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城簡單介紹

來源:趣味經驗館 3W

1、阿城,出生於1949年清明節。十二三歲時就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未讀完,“文化大革命”開始,去山西農村插隊,此時開始習畫。爲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在雲南時,與著名畫家範曾結識,兩人超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範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作家阿城簡單介紹

2、1979年,阿城曾協助父親鍾惦棐先生撰寫《電影美學》。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與父親的切磋研討、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爲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阿城於1984年開始創作。在處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現出自己的哲學:“普遍認爲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爲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普通人又復歸爲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爲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爲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小說一發,便震驚文壇,先後獲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秀中篇小說獎。此後又有作品接連問世,並寫有雜論《文化制約着人類》。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爲“文學新星叢書第一輯”出,共包括三個中篇《棋》、《樹王》、《孩子王》和六個短篇《會餐》、《樹樁》、《週轉》、《臥鋪》、《傻子》和《迷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