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公爵夫人

來源:趣味經驗館 1.72W

勃艮第公爵夫人

勃艮第公爵夫人是指勃艮第公國的公爵的妻子。勃艮第公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法國公國,其領土大部分位於法國東部,包括現代勃艮第大區、法國東部和瑞士一部分地區。勃艮第公爵夫人通常擁有高貴的家族背景和教育,作為勃艮第公爵的妻子,她們通常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影響著勃艮第公國的歷史和發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勃艮第的古老文化

勃艮第的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這裡的古堡尤其令人神往。布拉克特古堡上的偉爾森托裡克斯就是在這裡被宣佈為高盧人的領袖。如今,古城堡正在變成克爾特文化的勝地。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提出了一個龐大的重建克爾特文化的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修建一個博物館和一個彙集全世界研究人員的歐洲考古中心。該計劃實現以後,歐洲可以說成了世界的古堡旅遊和研究中心。

勃艮第其它一些歷史名勝同樣也對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比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楓德內修道院和韋茲內大教堂,還有曾是中世紀歐洲宗教中心的克呂尼本篤會修道院。所有的這些建築物只不過是該地區十幾個文化歷史名勝的一個縮影。它們各具特色,貢扎格公爵的故鄉納韋爾以其義大利陶器而出名;奧塞爾則以它的哥德式大教堂和聖熱爾曼本篤會著稱於世;奧頓的驕傲是它的高盧羅馬史和吉斯勒貝爾蒂建造的大教堂上的三角門楣。……勃艮第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省都魅力無窮。在約納的土地上,聖法爾戈村的居民每年夏天都要聚集在一起演出大型歷史劇,再現城堡的歷史,即“大個子小姐”蒙龐西埃公爵夫人由於參與了貴族的投石黨(1652)而被逐出王宮的那段歷史。

肖像畫有什麼價值?

個人認為,肖像畫有著家庭珍藏的道德價值。

直至今天,肖像畫仍然保留了家庭珍藏的道德價值。法庭裝飾畫屬於社會生活形式,與其相比,家庭肖像畫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感情、對父母的愛、家庭的榮耀,其價值遠遠沒有耗盡。肖像畫的另一個功能是讓即將訂婚的人彼此熟悉。善良者菲利普1428年派使團赴西班牙去為他物色新娘,使節之一是楊·凡·愛克,他的任務是為西班牙公主畫一幅肖像。

盛傳的故事認為,新郎看見不認識的新娘畫像就一見鍾情。比如,英格蘭的理查德二世也這樣追求法蘭西六歲的伊莎貝拉。還有人聲稱,新娘的挑選僅僅是靠比較幾幅肖像畫。年輕的法王查理六世要娶親時,他要在巴伐利亞公爵、奧地利公爵和洛林公爵的女兒中挑選,於是就派一位優秀的畫家去為這三位女兒畫像。國王看見三幅畫後選中了巴伐利亞十四歲的伊莎貝拉,因為她的美貌遠遠超過其他兩位候選的公主。

任何印刷品的使用目的都不如墓碑那樣占主導地位,它們以其承擔的最高任務與其他雕塑對抗。但藝術的實用目的不限於雕塑。即使在葬禮的過程中,看見逝去親人容貌的渴望也必須得到滿足。有時,逝者由一位活著的人裝扮。在聖丹尼教堂為伯特蘭·迪·蓋克蘭舉行葬禮時,四位騎士披甲騎馬進入教堂,"模擬逝者生前的情景"。

1375年的一張賬單提到波利尼亞克家族葬禮的費用,"扮演逝者的布萊斯開銷了烏索爾銀幣"。在王室葬禮上,人們時常目睹的是身穿王室衣服的皮革做的模擬像,儘量真的模擬像。有些送葬的隊伍中逝者的模擬像可能會不止一個。送葬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模擬像上。15世紀興起於法國的死亡面具大概和這些葬禮中的模擬像有關係。

一件作品幾乎總有一個具體的目的和宗旨與日常生活相聯絡。這就模糊了美術與手工作品的界限,更準確地說,兩者的界限並沒有劃分。藝術家本人身份的界限尚不存在。一群技藝高超的大師服務於佛蘭德斯、貝里和勃艮第宮廷,他們創作個人繪畫作品,同時又給手稿做插圖,還創作多彩的雕塑,這些工作交替進行。

他們的任務還包括在盾牌和旗幟上畫盾形紋徽,設計競賽服裝和官袍等等。邁爾喬·布魯德拉姆(Melchoir Broederlam)初任畫師,侍從佛蘭德斯男爵梅爾的路易,後效力於路易的女婿勃艮第的首任公爵,他為伯爵家裝飾了5張精雕的椅子。

他修繕赫斯丁城堡的機械裝置,並在上面作畫,這些機巧的玩意把水或乾粉灑在來賓身上。他裝飾公爵夫人的馬車。再往後,1387年,他為勃艮第公爵負責豪華艦隊的裝飾工作,為征伐英格蘭備戰。宮廷畫家為宮廷的婚禮和喪禮服務。

在工作室裡,楊·凡·愛克為雕塑作彩畫;他自己動手畫了一幅世界地圖,獻給菲利普公爵,地圖上的國家和城市描繪得清晰而精美。雨果·凡·德·古斯為贖罪券畫廣告。戴維·傑拉德的著名作品有布魯日的"麵包房"的扶手和百葉窗上的風景畫;1488年馬克西米連被囚禁在這裡時,這些裝飾畫使皇帝的軟禁日子好受一些。

大師的藝術作品和一般藝術家的作品儲存至今終究是極小一部分,而且是相當特別的一類才得以流傳下來。這些作品主要是墓碑、祭壇畫、肖像畫和細密畫。世俗畫除了肖像畫之外,流傳下來的極少。在裝飾藝術品和手工作品中,儲存下來的有若干特別的型別:教堂用品、教士的法衣和傢俱。

倘若我們今天能看到凡·愛克或韋登所作的海濱出浴圖與出獵圖,看到它們與《聖母憐子圖》和《聖母像》並列,我們對15世紀藝術性質的理解不知要加深多少。

如今,我們幾乎不能對那時應用藝術的整個領域形成一點完整的理解。為了得到一個完整的畫面,我們必須要把教聖事、裝飾著寶石和鐘形圖案的富麗堂皇的王袍等盡收眼底。我們必須要能看到裝飾豪華的船舶,可惜現存的表現船舶的細密畫只能表達遠遠不足的機械的概念。很少有什麼能像船舶那樣激發傅華薩如此高漲的熱情。船桅頂上飄揚的旗幟,裝飾著盾形紋章,富麗堂皇,旗幟長得足以接觸到水面。

在彼得·勃魯蓋爾的畫裡,還可以看到這種異乎尋常的又寬又長的旗幟。1387年,邁爾喬·布魯德拉姆為勇敢者菲利普在斯盧斯海港裝飾的戰船塗的是藍色和金色;船尾樓上畫著巨型的盾形紋徽。船帆上繡著雛菊、公爵夫婦姓名的首字母以及他們的座右銘:"它讓我緩行。"貴族們互相較勁,看誰的戰船裝飾得更豪華。傅華薩說,畫家頗為富裕,能待價而沽,因為畫家的人數總是無法滿足客戶的需要。

他甚至說,許多船桅上包裹了金片。居伊·拉·拉特雷穆瓦耶尤其不遺餘力:他花費2000英鎊給船桅裹金。"你根本無法想象還有什麼裝飾船的辦法拉特雷穆瓦耶大人沒有用上。所有這一切都是由可憐的法國人民負擔的……"

倘若我們今天還能看到失傳的世俗裝飾藝術,中世紀人追求豪華的口味無疑能引起我們注意。現存的藝術作品大多數無疑也有豪華的傾向,但由於我們最不重視這種藝術屬性,我們對它是不夠注意的。我們僅僅謀求欣賞藝術品深刻的審美屬性。一切鋪張炫耀的東西不能再吸引我們。但對當時的人而言,這種炫耀和鋪張是極為重要的。在中世紀晚期,法蘭西—勃艮第文化是那種用華彩替代美麗的文化。這個時期的藝術忠實地反映這個時期的精神,這種精神有它自己的發展道路。

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出一個假設:事無鉅細詳細描繪到細枝末節是中世紀晚期思想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這種無窮無盡的形式化表徵體系塞滿了中世紀人的腦子;這種思想特徵也是中世紀藝術的實質。藝術也竭盡全力,不讓任何東西沒有形式、沒有表徵、沒有裝飾。

豔麗的哥特藝術像一架管風琴,它用自我分析的程式打破一切形式;每一個細部在不斷細化,每一根線條都有它對應的線條。這是形式概念無節制的瘋長;絢麗的細部殺害每一個表面、每一根線條。對留白的恐懼也許是思想發展階段末期的共同特徵,這樣的恐懼支配著當時的藝術。

這一切意味著浮華與美麗界限的模糊。裝飾不再用來謳歌自然美,反而因為生長過甚而窒息自然美。離純繪畫藝術越遠,形式化裝飾遮蔽內容的瘋長就越是無節制。只要雕塑是形體,它就沒有什麼機會搞這種形式化的瘋長:墓碑上的《摩西噴泉》(Moses Fountain)和《哀悼者》(plourants)雕塑以其嚴謹、洗練和自然的風格與多那太羅[的雕像競爭。

然而,一旦雕塑家的人物用於裝飾,或陷入了繪畫領域的窠臼,或受浮雕尺寸的壓縮,一旦雕塑家不得不復制整個的場景,雕塑作品也會過分沉溺於浮躁,也會承載過多的細節展示。

如果仔細看第戎的神龕,你就會注意到,在布魯德拉姆繪畫作品的旁邊的雅克·巴爾澤(Jacques deBaerze)的組雕《耶穌受難》(Crucification)是多麼不協調。只要繪畫是純再現的藝術,素樸和寧靜就是其主要特徵;相反,由於雕塑的性質是裝飾性藝術,它處理人物形態時就講究裝飾,觀者看到形式之間互相擠壓的現象去掉了繪畫的寧靜。

繪畫和壁畫的差別與此相似。即使織造工藝的任務是純再現的性質,由於它受固定技法的侷限,它還是將近裝飾,無法擺脫裝飾藝術的誇張需要。壁掛裡的人物和顏色總是過分擁擠,形式上總是比較古舊。進一步偏離純美術的是服裝藝術。無疑,服裝藝術也是藝術,但其宗旨之一是讓和浮華壓倒純美。況且個人的虛榮把服裝藝術拽向時尚和肉感的領域,於是,平衡、和諧等高雅藝術的本質要素就退居第二位了。

勃艮第是什麼?!

法國葡萄酒產區。

勃艮第產區的土壤型別豐富,其主要種植的葡萄品種為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noir)。勃艮第葡萄酒的酒體醇厚,口感飽滿。

雖然勃艮第產區總體上可以分成約訥(夏布利)、金丘(夜丘和伯恩丘)和索恩-盧瓦爾省(夏隆內丘、馬貢)這三個地區,土壤型別也就是石灰質黏土為主,石灰質、粘土石灰質和砂質等為輔這一種型別,但這些都架不住勃艮第人精於分析土壤和總結經驗的極大熱情——據說,中世紀西多會的修士們為了尋找合適的葡萄種植園,他們經常用“舌頭品嚐土壤”的方法來分辨土質,劃分瞭如今的勃艮第各葡萄園,並用高一米左右的石頭牆將其圍起來。

請問勃艮第的歷史、地理?(求詳解)

勃艮第

Burgundy

西歐歷史地名。在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為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和羅訥河之間的通道地區。多指17~18世紀的法國勃艮第省,另指歷史上幾個以勃艮第命名的國家。勃艮第也是個分水嶺。索恩河往南流向地中海;羅訥河(Yonne)向北注入塞納河。除此之外,各城鎮之間也有運河連結。

5 世紀初屬於東日耳曼部落的勃艮第人佔據索恩河與羅訥河下游流域及瑞士西部 ,建立第一個勃艮第王國 , 436年被羅馬將軍埃提烏斯滅亡 。5 世紀中葉勃艮第人在薩伏依重新崛起,後擴充套件到整個羅訥河、索恩河流域,形成第二個勃艮第王國。534年被法蘭克人征服併入法蘭克王國。9世紀下半葉法蘭克王國解體,為上勃艮第王國(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 和下勃艮第王國 ( 普羅旺斯、阿萊拉特 )。1033年被神聖羅馬帝國併吞。13世紀改稱阿爾王國。9 世紀由理查德伯爵建立的勃艮第公國,包括法國中部和東部一些地區。腓力二世(大膽者)當政時期(1363~1404)勃艮第公國的軍事和勢力有所擴充套件,獲得了佛蘭德、阿圖瓦、弗朗什孔泰以及其他地區; 腓力 三 世 (好人) 當政時期(1419~1467),又獲得了布洛涅伯爵領地、盧森堡以及尼德蘭的一部分和皮卡第。查理公爵(大膽者)當政時期(1467~ 1477 ), 勃艮第公國的勢力達到頂峰 , 並與法國爭雄。1477年查理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勃艮第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勃艮第伯國(又稱弗朗什孔泰),1002年為自由伯爵領地。1384年歸於勃艮第公國 。1678 年被法國路易十四所征服。法國大以後不久,勃艮第省的建制被撤銷,這一地區由此劃分為科多爾、索恩-盧瓦爾、約訥3個省。

勃艮第是法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許多歷史古城和都市,已經在這裡寫下好幾百年的文明史了。勃艮第因為出產世界級的好酒而知名。到科爾多(Cote-d’Or)或酒城博訥(Beaune)走一趟,任何愛酒人士都可以好好品嚐一番。

歐洲中世紀的國王每天平時都在哪裡幹什麼?整天都坐在寶座上嗎?

歐洲中世紀的國王首要的任務是處理軍隊事務,必要的時候需要親自帶領軍隊作戰。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各國國王上戰場的是比較多的。比如英國安茹王朝的獅心王查理一世,在10年國王生涯中,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戎馬弓刀之上,他參與過包含十字軍東征之內的許多戰爭,而他的軍事表現也使他成為中世紀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官之一。

獅心王理查一世

非戰爭時期,這些國王們則熱衷於打獵這種準軍事的遊戲。直到今天,打獵,以及與之相配的獵狗訓練、馬術等依然是歐洲貴族的最愛。

其次處理外交事務,包括與外國國王的社交和國內貴族的社交。所以,舉辦各種舞會、宴會,觀賞歌劇、舞劇等對於國王來說是很頻繁的。

比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搬入凡爾賽宮後,貴族們就得從早到晚都得待在宮殿裡參加舞會、宴席和其他慶祝活動,這些都變成宮廷生活的一部分。

最後才是出席一些國務活動,包括國務會議和宗教儀式等等。往往這個時候,他們才會坐在寶座上。

15次皇室貴婦的香奈兒時刻

皇家女士們偏愛設計師品牌-從劍橋公爵夫人的鐘愛的亞歷山大·麥昆作品到蘇塞克斯公爵夫人與紀梵希的戀情-但沒有什麼比香奈兒更優雅了嗎?

本週,香奈兒(Chanel)的秀場席捲了巴黎時裝週,創意總監維珍妮·維德(Virginie Viard)在大皇宮(Grand Palais)迷人的數字展櫃中,忠實於已故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經典美學。為了紀念這一時刻,我們來看看我們的皇室喜愛香奈兒的時刻……

凱特(Kate)在2019年10月出席公開場合時,她穿著香奈兒(Chanel)2016/2017秋冬系列的勃艮第包。當時它的零售價約為3,762英鎊。這不是她第一次拿上珍貴的香奈兒包……

2017年,在旋風般的巴黎之行中,凱特公爵夫人(Duchess Kate)穿著香奈兒(Chanel)正裝,在向她所訪的城市粉絲們微笑。她配以勃艮第的鞋子和設計師最喜歡的手提包,在很多場合都穿過。

她在2011年也穿上了這種經典款式,並與威廉王子一起來到夏洛特敦,選擇了標誌性時裝屋的淺粉紅色花呢夾克。

Beatrice公主於2013年將經典的Chanel香奈兒手提包帶到阿斯科特,與她的經典條紋外套和個性化帽子搭配在一起。

這個皇室愛香奈兒!Sirivannavari公主與去世的卡爾·拉格菲爾德曾是密友,她參加時裝週秀場以表達對 品牌的支援。

摩納哥史蒂芬妮王妃的女兒寶琳·杜克魯特(Pauline Ducruet)對香奈兒情有獨鍾,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對她穿著連身衣的胸針發呆。完美!

在康沃爾公爵夫人是非常喜歡她華麗的香奈兒包-我們也很難責怪她!人們認為,卡米拉(Camilla)的香奈兒(Chanel)珠寶也對她具有 情感 價值,因為相互聯絡的“C”也可以代表她和她丈夫的名字。

另據報道,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分手後,便不再穿著香奈兒的衣服。澳大利亞設計師Jayson Brundson告訴媒體:“我經歷了[所有鞋子選擇],發現了一雙Chanel鞋子,我說,'這對Versace很好,[您打算穿]她說:“不,我不能穿雙C衫。”我問為什麼,她說,“是Camilla(卡米拉)和Charles(查爾斯)”。

眾所周知,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擁有一個香奈兒(Chanel)'Gabrielle'黑色手提包,據悉,她於2017年揹著手提包到達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她以經典的休閒方式使用它,搭配緊身牛仔褲,休閒襯衫和涼鞋。

阿米莉亞·溫莎(Amelia Windsor)夫人在2016年聖保羅大教堂的女王感恩節儀式上,上圖,她們拿的香奈兒包包很經典。

她還在2018年6月的畫廊夏季聚會上,穿著這件甜美的粉紅色的漂亮連衣裙。現年22歲的喬治·溫莎(George Windsor)是聖安德魯斯伯爵的女兒。

摩納哥的夏琳王妃經常與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密切合作。他們合作為她與阿爾伯特親王的王室婚禮的民間部分打造了令人驚豔的藍色套裝。

她穿著有條理的西裝外套和飄逸的雪紡宮廷長褲,她說:“這是我和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合作。我們想要與我的眼睛顏色匹配的東西。這是我的創造力,對此我感到自豪。”

去年,莎拉·弗格森(Sarah Ferguson)與女兒比阿特麗斯公主(Princess Beatrice)夜間一起外出時,發現她挎著香奈兒(Chanel)手提包。安德魯王子的前妻,在夏洛特·奧林匹亞(Charlotte Olympia)淺口高跟鞋和裸色羊絨圍巾中保持休閒裝扮,但她的個性包包確保她一如既往地保持 時尚 。

萊蒂齊婭皇后的香奈兒耳環價值約5,700英鎊!

孔代親王的歷代親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Louis I de Bourbon,1er prince de Condé,1530年5月7日—1569年3月13日),法人和家,孔代家族的始祖。

路易一世是波旁公爵查理四世·德·波旁之子,旺多姆公爵安託萬·德·波旁的弟弟,波旁王朝建立者亨利四世的叔叔。從血緣上看,他屬於波旁家族的旁支,他的後代因此都被波旁王朝封為親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在很早就以指揮戰鬥聞名,並且參加了1557年反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入侵的聖康坦戰役。

在法國宗教戰爭時期,路易一世是胡格諾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軍事指揮官。1559年起他領導胡格諾派進行反對天主教徒壓迫的軍事行動。他是1560年安布魯瓦陰謀的策劃者之一,在這次事件中,胡格諾教徒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他們企圖劫持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推翻在法國宮廷中居統治地位的吉斯家族,結果被發覺遭到無情,他也被下獄等待處死,恰逢國王在比武中暴死,王后凱瑟琳·德·梅第奇地位不穩,不敢處決王室血親,他遂被釋放。在法國宗教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路易一世·德·波旁作為胡格諾派主要的依靠力量參加了多次著名戰役,包括1562年的德勒戰役,他在這次戰役中被俘;1567年的聖但尼戰役和1569年的雅爾納克戰役。他在雅爾納克戰役中被殺,其後代形成一個龐大的孔代家族。

後代

亨利一世·德·波旁第二代孔代親王

夏爾·德·波旁蘇瓦鬆伯爵

弗朗索瓦·德·波旁孔蒂親王 亨利二世·德·波旁(Henry II of Bourbon,1588年9月1日—1646年12月26日),第二孔代親王之子,在父親死後出生,生母被指責為謀殺親夫,因此對他的生父的身份也產生懷疑,不過亨利四世還是承認他為堂弟及假定繼承人,直到路易十三誕生為止。由母親撫育成天主教徒。1609年與夏洛特·德·蒙莫朗西(Charlotte of Montmorency)結婚,又擁有了蒙莫朗西公爵爵位,然而這位新的親王夫人早就吸引了國王亨利四世,孔代無奈那妻子送往國外,然後自己也離職出逃。以躲避國王的憤怒。

亨利四世遇刺後,他在1610年返回法國,並同其他貴族競相向攝政太后瑪麗·德·美第奇提出種種要求,在遭到拒絕後,以公開叛亂相要挾。當王太后堅持要路易十三娶西班牙公主時,孔代召集大貴族和新教徒反對太后和她的寵臣孔契尼,他雖然沒能阻止這場婚姻,但迫使太后在1616年5月給了他一大筆錢和領地作為交換,但9月太后就接受親信的建議把他關在牢房三年,從此他效忠於王室。

1620年攻打叛亂貴族,1621—1629年攻打胡格諾派,並在邊境戰役中作戰直到1638年入侵西班牙遭到慘敗。所獲賞賜包括:對勃艮第的統治以及其內兄被沒收的大部財產。在奧地利的安娜攝政期間,他支援紅衣主教馬薩林。 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4me prince de Condé,外號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1621年9月8日—1686年11月11日)法事家和家,孔代親王和昂基安公爵,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17世紀歐洲最傑出的統帥之一。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孔代親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之子,母為夏洛特·瑪格麗特·德·蒙莫朗西,生於巴黎。童年時在布林日的耶穌會學校受教育。他在父親在世時的封號是昂基安公爵。1640年至1641年,年僅20歲的路易參加了法國北部的戰役,在戰鬥中表現勇敢。

在路易的年輕時代,首相黎塞留主宰著整個法國。路易的父親,第三代孔代親王亨利極力討好這位有無限權力的紅衣主教;路易因此放棄自己深愛的女子米耶·瑪泰·迪·維日昂,而與黎塞留的侄女克萊拉·克萊芒絲結婚,後者是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不僅駝背,而且身材矮小,他們生下的孩子在以後兩代中都繼承了這個特徵,成為家族特徵。

1643年在三十年戰爭後期,昂基安公爵路易受命指揮法軍在法國北部與西班牙軍隊作戰。1643年5月19日,路易在羅克盧瓦戰役中獲勝。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路易面對的是長期稱霸歐洲的西班牙陸軍,而且他的對手都是有經驗的將領,而他只是個23歲的青年指揮官。此役終結了西班牙在歷史上的陸上優勢,標誌著法國地面霸權的到來。在一系列勝利之後,路易返回巴黎,直到1644年被派往德國支援在那裡作戰的法軍統帥蒂雷納。這次他被授予整個軍隊的指揮權。1645年夏季的戰役異常激烈,蒂雷納被神聖羅馬帝隊的統帥弗朗茨·馮·梅西伯爵擊敗。但是在北林根的輝煌勝利中,梅西被昂基安公爵打敗,本人陣亡。昂基安也多處負傷。1646年,昂基安跟隨奧爾良公爵加斯東在佛蘭德作戰。在加斯東返回巴黎後,昂基安單獨指揮戰鬥,攻克了敦克爾克。

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繼承了親王稱號。他的生涯與法國曆史上著名的投石黨運動(“福隆德”)緊密聯絡在一起。孔代的赫赫軍功使他成為法國貴族的首領,這些貴族對黎塞留的繼承人、年幼的國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馬薩林削弱貴族權力、擴大王室實權的十分不滿。在馬薩林執政時期,孔代又參加了在低地國家的一些戰役。

1648年8月,在福隆德的關鍵時期,法國攝政奧地利的安娜(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的領袖皮埃爾·布魯塞爾等3人。此舉引起民眾極度憤怒,8月26日,巴黎發生市民起義,王室與馬薩林出逃。9月,奧地利的安娜緊急召回孔代,希望獲取他對王室和馬薩林的支援。孔代十分勉強地同意了這個要求,並在猶豫再三後領導了圍攻巴黎的軍隊。

在福隆德結束之後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與王室和馬薩林決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奧地利的安娜歡迎;在安娜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隨者孔蒂親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維爾公爵。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納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貴族領袖們積極策劃營救親王等人,他們實際已經開始造反,從而拉開了親王福隆德的序幕。隆格維爾公爵夫人(路易的妹妹)與法國的敵人西班牙談判以期獲得援助;路易的妻子、年幼的孔代王妃的身邊集結起一支軍隊佔領了波爾多。婦女們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1651年1月,奧地利的安娜釋放了被關押在勒阿弗爾的孔代等三人。孔代獲釋後即與西班牙結盟向宮廷和馬薩林挑戰。這次他難以獲得人們的支援,王室和前福隆德成員聯合反對孔代,混亂的內戰開始。1652年7月2日在巴黎聖安託萬區,孔代與蒂雷納(此時已站到王室一邊)這兩位當時最偉大的將領展開決戰。孔代被蒂雷納所壓制,幾乎陷入絕境;只是因為他的同黨、奧爾良公爵的女兒說服巴士底獄的大炮倒戈向蒂雷納開火,孔代才得以重新發動攻勢。1652年9月,勢單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授權孔代指揮西班牙軍隊與法國作戰,並把盧森堡賜封給他。他取得了很多勝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納阻止。1658年6月14日在敦克爾克附近,孔代被蒂雷納徹底擊潰,後者得到了英國護國主克倫威爾的民軍的有力支援。西班牙被說服與法國議和,在1659年比利牛斯和約中,孔代獲得了已經親政的路易十四的寬恕,於是他又開始為法國效力了。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遺產爭奪戰爭中表現耀眼,他與蒂雷納的再度組合令人望而生畏。

1673年,波蘭貴族一度希望選擇孔代為波蘭國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孔代的一切業績,最終把這個建議否決了。不久孔代又被捲入低地國家的事務,在法荷戰爭中指揮法隊。1674年,路易二世·德·波旁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偉大勝利(在塞納夫戰役中擊敗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

路易二世·德·波旁常常被評價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他的戰術意識很強,但在戰略方面略遜於蒂雷納。孔代善於思考,既不聽命於上帝的教誨,也無視王室的權威;很有文化教養,獲得莫里哀和拉辛的支援。 路易·約瑟夫·德·波旁(Louis Joseph of Bourbon or Louis V,1736年8月9日—1818年5月13日),法國大期間的親王,波旁公爵的獨生子,父親死(1740)後繼承親王爵位。1753年與戈德里弗裡德結婚。

他從小接受軍事教育,曾在七年戰爭中服役,1789年巴士底獄失陷後,他是最先國外的親王之一。1791年在沃爾姆斯定居,開始招募貴族組成“孔代軍”。並參加1792-1796年的反戰役。1797年法奧簽訂和約,他去。1799年他為效勞。第二年投奔奧地利,1801年又去英格蘭。1814年回國,4年後死於巴黎。 路易六世·亨利·約瑟夫·德·波旁(Louis Henry II of Bourbon or Louis VI,1756年4月13日—1830年8月30日),孔代親王的最末一代(1818—1830)。

1770年與奧爾良的路易-瑪麗·泰雷莎(1750~1822)結婚,1772年生下兒子當甘公爵(Louis-Antoine-Henri de Bourbon-Condé, c d'Enghien,1772—1804),1789年法國大爆發,他隨父攜子。1795年到達英格蘭。為阿圖瓦伯爵(以後的查理十世)的旺代遠征做準備。1804年法國保皇黨刺殺拿破崙失敗,拿破崙命搜捕黨羽,並且派兵出境,綁架路易十六可能繼承人當甘公爵路易·安東·亨利·德·波旁-孔代,途中被處決,從而粉碎了拿破崙與波旁王族之間的一切和解希望。1814年返回法國,出任騎士團團長,百日期間試圖在安茹組織抵抗。第二次復辟前逃到西班牙。1818年其父去世,他繼承但未採用孔代稱號。1830年查理十世在七月被推翻後,他在巨集偉的聖勒莊園臥室內懸樑自盡。關於死因,有人說是對前途絕望,也有人說是他的圖謀他的財產進行的謀殺。他沒有別的兄弟或近支堂兄弟,孔代家族在1830年他死後絕嗣,產業遺贈奧馬爾公爵

弗朗索瓦一世簡介

職業:國王

國籍:法語

為什麼出名:弗朗西斯一世是瓦洛瓦宮安古爾梅分院的第一位國王。作為人文主義者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國王,弗朗西斯鼓勵藝術。他給了達芬奇一筆養老金,並買下了蒙娜麗莎。他的統治主要是衝突;主要是與神聖的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特別是在查爾斯繼承了有效包圍法國的領土之後。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弗朗西斯試圖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在他們著名的黃金會議上結成最終失敗的聯盟。1525年帕維亞戰役中,弗朗西斯被查理五世的軍隊俘虜,放棄領土要求,他的兩個兒子也被劫持為人質。為了對抗這種情況,弗朗西斯成為第一個與奧斯曼蘇丹結盟的教國王,他與蘇萊曼大帝達成了諒解。

出生於1494年9月12日出生地:法國科涅剋星號:座

死亡於3月31日,1547年(52歲)死因:據說“他死於抱怨王冠的重量,他最初認為是上帝的禮物”

結婚生活1514-05-18弗朗西斯,瓦洛瓦公爵,後來弗朗西斯一世娶了克勞德,布列塔尼公爵夫人弗朗西斯一世的生活1515-01-01弗朗西斯,安哥列姆公爵接替路易十二世成為法蘭西弗朗西斯一世1520-06-07金布場;英國亨利八世和法蘭西弗朗西斯一世在法國巴林厄姆開始會晤,1526-01-14查爾斯五世和弗朗西斯一世簽署馬德里條約,迫使弗朗西斯放棄對勃艮第、義大利和佛蘭德斯1527-04-30亨利八世的 *** 英國和法國的弗朗西斯一世簽署了威斯敏斯特條約,承諾聯合他們的力量對抗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試圖贏得科涅克聯盟戰爭1541-01-15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委託讓-弗朗索瓦·羅伯瓦爾解決新法國省1544-09-18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簽署的結束第四哈普斯堡瓦洛瓦上的戰爭分享Twitter上著名的國王阿爾弗雷德偉大的查爾斯一世愛德華八世阿拉貢的費迪南二世喬治二世哈羅德二世

如何看懂葡萄酒酒標

最醉心於酒標設計的大概要數法國莫頓酒莊(ChateauMoutonRothschild)了。由1945年起,該酒莊每年邀請不同的名家為其設計。據說如果能夠收集齊莫頓酒莊自1945年至今全套酒標,目前已值10萬人民幣。僅1973年畢加索為莫頓設計的酒標,已有數萬元的身價了。在酒瓶上通常可以看到兩種標籤,一種是原產國酒廠的酒標籤(正標),另一種則是進口商或是原產國酒廠按進口國及的規定附上的中文酒標籤(背標)。正標分兩種:舊世界和新世界酒標。所謂舊世界指歐洲老牌主要生產國如: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等。新世界指歐洲葡萄酒文化隨新的的發現,被移民帶到的美洲和澳洲等,如: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美國等。新舊世界酒文化的差異在酒標上則非常明顯的體現在:舊世界有較複雜的分級制度。新世界的葡萄酒標:葡萄酒的標籤:原產地監控命名與優良地區餐酒它的作用最主要是告訴消費者瓶中的內容物和可以期望的質量。標籤上其它資訊都是可選的:品牌,酒莊名。1。必要指標:原產地監控命名或優良地區餐酒標註,加上產區或生產地理區域名稱。如:勃艮第原產地監控命名或奧克優良地區餐酒2。必要指標:裝瓶商的名稱和公司名稱,公司總部地址,葡萄酒法律責任人。這個指標必須由由裝瓶或(杜邦)公司裝瓶。如由(杜邦)公司裝瓶33256佳利釀3。必要指標:該瓶容量,以升,釐升與毫升為單位4。必要指標:酒精度,以葡萄酒總共容量的%表示可選項:商業品牌,酒莊名,標籤上的金框,黑色卡片,年份,標籤反面,陳年佳釀,原莊裝瓶香檳酒的標籤在香檳地區,必須有合法的評語原產地監控命名,因為只有一個。但這種特殊的酒釀造方法,殘餘的含糖量和地區的手續使得生產商必須在標籤上註明更多資訊。1。必要指標:原產地監控命名標註,縮合為一個音節香檳2。必要指標:商業品牌3。必要指標:該瓶容量,以升,釐升與毫升為單位4。必要指標:酒精度,以葡萄酒總共容量的%表示5。必要指標:殘餘含糖量,從最低(天然不甜型)到最高(甜),中間的為不甜型,超幹型,幹型和半乾型。6。必要指標:釀造商的名稱或公司名稱,它生產的市鎮和法國名稱。'7。必要指標:釀造商官方的註冊號碼,前面標明其職業名稱縮寫:如經銷商為NM;收割廠家為RM;合作收割廠家為RC。不一一列舉了。必要指標:當標籤上註明特級酒莊或一級酒莊時,根據所用葡萄屬於這個等級中評定的哪個市鎮,或者如果這些葡萄同年,它們的年份。桃紅酒,白葡萄酒釀造之氣泡酒和紅葡萄酒釀造之氣泡酒同理。可選項:酒槽之冠,公爵夫人專用和其它歷史淵源都是可選項。法國普通餐酒標籤即使是法國生產的普通餐酒在投入市場時都有一系列嚴格的規定。1。必要指標;法國普通餐酒標註,與除了法國以外的國家摻和的葡萄酒不能放此標註。2。必要指標:裝瓶商的名稱和公司名稱,公司總部地址,葡萄酒法律責任人。為了避免混淆,當該市鎮同時出產原產地監控命名葡萄酒時,市鎮名稱須用郵政編碼代替。3。必要指標:該瓶容量,以升,釐升與毫升為單位4。必要指標:酒精度,以葡萄酒總共容量的%表示可選項:商業品牌酒標主要標明的要點:1、葡萄品種:葡萄酒莊園或釀造者,為釀製成出眾佳釀,會特別用心挑選各特種、高階的葡萄品種用於釀製葡萄酒,標示出特選的葡萄原料,是向世人明示釀酒人對釀葡萄酒品質傳統的堅持與慎重。2、酒的產地:對於有傳統的葡萄酒生產基地來說,會特別挑選最佳的適合種植葡萄的地段,取其精華釀製美酒。瞭解某產地的酒,就可以大略知道該葡萄酒的口味、特色。3、收成年份:酒標上標示的年份即葡萄的收成的年份、不同的自然氣候。葡萄酒的品質會隨年份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讀懂年份,不僅可以知道該酒的酒齡,不同年份的葡萄成熟度會有差異;而且不同年份葡萄收穫的好壞也影響著葡萄酒的壽命,葡萄酒的品質也可以有據可知了。反之如果沒有標示出年份則表示該葡萄酒是由不同年份的葡萄混合製成,除了少數酒(例如汽酒、加度酒等)例外,通常沒有明確標示年份的都是品質不算太好的葡萄酒。4、酒的分級:各國甚至個產地皆有不同的分級系統,如法國的A.O.C/V.D.Q.S;德國的Q.B.A/Q.M.P,各有其制度,相當複雜而專業。5、裝瓶地點:裝瓶者不一定和釀酒者相同,一般來說釀酒廠自行裝瓶的會比酒商裝瓶的酒更加珍貴。6、酒廠名字:著名的釀酒廠常常就是品質的保證,酒廠聲譽就是一項重要指示標。7、產酒國名:該瓶葡萄酒的生產國。8、酒精濃度:通常以度或%表示酒精濃度。葡萄酒的酒精濃度通常在8%~15%之間。其中德國的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一般較低,在10%以下,並且葡萄酒帶有甜味。9、酒淨含量:一般容量皆為750ml,也有350ml,250ml和185ml的小瓶設計

,和為宴會提供的多人數設計的1500ml、3000ml和6000ml的容量產品。不同的飲酒、宴客場合選擇相應的購酒量。另外,酒標上還會有酒章、就的商標、優質商品的憑證等有關訊息,可以幫助選擇時有據可依和建議。以產葡萄酒世界之大,舉凡酒莊之美,產品種類之多樣,品種之特色,地形與氣候之影響,在掌握了酒之質感,我們可以其葡萄酒瓶上所貼的標籤--內容有酒廠名、酒莊名稱、葡萄品種、製造商、產區名稱、口味、酒精濃度及容量等等,來窺其堂奧,雖不能說可以很深入的瞭然,卻也是一種明確的指標。下面是各國葡萄酒標示例,當然由於各出產國所用的文字不同,為我們識別葡萄酒資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瞭解各國酒標的基本原理,有助於提高大家對各類葡萄酒的識別水平。西班牙酒標1.酒廠名;2.酒名;3.葡萄品種;4.酒廠自行生產裝瓶;5.生產者的名稱及地址;6.酒精濃度;7.酒產區名稱;8.容量;9.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10.表示已經過一年橡木桶兩年瓶中儲存德國酒標1.葡萄酒產區名稱;2.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3.葡萄品種(至少使用85%的Riesling品種);4.採用晚收成葡萄釀的酒;5.半乾口味;6.葡萄來自的莊園;7.屬特級良質酒,簡稱Qmp,比Qba等級高;8.檢定的號碼;9.裝上;10.葡萄酒莊;11.酒精濃度;12.酒精濃度;13.容量;14.裝瓶者及其地址匈牙利酒標1.德文的匈牙利;2.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3.是酒名也是產區名;4.正常的採收期;5.德文的甜味;6.酒精濃度;7.容量;8.英文的甜味美國酒標1.酒廠名;2.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3.葡萄品種;4.產地名稱;5.酒精濃度葡萄牙酒標1.綠酒之意,是一種酸度高、清淡、微帶汽泡的白酒,因酒質年輕時會帶一點綠色反光,所以稱綠酒通常酒精度不高;2.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3.白酒;4.酒莊名稱;5.表示酒莊裝瓶的酒;6.經銷者;7.產區名,位於葡萄牙西北部MINHO省;8.容量;9.葡萄牙生產;10.酒精濃度奧地利酒標1.酒名;2.酒莊名稱;3.葡萄品種名;4.釀酒葡萄採收的年份;5.酒產區名稱;6.酒的分級制,與德國是一樣的;7.國家的檢定號碼;8.酒精濃度;9.是乾型的口味;10.裝瓶者及其地址;11.奧地利的德文寫法;12.容量自從1945年起,ChateauMoutonRothschild酒莊開始每年在酒標的上部用一幅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作為標籤的裝飾

。上圖為1973年邀請畢加索繪製。酒標欣賞

勃艮地的地理概況及歷史簡介

勃艮第 (英文Burgundy,拉丁文Burgundia,法文Bourgogne‎)

西歐歷史地區名,各歷史時期所指各異。多用指除十七和十八世紀法國勃艮第省外,另擁有其他廣大領土的兩個王國和一個公國。在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為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和羅訥河之間的通道地區。

日耳曼人的一支勃艮第人,公元五世紀三十年代在高盧東南部羅訥河一帶(今法國東南部)定居。約在公元457年,以今法國里昂為中心建立第一個勃艮第王國。當時疆域包括法國東南羅訥河流域和瑞士西部。公元532年服屬於法蘭克王國。843年法蘭克王國後,勃艮第又分為上勃艮第王國和位於羅訥河下流近海地區的普羅旺斯王國(又名下勃艮第王國)。佔有今法國東南部羅訥河、索恩河以東地區。933年兩個王國又聯合建立第二個勃艮第(阿爾)王國,1033年為神聖羅馬帝國所歸併。877年西法蘭克王國查理二世(禿頭)在約今勃艮第地區內封立了勃艮第公國,旋於1361年併入法王領地,1363年法王約翰二世復將其封給兒子腓力(勇敢者)(Philippe le Hardi)。腓力後裔通過各種手段將領地擴大至巴黎以及尼德蘭、比利時、盧森堡境內。勃艮第公爵查理(大膽者)(Charles le Hardi,1433-1477)當政時為歐洲最強的統治者之一,並與法王路易十一爭雄。1476年查理為瑞士人所擊敗,次年在南錫戰死。在國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1461-1483)經1474-1477年的戰爭後,其公國併入法國。

法國酒鄉:勃艮第

勃艮第地區位於法國中部,其範圍包括科多爾、索恩一盧瓦爾、涅夫勒和約訥四省,西北部有巴黎盆地延入,南部為高原,首府第戎。面積31582平方公里,佔法國國土面積的5.7%;人口161萬(1990年),佔全國總人口的2.8%。

享譽全球的葡萄酒

勃艮第人引以自豪、也讓外國人最心馳神往的,就是盛產於當地的葡萄酒。整個勃艮第上空都瀰漫著一種葡萄酒的醇香,可以說,勃艮第是一個葡萄酒的王國,從沙布利地區開始,到第戎正南的博納和馬孫,直至里昂正北的博諾萊,首先映入眼簾的都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

勃艮第的葡萄酒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已享有盛譽,歷久不衰。查理大帝時大力發展葡萄酒,開始大面積種植葡萄並打開了市場。20世紀30年代,勃艮第地區的酒進行了分級工作,其後允許以產地作為酒名,鼓勵葡萄種植者用自己葡萄園的名稱作為商標進行生產和銷售。所以,勃艮第最好的酒都冠以當地種植園的名稱。

勃艮第的葡萄酒中,白酒通常為幹酒,紅酒則甘醇濃郁。其中尚貝爾旦被譽為“酒中之王”,霍馬內·泛蒂是“酒中之後”。

在勃艮第,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從第戎到羅什波,無論是城堡還是私人旅館,彩色屋頂上都是各具特色的葡萄園。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博納的“上帝旅館”。而在勃艮第的葡萄酒文化中,最受人青睞的古蹟之一“濟貧院”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該院15世紀由法國掌璽大臣、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尼古拉·羅蘭和其夫人建造,目的是為了給貧民提供一個避難所。今天,它已成為一個博物館。這種濟貧的傳統一直儲存至今。從1059年以來,每年的收穫季節,也就是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天,都舉行盛大的慈善拍賣活動,許多著名演員都趕來助興。而這個時候,所有精明的葡萄酒生產商都是不會放過這一做廣告的大好機會的。所以,拍賣活動實際上成了一個葡萄酒文化節。

對於勃艮第人來說,葡萄酒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個優秀的“大使”。他們十分注意自己葡萄酒的形象。他們的酒至少要在橡樹酒桶裡裝16個月才會拿出來讓人品嚐。勃艮第酒遠銷世界各地。人們通過香醇味濃的勃艮第葡萄酒認識了勃艮第。義大利、智利、英國等國都在不同程度上仿製勃艮第酒。當年最令拿破崙傾心的葡萄酒就產自勃艮第,當然,這也更加提高了勃艮第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多彩的生活風景線

這個地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一年四季多姿多采的風景和各種生活方式。勃艮第除了葡萄酒產區美麗的琉璃瓦之外,莫爾溫的灰色板岩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這種板岩貼在山區房屋的牆壁上,可以抵擋海拔910米高的上福蘭山上的寒風。

勃艮第的野外活動十分豐富多彩,但最迷人的還是釣魚和攀巖活動。居爾河的激流旁總是有無數人在那裡垂釣。但是釣魚最理想的去處還是索恩河。在索恩河畔的沙隆至少有一萬名釣魚愛好者,還有一個獲得過好幾屆法國冠軍的釣魚俱樂部。該地區甚至成了淡水河釣魚的首府。也有許多人喜歡攀巖,種植葡萄的山坡後面的石灰岩懸崖峭壁是攀巖愛好者的理想場所。

勃艮第人喜食味道濃烈的食品,諸如葡萄乳酪和葡萄酒。這些食品還未入口就已經濃香撲鼻,直誘人垂涎欲滴。辛辣的食品也是勃艮第人的寵物。第戎尤其以生產辛辣的芥末和“紅果汁”而聞名全國。在當地人酒席上,蝸牛之後便是一道菜——“紅酒煮雞蛋”,而在香料糖麵包之前則是夏洛萊的上等豬肉,人們用刀切碎它,就用摻有各種香料的濃烈的芥末細細品嚐,勃艮第紅酒燉牛肉也是法式名菜之一。

勃艮第儘管處於法國中部,遠離海洋,但這兒露天餐廳的選單上卻從來不缺魚。在凡爾登就有一道普羅旺斯特色菜,它是用水或白葡萄酒燒煮的魚湯再加入蒜、番紅花、橄欖油等佐料,其味道鮮美獨特,深受遊人喜愛。

幾個世紀以來,勃艮第一直是法國的豬肉供應基地之一,當地生產的火腿面帶蒜味膠質,並用紅綠色佐料點綴,極具文化風味。

與眾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使勃艮第擁有許多地方特產,人們可以在莫爾旺品嚐蔬菜燒肉,在佈雷斯品嚐玉米粥和玉米餅。其中最具品位的要數佈雷斯的藍爪白毛紅冠家禽和一百多年就出口、如今已遠銷65個國家的夏羅萊羊肉。另外,馬孔的“短褲釦”(一種羊奶於酪)、第戎郊區修道士釀造的甜甜的西託酒、用勃艮第葡萄精釀的烈度埃普瓦斯酒,也總令人回味無窮。

古老的歷史文化藝術

勃艮第的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這裡的古堡尤其令人神往。布拉克特古堡上的偉爾森托裡克斯就是在這裡被宣佈為高盧人的領袖。如今,古城堡正在變成克爾特文化的勝地。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提出了一個龐大的重建克爾特文化的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修建一個博物館和一個彙集全世界研究人員的歐洲考古中心。該計劃實現以後,歐洲可以說成了世界的古堡旅遊和研究中心。

勃艮第其它一些歷史名勝同樣也對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比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楓德內修道院和韋茲內大教堂,還有曾是中世紀歐洲宗教中心的克呂尼本篤會修道院。所有的這些建築物只不過是該地區十幾個文化歷史名勝的一個縮影。它們各具特色,貢扎格公爵的故鄉納韋爾以其義大利陶器而出名;奧塞爾則以它的哥德式大教堂和聖熱爾曼本篤會著稱於世;奧頓的驕傲是它的高盧羅馬史和吉斯勒貝爾蒂建造的大教堂上的三角門楣。……勃艮第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省都魅力無窮。在約納的土地上,聖法爾戈村的居民每年夏天都要聚集在一起演出大型歷史劇,再現城堡的歷史,即“大個子小姐”蒙龐西埃公爵夫人由於參與了貴族的投石黨(1652)而被逐出王宮的那段歷史。

編輯本段勃艮第統治者列表

勃艮第王朝

歐坦的理查 (880年–921年)

拉烏爾 (921年–923年)

“黑”于格 (923年–952年)

沙隆的吉爾貝爾 (952年–956年)

巴黎的厄德 (956年-965年)

大亨利 (965年-1002年)

奧托—威廉 (1002年–1004年)

1004年,勃艮第公國被法國合併

亨利一世 (法蘭西) (1016年–1032年)

卡佩王朝

羅貝爾一世 (1032年–1076年)

于格一世 (1076年–1079年)

厄德一世 (1079年–1103年)

于格二世 (1103年–1143年)

厄德二世 (1143年–1162年)

于格三世 (1162年–1192年)

厄德三世 (1192年–1218年)

于格四世 (1218年–1272年)

羅貝爾二世 (1272年–1306年)

于格五世 (1306年–1315年)

厄德四世 (1315年–1349年)

菲利普一世 (1349年–1361年)

瓦盧瓦王朝

(勇敢的)菲利普二世 (1364年–1404年)

無畏的約翰 (1404年–1419年)

菲利普三世(善良) (1419年–1467年)

大膽的查理 (1467年–1477年)

勃艮第的瑪麗 (1477年–1482年)

1477年,大膽的查理在南錫戰役中陣亡,沒有留下男嗣。勃艮第公國隨後被法國兼併。也是在這一年,查理的女兒瑪麗與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大公結婚。這樁婚姻使哈布斯堡王朝得到了被稱做“勃艮第遺產”的勃艮第公國的殘餘部分,包括最重要的尼德蘭領地。雖然勃艮第本身實際是在法國王室控制之下,哈布斯堡王朝卻繼續用“勃艮第”這個詞來指其所控制的勃艮第遺產,直到18世紀末。

編輯本段勃艮第國王列表

我們以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作為開始日期。之後勃艮第在879年之前由加洛林家族的統治者統治,之後開始自己的歷史程序。公元843年勃艮第王國被禿頭查理和皇帝洛泰爾一世劃分為兩部分。禿頭查理獲得了索恩河以西的一小部分(後來發展為勃艮第公國),而洛泰爾獲得了索恩-羅訥河以東的大部分(後來發展為上勃艮第王國和普羅旺斯王國)。

加洛林王朝

洛泰爾一世(840-855),死後領土被分割為三部分,三個兒子洛泰爾二世,查理和路易二世分別獲得洛泰爾林吉亞(洛林)、普羅旺斯(下勃艮第)、義大利。

禿頭查理(843-877)

洛泰爾二世(855-869),獲得父親的勃艮第領地的北部一小部分。

查理(855-863),獲得大部分勃艮第。

路易二世(863-875),在查理死後獲得大部分普羅旺斯

禿頭查理(875-877),在侄子路易二世死後取得了普羅旺斯王國和義大利王國

口吃者路易(877-879),繼承父親禿頭查理的領地和王位。

公元879年,國王和皇帝路易二世的女婿博索反對國王路易,宣佈普羅旺斯。公元888年,胖子查理死後,上勃艮第在韋爾夫家族的魯道夫的帶領下。於是勃艮第在幾經分合後分為上勃艮第王國和下勃艮第王國(普羅旺斯王國)

普羅旺斯國王

博索(879-887),皇帝路易二世女婿。

路易三世(887-928),瞎子,博索之子。

雨果(911-933),博索的女婿。在路易三世被義大利國王貝倫加爾一世刺瞎雙眼後作為王國最大的貴族統攝國政。公元911年自封為普羅旺斯藩侯。公元926年左右入侵義大利,擊敗上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二世成為義大利國王。公元933年,在面臨魯道夫二世入侵的前夕做出妥協,將普羅旺斯王國轉交上勃艮第王國。於是勃艮第王國統一了。統一後的勃艮第王國將國都遷到普羅旺斯王國首都阿爾(Arles),因此更多被成為阿爾王國。

上勃艮第國王

魯道夫一世(888-912),歐塞爾伯爵。其父康拉德在上勃艮第地區影響甚大。因此在888年胖子查理被廢掉之後,魯道夫被貴族推舉為國王。

魯道夫二世(912-937),魯道夫一世之子。在位期間合併了下勃艮第,統一了勃艮第王國。

康拉德一世(937-993),魯道夫二世之子。也算是歐洲史上在位較長的君主之一,在位達56年。

魯道夫三世(993-1032),康拉德之子。在位期間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覬覦。先是皇帝亨利二世然後是皇帝康拉德二世。最終魯道夫三世死後王國被皇帝康拉德合併。此康拉德系魯道夫三世的侄女婿。

1032年阿爾王國(勃艮第王國)被神聖羅馬帝國合併。公元137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把已經被法國蠶食很多的阿爾王國轉交法國。於是阿爾王國被法國合併直到現在。但是阿爾王國的另一部分薩伏伊和弗朗什孔泰則在後來才被法國合併。而最後一部分日內瓦湖地區則最終成為瑞士聯邦的一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