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丫鬟在剧中的作用

来源:趣味经验馆 1.12W

金锁记丫鬟在剧中的作用

金锁记丫鬟在剧中的作用是通过对话从侧面把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寥寥数语就把曹七巧在姜家不受待见、脾气暴躁、说话粗俗等特点刻画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丫鬟起到了一些正面或者反面的推动作用。在古代,在闺阁中长大的小姐,一般都是很难出门的,因为这些小姐的身边都会有很多丫鬟跟随,同时在自己的身边,小姐们又会有自己信任的丫鬟,不过有些丫鬟可能会忠心耿耿,而有些丫鬟则是会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背叛小姐。

在古代社会,男女对于爱情的话,一般都是比较含蓄保守的。特别是对于闺阁中的小姐来说,只是和对方说一句话的话,估计都会脸红上半天。而丫鬟便在女子和男子之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比较正面的。

比如有些小姐们因为喜欢一个男子,如果不敢说的时候,但是又急于想知道对方现在在做什么,但是这时候的小姐是不能亲自去找男子的,而小姐身边的丫鬟则就起到了作用。丫鬟可以将小姐的意见或者是心里想说的话,都由丫鬟传递给男子。

而丫鬟就在男子和小姐之间起到了传递消息的作用,这样对于两人的感情来说,只会越来越深。不过,如果丫鬟因为嫉妒小姐,甚至是受人胁迫背叛小姐的话,那么可能会让这段感情最后走向破裂。所以,在古代社会中,丫鬟在小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时候还能决定小姐感情的归宿。因此,即便是丫鬟,那么也会因为行动比较自由,从而给自家小姐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如果丫鬟也喜欢上这个男子的话,那么丫鬟就会利用自家小姐,从而让男子喜欢上自己。

因此,即便是丫鬟,如果不忠心的话,那么对于小姐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了。毕竟,在小姐和男子的相处中,丫鬟是两人间的媒介,因此在古代很多小姐一般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丫鬟很好。所以,如果不是家道中落或者是小姐没什么困难的话,一般丫鬟都会敢背叛自家的小姐。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些丫鬟一般在小姐谈恋爱的过程之中充当一个跑腿的作用,主要是为这些小姐传递一些情书或者是送一些小礼物之类的物件,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充当小姐身边的生活小助手,只要能够让这些小姐开心,那么他们的生活也就会过得比较滋润,反之如果你不听小姐的话,你可能会受到很严厉的责备,轻则打骂,重则可能还会把你赶出家门,从此你的生活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这些丫鬟们对于这些小姐的话一般都是比较的听从的,再加上这种跑腿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比较困难的事,他们很愿意去做,甚至还有可能收到一些赏钱。

在我国古代这些女子一般是不会出自己的家门的,尤其是一些大家闺秀,这些大家闺秀,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里面做一些针线活,或者是学一些琴棋书画,但是他们一般都不会在大街上或者是在外面随意的走动,因为在儒家的传统文化中看来这样的女子是不守妇道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懂礼仪的女子,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责备,因此让这些大家闺秀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很是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受到他人的指责。

但是这些大小姐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呀,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他们也会挑选一些自己满意的男子。有可能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这位大小姐就和一位男子一见钟情了,但是由于家里面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自己不能够出去与这些男子相互约会,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跑腿的了,也就是相互传信的人。而小姐身边的这些丫鬟就自然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他们服侍小姐的时间非常的长,对小姐的脾气以及心理是非常明白的,因此交给他们去办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件婚事最终能不能成还是要看父母的意思,因为在古代的这些大户,人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时还要讲究门当户对,只有双方的父母同意了,这件婚事才能够成。

由此看来古代女子谈情说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必须要遵守一些礼仪传统,但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女子的思想文化也变得更加的开放,他们对于谈情说爱也更加的放得开,这可能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何种作用?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里,丫鬟可以说是促成男女婚姻之事的媒介。虽然她们的地位并没有女主人那么高,但是在女主人的日常生活里她们会起到一个开导的作用,促进男女双方的爱情。

除了爱情媒介这一作用之外,古代的丫鬟还有其他的作用,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具体看一下吧~

1、女主人公的忠实伙伴

古代丫鬟的地位普遍低下,她们虽然是离主子们最近的一类人,但是也并没有脱离奴仆这个阶层。不过在不少文学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助力女主的成长,往往会为女主安排一名忠实可靠且可以在关键时候给女主带来帮助的丫鬟。

2、陪嫁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一般稍微有钱有点权利的家族都会或多或少有点侍从。为了自己的脸面,也为了女儿的将来,一般嫁到夫家时都会有陪嫁,这个时候陪嫁越多越能证明家族的势力。 

3、守夜

丫鬟的日子很苦,经常需要起早摸黑,甚至还经常需要熬夜看守,一呼百应。可能大家都会有印象,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姐或者公子,甚至是夫妻,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必须要有一名丫鬟在门外守候着。

4、巩固女主地位

因为在古代所有的一切都是男人说了算。一旦失去自己丈夫的喜爱,那自己很可能就坐不稳一家之母的地位了。而且有的时候,女主人在特殊的几天里面不能事,也可以让通房丫头代劳,还不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5、照顾主子

丫鬟会照顾好自家主子的各个方面,小到传达,大到打理主子的衣食出行等。

不得不说,古代的丫鬟命运还是挺苦的,毕竟社会地位太低了。不知道你还知道丫鬟有什么其他作用吗?

影视剧中古代有钱人的“陪嫁丫鬟”,究竟是干什么的?

古代有钱人“陪嫁丫鬟”,有什么用处?其作用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这男女向来是不平等的,尤其是程朱礼学更是让女人的地位一降再降。所以古代要求女人要听父亲的话,出嫁要听丈夫的话,就是丈夫死了也要听儿子的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当时的普世观念,富贵官宦人家的女儿还可以会识字读书以求当了主母能好好管理家事,而普通老百姓的闺女那真是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这家境好的家里女儿虽然可以在娘家活得自在一点,但到了婚嫁的时候也要看运气。古代是没有自由恋爱的,都是父母作主,定了谁就是谁,婚前也不能看到自己的未婚丈夫。而且那时候是一夫多妻的制度,就算当了正房元配,但丈夫要是想纳个妾什么的,妻子也是不能阻止的。而娘家父母虽然疼爱女儿,也是不能说不让女婿纳小的。所以当女儿出嫁的时候,家境不错的家庭都会让女儿带上几个贴身伺候的丫鬟。

这些陪嫁过去的丫头其实除了伺候小姐还有一样用途就是在小姐不方便或者怀孕的时候,要充当替身来伺候姑爷。所谓的通房丫头就是如此了,她们虽然不是妾便却充当的妾的作用,而且还没有名分。不过这些丫鬟在跟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交待明白了,她们虽然名为丫鬟,但一般的粗活不会让她们干,也就给小姐端个茶什么的。平常也是好吃好穿的,和普通丫鬟是不一样的,一但小姐有什么吩咐,那就得乖乖的过来伺候男主人。

这种丫鬟如果怀孕了,而女主人心肠不错的话,可能会允许丈夫把丫头收了当妾室,但这种妾也是最低等的那种,生了孩子也是要寄养在正室的身边,而且也不能叫她作母亲,只能称姨娘。如果小姐不乐意,那她就是有了孩子也还是丫鬟的身份。所以这种主仆关系有时候也是挺危险的;一但心里有了怨气,或者有了孩子后有了别的心思,那这主仆之间就会明争暗斗,甚至会闹了人命来。

所以这种陪嫁丫鬟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里虽然很平常,但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屈辱。而且就算是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但两个女人共享同一个男人,地位也不平等,最终这个丫鬟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样的丫头到了晚年情况一般都不会太好。

金锁记开篇从丫鬟谈话说明了什么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请给我一份详细的关于《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吧!600字左右~谢谢

用短短两年多时间成就文坛一生辉煌的张爱

玲,以她天才的书写在沦陷的十里洋场的废墟上盛

开了一朵奇异的蔷薇。在《金锁记》里,她看似漫不

经心其实精雕细刻了一个多余、复杂的人物——曹

七巧,这一形象了对“母亲”的经典阐释,解构

了女性仁爱的言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

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

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

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

余年的奶。”[1]也许受幼年时期母爱缺失的影响,这

尖刻的言辞之下是张爱玲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在

中外文学史上,父慈母爱、手足情深历来是永恒的

主题,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传统文

化更是高扬“孝悌”大旗,吟咏人伦亲情。然而,经

年建构的华屋美厦却在张爱玲“苍凉的手势”[2]中轰

然倒塌。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特殊场域中母

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以曹七巧的可怜、可悲、

可恨、可叹留给后学一个难解之谜,表现出作者对

人性的失意,对女性的失望。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

了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作者对七巧

母爱的铺陈,表面看来是指斥,黄金牺牲品的曹七

巧竟然把更深重的枷锁架设在一对儿女的脖颈上,

使他们生命的青草地荆棘丛生、温情尽失,是何等

可恶?而圣洁的亲子关系被还原成普通的人际关

系,披着的是道义慈爱的华服,里面却缀满自私、阴

骘、虚伪、冷酷的虱子,又何其可悲!所以,过往的

众多评论者均从性恶的角度阐释七巧,认为她“做

了情欲的俘虏”[3],“心狱的女奴”,被看作是“戴着枷

锁舞蹈的女人”[4],是“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5],是

“人性的毁灭”[6],是“天使的坠落”[7]等等。《金锁记》

也因此被视为一个人性原罪的故事,一个金钱报复

的故事,一个禁锢情欲的故事,一个疯狂物欲的故

事,一个害人害已的故事!

但笔者认为,通过文本细读可以看出,张氏在

刻画七巧时是怀着深沉的悲悯和同情的。她以纤

细、敏感的笔触揭示了在男权话语霸权时代女性被

边缘化、被妖魔化的假象,昭示出女性被侮辱被损

害的不公命运,是一曲旧时女性的挽歌!

西蒙·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

生的,她是被变为女人的”。曹七巧是特殊文化环

境中产生出来的怪胎,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礼法

束缚的封建社会,她出身平凡,幼失父母,哥嫂势

利,不得不消隐灵魂、贱卖青春,也由此造成她爱不

能得,恨难以舒,在极度压抑中不断磨蚀、异化自己

的人性。不管是在娘家孤苦无依、操劳任怨的少女

生活,还是在婆家饱受的冷语白眼、欺凌损害,她都

不可能有宣泄的对象和场所。尽管作者浓墨重彩

地描绘了她的粗俗取媚、蛮横无理,甚至她的悲苦

无助、孤独苍凉,但我们分明感到她只是一个多余

人,一个游曳在深宅高院的身体无依靠,精神无皈

依的模糊影子!没有自己的地位,没有做人的尊

严,最多只是作交易的筹码,被嘲弄的对象。丈夫

早逝后,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她唯一能抓

住的只有那对不是她想要的儿女了。在他们身上

她的希望与绝望交织,痛苦与欢乐并存,怜爱与毁

灭相生。她给了他们最自私最残酷的爱、也带去最

没有生趣没有未来的生活。一方面,她象一只可怜

的母鸡用无力的翅膀庇护着幼稚,害怕他们受到外

界的任何一点伤害;另一方面,她又无法忍受任何

人夺走他们,即便因为幸福。他们只是她苦难生活

的见证,是她无望未来的慰藉,是她身份能被认同、情感可以寄托、仇怨得以消解的指向。而这所有的

一切,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泼辣刚健疏于礼教的个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童年的生活、情感体

验会影响他的终生,甚至会决定他的气质、性格、命

运。如果七巧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内向懦弱,安于庸

常生活,她也可以有衣食无忧、平凡宁静的一生。但

偏偏她不是!她生于市井小贩之家,是麻油店西

施。自幼父母故去,跟着势利、世俗的哥嫂长大。柜

台前机械的笑脸,高声的吆喝,麻利的操作;大街上

寒碜的穿戴,打情骂俏的戏乐几乎是她的全部生

活。在她身上既有少女的本真,也有商人的世故。

“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

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

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

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

钩子背上。”

犹如旷野中一株自由生长的小草,先天营养不

足,后天又饱受风沙侵蚀。七巧既没有受到学校、

家庭严格的礼法教育,更缺乏少女应有的规范和约

束,因此性格倔躁,行事自私任性,说话尖酸刻

薄。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缺陷使其处世不能通盘考

虑,做事易走极端,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得失,不计任

何后果。所以她顶撞兄嫂,觊觎妯娌,讥讽小姑,打

骂仆人。全然没有传统女性那种温、良、谦、恭、让

的德行。在那个男权中心时代,她的所作所为只能

是悲剧温床,情爱的毒瘤。于是她被亲情贱卖,成

为势力兄嫂与豪门结亲的贺仪;被爱情搁置,被所

爱的废物一样的小叔子出卖;被儿女仇恨,那对不

是她想要的儿女内心只有对她的诅咒。性格决定

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七巧的家庭背景和灰色环境

所形成的好胜猜忌、任性泼辣使她既是封建礼法的

叛逆者,又是其牺牲品。

二披枷婚姻强加的怨怼

婚姻本是俗世男女的避风港,自由恩爱和谐宁

静应是全部内容。但曹七巧的婚姻却披着黄金的

枷锁,灌满了卑微与怨怼,沉郁与愤懑,注定是出正

在上演的悲剧。她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但漂亮任

性,泼辣热情,心性高傲。内心虽也有对未来的迷

茫甚或恐慌,但毕竟是充满向往的。“十岁做姑

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

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

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

沈裁缝的儿子……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

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

真心。”但对幼失双亲、跟随势利哥嫂长大的封建礼

法制度下的她,是不可能有机会掌控自己命运的。

“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8]

但男权社会中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封建的伦理

道德剥夺她们的自由,束缚她们的心智,玷辱她们

的肉体。不管愿意不愿意,和千千万万被侮辱被损

害的女子一样,七巧被卖进了破落的大户人家,做

了因患软骨病成为没有生命的肉体而不能正常婚

娶的姜家二少爷的妻子,如同一棵成长的树苗折断

在肃杀的秋风里。在这座弥漫衰亡气息的院子里,

七巧少女的梦想,妻子的渴望,母爱的光辉都被扼

杀了。

由于她娘家寒碜,她在姜家备受忽略和嘲弄,

没有尊严,何谈关爱?甚至连丫头都可以瞧不起

她。

“小双冷笑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

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

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

虽是破落人家,姜宅仍是要体面的。七巧的缺

少教养,说话不着边带给她的是婆婆的漠视、妯娌

的疏离、小姑的冷眼、佣人的讥笑。她没能获得一

个正常女人在婚姻生活中应得的尊重、快乐,尽管

她被用青春做代价完成了交易。她能做的就是让

自己象刺猬一样,不断去刺伤别人,力图保全自己。

三丈夫带给的尴尬与恶心

在那个讲究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在那个夫贵

妻荣的男权话语时代,婚姻是女性栖身的处所,丈

夫是生存之根本。但同时婚姻也是门当户对,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谓爱情完全是贫民女子在奢

侈晚宴上借来的华服,可望不可及。而姜曹联姻完

全是出于利益和利用的需要。姜家想用婚姻锁住

七巧,让她心甘情愿做免费的女仆、生育的机器;曹

家则企图通过婚姻获得金钱的补偿、地位的攀附、

门第的提升。七巧本是充满活力的正常女人,而她

所嫁的却是因得软骨病只能瘫在床上的丈夫。“坐

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

孩子高哪!”没有温情与爱抚,更不可能有交流与倾

心,既不能给她以妻子的荣耀,也没法带给她世俗

的快乐。她只是丈夫的佣人,多年来她除了衣不解

带的服侍他就没别的。

“每个人都有情欲,悲剧的因素不仅在于外界

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因此悲剧不是人们

可能会遇到的偶然,而是人人必将面对的必然。情

欲与生命相始终,悲剧因此无休无止,不断袭来,一

步一步将人引入更加悲惨的境地。”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情欲被压抑,压

抑到无意识深处,人就会得精神病。“一阵温风直扑

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

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七巧丈夫的、无味让她产生彻底的绝望和难以

言说的痛苦,情感的缺席、尊严的丧失、生命的错位,

让她不堪重负。长期的郁结不能得到排解,最后是

歇斯底里的发作,象一只关进囚笼受伤的母狼,呲着

獠牙,闷声嗥叫,伤人自伤。“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

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在万般苦

楚无奈中,母爱的神话退场、解构了。恋子、妒女,七

巧只有以另类的方式宣泄着愤懑。

四爱不能得的心痛与郁结

“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

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

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10]。如果说姜

宅是暗无天日的坟墓,在七巧绝望生活中唯一的一

丝亮光就是三爷季泽。“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

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脱油松大辫,生得天圆

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油湿眉毛,水汪

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这个风流任

性的败家子季泽,是姜宅唯一健康的成年男性,也

是七巧可怜的情感寄托,这看似一种无奈,又该有

着怎样的悲哀!她对季泽一往情深,将他幻化为自

己的爱恋对象,渴望得到他哪怕些微的回报,希望

自己的情感荒原能开上一株野花,干涸的心灵获得

些许慰藉!但季泽呢,“季泽看着他,心里也动了一

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

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

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然而浪子难掩轻

佻本性,季泽虽不存半点诚意,仍真真假假的去勾

引七巧。这犹如镜花水月的春梦一场,只害得七巧

憧憬顿生,欲罢不能。如果人活着心死了也好,怕

的是心活着人却没指望,结局只能走向疯狂!整整

十年,七巧也许希望能用被贱卖的青春换来后半生

的衣食无忧,也许不甘心无端付出没有回报,而也

许更主要的是希望见到季泽,虽然她知道他只是暗

影只是浪花,她等待的是梦一场。十年后,当七巧

终于送走了独撑家业的婆婆,送走了的丈夫,

好不容易争得了一点家产,季泽来了,来诉说衷肠:

“你知道我为什么跟家里的那个不好,为什么我拼

命的在外头玩,把家业都败光了?你知道这都是为

了谁?”

一瞬间,七巧情滔荡漾,难道十年的守候终成

正果?但象机警的豹子一样,多年的等待,数不清

的煎熬养就的敏锐让她瞬间明白了季泽的心思:他

只是想要她卖掉一生才换来的仅仅可以维持她和

一对儿女生存的钱!他哪里有真情?有的是利用

和欺骗!

幻灭和绝望将七巧推向疯狂、畸形的报复。以

后的七巧只作了守护金钱的女巫,儿女幸福的杀

手。她心里全没有爱,有的只是占有、掠夺。她以

的方式“保卫”儿女不受侵害,仇恨甚至掠杀每

一个闯进他们生活的人。哥哥嫂子“站不住脚”;侄

子“卷了铺盖”;儿媳妇芝寿死了、绢儿自杀了,儿子

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女儿长安断了

结婚的念头,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五孤独暗窟中伤口的舐

因为儿子的重疾,姜家需要一个健康的仆人;

因为病人不可能娶到门当户对的妻子,姜家只能用

金钱购进服务的工具,一个能全心护理又可传宗接

代的女人。幼丧双慈的七巧被卖进了姜家,走进了

森严的封建礼教堡垒。在这个家里,七巧如暗夜幽

魂,红颜换上了绿光,消弭了青春与生气。丈夫是

一堆终年瘫在床头的朽肉,看着恶心,想起伤心;婆

婆大权独揽,强撑门户;兄弟妯娌明争暗斗。就连

丫鬟都拿她当笑话。没有尊重,没有信任,没有关

爱,甚至没把她当正常女人!这对泼辣、要强的七

巧不仅是屈辱,更是人性的扼杀。于是,她只有用

低俗的谈吐,失措的举止来发散自己的不平。她故

意处处与人作对。对刚过门的弟媳说话夹抢带棒,

对未婚的小姑子冷嘲热讽,对威严的婆婆阳奉阴

违,对丫鬟非打即骂,甚至拿家什出气,刮地毯,摔

东西。不得已企图用鸦片麻痹自己。可以想象,白

天她还可以通过攻击别人寻到报复的快感,而当黑

夜来临,曲终人散,她独对面团似的丈夫时,该有着

怎样的悲怆与绝望!而她除了偶尔在哥嫂来时哭

诉一番,尽管哭诉获得的不是同情而是抢白,就没

有任何理由和机会埋怨。更凄绝的是她还不得不

与丈夫生下了两个苍白瘦弱的孩子!“真的,连我也

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 越想越不明

白!”。孩子本应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

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肉亲情。但对七巧

而言,孩子却是耻辱的印记,是仇恨的种子!尽管

他们流着她的血,喝过她的奶,但七巧不爱他们,在

内心深处藏着的只是解不了的怨毒。所以,当需要

的时候,孩子是她要价的筹码,是她孤独的陪伴;当

她不需要时,他们就成了她消遣谩骂的对象,寻求

心理平衡的支点。她以捉弄取笑他们为乐,以占有

支配他们为快。她不是母亲,只是主人,她所谓的

· 48 ·

第4 期

爱有太多的附庸。因为,他们并不是她真正想要

的,最多算是暗夜的咀嚼。

六财富守望时爱与恨的争锋

因为黄金,七巧被哥嫂卖进了姜家,没有感情

没有尊严地活着,上上下下都不拿她当人看。好容

易熬到今天,终于有机会得到些许家产,找寻一点

安慰。所以分家时,七巧调动她全部的情感与心

智,生怕吃了亏。

分家过程中,七巧打滚撒泼,以未成年的儿子

做招牌,用过世的丈夫为托词,以近乎无赖的方式

圆了多年的梦。虽然她明知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

了。但值得安慰的是她的守候终于有个结果了,他

们可以租房另过了,可以昭示本性施展拳脚了!但

没想到首先打她田产主意的,竟然是她曾托付真情

的浪子季泽。在他败光家业后,打上了七巧的主

意,企图用爱的手段温柔地凌迟、宰割她。

七巧以为多年的守候就要有结果了,满是欣慰

和喜悦!但多年在金钱炼狱里磨出的机智敏锐让

她瞬间明白季泽的居心。原来他只是想她卖掉一

生换来的钱!绝对不行。为此,七巧毅然赶跑了季

泽,也断了自己最后的念想。

因为钱,她放弃爱情,割断亲情,贻害儿女。她

只有紧紧抓住钱,才觉得安全,只有钱不会鄙视她、

抛下她。这辈子,她付出太多,到最后,穷得只剩下

钱了!

“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金锁记》被认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

说”[10],曹七巧也是作者最钟爱最满意的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评论者大多站在男权角度解读七巧的性

恶,指斥她的贪婪、自私、冷酷,笔者以为这样的评

价实在有违作者初衷。七巧的悲剧仅是那个时代

许多不幸女性的缩影,她的可恨恰是可怜!她的情

爱路上铺满了用黄金打造的浸透耻辱的尖刺,她的

黄金梦魇里满是绝望与抽噎。在无爱的世界,人性

的荒原,她孤独地守望,枯萎了青春,结痂了心房,

消解了善良,但等来的却是令人窒息的压抑与绝

望!她只有收拾起疲惫滞重的行囊,带着唯一的武

器——黄金的枷锁,去求索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头

挣扎,一头吆喝着,然而她的心直往下坠”。异化的

人生境遇最终异化的是人性本身!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爱玲.谈女人[J].天地,1944,6.

[2]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文萃[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讯雨(傅雷).读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

[4]柯常钦.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5]杨爱芹.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J].齐鲁学刊,2004,05.

[6]王静.人性的毁灭——谈张爱玲小说金锁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7]邓寒梅.天使的坠落[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6.

[8]约翰·奈斯比特.女性大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9]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10]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TheWing Broken

金锁记内容概括?

金锁记简介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在人生暮年也未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会变了这个样子。

《金锁记》写的是国民时期,在封建制度压迫下,一家麻油店的女儿被卖进姜家(封建家族)的二少爷为妻。因为她的出身低微,府中的婆婆、妯娌、丫鬟都对她不尊重。她从一个思想正常的少女,变为一个尖酸刻薄、私欲极强的女人,她的可悲不仅自己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施害者。

她的丈夫是一个得了软骨症站不起来的废人,本想娶她为妾,后因决定不在娶,将她改为妻。

嫁入府中后,她心中思慕府中的三少爷季泽,但是季泽确是个浪荡公子。

来府中看望她的哥嫂,表面上对她百依百顺,不过是想向她索要财物,其实内心是瞧不起她,恨极了她。

她经不住生活的磨难变得疯疯癫癫,口无遮拦,尖酸刻薄。

十几年后,她成为了寡妇,财产分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向着她,她又破口大骂,分家后,季泽向她表白,她思来想去认为季泽的表白是为了贪图她的财产,心中暗恋的季泽让她失望透顶,痛哭流涕、破口大骂。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小说的结尾七巧死了,但是又一个七巧(七巧的儿女)诞生了,悲凉的命运被锁住了,沉浸在这苦闷的岁月之中。

《金锁记》读后感 快快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 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篇小说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叫“金锁”呢,我认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为自己带上了黄金的枷锁,别个爱她,她爱钱,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连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烟消雾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从先前的无理取闹而厌恶,到后面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说那曹七巧,一出场就是个悲剧身份,竟被个丫鬟看低了去。话说那个时候的阶级划分太过明显,连丫头片子都看人服侍,也让人愤懑。心想着长白与长安的一生被个老妈子白白的给耽搁了,委实觉得憋屈。及可悲的几个人物,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的拿捏甚为到位,应该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文人,她的文本处处可以看到红楼的身影,似处处有珠玑。

曹七巧三十年来带着黄金的枷锁,于我们,谁身上没有背着各种各样的枷呢?说好听点那叫梦想,实现梦想的那叫扶摇直上,一辈子徒于空背着个梦过日子的,那梦渐渐的就成了枷,锁的人太紧,得人太急,终是害人又害己。

曾经被人问起,你的愿望是什么?我天真的回答道:“很简单的,我只想要个幸福的家庭。”提问者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不简单啊,你的愿望其实是所有人愿望的最终归宿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就背着这个枷一直在人群中寻寻觅觅,总盼着能觅到一个可以给我幸福的人,我对幸福的定义并不高,开心才是硬道理,可是觅到了,却踽踽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大抵是因为怕,怕,怕这么容易就实现了它,到显得我的梦真的就过于简单了吧。这个枷它锁不住我,我却也不愿将它放下,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希望都没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那个瘦巴巴的老太太,真是可怜怜又惨兮兮。

有人警告我说,不要读张爱玲的作品,心里会很别扭。其实,不只是她的作品,是她那个时代,都是那样的。新旧交替,旧的抱残守缺,新的蠢蠢欲动,实力相当,所以撞击出一种近似的不可理喻,最可悲的是这种状态还可以自圆其说,美其名曰:历史的印记。

曹七巧一辈子不容易,也不快乐。她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她受了一辈子苦,也让她的亲人跟着受了一辈子苦。我想骂她,用最毒的话咒她,可是,她该咒谁呢?

谁都有青春年少,她也有过几天烂漫洋溢的日子。上街买菜,接受年轻小伙的爱慕。然后为了钱财去了姜公馆,受着所有人的冷眼,还要守着死人一般的丈夫。她乖张暴戾,可是她不这样,早就死了。

最不能让人原谅的应该是她毁了儿女的幸福吧。可是这更能说明她有多恨自己不堪的一生。她恨她的出身,她恨姜公馆,她恨她受到的所有不公,只是,她若要报复,能得心应手的只有她的儿女了。

谁也不怨,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后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三十年前的人或许走不到三十年后,就算走到了,心态也会变了,三十年后,还有不少新人看到的是一轮崭新的新月,时间远去,留下的只能是回忆。

曹七巧死了,再怎么顽固的丑陋,也随着旧时代一起远去了,未来路很长。一切都在慢慢康复。我相信结尾那个传说是真的,也相信长安会幸福,不会像她娘一样,我们总是在向前走的,不是吗?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在金锁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儿长安。对于七巧我开始只觉得的她可恨可叹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可悲起来。对于她的遭遇也会产生同情。故事的结尾写到七巧心想她当时如果嫁给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或是沈裁缝是否他们会给她一点真心,眼睛落下了泪水。但七巧内心的扭曲与自私劈杀了几个人,七巧的精神枷锁使长白的妻子绢姑娘和芝寿先后死去,并且都死的悲惨。让自己的女儿失去幸福,最终走向堕落。七巧为了让长安婚事流产。

我觉得七巧实在是太可悲。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是长安,长安是个善良温柔的传统中国女子,虽然她抽鸦片,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为她身处封建家庭所以导致了她接连的悲剧。从中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七巧的母亲对她一次一次威胁,她都没有退缩这个婚事,当她的母亲以童世舫威胁她时,她退缩了。她知道她的母亲不仅会告诉他抽鸦片的事,还会想办法对付他。但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们两个解除了婚姻后两人依然交往,只是从以前的地上转入了地下,这时童世舫对长安的感觉产生了变化开始对长安喜爱,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长安结婚只是因为她是个传统女子有安全感,因为他曾经被新派女子抛弃。深受打击而已。因此想找个传统女子。对于童世舫的爱情,张爱玲可能觉得男人的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完美的爱是不存在的。当她听到长安抽鸦片后,便对长安再也没什么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当他面对长安时不去问长安为何抽鸦片?只用无声来凝望他。童世舫对长安的爱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数人的婚姻价值观而已。长安要得到真正的爱又谈何容易。当七巧死后。她的孩子长安和长白也只能悲剧收场。

《金锁记》:一个女人的沦落史

今天上现代文学什么都没听进去,花了两节课看完了《金锁记》,张爱玲很有名的作品。

这是一篇不算书评的书评,阁下请随便看看。

关于张爱玲本身,争议颇多,她的才气,她的情感史和成长经历,她的淡漠,她的刻薄,她的苍凉,到处都不缺人来褒扬或诟病。我是喜欢张爱玲笔下那种一针见血的描写的,喜欢她对细节那准确而形象的感受,还有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她的才气毋庸置疑。

“作家死了”是罗兰巴特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意思是说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家的死亡,那撇开张爱玲,我们只谈《金锁记》。

故事的背景,在老上海。那穿着旗袍裹着三寸金莲的幽深娴静的闺秀 ,那表面光鲜实际已经腐朽的的大家族,那些精致的法兰绒绣球床帘,那轮三十年前模糊湿润的圆月,都给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久远而凄凉的色彩。

开始的时候,故事由两个丫鬟的夜晚絮语开始,新来的三奶奶带的陪嫁丫鬟对姜府,对二奶奶的猜测和揣度,二奶奶丫鬟对二奶奶的看不起,言语之间颇有些《红楼梦》的味道。从两个丫鬟的对话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也看到那个主人公七巧一个隐约的侧影。

姜府是一个世家贵族,人口众多,刚刚举家从北京迁往上海。从举家搬迁,大抵这个家族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家里地位最高的是老太太,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娶的都是名门闺秀,老二从一出生就患有骨痨,终生躺在床上,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没有办法只能娶了出身市井的七巧,本来想做姨太太,最后还是扶了正。

主人公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哥嫂贪图姜家的彩礼把她嫁给了病秧子姜家老二。从丫鬟的对话中可以看成,姜家虽然是没落的世家大族,但是七巧出身不好,没有世家小姐的教养,为人处事又不够圆滑,处处不讨好,在家里的地位实在很低,连丫鬟都不待见她。

年轻的七巧,想象中应该是圆润年轻健康而有活力的,浑圆光滑的手臂,姣好的面容,麻油店里的西施,年轻泼辣有活力,很多男子喜欢她。

可是偏偏,一个市井出身的女子却阴差阳错进了世家大族,从此被华丽的金锁束缚住,一步一步沦落成一个疯人。

姜府里的人都不待见她,从丫鬟到老太太,一开始她也就是倔强泼辣了些,丈夫如同一个死人,爱情也得不到宣泄,她变得越来越刻薄扭曲,说话毫不顾忌,说话做事没一件得人心的地方。

最后那个年轻的七巧死了,只剩下一个如疯人一般的扭曲的困在金锁里的人。

后来她如愿了,姜家分家了,她守着她的家产带着一双儿女独自生活。七巧的悲剧,延续在她的一双儿女身上。

七巧,她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她也是一个施害者,施害她的一双儿女。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那粗俗的言行也影响着她的儿女,她扭曲的心理,对子女的刻薄,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她送电女儿上学却得女儿无颜再见同学老师,她在新时代给女儿裹脚惹得被所有人耻笑,也不怕影响女儿的婚事。她带着女儿儿子抽鸦片,闺阁小姐日日靠抽鸦片打发日子。女儿被拖成了老姑娘,好不容易遇见一段爱情,却还是夭折在七巧手里。她默许儿子在外面花天酒地乱搞,后来给儿子娶亲了却死了儿媳,后来又死了儿子的姨太太。

一个瘦小的老太太站在没有光的高大华丽的房子的阴影里,简直就像一个疯人。

七巧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长安长白也在继续生活着,但是,这个已经腐朽到骨髓的家,留给他们的也只有一生的不快乐。

七巧也曾梦回到从前,她还年轻的时候,那么多爱慕她的人。可是,这一生,也就锁在金锁里郁郁而终了。她那因她而悲惨不成器的女儿儿子,也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幸福。

我在想,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长安长白的悲剧在于他们不贤惠扭曲守旧刻薄的母亲。那七巧的悲剧呢?贪财的哥哥嫂嫂?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落魄大家族?还是,她自己?

七巧自进了姜府,对所有人都满腔的怨气,怨恨哥哥嫂嫂贪图钱财把她嫁到姜家,怨恨自己的丈夫是个骨痨,怨恨得不到爱情,怨恨府里的人看不起她,她的怨恨,只能宣泄在刻毒的嘴巴上,宣泄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她一步一步沦落,一步一步心理越来越扭曲。最后宛如一个疯人。

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李纨,同样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她年轻守寡带着自己一个独子,却为人和善,教子有方,在府里虽然没有掌管家族,却还是很受人敬重。培养出的孩子也成器,勤奋好学,最终考取功名,李纨也成了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

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七巧过得悲惨,也不敢说李纨过得快乐。但是好歹,是挣了那一口气。活在世上,若是人人都不看起,那再有钱又有何用?

和她们相比,我们这个时代是再幸福不过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自由恋爱,不再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封建礼制。可是我们也有现代人的压力和烦恼,不管怎样,谁生活都不易,不管是面对什么,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丫鬟起到了一些正面或者反面的推动作用。在古代,在闺阁中长大的小姐,一般都是很难出门的,因为这些小姐的身边都会有很多丫鬟跟随,同时在自己的身边,小姐们又会有自己信任的丫鬟,不过有些丫鬟可能会忠心耿耿,而有些丫鬟则是会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背叛小姐。

在古代社会,男女对于爱情的话,一般都是比较含蓄保守的。特别是对于闺阁中的小姐来说,只是和对方说一句话的话,估计都会脸红上半天。而丫鬟便在女子和男子之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比较正面的。

比如有些小姐们因为喜欢一个男子,如果不敢说的时候,但是又急于想知道对方现在在做什么,但是这时候的小姐是不能亲自去找男子的,而小姐身边的丫鬟则就起到了作用。丫鬟可以将小姐的意见或者是心里想说的话,都由丫鬟传递给男子。

而丫鬟就在男子和小姐之间起到了传递消息的作用,这样对于两人的感情来说,只会越来越深。不过,如果丫鬟因为嫉妒小姐,甚至是受人胁迫背叛小姐的话,那么可能会让这段感情最后走向破裂。所以,在古代社会中,丫鬟在小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时候还能决定小姐感情的归宿。因此,即便是丫鬟,那么也会因为行动比较自由,从而给自家小姐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如果丫鬟也喜欢上这个男子的话,那么丫鬟就会利用自家小姐,从而让男子喜欢上自己。

因此,即便是丫鬟,如果不忠心的话,那么对于小姐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了。毕竟,在小姐和男子的相处中,丫鬟是两人间的媒介,因此在古代很多小姐一般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丫鬟很好。所以,如果不是家道中落或者是小姐没什么困难的话,一般丫鬟都会敢背叛自家的小姐。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些丫鬟一般在小姐谈恋爱的过程之中充当一个跑腿的作用,主要是为这些小姐传递一些情书或者是送一些小礼物之类的物件,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充当小姐身边的生活小助手,只要能够让这些小姐开心,那么他们的生活也就会过得比较滋润,反之如果你不听小姐的话,你可能会受到很严厉的责备,轻则打骂,重则可能还会把你赶出家门,从此你的生活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这些丫鬟们对于这些小姐的话一般都是比较的听从的,再加上这种跑腿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比较困难的事,他们很愿意去做,甚至还有可能收到一些赏钱。

在我国古代这些女子一般是不会出自己的家门的,尤其是一些大家闺秀,这些大家闺秀,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里面做一些针线活,或者是学一些琴棋书画,但是他们一般都不会在大街上或者是在外面随意的走动,因为在儒家的传统文化中看来这样的女子是不守妇道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懂礼仪的女子,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责备,因此让这些大家闺秀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很是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受到他人的指责。

但是这些大小姐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呀,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他们也会挑选一些自己满意的男子。有可能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这位大小姐就和一位男子一见钟情了,但是由于家里面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自己不能够出去与这些男子相互约会,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跑腿的了,也就是相互传信的人。而小姐身边的这些丫鬟就自然是最佳的人选,因为他们服侍小姐的时间非常的长,对小姐的脾气以及心理是非常明白的,因此交给他们去办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件婚事最终能不能成还是要看父母的意思,因为在古代的这些大户,人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时还要讲究门当户对,只有双方的父母同意了,这件婚事才能够成。

由此看来古代女子谈情说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必须要遵守一些礼仪传统,但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女子的思想文化也变得更加的开放,他们对于谈情说爱也更加的放得开,这可能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中,丫鬟起到了何种作用?

在古代女性的爱情里,丫鬟可以说是促成男女婚姻之事的媒介。虽然她们的地位并没有女主人那么高,但是在女主人的日常生活里她们会起到一个开导的作用,促进男女双方的爱情。

除了爱情媒介这一作用之外,古代的丫鬟还有其他的作用,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具体看一下吧~

1、女主人公的忠实伙伴

古代丫鬟的地位普遍低下,她们虽然是离主子们最近的一类人,但是也并没有脱离奴仆这个阶层。不过在不少文学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助力女主的成长,往往会为女主安排一名忠实可靠且可以在关键时候给女主带来帮助的丫鬟。

2、陪嫁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一般稍微有钱有点权利的家族都会或多或少有点侍从。为了自己的脸面,也为了女儿的将来,一般嫁到夫家时都会有陪嫁,这个时候陪嫁越多越能证明家族的势力。 

3、守夜

丫鬟的日子很苦,经常需要起早摸黑,甚至还经常需要熬夜看守,一呼百应。可能大家都会有印象,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姐或者公子,甚至是夫妻,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必须要有一名丫鬟在门外守候着。

4、巩固女主地位

因为在古代所有的一切都是男人说了算。一旦失去自己丈夫的喜爱,那自己很可能就坐不稳一家之母的地位了。而且有的时候,女主人在特殊的几天里面不能事,也可以让通房丫头代劳,还不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5、照顾主子

丫鬟会照顾好自家主子的各个方面,小到传达,大到打理主子的衣食出行等。

不得不说,古代的丫鬟命运还是挺苦的,毕竟社会地位太低了。不知道你还知道丫鬟有什么其他作用吗?

影视剧中古代有钱人的“陪嫁丫鬟”,究竟是干什么的?

古代有钱人“陪嫁丫鬟”,有什么用处?其作用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这男女向来是不平等的,尤其是程朱礼学更是让女人的地位一降再降。所以古代要求女人要听父亲的话,出嫁要听丈夫的话,就是丈夫死了也要听儿子的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当时的普世观念,富贵官宦人家的女儿还可以会识字读书以求当了主母能好好管理家事,而普通老百姓的闺女那真是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这家境好的家里女儿虽然可以在娘家活得自在一点,但到了婚嫁的时候也要看运气。古代是没有自由恋爱的,都是父母作主,定了谁就是谁,婚前也不能看到自己的未婚丈夫。而且那时候是一夫多妻的制度,就算当了正房元配,但丈夫要是想纳个妾什么的,妻子也是不能阻止的。而娘家父母虽然疼爱女儿,也是不能说不让女婿纳小的。所以当女儿出嫁的时候,家境不错的家庭都会让女儿带上几个贴身伺候的丫鬟。

这些陪嫁过去的丫头其实除了伺候小姐还有一样用途就是在小姐不方便或者怀孕的时候,要充当替身来伺候姑爷。所谓的通房丫头就是如此了,她们虽然不是妾便却充当的妾的作用,而且还没有名分。不过这些丫鬟在跟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交待明白了,她们虽然名为丫鬟,但一般的粗活不会让她们干,也就给小姐端个茶什么的。平常也是好吃好穿的,和普通丫鬟是不一样的,一但小姐有什么吩咐,那就得乖乖的过来伺候男主人。

这种丫鬟如果怀孕了,而女主人心肠不错的话,可能会允许丈夫把丫头收了当妾室,但这种妾也是最低等的那种,生了孩子也是要寄养在正室的身边,而且也不能叫她作母亲,只能称姨娘。如果小姐不乐意,那她就是有了孩子也还是丫鬟的身份。所以这种主仆关系有时候也是挺危险的;一但心里有了怨气,或者有了孩子后有了别的心思,那这主仆之间就会明争暗斗,甚至会闹了人命来。

所以这种陪嫁丫鬟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里虽然很平常,但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屈辱。而且就算是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但两个女人共享同一个男人,地位也不平等,最终这个丫鬟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样的丫头到了晚年情况一般都不会太好。

金锁记开篇从丫鬟谈话说明了什么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请给我一份详细的关于《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吧!600字左右~谢谢

用短短两年多时间成就文坛一生辉煌的张爱

玲,以她天才的书写在沦陷的十里洋场的废墟上盛

开了一朵奇异的蔷薇。在《金锁记》里,她看似漫不

经心其实精雕细刻了一个多余、复杂的人物——曹

七巧,这一形象了对“母亲”的经典阐释,解构

了女性仁爱的言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

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

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

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

余年的奶。”[1]也许受幼年时期母爱缺失的影响,这

尖刻的言辞之下是张爱玲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在

中外文学史上,父慈母爱、手足情深历来是永恒的

主题,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传统文

化更是高扬“孝悌”大旗,吟咏人伦亲情。然而,经

年建构的华屋美厦却在张爱玲“苍凉的手势”[2]中轰

然倒塌。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特殊场域中母

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以曹七巧的可怜、可悲、

可恨、可叹留给后学一个难解之谜,表现出作者对

人性的失意,对女性的失望。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

了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作者对七巧

母爱的铺陈,表面看来是指斥,黄金牺牲品的曹七

巧竟然把更深重的枷锁架设在一对儿女的脖颈上,

使他们生命的青草地荆棘丛生、温情尽失,是何等

可恶?而圣洁的亲子关系被还原成普通的人际关

系,披着的是道义慈爱的华服,里面却缀满自私、阴

骘、虚伪、冷酷的虱子,又何其可悲!所以,过往的

众多评论者均从性恶的角度阐释七巧,认为她“做

了情欲的俘虏”[3],“心狱的女奴”,被看作是“戴着枷

锁舞蹈的女人”[4],是“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5],是

“人性的毁灭”[6],是“天使的坠落”[7]等等。《金锁记》

也因此被视为一个人性原罪的故事,一个金钱报复

的故事,一个禁锢情欲的故事,一个疯狂物欲的故

事,一个害人害已的故事!

但笔者认为,通过文本细读可以看出,张氏在

刻画七巧时是怀着深沉的悲悯和同情的。她以纤

细、敏感的笔触揭示了在男权话语霸权时代女性被

边缘化、被妖魔化的假象,昭示出女性被侮辱被损

害的不公命运,是一曲旧时女性的挽歌!

西蒙·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

生的,她是被变为女人的”。曹七巧是特殊文化环

境中产生出来的怪胎,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礼法

束缚的封建社会,她出身平凡,幼失父母,哥嫂势

利,不得不消隐灵魂、贱卖青春,也由此造成她爱不

能得,恨难以舒,在极度压抑中不断磨蚀、异化自己

的人性。不管是在娘家孤苦无依、操劳任怨的少女

生活,还是在婆家饱受的冷语白眼、欺凌损害,她都

不可能有宣泄的对象和场所。尽管作者浓墨重彩

地描绘了她的粗俗取媚、蛮横无理,甚至她的悲苦

无助、孤独苍凉,但我们分明感到她只是一个多余

人,一个游曳在深宅高院的身体无依靠,精神无皈

依的模糊影子!没有自己的地位,没有做人的尊

严,最多只是作交易的筹码,被嘲弄的对象。丈夫

早逝后,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她唯一能抓

住的只有那对不是她想要的儿女了。在他们身上

她的希望与绝望交织,痛苦与欢乐并存,怜爱与毁

灭相生。她给了他们最自私最残酷的爱、也带去最

没有生趣没有未来的生活。一方面,她象一只可怜

的母鸡用无力的翅膀庇护着幼稚,害怕他们受到外

界的任何一点伤害;另一方面,她又无法忍受任何

人夺走他们,即便因为幸福。他们只是她苦难生活

的见证,是她无望未来的慰藉,是她身份能被认同、情感可以寄托、仇怨得以消解的指向。而这所有的

一切,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泼辣刚健疏于礼教的个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童年的生活、情感体

验会影响他的终生,甚至会决定他的气质、性格、命

运。如果七巧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内向懦弱,安于庸

常生活,她也可以有衣食无忧、平凡宁静的一生。但

偏偏她不是!她生于市井小贩之家,是麻油店西

施。自幼父母故去,跟着势利、世俗的哥嫂长大。柜

台前机械的笑脸,高声的吆喝,麻利的操作;大街上

寒碜的穿戴,打情骂俏的戏乐几乎是她的全部生

活。在她身上既有少女的本真,也有商人的世故。

“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

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

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

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

钩子背上。”

犹如旷野中一株自由生长的小草,先天营养不

足,后天又饱受风沙侵蚀。七巧既没有受到学校、

家庭严格的礼法教育,更缺乏少女应有的规范和约

束,因此性格倔躁,行事自私任性,说话尖酸刻

薄。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缺陷使其处世不能通盘考

虑,做事易走极端,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得失,不计任

何后果。所以她顶撞兄嫂,觊觎妯娌,讥讽小姑,打

骂仆人。全然没有传统女性那种温、良、谦、恭、让

的德行。在那个男权中心时代,她的所作所为只能

是悲剧温床,情爱的毒瘤。于是她被亲情贱卖,成

为势力兄嫂与豪门结亲的贺仪;被爱情搁置,被所

爱的废物一样的小叔子出卖;被儿女仇恨,那对不

是她想要的儿女内心只有对她的诅咒。性格决定

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七巧的家庭背景和灰色环境

所形成的好胜猜忌、任性泼辣使她既是封建礼法的

叛逆者,又是其牺牲品。

二披枷婚姻强加的怨怼

婚姻本是俗世男女的避风港,自由恩爱和谐宁

静应是全部内容。但曹七巧的婚姻却披着黄金的

枷锁,灌满了卑微与怨怼,沉郁与愤懑,注定是出正

在上演的悲剧。她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但漂亮任

性,泼辣热情,心性高傲。内心虽也有对未来的迷

茫甚或恐慌,但毕竟是充满向往的。“十岁做姑

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

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

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

沈裁缝的儿子……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

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

真心。”但对幼失双亲、跟随势利哥嫂长大的封建礼

法制度下的她,是不可能有机会掌控自己命运的。

“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8]

但男权社会中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封建的伦理

道德剥夺她们的自由,束缚她们的心智,玷辱她们

的肉体。不管愿意不愿意,和千千万万被侮辱被损

害的女子一样,七巧被卖进了破落的大户人家,做

了因患软骨病成为没有生命的肉体而不能正常婚

娶的姜家二少爷的妻子,如同一棵成长的树苗折断

在肃杀的秋风里。在这座弥漫衰亡气息的院子里,

七巧少女的梦想,妻子的渴望,母爱的光辉都被扼

杀了。

由于她娘家寒碜,她在姜家备受忽略和嘲弄,

没有尊严,何谈关爱?甚至连丫头都可以瞧不起

她。

“小双冷笑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

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

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

虽是破落人家,姜宅仍是要体面的。七巧的缺

少教养,说话不着边带给她的是婆婆的漠视、妯娌

的疏离、小姑的冷眼、佣人的讥笑。她没能获得一

个正常女人在婚姻生活中应得的尊重、快乐,尽管

她被用青春做代价完成了交易。她能做的就是让

自己象刺猬一样,不断去刺伤别人,力图保全自己。

三丈夫带给的尴尬与恶心

在那个讲究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在那个夫贵

妻荣的男权话语时代,婚姻是女性栖身的处所,丈

夫是生存之根本。但同时婚姻也是门当户对,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谓爱情完全是贫民女子在奢

侈晚宴上借来的华服,可望不可及。而姜曹联姻完

全是出于利益和利用的需要。姜家想用婚姻锁住

七巧,让她心甘情愿做免费的女仆、生育的机器;曹

家则企图通过婚姻获得金钱的补偿、地位的攀附、

门第的提升。七巧本是充满活力的正常女人,而她

所嫁的却是因得软骨病只能瘫在床上的丈夫。“坐

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

孩子高哪!”没有温情与爱抚,更不可能有交流与倾

心,既不能给她以妻子的荣耀,也没法带给她世俗

的快乐。她只是丈夫的佣人,多年来她除了衣不解

带的服侍他就没别的。

“每个人都有情欲,悲剧的因素不仅在于外界

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因此悲剧不是人们

可能会遇到的偶然,而是人人必将面对的必然。情

欲与生命相始终,悲剧因此无休无止,不断袭来,一

步一步将人引入更加悲惨的境地。”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情欲被压抑,压

抑到无意识深处,人就会得精神病。“一阵温风直扑

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

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七巧丈夫的、无味让她产生彻底的绝望和难以

言说的痛苦,情感的缺席、尊严的丧失、生命的错位,

让她不堪重负。长期的郁结不能得到排解,最后是

歇斯底里的发作,象一只关进囚笼受伤的母狼,呲着

獠牙,闷声嗥叫,伤人自伤。“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

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在万般苦

楚无奈中,母爱的神话退场、解构了。恋子、妒女,七

巧只有以另类的方式宣泄着愤懑。

四爱不能得的心痛与郁结

“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

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

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10]。如果说姜

宅是暗无天日的坟墓,在七巧绝望生活中唯一的一

丝亮光就是三爷季泽。“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

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脱油松大辫,生得天圆

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油湿眉毛,水汪

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这个风流任

性的败家子季泽,是姜宅唯一健康的成年男性,也

是七巧可怜的情感寄托,这看似一种无奈,又该有

着怎样的悲哀!她对季泽一往情深,将他幻化为自

己的爱恋对象,渴望得到他哪怕些微的回报,希望

自己的情感荒原能开上一株野花,干涸的心灵获得

些许慰藉!但季泽呢,“季泽看着他,心里也动了一

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

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

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然而浪子难掩轻

佻本性,季泽虽不存半点诚意,仍真真假假的去勾

引七巧。这犹如镜花水月的春梦一场,只害得七巧

憧憬顿生,欲罢不能。如果人活着心死了也好,怕

的是心活着人却没指望,结局只能走向疯狂!整整

十年,七巧也许希望能用被贱卖的青春换来后半生

的衣食无忧,也许不甘心无端付出没有回报,而也

许更主要的是希望见到季泽,虽然她知道他只是暗

影只是浪花,她等待的是梦一场。十年后,当七巧

终于送走了独撑家业的婆婆,送走了的丈夫,

好不容易争得了一点家产,季泽来了,来诉说衷肠:

“你知道我为什么跟家里的那个不好,为什么我拼

命的在外头玩,把家业都败光了?你知道这都是为

了谁?”

一瞬间,七巧情滔荡漾,难道十年的守候终成

正果?但象机警的豹子一样,多年的等待,数不清

的煎熬养就的敏锐让她瞬间明白了季泽的心思:他

只是想要她卖掉一生才换来的仅仅可以维持她和

一对儿女生存的钱!他哪里有真情?有的是利用

和欺骗!

幻灭和绝望将七巧推向疯狂、畸形的报复。以

后的七巧只作了守护金钱的女巫,儿女幸福的杀

手。她心里全没有爱,有的只是占有、掠夺。她以

的方式“保卫”儿女不受侵害,仇恨甚至掠杀每

一个闯进他们生活的人。哥哥嫂子“站不住脚”;侄

子“卷了铺盖”;儿媳妇芝寿死了、绢儿自杀了,儿子

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女儿长安断了

结婚的念头,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五孤独暗窟中伤口的舐

因为儿子的重疾,姜家需要一个健康的仆人;

因为病人不可能娶到门当户对的妻子,姜家只能用

金钱购进服务的工具,一个能全心护理又可传宗接

代的女人。幼丧双慈的七巧被卖进了姜家,走进了

森严的封建礼教堡垒。在这个家里,七巧如暗夜幽

魂,红颜换上了绿光,消弭了青春与生气。丈夫是

一堆终年瘫在床头的朽肉,看着恶心,想起伤心;婆

婆大权独揽,强撑门户;兄弟妯娌明争暗斗。就连

丫鬟都拿她当笑话。没有尊重,没有信任,没有关

爱,甚至没把她当正常女人!这对泼辣、要强的七

巧不仅是屈辱,更是人性的扼杀。于是,她只有用

低俗的谈吐,失措的举止来发散自己的不平。她故

意处处与人作对。对刚过门的弟媳说话夹抢带棒,

对未婚的小姑子冷嘲热讽,对威严的婆婆阳奉阴

违,对丫鬟非打即骂,甚至拿家什出气,刮地毯,摔

东西。不得已企图用鸦片麻痹自己。可以想象,白

天她还可以通过攻击别人寻到报复的快感,而当黑

夜来临,曲终人散,她独对面团似的丈夫时,该有着

怎样的悲怆与绝望!而她除了偶尔在哥嫂来时哭

诉一番,尽管哭诉获得的不是同情而是抢白,就没

有任何理由和机会埋怨。更凄绝的是她还不得不

与丈夫生下了两个苍白瘦弱的孩子!“真的,连我也

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 越想越不明

白!”。孩子本应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

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肉亲情。但对七巧

而言,孩子却是耻辱的印记,是仇恨的种子!尽管

他们流着她的血,喝过她的奶,但七巧不爱他们,在

内心深处藏着的只是解不了的怨毒。所以,当需要

的时候,孩子是她要价的筹码,是她孤独的陪伴;当

她不需要时,他们就成了她消遣谩骂的对象,寻求

心理平衡的支点。她以捉弄取笑他们为乐,以占有

支配他们为快。她不是母亲,只是主人,她所谓的

· 48 ·

第4 期

爱有太多的附庸。因为,他们并不是她真正想要

的,最多算是暗夜的咀嚼。

六财富守望时爱与恨的争锋

因为黄金,七巧被哥嫂卖进了姜家,没有感情

没有尊严地活着,上上下下都不拿她当人看。好容

易熬到今天,终于有机会得到些许家产,找寻一点

安慰。所以分家时,七巧调动她全部的情感与心

智,生怕吃了亏。

分家过程中,七巧打滚撒泼,以未成年的儿子

做招牌,用过世的丈夫为托词,以近乎无赖的方式

圆了多年的梦。虽然她明知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

了。但值得安慰的是她的守候终于有个结果了,他

们可以租房另过了,可以昭示本性施展拳脚了!但

没想到首先打她田产主意的,竟然是她曾托付真情

的浪子季泽。在他败光家业后,打上了七巧的主

意,企图用爱的手段温柔地凌迟、宰割她。

七巧以为多年的守候就要有结果了,满是欣慰

和喜悦!但多年在金钱炼狱里磨出的机智敏锐让

她瞬间明白季泽的居心。原来他只是想她卖掉一

生换来的钱!绝对不行。为此,七巧毅然赶跑了季

泽,也断了自己最后的念想。

因为钱,她放弃爱情,割断亲情,贻害儿女。她

只有紧紧抓住钱,才觉得安全,只有钱不会鄙视她、

抛下她。这辈子,她付出太多,到最后,穷得只剩下

钱了!

“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金锁记》被认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

说”[10],曹七巧也是作者最钟爱最满意的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评论者大多站在男权角度解读七巧的性

恶,指斥她的贪婪、自私、冷酷,笔者以为这样的评

价实在有违作者初衷。七巧的悲剧仅是那个时代

许多不幸女性的缩影,她的可恨恰是可怜!她的情

爱路上铺满了用黄金打造的浸透耻辱的尖刺,她的

黄金梦魇里满是绝望与抽噎。在无爱的世界,人性

的荒原,她孤独地守望,枯萎了青春,结痂了心房,

消解了善良,但等来的却是令人窒息的压抑与绝

望!她只有收拾起疲惫滞重的行囊,带着唯一的武

器——黄金的枷锁,去求索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头

挣扎,一头吆喝着,然而她的心直往下坠”。异化的

人生境遇最终异化的是人性本身!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爱玲.谈女人[J].天地,1944,6.

[2]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文萃[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讯雨(傅雷).读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

[4]柯常钦.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5]杨爱芹.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J].齐鲁学刊,2004,05.

[6]王静.人性的毁灭——谈张爱玲小说金锁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7]邓寒梅.天使的坠落[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6.

[8]约翰·奈斯比特.女性大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9]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10]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TheWing Broken

金锁记内容概括?

金锁记简介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在人生暮年也未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会变了这个样子。

《金锁记》写的是国民时期,在封建制度压迫下,一家麻油店的女儿被卖进姜家(封建家族)的二少爷为妻。因为她的出身低微,府中的婆婆、妯娌、丫鬟都对她不尊重。她从一个思想正常的少女,变为一个尖酸刻薄、私欲极强的女人,她的可悲不仅自己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施害者。

她的丈夫是一个得了软骨症站不起来的废人,本想娶她为妾,后因决定不在娶,将她改为妻。

嫁入府中后,她心中思慕府中的三少爷季泽,但是季泽确是个浪荡公子。

来府中看望她的哥嫂,表面上对她百依百顺,不过是想向她索要财物,其实内心是瞧不起她,恨极了她。

她经不住生活的磨难变得疯疯癫癫,口无遮拦,尖酸刻薄。

十几年后,她成为了寡妇,财产分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向着她,她又破口大骂,分家后,季泽向她表白,她思来想去认为季泽的表白是为了贪图她的财产,心中暗恋的季泽让她失望透顶,痛哭流涕、破口大骂。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小说的结尾七巧死了,但是又一个七巧(七巧的儿女)诞生了,悲凉的命运被锁住了,沉浸在这苦闷的岁月之中。

《金锁记》读后感 快快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 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篇小说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叫“金锁”呢,我认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为自己带上了黄金的枷锁,别个爱她,她爱钱,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连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烟消雾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从先前的无理取闹而厌恶,到后面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说那曹七巧,一出场就是个悲剧身份,竟被个丫鬟看低了去。话说那个时候的阶级划分太过明显,连丫头片子都看人服侍,也让人愤懑。心想着长白与长安的一生被个老妈子白白的给耽搁了,委实觉得憋屈。及可悲的几个人物,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的拿捏甚为到位,应该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文人,她的文本处处可以看到红楼的身影,似处处有珠玑。

曹七巧三十年来带着黄金的枷锁,于我们,谁身上没有背着各种各样的枷呢?说好听点那叫梦想,实现梦想的那叫扶摇直上,一辈子徒于空背着个梦过日子的,那梦渐渐的就成了枷,锁的人太紧,得人太急,终是害人又害己。

曾经被人问起,你的愿望是什么?我天真的回答道:“很简单的,我只想要个幸福的家庭。”提问者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不简单啊,你的愿望其实是所有人愿望的最终归宿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就背着这个枷一直在人群中寻寻觅觅,总盼着能觅到一个可以给我幸福的人,我对幸福的定义并不高,开心才是硬道理,可是觅到了,却踽踽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大抵是因为怕,怕,怕这么容易就实现了它,到显得我的梦真的就过于简单了吧。这个枷它锁不住我,我却也不愿将它放下,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希望都没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那个瘦巴巴的老太太,真是可怜怜又惨兮兮。

有人警告我说,不要读张爱玲的作品,心里会很别扭。其实,不只是她的作品,是她那个时代,都是那样的。新旧交替,旧的抱残守缺,新的蠢蠢欲动,实力相当,所以撞击出一种近似的不可理喻,最可悲的是这种状态还可以自圆其说,美其名曰:历史的印记。

曹七巧一辈子不容易,也不快乐。她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她受了一辈子苦,也让她的亲人跟着受了一辈子苦。我想骂她,用最毒的话咒她,可是,她该咒谁呢?

谁都有青春年少,她也有过几天烂漫洋溢的日子。上街买菜,接受年轻小伙的爱慕。然后为了钱财去了姜公馆,受着所有人的冷眼,还要守着死人一般的丈夫。她乖张暴戾,可是她不这样,早就死了。

最不能让人原谅的应该是她毁了儿女的幸福吧。可是这更能说明她有多恨自己不堪的一生。她恨她的出身,她恨姜公馆,她恨她受到的所有不公,只是,她若要报复,能得心应手的只有她的儿女了。

谁也不怨,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后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三十年前的人或许走不到三十年后,就算走到了,心态也会变了,三十年后,还有不少新人看到的是一轮崭新的新月,时间远去,留下的只能是回忆。

曹七巧死了,再怎么顽固的丑陋,也随着旧时代一起远去了,未来路很长。一切都在慢慢康复。我相信结尾那个传说是真的,也相信长安会幸福,不会像她娘一样,我们总是在向前走的,不是吗?

《金锁记》读书笔记500字

在金锁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儿长安。对于七巧我开始只觉得的她可恨可叹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可悲起来。对于她的遭遇也会产生同情。故事的结尾写到七巧心想她当时如果嫁给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或是沈裁缝是否他们会给她一点真心,眼睛落下了泪水。但七巧内心的扭曲与自私劈杀了几个人,七巧的精神枷锁使长白的妻子绢姑娘和芝寿先后死去,并且都死的悲惨。让自己的女儿失去幸福,最终走向堕落。七巧为了让长安婚事流产。

我觉得七巧实在是太可悲。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是长安,长安是个善良温柔的传统中国女子,虽然她抽鸦片,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为她身处封建家庭所以导致了她接连的悲剧。从中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七巧的母亲对她一次一次威胁,她都没有退缩这个婚事,当她的母亲以童世舫威胁她时,她退缩了。她知道她的母亲不仅会告诉他抽鸦片的事,还会想办法对付他。但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们两个解除了婚姻后两人依然交往,只是从以前的地上转入了地下,这时童世舫对长安的感觉产生了变化开始对长安喜爱,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长安结婚只是因为她是个传统女子有安全感,因为他曾经被新派女子抛弃。深受打击而已。因此想找个传统女子。对于童世舫的爱情,张爱玲可能觉得男人的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完美的爱是不存在的。当她听到长安抽鸦片后,便对长安再也没什么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当他面对长安时不去问长安为何抽鸦片?只用无声来凝望他。童世舫对长安的爱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数人的婚姻价值观而已。长安要得到真正的爱又谈何容易。当七巧死后。她的孩子长安和长白也只能悲剧收场。

《金锁记》:一个女人的沦落史

今天上现代文学什么都没听进去,花了两节课看完了《金锁记》,张爱玲很有名的作品。

这是一篇不算书评的书评,阁下请随便看看。

关于张爱玲本身,争议颇多,她的才气,她的情感史和成长经历,她的淡漠,她的刻薄,她的苍凉,到处都不缺人来褒扬或诟病。我是喜欢张爱玲笔下那种一针见血的描写的,喜欢她对细节那准确而形象的感受,还有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她的才气毋庸置疑。

“作家死了”是罗兰巴特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意思是说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家的死亡,那撇开张爱玲,我们只谈《金锁记》。

故事的背景,在老上海。那穿着旗袍裹着三寸金莲的幽深娴静的闺秀 ,那表面光鲜实际已经腐朽的的大家族,那些精致的法兰绒绣球床帘,那轮三十年前模糊湿润的圆月,都给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久远而凄凉的色彩。

开始的时候,故事由两个丫鬟的夜晚絮语开始,新来的三奶奶带的陪嫁丫鬟对姜府,对二奶奶的猜测和揣度,二奶奶丫鬟对二奶奶的看不起,言语之间颇有些《红楼梦》的味道。从两个丫鬟的对话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也看到那个主人公七巧一个隐约的侧影。

姜府是一个世家贵族,人口众多,刚刚举家从北京迁往上海。从举家搬迁,大抵这个家族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家里地位最高的是老太太,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娶的都是名门闺秀,老二从一出生就患有骨痨,终生躺在床上,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没有办法只能娶了出身市井的七巧,本来想做姨太太,最后还是扶了正。

主人公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哥嫂贪图姜家的彩礼把她嫁给了病秧子姜家老二。从丫鬟的对话中可以看成,姜家虽然是没落的世家大族,但是七巧出身不好,没有世家小姐的教养,为人处事又不够圆滑,处处不讨好,在家里的地位实在很低,连丫鬟都不待见她。

年轻的七巧,想象中应该是圆润年轻健康而有活力的,浑圆光滑的手臂,姣好的面容,麻油店里的西施,年轻泼辣有活力,很多男子喜欢她。

可是偏偏,一个市井出身的女子却阴差阳错进了世家大族,从此被华丽的金锁束缚住,一步一步沦落成一个疯人。

姜府里的人都不待见她,从丫鬟到老太太,一开始她也就是倔强泼辣了些,丈夫如同一个死人,爱情也得不到宣泄,她变得越来越刻薄扭曲,说话毫不顾忌,说话做事没一件得人心的地方。

最后那个年轻的七巧死了,只剩下一个如疯人一般的扭曲的困在金锁里的人。

后来她如愿了,姜家分家了,她守着她的家产带着一双儿女独自生活。七巧的悲剧,延续在她的一双儿女身上。

七巧,她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她也是一个施害者,施害她的一双儿女。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那粗俗的言行也影响着她的儿女,她扭曲的心理,对子女的刻薄,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她送电女儿上学却得女儿无颜再见同学老师,她在新时代给女儿裹脚惹得被所有人耻笑,也不怕影响女儿的婚事。她带着女儿儿子抽鸦片,闺阁小姐日日靠抽鸦片打发日子。女儿被拖成了老姑娘,好不容易遇见一段爱情,却还是夭折在七巧手里。她默许儿子在外面花天酒地乱搞,后来给儿子娶亲了却死了儿媳,后来又死了儿子的姨太太。

一个瘦小的老太太站在没有光的高大华丽的房子的阴影里,简直就像一个疯人。

七巧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长安长白也在继续生活着,但是,这个已经腐朽到骨髓的家,留给他们的也只有一生的不快乐。

七巧也曾梦回到从前,她还年轻的时候,那么多爱慕她的人。可是,这一生,也就锁在金锁里郁郁而终了。她那因她而悲惨不成器的女儿儿子,也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幸福。

我在想,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长安长白的悲剧在于他们不贤惠扭曲守旧刻薄的母亲。那七巧的悲剧呢?贪财的哥哥嫂嫂?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落魄大家族?还是,她自己?

七巧自进了姜府,对所有人都满腔的怨气,怨恨哥哥嫂嫂贪图钱财把她嫁到姜家,怨恨自己的丈夫是个骨痨,怨恨得不到爱情,怨恨府里的人看不起她,她的怨恨,只能宣泄在刻毒的嘴巴上,宣泄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她一步一步沦落,一步一步心理越来越扭曲。最后宛如一个疯人。

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李纨,同样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她年轻守寡带着自己一个独子,却为人和善,教子有方,在府里虽然没有掌管家族,却还是很受人敬重。培养出的孩子也成器,勤奋好学,最终考取功名,李纨也成了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

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七巧过得悲惨,也不敢说李纨过得快乐。但是好歹,是挣了那一口气。活在世上,若是人人都不看起,那再有钱又有何用?

和她们相比,我们这个时代是再幸福不过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自由恋爱,不再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封建礼制。可是我们也有现代人的压力和烦恼,不管怎样,谁生活都不易,不管是面对什么,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