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故事 - 原文

来源:趣味经验馆 2.87W

曹冲称象的故事 原文

简介:《曹冲称象》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课文,是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的,又名《称象》。由梓君、陈亮、杨海波、左小群共同参与朗读。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们一同去看。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方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二年级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曹冲称象》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赏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强,比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

第三自然段讲有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故事简介

《曹冲称象》简写: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利用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比较得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原文

版本1: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之智。时孙权尝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版本2: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悦,即施行焉。

故事: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 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