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来源:趣味经验馆 2.76W

瓢虫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甲虫,体形概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

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瓢虫身体分节,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和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的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能够捕捉害虫,但当遇到敌害时,会紧缩着脚掉落地面,装死来逃生。

瓢虫的颜色斑纹漂亮,能够显示出它们的年龄,刚变为成虫时外壳大多是浅黄色或淡红色的,慢慢地才显现出黑色的斑纹。

不同种类的瓢虫在体色和斑点上有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多型性物种,依不同的专家意见,可有93、95、105等多个变化,甚至多达176个变型。

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甲虫,体形概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

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瓢虫身体分节,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和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的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能够捕捉害虫,但当遇到敌害时,会紧缩着脚掉落地面,装死来逃生。

瓢虫的颜色斑纹漂亮,能够显示出它们的年龄,刚变为成虫时外壳大多是浅黄色或淡红色的,慢慢地才显现出黑色的斑纹。

不同种类的瓢虫在体色和斑点上有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多型性物种,依不同的专家意见,可有93、95、105等多个变化,甚至多达176个变型。

1、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

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2、瓢虫在昆虫世界里属鞘翅目,瓢虫科,因为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俗称“花大姐”。

3、瓢虫有两层翅膀。

外面的一层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鞘翅。

鞘翅下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翱。

瓢虫种类很多,我国约有100多种。

它的颜色和斑纹也多种多样。

大部分瓢虫的体色是红、黄或黑色,并生有各种颜色的斑纹,看起来很美丽。

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和大红瓢虫等。

4、瓢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特别是吃起蚜虫来,狼吞虎咽,一只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00多只蚜虫。

所以农业上常利用瓢虫来治蚜虫,安全可靠,效果神速。

因而,农民们把它叫“活农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

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2、瓢虫在昆虫世界里属鞘翅目,瓢虫科,因为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俗称“花大姐”。

3、瓢来自虫有两层翅膀。

外面的一层已经神冷似段周山界应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鞘翅。

鞘翅下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翱。

瓢虫种类很多,我国约有100多种。

它的颜色和斑纹也多种多样。

大部分瓢虫的体色是红、黄或黑色,并生有各种颜色的斑纹,看起来很美丽。

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和大红瓢景心别落套买鸡信虫等。

4、瓢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特别是吃起蚜虫来,狼吞虎咽,一只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00多只蚜虫。

所以农业上常利用瓢虫来治蚜虫,安全可靠,为晶结活频执效果神速。

因而,农民们把它叫“活农药”。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1:

1、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

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2、瓢虫在昆虫世界里属鞘翅目,瓢虫科,因为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俗称“花大姐”。

3、瓢虫有两层翅膀。

外面的一层来自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鞘翅。

鞘翅下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翱。

瓢虫种类很多,我国约有100多种。

它的颜色和斑纹也多种多样。

大部分瓢虫的体色是红、黄或黑色,并生有各种颜色的斑纹,看起来很美丽。

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和大红瓢爱啊品德虫等。

4、瓢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能吃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特别是吃起蚜虫来,来自狼吞虎咽,一只瓢虫平均每米玉从更肥权天能吃掉100多只蚜虫。

所以农业上常利用年宁张言标兴还承瓢虫来治蚜虫,安全可靠,班松茶演只级效果神速。

因而,农民们把它叫“活农药”。

飘虫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飘虫的明显特点是:

身体圆形突起,体色鲜艳且小;

常具红、黑或斑点。

瓢虫有什么特点,简单?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

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Coleomegilla maculata)。

生活史

瓢虫是全昆虫,即幼期的形态与成虫完全不一样。一生要经历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到红,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雌虫产卵时,卵通过雌虫的精子贮存器开口时才受精,这时精子通过卵一端的许多小孔(卵孔)进入卵内。

瓢虫的三个特点

瓢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它们的体形很扁平,形状像瓢,故名叫瓢虫。

这种形状的体型方便瓢虫在野外活动,能够容易地在枝叶、岩石等表面上攀爬起来。

其次,瓢虫有钩状的头部,能够将食物牢牢的夹住。

而这种特殊的形状也使得它们能够更加有力地爬行,牢牢地抓住攀爬的表面物体,攀岩爬树。

最后,瓢虫拥有彩色的外壳,它们天生具有很强的掩藏能力,非常容易融入到周围环境中。

因此,瓢虫能够很好地隐蔽自己,从而避免危险,以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尽管大多数瓢虫都未被明确分类,但特征它们统一的一些特性就是它们的掩藏能力很强,例如在植被覆盖的土壤或石头上,会出现暗绿色或深褐色的瓢虫,以融入环境。

瓢虫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

瓢虫是麦田最常见、种群数量最多的蚜虫天敌,对麦田中后期蚜虫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其中以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生数量最多,控制蚜虫作用最强。

(1)形态特征

①七星瓢虫:成虫体长5.7~7毫米、宽4.5~6.5毫米,体呈半球形,背橙红色,两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

②龟纹瓢虫:成虫体长3.8~4.7毫米、宽2.9~3.2毫米,至橙,具龟纹状褐色斑纹。鞘翅上的黑斑常有变异,有的扩大相连或缩小而成的斑点,有的完全消失。常见有二斑型、四斑型和隐四斑型。

③异色瓢虫:成虫体长5.4~8毫米、宽3.8~5.2毫米,卵圆形,鞘翅近末端有一明显隆起的横瘠痕。色泽和斑纹变异较大,有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种类型。浅色型基本为橙至橘红。根据鞘翅上的黑斑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19斑型、14斑型、无斑变型和二斑变型。深色型基色为黑色。

(2)发生规律

①七星瓢虫:在黄河流域一年发生3~5代,第一代在麦田取食麦蚜,以成虫在土块下、小麦分蘖即根茎间土缝中越冬,于翌年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3月份开始产卵于叶背面,第一代成虫在4月中旬始现,5月中、下旬为盛发期。1~4龄幼虫和成虫单头最大每日食蚜量分别为16.2、37.2、40.0、128.9和128.6头。

②龟纹瓢虫:一年发生7~8代,以成虫群聚在土坑或石块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幼虫爬行迅速,捕食能力强,一头3龄幼虫日捕食幼虫可达80头左右。

③异色瓢虫: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岩洞、石缝内群聚越冬,一窝少则几十头,多则上万头。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出洞,一部分在麦田活动取食,小麦收获后迁入棉田等其他场所。成虫不耐高温,超过30℃,死亡率很高。一头4龄幼虫日捕食蚜虫100~200头。

(3)保护利用

一是小麦、油菜间作,利用这些作物上蚜虫发生早、数量大的特点,为瓢虫生存创造条件,可显著增加瓢虫数量。二是春季晚浇水,可减少瓢虫越冬死亡率。三是选用对瓢虫杀伤力小或无伤害的选择性农药,如抗蚜威和灭幼脲等,避免使用杀伤力强的广谱性农药。

瓢虫的三个特点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

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但在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

可见的第1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

瓢虫的一生:

1、卵

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到红,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雌虫产卵时,卵通过雌虫的精子贮存器开口时才受精,这时精子通过卵一端的许多小孔(卵孔)进入卵内。

2、幼虫

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器官硬化。随后小幼虫分散觅食。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蜕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质上,头向下而蜕皮。化蛹前,4龄幼虫不食不动。如遭干涉,体可立起来,但有时未见有外来影响,它也可挺立起来。有些人把这一时期单列为“前蛹期”。

3、蛹

多数裸露,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在生长季节,多数瓢虫的卵历期为2~4天,幼虫9~15天,蛹4~8天,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

4、成虫

刚羽化成虫的鞘翅非常柔软,浅色而无斑纹。鞘翅上的斑纹逐渐出现,有时是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或几周。在野外,瓢虫的寿命各不相同,一些休眠期较长的种类,成虫可生存1年左右,生活两年也较常见。有些成虫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卵条件,成虫可以不产卵而度过第二个冬天。

瓢虫的特点

瓢虫的特点主要指形态方面,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的特点主要指形态方面,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的特点有哪些?

七星瓢虫的特点: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头部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缘上各有1个淡黄圆斑,复眼黑色,触角褐色,口器也是黑色。鞘翅红色或橙,背上有对称的七星黑斑,故称为“七星瓢虫”。

扩展资料

七星瓢虫的成虫和幼虫主要取食多种蚜虫。以菜蚜、麦蚜、棉蚜较喜食,也可取食少量棉铃虫、菜青虫的卵粒和低龄幼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有时可取少量花粉。

取食蚜虫时,常将蚜虫咬住咀嚼后吞下,有时将蚜虫只咬1小孔,吸食其体液,仅留下残壳。1头成虫日食蚜量120~150头。

幼虫食蚜量因龄期不同而异。1龄日食蚜20~30头,2龄20~60头,3龄120头左右,4龄200头以上。

七星瓢虫偶尔会吃一点蔬菜,主要是会吃油菜、菠菜、生菜、白菜、油麦菜等叶类蔬菜,不过并不以蔬菜为主要食物。

瓢虫的显著特征?

七星瓢虫的特点主要有: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体表较硬,有外骨骼。

瓢虫科之一种,又名“七星瓢䖬”、“七星花鸡”,因背部像葫芦瓢又有七个斑点而得名。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系益虫,应予保护。年生4—5代,多见于田野、树林、果园,嗜食小型昆虫。性颇机灵,常跌落匿踪或擦飞而去。体色美丽,玲珑娇小。

瓢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瓢虫的特征)

1、瓢虫的特征和特点。

2、瓢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3、瓢虫的基本特征。

4、瓢虫有什么特点和特征。

1.瓢虫,别称为花大姐、胖小、红娘,为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一种鞘翅目瓢虫科且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2.常被用来以防治蚜虫、蚧、螨等害虫。

3.瓢虫的成虫体长约数mm至1cm,体型呈半圆球状,脚和触角短小。

七星瓢虫它有什么特点?

1、外形

七星瓢虫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

2、生存能力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

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3、胆小

刚从蛹壳钻出的七星瓢虫,呆在蛹壳一动不动。这时候如果用手指头突然推它掉下来,吓唬一下,过了一天多,七星瓢虫鞘翅逐渐变硬,但是七个斑点始终不能出现,成为一只“无斑点”的七星瓢虫。

4、冬眠

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

5、消灭害虫

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和蚧虫。如棉田出现大量蚜虫危害,这时可以把七星瓢虫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将蚜虫吃掉。散发时,在棉田边走边放七星瓢虫,走几步放几只,为求散放均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