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怎么写的

来源:趣味经验馆 9.88K
1. “同”的繁体字怎么写

“同”的繁体字是:同,是它本身。

同是怎么写的

拼音:tóng tòng

部首:冂

笔画:6

五笔:MGKD

注音:ㄊㄨㄥˊ,ㄊㄨㄥˋ

四角:77220

仓颉:BMR

郑码:LD

释义:

[ tóng ]

1.相同;一样:~类。~岁。~工~酬。大~小异。条件不~。~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

2.跟…相同:~上。~前。“弍”~“二”。

3.共同:一~。会~。陪~。

4.一同;一齐(从事):~甘苦,共患难。我们俩~住一个宿舍。

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群众商量。

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往年不一样。

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这件事无关。

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你出个主意。

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你一起去。

10.姓。

[ tòng ]

〖胡同〗。用作巷名时,“同”字轻声不儿化。

扩展资料

近义词:共 、跟

反义词:异

相关组词:一同 、同义 、同乡 、同窗 、赞同 、合同 、认同 、同学 、共同 、同意 、相同 、不同 、同样 、同事

1.一同[yī tóng]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出发。~欢度新年。

2.同义[tóng yì]

仁义或道义相同。

3.同乡[tóng xiāng]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4.同窗[tóng chuāng]

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三载。~好友。

5.赞同[zàn tóng]

赞成;同意:全厂职工一致~这项改革。

6.认同[rèn tóng]

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民族~感。

7.同学[tóng xué]

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我们自幼~。我和他同过三年学。

2. 行书同怎么写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体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

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

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 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 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 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 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 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 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 法。

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 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 态。

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 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

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 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 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 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 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 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 见不鲜的。

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 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 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

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 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 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 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 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 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 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

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 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

尤其是 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 转变幻。

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 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 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 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 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

3. 同繁体字怎么写

“同”字繁体字和其本体一样——“同”,共6划。

同 tóng

1、【动词】

(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举例:

(1)同本义〖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2)参与;一起干某事〖participate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2、【副词】

举例: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既同寝。——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3、【名词】

举例:

(1)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tong〗

(2)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3)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aunitoflandmeasurement〗

(4)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5)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winevessel〗

用作姓名。

4、【介词】

(1)引进共同行动者〖with〗。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2)给,为〖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5、【连】

和,表示并列关系〖and;with〗。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同”tòng 例如:“胡同”hútòng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