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人的故事

来源:趣味经验馆 8.68K

茶与诗人的故事

茶与诗歌一向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许多诗人的生平中都有与茶相关的故事传承至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便是一个茶爱好者,他的诗中经常出现茶的描写,如《题龙峰寺壁》中有“茶花烂漫山阴路,美人如娇玉双双随”的诗句,让人感受到茶的清香与美好。

宋代诗人陆游也是一位热爱茶的诗人,他用诗歌描绘了茶汤之色、茶香之味、茶具之美,如《秋日重阳先饮》中有“费尽玉钩十二弦,露重风残登小楼。好把清泉挹一杯,轻盈拎出翠琼瓯”的诗句,展现了茶美的魅力。

清代著名诗人李清照更是以“闺秀诗人”著称,她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多变,但是对茶却始终钟爱不让。她的诗歌中将茶描绘成了家人和朋友之间相处的信物,如《浣溪沙》中有“绿肥红瘦,晚凉初入时。左右襟羽,五凤朝凝眉。但看 宝 樱开后,忽见 折 柳无情”的诗句,给人一种淡淡的生活情趣。

这些诗人的故事都表明了茶作为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茶所带来的美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认真品茶,也许能够换来更多的生活情趣和人际交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与茶的名人故事

与茶有关的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茶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与茶有关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与茶有关的名人故事一

  唐代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后世尊为“茶圣”。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酿。他将煮水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据说,白居易一生与茶为伴,早上饮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他一天要喝三次茶,一年要喝千余次茶,不知喝掉了多少朝霞、喝掉了多少夕阳,诗人的茶杯里,是不是浸泡着一个盛唐?

  东坡居士爱茶如女,爱壶如子。他谪居宜兴时,常常提一把提梁式紫砂壶,吟诗挥毫,忘情山水,曾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名句。后来,人们将此种壶称之为“东坡壶”。

  千百年前唐宋朝的茶我们肯定喝不到了。可有时,读一读李白的诗,吟一吟苏轼的词,将其浸泡在思想的茶杯里,我们仿佛还能品尝到唐宋那久远的清香。若将唐宋作茶泡入水中,那喝出的一定是甜美诗词的味道……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他经常是边构思写作,边悠然品茗。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不仅是品茶行家,对名茶的历史典故也非常熟悉。他每到一地,总是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在广州北国酒家曾赋诗:“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留下的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于茶馆方寸之地,写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成有“老舍茶馆”,茶友相聚韵味长。

  与茶有关的名人故事二

  白居易是唐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不少于65首茶诗。他的茶诗堪称茶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一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不仅写出了收到好友李宣寄来的忠州新茶,犹见知己故旧,跃然纸上的欣喜之情,还写出了诗人那份对茶的痴爱。

  立马起身,遂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品饮。

  题施山人野居

  得道应无着,谋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春暖的花开时节,白天插秧种田,晚上品味茶香,临水而居,高山结庐,远离尘嚣,守望日月。

  这是白居易年轻时候想象的归隐生活,茶香陪伴着清闲的日子,安逸而满足。

  咏意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诗中没有看不见被贬之后的苦闷,看见的是他看淡贫贱富贵的坦然之心,看见他在茶、诗之间徜徉,身心无念,怡然自得的闲适生活。

  这样的心境表现了与世无争,忘怀得失,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

  “冷咏霜毛句,闲烹雪水茶。”

  “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白居易一句句的茶诗词,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写出了他对茶无尽的欢喜。


茶墨俱香的典故与哪位文人有关

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苏东坡(苏轼),在一次斗茶比赛中得“白茶”。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东坡笑而答曰:“奇茶妙墨俱香”。“茶墨俱香”遂被后人传为美谈。中国士大夫、文人画家,以茶会友,以茶论文,以茶抒怀遣兴,茶与墨(书画)从而结下不解之缘。茶道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修养,以此融入艺术作品、赏画与品茗,相济相伴。

      历来画家如赵孟 、唐寅、文征明等人以茶为题材,以茶道为意境,留下不少书画佳作。近年上海国画教育家黄若舟,曾经假上海豫园湖心亭茶楼举行“茶画缘”,展出国画作品。江西画家胡定元,以《黑池飘茶香》为题,创作128幅大型茶文化组画,盖“茶”字由“艹”、“八十”、“八”所数组成。此组画在’’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展出。

有关茶的诗文典故

有关茶的诗文典故如下:

1、《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清泉石上流,清猿在上吼。风林梧桐摇晚节,莫得收残折。仙人掌上翠微凉,珪璋白玉长松扣。美人献茶酒,须听载妥舆。”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之一,茶是这首诗的出彩所在。在诗中,美人献上的茶酒,让人感受到了冷暖交替,甜酸苦涩的茶味。此诗将茶与美景、美人以及仙人的形象融为一体。

2、《茶经》——陆羽:“夫茶之为物也,性温矣。有降气之益,解烦之效,自古至今,未有不誉之者。”《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学的经典著作,由陆羽所撰写。该书详细介绍了茶的种植、采摘、制作以及烹饪等流程,并提出了许多茶的养生、保健方面的疗效,最终使茶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扫地赞》——刘禹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李师师,我爱吴苑菊,棠梨仙。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尔今死去侬先批,侬心依旧是江南“这首《扫地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用生动的语言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其中的“茶花数窠零落,绿烟金穗不胜。”则展现了诗人陶醉在茶花美景中,感受茶叶的芬芳之味,以及家乡江南独特的文化氛围。

4、《别董大二首》——苏轼:“世人解见说,今我见闻矣。有物不知名,无语对芳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感悟。在这首《别董大二首》中,苏轼笔下的茶是一道幽雅的风景,茶的胜境是他与友人畅谈人生哲理的理想之境。

茶文化

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饮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传承。茶之于民,不仅是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生。茶文化正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品牌。

茶与诗人李白

茶与诗人----李白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西玉泉山东麓,为中国“四大丛林”之一,创建于隋开皇(581--600年)年间。玉泉山,以奇洞怪石,曲溪名泉,四季葱茏,景色佳丽,素负“三楚名山”之誉。山中产的茶叶,以外形如掌,色泽银光隐翠,香气清鲜淡雅,汤色微绿明净,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而成唐代名茶。如果再配以玉泉寺前的珍珠泉水,其味尤妙。而诗人李白是很喜欢这种茶的,下面就详细介绍李白对这种茶是怎样诠释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说的就是这种茶,这是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第一首以“名茶入诗”的`诗篇。诗中提到的中孚,是李白的族侄,又是玉泉寺僧,他深通佛理,善于词翰,尤喜品茶。所以,每年清明前后,总要小沙弥于寺左的乳窟外采摘鲜嫩的茶树新梢,制成仙人掌茶,以供奉过往香客。中孚后云游至金陵(今南京)栖霞寺,拜见族叔李白时,礼送仙人掌茶。

  李白爱不释手,才欣然命笔,遂成这首咏茶名篇。这种心理,李白在诗的《序》中写得非常清楚:“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渚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自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可见,仙人掌茶当为玉泉寺僧所首创。

茶与诗的关系

在唐代,茶与诗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浙江新昌一带曾被誉为“唐诗

之路”,在那里只要元稹、白居易的新诗一写出,就有人转抄纸上,拿

到集市上去换新茶。以茶换诗,以诗得茶。茶与诗“联姻”构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景观。

茶给诗人清思助兴,诗人也给茶传神写照,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茶诗

,内容涉及茶的采制、风俗、烹煮、斗茶、茶宴等。这些茶诗也极大丰

富了中华的茶文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50多首茶诗,他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

山境会亭观宴》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声俱绕身,盘下

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此诗烩炙人口,广为传诵。诗中“紫笋”即产自潮州的贡茶“顾渚紫笋

”。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也有首宝塔诗《茶功》:“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

后追邀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中唐诗人卢仝的《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茶诗之一

,诗中的“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与晋人张载的“芳茶冠

六清,溢味播九区”相呼应。卢仝还有首《七碗茶》:“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春风生。”此诗把饮茶之

妙写得淋漓尽致,连苏轼也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的咏茶诗也写得空灵别致,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中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

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前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

柔佳茗似佳人。”诗中他把佳茗比作佳人,实别出心裁,千古绝唱。

诗仙李白一生写了许多酒诗,也写了很多茶诗。他的《答族侄僧中

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我国较早的咏名茶诗,诗中写道:

尝闻玉泉山,

山明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

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

采服润肌骨。

……

唐诗人齐己也有首《咏茶十二韵》,其开头写道:“百草让为灵,

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南宋诗人陆游出仕过福州、镇江,又曾入蜀赴赣,辗转各地,有机

会品尝各地名茶,所以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咏茶诗词就有300多首

,是历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他曾写道:“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从诗中可看出陆游自己动手烹茶为乐

及对茶道的感悟。

元代诗人谢宗可有首《雪煎茶》:“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

清新……”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稹在饮安徽泾县“涌溪火青”茶后

写道:“不知泾县山之涯,春出茁此香灵茶;雨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

夫应不浅;芳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此外,宋代蔡襄的《

北苑茶》,欧阳修的《双井茶》等都是著名的茶诗。宋朝的杜耒名不见

经传,但他的“寒夜客来茶当酒”诗句传颂千古,成为客来敬茶的最好

注解和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的最好例证。在当代,已故的陈毅、郭沫若

、赵朴初也曾写下优美的茶诗。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扬子江中水泡茶的故事

话要从王安石说起,一次他写了一首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未写完,客人来访,见客去了,刚好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提笔续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这首诗还是1998年高考试卷的一道题.当然,因此,苏东波被贬去湖北黄州,就是今天的黄冈市。临走,王安石交待说,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水回来。到黄州的第一年秋天,苏东波明白黄州的菊花是不落花瓣,算是长了一智。

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

v&

J2

r5

s:

i7

U4

m4

r$

h

三年后,考绩回京城,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于是让船夫回头,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水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苏东波一想有理,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2.~0

B'

q,

M5

@2

E)

c+

n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扬子江中水冲泡。苏东坡不待王安石开口,忙抢先说起黄州的经历,说他明白王安石的深意。菊花确实有不落瓣的。茶泡好,王安石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让苏东坡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说明。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陪茶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一句也不敢回应。从此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

名人与茶的故事

1、周总理的茶之佳话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将200克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尼克松有些纳闷,对泱泱大国之“小气”不免心生疑窦。

此时,在毛身边陪着的周总理察觉到尼克松迷惑不解的神情,马上迎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更加困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周恩来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总产量只有八两,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

尼克松总统一听,觉得周恩来说得幽默风趣,大家都开心地笑开了。  就这样,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作为国礼,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佳话。

2、毛爱吃茶

毛嗜好是茶叶和香烟,并且精于品茶,老人家终身不离茶水,曾挥毫写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名句。据生活管家吴连登回忆说,唯一在生活上的要求就是要有烟和茶!

而且毛喝完茶水后还将茶叶咀嚼一番,吃得津津有味。这个吃茶习惯,是他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农村养成的。

3、朱德总司令写茶诗

朱德总司令不仅喜欢饮茶,还喜欢为茶写诗。朱德同志一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活到九十多岁,其长寿的赛决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喜欢饮茶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尤其喜欢庐山云雾茶,他曾在庐山上写过一首饮茶表达饮茶.

4、孙中山鼓励振兴中国茶业

孙中山先生是学医出身,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

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而且他曾呼吁振兴中国茶业,在题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讲演中谈到,“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到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为习惯,茶便成了一种需要品。”

5、鲁迅喝茶享清福

坊间有言:鲁迅妙论茶,鲁迅爱品茶。鲁迅先生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6、老舍边饮茶边写作

老舍先生认为喝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会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

曾经,爱茶如命的老舍新生提出要戒茶要戒茶,原因是因为物价高涨,说道,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增高,已经叫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粮食涨,茶也凑热闹可见茶和粮食一样重要。难怪老舍先生只是叫嚷一阵,并不见它真正的戒了。

一诗人因嘲笑大臣不会喝茶,竟遭对方用什么东西直接灌死?

马燧用茶水把郎士元活活灌死了,因为古代的茶道很有讲究,如果主人敬客人一杯茶,客人就要喝一杯茶,如果主人敬了二十杯茶,客人也要喝完二十杯茶,就这样,郎士元喝完马燧敬的二十杯茶后,他回到家中上吐下泻,最后一命呜呼。

提起郎士元,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其实他在中唐的时候,他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中唐的流放的时候,他们都会找郎士元写赠别诗,因为郎士元的文采出众。后来,郎士元名气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嚣张,经常说一些嘲讽别人的话,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丢了性命。

有一次,马燧找郎士元喝茶,郎士元看了马燧喝茶的手势以后,他直接说马燧:“不懂茶道”,马燧是个性格耿直之人,他心想:我懂不懂茶道还需要你这个小官来说?他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心生一计。

第二天,马燧又请了郎士元来府里喝茶,郎士元欣然应允。马燧早已提前做好了准备,在郎士元还没有来的时候,他事先吃了很多糕饼,让自己口渴,郎士元来了以后,马燧开始敬茶,只见马燧一杯一杯地敬,郎士元一杯一杯地喝,郎士元很快败下阵来,他跟马燧说:“我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事,下次再聚”,马燧说:“无妨,喝完茶再回家也不迟”,于是马燧又敬了郎士元好几杯茶。

郎士元年事已高,自然经不起这么一喝,他回到家中后,他就开始狂吐不止,没过几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可怜的郎士元,最终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求名人饮茶故事!急!

吃茶趣闻

嗜好茶叶和香烟,尤精于品茶,终身不离茶水,曾写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咏茶名句。在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每天睡觉醒来,洗脸后就开始饮茶,一边喝一边看报,接待国内外客人总是吩咐警卫员沏茶相待。他喜欢喝杭州龙井茶,饮茶习惯很特别,不仅饮茶水,还将杯中茶渣放进嘴里咀嚼吃下去,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吃茶习惯,是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农村养成的。

周恩来与龙井茶

周恩来总是沏龙井茶招待国内外宾客,一杯清茶在手,谈笑风生。他很关心杭州梅家坞的龙井茶生产,1965年起曾先后五次到梅家坞视察,鼓励发展生产。有趣的是,有一次周恩来陪外宾到梅家坞,品尝龙井绝品“明前茶”,当他知道炒1斤“特级龙井”,茶农要采4万多个嫩芽时,不忍将茶渣倒掉,便风趣地说:“龙井味道好,要把它全部消灭掉。”说罢便将杯中茶叶全部咀嚼光,留下“啜英咀华”佳话。

朱德是位饮茶迷

朱德居家办公,常饮茶水。而且每次外出视察,凡遇茶园、茶场,必去参观。1959年,他在庐山植物园品尝庐山云雾茶,赞赏不已,赋诗一首:“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1961年,朱德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地视察时,看到茶林遍地,茶农生产生活都有很大提高,欣然口占一首《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一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

鲁迅妙论茶

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当年客居广州,称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咏茶

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名茶枣高桥银峰时,大为赞赏,对高桥银峰的色、香、味、功效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每到外地,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国酒家饮茶,赋诗一首:“北国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 来再饮茶。”他的诗篇中多与茶有关,如《陪外宾到武夷山与黄山欣赏名茶名胜》、《题文君井》等。

林语堂的“三泡”说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据自己喝茶经验,提出“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老舍品茗著《茶馆》

当代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还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多次说过一段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为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通过对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轰动一时。

品茶行家秦牧

文学家秦牧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了过硬的辨茶功夫,广州的茶叶公司举办茗饮雅会,常请他去品评。1967年夏至1970年秋,当时任《羊城晚报》副总编的秦牧与广州各报总编一起,被集中在广州一座干校接受审查,“老总们”忽发奇想,要对各自所带茶叶评出高低,推举秦牧担任评茶师。秦牧对各人茶叶一一品评,最后评出一位副总编所带的西湖龙井为冠军。

陆游与茶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年少不知饮茶意,再饮已是茶中人。人们经常说,喜欢喝茶的人,品的不仅仅是茶本身的味道,也在品这饮茶人一生的味道,苦尽甘来,甘苦一念,得失并存。人生就像一壶茶,品茶人不同,年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都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其中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享用一壶静水煮沸的新茶,茶水回绕在饮茶人的唇齿之间,有人觉得淡如清风,有人觉得苦若人生,也有人则觉得甘之如饴。

而且茶能让人心情沉淀,能让人思绪平复,并且有醒脑提神,驱除睡意的功效。一杯香茗在手,散发出淡淡的茶味清香,翠绿色的茶叶一片片浮于水面,浅酌一口,不但心清气爽,而且不论是创作还是浸淫书海,思绪都可以顺畅许多。

不少的诗人作家与茶相伴,许多的作品伴茶而作,很多的诗人作家爱茶嗜茶,一生与茶相伴,茶的诗词歌赋,成为“茶中人”。

说到爱茶嗜茶,不得不说一说南宋的著名诗人陆游,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跟茶也是渊源极深。他的一生也由茶相伴,许多的诗作为茶而作,更甚至,茶也是他对妻子一往情深表达思念、体会怀念的寄托。

(一)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未尝北苑茶:陆游的身世与茶

陆游生在两宋之交时期的茶乡绍兴,他的故乡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了日铸茶等名茶香茗,茶乡茶艺更是闻名遐迩,乡情风俗涉及到许多名茶香茗的文化底蕴,让他从小就对茶有真情实感,倍感亲切,所以,当他晚年归隐的时候,依然选择在这充满深情回忆的茶乡。

时值两宋之交,家国不幸、的大环境之下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他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同时也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记忆,以及幼年接触家中长辈的爱国思想的渲染,潜移默化,让他爱国爱民,他辗转官场多年,因他对茶之一道颇多研究,有机会任职于在当时十分有名气的北苑贡焙,在其中担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即管理茶盐专卖的职务。

在这里,陆游可以接触到天下著名的茶道茶艺茶叶的生产地,更是让他能够多多的接触和研究全国各地的名茶香茗、茶艺茶道,并把他们收录为诗,文人嗜茶可以说在当时的宋代是一种风尚,是诗人癖好。

陆游经常自拟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诗中,经常自称继承陆氏家风,“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我本杞菊家,桑苎亦我宗。”这里所提到的“杞菊家”、“茶神”、“桑苎家”都是他对唐代著名茶人陆羽的尊称或者别称,这些诗句不但表达他对先人前辈的敬仰之情,更加表现了对茶之一道的深情。而他的茶诗著作也有300多首,他收录的名茶香茗诗句记录可以称之为续茶经了,更加充实了博大精深的中原华夏的茶文化。

(二)寓情于茶,融茶于诗:陆游的创作与茶

陆游爱茶嗜茶,茶是他创作和生活的需要。他特别中意茶有驱滞破睡的功效,他曾在诗中写到:“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陆游在创作中静心构思、冥思苦想的时候,常常煎茶熟时,恰是词句成章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茶来刺激自己的文思情绪。

茶的香气,通常在此时可以成为创作文句思维的助推器。他在诗中曾经也有阐述过这个功效:“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豪盏雪涛驱滞思”、“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等等。陆游的诗都有写到冲一壶新茶,喝一杯香茗,冲走自己的睡意,重振自己的精神,在他嗜睡的时候,文章诗作是写不出来的,用茶提神醒脑之后,可以将作文写诗的思绪顺畅起来,而且,茶能让人心情沉淀下来,思绪平静下来,有利于创作思维的兴奋,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除此之外,品茶作为宋代人的流行风尚,也为诗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可以增进自身的心性内涵和修养,陆游的不少诗作都是在这悠悠的茶香中酝酿斟酌出来的。他认为,虽然酒能一定程度的激发人的灵感 ,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像李白一样“恰到好处”的做到“斗酒诗百篇”?

但是,茶却不同,一杯清茗不仅仅可以唤醒诗人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捋顺文思。这也就是“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他的晚年知足而又常乐,只要“饭软茶甘”,就可以心满意足。他曾作诗:“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并且,在《试茶》小诗中写到:“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说明自己可以戒酒停止做酒中诗,却不能够缺了饮茶论诗。

(三)甘苦起伏尽一生:陆游的生活与茶

初饮新茶,味微苦,再品味回甘,之后茶香回绕于唇齿之间,在这细细的品尝回味之间,心境淡如清风。

茶叶在壶中沉浮,就像人生的起起伏伏,也像陆游的人生和官场一般跌宕起伏。青年时的苦涩,爱情求而不得,开始美满幸福的夫妻,后又被母亲执意拆散。青年的陆游也曾少年志气,意气风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唐家表妹情投意合。伉俪情深的爱情差点使他忘却了家仇国恨,在母亲的“敲击”之下,他又不得与爱妻生离,重拾家国情怀。

在那沈园遇前妻与丈夫游园触景伤情,情殇不得愈,做千古绝唱,后接前妻送酒,满腔苦涩,酒苦、茶苦不如情苦;官场入门不得,初因锁厅考试名次占据秦桧的孙子之上而遭到秦桧嫉妒,得罪秦桧,次年的礼部考试被秦桧干涉,入不得官场,后因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而被孝宗贬谪外放;陆游的官场一生也是起起伏伏,最终晚年被贬报国无门。

虽如此,他也甘之如饴,知足而常乐。情郁之中,他只得以茶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以茶排除心中积留许久的孤愤。他的一生如茶一般甘苦一念,得失并存,初尝味微苦,细品味回甘,香气回绕于心间,在这细细品味之中,心境淡如清风。

(四)闲情雅致伴吾生:陆游的情趣与茶

品茶一直都被世人当做一种高雅情趣的艺术享受,陆游也不例外,而且他对茶艺茶道都深有研究。品茶既需要讲究泡茶技术和品茶饮茶的技巧,还需要注重其中的情趣,以追求冲泡饮茶过程中的天然野趣。

茶给诗人带来的是纯洁和净化,山水之间的灵气和心灵的纯净融合为一体,回归大自然,找回最本真的自我,天人合一。在当时玉山古茶场的二楼房间有专设的斗茶室。分茶在当时属于相当时兴的茶艺茶事活动,也叫作“茶百戏”。

相传这门茶技非常有趣,陆游也是个中好手,茶人在煮茶点茶的时候,将竹筷子置于茶汤之中搅动,茶汤表面的文脉可以自成各种各样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的奇观物像,这种物像是因为茶叶在茶汤之中自由聚散各种幻化形成的,虽然这物像如昙花一般转瞬即逝,但是,却需要茶人奇巧的茶技,非常有审美艺术价值。

陆游对于各种茶艺,茶道和茶技都精心研究,以茶消遣,博采众长,自得其乐,经常玩赏分茶,生活中充满怡然自得的情趣,“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豪杯。”此间充满了小情趣,闲情逸致,让人生增添了许多乐趣。陆游的一生痴茶爱茶,他所录茶诗更是记在了各种茶技、茶艺、茶道,春秋二社各种习俗,有赞叹古朴民俗风气的,有抒发爱国爱民的,都非常有其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为中华茶文化添加了浓重丰富多彩的一笔。

陆游一生尽管没有续补《茶经》,却也将各种茶艺茶技,民风民俗融入他的诗集中,把他的诗变成了另一种文体的《茶经》,陆游的饮茶生活既可以阳春白雪,高尚充满雅韵,也可以即兴点茶一杯,只做怡然自得的趣味,他一生嗜茶,专研的茶艺茶功也非常精深,融茶入诗,伴茶赋诗,茶和诗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茶和文章诗句都是相伴而生的。

茶有了山川旳助力更显得芬芳四益,山川有了茶的供给更显得人文气韵,有了茶和诗,诗人内心的淡然和超脱一起融合到一杯杯清茗中。陆游还非常中意饮茶养生之道,用茶养生健身,从在当下时期活了85岁高领的茶人放翁身上充分的得到验证。

结语:

陆游一世爱茶成痴,从青年品到中年,从中年再品到老年,茶香回味似有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也有其恬静淡然。品茶,也是在品味人生,茶味回甘唇齿留香;人生回首,酸甜苦辣,百味尽含,也不枉人间走一遭,陆游虽然青年情路坎坷,却也晚年儿孙绕膝,斗茶分茶尽享天伦;虽报国未能成功,却也尽力为之。清茶香茗伴他一生,钻研茶艺茶文化,求仁得仁,以茶为友,融茶入诗,才能在诗中展现他饮茶似神仙的怡然自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