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樹有重兵把守嗎

來源:趣味經驗館 2.5W

大紅袍樹有重兵把守嗎

作爲一種瀕危物種,大紅袍樹在中國有重要的保護和管理。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和措施,加強了大紅袍樹的保護。然而,由於該樹種在野外生長地點較爲分散,保護難度較大,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生長地點可能設有相關的保護區、監測人員等機構和人員進行保護和管理,但不會有重兵把守。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大紅袍正宗樹有武警看守,大紅袍母樹武警看守圖

1.沒有看守。

2.的袍很。

3.生長在九龍窠是母樹大至今有350多年的歷史。

4.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爲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

5.但是雖然母樹大紅袍彌足珍貴,但其生長在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負責養護它的是當地茶葉局專業人士而並非坊間傳說的士兵軍隊。

6.但是歷史上母樹大紅袍確實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時間,那是上世紀30年代,當時兵荒馬亂,爲了保護母樹大紅袍,確實派了一隊士兵看守。

7.新中國成立後,治安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僱傭一農戶長年負責看守養護母樹大紅袍。

8.到現在,看護“茶王”由當地茶業部門指派專業人士進行。

9.擴展資料現在的母樹大紅袍依然健康生長着,這歸功於當地專業人士的精心呵護和科學管理:武夷山決定2006年起,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特別管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確保其良好生長。

10.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

11.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周邊的生態環境。

12.士兵看守大紅袍成了歷史,但是“茶王”的傳奇故事仍在延續,希望“茶王”長青,繼續見證其“子孫”大紅袍茶葉的輝煌。

福建爲何有一棵樹被投保一億元還曾經派士兵把手?

中國最貴的樹,非福建武夷山的母樹大紅袍莫屬了。是的,世界上僅存的三樅母樹大紅袍就在武夷山,自古以來,這幾棵樹每年生產的茶葉都是直接上貢國家,時期還有士兵看守,03年的時候,更是投保了1億元人民幣,如此國寶級的待遇,其他樹是遠遠比不上的。

很多人對大紅袍可能還不是很瞭解,這裏簡單介紹一下。這幾棵大紅袍位於武夷山九龍窼的懸崖峭壁上,因爲武夷山地勢比較高,所以這裏早晚的溫差非常大,而絕佳的土壤和獨一無二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這裏國家級的茶樹,大紅袍憑藉着“七泡八泡有餘香,九泡十泡餘味存”的醇香,被奉爲歷代皇室貢茶。

但因爲大紅袍對環境的要求非常之高,氣候的變化以及環境的污染使得這種無性繁殖的植物難以大規模的量產,而武夷山上的這幾株大紅袍,也是世界上僅存的母樹大紅袍,市場上所有的大紅袍品都是由母樹大紅袍無性繁殖或者拼配而來的,所以可見這幾株大紅袍多麼地珍貴。

母樹大紅袍不僅數量上,年產量也非常有限,六株母樹大紅袍年產8兩,據說當年毛曾送4兩大紅袍給美國總統被其吐槽小氣,但毛後來解釋說本國已經送出了“半壁江山”給美國了,美國總統才明白這大紅袍的重要性,是的,不是普通人能喝得上的茶。

那如果普通人想要喝怎麼辦?沒錯,拍賣!98年20克的純種大紅袍賣出了15.68萬元高價,05年則以20.8萬20克的價格賣出,而07年之後,再有錢也喝不到了,因爲決定停止對母樹大紅袍的採摘,最後的20克送給了國家博物館珍藏。

所以你就會明白爲何這麼不起眼的幾株大紅袍,在明國時期竟然有士兵看守,以及花一億元給母樹大紅袍投下了鉅額的保險,這也重新載入了植物保險的新紀錄,所以說嘛,人不可貌相,看看馬雲......

關於國寶級的大紅袍,也流傳着這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個皇帝生病了,一個狀元採摘了武夷山的這幾株大紅袍的茶葉送去給皇帝喝,後來皇帝的病竟然奇蹟般地好了,爲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將狀元身上穿的紅袍披在母樹大紅袍茶樹上,而這種茶樹也被冠以“大紅袍”的名字。

中國最珍稀的植物,武警24小時守護,這是什麼?

茶的歷史在中國已經相當悠久,難以追溯本源,但飲茶的歷史至少在中國文明之初就已經誕生了,“茶聖”陸羽在中國第一部《茶經》當中說: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神龍氏嘗百草,發現的茶葉,並且判斷茶是一種藥。

茶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當中,也是培育出了各種各樣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等等,而勐庫大葉茶,勐海大葉茶,鳳慶大葉茶都屬於國家級良種。

這幾種國家級良種的茶雖然相當的貴重,但是隻要有錢還是能夠買到的,然而有一種茶,就算有錢也喝不到,這種茶就是母樹大紅袍。

大紅袍,主要產自福建武夷山,屬於烏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不過被公認最好的大紅袍,是武夷山九龍窠大紅袍那三棵六株茶樹,據說,在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

就在他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好在遇到了天心永樂禪寺的和尚,和尚取了一些茶葉泡給他喝,病痛突然就消失了,他考中狀元之後,就來答謝和尚,在問及茶葉出處時,和尚就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披在茶樹上,因此就稱爲“大紅袍”。

那麼武夷山九龍窠那幾顆大紅袍有什麼特殊呢?這三棵六株,已經有了360多年曆史了,被稱爲母樹大紅袍,這六株又共有6個品系,其中兩株爲無性繁殖所生,由九龍窠產出了大紅袍也是即爲尊貴。

二十世紀30年代當地部門就派兵開始把守,新中國成立後,只有一個農戶在保護,2000年武夷山替母樹大紅袍申報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後,母樹大紅袍被列爲《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不過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是在2006年以後,在此之前母樹大紅袍的茶葉還是流通市面,1998年,“豪宅教父”許榮茂就以15.68萬元的高價拍下了20克母樹大紅袍,2005年4月漲到了19.8萬,2005年第七屆武夷山紅袍節20克又拍出了20.8萬的高價。

2006年之後,武夷山就實行了特別管護,並且不再繼續採摘,2005年最後一次採摘茶葉,送給了中國博物館珍藏,不僅不準採摘,還有人特別照顧母樹大紅袍,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武夷山還會動用保護,可以說這顆母樹大紅袍是中國待遇最高的幾顆茶樹了。

什麼茶最稀少?

大紅袍最稀少,據說母樹只有6棵。常年有部隊把守。

大紅袍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不僅因爲神話有趣,更因爲始終十分神祕。它的神祕,首先在於它的稀貴。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如今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滿打大紅袍滿算,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自古物以稀爲貴。這麼少的東西,自然也就身價百倍。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這麼稀貴的茶葉,尋常百姓哪得一見,更不用說品賞了。事實上,大紅袍自從它爲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貢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層光環。可是,大紅袍究竟是否做過“貢茶”?歷史上武夷茶曾經被列爲貢茶,是現在有據可查的是位於九曲溪畔的御茶園之茶,從未有過位於九龍窠的貢茶。確認大紅袍的時間,最早不過1927年。1927年時是孫中山,之後是蔣介石;49年以後,便是毛了。孫中山蔣介石是否受過大紅袍不得而知。解放後崇安地方倒是給毛送過。可惜的是,毛並不喜歡,據說還下了專門指示,今後不要再送。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固執地認爲它是受過御封的“貢茶”。既然是貢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據武夷山的一些人說,早在時代,大紅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軍人看守過,最多時曾有一個排的兵看守。前不久,還有一篇文章,記述當年一位看守過大紅袍的老兵,從北方來武夷山故地重遊的動人故事。幾棵小小的茶樹,竟要派兵看守。這在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就連名氣比大紅袍大的多的西湖龍井御封十八棵母樹,還沒有這種殊遇呢。何時何地派兵守大紅袍,未見任何史料。倒是蔣介石到過武夷山,至今天遊頂上留有遺墨牌坊,也許是爲了保護蔣介石安全,在九龍窠設過崗哨?解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景區包括大紅袍在內的原寺產,統統劃歸附近的農場管理。於是便常有在九龍窠走動。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來。不過,是否有兵看守,並不重要。許多年來,大紅袍的的確確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長住在那裏專門看管。平時有人不用說,採摘製作時,茶葉局的領導必定親自到場監督;制好的茶葉,必須專人保管,使用時,每一片茶葉都必須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回憶,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學來要大紅袍茶苗,是拿了省領導的批條才准許剪走5根穗條的。這樣嚴密的管理幾棵茶樹,恐怕又可以創造一個吉尼斯紀錄了,大紅袍能不神祕嗎?

大紅袍在中國外交史上有何典故呢?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時,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贈送他四兩的大紅袍母株茶葉。由於尼克松不知大紅袍母株產量少而極爲珍貴,曾私下抱怨小氣。

周恩來後來爲此對尼克松解釋,說:“已經將‘半壁江山’奉送了。”,並把大紅袍由來告知,聞說尼克松聽後對此肅然起敬。

擴展資料:

名稱來歷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爲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爲大紅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紅袍

在我國,有警衛日夜看守的最貴的三棵樹是什麼樹?

“森林是我家,愛護靠大家”,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飛速,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可忽視,例如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和霧霾等等,爲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積極採取各項措施,而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種植樹木。樹木可以說是治理環境的大功臣,他們不僅能夠爲大地增添綠色,還可以爲空氣提供氧氣,並且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接下來小編將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國最爲名貴的三棵樹,它們的價值甚至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爲了保護這三棵樹,相關部門爲

它們

上保險,還配備專門的警衛人員。

第一棵樹: 武夷山的大紅袍

衆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採集和製作茶葉的國家,並且生產出來的很多茶葉都是舉世聞名,例如杭州的西湖龍井,黃山的毛峯,洞庭湖的碧螺春和信陽毛尖等等,茶文化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這較爲珍貴的三棵樹之一就是專門用來生產茶葉的大紅袍母樹,這棵樹位於福建省武夷山的九龍窠景區內,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並且這種大紅袍的數量極少,到目前爲止總共只有六株,其中兩株還是爲無性繁殖所生。

這棵大紅袍母樹的價格也很昂貴,在1998年,有着“中國豪宅教父”之稱的許榮茂先生曾以16.68萬元拍得此樹,而後這棵樹的價格不斷高漲。爲此,這個母樹產的茶葉也水漲船高,據說一克就需要一萬元人民幣。爲了保護此樹,武夷山的相關部門不僅爲它買了保險,還頒佈了一系列的條文規定,例如任何人不得采摘母樹上的茶葉。

第二棵樹:普陀山的鵝耳櫪樹

第二棵較爲珍貴的樹是普陀山上的鵝耳櫪樹,可能關於它的聽說比較少,但是它卻是全球的珍寶,只存活於浙江省的普陀山林中,實屬罕見。

那它到底有多罕見呢?全世界上只剩下我國這一株,好歹大紅袍還有六株呢。這最後的一株鵝耳櫪樹距今也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無論是在儲存物種還是增添普陀島自然風景區景色,亦或者是代表道教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義。

爲此,相關部門設定專門的管理局,並在這棵樹的周邊加壩維護,同時引種栽培,開展各種繁殖實驗工作以更好地保護鵝耳櫪樹。

第三棵樹:黃山的迎客鬆

最後一棵較爲珍貴的,也是人盡皆知的樹木,那就是黃山的迎客鬆。它位於黃山玉屏樓的左邊,文舒洞的上邊,依靠着青獅石生長,距今大約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爲“黃山的四絕”之一。可以說是黃山的代表景色,亦是安徽省的一個象徵。

迎客鬆,顧名思義,“迎接客人的松樹”,它的一隻“手”伸出,另一隻“手”優雅的放在褲兜,體態端莊,優雅大方,就好似在迎接遠方即將到來的客人。爲了保護它,相關部門爲它專門配備了一個護理員,由此成爲了我國唯一擁有“警衛”的樹木。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欣賞一下這三棵珍貴的樹木!

武夷大紅袍的傳說

關於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爲流傳着美妙動人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採茶時,寺僧以果爲餌,馴猴子採之,所以有人稱之爲“猴採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吹葉墜,寺僧拾製爲茶,能治百病。

3、大紅袍茶樹爲神仙所栽,寺僧每於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爲神仙所栽,凡人不能品嚐也。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地縣令於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後頂禮朝拜,在香菸繚繞中衆人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芽!茶芽紅豔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巖住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災年間,有一天遇見一位病危的白髮老人……急忙扶着老人進屋,把自己當飯吃的野菜湯送到老人手裏……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龍頭柺杖給老婆婆,又從口袋摸出二粒種子,交代用柺杖在地裏挖個坑,種下種子蓋好土,落些水……而後老人飄然騰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話,把種子種好,不久果真長出了茶樹,人們驚歎爲神仙所賜的神茶。

後來卻被當官的知道,可因沒能採到、喝到神仙茶惱羞成怒,把茶樹連根剷除……老婆婆爲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柺杖剛出門,就看見幾個男人正扛着·樹根走過來,老婆婆把柺杖放在樹根上,誰知龍頭柺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雲,載着那樹根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冉冉飛去,飛進了九龍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長出了茶樹……以後茶樹發了,長成三株。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紅袍的來歷。

6、御封貢茶: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間尋找仙草祕方,途中遇一老漢跌倒樹下險遭猛虎之類,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敘述原由,老漢爲報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龍窠採下茶樹葉子用布包好飛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馬直奔京城,將採來的茶葉煮湯給母后喝下,病情日見好轉,連喝幾天,母后病痊癒,皇帝大喜,連下二道聖旨:一是賜大紅袍一件,每年寒冬爲茶樹禦寒,二是封老人爲護樹將軍,世代襲職,每年採製進貢,自此武夷山就把這三株茶樹稱爲大紅袍。

7、貢茶珍品:說某年有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入把他擡回寺中,見他臉色蒼白,體瘦腹脹,就將九龍窠採製的茶葉用沸水沖泡給秀才喝,連喝幾碗,就覺得腹脹減退,如此幾天基本康復,秀才便拜別方丈說:“方丈見義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謝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狀元,並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見方丈道:“本官特地來報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說:“這不是什麼靈丹仙草,而是九龍窠的茶葉,狀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帶些回京進貢皇上,此時正值春茶開採季節,老方丈幫助狀元了卻心願,帶領大小和尚採茶製茶,並用錫罐裝好茶葉由狀元帶回京師,此後狀元派人把天心寺廟整修一新。誰知狀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醫無效,狀元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同時派入看營,年年採製,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這三株大紅袍就成爲貢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紅袍的人從未間斷過。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羣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纔可能使用。

飲用法:

投茶量約爲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茶壺及茶杯用90度之沸水沖洗後,將茶葉放入壺中,再衝入90度之沸水,將茶葉沖洗一次。

用85度開水注入壺內,焗泡5秒,然後注入茶杯享用。

第二泡用85度開水,焗泡10秒後享用。

第三泡用85度開水,焗泡20秒後享用。

效能:清熱去暑,去脂肪,去火清肝,防衰老。 大紅袍(巖茶)的沖泡

備器:對於大多數烏龍茶來說,基本上都適合蓋碗和紫砂壺沖泡。

潔具

這一環節對於大紅袍來說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須把沖泡器(蓋碗或紫砂壺)內外沖洗乾淨,而且必須熱透,經過幾次用心的試驗,這都很好完成。

賞茶

無論是沖泡者還是品飲者此時都應該認真地看看這個茶的外形,色澤,包括幹茶的香氣。當然,此時香氣尚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那麼透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聞到大紅袍的迷人香氣了。

置茶

置茶時,動作要快,儘可能地保持沖泡器的溫度。

洗茶

大紅袍的外形不像鐵觀音那麼緊結,所以這個洗茶過程可以簡單一些。入水之後,就可以馬上把洗茶水倒出來。還是不建議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分入品茗杯的做法。

沖泡

在巖茶的沖泡中,高衝顯得非常重要。高衝時,最好讓茶葉在蓋碗中能翻滾起來。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出湯

大紅袍的沖泡其實簡單,先是放鬆,然而抱着愉快,喜悅,與老友重逢似的感覺去感受茶。行雲流水似地拿起蓋碗,出湯,OK。完成了,感覺自己像個藝術家一樣的完成一幅作品的酣暢淋漓。這泡茶湯肯定會讓你的五臟六腑都服貼了。

分杯

把茶湯均勻地倒入各聞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

因爲大紅袍的香高,在沖泡過程中,都會有滿室生香的效果,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起放置在客人面前,把聞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雙手搓動聞香杯,微微閉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左)

品茶

因爲大紅袍名聲在外,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時候都會有點迫不及待的。這時候其實還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賞,玩味之感,緩緩吸入茶湯,慢慢體味,徐徐嚥下。稍靜,感受喉頭及下腹的感受。

名茶揭祕

大紅袍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不僅因爲神話有趣,更因爲始終十分神祕。它的神祕,首先在於它的稀貴。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如今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滿打滿算,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自古物以稀爲貴。這麼少的東西,自然也就身價百倍。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這麼稀貴的茶葉,尋常百姓哪得一見,更不用說品賞了。

事實上,大紅袍自從它爲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貢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層光環。可是,大紅袍究竟是否做過”貢茶“?歷史上武夷茶曾經被列爲貢茶,是有據可查的是位於九曲溪畔的御茶園之茶,從未有過位於九龍窠的貢茶。確認大紅袍的時間,最早不過1927年。1925年前是孫中山,1927年後是蔣介石;49年以後,便是毛了。孫中山蔣介石是否受過大紅袍不得而知。解放後崇安地方倒是給毛送過。可惜的是,毛並不喜歡,據說還下了專門指示,今後不要再送。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固執地認爲它是受過御封的”貢茶“。既然是貢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據武夷山的一些人說,早在時代,大紅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軍人看守過,最多時曾有一個排的兵看守。前不久,還有一篇文章,記述當年一位看守過大紅袍的老兵,從北方來武夷山故地重遊的動人故事。幾棵小小的茶樹,竟要派兵看守。這在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就連名氣比大紅袍大的多的西湖龍井御封十八棵母樹,還沒有這種殊遇呢。

何時何地派兵守大紅袍,未見任何史料。倒是蔣介石到過武夷山,至今天遊頂上留有遺墨牌坊,也許是爲了保護蔣介石安全,在九龍窠設過崗哨?解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景區包括大紅袍在內的原寺產,統統劃歸附近的農場管理。於是便常有在九龍窠走動。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來。不過,是否有兵看守,並不重要。許多年來,大紅袍的的確確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長住在那裏專門看管。平時有人不用說,採摘製作時,茶葉局的領導必定親自到場監督;制好的茶葉,必須專人保管,使用時,每一片茶葉都必須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回憶,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學來要大紅袍茶苗,是拿了省領導的批條才准許剪走5根穗條的。

大紅袍是什麼啊?

一、簡介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裏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巖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

【別名】大和紅、鏽釘子、油根、扁皁角

【來源】爲豆科秔子梢屬植物毛秔子梢,以根入藥。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

【源形態】小灌木,高約1米,通體均被鏽色硬毛。根直而長,可達50釐米,常有鏽色油點,斷面帶淺紅色。莖直立,枝有棱。三出複葉互生。夏秋開花,總狀花序腋生或聚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蝶形花冠紫紅色。莢果斜卵形,僅一莢節,被貼生長柔毛,紫色網脈明顯。種子長圓形。

【性味歸經】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調經活血,止痛,收斂。用於閉經,痛經,白帶,胃痛;外用治黃水瘡,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烤出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一、“大紅袍”的由來

關於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爲流傳着美妙動人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採茶時,寺僧以果爲餌,馴猴子採之,所以有人稱之爲“猴採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吹葉墜,寺僧拾製爲茶,能治百病。3、大紅袍茶樹爲神仙所栽,寺僧每於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爲神仙所栽。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地縣令於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後頂禮朝拜,在香菸繚繞中衆人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芽!茶芽紅豔如染。

武夷山大紅袍特點

大紅袍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橙黃至橙紅色,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紅,葉心綠。大紅袍品質最突出特點是濃醇回甘,潤滑鮮活,香氣馥郁,香高持久,巖韻明顯。

大紅袍

大紅袍茶水

大紅袍是什麼啊?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美景甲東南”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已栽製茶葉,民間就已將其作爲饋贈佳品。宋代列爲皇家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專門採製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 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爲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巖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巖峯聳立,秀拔奇偉,羣峯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爲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爲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迴轉,峯峯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羣峯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爲"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峯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巖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峯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溼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峯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爲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巖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爲石英班巖,中部爲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爲火山礫岩、紅沙岩及頁岩組成。《茶經》稱茶山之土"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巖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峯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巖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巖骨",使同屬自嘆不如。

武夷巖茶可分爲巖茶與洲茶。在山者爲巖茶,是上品;在麓者爲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爲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爲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爲"馬騮茶"(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巖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爲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廣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爲“凰單從”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羣之感,故稱單從。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不採”說,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武夷巖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樑章鋸概括得最爲簡練,即“、甘、清、香”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硃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還曾有“病之藥”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