤庵、明朝前七子何景明墓、冯镐墓、宋士杰遗址等人文景观,昭示着_河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经济发展

_河区是久享盛誉的“鱼米之乡”和“物华天宝”之地。盛产甲鱼、鳝鱼、链鱼、南湾鱼等水产品,板栗、银杏、中华猕猴桃等果产品,水稻、小麦、百合、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已形成西山15万亩优质茶叶、西南山区33万亩高产板栗、沿107国道蔬菜长廊、游河、吴家店豇豆生产基地、十三里桥草莓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古今,名扬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唐代就成贡品,宋代苏东坡曾赞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国家产品质量最高奖—国家产品质量金奖,荣登中国绿茶榜首;1999年获昆明国际博览会金奖。_河区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淮河黄沙颗粒均匀,是一流的建筑材料,享有盛名的非金属矿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前列。

_河区是信阳市的老工业基地。工业起步早,门类全,企业数量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690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7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国企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工业经济新的结构框架已经确立,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四大体系,培植出活塞肖、生化剂药等一批名优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两个置换”改制的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信阳银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迸发出勃勃生机,破产重组的新世界海天集团豫南制药有限公司、信阳制药有限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私营企业507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185家,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禽饲养、矿产品开发、建材、机械化工、旅游服务等六大非公有制经济支柱产业,涌现出了西亚超市、信电集团、浪漫实业、五云集团、广大水产、联华实业等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

_河区是信阳市的商贸中心。在城区,已初步形成了新华商贸城、中山贸易广场、荣基广场、豪德贸易广场和中商百货广场五大商贸广场抢点布局,西亚、亚兴、中商三大集团鼎立,人民商场、广州商场、上海商场等几大商场竞相角逐的市场竞争格局,增强了商业的辐射力。在郊乡,_河港、董家河的茶叶市场,柳林、东双河的板栗市场,已成为豫鄂两省周边颇具影响力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_河区非公有制经济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区委、区因势利导,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投资给予优惠,对经营生产环境进行整顿,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挂牌保护,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五年来,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16个,引进区外资金11.05亿元。目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82家,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22家,涌现出西亚超市、信电集团、浪漫实业、广大水产等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群体。截止2004年5月,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18699家,从业人员 55217 人,完成增加值44624万元。

_河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现有244所学校,中学的教育质量在全市排在首位,小学的素质教育成绩斐然。现有区属各类医疗机构18家,专科特色医院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完成了胜利路、新建街、民权集贸城、中山南路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新城区开发日新月异。横贯城区的_河,已初步建成河水清涟、两岸碧绿、园林景点交相辉映的带状公园,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_河区注重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搞活。对在区内基础设施项目、非金属矿开发采用、工农业项目、旅游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方面的投资者给予财政补贴,减免行政行业性收费,土地优惠等多方面优惠。2003年,精心组织参加了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驻马店东西部乡企合作领导招商活动。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5个,实施重点项目83个,共完成投资10.6亿元,招商引资连创新高。

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确定了瞄准“四区”(新型工业强区、商贸物流大区、特色农业名区、生态人居新区);规划“一带”(郊区20公里生态人居带);提升“两地”(老工业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启动“三园”(平桥工业城2平方公里_河园、工区路2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园和金牛山物流经济园);引爆“多点”(15个重点企业和20个新项目)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行政区划

_河区辖9个街道、3个镇、6个乡:老城街道、民权街道、车站街道、五里墩街道、五星街道、湖东街道、南湾街道、金牛山街道、双井街道、李家寨镇、吴家店镇、东双河镇、游河乡、董家河乡、_河港乡、谭家河乡、柳林乡、十三里桥乡。

老城街道 代码:411502001 

2006年,辖15个居委会:义阳居委会、三里店居委会、东方红居委会、师河居委会、鲍氏街居委会、五一居委会、胜利南路居委会、建设居委会、樱桃园居委会、大桥居委会、胜利居委会、南关居委会、中山居委会、解放社区、滨河轩居委会。

民权街道 代码:411502002 

2006年,辖11个居委会:民权居委会、新生居委会、成功居委会、白果树居委会、社会居委会、赵家桥居委会、张李湾居委会、幸福居委会、礼节居委会、四一居委会、红太阳居委会。

车站街道 代码:411502003 

2006年,辖10个居委会:工区路居委会、六里棚居委会、新公房居委会、车站居委会、共和里居委会、新马路居委会、化工居委会、新华居委会、新华三居委会、四里棚居委会。

五里墩街道 代码:411502004 

2006年,辖9个居委会:肖湾居委会、五里墩居委会、五里墩新马西路居委会、福寿前街居委会、申碑居委会、八一路居委会、民族路居委会、铁西居委会、京广居委会。

五星街道 代码:411502005 

2006年,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河南路居委会、红星村、大拱桥村、平西村、七里棚村、琵琶山村、马鞍村。

湖东街道 代码:411502006 

2006年,辖8个居委会:京深居委会、华夏居委会、三五八居委会、贸易广场居委会、报晓新村居委会、农专路居委会、五星居委会、三里店居委会。

南湾街道 代码:411502007 

2006年,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南湾居委会、南湾村、肖家河村、二号桥村、郑家冲村、石山嘴村、松树坦村、谭庙村、二十里桥村、贤山村。

金牛山街道 代码:411502008 

2006年,辖2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周家山居委会、华森居委会、飨堂村、十八里庙村、和孝营村、十里河村。

双井街道 代码:411502009 

2006年,辖6个村委会:双井村、何寨村、冯湾村、五纪村、顾洼村、黄湾村。

李家寨镇 代码:411502100 

2006年,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老街居委会、鸡公山南北街居委会、龙泉寺村、谢桥村、大王村、中茶村、旗杆村、黄湾村、老湾村、万冲村、台子畈村、新街村、清水村、水口庙村、杨岗村、武胜关村、新店村、老门村、马河村、南田村。

吴家店镇 代码:411502101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吴家店居委会、吴店村、杨河村、王畈村、十里村、叶庙村、邓楼村、尹台村、石板村、太阳坡村、邱湾村、昌湾村、河头村、擒龙山村、余寨村、羊山村、湖塘村、聂寨村、毛寨村、杨岗村。

东双河镇 代码:411502102 

2006年,辖2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老街居委会、新区居委会、土寨村、付河村、响山村、徐洼村、黄楼村、彭洼村、保民村、白庙村、塘埂村、杜河村、敖湾村、双河村、左店村、双桥村、王店村、周庙村、翟洼村、刘畈村、马店村、何湾村。

游河乡 代码:411502203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居委会、游河村、老庙村、山淮村、张湾村、新集村、姜堰村、大塘村、高台村、姚湾村、卧虎村、李畈村、高湾村、三官村、孔畈村、出山村、堰口村、笃祜店村、乔庙村。

董家河乡 代码:411502204 

2006年,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居委会、谢畈村、楼房村、睡仙桥村、刘湾村、陈湾村、佘庙村、高岭村、楼畈村、李湾村、胡湾村、耙过塘村、清塘村、石畈村、塔耳湾村、驼店村、河口村、何湾村、黄龙寺村、孔畈村、三角山村、白马山村、车云村、集云村、云雾村。

_河港乡 代码:411502205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居委会、郝家冲村、桃园村、陡坡村、夏家冲村、黄庙村、易庙村、西湾村、白云村、龙潭村、马家畈村、黑龙潭村、林场村、四望山村、胡岗村、白庙村、大田村、丰家冲村。

谭家河乡 代码:411502206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谭家河居委会、南湾村、凌岗村、千工堰村、金华村、灵官村、刘河村、界河村、尚河村、李畈村、土门村、袁冲村、西双河村、四里桥村、冯店村、郭畈村、田冲村、大桥村。

柳林乡 代码:411502207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柳林街居委会、马庄村、甘冲村、柳林村、车站村、堰冲村、塘埂村、杨堰村、卢冲村、李店村、龙嘴村、红檀村、讲台村。

十三里桥乡 代码:411502208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十三里桥村、汤庙村、晏庙村、青石桥村、莲花塘村、叶湾村、叶桥村、何湾村、强湾村、肖家庙村、黄湾村、学堂岗村、左利村、小庙村、寺河村。

2021年3月16日,_河区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5日,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出炉,_河区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_河区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_河区位列第4名。

2020年6月,_河区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