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工具

來源:趣味經驗館 2.55W

茶道工具

1. 茶碗 (chawan) - 茶道的重要工具之一,由陶瓷製成,用於盛裝茶湯。

2. 茶筅 (chasen) - 由竹子製成,用於攪拌茶湯和使其起泡。

3. 茶杓 (chashaku) - 由竹子或木頭製成,用於取茶葉和倒入茶碗中。

4. 茶壺 (chagama) - 茶會中煮茶時常用到,由鐵、銅等金屬製成。

5. 水指 (mizusashi) - 用於盛水,將熱水慢慢加入茶碗中。

6. 茶托 (chataku) - 放置茶杯和茶碗的器具,通常為木製或陶瓷制。

7. 茶巾 (chakin) - 由棉布製成的布巾,用於擦拭茶具。

8. 茶器盒 (chaki-bako) - 放置茶具的盒子,以保護茶具不受損傷。

9. 水指敷布 (mizusashi fukusa) - 用於擦拭水指的一塊布, 通常為絲綢製成。

10. 茶香合 (chakō) - 放置香料的器具,常用來為茶具、茶碗、茶杯等加香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工具有哪些

  茶具就是喝茶、泡茶時使用的工具,我們國家是茶的發源地,喝茶也是很有講究的,茶具也有許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

  1、瓷器茶具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瓷器茶具,瓷器在我們國家已經有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始於隋代,盛於唐代,質地細膩。瓷器茶具的品種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和紅瓷茶具。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人們十分喜歡的茶道用具,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來,是一種新質陶器,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坯質緻密堅硬。其中宜興紫砂茶具最受茶人的青睞,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三大特點。

  3、木魚石茶具

  木魚石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空心的石頭,俗稱還魂石、鳳凰蛋。木魚石茶具是用整塊木魚石做出來的,分別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木魚石茶具的防腐性、通透性極好,常用此茶具喝茶,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益處。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起源於清代,產自福建福州一帶。福州所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品種包括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用竹木製作而成,製作非常方便,對茶沒有汙染,一直深受茶人的喜愛,但不能長時間使用,也無法長久儲存。如今,人們購買竹木茶具,主要為了擺設和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外觀透明,晶瑩剔透且用途非常廣泛。用玻璃杯泡茶,欣賞價值極高,令人賞心悅目,別有一番風趣,價格便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使用玻璃茶具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容易破碎,比陶瓷茶具要燙手哦。

  7、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起源於古代埃及,具有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三大特點,但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几上,會燙壞桌面喔,因此一般不作為居家待客之用。

  8、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跡而得名,主要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冰裂茶具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立體感強,非常富有藝術魅力。

  正確的喝茶姿勢

  坐姿

  喝茶的時候,飲茶者應該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僅僅坐在凳子的邊緣;身體的重心保持穩定,同時兩腿膝蓋併攏,正面看兩腿為合攏狀,女性可以將雙手都放置於腿上,或者可以將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雙手應該放於兩腿之上。

  無論男女在喝茶的時候,都不可以將兩腿分開、蹺二郎腿、兩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跪坐飲茶,女性最好不著裙裝。坐下後,需要坐在自己的腳後跟上,身體挺立,不能挪動。

  奉茶的姿態

  我們在給客人奉茶的時候需要單腿跪下,左膝彎曲,與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蓋著地,腳尖輕輕點在地面上,腰部挺直,雙肩放鬆。奉茶也可以單腿彎曲,左膝彎曲後靠在右邊的腿肚上,呈現出半蹲的姿態。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來。

  候茶的姿勢

  跪坐時,雙膝需跪在在坐墊上,雙膝靠攏,腳背點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時雙手交叉,放於腿上。可盤腿坐下,雙手分別放於膝蓋之上,此種姿勢男性使用較多,女性使用的時候需要身穿褲裝,不能穿裙子。

  跪坐時,雙膝需跪在在坐墊上,雙膝靠攏

  站姿

  雙腿併攏,身體挺立,眼睛平靜地盯著前方,肩部放鬆,雙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將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雙手虎叉相疊,左手在下)。男性雙腿稍微分開,身體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後,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後,側面有明顯的曲線。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輕聲前進,腳在一條線上,手不晃盪,端著茶杯前進的手與地面平行,不能抖動。女性行走的時候,不能聽見鞋底的響聲,男女行走時動作都不能太大。如果側身面對客人,就需要將身體轉正。如果兩個人面對面地相遇,就需要讓客人先走。

茶道用具都有哪些?

以泡茶的過程為主體來進行茶具的分類,泡茶所使用的茶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目前使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和不鏽鋼壺。

茗爐: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茶藝的需要,現代茶藝館經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製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於表演。[ 茗爐]

另外,現代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隨手泡”[ “隨手泡”],它是用電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非常方便。

開水壺: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使用的,一般同時備有熱水瓶貯備沸水。

二、置茶器

茶則:則者,準則也,用來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確。多為竹木製品,由茶葉罐中取茶放入壺中的器具。

茶匙:一種細長的小耙子,用其將茶葉由茶則撥入壺中。

茶漏(茶鬥):圓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將其放置壺口,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茶荷: 茶荷:茶荷與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時,可判斷罐中茶葉多寡,由此決定置茶量;其次,將茶葉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視茶,決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則可欣賞茶葉、聞茶香,最後將茶葉置入壺中。

茶擂:當茶葉倒入茶荷後,以茶擂適度壓碎茶葉,可使茶葉沖泡的茶湯較濃。

茶倉: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將欲沖泡的茶葉倒入茶倉,兼具節省空間與美觀作用。

這部分器具為必備性較強的用具,一般不應簡化。

三、理茶器

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來掏出茶渣 , 而尖細的一端則可用來疏通壺嘴。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壺嘴,保持水流暢通。茶針有時和茶匙一體。

茶漿(茶簪):茶葉沖泡第一次時,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可用茶漿颳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壺中的茶湯沖泡完成,便可將之倒入茶海。有些人會在茶海上放置一個擄網,以過擄倒茶時隨之留出的茶渣。茶湯倒入茶海後,可依喝茶人數多寡分茶,人數多時,可利用較大的茶海衝兩次泡茶;而人數少時,將茶湯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葉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澀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壺:主要用於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茶盞[ 茶盞]:在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帶,以及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又有用茶盞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富有情趣。茶盞通常有蓋、碗、託三件套組成,多用陶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聞香杯: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與聞香杯]

杯碟:也稱杯託,用來放置品茗杯與聞香杯。

六、滌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壺的器具,當注入壺中的水溢滿時,茶船可將水接住,避免弄溼桌面。茶船多為陶製品,更有古樸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樂趣。茶船也是養壺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壺的茶湯。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時也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

渣方:盛裝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棄置茶水的器皿。

滌方:放置使用過而待清潔杯盤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擦乾茶壺,將茶壺或茶海底部殘留的水擦乾 ,而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的水滴。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壺墊:防織製品的墊子,用以隔開茶壺與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發出聲音。

蓋置:放置茶壺蓋、茶盅蓋的小盤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茶佛:置茶後,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溫度計:用來判斷水溫的輔助器。

茶巾盤:可將茶巾、茶佛、溫度計等放於茶巾盤上,使桌面更為整齊。

香爐:喝茶是焚點香支,可增加品茗樂趣。

盤點茶道茶具有哪些

1、匙置:跟筷架的功能相同,茶匙和茶夾直接散落在桌上不好看,而以匙置放置較整齊美觀,匙置材質變化大,陶瓷、竹木、石置或塑膠的都有,單看個人預算和喜好來挑選。

2、茶匙:茶匙又稱茶扒,因其形狀像湯匙,所以叫茶匙,主要是用來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所以使用茶匙,茶匙後方尖處亦可清理茶壺出水孔。挑選時建議選擇比茶盤短些的長度,收納方便也較美觀。茶匙尖端可清除茶壺的出水孔。也能挖取泡過的茶葉。

3、茶夾:茶夾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用的小茶具。一開始是因為傳統泡茶時會將杯子置入熱水中殺菌,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便利用茶夾夾取,也可用來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又名「茶盅」,也稱為「公道杯」,因茶壺內的茶湯和茶葉接觸充分與否會造成濃淡不均的差異,如果從茶壺直接倒入茶杯內,可能會有某杯濃些、某杯淡些的情況,而公道杯即解決了這個問題。茶海挑選時建議開口要大,這樣倒茶比較方便,出水順暢,拿起來也順手,而容量需比茶壺大,這樣才不會有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問題。

5、茶葉:良好的茶葉需乾燥完全、葉形完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粗老的及其他雜物。龍井茶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呈條形、凍頂茶呈半球形。條形茶需緊細、勻稱整齊;半球形挑結實者;劍片狀茶葉如龍井,則以葉片平尖細小為主。

選擇茶葉可以從「看色澤」、「辨外形」、「聞香氣」、「品茶味」、「看茶渣」來辨別,購買時,可以請店家將茶葉沖泡幾回,經過4~5次的沖泡,如果還有甘甜、芬芳的茶味,可算是真正的好茶;在沖泡數回後,質量好的茶葉茶渣外形應均勻一致,所含碎茶和雜質少。

6、茶盤:茶盤材質廣泛、款式多樣,專家建議挑選時注意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邊要淺、色要白,因深色茶盤易藏汙,茶垢較不易被看見、清理。較受歡迎的多屬竹、木材質,售價平易近人、大多千元有找,造型上古樸典雅,但缺點是其材質因天然屬性所以較容易開裂,建議每天清潔時將多餘水分擦拭乾淨,並保持陰乾狀態,否則中國天氣潮溼易發黴、損壞,茶盤壽命也會減少。

7、茶壺:常見材料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較多人使用的屬紫砂或陶瓷類,陶壺質地細密、透氣性佳,導熱緩、保溫性佳。

茶壺建議可選購圓形壺身,因為圓形有助茶葉舒展,較能呈現出茶葉的完美味道,也適合新手使用,此外,選購時需檢查茶壺的壺蓋是否貼合壺身,精密度良好的茶壺,蓋上壺蓋後搖動,壺蓋不會與壺身撞擊,如果精密度不足,熱氣容易跑出導致茶湯沖泡不均,影響茶的整體風味。

8、茶則:功用為取茶葉入壺沖泡,常見的茶則為竹製,將竹子剖半,再將前緣斜切、磨成易盛茶的形狀,如此一來,取用茶葉更方便,也較衛生。

中國的茶葉多以半球型烏龍茶為主,適合用茶則取用,因此在中國茶界很常見,是方便又有茶趣的喝茶小工具。目前坊間推出不少圖案設計的茶則,會在竹製茶則上做出變化,選購時端看個人喜好。

9、燒水壺:傳統燒水壺還是有特別的魅力存在,保溫與蓄熱性強,例如日本鐵器或中國陶製等,但重量較重且價格稍高,傳統水壺大多采用不鏽鋼製作,而不鏽鋼的等級好壞差異大,質量太差的壺,在加熱、遇酸、鹼等情況下,容易變成金屬離子析出。現在多半使用改良的電水壺或快煮壺,價位便宜且能縮短燒水時間,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現代化泡茶壺具。

10、杯託:放在桌上,專放杯子用的小淺盤,有杯墊效果,也可避免在桌上留下茶漬。

11、品茗杯:用來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制,大多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一口剛剛好。

12、聞香杯:顧名思義就是聞茶湯香氣所用,比品茗杯細長,高度較一般品茗杯杯身高、杯口窄,以利香氣留存,是專為品茗中國茶獨特香氣而開發的茶具,常見與品茗杯配成一套販售。

茶道用具有那些?

茶道最全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志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製泥爐代用。

筥(jǔ):是裝炭用的竹簍,形狀有圓有方,高約一尺二寸,直徑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圍用藤條編出六角圓眼狀,底蓋合攏後似竹箱,蓋沿打磨光滑。

炭撾(tàn zhuā):六稜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亦稱為火筷。又圓又直,頂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鐵或熟銅製成。

鍑(fù):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銀鍑。

交床:為十字交叉形器物,將上面木板中間挖去一塊,用於安置鍑。

紙囊:又白又厚的藤紙雙層縫製而成的紙袋,用於儲藏烤好的餅茶,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洩其香。

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則:羅合實為兩樣東西,羅為篩茶末用的細眼篩子,合為存茶末的盒子,羅與合配合使用。則,量茶之多少。

夾: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長,用於夾烤茶葉之用。

水方:用以貯生水,容量約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製、木製、竹製。

瓢:用剖開的葫蘆製成,又有用木頭雕鑿而成,用於舀水。

竹莢:一種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長,兩端用銀片包起,煎茶時用以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cuó guǐ)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 “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嶽州瓷、壽州瓷、洪州瓷。

畚(běn):用於收納茶碗,碗與碗之間用特產紙隔開避免碰撞。

扎:用茱萸木夾棕櫚皮捆紮成刷狀,或將棕櫚皮一頭紮緊套入竹管中做成筆狀,用以清洗品飲後的茶具,類似現在的養壺筆。

滌方:清洗用的盆子,可用於盛裝廢水。由木板拼合而成,製法與水方相同,可裝八升水。

渣方:用來傾倒廢棄物,匯聚各種沉渣。

巾:通俗的講即抹布,現在稱茶巾,以粗綢布製成,二尺長,通常做兩塊輪換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因能裝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茶道用具有那些

茶道六用是泡茶必不可少的輔助用具,包括茶則、茶匙、茶夾、茶漏、茶針、茶筒,多為竹、木質地。

用途:茶則用來盛取茶葉;茶匙協助茶則將茶葉撥至泡茶器中;茶夾代替手清洗茶杯,並將茶渣從泡茶器皿中取出;茶漏可擴大壺口的面積,防止茶葉外溢;茶針用來疏通壺嘴;茶筒用來收納茶則、茶匙、茶夾、茶漏和茶針。

使用茶道具時要注意保持乾爽、潔淨,手拿用具時不要碰到接觸茶葉的位置,擺放時也要注意位置,不要妨礙泡茶。

茶道六用

茶道工具介紹

  對於很多不常喝茶的人來說,對各式各樣的茶具總是一知半解,現在我們為大家介紹茶道工具。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介紹,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介紹

  一、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目前使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和不鏽鋼壺。

  茗爐: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茶藝的需要,現代茶藝館經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製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於表演。[ 茗爐]

  另外,現代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隨手泡”[ “隨手泡”],它是用電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非常方便。

  開水壺: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使用的,一般同時備有熱水瓶貯備沸水。

  二、置茶器

  茶則:則者,準則也,用來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確。多為竹木製品,由茶葉罐中取茶放入壺中的器具。

  茶匙:一種細長的小耙子,用其將茶葉由茶則撥入壺中。

  茶漏(茶鬥):圓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將其放置壺口,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茶荷: 茶荷:茶荷與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時,可判斷罐中茶葉多寡,由此決定置茶量;其次,將茶葉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視茶,決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則可欣賞茶葉、聞茶香,最後將茶葉置入壺中。

  茶擂:當茶葉倒入茶荷後,以茶擂適度壓碎茶葉,可使茶葉沖泡的茶湯較濃。

  茶倉: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將欲沖泡的茶葉倒入茶倉,兼具節省空間與美觀作用。

  這部分器具為必備性較強的用具,一般不應簡化。

  三、理茶器

  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來掏出茶渣 , 而尖細的一端則可用來疏通壺嘴。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壺嘴,保持水流暢通。茶針有時和茶匙一體。

  茶漿(茶簪):茶葉沖泡第一次時,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可用茶漿颳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壺中的茶湯沖泡完成,便可將之倒入茶海。有些人會在茶海上放置一個擄網,以過擄倒茶時隨之留出的茶渣。茶湯倒入茶海後,可依喝茶人數多寡分茶,人數多時,可利用較大的茶海衝兩次泡茶;而人數少時,將茶湯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葉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澀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壺:主要用於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茶盞[ 茶盞]:在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帶,以及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又有用茶盞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富有情趣。茶盞通常有蓋、碗、託三件套組成,多用陶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聞香杯: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與聞香杯]

  杯碟:也稱杯託,用來放置品茗杯與聞香杯。

  六、滌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壺的器具,當注入壺中的水溢滿時,茶船可將水接住,避免弄溼桌面。茶船多為陶製品,更有古樸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樂趣。茶船也是養壺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壺的茶湯。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時也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

  渣方:盛裝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棄置茶水的器皿。

  滌方:放置使用過而待清潔杯盤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擦乾茶壺,將茶壺或茶海底部殘留的水擦乾 ,而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的水滴。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壺墊:防織製品的墊子,用以隔開茶壺與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發出聲音。

  蓋置:放置茶壺蓋、茶盅蓋的小盤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茶佛:置茶後,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溫度計:用來判斷水溫的輔助器。

  茶巾盤:可將茶巾、茶佛、溫度計等放於茶巾盤上,使桌面更為整齊。

  香爐:喝茶是焚點香支,可增加品茗樂趣。

  茶器的選擇需要注意這4個原則

  茶具知識

  茶具也可以叫做飲茶器具亦或是茶器,器為茶之父。關於器的選擇,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論,不去管他,記做下面幾個原則,不離十。

  一、器之質地粗細與茶之發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茶葉的發酵程度來選擇茶器,也就是說,發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質地細密的器物,如綠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烏龍宜用泥質較細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質較粗的紫砂。是因為,質越細密,越容易將發酵程度低或不發酵的茶的溫潤體現出來。而粗陶,能吸收老茶異味,所謂水過砂則甜,有助老茶濁氣散發。

  二、器形之高矮與茶之老嫩成正比

  在茶器的選擇原則上,越老的茶,由於不怕燜,宜選擇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權、漢鐸等,能將老茶的茶性很好地出來。而細嫩的茶,如綠茶,宜選擇無蓋或淺腹的的器皿,才不會將嫩芽燜壞。按這個標準,嫩芽做的紅茶,如金駿眉,雖然發酵程度高,由於細嫩,宜選擇淺腹的紫砂。

  三、香氣多少與茶器質地粗細成反比

  以紫砂為例,以香氣見長的茶,如烏龍茶,宜選擇泥質較細的紫砂,香氣不宜散發。而香含在茶湯中的茶,如普洱,宜選用泥質較粗的紫砂。

  四、當你無法選擇時,蓋碗是萬能的替代品

  由於蓋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過蓋之開合,可散可悶,來適應不同老嫩和發酵程度的茶;通過觀看湯色,判斷茶湯濃淡,決定出湯時間等等。當你無法備齊各種茶器時,蓋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蓋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1、綠茶配玻璃杯

  高檔綠茶水溫不宜過高,碧螺春等細嫩綠茶要採用“上投法”,即先沖水後放茶的方法。玻璃杯可以體現茶葉在水中的優雅姿態,色彩也更好。

  2、花茶配蓋碗

一套茶具包括哪些工具

一套茶具包括茶盤、茶壺、茶杯、公道杯、茶漏、茶濾、茶針、茶巾、茶匙、茶罐、茶筒、茶則、茶夾、水盂。

茶具是品茶悟道的媒介,這種東西看似多餘複雜,但是在茶道文化中,主人為來客泡茶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場合、人數和茶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茶具中茶壺是最重要的用具之一,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的是飲用茶葉專門的器具,包括了壺、碗、杯子、託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差距,要配合色、香、味。

茶壺有許多種挑選,紫砂壺、蓋碗、玻璃茶壺、金屬茶壺等都是大家喜歡挑選的茶壺。

茶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物件,茶杯是用來品茶和觀賞茶的湯色的東西,品茶的杯子多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製作的,大多數為一個人使用。

在泡茶的過程中,需要茶壺,這樣在倒茶的時候,可以防止茶葉掉入壺外。茶鏟和茶匙的功能相同,這種東西是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有人喜歡將其拿來夾茶杯洗杯子,這樣防燙又衛生。

茶道工具

  茶具是茶道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人們對於茶具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那麼大家對於茶具知識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的知識,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的知識

  鐵壺

  1、煮茶利器

  如果我們使用後鐵壺燒水,可以發現鐵壺燒水沸點溫度高,比一般不鏽鋼隨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有助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

  尤其是老茶,我們可以使用鐵壺來泡老茶,因為老茶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鐵壺已成為玩家級茶友們賞茶、鬥茶、鑑茶以及開展茶會活動必備的專業茶器。

  我們可以使用鐵壺來泡老茶

  2、山泉水效應

  山泉水經由山林下砂岩層過濾,含微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離子和極少的氯化物,水質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鐵壺能釋放微量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鐵壺煮出來的水和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效。

  3、補鐵

  鐵是造血元素,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鐵鍋等生鐵製器具,可增加鐵質的吸收。鐵壺煮水能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二價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鐵質從而有效地預防缺鐵性貧血。

  銅壺

  銅的密度較高,相對鋁鐵而言分解量更小,比鋁鐵穩定。但只要是金屬在燒水過程中都會分解微小一部分金屬物質,銅壺煮水在一定溫度下也會析出微量銅元素,而銅元素對人的身體十分有益。

  過去,人們認為銅綠是有毒的。但科學研究證明,銅綠不溶於冷水和熱水,所以進入體內也不會被吸收,證明了銅綠無毒對人體無害。

  銀壺

  1、軟水

  銀壺煮水,能使水質變軟變薄,有很好的軟水效應。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說水質的柔薄爽滑猶如絲絹。

  2、去異味

  銀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

  3、殺菌

  銀壺煮水時所釋放出的銀離子,具有穩定性高,活躍性低,導熱快、質地柔軟、不易受化學物質腐蝕的特性。在水裡產生的帶正電的銀離子可將細菌吸附並將細菌賴以生存的酶系統封閉、失活達到殺菌的效果。

  茶碗開碗方法

  茶碗,除青瓷和有田燒等瓷器,大多陶器類的茶碗、盤子用前都需要一個專門的處理叫做“開壺”。

  1:每個茶碗10克御守塩調和洗米用過的水煮。(日本古代用御守塩配合海帶一起煮)

  2:鍋底需要放入毛巾墊著,以免茶碗底部加熱過快爆裂。

  3:煮開之後微火再煮20-30分鐘,然後自然放涼使用即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開啟鍋不然茶碗會爆裂。

中國茶道器具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鋪在桌面並向四周下垂的飾物,可用各種纖維織物製成。

2、泡茶巾:鋪於個人泡茶席上的織物或覆蓋於潔具、乾燥後的壺杯等茶具上。常用棉、絲織物製成。

3、茶盤: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製成,有規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作抹乾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託墊壺底;吸乾壺底、杯底之殘水。

5、茶巾盤: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製作。

6、奉茶盤: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給品茶者,顯得潔淨而高雅。

7、茶匙:從貯茶器中取幹茶之工具,或在飲用新增茶葉時作攪拌用,常與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時稱茶則,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製成。同時可作觀看幹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9、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防止茶葉阻塞,使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製成。

10、茶箸:泡頭一道茶時,颳去壺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於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於攪拌茶湯。

11、渣匙: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製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針等用的有底筒狀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計時器: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錶,可以計秒的為佳。

15、茶食盤: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製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製。

17、餐巾紙: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櫃:用以烘乾茶具和消毒滅菌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人們在泡茶的時候,就少不了各種茶具。而茶具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但許多人對茶具的瞭解是不多的,只簡單知道茶具是用來泡茶的。下面給大家分享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1

  現代人所說的“茶具”。重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種飲茶用具。事實上當代茶具的種類是寥寥可數的。

  然而古代“茶具”的觀點好像指更大的規模。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Y、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此中“茶塢”是指種茶的窪地。“茶人”指採茶者,如《茶經》說:“茶人負以(茶具)採茶也。”

  茶具按其狹義的規模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幽美,除了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代價,於是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因為製作質料以及產地差別而分為陶土茶具、磁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以及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茶道

  我國茶友們通常都以直接熱水沖泡為主,不同於西方則更多以紅茶搭配牛奶、白蘭地等,以是我國的'飲茶習氣重要有三個歷程:

  1、籌備熱水,可就地燒煮,也可用保溫瓶貯放的;

  2、沏茶,從取茶葉、置茶到沖泡完成;

  3、品茶,茶湯一脫離沖泡容器,即進入品茶歷程。

   若以沏茶的歷程為主體來舉行茶具的分類,沏茶所利用的茶具重要有下列幾種:

   1、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現在利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以及不鏽鋼壺。

   2、茗爐:

  即用來燒沏茶開水的爐子。為演出茶藝的必要,當代茶藝館時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者金屬製架,中心安排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維持水溫,便於演出。

  此外,當代茶藝館及家庭利用至多是“順手泡”,它是用電或者電磁爐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無比利便。

   3、開水壺:

  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利用的,一樣平常同時備有熱水瓶儲備滾水。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2

   茶具知識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那茶具究竟有多少種呢?

  據《云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學家《茶具十詠》和《云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與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等。

  這些今天已經看不到了,大多是在茶葉的飲用方法以及製作工藝的改進而消失了,雖然說帶著幾分遺憾但也不得不說捨棄也是一種得到。

  現代茶具根據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大概可以分成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當然這種分類還侷限於喝茶的工具,還是不夠全面的。

  因為就材料來看還有其它也有石制的,還有塑料的等等,就熱門程芳來講紫砂茶具,陶瓷茶具,玻璃茶具會佔主流。

  更重要的是茶具還有很多品種,比如茶盤最近也炒的火熱,各種石茶盤,紅木茶盤也變成雅俗共賞的好寶貝。

   測試你對茶具的使用規範瞭解多少

   1、用“三指法”拿蓋碗時,無名指和小指應該怎麼放?(單選)

  貼在蓋碗壁上

  翹起蘭花指

  自然彎曲並在中指旁

   2、具有哪種特徵的蓋碗比較燙手?(單選)

  蓋碗尺寸大

  蓋鈕低而深凹

  碗沿外翻弧度大

   3、單手拿茶壺時,女士用哪隻手指壓住壺蓋更優雅柔美?(單選)

  拇指

  食指

  中指

   4、一隻手拿壺柄另一隻手按住壺蓋的拿法是正確的嗎?(單選)

  正確

  錯誤

   5、給客人倒茶時應該倒多少?(單選)

  倒滿

  七分滿

  三分滿

   6、為什麼用公道杯給客人倒茶前要先“蘸”一下茶巾?(單選)

  表示給客人鞠躬

  純表演動作,沒有意義

  擦乾底部,以防滴水

   7、什麼形態的杯子方便聞香?(單選)

  杯子深而窄

  杯子淺而寬

  杯子沿外翻

   8、以下茶巾的哪個用法是正確的?(單選)

  給客人擦手

  輕輕擦拭桌面滴落的茶漬

  掃除桌面的果殼、垃圾

   9、為什麼綠茶一般不使用紫砂壺沖泡?(單選)

  紫砂壺口小,而綠茶條索粗大

  紫砂壺的顏色與綠茶的顏色不搭

  紫砂壺保溫性強,易悶壞綠茶

   10、“陶瓷”一詞是否包括紫砂?(單選)

  包括

  不包括

   參

  1、 解答:拿蓋碗時,食指放在蓋鈕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兩側,無名指和小指彎曲並在中指邊上。如果手指貼在蓋碗壁上,會燙手;翹蘭花指會顯得過於妖媚花哨,且手指指向客人,很不禮貌。

  2、 解答:拿蓋碗時手指要壓住蓋鈕,如果蓋鈕低且深凹,蓋碗內的熱量就容易傳導燙手;碗沿外翻弧度大,那麼手指捏住蓋碗時就不易燙手;蓋碗的大小與燙手並無絕對關係,關鍵看個人手型是否合適。

  3、 解答:單手拿茶壺時,用拇指和食指壓住壺蓋均可,主要看個人的手型和習慣。相對來說,女性用食指更優雅柔美,男士用拇指更大氣。

  4、 解答:單手拿不起壺或茶壺太大太重時,兩隻手一起拿壺也未嘗不可。

  5、解答:“酒滿敬客,茶滿欺客”,倒茶倒七分滿,不多不少。倒太少不夠喝,倒太多杯子燙手不方便拿。

  6、解答:泡茶時,使用很多茶具前都需要先“蘸”一下茶巾,目的就在於擦乾茶具底部的水漬,以防滴水弄髒其他茶具和桌面。

  7、解答:高深而口窄的杯子更聚香,所以聞香杯比用來喝茶的品茗杯要更高更細,而杯身淺、杯口寬、杯沿外翻的杯子香氣易發散,不利於聞香。

  8、解答:茶巾主要是用來清潔茶具底部和桌面的少許水漬用的,要保持乾淨整潔,不能像抹布那樣使用。

  9、解答:綠茶鮮嫩,沖泡綠茶水溫不能太高,而紫砂壺保溫性強,散熱慢,容易把綠茶悶壞。綠茶的條索一般比較細小,所以第一個選項不對,顏色的搭配也不是根本原因。

  10 、解答:在“陶瓷”這個詞的概念裡,包含了瓷器、炻器、陶器,紫砂器被歸為炻器或者陶器。但紫砂具有優良的特性,所以常常被單獨提及,在購買茶具時也會區分“陶瓷的”還是“紫砂的”,實際上,陶瓷是包含紫砂的。

茶道工具有哪些

  茶具就是喝茶、泡茶時使用的工具,我們國家是茶的發源地,喝茶也是很有講究的,茶具也有許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

  1、瓷器茶具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瓷器茶具,瓷器在我們國家已經有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始於隋代,盛於唐代,質地細膩。瓷器茶具的品種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和紅瓷茶具。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人們十分喜歡的茶道用具,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來,是一種新質陶器,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坯質緻密堅硬。其中宜興紫砂茶具最受茶人的青睞,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三大特點。

  3、木魚石茶具

  木魚石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空心的石頭,俗稱還魂石、鳳凰蛋。木魚石茶具是用整塊木魚石做出來的,分別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木魚石茶具的防腐性、通透性極好,常用此茶具喝茶,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益處。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起源於清代,產自福建福州一帶。福州所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品種包括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用竹木製作而成,製作非常方便,對茶沒有汙染,一直深受茶人的喜愛,但不能長時間使用,也無法長久儲存。如今,人們購買竹木茶具,主要為了擺設和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外觀透明,晶瑩剔透且用途非常廣泛。用玻璃杯泡茶,欣賞價值極高,令人賞心悅目,別有一番風趣,價格便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使用玻璃茶具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容易破碎,比陶瓷茶具要燙手哦。

  7、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起源於古代埃及,具有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三大特點,但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几上,會燙壞桌面喔,因此一般不作為居家待客之用。

  8、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跡而得名,主要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冰裂茶具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立體感強,非常富有藝術魅力。

  正確的喝茶姿勢

  坐姿

  喝茶的時候,飲茶者應該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僅僅坐在凳子的邊緣;身體的重心保持穩定,同時兩腿膝蓋併攏,正面看兩腿為合攏狀,女性可以將雙手都放置於腿上,或者可以將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雙手應該放於兩腿之上。

  無論男女在喝茶的時候,都不可以將兩腿分開、蹺二郎腿、兩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跪坐飲茶,女性最好不著裙裝。坐下後,需要坐在自己的腳後跟上,身體挺立,不能挪動。

  奉茶的姿態

  我們在給客人奉茶的時候需要單腿跪下,左膝彎曲,與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蓋著地,腳尖輕輕點在地面上,腰部挺直,雙肩放鬆。奉茶也可以單腿彎曲,左膝彎曲後靠在右邊的腿肚上,呈現出半蹲的姿態。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來。

  候茶的姿勢

  跪坐時,雙膝需跪在在坐墊上,雙膝靠攏,腳背點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時雙手交叉,放於腿上。可盤腿坐下,雙手分別放於膝蓋之上,此種姿勢男性使用較多,女性使用的時候需要身穿褲裝,不能穿裙子。

  跪坐時,雙膝需跪在在坐墊上,雙膝靠攏

  站姿

  雙腿併攏,身體挺立,眼睛平靜地盯著前方,肩部放鬆,雙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將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雙手虎叉相疊,左手在下)。男性雙腿稍微分開,身體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後,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後,側面有明顯的曲線。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輕聲前進,腳在一條線上,手不晃盪,端著茶杯前進的手與地面平行,不能抖動。女性行走的時候,不能聽見鞋底的響聲,男女行走時動作都不能太大。如果側身面對客人,就需要將身體轉正。如果兩個人面對面地相遇,就需要讓客人先走。

茶道用具都有哪些?

以泡茶的過程為主體來進行茶具的分類,泡茶所使用的茶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目前使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和不鏽鋼壺。

茗爐: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茶藝的需要,現代茶藝館經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製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於表演。[ 茗爐]

另外,現代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隨手泡”[ “隨手泡”],它是用電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非常方便。

開水壺: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使用的,一般同時備有熱水瓶貯備沸水。

二、置茶器

茶則:則者,準則也,用來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確。多為竹木製品,由茶葉罐中取茶放入壺中的器具。

茶匙:一種細長的小耙子,用其將茶葉由茶則撥入壺中。

茶漏(茶鬥):圓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將其放置壺口,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茶荷: 茶荷:茶荷與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時,可判斷罐中茶葉多寡,由此決定置茶量;其次,將茶葉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視茶,決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則可欣賞茶葉、聞茶香,最後將茶葉置入壺中。

茶擂:當茶葉倒入茶荷後,以茶擂適度壓碎茶葉,可使茶葉沖泡的茶湯較濃。

茶倉: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將欲沖泡的茶葉倒入茶倉,兼具節省空間與美觀作用。

這部分器具為必備性較強的用具,一般不應簡化。

三、理茶器

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來掏出茶渣 , 而尖細的一端則可用來疏通壺嘴。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壺嘴,保持水流暢通。茶針有時和茶匙一體。

茶漿(茶簪):茶葉沖泡第一次時,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可用茶漿颳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壺中的茶湯沖泡完成,便可將之倒入茶海。有些人會在茶海上放置一個擄網,以過擄倒茶時隨之留出的茶渣。茶湯倒入茶海後,可依喝茶人數多寡分茶,人數多時,可利用較大的茶海衝兩次泡茶;而人數少時,將茶湯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葉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澀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壺:主要用於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茶盞[ 茶盞]:在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帶,以及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又有用茶盞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富有情趣。茶盞通常有蓋、碗、託三件套組成,多用陶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聞香杯: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與聞香杯]

杯碟:也稱杯託,用來放置品茗杯與聞香杯。

六、滌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壺的器具,當注入壺中的水溢滿時,茶船可將水接住,避免弄溼桌面。茶船多為陶製品,更有古樸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樂趣。茶船也是養壺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壺的茶湯。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時也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

渣方:盛裝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棄置茶水的器皿。

滌方:放置使用過而待清潔杯盤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擦乾茶壺,將茶壺或茶海底部殘留的水擦乾 ,而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的水滴。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壺墊:防織製品的墊子,用以隔開茶壺與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發出聲音。

蓋置:放置茶壺蓋、茶盅蓋的小盤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茶佛:置茶後,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溫度計:用來判斷水溫的輔助器。

茶巾盤:可將茶巾、茶佛、溫度計等放於茶巾盤上,使桌面更為整齊。

香爐:喝茶是焚點香支,可增加品茗樂趣。

盤點茶道茶具有哪些

1、匙置:跟筷架的功能相同,茶匙和茶夾直接散落在桌上不好看,而以匙置放置較整齊美觀,匙置材質變化大,陶瓷、竹木、石置或塑膠的都有,單看個人預算和喜好來挑選。

2、茶匙:茶匙又稱茶扒,因其形狀像湯匙,所以叫茶匙,主要是用來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所以使用茶匙,茶匙後方尖處亦可清理茶壺出水孔。挑選時建議選擇比茶盤短些的長度,收納方便也較美觀。茶匙尖端可清除茶壺的出水孔。也能挖取泡過的茶葉。

3、茶夾:茶夾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用的小茶具。一開始是因為傳統泡茶時會將杯子置入熱水中殺菌,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便利用茶夾夾取,也可用來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又名「茶盅」,也稱為「公道杯」,因茶壺內的茶湯和茶葉接觸充分與否會造成濃淡不均的差異,如果從茶壺直接倒入茶杯內,可能會有某杯濃些、某杯淡些的情況,而公道杯即解決了這個問題。茶海挑選時建議開口要大,這樣倒茶比較方便,出水順暢,拿起來也順手,而容量需比茶壺大,這樣才不會有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問題。

5、茶葉:良好的茶葉需乾燥完全、葉形完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粗老的及其他雜物。龍井茶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呈條形、凍頂茶呈半球形。條形茶需緊細、勻稱整齊;半球形挑結實者;劍片狀茶葉如龍井,則以葉片平尖細小為主。

選擇茶葉可以從「看色澤」、「辨外形」、「聞香氣」、「品茶味」、「看茶渣」來辨別,購買時,可以請店家將茶葉沖泡幾回,經過4~5次的沖泡,如果還有甘甜、芬芳的茶味,可算是真正的好茶;在沖泡數回後,質量好的茶葉茶渣外形應均勻一致,所含碎茶和雜質少。

6、茶盤:茶盤材質廣泛、款式多樣,專家建議挑選時注意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邊要淺、色要白,因深色茶盤易藏汙,茶垢較不易被看見、清理。較受歡迎的多屬竹、木材質,售價平易近人、大多千元有找,造型上古樸典雅,但缺點是其材質因天然屬性所以較容易開裂,建議每天清潔時將多餘水分擦拭乾淨,並保持陰乾狀態,否則中國天氣潮溼易發黴、損壞,茶盤壽命也會減少。

7、茶壺:常見材料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較多人使用的屬紫砂或陶瓷類,陶壺質地細密、透氣性佳,導熱緩、保溫性佳。

茶壺建議可選購圓形壺身,因為圓形有助茶葉舒展,較能呈現出茶葉的完美味道,也適合新手使用,此外,選購時需檢查茶壺的壺蓋是否貼合壺身,精密度良好的茶壺,蓋上壺蓋後搖動,壺蓋不會與壺身撞擊,如果精密度不足,熱氣容易跑出導致茶湯沖泡不均,影響茶的整體風味。

8、茶則:功用為取茶葉入壺沖泡,常見的茶則為竹製,將竹子剖半,再將前緣斜切、磨成易盛茶的形狀,如此一來,取用茶葉更方便,也較衛生。

中國的茶葉多以半球型烏龍茶為主,適合用茶則取用,因此在中國茶界很常見,是方便又有茶趣的喝茶小工具。目前坊間推出不少圖案設計的茶則,會在竹製茶則上做出變化,選購時端看個人喜好。

9、燒水壺:傳統燒水壺還是有特別的魅力存在,保溫與蓄熱性強,例如日本鐵器或中國陶製等,但重量較重且價格稍高,傳統水壺大多采用不鏽鋼製作,而不鏽鋼的等級好壞差異大,質量太差的壺,在加熱、遇酸、鹼等情況下,容易變成金屬離子析出。現在多半使用改良的電水壺或快煮壺,價位便宜且能縮短燒水時間,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現代化泡茶壺具。

10、杯託:放在桌上,專放杯子用的小淺盤,有杯墊效果,也可避免在桌上留下茶漬。

11、品茗杯:用來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制,大多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一口剛剛好。

12、聞香杯:顧名思義就是聞茶湯香氣所用,比品茗杯細長,高度較一般品茗杯杯身高、杯口窄,以利香氣留存,是專為品茗中國茶獨特香氣而開發的茶具,常見與品茗杯配成一套販售。

茶道用具有那些?

茶道最全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志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製泥爐代用。

筥(jǔ):是裝炭用的竹簍,形狀有圓有方,高約一尺二寸,直徑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圍用藤條編出六角圓眼狀,底蓋合攏後似竹箱,蓋沿打磨光滑。

炭撾(tàn zhuā):六稜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亦稱為火筷。又圓又直,頂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鐵或熟銅製成。

鍑(fù):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銀鍑。

交床:為十字交叉形器物,將上面木板中間挖去一塊,用於安置鍑。

紙囊:又白又厚的藤紙雙層縫製而成的紙袋,用於儲藏烤好的餅茶,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洩其香。

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則:羅合實為兩樣東西,羅為篩茶末用的細眼篩子,合為存茶末的盒子,羅與合配合使用。則,量茶之多少。

夾: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長,用於夾烤茶葉之用。

水方:用以貯生水,容量約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製、木製、竹製。

瓢:用剖開的葫蘆製成,又有用木頭雕鑿而成,用於舀水。

竹莢:一種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長,兩端用銀片包起,煎茶時用以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cuó guǐ)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 “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嶽州瓷、壽州瓷、洪州瓷。

畚(běn):用於收納茶碗,碗與碗之間用特產紙隔開避免碰撞。

扎:用茱萸木夾棕櫚皮捆紮成刷狀,或將棕櫚皮一頭紮緊套入竹管中做成筆狀,用以清洗品飲後的茶具,類似現在的養壺筆。

滌方:清洗用的盆子,可用於盛裝廢水。由木板拼合而成,製法與水方相同,可裝八升水。

渣方:用來傾倒廢棄物,匯聚各種沉渣。

巾:通俗的講即抹布,現在稱茶巾,以粗綢布製成,二尺長,通常做兩塊輪換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因能裝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茶道用具有那些

茶道六用是泡茶必不可少的輔助用具,包括茶則、茶匙、茶夾、茶漏、茶針、茶筒,多為竹、木質地。

用途:茶則用來盛取茶葉;茶匙協助茶則將茶葉撥至泡茶器中;茶夾代替手清洗茶杯,並將茶渣從泡茶器皿中取出;茶漏可擴大壺口的面積,防止茶葉外溢;茶針用來疏通壺嘴;茶筒用來收納茶則、茶匙、茶夾、茶漏和茶針。

使用茶道具時要注意保持乾爽、潔淨,手拿用具時不要碰到接觸茶葉的位置,擺放時也要注意位置,不要妨礙泡茶。

茶道六用

茶道工具介紹

  對於很多不常喝茶的人來說,對各式各樣的茶具總是一知半解,現在我們為大家介紹茶道工具。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介紹,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介紹

  一、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目前使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和不鏽鋼壺。

  茗爐: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茶藝的需要,現代茶藝館經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製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於表演。[ 茗爐]

  另外,現代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隨手泡”[ “隨手泡”],它是用電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非常方便。

  開水壺: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使用的,一般同時備有熱水瓶貯備沸水。

  二、置茶器

  茶則:則者,準則也,用來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確。多為竹木製品,由茶葉罐中取茶放入壺中的器具。

  茶匙:一種細長的小耙子,用其將茶葉由茶則撥入壺中。

  茶漏(茶鬥):圓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將其放置壺口,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茶荷: 茶荷:茶荷與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時,可判斷罐中茶葉多寡,由此決定置茶量;其次,將茶葉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視茶,決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則可欣賞茶葉、聞茶香,最後將茶葉置入壺中。

  茶擂:當茶葉倒入茶荷後,以茶擂適度壓碎茶葉,可使茶葉沖泡的茶湯較濃。

  茶倉: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將欲沖泡的茶葉倒入茶倉,兼具節省空間與美觀作用。

  這部分器具為必備性較強的用具,一般不應簡化。

  三、理茶器

  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來掏出茶渣 , 而尖細的一端則可用來疏通壺嘴。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壺嘴,保持水流暢通。茶針有時和茶匙一體。

  茶漿(茶簪):茶葉沖泡第一次時,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可用茶漿颳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壺中的茶湯沖泡完成,便可將之倒入茶海。有些人會在茶海上放置一個擄網,以過擄倒茶時隨之留出的茶渣。茶湯倒入茶海後,可依喝茶人數多寡分茶,人數多時,可利用較大的茶海衝兩次泡茶;而人數少時,將茶湯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葉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澀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壺:主要用於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茶盞[ 茶盞]:在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帶,以及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又有用茶盞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富有情趣。茶盞通常有蓋、碗、託三件套組成,多用陶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聞香杯: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與聞香杯]

  杯碟:也稱杯託,用來放置品茗杯與聞香杯。

  六、滌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壺的器具,當注入壺中的水溢滿時,茶船可將水接住,避免弄溼桌面。茶船多為陶製品,更有古樸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樂趣。茶船也是養壺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壺的茶湯。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時也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

  渣方:盛裝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棄置茶水的器皿。

  滌方:放置使用過而待清潔杯盤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擦乾茶壺,將茶壺或茶海底部殘留的水擦乾 ,而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的水滴。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壺墊:防織製品的墊子,用以隔開茶壺與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發出聲音。

  蓋置:放置茶壺蓋、茶盅蓋的小盤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茶佛:置茶後,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溫度計:用來判斷水溫的輔助器。

  茶巾盤:可將茶巾、茶佛、溫度計等放於茶巾盤上,使桌面更為整齊。

  香爐:喝茶是焚點香支,可增加品茗樂趣。

  茶器的選擇需要注意這4個原則

  茶具知識

  茶具也可以叫做飲茶器具亦或是茶器,器為茶之父。關於器的選擇,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論,不去管他,記做下面幾個原則,不離十。

  一、器之質地粗細與茶之發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茶葉的發酵程度來選擇茶器,也就是說,發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質地細密的器物,如綠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烏龍宜用泥質較細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質較粗的紫砂。是因為,質越細密,越容易將發酵程度低或不發酵的茶的溫潤體現出來。而粗陶,能吸收老茶異味,所謂水過砂則甜,有助老茶濁氣散發。

  二、器形之高矮與茶之老嫩成正比

  在茶器的選擇原則上,越老的茶,由於不怕燜,宜選擇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權、漢鐸等,能將老茶的茶性很好地出來。而細嫩的茶,如綠茶,宜選擇無蓋或淺腹的的器皿,才不會將嫩芽燜壞。按這個標準,嫩芽做的紅茶,如金駿眉,雖然發酵程度高,由於細嫩,宜選擇淺腹的紫砂。

  三、香氣多少與茶器質地粗細成反比

  以紫砂為例,以香氣見長的茶,如烏龍茶,宜選擇泥質較細的紫砂,香氣不宜散發。而香含在茶湯中的茶,如普洱,宜選用泥質較粗的紫砂。

  四、當你無法選擇時,蓋碗是萬能的替代品

  由於蓋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過蓋之開合,可散可悶,來適應不同老嫩和發酵程度的茶;通過觀看湯色,判斷茶湯濃淡,決定出湯時間等等。當你無法備齊各種茶器時,蓋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蓋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1、綠茶配玻璃杯

  高檔綠茶水溫不宜過高,碧螺春等細嫩綠茶要採用“上投法”,即先沖水後放茶的方法。玻璃杯可以體現茶葉在水中的優雅姿態,色彩也更好。

  2、花茶配蓋碗

一套茶具包括哪些工具

一套茶具包括茶盤、茶壺、茶杯、公道杯、茶漏、茶濾、茶針、茶巾、茶匙、茶罐、茶筒、茶則、茶夾、水盂。

茶具是品茶悟道的媒介,這種東西看似多餘複雜,但是在茶道文化中,主人為來客泡茶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場合、人數和茶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茶具中茶壺是最重要的用具之一,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的是飲用茶葉專門的器具,包括了壺、碗、杯子、託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差距,要配合色、香、味。

茶壺有許多種挑選,紫砂壺、蓋碗、玻璃茶壺、金屬茶壺等都是大家喜歡挑選的茶壺。

茶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物件,茶杯是用來品茶和觀賞茶的湯色的東西,品茶的杯子多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製作的,大多數為一個人使用。

在泡茶的過程中,需要茶壺,這樣在倒茶的時候,可以防止茶葉掉入壺外。茶鏟和茶匙的功能相同,這種東西是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有人喜歡將其拿來夾茶杯洗杯子,這樣防燙又衛生。

茶道工具

  茶具是茶道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人們對於茶具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那麼大家對於茶具知識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的知識,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的知識

  鐵壺

  1、煮茶利器

  如果我們使用後鐵壺燒水,可以發現鐵壺燒水沸點溫度高,比一般不鏽鋼隨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有助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

  尤其是老茶,我們可以使用鐵壺來泡老茶,因為老茶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採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揮出來。鐵壺已成為玩家級茶友們賞茶、鬥茶、鑑茶以及開展茶會活動必備的專業茶器。

  我們可以使用鐵壺來泡老茶

  2、山泉水效應

  山泉水經由山林下砂岩層過濾,含微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離子和極少的氯化物,水質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鐵壺能釋放微量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鐵壺煮出來的水和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效。

  3、補鐵

  鐵是造血元素,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鐵鍋等生鐵製器具,可增加鐵質的吸收。鐵壺煮水能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二價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鐵質從而有效地預防缺鐵性貧血。

  銅壺

  銅的密度較高,相對鋁鐵而言分解量更小,比鋁鐵穩定。但只要是金屬在燒水過程中都會分解微小一部分金屬物質,銅壺煮水在一定溫度下也會析出微量銅元素,而銅元素對人的身體十分有益。

  過去,人們認為銅綠是有毒的。但科學研究證明,銅綠不溶於冷水和熱水,所以進入體內也不會被吸收,證明了銅綠無毒對人體無害。

  銀壺

  1、軟水

  銀壺煮水,能使水質變軟變薄,有很好的軟水效應。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說水質的柔薄爽滑猶如絲絹。

  2、去異味

  銀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

  3、殺菌

  銀壺煮水時所釋放出的銀離子,具有穩定性高,活躍性低,導熱快、質地柔軟、不易受化學物質腐蝕的特性。在水裡產生的帶正電的銀離子可將細菌吸附並將細菌賴以生存的酶系統封閉、失活達到殺菌的效果。

  茶碗開碗方法

  茶碗,除青瓷和有田燒等瓷器,大多陶器類的茶碗、盤子用前都需要一個專門的處理叫做“開壺”。

  1:每個茶碗10克御守塩調和洗米用過的水煮。(日本古代用御守塩配合海帶一起煮)

  2:鍋底需要放入毛巾墊著,以免茶碗底部加熱過快爆裂。

  3:煮開之後微火再煮20-30分鐘,然後自然放涼使用即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開啟鍋不然茶碗會爆裂。

中國茶道器具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鋪在桌面並向四周下垂的飾物,可用各種纖維織物製成。

2、泡茶巾:鋪於個人泡茶席上的織物或覆蓋於潔具、乾燥後的壺杯等茶具上。常用棉、絲織物製成。

3、茶盤: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製成,有規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作抹乾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託墊壺底;吸乾壺底、杯底之殘水。

5、茶巾盤: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製作。

6、奉茶盤: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給品茶者,顯得潔淨而高雅。

7、茶匙:從貯茶器中取幹茶之工具,或在飲用新增茶葉時作攪拌用,常與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時稱茶則,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製成。同時可作觀看幹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9、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防止茶葉阻塞,使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製成。

10、茶箸:泡頭一道茶時,颳去壺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於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於攪拌茶湯。

11、渣匙: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製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針等用的有底筒狀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計時器: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錶,可以計秒的為佳。

15、茶食盤: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製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製。

17、餐巾紙: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櫃:用以烘乾茶具和消毒滅菌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人們在泡茶的時候,就少不了各種茶具。而茶具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但許多人對茶具的瞭解是不多的,只簡單知道茶具是用來泡茶的。下面給大家分享茶道茶具知識介紹!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1

  現代人所說的“茶具”。重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種飲茶用具。事實上當代茶具的種類是寥寥可數的。

  然而古代“茶具”的觀點好像指更大的規模。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Y、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此中“茶塢”是指種茶的窪地。“茶人”指採茶者,如《茶經》說:“茶人負以(茶具)採茶也。”

  茶具按其狹義的規模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幽美,除了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代價,於是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因為製作質料以及產地差別而分為陶土茶具、磁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以及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茶道

  我國茶友們通常都以直接熱水沖泡為主,不同於西方則更多以紅茶搭配牛奶、白蘭地等,以是我國的'飲茶習氣重要有三個歷程:

  1、籌備熱水,可就地燒煮,也可用保溫瓶貯放的;

  2、沏茶,從取茶葉、置茶到沖泡完成;

  3、品茶,茶湯一脫離沖泡容器,即進入品茶歷程。

   若以沏茶的歷程為主體來舉行茶具的分類,沏茶所利用的茶具重要有下列幾種:

   1、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現在利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樑壺、玻璃提樑壺以及不鏽鋼壺。

   2、茗爐:

  即用來燒沏茶開水的爐子。為演出茶藝的必要,當代茶藝館時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者金屬製架,中心安排酒精燈,點燃後,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維持水溫,便於演出。

  此外,當代茶藝館及家庭利用至多是“順手泡”,它是用電或者電磁爐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無比利便。

   3、開水壺:

  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利用的,一樣平常同時備有熱水瓶儲備滾水。

  茶道茶具知識介紹2

   茶具知識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那茶具究竟有多少種呢?

  據《云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學家《茶具十詠》和《云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與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等。

  這些今天已經看不到了,大多是在茶葉的飲用方法以及製作工藝的改進而消失了,雖然說帶著幾分遺憾但也不得不說捨棄也是一種得到。

  現代茶具根據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大概可以分成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當然這種分類還侷限於喝茶的工具,還是不夠全面的。

  因為就材料來看還有其它也有石制的,還有塑料的等等,就熱門程芳來講紫砂茶具,陶瓷茶具,玻璃茶具會佔主流。

  更重要的是茶具還有很多品種,比如茶盤最近也炒的火熱,各種石茶盤,紅木茶盤也變成雅俗共賞的好寶貝。

   測試你對茶具的使用規範瞭解多少

   1、用“三指法”拿蓋碗時,無名指和小指應該怎麼放?(單選)

  貼在蓋碗壁上

  翹起蘭花指

  自然彎曲並在中指旁

   2、具有哪種特徵的蓋碗比較燙手?(單選)

  蓋碗尺寸大

  蓋鈕低而深凹

  碗沿外翻弧度大

   3、單手拿茶壺時,女士用哪隻手指壓住壺蓋更優雅柔美?(單選)

  拇指

  食指

  中指

   4、一隻手拿壺柄另一隻手按住壺蓋的拿法是正確的嗎?(單選)

  正確

  錯誤

   5、給客人倒茶時應該倒多少?(單選)

  倒滿

  七分滿

  三分滿

   6、為什麼用公道杯給客人倒茶前要先“蘸”一下茶巾?(單選)

  表示給客人鞠躬

  純表演動作,沒有意義

  擦乾底部,以防滴水

   7、什麼形態的杯子方便聞香?(單選)

  杯子深而窄

  杯子淺而寬

  杯子沿外翻

   8、以下茶巾的哪個用法是正確的?(單選)

  給客人擦手

  輕輕擦拭桌面滴落的茶漬

  掃除桌面的果殼、垃圾

   9、為什麼綠茶一般不使用紫砂壺沖泡?(單選)

  紫砂壺口小,而綠茶條索粗大

  紫砂壺的顏色與綠茶的顏色不搭

  紫砂壺保溫性強,易悶壞綠茶

   10、“陶瓷”一詞是否包括紫砂?(單選)

  包括

  不包括

   參

  1、 解答:拿蓋碗時,食指放在蓋鈕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兩側,無名指和小指彎曲並在中指邊上。如果手指貼在蓋碗壁上,會燙手;翹蘭花指會顯得過於妖媚花哨,且手指指向客人,很不禮貌。

  2、 解答:拿蓋碗時手指要壓住蓋鈕,如果蓋鈕低且深凹,蓋碗內的熱量就容易傳導燙手;碗沿外翻弧度大,那麼手指捏住蓋碗時就不易燙手;蓋碗的大小與燙手並無絕對關係,關鍵看個人手型是否合適。

  3、 解答:單手拿茶壺時,用拇指和食指壓住壺蓋均可,主要看個人的手型和習慣。相對來說,女性用食指更優雅柔美,男士用拇指更大氣。

  4、 解答:單手拿不起壺或茶壺太大太重時,兩隻手一起拿壺也未嘗不可。

  5、解答:“酒滿敬客,茶滿欺客”,倒茶倒七分滿,不多不少。倒太少不夠喝,倒太多杯子燙手不方便拿。

  6、解答:泡茶時,使用很多茶具前都需要先“蘸”一下茶巾,目的就在於擦乾茶具底部的水漬,以防滴水弄髒其他茶具和桌面。

  7、解答:高深而口窄的杯子更聚香,所以聞香杯比用來喝茶的品茗杯要更高更細,而杯身淺、杯口寬、杯沿外翻的杯子香氣易發散,不利於聞香。

  8、解答:茶巾主要是用來清潔茶具底部和桌面的少許水漬用的,要保持乾淨整潔,不能像抹布那樣使用。

  9、解答:綠茶鮮嫩,沖泡綠茶水溫不能太高,而紫砂壺保溫性強,散熱慢,容易把綠茶悶壞。綠茶的條索一般比較細小,所以第一個選項不對,顏色的搭配也不是根本原因。

  10 、解答:在“陶瓷”這個詞的概念裡,包含了瓷器、炻器、陶器,紫砂器被歸為炻器或者陶器。但紫砂具有優良的特性,所以常常被單獨提及,在購買茶具時也會區分“陶瓷的”還是“紫砂的”,實際上,陶瓷是包含紫砂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