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言李白

来源:趣味经验馆 1.06W

三五七言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李白三五七言全诗

唐代李白《三五七言》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

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若是有人能置身于我的心境,定然会明白这种相思之苦。

总是想你的时候便总会在眼前忆起你的模样和从前种种。

有时想起你来更是陷入其中,思念无休无止似没有尽头。

如果早知道你这般惹人牵挂,还不如当初没有与你相识。

诗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李白三五七言全诗

李白《三五七言》全诗如下:

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翻译: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呱呱的加了几声,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三五七言》鉴赏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主人公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虽是一般的即景生情的格套,但是咏叹的调子之中也含有对事理的沉思。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全诗风格凄婉,意境悲凉。在形式上,此诗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五七言》

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标签: 思念 爱情 秋天 抒情 宋词三百首 词 情感 季节 其他

《三五七言 / 秋风词》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三五七言 / 秋风词》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抒情诗:李白《三五七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抒情诗:李白《三五七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古近体诗 三五七言》(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古近体诗 三五七言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三五七言

【题解】 此诗写作年代不详。古代没有这种诗体,这是李白自创的诗体。句式三、五、七长短错落,音节流畅,略具词的雏形。诗写秋夜的思绪,意境幽深恬静。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1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注释】 1鸦:乌鸦,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译文】 秋风清冷,秋月明亮。聚在一起的落叶又被风吹散,栖息在树枝上的乌鸦,也被风惊醒了。相思情深,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此时此夜的相思之情令人难忍。

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全诗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情丝相遇知何日?这时此夜不好意思!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情丝兮无限极,早知今日绊人的内心,如何当时莫相遇。

译文

秋夜的风有一些高冷,秋夜的月光亮深入。落叶聚起又被飘散,寒鸦栖眠又被吓醒。彼此之间情丝彼此之间牵挂,却不知道相遇是何日。

此刻的我在这里秋意阑珊的深更半夜,不忍心感觉情以何堪。若是有些人能置身我的心情,肯定会搞清楚这类相思之苦。一直想念你的时候便总是会在眼下想起你的模样和过去诸多。有时候想起了你来也是深陷在其中,想念无休止似没有终点。假如早知你如此令人挂念,还比不上当时没有与你相遇。

李白古诗《三五七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五七言》古诗全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五七言》古诗赏析

这首诗颇似一首小词。词句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悦耳,在唐诗中别具一格,较为少见。宋人杨齐贤说:“ 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这当是李白受民间小词的影响,自为创调,也可以视为是文人词的创始作品。谢冰心教授曾认为,李白的这首《三五七言》,既是最后的诗,又是最早的词,是唐诗和唐词的交结点。对研究文人词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从这首诗的意境来看,它也和词的意境比较相似,比较细巧尖新,颇具词意。无怪乎清代人把它当作是一首创调的词收入《钦定词谱》了。

这首诗写的是一对情人在月夜里幽会的情景。“ 秋风清,秋月明。 ”点明是在秋天的一个月夜,当“ 月上柳梢头 ”之时,一对情人悄悄地来相会了。风清,月明。写出了情人幽会的氛围,也写出了他们此时此刻的愉悦的心情。

“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他们既然是偷偷地幽会,自然是不公开的,在封建礼教严格约束的社会中,男女相会是背理违法的,更不用说是月夜了。所以,这两句表面上虽写的是落叶和寒鸦,其实写的是人。写情人偷偷幽会高兴而又担惊受怕的心情,他们象秋天的落叶一样,虽然暂时地聚会在一起了,但是又很容易被风立刻吹散,他们又象是寒鸦一样,同栖一枝,共会一巢,但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感到十分担惊受怕,怕被人发现,难成其好事。当然,这两句也可以解释为是他们在月夜树林里相会的情景:落叶在风的吹动下在他们脚下时聚时散,树上的寒鸦看见了他们的身影,从巢中惊起。自然,风吹落叶之声和寒鸦惊飞之影,也经常会使他们感到惊惧不安的。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然而,情人在月夜约会,虽然有些担惊受怕,但毕竟是幸福的,甜蜜的。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记的良辰美宵。眼看天之将明,情人不得不马上就要分别,但再次相会更待何日呢?

也许,此一去就是永别。从此咫尺天涯人各一方,只有在相思的泪水中度日了。此时此夜,此刻此分,真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呀!心中有愁情万种,别绪千般,一时也无法向心上人表达。只有“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了!

这几乎完全是宋人词的意境。这首《三五七言》,可算得上是文人词的始作俑者,它似诗、似词、又亦诗、亦词。由此可见,《菩萨蛮》、《忆秦娥》词为李白所作,这首《三五七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什么意思?

《三五七言》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三五七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诗人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全诗原文如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白话文释义: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扩展资料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在形式上,此诗就像是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从创作机制方面分析,它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

在诗歌体式上,李白发明的这种“双片叠加式”的“三三五五七七”格式是在借鉴和总结了其他诗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歌辞创作的实践体悟而获得的成功。

冬有三五七言什么意思

三五七言的意思是指一种诗歌体式,全篇三言、五言、七言各两句,故名。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内容为:“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白话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主人公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全诗风格凄婉,意境悲凉。在形式上,此诗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

创作背景: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有人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郭绍虞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而学界对李白《三五七言》这首诗的创作契机有不同的看法。清乾隆帝选的《唐宋诗醇》以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思之不已,故作此诗,解为李白的思家念亲之作。若是将此诗放入到全部的李白作品当中,作综合的宏观的考察,从李白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李白作诗的内在规律、一般特点等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就会发现,李白此诗原是一首言情之作,其主旨是闺中望远

秋有三五七言表达的是什么?

秋有三五七言表达的是秋天有着不同的景色。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主人公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全诗风格凄婉,意境悲凉。在形式上,此诗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有人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郭绍虞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