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糧草先行造句子

來源:趣味經驗館 3.21W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糧草先行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2、在軍事方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在戰爭中取得優勢的基本條件。

3、“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山東大學區域經濟專家孫曰瑤教授說,“北跨”首先要從基礎設施和產業上尋求突破,而“糧草”就是整個濟南“北跨”的大規劃

4、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山航人眼裡,各地互通往來,經濟的發展就相當於“兵馬”,而以航線網路為支撐的交通線路,自然屬於“糧草”。

5、俗話說兵馬不動糧草先行。現在我山海關的糧草足備。

6、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她這邊連秧苗都沒長出來!唯安若?

7、其實盧植也是沒辦法,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前太守徵發大軍去破賊,結果自己死了不說,一應錢糧財簿也損失殆盡,現在府庫中不僅缺少錢糧,還全都是糊塗賬。

8、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宣傳要先給客戶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9、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兵荒馬亂兵慌馬亂伯樂相馬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10、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養出一隻勇武的軍隊,需要消耗極大的資金!

11、果說以前的戰爭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話,那麼資訊時代的戰爭就是“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12、呵呵,我自幼熟讀兵書,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中國古訓,對於現代戰爭依然是真理。

14、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春耕“糧草”,農資的備貨和行情牽動著農戶們的心。

15、“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何解決資金問題,不應該是建委某一個科室的任務,而應該是全系統上下想方設法通力解決。

16、另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後勤仗。

17、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在過去兩個月與供應商密切往來訊息可以推斷,蘇寧早已開始厲兵秣馬,全力準備此次“平京戰役”的彈藥。

18、不要著急,前期的都是這樣,這和打仗是一樣的道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期的費用就當是鋪路搭橋了。

19、歐洲騎士們一旦遇到沒糧草了,怎麼辦?只是吃鐵甲了!不過,這也是由於蒙古人遠征的問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們必須得考慮這個問題。

20、還有對廚房的參觀,按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老規矩,那裡當然是儲備充足了。

21、於是早早準備了麵包、礦泉水、泡麵,大有一股兵馬不動,糧草先行的架式。

22、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班馬文章寶馬香車兵強馬壯避世金馬。

2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流傳幾千年的“箴言”看來要改改了。

24、別人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現在只有三日的存糧了。

25、古代戰爭的時候有一個說法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現在反過來了,變成了“糧草未動,兵馬先行”。

26、大謬不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輜重在後,我軍如何追擊?兵貴神速,汝豈不貽誤軍機?

用糧草先行造句子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片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著敬意抬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型別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充套件成片語,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裝置”、“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著資訊新媒體的發展,網路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路話題的熱議和網路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路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路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路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路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路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