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螺出大江

来源:趣味经验馆 2.73W

翠螺出大江

翠螺出大江,向浪头横溅。它似乎是在追寻自由,不再留恋浅滩和温暖的海水,不惧怕巨浪,勇往直前。它曾生长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但它拒绝了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冒险之路。

翠螺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 其中的“翠螺出大江”是什么意思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是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马鞍山的赞誉。

九山是:马鞍山,雨山,佳山,翠螺山,九华山,西山,望夫山,霍里山,慈母山。

一湖就是雨山湖了。

翠螺出大江是指碧绿的小岛树木郁郁青青,独自兀立于大江之上,更显大江的雄浑壮丽与秀美

(翠螺就指树木郁郁青青的小岛,比喻手法)

希望能帮到你

翠螺的造句翠螺的造句是什么

翠螺的造句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是一座城市的地貌特征,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九山是指什么?一湖是指什么?唔,闻起来像是新摘的翠螺,香味很纯正啊。

翠螺的造句有:唔,闻起来像是新摘的翠螺,香味很纯正啊。其下青黄杂然的翠螺山,少了些小家碧玉的味道,仿佛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上风骨。结构是:翠(上下结构)螺(左右结构)。拼音是:cuìluó。注音是:ㄘㄨㄟ_ㄌㄨㄛ_。

翠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妇女的发髻。用以喻山峦的形状。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

二、引证解释

⒈指妇女的发髻。引宋周紫芝《鹧鸪天》词:“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翠螺青黛,_仙慵画眉_!”⒉用以喻山峦的形状。引清陈维崧《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词:“旷望邓尉,支硎翠螺滴。”⒊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引清黄遵宪《都踊歌》:“_我__兮_我翠螺,荷荷!”

三、网络解释

翠螺翠螺,读音cuìluó,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妇女的发髻。

关于翠螺的诗词

《小重山·溪上晴山簇翠螺》《越山·翠螺簇簇绕湖滨》《金缕曲·题凌芷沅《翠螺阁遗稿》》

关于翠螺的诗句

翠螺眉黛红螺研翠螺一点天涯路天险何年辟翠螺

关于翠螺的成语

珠围翠绕笑青吟翠吹螺翠羽明_翠木葱茏苍翠欲滴蟠青丛翠珠歌翠舞翠绕珠围翠围珠裹

关于翠螺的词语

浓翠蔽日翠木葱茏翠羽明_大吹法螺撞钟吹螺翠绕珠围苍翠欲滴吹螺珠围翠绕珠歌翠舞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翠螺的详细信息

马鞍山由来

马鞍山是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安徽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来。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

采石矶为何物

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c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马鞍山市中心还有雨山湖公园,当涂县境内有青山李白墓、天门山等名胜古迹。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0245.htm

马鞍山有几个风景区?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接壤南京、长三角的桥头堡,是安徽的东大门、南京的后花园。

马鞍山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具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独特城市风光。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另两个是南京的和岳阳的城陵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海拔131米的探入西侧的长江,月牙形的锁溪河包围了山的东面。

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相传他醉酒后赴江中捉月,溺死于采石。游客来寻访诗仙足迹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秀丽的园林景观和壮阔的长江水色。景区的大门在东北边,跨过锁溪桥入园后,门口有许多人文小景点,因为仔细游览完景区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便于掌控时间,最好先直奔南边的重要景点,回头出来时再游玩这些小景点。

太白楼为纪念李白而建,现在看到的是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前进是三层高的阁楼,后进是祠堂,左右有回廊相连。在它隔壁的李白纪念馆内,陈列着和李白相关的诗集、字画等文物。太白楼东北边的谪仙园为江南园林风格,不少游客走累了就会在亭台楼阁里坐一会。

上翠螺山可在太白楼西边的翠螺轩坐索道,直达山顶的,单程30元,由于爬上山顶只需30分钟,所以不是很建议坐。你可以先去游览沿江,古栈道通向翠螺山的北坡,北上南下,不用走回头路。站在三台阁的最高层第五层,往西能俯看长江与农田,往北能见到,每当黄昏,长江上的日落尤其瑰丽。从南坡下山时别错过李白衣冠冢和广济寺,寺前的三国赤乌井是采石矶最老的古迹。

古栈道悬于翠螺山的山壁,脚下就是滚滚长江,依稀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惊险。漫步栈道,沿途可以看看传闻中大将常遇春攻打这里时留下的大脚印;联壁台(李白捉月台);采石矶最大的天然石洞(三官洞)。游览完所有重要景点后,最后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还有展出书法的,展出古砚台、书画的延园等小景点可以参观。

出景区沿着锁溪河旁的乡间小道往南走,一直走到江边的陈家圩汽渡东渡口,从那里远望采石矶与三台阁,是不一样的景致。当地人总把采石矶当大公园来玩,春天梅花、杏花次第开,学生、家长带着小孩都会来春游。进大门往北走到翠螺湾,映杉湖上有孩子喜欢的脚踏船,继续向北是烧烤区,备上食材来烧烤也是不错的选择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提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

采石风景名胜区

每每看到这悬崖峭壁上的景区,都替修缮的工人心肝颤。这个景区算是文化和美景交融,夏季山坡郁郁葱葱掩盖着几个典雅的古寺,风景秀丽。文化方面,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的景区。

2.和县香泉 旅游 区

香泉温泉度假村享有“天下第一汤”和“香泉”美誉。这是一个以温泉为核心的度假模式的景区。适合带小朋友或者老人的旅行哦。

3.霸王祠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上,据南京浦口区仅一桥之隔。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孟郊、杜牧、苏舜钦、王安石、陆游等均有题诗。同时景区修建的越来越漂亮了。

我倒是知道一个马鞍山风景区

马鞍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境内,距县城5公里,马鞍山源于灵璧山脉,其山实为五爪金龙。

马鞍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省内外闻名的《文笔塔》,其塔始建于清乾隆丁丑年间,北毁于“”期间,为恢复会泽 历史 文化遗产,重建于2002年。

《文笔塔》全部为大理石精雕支砌,仿楼阁式七级六面,每层五面有精雕佛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上到七层可凭窗远眺,六面景色各不相同。

《文笔塔》气势雄伟神圣,巍峨辉煌壮观。马鞍山风景区景色十分秀丽,空气清新怡人,是休闲 娱乐 品茶的好去处。

濮塘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竹海、古树、清泉、钟鼓被称为濮塘“四绝”,新近发现的怪坡更为罕见,被列为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怪坡位于花山区马濮路 旅游 大道濮塘林场路段,全长约200米,宽约16米,坡度为1.85度,具有明显的上下坡。

采石矶风景名胜区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 旅游 区。 因集“雄、奇、险、秀”于一体而居于“长江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史上还有一次宋

元大战在这里发生,建有太白楼、三台阁、三元洞、林散之艺术馆、广济寺等景点。

①褒禅山 AAAA

  褒禅山 历史 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0,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留连忘返。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至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

②采石风景名胜区 AAAA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它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界定面积约80公顷,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天然公园。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历来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寻幽探胜。文才风流,至今不绝。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二十余次。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   如今,采石矶拥有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有驰誉江南的三元洞,气势雄伟的三台阁,引人入胜的万竹坞,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景点,如:沿江栈道等,还有一些待开发的景点,如:金牛洞。

③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 AAAA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泽、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其中: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界齐歌》诗曰:“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采。蓄泄数千载,风云何。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唐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诗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边尘静,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荫。

④和县香泉 旅游 区 AAAA

马鞍山市有规模 旅游 景区点2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 旅游 景区1处,AA 旅游 景区2处,A 旅游 景区1处,风景区(点)、度假村、休闲中心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工业 旅游 示范点2处,农家乐 旅游 示范点2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市级17处,知名的有采石矶,朱然墓/三国文化公园,青山李白墓,濮塘风景区,雨山湖风景区,小九华山,另有:极富马鞍山城市特色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 旅游 谢公祠,护河园艺村农家乐 旅游 示范区,甑山禅林,金柱塔,黄山塔,澄心寺,昭明太子阁遗址,石门石刻,江东第一桥—叶家桥,宋孝武帝刘骏避暑行宫--凌歊台遗址,桓公井,邓家山商周遗址,五担岗遗址遗址等。

此外,马鞍山市新十佳景点分别是:

“五彩斑斓——采石风景区”

“诗魂归处——青山李白墓园”

“诗城明珠——雨山湖公园”

“将军遗梦——朱然墓园”

“青山竹海——濮塘风景区”

“流光溢彩——节庆广场”

“梦里禅语——小九华风景区”

“古塔临风——黄山塔”

“放飞心灵——盆山度假村”

“登高佳处——佳山公园”

马鞍山总共有的规模 旅游 景区点有20多处,其中国家4 旅游 景区1处,3 旅游 景区2处,2 旅游 景区1处,风景区、度假村、休闲中心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工业 旅游 示范点2处,农家乐 旅游 示范点2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市级17处。

知名的景区有采石矶,朱然墓或三国文化公园,青山李白墓,濮塘风景区,雨山湖风景区,小九华山。

除此以外还有极富马鞍山城市特色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 旅游 谢公祠,护河园艺村农家乐 旅游 示范区,甑山禅林,金柱塔,黄山塔,澄心寺,昭明太子阁遗址,石门石刻,江东第一桥—叶家桥,宋孝武帝刘骏避暑行宫--凌歊台遗址,桓公井,邓家山商周遗址,五担岗遗址遗址等。

采石风景区

位于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被誉为三矶之首。

采石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采石山水甲江南”,唐代大诗人李白独钟情于此,一生曾多次登临吟诵,写下了《牛渚矶》、《望天门山》等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留下了“醉酒捉月,骑鲸” 的动人传说,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

登楼远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千百年来,名流才士,率多来此,或寻诗仙之遗韵,或发思古之幽情,文采风流,至今不绝。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二十余次,影响着历代王朝的更迭。其中发生于南宋的宋金采石之战堪称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文胜武”的典范。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

还有蒲塘风景区

我想问一下马鞍山采石风景区怎么样?

马鞍山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又以其险峻的山势、绮丽的风光,众多的古迹居于三矶之首,有“千古一秀”的美誉。

一、采石风景区好玩吗

采石风景名胜区是以采石矶为主体,以长江为纽带,以诗人李白活动贯穿其中的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景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因山水风光,绝壁矶石而名闻天下,列为长江三矶之首。

采石风景区由采石矶、濮塘、青山、横山四大片区共同组成,景区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景观为特色,是一个集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散步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区。

采石风景名胜区为一处以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灵魂,以"翠螺出大江"临江绝壁景观和锁溪河风光带为主要载体,包括翠螺山、荷包山、小九华山和采石镇、小黄洲在内的融名胜观光、人文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和二日游旅游目的地。

采石矶历史悠久,巍峙江左,古称牛渚矶。据《舆地志》记载;古时矶下崖洞中有“金牛出渚”,故此得名。秦并六国后,置牛渚县,汉承秦制,改为牛渚岩,晋设牛渚镇,隋唐时此处即驻有重兵,又称牛渚戌。传说三国时期东吴赤乌年间(239-251年),广济寺僧人掘井挖得一块五彩石,后琢成香炉,奉为镇山之宝,因此得名“采石”。五代后,“牛渚”渐为“采石”之名所替代。

采石矶风景清绝,文物古迹遍山铺陈,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自古以来,就以其巍峨的悬崖峭壁雄踞于江流之中,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又以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领衔三矶之首。

早在1500多年前,南齐诗人王僧孺就曾对这里的美景佳境有“枫林暖如画,江岸净如练”的描述。及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到来则更为采石矶平添了一笔浓墨重彩,诗人在采石矶捉月的传说成为永恒的神话,他在这里写下的《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诗脍炙人口,千年传唱,采石矶也因李白有了诸多人文景观,如太白楼、李白祠、捉月台、怀谢亭、李白衣冠冢、行吟桥等。

继李白之后,历代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凭吊诗仙,寻幽探胜,络绎不绝。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王世贞、黄仲则、郁达夫、郭沫若等众多的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近千首诗文。

2001年,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采石矶所作《三台阁记》中,屈原、杜甫、李白与长江的关系,将采石矶总结为“万里长江的结穴处”,具有“与世间不同的文化品相”。“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一生崇敬李白,原“与李白结为异代之芳邻”,如今的林散之艺术馆就坐落在李白纪念馆之侧,诗华墨香,文采斐然。诗书画艺术的一脉相承,形成了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显示出采石矶历史人文积淀的源远流长。

采石矶自古宗教文化十分兴盛,尤以佛教最为风靡。早在东吴赤乌二年(239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建起佛寺“石矶院”(宋天圣十年改名为“广济寺”),故有“经传白马,寺创赤乌之说”,今广济寺尚有赤乌井一口。

南唐时这里还建有中元水府庙等,因此江南流传“采石虽小,七十二庙”。

广济寺自南梁起就跻身于江南名刹之列,香火旺盛,僧人众多,有安徽佛教界“祖庭”之誉。

广济寺连同附近小九华山的准提寺,成为周边地区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采石矶重要的文化景观。

二、采石风景区必游景点:

采石矶、太白楼、谪仙园、林散之艺术馆、三元洞、延园、圆梦园、万竹坞、三台阁

1、太白楼(图_)

采石矶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

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游人士子,登楼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2、谪仙园(图_)

采石矶谪仙园位于李白纪念馆东北,北有翠螺山环绕,东有梦溪湖,南临锁溪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园区分三公怀古、汪伦踏歌(中心水域)、瑶台沉香、吟诗广场、竹影落波、草堂晚秋六个区域。

3、三元洞(图_)

采石矶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观殿。“三官”传说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三官为一义,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

4、三台阁(图_)

采石矶三台阁,阁分六层,高31米,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地耸立在翠螺山巅。站在三台阁,西眺大江奔流,南望天门中断,东揽新城风光,江山娇娆,景色宜人。

正如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三台阁题记》中所说:“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登临此阁,你是否也会和余先生发出同样的感叹:“它最终刻画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个伟大民族人格深处的诗性秘藏。”

5、广济寺(图_)

采石矶广济寺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东吴赤乌二年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江南有名的古刹。历代文人雅士常来寻幽探胜,宋代梅尧臣曾泊舟采石矶,游广济寺,赋诗曰: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系缆登采石,援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却看苍江底,帆归烟外昏。

二、采石风景区游玩攻略

1、采石风景区推荐游览线路:

采石矶景区大门→太白楼、谪仙园→燃犀亭→蛾眉亭→三元洞→古栈道→三台阁→广济寺→林散之艺术馆→万竹坞→延园→翠螺湾→大门

?

更多关于马鞍山采石风景区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a4935161572654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芜湖周边风景区推荐

外围:

马鞍山--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采石矶

诗仙圣境--李太白墓

濮塘怪坡,景色优美,桃源人家

诗城明珠——雨山湖公园

将军遗梦——朱然墓园

流光溢彩——节庆广场

梦里禅语——小九华风景区

古塔临风——黄山塔

放飞心灵——盆山度假村

登高佳处——佳山公园

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天井湖公园

东湖休闲娱乐中心

凤凰山

巢湖:1湖2岛3泉4山5洞

一湖 巢湖

二岛(姑山,姥山两个岛屿)

三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

四山(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

五洞(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洞五大溶洞)

芜湖本地:赭塔晴岚

荆山寒壁

玩鞭春色

吴波秋月

镜湖细柳

雄观江声

蛟矶烟浪

白马洞天 芜湖八景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2019778.html

煌煌荆楚吟·芜湖之旅·翠螺山·翠螺十八景

煌煌荆楚吟·芜湖之旅·翠螺山·翠螺十八景

马鞍山市翠螺山四周环水,海拔131.4米,周长约15华里。明清后称采石山。远眺形似一只巨型螺蛳横卧江畔,山上松翠欲滴,故得名“翠螺”。李白叹其“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相传明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酷爱此处山水,命人遍植树木,以隐巉岩,更显其“翠”。翠螺山胜迹咸集于南面山麓,最负盛名的要数太白楼、李白捉月遗址联璧台、三元洞、广济寺等,号称“翠螺十八景”。

“牛渚南来第一矶”

翠螺山麓的采石矶是突入江中的悬崖峭壁,秦以前称牛渚矶,出自“金牛出渚”神话传说。据《舆地志》载,古时此处山崖下曾有金牛从石洞钻出。南宋诗人陆游《入蜀记》云:“采石,一名牛渚,与和州对岸,江面比瓜州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南塘,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刘宾客云:‘芦苇晚风起,称江鳞甲生’;王文公云:‘一风微吹万舟阻’,皆谓此矶也。”采石矶之名,始见于六朝《异苑》所载“温峤燃犀”故事,隋时置有“赭圻镇”,唐时置“采石军”,此后,史籍遂以“采石”代替“牛渚”,历代沿习。今采石矶风景区,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面积约80公顷,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清人吴国鼎语)。自古以来,采石矶便与湖南岳阳城陵矶、江苏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又以山水险恶、风光绮丽独领 *** ,居于三矶之首。采石矶之险,首先在于它壁立江流,处于长江水道咽喉之地,正所谓“左天门,右牛渚、铁瓮直其东,石头枕其北”(宋洪迈语)。其山,被称为“巨鳌”、“雷怒安可向”(宋郭祥正语),其水,则隐喻为“惊波”、“一起三山动”(李白语)。其次,采石矶又是重要的南北古津渡口。马征麟《长江图说》云:“中流最紧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紧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洲”、“牛渚采石,中权之要”。故采石矶向为兵家所重。采石矶之秀在于枫林如画,江岸明净,潮满浪平之时,明月荡漾如珠。故自古为寻幽探胜之处,尤其是唐李白“长来采石江边眠”后,更成为文人客采撷江山美景、凭吊诗人的胜地,留下大量华章俊语及亭台、楼阁。

采石矶因其扼据宁芜,成为江南著名古战场。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将采石由原隶属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改属鄣郡(今浙江安吉)、设置牛渚县,并派兵驻扎。据《后汉志》载:“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东吴每宿重兵其地”,即三国争雄时期,东吴名将周瑜、陆逊均曾屯兵采石。采石昔有思瑾亭,就是后人为纪念周瑜(字公瑾)而筑。东晋时镇西将军谢尚镇守历阳(今和县),也曾在采石筑城设防。南北朝时,因“采石之险甲东南”,称采石为“六朝京畿之西南屏障,”屡派重兵扼守。纵观东汉以来,孙策之败刘繇、司马氏灭吴、苏峻叛乱取建康、韩擒虎伐陈、黄巢义军北渡、赵匡胤攻南唐、虞允文鏖战破金兵、朱元璋占太平、陈友谅称帝、太平天国守天京,采石矶无不为之立下汗马功劳。其中赵匡胤使樊若水浮桥架江南渡的成功,更成为中事科学史上的创举。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广东抗元兵败被俘,被押送元都燕京途中,曾泊舟采石,写下著名诗篇《采石怀古》:“不上蛾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如今,在采石矶崖壁上,还留有前人的一首七言绝句:“锁钥东南挖上游,纷纷争夺逐江流。西来帆影三千舳,北拱宸京亿万秋。”

自秦汉以来,采石矶即为古津渡口。到唐宋,这里成了人烟稠密、帆樯林立的商埠。《太平图经》云“岁输五色石”,《六清一统志》也云:“商旅于此取石至都”。城市文化得到发展,佛教风靡一时。当地民间流传:“采石虽小,七十二庙。”真可谓遍地香火,环山铺陈。一位名人曾感叹道:“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正道出了采石矶集秀、奇、险、文于一身的独特风貌。

风月江天太白楼

太白楼又名谪仙楼、青莲祠,与武昌黄鹤楼、洞庭岳阳楼、赣江滕王阁,合称“三楼一阁”。唐元和年间为纪念李白而建。以后多次毁于兵火,今存楼为清光绪年间建筑,为采石矶江滨公园之中心。

李白(701—762),字太白,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四川绵州彰明(今江油)青莲乡。李白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在朝廷供奉翰林时,遭佞臣谗言中伤,离开京城长安,“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永王李璘幕府,以图一展其“平天下”抱负。不料李璘拥兵自重,遭唐玄宗翦灭,李白也因此获罪入狱。直到朝廷大赦方重见天日。上元二年(761),李白来到当涂投靠县令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冬(762),患“腐胁疾”客死当涂。此处是诗人常游之地。太白楼为纪念诗人的主要建筑,吸引了历代游人。1964年郭沫若来此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遥对江心州,似思大曲酒。……”

太白楼依山而建,前后三进。主楼三层两院,两侧各有厢房庭苑,内栽花草,青翠宜人。大门两旁各有一石狮,形态生动活泼,门檐下两璧嵌有重修太白楼碑记和太白生平碑文。进入一楼,迎面一座巨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采石的国画,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二楼、三楼各有一尊黄杨木雕太白像,神态潇洒。登太白楼眺望,千里江流,万顷田野,尽收眼底,使人顿生“诗来寻我却难辞”之感。享有“风月江天贮一楼”雅誉。

太白楼往西临近长江处,有一平坦巨石,刻“联璧台”三字,字大如斗,后署“思道”二字。联璧台俗称“捉月台”、“舍身崖”,嵌于葱郁绝壁间,翘首展翅,势态壮观。民间传说李白酒醉后即从此处入江揽月。江中游来巨鲸,将诗人驮起,飞往东海仙山。宋诗人梅尧臣:“采石月下逢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叙说了“李白捉月”故事。“联璧台”题词下方,还刻有一诗:“峨嵋何孤绝,游子往不歇。不见谪仙人,空江自明月。”但诗人在此所写的不朽作品仍令人吟咏不已:“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谢将军为谢尚,东晋时镇守牛渚。他在此赏月时听贫士袁宏高吟咏史诗,邀之上船畅谈一夜,推荐他当了官。李白在此睹景思人,感叹怀才不遇之情。又传说李白在此投水而死,迁葬后留下衣冠,葬于后山,衣冠冢今犹存。

安徽翠螺山李白衣冠冢

扪萝寻洞见三元

三元洞在翠螺山西南,是采石矶五个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个。它倚山傍水,景色绝佳,整个建筑精巧玲珑,飞檐雕梁,光彩照人。在此,依窗凭眺远山近水,远峰高耸,烟波浩渺,白帆点点;近处江水波涛汹涌,浪击洞窟,声如洪钟,被誉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清朝张照龙有诗云:“扪萝寻洞见神宫,涌出层岩巨浪中。路绕羊肠循曲折,人从鸟道蹑高空。江光镇日连云碧,水怪频年复火红。我欲御风游汗漫,凭栏一望思无穷。”

三元洞原名“承天观”(亦名中元水府),又称“妙远阁”。据载,“水府有三,马当为上,金山为下,采石为中”,“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北宋真宗赵恒认为,东晋温峤照燃犀而水妖灭,樊若水驾浮桥而渡采石,“皆为神助”,于是景德四年(1007)“敕崇元为承天观”,“祥符八年(1015)诏中元水府”。水府原系道观,至清康熙年间,和尚定如云游路过采石矶,将洞内稍加整修,置床垒灶,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祀之,“三元洞”由此得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池阳太守喻成龙自金陵东下来采石,命人建“妙远阁”于洞右,供大士像。传说,喻成龙乘船到池阳上任,夜经采石江面,忽闻岸上有人直呼其名,并见三盏灯火摇曳于树木之间。喻成龙感到蹊跷,弃舟上岸,恰在此时,风雨骤至,江涛怒滚,江上船只瞬间全被巨浪吞没,幸免于难的喻成龙以为神助,捐资筑阁。三元洞也叫三官洞,其得名于颇为相似的民间传说:昔有湖南三秀才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江上所有船只均被巨浪吞没,唯此三人幸免,三人认为是神人相助。后三人金榜题名,便在崖下石洞筑此庙阁,世人称为“三官洞”。

千年古刹广济寺

广济寺,坐落于太白楼西、翠螺山麓,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创建于东吴赤乌二年(239),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采石江规模较大的寺院,亦是江南闻名古刹。宋天圣十年(1032),僧人凯太师重建,更名“广济院”。元代毁于兵火,明洪武十二年(1379),永明满和尚募捐重修,二十四年(1391),更名“广济寺”。

广济寺整个建筑布局为三进阶式四合院。寺内陈设精工细雕、神态各异的四大天王、弥勒佛、三尊大佛、十八罗汉、观音菩萨及地藏王等。正殿供佛像,两壁悬挂寺僧自缅甸等佛国携回的佛教建筑图和菩提叶等画幅影印。

广济寺东原有建于宋淳佑年间的五通殿,即五显殿。1352年,渔家子陈友谅杀其主徐寿辉,于采石矶称帝,国号汉,传说陈友谅在五通殿称帝时,突然狂风怒起,大雨倾盆而下,所封官吏大多不能就班入列。陈友谅大怒,下令将殿内神像尽皆推倒、砸毁,后陈友谅兵败,纵火毁殿而去。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重建五通殿,更名五显庙,并重塑金佛,供奉香火。现寺庙已毁,只存旧址。

沿原广济寺山门石级而上,便见大殿上黄底黑字对联一副,云:“经传白马,寺创赤乌”,中供弥勒佛,两旁肃立四大金刚。寺内古井井栏石上镌刻“赤乌井”三字,此井乃采石矶最为古老的遗迹之一。井水甘洌,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建广济寺时掘成,故名“赤乌井”,亦称“广济井”。史载孙权建都金陵后,周瑜曾驻守采石,孙权常来采石探视周瑜。传说孙权还饮用过赤乌井水。还有人传说,有汲水者失手沉桶于井底,数日之后,渔人在江中拾得。人皆以为该井与江相通。今井台建有“赤乌亭”。

广济寺环境僻静,历史悠久,是历代文人雅士寻幽探胜之处。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游广济寺赋诗吟曰:“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系缆登采石,缘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蛾眉亭与燃犀亭

蛾眉亭,位于翠螺山西麓、采石矶绝壁上。明初当涂名士陶安在《蛾眉亭记》中写道:“出大江而山曰采石。昔人因其山川雄丽,亭绝壁上,以尽登览之美,前直东西二梁山,夹江相对峙,修妩靓好,宛宛如蛾眉,遂以名亭。”蛾眉亭,据险临渊,凭高望远,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此遥看天门山时,即兴赋诗曰:“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终日含颦缘底事,只因长对望夫山。”把东西梁山描述成一个含情脉脉、终日含颦的淑女。

望夫山,又名枣子矶或小九华山,与采石矶相距仅2华里,自古即是长江名胜,上有建于唐代的地藏王殿,有屋宇九十九间。山顶临江处,有一人形巧石,刻“望夫石”三字。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昔有夫往,累年未还,其妻登山望之,日久化而为石,因名山曰:‘望夫山’。”历代文人雅士纷纷以此为题,留下许多佳作。李白《望夫山》吟道:“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唐刘禹锡《望夫矶》云:“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非常凄美感人。

蛾眉亭中竖有古碑五块,均是宋元明以来所镌,赞美翠螺山、讴歌李白的诗碑。较早一块是宋陈垲的诗碑,他把东西梁山比做巨鳌,喻为傲世的补天之石,具有力敌千钧之气概,云:“女娲炼石乾坤定,为镇长江立两鳌。只阖此亭名赑屃,洗空烟黛对清高。”

蛾眉亭前临江处,有造型简朴典雅、被誉为“江天一览”的燃犀亭。亭为方形,四角擎以石柱,托起飞翔的亭顶。亭内有清光绪年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所书“燃犀亭”石碑。燃犀亭,传说与东晋温峤将军燃犀角照灭水妖事有关。温峤,字太真,太原祁县人。曾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东晋咸和四年(329),因部属苏峻、祖约叛乱,率兵前往建康。平乱返归途中,经采石矶,闻知常有水怪危害往来船只。便命人点燃犀角四下寻视。是夜,温峤入梦,见一赤衣神人责问:“你我幽明相隔,路途不通,如何燃犀相乃尔?”言毕愤愤离去。此后,采石矶下再无水怪作祟。后人为纪念此事,筑亭于此。采石矶也因此又名燃犀渚或燃犀浦。据测,所谓水怪极可能是江豚、扬子鳄一类水中动物。古人以为是“海神”,以致北宋祥符八年,真宗赵恒仍在三元洞设“中元水府”,奉祀江神。

燃犀亭上倚危崖,俯临大江,遥对天门,浪击峭壁,风景壮观。亭下崖壁处,有“天下太平”石刻。沿亭左侧拾级而下,可见一巨石悬空横出,上有一长逾1.8尺、宽逾半尺、深可逾寸的巨大足印,异常真。据传这是常遇春攻打采石矶时留下的。元末,朱元璋副将常遇春亲自指挥战船直奔翠螺而来,元军首领海牙急忙赶至江边,抄起丈八蛇矛就向常遇春迎头扎去。后者借机一把握住矛头,抬腿跃上悬崖。由于用力太猛,脚下岩石被踏出一只大大的脚印。此脚印今仍清晰可见。

翠螺的诗句翠螺的诗句是什么

翠螺的诗句有:山簇千峰列翠螺,翠螺展。

翠螺的诗句有:翠螺一点天涯路,翠螺展。注音是:ㄘㄨㄟ_ㄌㄨㄛ_。结构是:翠(上下结构)螺(左右结构)。拼音是:cuìluó。

翠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妇女的发髻。用以喻山峦的形状。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

二、引证解释

⒈指妇女的发髻。引宋周紫芝《鹧鸪天》词:“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翠螺青黛,_仙慵画眉_!”⒉用以喻山峦的形状。引清陈维崧《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词:“旷望邓尉,支硎翠螺滴。”⒊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引清黄遵宪《都踊歌》:“_我__兮_我翠螺,荷荷!”

三、网络解释

翠螺翠螺,读音cuìluó,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妇女的发髻。

关于翠螺的诗词

《金缕曲·题凌芷沅《翠螺阁遗稿》》《刘晁之家园六咏·翠螺》《瑞龙_·翠螺展》

关于翠螺的成语

吹螺翠木葱茏珠歌翠舞笑青吟翠翠围珠裹珠围翠绕翠羽明_蟠青丛翠苍翠欲滴翠绕珠围

关于翠螺的词语

珠绕翠围笑青吟翠翠木葱茏苍翠欲滴翠围珠裹珠围翠绕蟠青丛翠珠翠罗绮浓翠蔽日吹螺

关于翠螺的造句

1、会现场看到,加拿大各公司带来了龙虾、三文鱼、北极贝、北极虾、翡翠螺、雪蟹、象拔蚌、黄尾鲽鱼、海参等多种。

2、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是一座城市的地貌特征,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九山是指什么?一湖是指什么?

3、岛如星罗棋布,湖似镜铺翠螺,非身受无以感醉,唯亲临方吟酲歌。

4、经过天门一般的东西梁山,在翠螺峰下形成一片牛渚。

5、采石位于马鞍市区西南约五公里处的采石公园内的翠螺山庄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翠螺的详细信息

翠螺的成语翠螺的成语是什么

翠螺的成语有:苍翠欲滴,吹螺,珠围翠绕。

翠螺的成语有:翠围珠裹,翠羽明_,吹螺。2:注音是、ㄘㄨㄟ_ㄌㄨㄛ_。3:拼音是、cuìluó。4:结构是、翠(上下结构)螺(左右结构)。

翠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妇女的发髻。用以喻山峦的形状。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

二、引证解释

⒈指妇女的发髻。引宋周紫芝《鹧鸪天》词:“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翠螺青黛,_仙慵画眉_!”⒉用以喻山峦的形状。引清陈维崧《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词:“旷望邓尉,支硎翠螺滴。”⒊一种用翡翠嵌镶的首饰。引清黄遵宪《都踊歌》:“_我__兮_我翠螺,荷荷!”

三、网络解释

翠螺翠螺,读音cuìluó,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妇女的发髻。

关于翠螺的诗词

《题山水扇·江上屡峰拥翠螺》《翠螺·绕旋曾不费跻攀》《刘晁之家园六咏·翠螺》

关于翠螺的诗句

泉酒新斟翡翠螺翠螺眉黛红螺研翠螺展

关于翠螺的词语

浓翠蔽日翠绕珠围大吹法螺翠羽明_珠围翠绕撞钟吹螺笑青吟翠翠木葱茏吹螺珠翠罗绮

关于翠螺的造句

1、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是一座城市的地貌特征,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九山是指什么?一湖是指什么?

2、其下青黄杂然的翠螺山,少了些小家碧玉的味道,仿佛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上风骨。

3、岛如星罗棋布,湖似镜铺翠螺,非身受无以感醉,唯亲临方吟酲歌。

4、经过天门一般的东西梁山,在翠螺峰下形成一片牛渚。

5、唔,闻起来像是新摘的翠螺,香味很纯正啊。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翠螺的详细信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