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田字怎么写 - 古代田字怎么写

来源:趣味经验馆 2.85W
1.古代田字怎么写

1、古代田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篆文田字怎么写 古代田字怎么写

2、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本,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本。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本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本,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本,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本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3、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本”;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4、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zhou)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本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5、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6、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7、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8、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展示出不一样的优美!

2.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如下图

注:和字则没有甲骨文本体

扩展资料: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本,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本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本,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本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本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本”;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本,创制了统一文本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本。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甲骨文

搜狗百科-金文

搜狗百科-小篆

3.田字加一笔是什么字

一、甲

田字下加一竖,形成一个甲字。

甲,读作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即《说文解字》:“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引申为天干序位第一位的位号,后引申为居第一位等 。

二、由

田字上加一竖,形成一个由字

由(yóu)基本字义:

1、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3、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4、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5、凭借:~此可知。

6、古同“犹”,尚且,还。

7、古同“犹”,犹如,好像。

8、姓。

三、申

田字中间延伸,变成申字。

申,读作shēn,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电,引申泛指伸展,又引申指延缓、说明、下级向上级禀报、重复、鬼神(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神也”)、十二地支的第九位和十二生肖中的“猴”等。

四、电

田字中间延伸一笔弯钩,形成一个电字。

电,读作diàn,最早见于甲骨文,古文本“电”为会意字,本义是闪电。

1、闪电:电火、闪电

2、物理学名词:正电、电阻、静电

3、电报电话的省称:急电、贺电

4、比喻迅速:电至、电改、电往、电赴

5、比喻光亮:电照、电天

6、请人明察的敬辞:电烛、电览、电断

7、动词,使触电:电击

五、甶

田字上面加一撇,形成甶字。

甶,读作fú ,古汉字,意思是鬼头 。《说文》言鬼头为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甶

4.田字不出头,不念申甲由请你打一字

谜底:果

解释:

田字不出头意思是“田”字加“不出头”的结构,而“不出头”意思是“不”字出头,所以为“木”字,因此结合起来答案为“果”字。

字义解释:

果:读作guǒ

1.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

2.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

3.坚决:果决。果断。

4.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5.充实,饱足:果腹。

6.姓。

扩展资料

“果”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后引申为使内部充实,使变成圆球形、事物发展的结局、善于决断的、有结局的等含义。

演变:

果,象形字。果的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的籽实,《说文》:“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之上。”金文将甲骨文本形中的多颗籽实省略成一颗“田”形状,并在“田”中画出籽粒,如果金文上部分单独出来,恐字形不够明确,所以把生长果实的树木也起画了出来。

篆文将金文本形中的籽实形状简化成“田”形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木”简化成现在的“木”。由于“果”多用于引申义,遂加“艹”旁分化出“菓”字来表示本义。新中国成立后,“菓”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果”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果

5.篆体字怎么翻译、

从右往左读: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诗经·邶风·击鼓》

6.知道篆形字怎么翻译现在文

(1)将篆文的圆转相连的笔划,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数笔。

(2)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写法。

(3)将篆文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①篆文单个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②篆文多个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4) 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5) 将篆文繁杂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古隶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汉隶是在古隶的基础上形成的。前者还有较多的篆书结构特点,而后者更加归整。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而且逐渐形成了波挑的笔势。所谓“波势”、“挑法”是指较长的横划,先向左微顿,然后向右稍带波浪式,收笔时有捺脚并略向上挑。撇划收笔时也略向上挑。整个字形逐渐从略呈长方形变成略呈扁方形。这种笔势的出现,说明隶书已经从古隶演变成汉隶,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本变为今文本的转折点。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本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隶变:指篆书演变为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古今文本的转折点。隶变使汉字结束了以象形线条为标识的古文本阶段,进入以笔画为标识的隶楷今文本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

1)将篆文圆转相连的笔画分解成平直的数笔。

2)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将篆文单个或多个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4)将篆文复杂的笔画省并为简单的笔画。

小篆:用于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本,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是秦代的标准字体。

小篆是秦国文本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承的字体。二者的共同点:形体规整匀称,笔画宛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仓颉篇》整理秦国文本的结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