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描述怎么写

来源:趣味经验馆 1.56W
1. 名片的格式怎么写

最好找一些例子看看,找些名片设计欣赏网站看看人家怎么做,下面只是常规格式!

名片描述怎么写

一,稿件部分:

1、名片标准尺寸:90mmX54mm 90mmX50mm 90mmX45mm。但是加上出血上下左右各2mm,所以

制作尺寸必须设定为:94 x 58mm 94mmX54mm 94mmX48mm。

2、如果您的成品尺寸超出一张名片的大小,请注明您要的正确尺寸,

上下左右也是各2mm的出血。

3、色彩模式应为 CMYK 。影像档 350dpi 以上

4、稿件完成时不需画十字线及裁切线。

二,文本(数字)部分:

1、文案的编排应距离裁切线3mm以上,以免裁切时有文本被切到。

2、稿件确认后,应将文本转换成曲线或描外框,以免输出制版时因找

不到字体而出现乱码。

3、文本输入时请不要设定使用系统字,若使用会造成笔划交错处有白

色节点。同时请不要将文本设定为套印填色。

三,颜色部分:

1、不能以萤幕或列印的颜色来要求成品的印刷色,档案制作时必须依

照CMYK色票的百分比来决定制作填色。

2、同一图档在不同次印刷时,色彩都会有些差距,色差度在上下百分

之十以内为正常。

3、底纹或底图颜色的设定不要低于5%,以免印刷成品时无法呈现。

4、影像、照片以CMYK模式制作,TIFF档案格式储存,勿以PSD之

档案格式输入。如果使用CoreIDRAW设计名片,请将所有输入

之影像图、POWERCLIP之物件、分离之下落式阴影及使用透明度

或滤镜材质填色,再转一次点阵图。色彩设定为CMYK32位元,解

析度350dpi,反锯齿补偿透明背景使用色彩描述档皆打勾,以避免

有时必须旋转组版输出而造成马塞克影像。如以调整节点之方式缩

小点阵图,也请再转一次点阵图,以避免输出时部分被遮盖。

四,绘图部分:

1、所有输入或自行绘制之线条色块等图形,其线框粗细的设定不可小

于0.1mm,否则印刷成品将会有断线或无法呈现之状况。

2、线框如果设定“随影像缩放”,请在完稿后仔细再检查一下,否则

输出印刷时怕会形成不规则线框。

3、当渐层之物件置入图框精确剪裁时,请将其转为点阵图,因为置入

之图框若与其他物件群组后再做旋转,其渐层方向不会一起旋转。

4、任何渐层物件皆不可设定“边缘宽度”,因为输出机的解译不同,

有时会造成渐层边缘填色不足。

五,其它部分:

1、最常用的是250克哑粉纸的价格。常用可选择的纸张还有200g、250g等特种艺术纸印刷。

3、双面双折名片标示折线及正反面,特殊尺寸亦同。

以上注意事项完成后必须做最后的检查,在CorelDRAW档案的选项

中点选“文本资讯”,便可显示图档的所有资料,若所有文本都已转曲

线,则文本统计的项目会显示:这个文件中没有文本物件。点阵图物件

应为勘入的CMYK-32位元,填色及外框是否完全为CMYK之色彩模式,外

框是否仍有设定“随影像缩放”等。

2. 快手名片介绍怎么写

有关快手刘的故事解释如下: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

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

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

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

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里忽隐忽现。我当时有种奇想,他的手好像是双层的,小球时时藏在夹层里。

唉唉,孩提时代的念头,现在不会再有了。 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他也这样称呼自己,以致在我们居住那一带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的。

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那些伴随着童年的种种人和事,总要随着童年的消逝而远去。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

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的变"小碗扣球",身旁摆着插满棒糖的小绿木箱。

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不再会把他的手想象成双层的,却依然看不出半点破绽,身不由己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阵子。我敢说,世界上再好的剧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像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

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高中二年级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

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好像度过了二十年。

模样接近了老汉。单是身旁摆着的那只木箱,就带些凄然的样子。

它破损不堪,黑糊糊,黏腻腻,看不出一点先前那悦目的绿色。横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来给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边的棒糖东倒西歪。

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出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于是,当年一切神秘的气氛和绝世的本领都从这双手上消失了。

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在这喊声里,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