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活動有哪些

來源:趣味經驗館 3.29W

除夕夜活動有哪些

1、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

2、貼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3、貼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4、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5、守歲: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爲“饋歲”。

相互宴請,稱爲“別歲”。

除夕通宵不眠,稱爲“守歲”。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除夕夜是中國農曆新年的前夜,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在除夕夜,人們通常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除夕夜活動:

1. 守歲:許多家庭會在除夕夜整夜不睡覺,這被稱爲守歲。

人們相信這樣做可以辟邪、迎來好運。

在守歲期間,家人會團聚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飯,唱歌、跳舞、玩遊戲,共度歡樂時光。

2. 爆竹和煙花:除夕夜是燃放爆竹和煙花的重要時刻。

人們認爲爆竹聲和煙花能驅走邪靈,帶來好運。

在午夜時分,人們會點燃煙花和爆竹,歡慶新年的到來。

3. 祭祖和祈福:很多人會在除夕夜拜祭祖先,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人們會在家中擺放祖先的照片或牌位,燒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

4. 看春節聯歡晚會: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年都會在除夕夜舉辦盛大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內容包括歌舞、小品、相聲等,各種形式的文藝表演。

家庭會聚在一起觀看晚會,共享節日氛圍。

5. 包餃子:包餃子是中國傳統的除夕夜活動之一。

家人會一起動手包餃子,象徵着團圓和吉祥。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家人們會聊天、笑聲不斷,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

這些是一些常見的除夕夜活動,不同地區和家庭可能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和傳統。

除夕夜是一個家庭團聚、慶祝和祈福的重要時刻,人們會以歡樂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活動有哪些”主要包括:守歲、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貼年畫、掛燈籠、壓歲錢、貼年紅、貼門神、貼福字、燃爆竹、掃塵、守歲、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貼年畫、掛燈籠、壓歲錢、貼年紅、貼門神、貼福字、燃爆竹、掃塵,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守歲更好。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天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達旦不眠,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貼春聯,每家每戶都要挑一副大紅春聯,在春節期間貼在門上,給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這種習俗始於宋代,盛行於明代。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樑章鉅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論述了春聯的起源和各種作品的特點。

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年飯”或“家庭趣事”,因爲這頓飯會和舊年分開,迎來新的一年,所以也叫“分年”。

每個家庭的年夜飯都非常豐盛,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以示和諧和團聚。

他們必須在吃飯前向祖先獻祭,並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

除夕還有一項重要儀式,就是祭祖,其形式各不相同。

人們多半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表示慎終追遠之意。

很多地方,“小年”時送到天上去“言好事”的竈王爺,也需在除夕“迎回來”。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活動,除夕還有寓意團圓的年夜飯,還會在這一天進行祭祀祖先,長輩還會在吃完年夜飯後給晚輩發壓歲錢。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

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

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除夕活動主要有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熬夜守歲,打掃房屋,貼春聯,貼年畫,貼門神,放鞭炮,上墳祭祖。

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起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夜活動有哪些”主要包括:守歲、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貼年畫、掛燈籠、壓歲錢、貼年紅、貼門神、貼福字、燃爆竹、掃塵、守歲、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貼年畫、掛燈籠、壓歲錢、貼年紅、貼門神、貼福字、燃爆竹、掃塵,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守歲更好。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天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達旦不眠,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貼春聯,每家每戶都要挑一副大紅春聯,在春節期間貼在門上,給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這種習俗始於宋代,盛行於明代。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樑章鉅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論述了春聯的起源和各種作品的特點。

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年飯”或“家庭趣事”,因爲這頓飯會和舊年分開,迎來新的一年,所以也叫“分年”。

每個家庭的年夜飯都非常豐盛,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以示和諧和團聚。

他們必須在吃飯前向祖先獻祭,並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

除夕還有一項重要儀式,就是祭祖,其形式各不相同。

人們多半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表示慎終追遠之意。

很多地方,“小年”時送到天上去“言好事”的竈王爺,也需在除夕“迎回來”。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活動,除夕還有寓意團圓的年夜飯,還會在這一天進行祭祀祖先,長輩還會在吃完年夜飯後給晚輩發壓歲錢。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

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

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除夕活動主要有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熬夜守歲,打掃房屋,貼春聯,貼年畫,貼門神,放鞭炮,上墳祭祖。

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起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會有什麼活動?

除夕活動介紹: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爲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爲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爲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

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爲“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2、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衆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纔開始享用。  

3、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爲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

4、發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

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爲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要幹些什麼

年夜飯、貼年紅、祭祖、守歲。

年夜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也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

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

守歲: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有哪些節日風俗

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除夕日主要有吃年夜飯、貼出來、貼窗花、貼福字、貼年畫、祭祖、燒鞭炮、壓歲錢等風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除夕的風俗

1、吃年夜飯。除夕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習慣吃餃子,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慣;而南方地區,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綠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上佔有極大的優勢,所以在飲食的選擇上具有更多的選擇性。

2、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是除夕當天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除夕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除夕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3、燃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除夕晚上,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4、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除夕當天祭祖,在我這裏一般需要早晚兩次,而且會選擇最大最肥的公雞來祭拜,寓意來年也會大富大貴。

5、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6、守歲。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的故事傳說

傳說有一隻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會到附近禍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只好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有一年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着,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裏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爲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年”卻死了。因爲“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爲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


以上便是除夕的一些節日風俗以及故事傳說的知識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除夕的活動有哪些?

除夕的活動有: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爲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複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衆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纔開始享用。

4、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 

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除夕夜的風俗有吃年夜飯、燃爆竹、守歲等。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爲緊密。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爲“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除夕淵源

除夕,爲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爲“歲除”,意爲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除夕辭舊歲、迎新春。它與新歲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歲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

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除夕我們要做什麼

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除夕我們要做什麼

  除夕,也叫除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最今人愜意的茫吃年夜飯。清人頤欽卿《啼點錄,卷)2說:“除夕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欲呼‘閤家歡’。”臘月三十爲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終。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便成爲我國最重要的節慶。儘管過去從封印日至開印日都是過年活動期間,但從古至今最隆重的便是除夕與元旦這兩天。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風俗。稱爲“辭年”。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開祠,並且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還要點上大紅色的蠟燭,然後全家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焚香燃紙,敬迎渴竈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竈下,燈燭通明,全家歡聚,圍爐熬年、守歲。_新中國成立後,安神燒香活動漸廢,其他歡慶活動依然。近年來,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電視,參加娛樂活動等新內容。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這頓飯主食爲餃子,還有很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餚。

  如“魚”與“餘”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I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餚。吃過年夜飯便開始守歲,一到子時,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慶賀新年。

  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也有的壓在歲燭下,也有大人偷偷壓在小孩枕下其意義均相同,是爲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而有更大的收穫。

  年夜飯,是一頓早有準備的團圓飯。一些滷菜臘味,主婦早就做出來了。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做出豐盛的菜餚,歡慶今年的豐收,企盼來年能有更好的收成。筆者故鄉沔陽農村,年夜飯是以“沔陽三蒸”爲主菜的盛宴。

  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開始,有的人家一直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吃年飯時半掩大門,有的甚至把大門關起來吃。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打碗筷。吃完後,就要將桌上的碗筷收拾乾淨,趕快開啟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關着大門吃年飯,這規矩據說是用來哄騙八仙之一的鐵柺李的。原來,在很早以前各家各戶吃年飯的時候都是開着大門的。鐵柺李是個跛腳叫化仙,每次人家吃年飯的時候,他就提着籃子到各家討食。誰家窮誰家富,他把討來的東西提給玉皇大帝一看就知道了。富的,就給他一年遭幾次災,不許太富;窮的,就給他一年託幾次福,不要太窮。

  守歲,一般有兩種含義:對年長的人來說是“辭舊歲”,含有珍惜光陰之意;對年輕人來說,有爲父母益壽延年的意思。因之,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以獻一份孝心。

  另據《荊楚歲時記》雲:古人守歲,還要留一些守歲飯,待到正月十二日那天,把它撒到大路邊或街道旁,取其吐故納新的意思。

  除夕的由來

  除夕起源於中國先秦時代的一種“逐除”活動。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爲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爲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意思

  “除夕”中的“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爲“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爲“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病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有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等書。“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灘、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

  古往今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爲“饋歲”,“酒食相邀呼丁)爲“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爲“守歲”。“蜀之風俗如此。”(蘇軾《歲晚三首序》)。

  我國在多少年來,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雞、鴨、肉、魚,樣樣俱備,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除夕有哪些習俗?

除夕有貼春聯(最高興的時候)、貼窗花(民間的傳統藝術)、貼福字(寄予了深深祝福)、貼年畫(福祿壽喜財)、掛燈籠(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祭祖(緬懷先祖,感恩先祖保佑)、放鞭炮(祈福納祥去瘟疫)、年夜飯(闔家歡樂慶團圓)、發壓歲錢(壓住邪祟,辟邪驅鬼)、守年歲(辭舊迎新,燈火通明)等習俗。

1、貼春聯

貼春聯,這是最高興的時候了,小時候,跟着大人貼春聯的,端着用面做的漿糊,而且讀着還不熟悉的字,大聲的讀着,“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鞭炮聲聲辭舊歲,春聯戶戶迎新年”,無不讓人感到了過年的氣氛,還有濃濃的年味。

2、貼窗花

剪窗花:深受人們喜愛,是民間的傳統藝術,也叫剪紙,因爲大多貼在窗戶上的,像盛開的紅紅鮮花,所以叫“窗花”。現在,年輕人會剪紙的少了,而且印製的窗花應有盡有,各種各樣,比如年年有餘,花開富貴,龍騰虎躍,富貴吉祥等等,無不吉祥如意,多姿多彩,大家年前準備好,通常在大年這天早上,把家裏佈置一新,漂漂亮亮!

3、貼福字

“福”字:寓意深刻,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過去,人們透過福字寄予了深深祝福,內涵豐富,寓意有衣有田有吃,還有才有壽,是爲福!我們貼春聯的同時,少不了貼福字,通常大門口要求貼福字正正當當,端正大方。都說“福到了”!但大門口不要倒貼。而像米缸、水缸、垃圾桶等等,可以倒貼,還有講究啊!

4、貼年畫

年畫,範圍比較多,包括家裏張貼的年畫,像胖乎乎的小寶寶,寓意早生貴子!福祿壽星,寓意新的一年福祿壽喜財,一起到家啦。

5、掛燈籠

燈籠:又叫燈綵,紅紅的燈籠掛起來,象徵全家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讓家鄉年味更濃。貼完春節,開始掛燈籠,門口掛上一對紅紅的大燈籠,講究對稱,成雙成對,寓意好事成雙、福祿雙全,除夕之夜守歲,紅紅的燈籠,紅紅彤彤,燈光明亮,家鄉的年味更加濃厚。

6、祭祖

祭祀祖先,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人們緬懷先祖,感恩先祖保佑,祈求新年庇護,平安吉祥。祭祖時,準備豐盛的祭品,進行祭拜。祭祖形式多種多樣,但感恩的心一樣。有的都祖先墓地祭拜,有的人家請請到家裏,一起過年祭拜,還有的家族,統一請回家,整個家族祭拜,傳承孝道文化!

7、放鞭炮

正是鞭炮聲聲辭舊歲,祈福納祥去瘟疫。據說,除夕夜,一年獸叫夕,來民間傳播瘟疫,但是怕燈火和聲音。於是燃放煙花爆竹,迎接新年到來,祈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現在禁止燃放鞭炮,確實感覺年味沒有以前濃了。相信,可能明天就解禁了,看看專家怎麼說。

8、年夜飯

年夜飯,還是很講究的,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因此,雞是少不了的,臘月二十七宰公雞,已經準備好了,寓意大吉大利;魚也端上來,寓意富貴有餘,年年有餘;年糕:“年年高升”;紅燒肉:富貴滿堂,紅紅火火;餃子是交子,更是招財進寶等等。除夕夜,闔家歡樂慶團圓,歡歡樂樂過大年。

9、發壓歲錢

壓歲錢,寓意壓住邪祟,辟邪驅鬼,保佑新年平平安安,祝願晚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過年壓歲錢自然少不了。

10、守年歲

除夕夜 還有一個流傳下來的傳統,那就是守歲,辭舊迎新,燈火通明,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紅紅火火。曰:“守歲,終夜不眠,以待天明。”通常,除夕夜,家裏燈火通明,徹夜不熄,大家圍坐一起,暢談來年美好生活,期盼新年幸福美滿。更是珍惜過去的時光,迎接新年的光明。

除夕:

除夕,爲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爲“歲除”,意爲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除夕有什麼傳統活動

除夕的傳統活動包括吃年夜飯、貼年紅、燃爆竹、祭祖、守歲。

一、吃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爲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二、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三、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爲“紙炮”、“響炮”。

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四、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五、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除夕

除夕晚上幹什麼?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飯、守歲。祭祖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

在除夕這天晚上,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的時候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吃罷團圓飯,竈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春節(SpringFestival),即中國農曆新年(ChineseNewYear),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

除夕有哪些習俗?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也只是習俗之一。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幾個除夕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1、年夜飯

年夜飯必須要吃。年夜飯不單單是吃飯,更關鍵的是它的意義非凡,首先它代表着團圓,因此又叫團圓飯,一家人坐在一塊和和氣氣、團團圓圓、談天說地過新年;其次在吃年夜飯的時候,會準備魚,象徵年年有餘;準備雞,象徵着吉祥如意;準備年糕,象徵着年年高;準備紅燒肉,象徵着紅紅火火。這一切都寄託着對未來一年的美好願景!

2、貼春聯

春聯年畫必須要貼。不同地方習俗不一樣,在一些地方,流行臘月二十八貼春聯,但是很多地方都在除夕這天才進行。春聯上往往寫着很多吉祥祝福語,比如“迎春接福人財旺,和睦家庭萬事興”等等。貼春聯、貼年畫,都寄託着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憧憬,對家人、家庭的美好祝願。所以無論如何,咱們這個貼春聯貼年畫的習俗,必須要繼承,必須要去做!

3、守歲

守歲要堅持。在除夕這天的晚上,一般都會在零點以後休息,而且晚上不關燈,徹夜通明睡覺。爲啥要這樣做呢?因爲它有深刻的寓意。零點以後睡覺,一方面代表着爲長者、爲自己守歲,祈禱着長輩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對過去時光的緬懷。晚上不關燈,象徵着在光明中迎接新年,來年紅紅火火;另外也有驅逐病魔災難的意味!

4、祭祖

除夕要祭祖。在除夕這一天,一般很多人都會去祖墳(祠堂)祭祀,燒紙錢、放鞭炮、擺貢品,給已經逝去的長輩拜年,同時向先人祈福,希望他們保佑自己的家庭平平安安。因爲古人認爲,老祖宗即使已經逝去,但也會在天上關注着他的子孫,向他們祈福,會獲得更多的蔭庇。祭祖這個活動放在現代更有意義,是我國傳統美德孝敬長輩的顯現!

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作爲一年的新舊交替之際,我們在這一天所做的所有活動都是爲了除舊迎新、祈福消災。上面我整理了幾個習俗,如果你還知道有哪些習俗歡迎在下方評論處留言討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