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功夫茶有什麼講究

來源:趣味經驗館 1.84W

喝功夫茶有什麼講究

喝功夫茶有以下幾點講究:

1. 選購好茶:功夫茶講究以高山、有名、優質的茶葉爲上,可以在正規的茶葉專賣店或者購買渠道購買合適的茶葉。

2. 準備好茶具:功夫茶需要用到特定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漏、茶船等等。茶具應該乾淨,無異味。

3. 準備好水:選用清泉或者過濾後的水美味可口,不宜使用自來水或者裝置過濾的水。

4. 注意控制水溫: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水溫,其中綠茶、白茶、黃茶需要80℃左右的水溫,烏龍茶需要90℃-95℃左右的水溫,紅茶需要100℃左右的水溫。

5. 茶葉數量的掌控:一般情況下,每克茶葉需要80-100毫升的水,具體的茶葉與茶水比例可以根據個人口感自行升降。

6. 沖泡時間的控制:泡茶的時間也需要適當控制,茶葉的浸泡時間決定了茶的品質,綠茶、白茶泡茶時間一般在2-3分鐘左右,黑茶、紅茶和普洱茶泡茶時間可以更長。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喝功夫茶有什麼講究”主要包括:茶具、春風拂面、關公巡城、洗茶、茶具、春風拂面、關公巡城、洗茶,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茶具更好。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茶壺、茶杯、茶盤、茶墊、水瓶、泥爐、砂銚、欖核碳等是必備的茶具。而嚴格的烹製又需按泡器、納茶、侯湯、衝點、刮沫、淋罐、灑茶等程序進行,方能得到工夫茶之“三味”。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第一次沖泡出來的茶湯一般都是倒掉的,第二道茶纔開始用來品飲。 5.關公巡城(倒茶):浸泡10-15秒後把茶水沏入公道杯,再依次巡迴注入小的茶杯裏。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7.鑑嘗湯色(看茶)

5.關公巡城(倒茶):浸泡10-15秒後把茶水沏入公道杯,再依次巡迴注入小的茶杯裏。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7.鑑嘗湯色(看茶):觀賞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喝茶):趁熱細啜,但不能一飲而盡,應該先聞其香,後嘗其味,而且要先敬客人和長輩。潮汕(推薦閱讀:

3 7-8.洗茶: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

“喝功夫茶有什麼講究”主要包括:茶具、春風拂面、關公巡城、洗茶、茶具、春風拂面、關公巡城、洗茶,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茶具更好。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茶壺、茶杯、茶盤、茶墊、水瓶、泥爐、砂銚、欖核碳等是必備的茶具。而嚴格的烹製又需按泡器、納茶、侯湯、衝點、刮沫、淋罐、灑茶等程序進行,方能得到工夫茶之“三味”。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第一次沖泡出來的茶湯一般都是倒掉的,第二道茶纔開始用來品飲。 5.關公巡城(倒茶):浸泡10-15秒後把茶水沏入公道杯,再依次巡迴注入小的茶杯裏。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7.鑑嘗湯色(看茶)

5.關公巡城(倒茶):浸泡10-15秒後把茶水沏入公道杯,再依次巡迴注入小的茶杯裏。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7.鑑嘗湯色(看茶):觀賞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喝茶):趁熱細啜,但不能一飲而盡,應該先聞其香,後嘗其味,而且要先敬客人和長輩。潮汕(推薦閱讀:

3 7-8.洗茶: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

喝功夫茶的禮節

喝功夫茶的禮節:

1、初品奇茗:觀色、聞香後,開始品茶味。

2、再斟蘭芷:即斟第二道茶。

3、品啜甘露:細緻地品嚐。

4、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5、令略音韻:即慢慢地領悟茶的韻味。

6、敬獻茶點:奉上品茶之點心。

7、自斟慢飲:任客人自斟自飲,嘗用茶點,進一步領略情趣。

8、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有些純屬藝術誇張,於茶本身的滋味無關,但隨着生活好過了,欣賞表演也屬於業餘消遣。

功夫茶的品茶禮儀

1、品茶禮儀傳統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

2、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爲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3、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纔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爲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

潮汕功夫茶有什麼禮儀-潮汕功夫茶的禮儀知識

潮汕功夫茶有什麼禮儀-關於潮汕功夫茶的禮儀知識

  別看潮汕人喝工夫茶優雅熱情,其中可是大有文章。下面,我爲大家講講潮汕功夫茶的禮儀知識,快來了解吧!

  先尊後卑先老後少

  熟悉潮汕功夫茶的朋友對這句話並不陌生。斟茶時,潮汕人會遵循先尊老人、後是卑幼的順序來,而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

  按步就班之外,還得先敬賓客再敬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掌茶人才可以自己飲茶,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爲酒水常在常溫下飲用,而茶大多是滾燙的,杯中盛太滿的茶會使客人的手被燙傷,嚴重時還會出現失手打碎杯子的'尷尬情況,所以在斟茶時要衡量好。

  強賓壓主響杯擦盤

  意思是指賓客在喝茶時,要輕拿輕放茶桌上的物品,不要有舉杯時在茶桌茶盤上摩擦、杯碟相撞發出聲響等的行爲,否則被視爲“強賓壓主”的行爲。

  喝茶皺眉嫌茶壓主

  在潮汕人家做客,最好不要輕易露出皺眉的表情,因爲主人發現後,就會認爲賓客嫌棄自家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頭衝欺賓二衝待客

  沖茶時,頭道茶必須倒掉,除了因爲裏面有雜質不宜飲用,而且在潮汕習俗中,要是讓賓客喝頭道茶就是欺侮他們的意思。

  新客換茶待之有禮

  在賓主歡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時刻,若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立即換茶以表示歡迎,否則是會被認爲“慢客”的細節。換茶葉之後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飲,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卻之不恭“

  暗逐賓客恰如其道

  雖然潮汕人熱情好客,但有時因各類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賓客時,主人可長時間不換茶葉飲用。

  這樣,賓客知道主人已經暗暗下“逐客令”,爲了不自討沒趣,便會起身告別,而主人還會表示“惋惜”之情。

;

潮州功夫茶有哪些禮儀?

潮汕人鍾愛飲茶,乃至於把茶葉稱爲“茶米”,而在日常交際來往中喝茶也是必須的,因此潮汕功夫茶就有了許多的禮儀和禁忌。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爲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先客後主,司爐最末”: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沖茶者)纔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功夫茶禁忌

功夫茶不能空腹飲用,不可以浸泡太久,飯前飯後不宜飲用,隔夜茶最好不要喝。功夫茶要用開水沖泡,不能直接用冷水沖泡,否則會影響其口感,並且不宜將功夫茶沖泡開。

平時喜歡喝濃茶的話,可以放7~8克,杯子比較小的話,5~6顆就足夠了。沖泡功夫茶之前,首先要洗茶,意思是濾茶,用完全開的水過濾,清洗一遍後在放入茶杯裏,進行沖泡,這樣既能洗茶,也能洗茶具,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遍沖泡的茶葉才能飲用,關於沖泡停留的時間,一般是3秒左右,喜歡濃茶的話,可以泡的久一點,大約5~10秒。功夫茶具有減肥的作用,能促進腸胃消化,吸附體內多餘的脂肪,因此不可以空腹,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引起胃病。

功夫茶不能一直泡在茶壺裏,如果不喝的話,可以將功夫茶放進茶具裏面,下次飲用的時候,再將茶葉放進茶壺裏,如果浸泡太九的話,會影響茶葉的口感,並且會喪失茶味。隔夜茶最好長期飲用,偶爾飲用沒有問題,如果剩餘大量的茶水,可以用來刷牙。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禮儀: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已成爲當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內容。飲工夫茶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際禮尚,因而產生了許多禮俗。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禮儀,一起來看看。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禮儀

  作爲主人,泡茶待客,對於“茶葉”是非常有講究的:

  “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主人沖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爲裏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換茶”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爲“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羣衆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遇到飲茶時間過長或是互相的話不投機,主人故意不換茶葉,這時,客人就要知道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辭。

  “無茶色”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爲“無茶色”。

  潮汕人愛喝茶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結合起來,演化成一種雅緻、儒氣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經有有關潮汕茶事的最早記錄,那時潮汕已經在宴席間有品茶的程序了。從燒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體現了“仁愛致祥”的儒家氣息。飲工夫茶不是以解渴爲惟一目的,它繁瑣的技藝、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種藝術化的品飲。工夫茶濃而不膩、淡而悠遠的清香,淳樸天然,令人在品茗過程中心神清淨,一種享受生活的感覺油然而生。

  很多諺語就體現了潮汕人飲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請之間,潮汕人的溫文儒雅展現無遺。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爲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先客後主,司爐最末”。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後敬自家人。待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沖茶者)纔可以飲喝,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強賓壓主,響杯檫盤”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任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喝茶皺眉,表示棄嫌”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爲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飲茶的時候主客之間的禮讓更是體現在“先尊後卑,先老後少”這句諺語之中,蔡先生說到:

  “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潮汕地區地少人多,農業生產精耕細作。精巧的生產方式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細膩心靈,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沖泡程序的講究,又與潮汕人細膩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從茶葉的採製,茶具的選配,到用水、候湯、衝飲,都非常有學問,細膩講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細的性格特徵。此外,潮汕人有很強烈的文化認同感,那些闖蕩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這種“潮汕情結”。 “獨在異鄉爲異客”,遠遊的海外潮人總會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葉,見是家鄉來的客人,一定會以茶相待。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擇茶方式

  一、鐵觀音

  鐵觀音,茶人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說。“紅芽歪尾桃”是純種鐵觀音的特徵之一,是製作烏龍茶的特優品種。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裏羣山環抱,峯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爲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開彩,一年可採制春、夏、暑、秋四季。茶葉品質以秋茶爲最好,春茶產量最多,約佔年產量的40-45%;秋茶香氣最濃,俗稱“秋香”,產量約佔15-20%。鮮葉採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展開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並注意做到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片,不帶魚葉和老梗。還應注意不同生產地帶及不同採摘時間的茶葉不能混雜。

  鐵觀音,至今仍爲工夫茶客所鍾愛。在海內外多次名茶評比中,鐵觀音經常名列前茅。鐵觀音滋味醇厚,向有“七泡有餘香”之美譽。其外觀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一層白霜;又因揉捻手法精巧,條索緊結如鏍頭,納茶入罐十分方便,故成爲工夫茶之佳選。但從六十年代以來,隨着鳳凰水仙茶系的崛起,鐵觀音的“霸主”地位已發生動搖。

  二、鳳凰茶

  鳳凰水仙產於鳳凰山區,該區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烏崬頂達1498米,是粵東第一高峯。山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層深厚,雲霧多,曰照短而漫射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是理想的植茶之地。

  鳳凰水仙葉型較大,葉面平展,前端多突尖,葉尖下垂似鳥嘴,故當地稱爲“鳥嘴茶”。清明前後到立夏開採者爲春茶;夏茶在立夏後至小暑,秋茶在立秋至霜降間採製;立冬至小雪間採到的稱雪片。

  鳳凰水仙茶系品類曰趨繁富,質量不斷提高,名茶迭出,令人目不暇接:鳳凰單叢、白葉單叢、羣體單叢、黃枝香、黃金桂、奇蘭、蓬萊茗、八仙、浪菜……面對茶葉店中繁多的品種,有時還真叫人感到無所適從。

  喝茶講究色、香、味,喝工夫茶還要講究“喉底”,即啜茶後,齒頰留香,舌底回甘,有一股奇妙特殊而難以言狀的“山韻”。山韻一般是隻有高山茶才具有的,且隨品種、產地而迥異的獨特韻味,品味時須合口屏氣並略作吞嚥狀,方能較明顯地體味到。喝茶而能喝出山韻,是一咱至高無上的享受,亦是工夫茶最誘人的神妙境界。

  選購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今惑於金玉其外的包裝,迷信“分錢分貨”的而專揀貴的買,把茶購回家沖泡後卻連呼“上當”者,頗不乏人。一般來說,選茶時一要觀形:茶葉外形是否勻齊,條索是否緊實,顏色是否潤澤;二是要掂重:以手權衡,厚重沉實者爲佳,輕飄鬆散者次;三要嗅味:仔細嗅辨有無黴氣、煙焦氣、異雜氣。好的茶葉,有一種純正的令人愉悅的茶香,行家裏手甚至能辨認其蘊含的花香弄。

工夫茶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泡工夫茶有哪些講究?

工夫茶最早出現在明代,泡工夫茶講究高衝。工夫茶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閩南一帶最爲盛行,據說早在北宋時,潮州人就有了工夫茶這個稱號,功夫茶泡法則是盛行於明朝,明朝的時候,在唐朝煎茶烹茶和宋代點茶的基礎上對泡茶文化進行了更一步的發展,開始了功夫茶的泡法。

潮州工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爲潮汕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泡法的範疇,是瀹飲法的極致,工夫茶,工夫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茶道(茶藝)的傑出代表,據史料記載,最開始的工夫茶是指武夷巖茶(青茶),後來又指武夷巖茶(青茶)泡飲法,最後則泛指青茶泡飲法。

工夫茶的稱謂較爲精準,工夫茶即流傳於潮汕地區一帶,是指以烏龍茶爲主要用茶,以精緻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獨特講究程式的一種茶葉沖泡和品飲方式,最早記錄武夷巖茶泡飲法的當屬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其武夷茶記餘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

功夫茶是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 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爲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 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記載工夫茶是清朝最爲完善的,工夫茶是爲適應茶葉撮泡的需要,經過當時的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煉而成的品茶技藝。大約明代形成與浙江一帶的州府裏,擴展到閩、粵、等地,到了清朝,逐漸轉移到以閩南、潮汕一帶爲中心,到如今還是以潮汕的工夫茶爲代表。

喝功夫茶的禮節

先糾正一下,是“工夫茶”,不是“功夫茶”。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寫成“功夫”,但既然你要學喝茶的禮儀,這點你就應該搞清楚。

工夫茶講究要熱,涼了就不好喝了。再說了,那麼小杯,一口喝光沒什麼的。有些人怕燙,就喝得比較慢。兩種喝法隨你。

一般當客人要離開時,主人都會說“再喝多一杯”。既然人家都明說了要你喝,你總不好意思說不要吧?!

如果你真的喝到不想再喝了,不用說出來,直接不喝就行(我們那裏是這樣的)。但最好還是能喝就喝。

喝茶時要長輩先喝,自己才能喝,除非長輩不喝了。說到這,順便告訴你一個“沖茶”的禮儀:就算你是去做客也好,不能讓長輩沖茶。要麼是比你低輩或和你同輩的人衝,要麼你衝。(不過現在好象有些人已經不太講究這個了。)

潮州功夫茶之禮儀

據《中國文化百科》記載:“功夫茶,中國茶俗之一。福建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地區最爲流行。是清代以來繼唐宋茶俗而新興起的一種茶道。” 如今,功夫茶依然是廣東潮汕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事情,飯後、待客、聚會都少不了功夫茶的身影。

所謂功夫茶,那定是需要內功的。好的泡茶者能將每一杯茶的濃度、顏色、口感都控制到一樣,並能平衡每一泡茶的口感。這些都是需要泡茶者深厚的內功的,顯然這並不是馬上就能做到的,用當今流行的“匠人”一次來形容倒是貼切。

在潮州功夫茶中鳳凰單樅茶尤爲有名。相傳宋帝路過鳳凰山時乾渴難耐無處尋水,恰巧隨行太監認識茶葉,太監將茶葉的嫩尖採摘下來,宋帝放入嘴裏嚼了嚼,頓覺口齒甘甜、生津止渴。宋帝喜出望外,大加讚賞!居住在山上的人從此開始了學習研究及種植採摘的茶葉之道。明朝嘉靖年間的《廣東通志初稿》記載:"茶,潮之出桑浦者佳",此時潮安已成爲廣東產茶區之一。至清代時期,鳳凰茶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欣賞,並列入全國名茶。

"潮汕屋脊"——鳳凰山東南坡瀕臨東海,雨水充沛,氣候溫暖,空氣溼潤,晝夜溫差大,日照等特點使得鳳凰單樅茶主要產於鳳凰山的東南坡。按海拔分爲高山單樅、中山單樅及矮山單樅三類,其中高山單樅所產茶葉的品質最佳,中山次之,矮山再次之。有言云:高山鳳凰單樅所產茶葉,山韻悠遠,飲後回味無窮;中山鳳凰單樅所產茶葉,滋味尚可,茶鬼不屑飲之;低山鳳凰單樅所產茶葉,茶氣飄揚,大衆日常之物。單樅茶的名字源於每棵茶樹所產茶葉的味道都不一樣,即使是相鄰兩棵樹的茶葉泡出來的茶味道也不盡相同。

關於茶具的選擇,傳統的功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一蓋碗、一衝罐,三茶杯、一茶盤、一茶池、一壺、一鍋、一爐。《潮嘉風月記》中曾記載: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爲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爲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緻,類非近代物,然無款識,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各一。唯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杯,舊而佳者,貴如拱璧。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爲清絕,非拇戰轟飲者得領其風味。

古時飲功夫茶以三人爲佳,潮州功夫茶通常只准備三隻茶杯,擺成“品”字形,凸顯潮人重品德。多人則以輪流使用茶杯的形式喝茶。茶杯的擺放也是極爲講究。在晚輩與長輩同飲茶時,通常將中間的茶杯稍向前,對向威望最高的長輩,由其先順手取第一杯茶以示愛老敬賢(此時長輩一般不取正中間的杯,而是順手取左邊或右邊的茶杯,以示愛幼、謙卑與禮讓。),待威望最高的長輩取走第一杯茶再由排名第二的長者順手取第二杯,再是排名第三者取最後一杯。若飲茶人數超過三人,排名較後的晚輩則需等待前輩們飲完第一泡,再開始第二輪飲第二泡茶。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的取茶順序,講究“敬”長者,而長者也體現了“讓”的傳統美德,當所有人都按排位飲完第一杯茶,第二杯茶及以後的順序就相對較隨意了。茶杯擺放如圖1所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同輩之間飲茶三隻茶杯成正“品”字形沏湯。主人篩完茶之後,第一杯茶先給左手邊第一位客人(仍然是順手先拿旁邊的一杯茶,最後的人再拿中間一杯),再按該順序直到所有人端杯後主人方能端杯。同輩間飲茶茶杯擺放如圖2所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無論是同輩還是高低輩之間飲茶,泡茶者在第一泡時是不飲茶的(兩人對飲情況除外),泡茶者即爲主人的身份。

潮汕人把茶稱做“茶米”,由此可見茶在潮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南方人心目中的大米一樣不可或缺。功夫茶不僅是潮州人以茶會友,談笑風生的必備,更是潮州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功夫茶有哪些講究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透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單元您的行賄伴隨着這支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湖北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把子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武夷巖茶屬烏龍茶類,把武夷巖茶放入紫砂壺內稱爲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藝小姐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沖水時要沿着壺的邊沿衝,以免衝破“茶膽”。“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第五道:五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寓爲第二次沖泡。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這道程序完成後,一般要根據茶的品種和當日的氣溫悶茶1—1.5分鐘。悶茶的時間太短,茶色淺味薄,巖韻不明顯。悶茶的時間若太長,則“熟湯失味”,且茶味苦澀。

第六道:玉液移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要具備兩把壺,一把子砂壺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專門用於儲存茶泡好的茶湯,稱爲“海壺”或子壺。把母壺中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子壺,稱爲玉液移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熱再衝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江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第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稱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是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香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飲這樣說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瞄有龍圖案的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爲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爲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衆手傳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左側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爲快,而應當也恭恭敬敬第香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位置爲止。然後再從左側依次傳茶。透過捧杯敬茶,衆手傳盅,可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當每位客人手中都得到一杯茶後,茶藝表演進入新的階段。武夷功夫茶藝分爲兩個階段,前九道程序是由茶藝小姐操作,爲客人燒水、沖茶、斟茶、敬茶。從第十道程序開始,客人更直接參與茶事活動,賓主共同品茗賞藝。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客人用左手將描有龍鳳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提起來,這是聞香杯中的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隨着品茗杯溫度的升高有熱敏陶瓷燒製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成五彩色。這時要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頭一聞,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勢來端杯品茶。這樣拿杯即穩當有美觀。三根手指寓爲三龍。初品奇茗使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應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客人斟第二道茶。《全唐詩·題武夷》中寫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瑟鼓幾時回”。流霞原是寓酒,但在斟武夷巖茶時,茶湯清亮豔麗恰似流霞在杯中晃動,所以我們借用流霞來讚美武夷巖茶的湯色。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十第二次聞香。客人可細細地對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的美稱。“二品雲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來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表示斟第三道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用鼻子聞,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後像抽香菸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方法爲“蕩氣迴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鑑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食品第三道茶。透過品飲了頭兩道茶,茶的生澀感已消失,從第三道開始回甘。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就好像嘴裏含着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回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喝了頭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那樣慢慢玩味。嚥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你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看一看壺中的茶還能泡到第幾道。游龍戲水是把泡後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經多次沖泡後充分舒展的茶葉葉片,行話講:“看葉底”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稱爲“綠葉鑲紅邊”。在茶藝表演中,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水中玩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爲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爲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乾了杯中的茶,並把杯底朝天放回茶船。大家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