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长什么样子

来源:趣味经验馆 2.27W

春联长什么样子

春联是由红色的长方形纸条制成,又叫春贴、门对等,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

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能增添喜庆气氛,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本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红色的春联就像红色的围巾,因为形状相似,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红色的春联,充满了欢乐和温暖,表达了人们迎接新年,享受幸福和期待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春联又称“春贴”、“对联”、“门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人庆祝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联是中国新年期间张贴的一种红色喜庆元素“新年红”。

他们描绘美好的形象,用工整、简洁、细腻的文本表达美好的祝愿。

它们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贴上新年红(春联、祝福、窗饰等。

)在他们家门口,意味着春节正式开始。

春联是长什么样子的?

春联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是对祖先的尊敬,对传统的继承。在春节贴春联是为了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春联的历史

在宋以前,春联经常会被写在桃符上,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辞旧迎新,将新桃符换上。桃符为桃木所做,古人认为桃木能辟邪,百鬼所畏,故新年来临之际,都会换上新的桃符,这也是最早春联初夏的雏形。在宋以后,桃木符才渐渐的改为红色的纸张,才开始被人们称为“春贴纸”或“春联”。

对联是什么样子的?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 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如:"两个黄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两联对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郦""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颜色.

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明月""清泉"都是主语,""照""流"都是谓语中心语,"松间""石上"都是状语.

4.节奏相和.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依次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

5.平仄相协。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对联要求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协。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等。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春联的纸的形状是什么,数数共有几个角,还都是什么角

春联的纸的形状是长方形,四个直角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对联是什么样的?

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

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普通春联尺寸横联 23.5cm x 91cm 、直联 23.5cm x 133.6cm。

对联文本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扩展资料:

对联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2、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本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的式样

对联的形式有拆字联、嵌名联、谐音联、急转联和回文联等,从类型上讲,分为工对,宽对,机巧对三大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寿联等。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本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春联和福字的周长一样吗

不一样。春联都是长方形,福字为菱形,两个长宽不一样,周长是不一样的。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联的来历和寓意分别是怎么样的?

一、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二、贴春联的寓意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祈福民俗: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扩展资料:

春联的书写要求:

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春联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古代是什么样子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

  对联文本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横批,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 等可以省去横批。

哪一种春联的形状是正方菱形

幅字画春联的形状是正方菱形。

福字画在菱形里是春联的一种形式。春联依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可以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门叶等。这里面有两个形式与今天的正方形“福”脱不开关系,门心和门叶。门心联,直接贴在门上,一般门心联呈四方形用字较少。

门叶又叫斗斤,正方菱形最常见的是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所贴的“福”字。门心和门叶“福”凑齐了我们从屋外到屋内各个地方的“福”,所以“福”基本是方的,表示五福临门。

春联的起源: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联

过年了,大家家家户户都贴什么样的春联啊?

1、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身体健康。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横批:身体健康。

3、爆竹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横批:身体健康。

4、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身体健康。

5、原驰腊象长城雪,户养肥猪盛世春,横批:身体健康。

春联的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