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授獎詞怎麼寫 - 周敦頤頒獎詞

來源:趣味經驗館 2.76W
1.周敦頤頒獎詞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

周敦頤的授獎詞怎麼寫 周敦頤頒獎詞

“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其父周輔成(亦名懷成)於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舉以上特奏名賜進士出身,曾爲賀州桂嶺縣(今廣西賀縣)知縣,後贈諫議大夫。

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時任桂嶺縣令的周輔成的兒子周敦頤降生在當時的桂嶺縣縣衙。周敦頤自幼“信古好義,以名節砥礪”,青少年時期在桂嶺讀書求學,然後在桂嶺循級應科舉考試而直取進士。

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頤14歲,其父病逝。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

周敦頤曾在蓮花峯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周敦頤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鼻祖。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啓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

“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

“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透過主靜、無慾,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在以後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爲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爲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

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骨。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爲著名理學家。

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爲他作事狀,又爲《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栻稱他爲“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諡號爲“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爲“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

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爲“君子以道充爲貴,身安爲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己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爲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着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

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爲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

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爲五賢之一。

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人物生平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31年),周敦頤8歲(虛歲九歲)[2],其父病逝三年後,他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投靠衡陽舅父鄭向,至1037年鄭向調任兩浙轉運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頤同母隨遷潤州丹徒縣(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

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

鄭家故宅後改爲濂溪周氏宗祠(今南華大學附一醫院處)。 明萬曆中(1587年~1598年),周子與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周敦頤他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 由於大量廣泛地閱讀,周敦頤接觸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思想。

從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一直到漢代才傳入中國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獵,這爲他而後精研中國古代奇書《易經》創立先天宇宙論思想奠定了基礎。 十五歲時,他和母親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鄭向,當時他是宋仁宗朝中的龍圖閣大學士。

這位舅父對周敦頤母子十分眷顧。 在周敦頤二十歲時,舅父向皇帝保奏,爲他謀到了一個監主薄的職位。

周敦頤在任職期間盡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頤開始研究《周易》,後來終於寫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極。

2.周敦頤的詞,誰有

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 中國宋代思想家、理學家。

原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

以母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

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

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曾遊覽廬山,爲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爲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

因築室廬山蓮花峯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

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

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只有透過主靜、無慾,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的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爲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爲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

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賾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爲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爲他作事狀,又爲《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

張(木加武字)稱他爲“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諡號爲“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爲“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爲“君子以道充爲貴,身安爲富”。

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爲愛蓮池,池寬十餘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

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着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爲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

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爲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起始者。補充資料:周敦頤/愛 蓮 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周敦頤紀念館:/memorial/index3.php?id=zhoudunyi[註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諡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

他很愛菊花,常在詩裏寫到,如《飲酒》詩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爲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爲“李唐”。

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裏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裏說:“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裏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裏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裏洗過卻不妖豔。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裏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

3.頒獎詞怎麼寫

一、什麼是頒獎詞 頒獎詞是在某一主題的頒獎典禮上,對獲獎對象的事蹟所作的一種陳述評價性的禮儀文稿。

筆者認爲頒獎詞所適用的情形是:在頒獎典禮上,它是作爲某種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存在的,缺少了這個環節,活動的策劃就不是很完美,活動過程就顯得不是很完整。透過這種宣讀頒獎詞的方式,讓大衆瞭解獲獎對象的事蹟以及所體現的一種超乎尋常的人格精神,從而取得一種教育的效果。

因此,它必須藉助於優美的語言文字對獲獎對象進行準確的陳述與評價。二、頒獎詞的特點 (一)情感性 飽含情感,真摯讚美人物的事蹟與精神,以達到以情感人的藝術效果。

(二)深刻性 對人物事蹟的評價,必須體現一定的深度,觸及人物的精神內核,將人物的壯舉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簡潔性 頒獎詞非常精練簡潔。

爲適應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要求,寥寥數句,即見人物的 神韻與風采。 (四)系列性 在頒獎典禮上,授獎對象一般不是單個的,因此,這類文稿的寫作往往是一個系列。

儘管主題相同,但是具體人物對象的事蹟不同。這就要求寫作時必須做到因人定論、因事定調,有針對性地表達出每個人的個性特點。

三、頒獎詞的寫法 (一)大筆寫意,點明人物的事蹟。 寫意是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不求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

在這裏,引申爲一種敘事方法,是指從大處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欽敬的事蹟,簡要概述,如同畫寫意畫,力求用最簡潔的筆墨,勾勒出豐滿的筆下之物。因此,頒獎詞不要求詳盡地交代人物事蹟的來龍去脈或是細枝末節。

在新聞傳媒非常發達的時代,人物事蹟點到爲止,人們自然心領神會。 例如: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魏青剛的頒獎詞:例子:編輯詞條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1、錢學森 【頒獎詞】(民族脊樑) 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

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2、李劍英 【頒獎詞】(天地英雄)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

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3、鍾期榮 胡鴻烈 【頒獎詞】(樹仁立德)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

爲了學生,甘爲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

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爲教育做出楷模。4、孟祥斌 【頒獎詞】(義無反顧)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啓示。5、方永剛 【頒獎詞】(踐行信仰)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

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衝鋒的姿態。6、李麗 【頒獎詞】(心靈強者)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

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爲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7、閔恩澤 【頒獎詞】(人生如炬)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爲中國製造了催化劑。

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8、陳曉蘭 【頒獎詞】(大醫醫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9、謝延信 【頒獎詞】(有信延信)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峯頂。

10、羅映珍 【頒獎詞】(真愛無疆)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蹟,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11、「嫦娥」團隊 年度評選特別獎「嫦娥」團隊。 【頒獎詞】 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從此我們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中國人的心中盪漾。

至於給梁啓超或康有爲寫頒獎詞,應該是突出他們捨身變法的品質吧。

4.100字的周敦頤事蹟感想

周敦頤做官後不僅在思想上提倡奉公,而且在行動上也履行奉公,一心想着百姓,關心他人生活,關心社會大事。

有一次,在他當洪州南昌知府時,得了一場大病。他的朋友潘興嗣去探望他,一進門便吃了一驚,原來周敦頤家中空空如洗,日常生活用品全都盛在一個已經破舊得不像樣的櫃子裏,所有的錢財加起來不足一百。

潘興嗣知道,周敦頤任知府已經幾年,俸祿並不低,但他領到俸祿後,總是或散以濟貧,或分送同宗族的親戚,或用來招待客人和朋友,只要別人向周敦頤說一聲自己有什麼困難,他總是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所以纔會有現在自己生病了,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的窘況。這時,周敦頤的妻子哭着對潘興嗣說:“錢財散盡之後,全家便總是以粥度日,生活過得清貧而寒酸。”

5.作文寫周敦頤的一段,三百字左右,有文采,急用

1 蓮,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蓮,散發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用優美的語句讚美過它,多少人用美妙的音符歌頌過它。 “出淤泥而不燃,濯清鏈而不妖。”

寫出拉蓮的高尚品質。蓮花的美是莊重的,他不像牡丹般美得妖豔,它不像虹一般,美得虛幻。

而在蓮中,我更喜歡白蓮,我認爲白蓮把蓮的純潔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雨後的白蓮“水珠在蓮葉上盡情翻滾,有的水珠順着花瓣的邊緣緩緩滑下。

更妙的是含包欲放的蓮化上立上一隻蜻蜓,實有錦上添花之美。 蓮不空有一身美,它還有一身寶貝。

從花到根,細細談來都有道不完的作用‘藥物功能的花芯,消熱去毒的蓮子,清香美味的藕。

我愛蓮,不關愛它的美,愛它的作用,還愛它的與衆不同。

似乎蓮總與人隔着一段距離,不讓人玩弄於手中,而它直直地立在水中央,想採它也無能爲力。我想這也是我愛蓮的原因之一吧。

玫瑰象徵愛情,菊花代表思念,那蓮就是帶邊純潔拉吧。

觀音座下的是蓮,仙姑籃的是蓮,這說明蓮在中國人眼裏是多麼神聖啊。 2 蓮,猶如水中的嬌蘭佳人,它有肌骨瑩潤的嫺靜,它有蘭心蕙質的幽雅,它有清絕悠揚的氣度。

千百年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爲之折腰,無數的。

6.周敦頤詩詞名句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瀼溪書堂》

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此俗良易化,不欺顧相飲。廬山我久愛,買田山之陰。田間有流水,清。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大林寺》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水色雲含白,禽聲谷應清。天風拂襟袂,縹。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春晚》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絕

《任所寄鄉關故舊》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停杯厭飲得醪味,舉筋常餐淡菜盤。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按部至春州》

按部廣東經數郡,若言嵐瘴更無春。度山煙鎖埋清晝,爲國天終護吉人。萬里詔音頻降下,一方恩。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劍門》

劍立溪峯信險深,吾皇大道正天心。百年外戶都無閉,空有關名點貢琛。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思歸舊隱》

靜思歸舊隱,日出半山晴。醉榻雲籠潤,吟窗瀑瀉清。閒方爲達士,忙只是勞生。朝市誰頭白,車。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按部至潮州題大顛堂壁》

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牧童》

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遊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琳宮金剎接林巒,一徑潛通竹樹寒。是處塵埃皆可息,時清終未忍辭官。

《題冠順之道院壁》

一日復一日,一杯復一杯。青山無限好,俗客不曾來。往事已如此,朱顏安在哉。寄語地上客,厲。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讀易象》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宿崇聖》

公程無暇日,暫得宿清幽。始覺空間客,不生浮世愁。溫泉喧古洞,晚磬度危樓。徹曉都忘寐,心。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遊山巔至大林寺》

三月山方暖,林花互照明。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水色雲含白,禽聲谷應清。天風拂襟袂,縹。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書仙台觀壁》

到官處處須尋勝,惟此合陽無勝尋。赤水有山仙甚古,躋攀聊足到官心。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題酆都觀·讀英真君丹訣》

始觀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機。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後更知微。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題清芬閣》

風雅久淪落,哇淫肆自陳。波瀾嗟已靡,汗漫□無津。紛葩混仙蕊,誰可識清真。先生李鄭輩,□。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題惠州羅浮山》

紅塵白日無間人,況有魚緋擊此身。關上羅浮間送目,浩然心意復吾真。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江上別石郎中》

落葉蟬聲古渡頭,渡頭人擁欲行舟。另離情似長江水,遠亦隨公日夜流。

詩人 周敦頤 朝代 宋詞

7.周敦頤經歷梗概和名詩句

周敦頤經歷梗概: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頤出生。

天聖二年(1024年),周敦頤8歲,其父病逝三年後,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投靠衡州(今衡陽)舅父、龍圖閣學士鄭向,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鄭家故宅後改爲濂溪周氏宗祠(今南華大學附一醫院處)。

1037年鄭向調任兩浙轉運使,周敦頤離開衡陽隨舅遷潤州丹徒縣(今鎮江市丹徒區)。

慶曆六年(1046年),二程的父親大理寺臣程響在南安認識了周敦頤,見他“氣貌非常人”,與之交談,更知其“爲學知道”,同他結爲朋友,隨即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至南安拜其爲師受業。

慶曆4年冬,移郴之桂陽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

至和元年(1054年),改授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到任時,當本地人得知他就是當年在分寧做官時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頤,就高興地說:“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選自《宋史·道學一》本傳)

嘉祐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舍,籤書署合州判官,共計五年。

嘉祐六年(1061年),遷國子監博士,通判虔州。

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

熙寧元年(1068年),轉虞部郎中,擢提點廣南西路刑獄,次年移知南康軍。

熙寧五年(1072年),定居於廬山濂溪書堂,熙寧六年(1073年)六月中,病死於此,終年57歲。

史籍可見,《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主要作品

《周元公集》

周子之學以主靜爲宗。平生精粹,盡於《太極圖說》、《通書》之中。詞章非所留意,故當時未有文集,《周元公集》爲編修朱筠家藏本。

《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是中國宋代周敦頤爲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 。全文249字。該文認爲,“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文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該文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羣中,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爲“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該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錄》、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案》等盡皆收入。

《通書》

《通書》是周敦頤讀易經的心得。學易經,搞預測的也多,搞風水、看相算命的還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麼樣?這些預測大師的境界、文化、氣質就未必能高明起來。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於儒釋道三教,在透過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將其心得寫了短短四十章。這四十章裏,融通了儒釋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釋道的智慧透過易經的讀書心得凝練在一起。

《愛蓮說》

從襯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從中表示自己對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名詩句】: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愛蓮說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8.關於周敦頤的愛蓮說

北宋學者周敦頤作品,是一篇議論散文。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遊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羅巖,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

“說”是古代文體之一。 譯文 水裏、陸上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很多。

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大多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污穢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香氣傳送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它筆直潔淨地挺立在那裏,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句句翻譯 題目解說以及文章賞析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可記事,可議論,相當於現代的雜文。 賞析“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透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爲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羣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

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

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透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

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蔓不枝”,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這一句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達的相反的意思。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

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

這也是他爲官的經驗總結,因爲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爲,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爲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

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瞭《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瞭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的之一罷了。這爲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

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裏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爲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爲強烈,爲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爲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