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感受怎么写

来源:趣味经验馆 1.12W
1.欣赏音乐的经历后的感受..

艺术欣赏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话题,她所涉猎的内容包罗万象。

音乐欣赏的感受怎么写

有时指一座建筑、一幅画、一个雕塑、一件艺术品、一首歌;有时指诗歌、书法、绘画、舞蹈、戏剧及音乐等一系列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虽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基本生活,却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民众的素养,因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来说,艺术是不可缺少的。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艺术品位犹如肥沃的土壤,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从中受益,而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如何欣赏艺术,却有很多的学问在里面,培养艺术鉴赏 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学习。它不仅涉及到个人偏好和审美取向,也包括文化修养、社会常识、历史等很多层面知识的涉猎和积累。

我在这里举个小例子:每当我看到文物专家以娴熟的眼力来鉴赏一件古玩时,我都非常钦佩,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评估绝不仅仅是靠直观的感觉,那犀利的目光中含有多少文化功力和知识底蕴啊! 歌曲欣赏 音乐欣赏也是培养出来的。开始,当我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一首好歌,或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会因此而对音乐有了兴趣。

兴趣的萌生是自然的,因为我们身边不乏歌声和乐声。那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俯拾皆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

但兴趣的培养则需要花费心血,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那些更加深奥和复杂的音乐,欣赏起来需要与之对应的知识和修养,比如欣赏汉高祖刘邦赋词的《大风歌》,汉朝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唐朝王维的《阳关三叠》(歌歌),宋朝苏轼的《赤壁怀古》及宋朝姜夔作曲的《扬州慢》、《杏花天影》等等。欣赏这些歌曲已经不那么带有普遍性了,但在一些声乐及器乐的音乐会上还会听到用这些曲调改编的声乐和器乐曲。

如果不了解它们诞生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去欣赏。这些乐曲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词、曲作者也都非同寻常,欣赏这些歌曲在某种意义上是回顾历史,追忆往昔。

没有对那个时代社会环境、人文思想的了解,就很难感同身受,从而降低了聆听它、欣赏它的品位。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印记和生命的映像,它的旋律充满了时代画面和人的心灵之声。

每首歌曲都有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段感人的佳话,或悲壮、或凄凉、或委婉……即使是中国近代的艺术歌曲也概莫能外,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我住长江头》(宋朝李之仪词,青主曲)、《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等,这些久远的歌曲至今被人们咏唱,仍回响在舞台上。歌声依旧,时光荏苒,峥嵘岁月永记心头。

还有很多外国艺术歌曲的保留曲目,尤其是18、19世纪的古典艺术歌曲,像莫扎特的《渴望春天》;舒伯特的《摇篮曲》、《鳟鱼》、《魔王》;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拉赫马尼诺夫的《春潮》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传世佳作,不仅曲调优美动人、起伏跌宕,而且钢琴伴奏也十分精湛,和声和织体都非常考究,成为欣赏这些大师们作品时需要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这里举一个舒伯特的例子。

舒伯特喜欢为歌德的诗谱曲,天才音乐家与伟大诗人珠联璧合,创作了歌曲《魔王》。在这首歌曲中,舒伯特用不同的声调为四位角色定位:诱惑的魔王、惊恐的孩子、坚强的父亲和平静的叙事者。

这首歌曲创造了艺术奇迹,有奇异的想像、丰富的故事、错落有致的歌曲和美妙的伴奏,令人陶醉,美不胜收。 歌曲欣赏一般是引发我们兴趣入门的品类,虽然种类繁多,但终因为篇幅较短,旋律、结构简单,加之有歌词的辅助,比较容易理解,而另一些作品,比如室内乐,在欣赏上就有一定难度了。

室内乐欣赏 在欣赏室内乐这种音乐体裁时,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它的产生。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室内乐就已存在。

最早的室内乐是指王公贵族在皇宫或是贵族的大客厅中演奏演唱的音乐,主要是区别于在教堂或是在剧场和广场上演奏的正规、场面宏大的宗教音乐。早期室内乐的演奏主要用琉特琴(一种弹拨乐器)、哈普希科琴(拨弦古钢琴)以及一些管弦乐器,曲目是一些宗教和世俗的声乐、器乐曲,但比较简单,到了巴洛克时期才逐渐丰富起来。

高声部一般是用小提琴、长笛及双簧管来演奏,低声部用大提琴及大管来演奏,中声部则用琉特琴和哈普希科琴来演奏和声以及流动的伴奏织体,比初期细腻丰富多了。 到了巴洛克的晚期,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1809)赋予了室内乐新的活力,使这一形式得到充实和发展。

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典型演奏形式,并使这一形式成为室内乐最常见的演奏形式。在这之前,宫廷乐队的编制并不固定,一是根据权贵们的好恶来选择乐器,二是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创作。

海顿作为创立古典音乐的领军人物,集巴洛克音乐之大成,写了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一百多部)。在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中(1755—1760),五个乐章的组曲倾向很明显,这主要是受到巴洛克时期的大师巴赫的影响所致。

巴赫在他的《英国组曲》及《法国组曲》中,以各种舞曲作为这些组曲的主要成分:像《阿拉曼德舞。

2.怎么写"音乐的感受" 快 快 点 哦 谢谢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3.简短的音乐感受怎么写20字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4.学习音乐欣赏课后的感想和启发,1000字左右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5.怎么写"音乐的感受" 快 快 点 哦 谢谢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这一结论。

6.音乐鉴赏的音乐感受能力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

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根据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认识规律,音乐听觉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音乐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系都以音响感知为基本,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欣赏。

音乐作品的实际音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工艺品”。具体说来,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 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

“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

因此,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 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

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行得以延伸。

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验。

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

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文本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

前文说过,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高、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

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音乐家,现代就有人专门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可见其对音乐理解之深刻。从《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换言之,所有这些体验、感慨无不建立在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觉上。

如果白居易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没有清晰的感觉,对音乐的节奏没有准确的判断,对演奏的轻重缓急没有敏锐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

7.急需“音乐欣赏课后感想”急需啊

我对音乐有广泛的爱好。

各种音乐我都能接受。什么流行/古典/摇滚/民歌/说唱;或者说中国,外国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倾听,每一段音乐你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那是没有杂质的音乐,那是天籁。

至于交响乐呢,我接触的也很多,中央音乐频道几乎每天都有专场,可是很遗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倾听。虽然没用心去倾听,但还是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接触的多嘛!我现在在的学校军乐队,应该也算是交响乐团,我在里面打小鼓的,因为我的节奏感比较强。

在军乐队我了解了不少交响乐的知识,懂得了不少的乐器。都是零接触的哦,体会自然深。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可能是主观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种艺术了。同一首音乐,可能每个人听出来的内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万别。

不过,音乐作为人类共同欣赏的艺术,它的主观色彩里,还是有着共通的规律,比如我们说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壮,或轻松欢快,或优美抒情,等等。这就是我们共通的感受。

我自己的感受是音乐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让人放松,能让人从那些或舒缓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联翩,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特别是交响乐和一些抒情轻音乐,听来让人陶醉。

要写对交响乐的感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交响乐。在我的记忆中,交响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听了大师的精彩演奏,这样的想法立刻就消失了,其实交响乐很有意思,里面可以夹杂各种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描绘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的声音。

只要用心体会,就能领悟到音乐大师的良苦用心和艺术造诣.他们的演奏让我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其实交响乐不是中国的东西,它是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不过近百年。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外籍人士为主在上海和哈尔滨成立了两个交响乐团。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中央乐团、也就是国交的前身,之后相继成立了几个省市的乐团,为数也不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兴旺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交响乐团,已达数十个之多。但上演作品的绝大多数是外国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极少几个留学生在外国学习过交响乐的写作,写成的作品也极少。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所音乐院校设立了作曲系,并派出留苏学生,培养了一批专业作曲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人才涌现、大量作品诞生,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作品。

这些资料我是从图书馆了解到的,像中央乐团的演出我也听过不少,特别令我喜欢和难忘的是《黄河的合唱》,中央乐团尽管历史不长,但是它的确是很优秀的乐团。新中国成立之后,几所音乐院校设立了作曲系,并派出留苏学生,培养了一批专业作曲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人才涌现、大量作品诞生,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作品。仅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就有121部交响乐作品参评、21部作品获奖,可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但由于创作思路、经济条件、作品水平等多方面原因,这些新作品被各交响乐团上演的却很少,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各乐团经常演出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外国作品,仍然是外国人、外国作品、外国的音乐文化占据着中国的音乐舞台,所以我们中国得努力赶上啊,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去感受它,我们有义务去推广它。

很多人也许认为交响乐是“贵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触,其实交响乐并不难懂,在交响乐应该放弃那些“过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胆”和“勇气”。你所要开始并坚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听,再去听,用心去感受!和其他音乐一样,交响乐也能抒发人们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乐表现得更加强烈。

交响乐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题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样就拉进了艺术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交响乐让我认识到了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个分神,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现音乐的无穷魅力。

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讲求独立的时候,不能忘了合作。只有团结才能奏初更加优美的人生乐章。

俄国作曲家一语切中要害“音乐欣赏的困难一般在于人们对音乐总是怀有过多的尊敬”。他认为首要的事情是“应当教他们热爱音乐”。

对于交响音乐,其实并不存在懂与不懂。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

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音乐大师,你不必担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与其刻意的去考证,不如自由的去聆听。

音乐对人原本就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自由聆听、放飞思绪,你个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对乐曲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展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与大师共同拥有的。

你的感受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首肯,在音乐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 平日里我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这首曲子一直存在我的MP3里,我一直不舍得删除。

曲子里那急冲冲的扣门声及作者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就会使我马上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命运之神满目狰狞,手持权仗逼近贝多芬的。

8.“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和理解”该怎么写

对音乐欣赏的一些看法

今天为加入清风音乐论坛写了篇申请,很多是我想说的话,就顺便发这儿吧,呵呵!

以下是这批申请:

偶然的,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网友提供了清风的链接,对我这种瞎逛型的网民,理所当然的就要去逛逛,一进来,第一感觉是界面很温暖,一种文化的气息,顺手翻了些帖子,看得出这些朋友都是音乐爱好者,感觉不错。感觉不错当然要注册,一系列常规的流程过后,登录上来,到古典区,看到一个仁兄发的一个古典的帖子,介绍的是一些名曲的小段,并提供了下载,呵呵!有推荐有下载,这我最喜欢了。立马开起小车下载来听听。享受了人家的劳动成果理当表示下谢意啦,于是大笔一挥,ctrl+enter回帖!结果显示新人暂时不能回帖。嗯,可以理解,很多论坛都是这样的。但是接着过了一会儿,系统给我发来以信息,让我发张申请帖,这较真的事儿我逛了这么多的论坛还只在Verycd碰到过,但是给我的感觉是这样论坛很认真,不似某些论坛单纯为人气而随便注册,结果是ID泛滥,马甲横行,经常搞得论坛要么死气沉沉要么乌烟瘴气。

但是在庆幸自己找到一个真正的音乐论坛的同时,却又犯愁这帖子该怎么写呢?看了很多兄弟写的申请帖,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文采单薄,要写出一篇像他们那样文采飞扬的文章对我来说太难,只好来说说自己对音乐欣赏的一些看法。

其实不关是音乐欣赏,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差不多,引用房龙的一本书就是《宽容》(《tolerance》)不知道坛子里的兄弟看过这本书没有,如果说得具体点儿,可以用**说的一句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多论坛上论战打得不可开交,讨论我是很喜欢的,很多时候讨论不光是能听到别人的独到见解,看到自己没有看到的方面,同时很多时候的讨论,更能引发你自己对很多看法的反思,从而加深你对自己的理解。正如武林高手比武,更多时候是自我的超越,想起李连杰《霍元甲》中的一句话:“在武术中认识到一个真实的自我,武术是武术是认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的手段。”讨论也是。但是如果把讨论的目的变成驳倒对手,那就本末倒置了,好似武术不是为强身健体而是争强斗狠。很多时候在讨论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否定自我的勇气,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我们永远不能超越过去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效的方法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讨论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见解,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对rock的了解很多,听了很多,但是有一点不好,就是除了摇滚爱否定其他人听的音乐,经常说的就是:“你就听这些啊?”搞得大家都不喜欢更他讨论音乐了,其实他也由此错过很多美好的音乐。其实这又何必呢,听音乐不要局限于对歌手乐队甚至是音乐风格的推崇。很多人听歌先看歌手,如果是他喜欢的那立马就下,听

过马上说好,如果是他讨厌的歌手,那听都不听就加以否定,这样其实不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应有的态度,这是追星粉丝的做法,而不是爱乐人的所为,真正爱音乐的人关注的是音乐本身与音乐的内涵,而不去在乎它是谁唱的。就我自己来说吧,我个人不喜欢周杰伦大部分的歌,主要是不喜欢那种风格,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他所有的音乐,其实我还是蛮喜欢他的《东风破》和《千里之外》的,呵呵!

兄弟姐妹们,放开自己的眼界,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好了就写这些吧,想法很多但是写得不好,希望版主们能批准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加入申请。如果这次不行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9.音乐鉴赏怎么写

音乐欣赏就是通过听觉去感受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其定义看出,音乐欣赏就是用耳去听,并且在这过程中通过联想等的一些思维方式去用心体会出来的对该歌曲或者乐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既可以是单纯的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细细地品尝音乐蕴含的感情。

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

在欣赏音乐时,你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 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

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