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基地选择原则

来源:趣味经验馆 2.94W

食品生产基地选择原则

必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需要。

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产地及产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念环境之中,保证绿色食品生产能持续、稳定发展,还应考虑产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

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烟尘和粉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食品生产基地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选择基地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的优势。这包括距离原材料的供应地点、交通便利程度、物流成本以及市场接近度等因素。地理位置的选择应该使得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更加便捷和经济高效。

2. 原材料供应:食品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基地选择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选择离原材料产地较近的基地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并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3.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食品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选择基地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包括工人的数量、技能水平和成本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基地周边的人力资源供应情况,例如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可获得性。

4. 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对于食品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选择基地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食品安全标准等因素,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营,并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5. 市场需求:基地选择应该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相匹配。考虑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等因素,选择靠近目标市场的基地或是容易进入目标市场的基地,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食品生产基地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和人力资源、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过程高效、产品质量优良,并满足市场需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如何选择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

编辑

边远省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良好是绿色食品产地的首要选择。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末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较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大气要求

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和飘尘的重要来源,燃煤锅炉需要装置设备除尘、硫,须避开交通繁华要道汽车尾气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用水要求

必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需要。除了对水数量有一定要求外,如地面水的多少、分布、地下水资源的多少及降水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生产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汞、铅、铬、镉、酚、苯、氰等。如果是食品加工厂,加工水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要远离对水造成污染的工厂、矿山,产地应位于水源的上游。对于某些因地质原因而致使水中有害物质(如氟)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土壤要求

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产地及产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在选择绿色食品产地时考虑土壤肥力指标,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对于土壤中某些元素自然本底高,如放射性元素高本底、重金属元素高本底等的地区,不宜作绿色食品产地。

生态多样性及环境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念环境之中,保证绿色食品生产能持续、稳定发展,还应考虑产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在区域内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壤沙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以保证原料生长和产品有一个良好环境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企业选址应该符合以下哪些?

3.1.1 厂区 不应 选择 对食品有 对食品有 显著 污染的 污染的 区域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食品宜用 食品宜用 食品宜用 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3.1.2 厂区 不应 选择 有害 废弃物 以及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的地址。 地址。

GB 14881—2013

2.3.1.3 厂区 不宜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1.4 厂区周围 厂区周围 不宜 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

食品工厂设计的原则

食品工厂设计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是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的物质保证。不管是新建、改建、扩建一个厂,还是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都需要进行设计,而且是第一步所必需做的,所以是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且设计先不先进,合不合理,还是食品卫生安全和质量的保证,与以后工厂的效益和兴旺密切相关。

食品工厂设计的原则

1、符合经济建设的总原则:做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回收期短。

2、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以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型工厂生产实际平均先进水平为宜。

3、积极采用新技术,力求设计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4、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符合的原则,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5、食品类工厂还应贯彻国家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卫生、优美、流畅并能让参观者放心的原则。

6、设计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各阶段工作要有明确进度。

请问食品加工生产区怎么设计有什么原则和特点?详细一点谢谢

亲,可以根据以下来设计食品加工厂!

3.1 选址3.1.1 厂区 不应 选择 对食品有 对食品有 显著 污染的 污染的 区域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 食品宜用 食品宜用 食品宜用 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存在明显的不利影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3.1.2 厂区 不应 选择 有害 废弃物 以及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污染源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不能有效清除 的地址。 地址。GB 14881—201323.1.3 厂区 不宜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3.1.4 厂区周围 厂区周围 不宜 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难以避开 难以避开 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3.2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3.2.1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3.2. 2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域划分明显并有 适当的 适当的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分离或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3.2. 3 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 沥青或者 其他硬质材料 其他硬质材料 其他硬质材料 ;空地应 空地应 采取必要措施 取必要措施 取必要措施 ,如铺设 ,如铺设 ,如铺设 水泥、地 水泥、地 水泥、地 水泥、地 砖或铺设草坪 铺设草坪 铺设草坪 等方式 等方式 ,保持 ,保持 环境清洁,防止 环境清洁,防止 环境清洁,防止 环境清洁,防止 正常天气下 正常天气下 正常天气下 扬尘和积水 扬尘和积水 扬尘和积水 等现象的发生 等现象的发生 等现象的发生 。3.2. 4 厂区 绿化 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 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 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 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 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 距离 ,植被应定期维护,以 植被应定期维护,以 植被应定期维护,以 植被应定期维护,以 防止 虫害 的孳生。3.2. 5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3.2. 6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生活区应与产保持适当 距离 或分隔 或分隔 。4 厂房和车间4.1 设计和布局 设计和布局 设计和布局4.1.1 厂房和车间 和车间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 避免 食品生产中 食品生产中 食品生产中 发生 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4.1. 2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降低品受污染风险。4.1.3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4.1.4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4.1. 5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 便于设备安置、 便于设备安置、 便于设备安置、 便于设备安置、 清洁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4.2 建筑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 与材料 与材料4.2.1 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建筑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 或消毒。应采用 消毒。应采用 消毒。应采用 消毒。应采用 适当 的耐用材料建造。 的耐用材料建造。 的耐用材料建造。 的耐用材料建造。4.2. 2 顶棚4.2.2.1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涂料。4.2.2.2顶棚应易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4.2.2.3 蒸汽、水、电等配件管路应避免设置于暴露食品的上方;如确需设置,应有能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装置或措施。4.2. 3 墙壁4.2.3.1 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4.2.3.2 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例如设置漫弯形交界面等。4.2. 4 门窗4.2.4.1 门窗应闭合严密。门的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并易于清洁、消毒。应使用不透水、坚固、不变形的材料制成。4.2.4.2 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门应能及时关闭。4.2.4.3 窗户玻璃应使用不易碎材料。若使用普通玻璃,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玻璃破碎后对原料、包装材料及食品造成污染。4.2.4.4 窗户如设置窗台,其结构应能避免灰尘积存且易于清洁。可开启的窗户应装有易于清洁的防虫GB 14881—20133害窗纱。4.2. 5 地面4.2.5.1 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地面的结构应有利于排污和清洗的需要。4.2.5.2 地面应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的措施防止积水。5 设施与设备5.1 设施5.1.1 供水设施 供水设施5.1.1. 1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 应能保证水质、压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规定。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食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产需要。5.1.1.3 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应明确标识以便区分。5.1.1.4 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供水设施中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5.1.2 排水 设施5.1.2.1 5.1.2.1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畅通、便于 清洁 维护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应适食品生产的需要, 保证食品及 保证食品及 保证食品及 保证食品及 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5.1.2.2 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5.1.2.3 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5.1.2.4 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防止逆流的设计。5.1.2.5 污水在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排放的相关规定。5.1.3 清洁 消毒 设施应配备 足够的食品、 足够的食品、 足够的食品、 足够的食品、 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 器具和设备的专用 器具和设备的专用 器具和设备的专用 清洁 设施 ,必要时应配备 必要时应配备 必要时应配备 必要时应配备 适宜的 适宜的 消毒 设施。 设施。 应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避 免清洁 、消毒 工器具带来 工器具带来 工器具带来 的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 。5.1.4 废弃物存放设施应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5.1.5 个人卫生设施 个人卫生设施 个人卫生设施5.1.5 .1 生产 场所 或生产车间入口 生产车间入口 生产车间入口 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 应设置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可按需 可按需 要设置室 设置室 设置室 。 室应保证 室应保证 室应保证 工作服与个人装及其 工作服与个人装及其 工作服与个人装及其 工作服与个人装及其 工作服与个人装及其 他物品分开放置。 物品分开放置。 物品分开放置。 物品分开放置。5.1.5.2 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如设置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其规格尺寸应能满足消毒需要。5.1.5.3 应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5.1.5.4 应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5.1.5.5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GB 14881—201345.1.5.6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可设置风淋室、淋浴室等设施。5.1.6 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5.1.6 .1 应具有 适宜的 适宜的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自然通风或人工措施 ;必要时 必要时 应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通过自然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 的温度 和湿的温度 和湿的温度 和湿。通风设施应 通风设施应 通风设施应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 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高。5.1.6.2 应合理设置进气口位置,进气口与排气口和户外垃圾存放装置等污染源保持适宜的距离和角度。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通风排气设施应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5.1.6.3 若生产过程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5.1.6.4 根据生产需要,必要时应安装除尘设施。5.1.7 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5.1.7 .1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泽和亮度能满生产 和操作 需要 ;光源 应使 食品 呈现真实的 呈现真实的 颜色 。5.1.7 .2 如需在 暴露 食品 和原料 的正上方 的正上方 安装 照明设 照明设 施,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 采取 防护 措施。5.1.8 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5.1.8 .1 应具有与 应具有与 所生产品 生产品 的数量 、贮存 要求 相适应的 相适应的 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 。5.1.8.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仓库的设计应能易于维护和清洁,防止虫害藏匿,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5.1.8.3 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5. 1.8 .4 贮存物品 贮存物品 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 于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5.1.8.5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5.1.9 温控设施 温控设施5.1.9 .1 应根据食品 根据食品 生产 的特点, 的特点, 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冻 等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 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5.1.9. 2根据生产需 根据生产需 根据生产需 要, 可设置 控制室温 控制室温 的设施 的设施 。5.2 设备5.2.1 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5.2.1. 1 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应配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设备, 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 起交叉污染。 起交叉污染。 起交叉污染。5.2.1. 2 材质5.2.1.2.1 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5.2.1.2.2设备、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使用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的材料制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与食品、清洁剂和消毒剂发生反应,并应保持完好无损。5.2.1. 3 设计5.2.1.3.1 所有生产设备应从设计和结构上避免零件、金属碎屑、润滑油、或其他污染因素混入食品,并应易于清洁消毒、易于检查和维护。5.2.1.3.2 设备应不留空隙地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装时与地面和墙壁间保留足够空间,以便清洁和维护。

绿叶菜类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绿叶菜类蔬菜进行标准化生产,其基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大气质量状况、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环境条件状况。具体地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建在水质、土壤、大气符合GB 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地域。生产基地还应当具备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土质优良等生产条件。

在设计食品工厂生产车间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1)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

(2)设备不足要尽量按工艺流水线安排;

(3)有些特殊设备可按相同类型做适当集中;

(4)务必使生产过程占地最少、生产周期最短、操作最方便;

(5)必须考虑生产卫生和劳动保护;

(6)应注意车间的采光、通风、采暖、降温等设施;

(7)可以设在室外的设备,尽可能设在室外,上面可加盖简易棚。

巜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绿色食品对产地环境质量有什么具体要求

绿色食品:系指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绿色食品: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绿色食品: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植物生长池和动物养殖地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

4环境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无公害食品葡萄生产中对产地选择有什么具体要求?

产地选择是无公害葡萄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产地环境良好的地方才能真正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葡萄产品。因此,在安排布局葡萄生产时,首先必须抓好葡萄产地的选择。无公害鲜食葡萄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而绝不要把葡萄生产基地建立在那些生态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否则,将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损失。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对产地环境有哪些要求?

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适用于绿色食品A和)规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1)空气环境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23所列的指标要求。

表23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标准状态)

注:①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指标;②1h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指标;③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④氟化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用石灰滤纸挂片法,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指标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7天;⑤空气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GB 3095中6.1、6.2、7和GB 9137中5.1和5.2的规定执行。

项 目 指 标日平均 1h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 0.30 — 二氧化硫(SO2)mg/m3≤ 0.15 0.50氮氧化物(NOx)mg/m3≤ 0.10 0.15氟化物(F)≤ 7μg/m31.8μg/(dm2·d)(挂片法) 20μg/m3(2)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绿色食品产地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24所列的指标要求。

表24 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注:①灌溉菜园用的地表水需测粪大肠菌群,其他情况下不测大肠菌群;②农田灌溉水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GB 5084中6.2、6.3的规定执行。

项 目 浓度 项 目 浓度pH 5.5~8.5 总铅,mg/L≤ 0.1总汞,mg/L≤ 0.001 六价铬,mg/L≤ 0.1总镉,mg/L≤ 0.005 氟化物,mg/L≤ 2.0总砷,mg/L≤ 0.05 粪大肠杆菌群*,个/L≤ 10 000(3)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本标准将土壤按耕作方式的不同分为旱田和水田两大类,每类又根据土壤pH的高低分为三种情况,即pH<6.5,pH=6.5~7.5,pH>7.5。绿色食品产地各种不同土壤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25所列的限值。

表25 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mg/kg)

注:①水旱轮作田的标准值取严不取宽;②果园土壤中的铜限量为旱田中铜限量的一倍;③土壤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GB15618中5.1、5.2的规定执行。

耕作条件 旱 田 水 田pH <6.5 6.5~7.5 >7.5 <6.5 6.5~7.5 >7.5镉 ≤ 0.30 0.30 0.40 0.30 0.30 0.40汞 ≤ 0.25 0.30 0.35 0.30 0.40 0.40砷 ≤ 25 20 20 20 20 15铅 ≤ 50 50 50 50 50 50铬 ≤ 120 120 120 120 120 120铜 ≤ 50 60 60 50 60 60(4)土壤肥力要求为了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生产A绿色食品时,转化后的耕地土壤肥力要达到土壤肥力分级1~2级指标(表26)。生产绿色食品时,土壤肥力作为参考指标。

表26 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指标注:①Ⅰ级为优良,Ⅱ级为尚可,Ⅲ级为较差;②土壤肥力测定方法:按NY/T 53、LY/T 1225、LY/T 1233、LY/T1236、LY/T 1243的规定执行。

项目 级别 旱地 水田 菜地 园地 牧地有机质,g/kg Ⅰ >15 >25 >30 >20 >20Ⅱ 10~15 20~25 20~30 15~20 15~20Ⅲ <10 <20 <20 <15 <15全氮,g/kg Ⅰ >1.0 >1.2 >1.2 >1.0 —Ⅱ 0.8~1.0 1.0~1.2 1.0~1.2 0.8~1.0 —Ⅲ <0.8 <1.0 <1.0 <0.8 —有效磷,mg/kg Ⅰ >10 >15 >40 >10 >10Ⅱ 5~10 10~15 20~40 5~10 5~10Ⅲ <5 <10 <20 <5 <5有效钾,mg/kg Ⅰ >120 >100 >150 >100 —Ⅱ 80~120 50~100 100~150 50~100 —Ⅲ <80 <50 <100 <50 —阳离子交换量,c mol/kg Ⅰ >20 >20 >20 >15 —Ⅱ 15~20 15~20 15~20 15~20 —Ⅲ <15 <15 <15 <15 —质地 Ⅰ 轻壤、中壤 中壤、重壤 轻壤 轻壤 砂壤—中壤Ⅱ 砂壤、重壤 砂壤、轻黏土 砂壤、中壤 砂壤、中壤 重壤Ⅲ 砂土、黏土 砂土、黏土 砂土、黏土 砂土、黏土 砂土、黏土

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有何要求?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通过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等。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630.1—2005规定,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以下条件:

(1)优良的生产场地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此外,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2)种子和种苗要求  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选择品种时应注意保持品种遗传基质的多样性,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禁止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

(3)合理的耕作制度  应采用作物轮作和间套作等形式以保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肥力;禁止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蔬菜;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控制土壤水分。

(4)肥料使用技术  提倡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保证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作物食用部分接触。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和块根类作物上施用;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城市污水污泥和未经堆制的性废弃物。

(5)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是从作物—病虫草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6)污染控制措施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去除污染物残留。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