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爲什麼被推上斷頭臺

來源:趣味經驗館 8.18K

路易十四爲什麼被推上斷頭臺

路易十四被推上斷頭臺的原因有多方面:政治失策、貴族特權的擴張和對民衆的壓迫。

他未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固執地堅持維持貴族特權和絕對主義制度

最終,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他被以叛國罪名逮捕,最終被送上斷頭臺執行死刑。

他的死亡也標誌着法國君主制的終結,讓人們迎來了法國大革命的新紀元。

路易十四並沒有被推上斷頭臺。

事實上,路易十四是法國曆史上最長壽的國王,他在位達72年之久,直至1715年逝世。

然而,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推上斷頭臺。

他是法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在1789年至1799年期間,法國發生了徹底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變革,導致君主制被廢除,國王和王后被處死。

路易十六試圖逃離法國,但被捕並送上了斷頭臺。

他於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被斬首。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路易十四怎麼上的斷頭臺?

路易十四是老死的,沒有被砍頭。

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歐洲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君主。

1660年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公主瑪麗年-泰蕾茲結婚,1683年瑪麗年-泰蕾茲死後他又與地位比他低的曼特農女侯爵弗朗索瓦絲·徳·奧比尼結婚。路易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的都長,他的曾孫路易十五才繼了他的位。

擴展資料

法國曆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

原因:路易十六召開了由教士(第一等級)、貴族(第二等級)和市民(第三等級)三個等級組成的會議,雖然路易十六的想法是對的,希望透過會議試圖向特權等級徵稅,來彌補之前支援美國戰爭的費用,但這激發了羣衆的不滿。

過程:慌亂之中的路易十六本準備堅守陣地,但讓他不由得害怕起來,國王一行人離開巴黎準備逃往奧匈帝國,然而路易十六一路上並沒有隱藏,一行人傍晚來到了聖默努爾德的驛站,站長德魯埃,認出了國王,並在馬車離開後通報了市議會,後者派德魯埃追趕國王。

德魯埃搶在國王前面到達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處的瓦雷納,這可是就在法國與奧匈帝國的邊界了,皇帝沒有逃掉,被抓了回去。被抓了的路易十六並沒有擺脫死亡,最終被押上了斷頭臺。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處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被送上斷頭臺之時,路易十六反而表現出了身爲國王的威嚴,完全沒有了平時那般懦弱的樣子,這讓許多認爲路易十六隻是一個懦弱君王的人都感到奇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路易十四

百度百科-路易十六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爲什麼要被砍頭?

諸位,是路易十六被砍頭的好不好,

按照本國教科書的一般說法,是因爲他妄圖復辟,勾結外敵,妄圖逃跑……等等自絕於人民的罪惡行徑

真實的原因是,激進派透過處死國王,來“進一步推動,打擊保守派”是立威的做法。

法國慶祝200週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路易十四快樂臺是什麼

路易十四快樂臺是斷頭臺。根據相關資訊查詢,易十六是法國皇帝,因治理不當被軍送上了斷頭臺,也是史上第一位被送上斷頭臺的皇帝,快樂臺也就成了斷頭臺,因內容魔性,被網友當成了梗。

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世爲什麼會上斷頭臺?

在223年前額今天法國國王路易十六1993年1月21日被送上了斷頭臺處死的。他到了刑場後,不忘記要求者不要加害在他生命最後時刻陪伴他的宮廷牧師。他從容地脫去衣服,高聲對圍觀的人們說:我的死是無辜的,我寬恕我的敵人們,我希望我的血會對法蘭西人有益。一個愛百姓的善良國王被送上了斷頭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時,保持着優雅的尊嚴,還顯得很善良。

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是9個月後被處死的。這位因奢侈和頑固堅持而被法國人痛恨的女人臨刑前也表現了十足的優雅和善良。她給即將成爲孤兒的8歲兒子留下遺言:永遠不要給父母報仇。(這個可憐的孤兒兩年後也在囚禁中死去)。她請求上帝寬恕自己,同時原諒所有的敵人。

米涅在《法國史》一書中談到路易十六之死時說:“一個最善良又最王,經過十六年半一心謀求幸福的統治之後,在39歲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給他遺留下一場。他比他的祖先哪一個都更適合於防止或結束這場;因爲他在爆發前能成爲一個實行改革的國王,或者在爆發後做一個立憲君主。”他是“唯一具有一切好國王所應有的畏上帝和愛百姓這兩個優點的國君。”

托克維爾也認爲路易十六是個善良的國王。他在《舊制度與大》中說,在路易十六時代“對自由和人的生命的尊重經常可見,尤其可以見到對窮人苦難的真正關心。”路易十六確實有一些注重民生的舉措,如賑濟、設立扶貧基金、辦慈善工場、建立乞丐收容機構等。托克維爾還認爲,路易十六時代經濟上也很繁榮。

一個善良的注重民生的國王在經濟繁榮時期爲什麼沒能制止發生?爲什麼會被送上斷頭臺?托克維爾認爲,對於一個壞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托克維爾這一說法被許多人提起,甚至有人因此害怕和拒絕改革。“一個壞在開始改革的時候最危險”這一論斷並沒有充分的依據,古今中外很多壞的垮臺都不是由於開始了改革,恰恰是拒絕改革。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也是由於他對改革的拒絕和抵制。

從強勢到,法國苦已久。路易十六之前,法國經歷了兩段長期的有特色的:路易十四的強勢和路易十五的。到了路易十六時,的“洪水”來了。

下游的洪水是上游的水勢造成的。本來,法國的文明並不落後。城市自治公社是法國人最先建立的;會議——由社會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協商會議——也早在1302年就召開了,比英國的模範議會只晚了7年。

但在由封建社會向民族國家轉型的過程中,法國走了強化的道路。會議沒有發展成爲制約和分享權力的機構,協商的功能也被消弱,1614年以後乾脆就不召開了;城市自治權利也被剝奪,國王的權力一直在加強。

波旁王朝建立後,法國出了兩個強勢領導人,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和路易。

使法國統治達至鼎盛。黎塞留實行鐵腕統治,強化集權,將不定期派至各省的欽差大臣變爲常駐總督,控制了地方行政、司法和財政大權,剝奪了地方勢力與民衆的參政權利。在控制方面,黎塞留出版自由,創辦了官辦報紙控制導向。在經濟方面黎塞留支援工商業發展,鼓勵外向型經濟,強化稅收徵管,使稅收大幅度增加,爲強化提供了經濟保障。

死在自己改良的斷頭臺上的法國國王是?

死在自己改良的斷頭臺上的法國國王是?

1.路易十六

2.路易十四

正確答案: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是法國曆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

路易十六因爲喜愛機械,也有一些機械改造成就。有一次發現斷頭臺的刀是直的,會延長犯人的痛苦,不夠人道。便改爲三角形。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年後,他這次改造的優點直接用到了自己夫婦身上。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處決。

革命的火焰將國王推上斷頭臺 中革命的火焰是指什麼?革命爆發的標誌?

你說的可能是法國大,它將國王路易十四推上了斷頭臺,法國大爆發的標誌是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的火焰是指法國大的領導者和法國大的精神。追問標誌是什麼?

追答1789年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路易十六被斬首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路易十六,在法國大歷史教學和研究中,人們總是把他描繪建構成爲這樣的形象:君主、暴君、不理朝政,生活上奢華糜爛,揮霍無度,終日與鎖爲伴,渾名“鎖匠”,就在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的那一天,他仍然在日記上寫着,今日無事。總之,正是路易十六的昏庸和殘暴引發了法國大,並把自己送上了的斷頭臺。   實際上路易十六確實昏庸、懦弱,成天恐怕得罪貴族。他不但對國務無什麼興趣,還對貪得無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言聽計從,使國家債臺高築,屢戰屢敗。但他並不暴虐。   “他早就應該被處死了!窮人繳稅,而豐衣足食、成天花天酒地的貴族卻免稅,這是什麼道理?” 這是路易十六被處死時一個農民激憤的喊話。   這段關於路易十六之死的描述讓人覺得路易十六更像是受到貪得無厭的老婆所連累。在更爲寬廣的視野和歷史中看待路易十六此人,他曾有“激進改革家”或“忽然改革家”的名聲,也試圖改革,以挽救國家危亡。   1774年,當路易十六執政時,他所承繼的是一個自路易十四時就已達到空前鼎盛的的王朝,國王的權力被看作是上帝的代表和化身。國王在其詔書中都要宣稱自己是“按照上帝的安排,法蘭西和納瓦爾的王”。在神授權力的名義下,國王擁有一切權力,成爲的君主。   法蘭西此時也是危機四伏。對人的漠視,對人的權利的剝奪和方式上的橫暴是空前的。在這樣的下,居於法蘭西底層的第三等級承載着整個國家的重負,但卻享受不到任何權利。稅收負擔全落在貧困者身上,使他們更加怨聲載道。同時,官僚制度充滿惰性、人員懶散、行政管理龐雜而且混亂。   的和不合理性自然引起了種種不滿和反抗。龐大的帝國受到了種種困擾,此時路易十六認識到現存的“舊制度”必須進行改革,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要解決國家的財政危機。南懷瑾先生在《老子他說》中提到:   法國的中興英主就是自稱爲“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窮兵黷武之外,又加上窮奢極欲,建築了名城凡爾賽宮等處。五六十年之間,傳位到曾孫路易十五手裏,在極度的豪華以後,不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反而變本加厲,“揣而稅之”。因此給後代子孫——路易十六留下國債四十億之巨。如此局面,當然不可長保。   路易十六決意要借財政問題向貴族開刀了,他同時對讓人生厭,舉國怨恨的“舊制度”進行改革。這種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一項舉動,關乎國家前途。這次改革在復旦大學李宏圖教授看來是充滿着悲情的。路易十六的確有過一番努力:   路易十六當政後,首先任用了73歲的重臣莫普,想借他的威望和經驗來幫助他理順現存的混亂,但這樣的目標沒有實現,國王旋即起用有新思維的杜爾閣。杜爾閣上任後,他制定了一個宏大的計劃,準備取消一切奴役,一切特權。具體來說,他建議免除農民的徭役,取消省界的壁壘,廢除貿易的關卡,振興工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讓貴族和僧侶同第三等級享受一樣的稅率。在上,他想利用現存的省議會的途徑,擴大開放,讓人民能夠獲得權利,參與國家的生活。   這項改革,按照路易十六的說法,杜爾閣和他自己是想要爲人民謀求利益。但是,這項改革計劃由於受到特權階級的反對而無法推進,在特權階級的一片反對聲中,路易十六隻好免去了杜爾閣的職位,改由馬爾澤布爾來繼任。與杜爾閣一樣,馬爾澤布爾也是主張要給每一個人以權利的。在法律上,取消拷打供,給被告人以辯護的權利;在上,取消國王的“密札”和新聞出版檢查,讓所有人都有人身安全和言論出版自由;在宗教上,反對宗教,實現宗教自由。由於他的改革與杜爾閣差別不大,依然無法進行,他也同樣落了個下臺的結局。隨後克呂尼走馬上任,但好景不長,僅僅六個月他就下了臺。   路易十六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爲財政總監,企圖進行改革,將希望寄託於貴族們與國家共渡難關,主動放棄自己的一些權益和利益,只不過特權階級對此不屑一顧,甚至堅決反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路易十六召開多少年沒有行使過權利的會議了,1788年的8月8日,國王同意在第二年的五月召開會議。 他萬萬沒想到此舉反而促成大的提早來臨,導致自己被送上了斷頭臺。而後人也多了一個啼噓憑弔,寄予無限的同情的對象。   1789年的5月5日,會議如期召開。剛開始,當國王走進會場時,全場熱烈鼓掌,國王表示了希望能夠在現有的和程序內解決問題的願望。隨後,貴族階級拒絕合作,第三等級只好自己單獨組成國民議會。眼看就要爆發,路易十六竟然暗中調派軍隊試圖威脅第三等級,雙方展開了衝突。7月14日,人民羣衆攻佔巴士底獄,以此爲標誌,正式爆發。南懷瑾先生如是評價:“路易十六明知危殆,始終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魄力,甚至還要矢上加尖。終至‘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後,各地區紛紛要求審判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曾將大量勾結國外勢力的密函藏在祕密櫥櫃裏,並用他自己精心打造的鎖鎖住,然而沒想到的是,這把鎖竟然被他曾經最爲寵信的鎖匠加曼開啟了。罪證激怒了人們,最終1793年1月18日,路易十六被控勾結外人,泄漏軍事祕密,出賣法國,罪名成立,被國民公會判死刑。   1793年1月21日,法國巴黎協和廣場的人潮洶涌,氣氛是那麼的歡騰、激昂。國王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在人民的歡呼中,人頭落地!不過,路易王直到臨死前,仍堅稱自己無辜。他是在早上十時被公社押來這裏的,手臂被反綁在背後,走上斷頭臺。這時,他高喊起來:“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米涅說:路易十六,以他的胸懷和品德來說,是最適合於他那個時代的。當人們對獨斷的不滿時,他就自願地放棄這種的做法;當人們對路易十五的荒淫揮霍感到憤恨時,他能夠品行端方,生活儉樸。人們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改革時,他也能夠體察公衆的需要並立意要給予滿足。但是,改行仁政和繼行都是困難的,因爲要改革,就要有力量使貴族特權階級服從改革。在這一改革的過程中,路易十六缺乏堅強的意志,實際上只有這樣的意志才能完成國家的重大變革。他頭腦清楚,心地正直、善良,但是性格不夠堅定,在他的所作所爲中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他的改革計劃所遇到的阻力是他所意想不到的,也是他未能加以克服的。因此,正如一個君主因拒絕改革而遭到毀滅的結局那樣,他是由於嘗試改革而毀滅的。   在米涅的筆下,路易十六不是什麼暴君,而是“心地正直、善良”,“他沒有任何野心,因此他可能是唯一沒有權力野心的國君,唯一具有一切好國王所應有的畏上帝和愛百姓這兩個優點的國君”。在者的步步爲營面前,路易十六步步退讓,而實際上如果不惜代價從一開始就堅決抵抗的話,他甚至有可能在有生之年保住王位。   也有意見指出米涅在談論歷史人物的時候過於同情、過於微觀的考慮了個人情感。在路易十六的問題上,反覆強調其人善良的本性,殊不知西諺雲“地獄的道路是由善良的願望鋪成的”。作爲一國之君,路易十六過於缺乏剛毅的性格,作爲非常時期的法國君王,這樣的性格害人害己。

爲什麼路易十六會被推上砍頭臺?

路易十六之所以被推上斷頭臺,是社會大背景的趨勢所引導的,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查理一世出身尊榮,他的父親是詹姆士一世,他的母親是丹麥公主安妮,查理一世是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查理一世在小的時候身體非常孱弱,但是他卻天生聰穎機靈,所以深受詹姆士一世的厚愛。

法王路易十六繼位於1774年,當時法國連年災荒、饑民遍地、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但是,路易十六隻知道尋歡作樂,不務國事,王后馬麗·安東尼揮金如土,到1787年,法國債臺高築。

與其他國王不同,路易十六既不貪財,也沉溺於女色,反而天天待在自己的鐵匠房裏,整日研究的愛好,制鎖。此時的法蘭西已經岌岌可危,債臺高築,僅每年要償還的利息就佔到了國家財政總收入一半以上。

即便如此,路易十六還是沉迷於自己的愛好,整日想着如果製作一把好鎖。雖然他任命大臣進行改革,但都沒有成功,君主的統治深陷危機。隨着顯貴會議的失敗,會議召開,會中罷免改革派,並想要透過武力對付制憲議會,引發法國大。

因爲貴族、教士和與第三等級之間嚴重對立、矛盾重重,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開早已被廢止的會議。並在7月解除了被第三等級擁護的財政總監的職位,暗中調遣軍隊,驅散制憲議會,直接導致了巴黎人民起義,後來法國大爆發。

1789年法國大中,路易十六在方面的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對他來說,治理一部這樣龐大的國家機器,遠不如設計小巧的鎖具那樣得心應手。

路易十六是一位沒落王朝的悲情國王,沒有才能的他坐上了王位,經歷法國空前絕後的浪潮,最終落得個斷頭的下場。路易十六之所以被推上斷頭臺,是社會大背景的趨勢所引導的,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最後時刻,路易十六不慌不忙地脫掉身上的衣服,對着圍觀的法國民衆高聲喊道,“我的死是無辜的,我寬恕我的敵人們,我希望我的血會對法蘭西人有益。”

擴展資料:

當拿破崙得知路易十六被人處死後,他忽發感慨,路易十六是因爲自己的懦弱才被他人冠上了“暴君”的稱號,拿破崙曾親眼看見路易十六低頭向人們認罪以及人民攻擊裏宮的情形。

他爲性格善良軟弱的路易十六感到悲哀,他甚至在給約瑟芬的信裏寫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路易十六跨上他那匹戰馬,勝利本來會屬於他的。”一個對沒有興趣的皇帝,最終落得悲哀的下場,後來,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宣佈取消死刑,斷頭臺這種恐怖刑具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路易十六

在法國資產革命階級中被送上斷頭臺的國王是誰?

路易十六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之孫,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也是法國曆史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制鎖的技術很高,且極富創意。法國大爆發後,路易十六組織立憲派擁立資產階級掌握實權。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1792年法國民衆組成的義勇軍打退了他國的侵略者,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人民迫切要求處死路易十六。後在吉倫特派的公開下,於1793年在巴黎廣場被推上斷頭臺。

中世紀法國曆史上的鐵面人的事情?

1789年7月14日,憤怒的巴黎市民摧毀了巴士底獄。人們在監獄入口處發現了一行字,寫着:囚犯號碼64389000,鐵面人。那麼鐵面人到底是誰呢?這件事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歷史小說《布拉熱洛納子爵》,反映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生活。這部小說中留下了一個法國曆史上著名的“鐵面人”的傳說。但是,至今,人們都無法知道,“鐵面人”到底是誰。 大仲馬筆下的鐵面人 在大仲馬筆下,鐵面人的故事是這樣的。阿拉宓斯祕密地從巴土底獄救出了被囚禁的路易十四的孿兄菲力普,並設計讓他坐上王位,反把路易十四關入巴土底獄。但一晝夜後這一計謀被火手隊長達爾大尼央識破,他幫助路易十四重登王位,而菲力普則再入囹圄,並且臉上永遠蒙上了一層面罩。 後來,英國人拍攝了“鐵面人”電影,在《鐵面人》影片中,菲力普剛出生就被送出王宮,後來被路易十四發現,就他囚禁在聖馬格麗特島上;內政大臣科爾伯和達爾大尼央對路易十四荒淫無度的生活極爲不滿,便設計救出菲力普 ;經過化妝的菲力普在宮廷舞會上被錯認爲路易十四,而真正的路易十四卻被戴上了鐵面罩,囚禁終生。 伏爾泰第一個從歷史學角度提到這件事,他的《路易十四時代》記載,1661年,一個身材高大、年輕、漂亮、高雅的不知名的囚犯,被極端祕密地押送到聖馬格麗特島上的一座城堡。這個囚犯一路上戴着面罩,面罩的護頦裝有鋼製彈簧,使他能戴着吃飯而不感到絲毫不便。看押人員奉命,如果他取下面罩就殺死他。後來,這個無名氏被轉到巴士底獄,住宿非常舒適,頭等飯菜,典獄長很少在他面前坐下。蒙面人於1703年死去,至於他究竟是誰,伏爾泰沒有下文。 種種猜想 十九世紀末,有膽假設囚犯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說查理一世沒有死在斷頭臺上,而是有人代他受刑;後來查理來到法國,成爲路易十四的階下囚。但是,路易十四把死裏逃生的查理一世關起來的原因是什麼?沒有下文。 有人認爲,戴面罩的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婚後不和長期分居,安娜在與情人的交往中身懷六甲,不久即生下了路易十四。爲了掩住馬腳,安娜的情人、路易十四的生父只得流落他鄉。路易十四登基後,其生父偷偷返回向兒子乞求賞賜。路易十四既怕醜聞暴露,又不忍心加害生父,於是關入巴士底獄,戴面罩。 也有人斷言犯人是法國的頭子拉雷尼。當時宮廷御醫帕·科齊涅在路易十三死後解剖屍體,發現死者並不是路易十四的父親,就將祕密告訴了拉雷尼。宮廷爲了防止這一醜聞傳開,拉雷尼就成了終身囚犯。 還有更多的說法。有說是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富凱的僕人愛斯塔斯·多熱,富凱曾是路易十四的寵臣,侵吞被捕入獄,當局宣佈富凱突然死去,但是死者是多熱,富凱則在面罩掩益下活着。或者說多熱的父親是前首相黎塞留的侍從,知道許多王室醜聞,多熱本人是近衛軍中尉,在王宮殺死了一個聽差而被捕,成爲鐵面人。 也有人認爲蒙面囚犯是意大利的馬基歐裏,他得罪了路易十四。一些人認爲鐵面人是路易十四和德·拉瓦里埃小姐的私生子、年輕的維爾曼杜阿伯爵。這位伯爵使王位繼承者蒙受了恥辱,因而遭受此難。另有些人認爲,鐵面人是在同土耳其人作戰時失蹤的波福公爵,甚至有些大膽的幻想家認爲戴面具的是一位婦女…… 戴面罩的囚犯究竟是誰呢?伏爾泰曾經說:“這個囚犯無疑是個重要人物”,但又說“他被解送到聖馬格麗特島時,歐洲並沒有什麼重要人物失蹤”。這確實是個令人費解的謎。囚犯的身份雖還不明確,但無疑他是一個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再也沒有人知道 掌握這一囚犯祕密的軍務大臣努發後來突然死去了,據猜測他是根據國王的旨意服毒自殺的。他的檔案室裏涉及神祕罪犯的大量檔案也被清理出去。據伏爾泰說,在最後一個知道這個奇怪祕密的大臣夏米亞爾臨死前,其婿拉費德元帥曾跪在岳父面前懇求他告訴自己,那個僅以“鐵面人”的名字爲人所知的人究竟是誰。夏米亞爾回答說:這是,他曾經宣誓永遠不泄露。 在十八世紀,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曾先後下令對鐵面人進行了多次調查,其結果世人一無所知。是沒有搞清楚呢?還是有意封鎖呢?據傳,路易十六曾表示要確保鐵面人的祕密。 “鐵面人”的故事象一面鏡子,映出了法國統治的黑暗。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時期,法國的王權達到頂點。當時盛行的“密封信令”制度給上層社會造成了一種恐怖氣氛:機關持有加蓋國王印章的空白逮捕令,可不加審訊而捕禁任何人。 有不少人在巴士底獄中關押了十餘年,卻無人知道他犯了什麼罪,甚至監獄官也不知道是依誰的意志將其抓起來的。法國大前,巴士底獄中關押的大量“”類囚犯,都是法國王權的結果,因此,法國大從攻佔巴士底獄開始,就是法國資產階級和人民羣衆與法國統治嚴重對立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