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有什麼習俗

來源:趣味經驗館 2.91W

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爲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1、祭財神 正月初五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也會祭財神,財神又叫做五路神,所謂五路指的是東西南北中,意

正月初五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中國民間“迎財神”的日子。

正月初五,就是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有諸多禁忌,到了初五這天都可以破除,破五因此得名,所以破五這天有很多民俗風俗習慣 放鞭炮 春節期間,並非天天都要放鞭炮,一般方便的日子爲:大年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老上海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爲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爲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黴運。 還有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

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爲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1、掃房子 大年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裏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裏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裏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說是

除了年夜飯要吃餃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特別的是,在今天津及附近地區(例如滄州市),還有“包餃子,捏住小人嘴”的習俗,說是讓小人來年閉上嘴,少說壞話。

大年初五的習俗: 一、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爲“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二、

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面條。因爲麪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面條寓意給家裏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破五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裏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什麼習俗?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幾大節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正月初五也是一個節日,俗稱“破五”。而且在這天也有一些習俗是我們要知道的。

春節在我們國人的思想裏就是新的一天,在前四天都很多要注意的事情,但是到了第五天就可以解除了,所以被人們稱爲“破五”。在這一天裏,人們都會放鞭炮。但是放鞭炮是有講究的,要拿着鞭炮從屋子裏面往外放,一直到門外才可以。

這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要把去年的不吉利和晦氣都清理出去,讓它們不能再回來,而且還有放“二踢腳”的,用腳踢得越遠越好。

人們也會在這一天祭財神。雖然這是南方的傳統,但是因爲是好寓意,所以很多北方人也把這個當成了一個習俗。而且因爲民間傳說財神有五個,分別是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他們也被稱爲五路神,也就是東西南北中這幾個方向都是有財氣的,所以人們就會在初五的凌晨整點開啟窗戶,然後燒香放炮竹,還有點菸花的,這是向財神表示歡迎。

接完了財神以後人們就會吃菜喝酒了,基本都會直接吃到天亮,畢竟想讓財神看到自己的誠意,希望新的一年裏能夠暴富。而且在這一天人們也會吃餃子,裏面要包上蜜棗和紅糖,寓意着好運早來、甜蜜和美。過了這一天之前因爲過年休息的商鋪都會開張了,所以他們都會在初五這天做好準備,初六就開業大吉了。

正月初五接財神是在什麼時辰 正月初五習俗盤點

初五的子時-青龍大吉時是接財神的吉時。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

婦女們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裏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

臘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五的習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五的習俗:

【臘月二十八】 

貼花花 、發麪、打年糕、蒸饃饃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祭祖、蒸饅頭

【臘月三十】

除夕、貼門神、貼春聯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守歲、

【正月初一】

春節、開門炮仗、拜年、貼春聯、給壓歲錢

【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北方祭財神 、祭祖

【正月初三】   

小年朝、赤狗日、穀子生日、禁食米飯

【正月初四】  

羊日、大年、 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

【正月初五 】  

破五、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放鞭炮,打掃衛生

正月初五迎財神習俗有哪些

人們在初四晚就會備好豐盛的酒席,供奉羊頭鯉魚,寓意吉祥、年年有餘;還要鳴放鞭炮,把“黴氣”從家中趕走,財神纔會下凡顯靈保佑我們來年發財致富,過上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

迎五路神,大年初五迎財神,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爲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破五”這天又俗稱"潑污",即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破除各種禁忌的“破五節”其實也是在宣告:“年”走了,不用忌諱了。

正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避邪免災的同時,把“晦氣”“窮氣”“黴氣”從家中趕走。同時也是店鋪開張、祭祀財神的日子,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

大年初五的習俗

大年初五的習俗:正月初五習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或窮神。初一至破*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初五要進行徹底的大掃除,將倒出去,又有了講究,叫“送窮”。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剁餃子餡時,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五又被稱作“破五日”,人們認爲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這段時間百事禁忌,人們的很多活動都受到了約束,諸如不準婦女串門、不準動針線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