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泉扎啤

来源:趣味经验馆 1.24W

金龙泉扎啤

金龙泉扎啤是一款来自中国的啤酒品牌,主要以瓶装啤酒和罐装啤酒为主。金龙泉扎啤酒取材自进口白麦芽和进口啤酒花,呈现出淡黄色的色泽,口感清爽,喝起来非常舒适。它也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拥有数百万的忠实消费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哈尔滨精酿小麦王哪个厂家好

哈尔滨啤酒金麦芽与金麦在口感上没有区别价格有差异,就是叫法不同。

哈尔滨小麦王和哈尔滨精酿小麦王的区别在于哈尔滨精酿小麦王是啤酒的一种,就是经过微孔膜过滤的啤酒。哈尔滨小麦王是一种鲜啤,但又有别于普通鲜啤。哈尔滨精酿小麦王是一种纯天然、无色素、无防腐剂、不加糖、不加任何香精的优质酒。通常扎啤是直接从生产线上注入全封闭的不锈钢桶中,喝之前只需通过扎啤机注入二氧化碳即可。这种酒避免了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因而味道更鲜更纯正。

2.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330ml多少钱一箱

为了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从包装到口味到价格需要不停地变换,刺激消费,这是营销手段。

哈尔滨啤酒现有30多个中高档产品品种。2001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的哈尔滨超干啤酒、哈尔滨牌10度金哈啤、哈尔滨牌11度超干精制啤酒(绿色2000)、哈尔滨10.2度超鲜啤酒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02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产品“一品纯生”。

哈啤纯生口感最好,技术含量最高。小麦王偏口重。清爽、清纯、超鲜偏度数低。超干是干啤,不是一码事。酒度最低的是哈啤无醇,只有0.5度。

3.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330ml

是正宗哈啤,但是口感上要差一些,工艺不一样。哈尔滨醇爽是哈啤里面价格相对较低的酒款,原麦汁浓度:9°P,酒精度3.3%vol。我常一次购买5箱330ml*24听的规格。它可谓是我家重要的口粮酒,虽然是工业拉格,但把他当做下饭开胃的啤酒,却非常合适。小时候喜欢吃饭喝可乐,长大后喜欢吃饭来一罐啤酒,既爽口又开胃。哈尔滨啤酒现在属于百威旗下,所以总体品质也不用担心。

4.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

1900年开始生产的。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产的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风行于中国各地。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油坊街20号,是中国第五大啤酒酿造企业,共拥有13家啤酒酿造厂。

哈尔滨是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尤其是在城市的形成和早期的开发建设中,到处存在着俄罗斯等西方移民的影子,据1913年的人口统计,在68549人的总人口中,俄罗斯人34313名,接近总人口的一半。

中国人23537名,犹太人5032名,波兰人2556名,日本人696名,德国人564名,人口构成如同当初的美国充满浓郁的移民气息,并在东方世界里存在着明显的种族结构西方化的特征,啤酒、香肠、面包等西方的特色饮食也成为了这个城市基本的生活所需。

扩展资料:

哈尔滨啤酒现有30多个中高档产品品种。如“中国公认名牌”、“黑龙江省首届啤酒精品”、“97消费者心中十佳理想品牌”、“国家名牌产品”、“97中国首届名优商品博览会金奖”、“哈尔滨市民最喜爱的商品”第一名等荣誉称号。1998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被评为哈尔滨市十佳企业。

2000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的“哈尔滨牌”注册商标被认定为哈尔滨市著名商标。2001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的哈尔滨超干啤酒、哈尔滨牌10度金哈啤、哈尔滨牌11度超干精制啤酒、哈尔滨10.2度超鲜啤酒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2002年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产品“一品纯生”。

哈尔滨啤酒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2002年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在低成本扩张方面,哈尔滨啤酒集团所购并的十二家啤酒企业。

5.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怎么样

因为用料不是很讲究,没有很严格的标准。不像德国啤酒严格遵循相关的酿酒法,用料只有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

本国本土地方性的啤酒很多用啤酒花制品,再加上一些添加剂,食用香精之类的,成本低。产量高,产的快,价格便宜。

国人喝啤酒不是为了追寻啤酒悠久的历史,感受它丰富的层次。只是为了当水灌,喝的多。喝的多自然要便宜的,地方性啤酒有点啤酒味,喝完晕晕乎乎的,让人感觉好,价格便宜就行了。

大部分国人不需要品质好的高端啤酒,所以啤酒厂也没有必要为了好的原料和工艺而提高成本。

这些廉价的水啤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市场,所以便宜啤酒就是主导。

市场不需要贵啤酒,吃饭几箱几箱的啤酒贵了也喝不起,便宜的喝着正好。

6.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好喝吗

成立于1900年的哈尔滨啤酒集团是中国最早的啤酒生产商,它所生产的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在风靡全国。香坊区油坊街20号哈尔滨啤酒集团是中国第五大啤酒生产企业,目前已有13家啤酒酿造厂。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哈啤集团的旗舰品牌哈尔滨啤酒始终保持着清新爽口的口味和干净利落的口感,为一代又一代的啤酒爱好者带来美好的生活享受。

哈尔滨啤酒的口感,清爽是其主要特征,比其它啤酒更适合冰饮,入口后清新,沁人心脾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自己试一试。

7.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 330ml

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的。瓶装鲜啤不经过巴氏灭菌或高温瞬时消毒,而是采用无菌膜过滤技术滤除酵母和杂菌,最后经无菌灌装而成的啤酒,既保留了啤酒的原汁原味,又解决了保质期的问题,属于气流中的高档品类,口感更加新鲜可口,也最大程度保留了啤酒中的营养成分。

8. 哈尔滨特制超鲜啤酒配料表

当然有得拉,哈尔滨也是千万级人口城市,对各种生啤需求量也很大的,青岛啤酒

下一篇:比利时啤酒好喝吗(比利时啤酒为什么好喝)

上一篇:教士四料啤酒(教士是精酿啤酒吗)

金龙泉啤酒价格(金龙泉啤酒价格瓶装275ml价格)

德国啤酒

哈尔滨啤酒特制(哈尔滨啤酒特制哈超鲜短颈价钱)

德国啤酒

2017上海啤酒节5月(浦东啤酒节)

德国啤酒

8度青啤酒价格查询(青岛啤酒8度多少钱一箱)

德国啤酒

崂山啤酒罐装330有奖吗(崂山清爽罐装啤酒330价格)

德国啤酒

百威啤酒3.6度(百威啤酒3.6是多少度)

德国啤酒

啤酒一升是多重(一升啤酒几斤重)

德国啤酒

啤酒胶囊机怎么用(啤酒胶囊机怎么用图解)

德国啤酒

青岛啤酒哪个好喝

问题一:青岛啤酒哪个系列的好喝 看你的口味了 有纯生、金啤、国外系列 等等 如果到青岛 就喝普通的 都是当周生产的 在就纯生 味道独特 国外系列的主要是出口产品 看每个人口味了

问题二:青岛什么啤酒最好喝。 瓶装的啤酒可以通过瓶盖上的标签前两个数字分辨,一般是01*** ,02******开始,01开头的是一厂的,德国工艺流水线,百年工厂,正宗登州路56号,百年酵母出品,口感最好,瓶装的啤酒多数用的是纸箱装,易拉罐的也多数一厂出品,容易买到,相反,在青岛地区,市场上能买到的瓶装的少,多数出口到外地,而且价格比本地的低六分之一,保证青岛啤酒的口碑,另外就是跟外地啤酒抢占市场,纯属青啤的一个销售战略,正如在茅台镇买不到本地的优质茅台酒原理一样。02开头的是2厂的,口感仅次于1厂03厂在平度,口感质量最差,小饭店里用的最多,进价也是最便宜的。04的口感与02的差不多,一般市场上能买到最多四厂和二厂的,多用塑料装。扎啤,由于收保质期原因,很多都是是二厂的,老市南市北啤酒街附近保证是1厂酒,再就是酒友们经常去的那些啤酒屋,正宗一厂直供,喝多了,自然就喝出来了,南京路梧桐树下的心萍啤酒屋还有大连路一带的啤酒屋最棒。05,不多说了,你们懂的,仅出产崂山啤酒,用的正宗山泉水,那口感没得说的,感兴趣还可以找找当年崂山啤酒厂赵作义厂长亲自用崂山话做的一段广告。

问题三:谁知道青岛啤酒哪种好喝 个人口味不同了,我个人比较喜欢青岛冰醇啤酒用崂山矿泉水酿造的青啤很好喝。

问题四: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哪个好喝? 。雪花啤酒比青岛啤酒 酒精度比较高点,我还是喜欢喝青岛啤酒。

问题五:青岛啤酒好喝吗。 好喝。

问题六:青岛啤酒分几种?哪种最好喝?最出名的是哪种啊? 一厂鲜啤

问题七:青岛啤酒好喝吗 贼呼啦好喝!

问题八:青岛啤酒好喝吗? 还行

问题九:青岛啤酒很好喝吗? 其实不怎么好喝

问题十:青岛啤酒好喝吗 青岛啤酒不好喝的,特别是没啤酒瘾或者女士,味道重颜色深。只是我们当地人把它当做骄傲,作为我们青岛本土企业在宣传造势上是很下工夫的。还有就是建厂时间很久,有点根深蒂固的感觉。如果你来我们青岛喝刚生产出来的还凑合吧。个人推荐百威、雪花(6元以上的),颜色比较清淡健康,对了我去过一次湖北,那地方有个金龙泉啤酒是黑瓶装的特别好喝,但外地估计买不到吧,只要那种黑瓶矮的好喝哦。我从十来岁就喝啤酒,家里有个小商店,在加上我是个吃货,每次去外地都会品尝当地的啤酒,我的最爱呵呵,所以我实事求是,不喜勿喷

厦门金山国际小区周边配套怎么样?

金山国际小区地址:湖里区湖里金湖五里1-19号。

周边直线1KM范围内交通配套资源有(第二福利院,金山小区,国际山庄,金山小学,金山花园,枋湖东路穆厝,穆厝村口,穆厝站,BRT金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等。

直线2KM范围内教育资源有10个(朵拉舞蹈(湖里金山校区),杨灵心文化艺术工作室,舞时舞刻,闽风文化艺术,鹭盈盛驾校,初心音乐工作室,尚学教育,乐比邻教育(金山总店),心动力教育,谷斯妈妈儿童家庭成长中心(厦门校区))等。

周边2KM医疗资源有5个,其中厦门如心妇婴医院距离小区722米,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距离小区919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距离小区1065米,厦门市中医院距离小区1692米,厦门华侨医院距离小区1752米,为医疗需求提供保障。

金山国际周边商业配套有:(小时代潮流时装,伟发茶叶店,恒家文化,百威英博金龙泉扎啤(金山国际店),集正百世缤纷(金湖店),永祥美生鲜店(金山国际店),元初食品(金山店),欧联(金山店),花艺水族(金山小区总店),万禹国际广场)等。

点击查看更多:金山国际小区详细信息

晋江百威扎啤经销点

你是在找金龙泉的扎啤?

现在的什么啤酒最好喝?

最受欢迎最好喝的是熟啤酒。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口味。

啤酒的种类不同,味道、酒精度都有不同。啤酒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一、根据色泽划分为:淡色啤酒、浓色啤酒、黑色啤酒。

淡色啤酒是所有啤酒中产量最多的一种。按色泽深浅又分为淡啤酒、金啤酒和棕啤酒。

浓色啤酒又分为棕色、红棕色、红褐色啤酒。

黑色啤酒色泽呈深棕色或黑褐色,这种啤酒产量较少。

二、根据杀菌处理情况分为:鲜啤酒、熟啤酒。

鲜啤酒又称生啤,酒液不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都称鲜啤。

熟啤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稳定性好,保持期可过90天以上,而且便于运输。

三、根据原麦汗浓度划分为低浓度啤酒、中浓度啤酒、高浓度啤酒。

啤酒的口感哪种好

1.纯生口感略好,喝起来,清享(丝绸)的感觉,不是清香;价格小贵,纯生的啤酒喝多了,第二天不头疼。2.扎啤口感更好,一般温度在6-12度,效果好些,最高不易超过20度,隔日的啤酒不好。3.青啤也分好几种,以常规啤酒来说吧,青啤口感最低纯,适合于正常喝酒的人;百威和喜力的酒精度数略高,百威口感有浓厚的感觉,适合于身体彪悍的人喝;喜力介于两者之间。(其实适合人群,只是用了个比方而已,这样感觉好理解)4.扎啤当然要喝冰镇的,一般从大桶出来也就是3-8度。稍微放置,即可喝了。瓶啤==百威我喜欢在酒杯里面加冰块喝,冲淡他的浓厚度;青啤和喜力冰镇即可,一般在12-18度之间喝,口感好。

郑州啤酒市场的调查

郑州啤酒市场调查

河南郑州市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约有人口700万左右,2005年郑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9.8元。河南省有27家啤酒企业,在郑州市就有我国第四大啤酒企业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和奥克啤酒有限公司,同时一些强势品牌也进入了郑州市场,如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哈尔滨啤酒,以及国外的蓝带啤酒、喜力啤酒等,使郑州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低端消费为主

河南市场竞争激烈,使河南成为我国啤酒价格最低的省份之一。据河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熊玉亮介绍,全省啤酒的平均利润为每瓶8分钱。正是这种低利润导致了河南省啤酒市场价格较低,目前,郑州啤酒消费的主流依然是以低端啤酒为主。

今年初曾有消息称,金星啤酒将停产所有2元以下的产品。金星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李京对记者表示,金星只是停止生产针对区域市场低价竞争的,价格在2元以下的产品,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金星系列产品不在此列。对此,李京解释为,一个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社会责任,金星啤酒将让消费者以低价格享受高品质的啤酒,同时李京表示,金星目前约占有郑州60%%左右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郑州市低价啤酒消费为主的现状还将继续。

同时,价格竞争依然是河南啤酒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2002年初,河南省二十多家啤酒生产企业的老总在金星、奥克等大厂的倡导下坐在一起,签定了河南啤酒业价格决议,将啤酒出厂价固定在一个水平上,各家企业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出货,但是,短短几十天的时间便有人违反约定,河南啤酒价格联盟宣布破产。目前各个厂家依然没有放弃低价竞争的手段,河南省酒业协会熊玉亮副会长说,河南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谁也不敢贸然提价,因此使河南省啤酒价格总体水平较低。

目前,郑州市场上主要的低价格啤酒都是来自金星啤酒和奥克啤酒两家本土企业,终端价格1.5元的金星小麦啤、菠萝啤、金星爽啤,以及奥克金小麦、菠萝啤、苦瓜啤等,这些产品价格多集中在2元以下,在郑州啤酒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

中高端竞争激烈

由于低端啤酒的利润较低,加上金星、奥克的长期经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因此许多想进入郑州的企业都选择了中高端市场,如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同时,本土的金星、奥克出于自身战略的需要,也积极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产品,使中高端市场的竞争由低端啤酒的“二人转”变成了“大会战”。

金星啤酒目前产量已经达到中国第四,但是由于在扩张初期选择农村市场等因素,使其产品价格较低,品牌价值没有市场增长速度快。为此,金星在今年推出了“新一代”,终端定价在2.5元,用金星啤酒集团李京副总经理的话说,在郑州市场上2.5元就是一条线,超过这个价格就是中高端啤酒的价格。同时金星还在世界杯前,举行抽奖活动,以瓶盖获取抽奖券,中奖者将在世界杯期间参加欧洲5国8日游。金星利用活动以及强大的宣传攻势,逐步扩大高端市场。

同时河南省其他品牌也逐步进入郑州市场,维雪啤酒凭借赞助河南“新声带”活动,迅速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将产品推到郑州,维雪啤酒在终端售价为3.5元左右。据了解,维雪一直致力于高端啤酒市场,此次进入郑州市场,除了看中高端市场的利润外,也是为了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要想做全省品牌就必须做郑州市场。

国内其他品牌在郑州市场投入产品较多是金属罐装的啤酒,玻璃瓶装的酒只有青岛、哈尔滨等很少的几个品牌,价格多在3元左右,如哈尔滨小麦啤在易初莲花的售价在3.1元。售价高于5元的多是国外的产品,如喜力、蓝带等。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啤酒的造价会逐渐提高,同时,郑州存在着大量销售价格在1.5元的啤酒,这些啤酒的利润极低,正是这些原因,使得郑州今后市场竞争将逐步转入中高端啤酒的竞争。

目前国内三大巨头在郑州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但是郑州有700万人口,消费潜力巨大,虽然本土有强势品牌,但是将来三大品牌一定会大举进入郑州。正如北京市场一直是燕京啤酒的势力范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青岛、雪花进入的决心。

而金星、奥克等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也将推动郑州市场向高端发展,无论是金星还是奥克,郑州对其的意义都不光是在利润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如果在本土都做不好市场,其他的市场如何开发。同时河南省其他品牌进入郑州市场也给市场竞争带来新的变数。目前维雪啤酒已经进入了郑州,将来还会有新的品牌进入郑州市场

下面的全国20个城市啤酒市场调查;

随着夏日的来临,又一轮啤酒大战即将爆发。分析前些年的市场,可以看出价格是引发 啤酒大战的主要原因。但近一两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价格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啤酒 的首要因素,而人们购买时更看中的是啤酒的品牌及流行的时尚。

啤酒大战 势在必然

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1999年“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相关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 中国2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啤酒数量为2.96罐/每周、3.19瓶/每周和2.44扎啤/每周 (见表一)。由此数据,可看出城市居民对啤酒的巨大需求。随着城市居民对啤酒需求的不断 增长,啤酒企业将扩大生产规模,而啤酒产量的快速增长又将引发行业乃至消费市场的波动。于是,啤酒市场将趋饱和,消费需求的推动力会逐步削弱乃至消失,啤酒企业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也要使啤酒产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这样,啤酒行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趋激烈,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引发啤酒大战。 (表二)

表一 20城市居民每周饮用啤酒量

罐装

饮用比例%

10罐或以上

6.8

5-9罐

8.6

3-4罐

19.9

1-2罐

28.3

1罐装以下

34.7

每周罐装啤酒平均饮用量(罐)

2.96

瓶装

饮用比例%

10瓶或以上

6.8

5-9瓶

11.1

3-4瓶

21.7

1-2瓶

27.0

1瓶以下

31.5

每周瓶装啤酒平均饮用量(瓶)

3.19

扎啤

饮用比例%

7升以上

7.0

5-6升

7.5

3-4升

17.2

1-2升

25.9

1升或以下

40.4

第周扎啤的平均饮用量(升)

2.44

表二 全国及地方啤酒品牌前三位

20城市

燕京

青岛

百威

北京

燕京

五星

青岛

上海

力波

三得利

百威

广州

珠江

生力

青岛

成都

蓝剑

五星

红剑

天津

豪门

丽都

莱格

沈阳

雪花

绿牌

皇牌

济南

趵突泉

青岛

北冰洋

南京

金陵

百威

莱克

武汉

行吟阁

百威

金龙泉

神州

惠泉

雪津

榕城

西安

宝鸡

汉斯

青岛

昆明

大理

青岛

澜沧江

重庆

山城

重庆

蓝剑

厦门

雪津

惠泉

银城王

深圳

金威

生力

青岛

杭州

西湖

百威

中华

郑州

奥克

金星

青岛

青岛

青岛

崂山

百威

大连

棒棰岛

黑狮

凯龙

哈尔滨

哈尔滨

三星

蓝带

低价——不是取胜的法宝

价格并不是企业取胜的法宝。新生代1999年有关啤酒品牌忠诚度的数据显示, 人们对品牌的忠诚度高,并不是由于其价格低,而在于品牌本身的价值。真正有实力的啤酒 企业,其品牌忠诚度均较高,另外,新生代的调查还显示,不同收入的啤酒消费者对品牌偏好度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表三)

表三 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度

999元以下

青岛11.6%

燕京10.1%

百威6.5%

1000-1999元

燕京17.7%

青岛13.7%

百威12.5%

2000-2999元

百威16.4%

燕京15.7%

青岛12.2%

3000元以上

百威20.8%

贝克13.6%

青岛13.2%

因此,企业在价格定位的决策上,应走出传统低价的误区,因为低价位虽然可以占领一 时一地的市场,但却无法巩固或占领整个市场。那种恶意的、无序的价格竞争,将导致市场 的毁灭。

品牌意识才是企业应培养的

新生代的调查表明,啤酒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敏锐的竞争意识外, 还要有敏感的品牌意识,同时必须了解自身及其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并了解消费 者的品牌观。

图一、20城市全国性啤酒品牌忠诚度

图二 20城市啤酒消费者品牌观

1

我喜欢的品牌,我会一直使用它

2

我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3

我更愿意购买国产品牌

4

我喜欢尝试新的品牌

5

合资企业产品的质量不及原装进口好

6

购物时,我不太注重品牌

7

使用名牌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身份

8

即使价格贵一点,我还是喜欢购买国外品

9

名人推荐的品牌通常不会错

10

仿冒品牌的质量跟真品牌的质量差不多

全国性品牌少得可怜

在新生代的调查数据中,就有21种全国性啤酒品牌。但其中真正有实力、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啤酒品牌不过只有几种,国产啤酒大多只能算中国名牌或者地域名牌。

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前10个啤酒品牌中, “三资”企业占半数以上,这充分说明啤酒行业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另据最新数据,目前 外国合资企业产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28%,有关专家预计这一比例还会继续上升。根据新生代的20城市啤酒品牌渗透率(表四)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啤酒品牌正在大举进军中国啤酒市场。

企业集团化、产品个性化是趋势

1999年,青岛啤酒集团和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啤酒产量双双突破了百万吨,跻身世界大型啤酒生产企业之列,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和四川蓝剑集团啤酒产量也分别达到40 万吨以上。以上四家企业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强相争的趋势。新生代有关啤酒品 牌饮用比例的调查数据(表五),青岛、燕京、珠江和蓝剑四种品牌在大城市居民中的饮用比例最高。

表四 20城市啤酒品牌渗透率

1

品牌渗透率%

1

品牌渗透率%

青岛

18.3

嘉士伯

7.7

百威

14.6

生力

6.8

蓝带

11.8

五星

6.4

燕京

9.2

力波

5.1

贝克

8.5

豪门

4.3

表五 四城市最经常饮用的啤酒品牌比例

城市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北京

燕京82.8%

五星6.8%

青岛4.7%

广州

珠江35.3%

生力31.8%

青岛16.8%

成都

蓝剑53.9%

五星32.0%

红剑26.4%

青岛

青岛84.6%

崂山29.4%

百威1.6%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喝啤酒,哪个牌子的啤酒呢你喝的最多?

首推嘿哈精酿,这个必须强!推!强!推!

第一次喝的时候太惊艳啦,入口非常爽,完全没有以前喝啤酒的纯粹酸苦感。

后来了解到,精酿也是啤酒,只是原料不同,精酿是用啤酒花、酵母、麦芽、水来制作的,普通啤酒的原料很多都掺了玉米、高粱等淀粉含量高的粮食,发酵出的酒太“速成”,所以口感感觉很糙。

精酿也是发酵而来的,但是足足有15天的发酵时间,给酵母、啤酒花和麦芽充分的反应时间和空间,使得酿造出来的酒口感丰富,层次感很强,入口往往能惊艳,啤酒还能这么好喝?!!

青岛啤酒

我倒,兄弟,既然你想做这个广告,就应该自己去找资料啊,很容易的!

青岛啤酒是山东青岛啤酒厂的产品,该厂是我国最早的一家啤酒厂、原为“英德啤酒公司”,创办于1903年,是我国目前的最大的一家啤酒厂,其规模之大,产量之高,质量之佳都是名列前茅。在第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名酒,1980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驰名全世界。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1)大麦:青岛啤酒的原料是选自浙江省宁波、舟山地区的“三棱大麦”,这种大麦皮薄,粒大,淀粉多,蛋白质含量低,发芽率高,是酿造啤酒的上等原料。(2)酒花:青岛啤酒采用的优良啤酒花,是该厂自己的酒花基地精心培育,其具有蒂大、花粉多、香味浓的“青岛大花”,能使啤酒更加清澈透明,有爽快的微苦味和酒花香,并延长啤酒保存期,保证了啤酒的正常风味。(3)水:青岛啤酒酿造用水是有名的崂山矿泉水,水质纯净、口味甘美,是“山泉水清”,一尘未染,对啤酒味道的柔和起了良好作用,赋予青岛啤酒独有的风格。

2.制作和管理:青岛啤酒之所以好,是因为采取了酿造工艺的“三固定”和严格的技术管理。“三固定”就是固定原料、固定配方和固定生产工艺。严格的技术管理,操作一丝不苟,凡是不合格的原料绝对不用、发酵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法规。对后发酵的二氧化碳,要严格保持规定的标准,过滤后的啤酒中二氧化碳要处于饱和状态。产品出厂前,要经过全面分析化验及感官鉴定,合格方能出厂。所以该酒的品质,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产品特点:青岛啤酒是我国名牌产品,属于淡色啤酒型,酒液呈淡,清澈透明,富有光泽,酒中二氧化碳气充足,当酒液注入杯中时,泡沫细腻,洁白,同时开起,持久而厚实,并有细小如珠的气泡从杯底连续不断上升,经久不息。饮时,酒质柔和,有明显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杀口力。该酒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常饮有开脾健胃、帮助消化之功能。原麦芽汁浓度为12度,酒度为3.5~4度。

青岛啤酒工程有限公司是隶属于青岛啤酒集团(www.tsingtao.com.cn)的国有企业,是由一批长期从事啤酒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是从事啤酒工程的专业化公司。

该公司下设:

工程安装公司----专门从事啤酒厂工程的安装;

微机自控系统开发部----专门从事啤酒厂糖化、发酵微机自控系统的设计安装;

啤酒包装容器厂----专门设计、生产、销售各类啤酒保鲜桶、扎啤桶;

中日合资啤酒设备制造厂----专门制造啤酒厂各类发酵、清酒、酵母、CIP等罐类设备和酵母扩培、麦汁充氧、高浓稀释及罐顶装置、接管板等设备,该公司拥有东洋技研四十多年的技术经验,制造真空冷冻干燥装置(FD)。

目前,公司已形成由设计、制造生产、安装调试等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相当水准的专业化公司。

100多年前德国占领山东的时候那群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因为没有啤酒喝,于是写信给德国皇帝(不知道当时是哪一位)抱怨。因为那个国家全民皆嗜啤酒,所以皇帝看来很理解,就用海轮搬运了酿造啤酒的设备到青岛。德国作为啤酒之国,啤酒的工艺种类都已经成为文化属性了,所以他们的酿造设备也当然是上品。运到青岛来的那一套设备,属于酿造lager类啤酒的设备。因此,从类别上来说,青岛啤酒属于德式的lager。除了设备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关键,一个是麦芽,还有一个就是水。当年的麦芽应该用的是山东本地的麦芽,就像山东人一样健壮饱满,现在流行的用来形容这种特征的英文单词就是robust,前几年有一种乐百氏纯净水用的就是这个词。水呢就是崂山泉水,哇。

这种不经意的风云际会便成就了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最优秀的啤酒,--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青岛啤酒名列其中,位居第31位。

同时,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评估168.73亿元人民币高居啤酒行业榜首,继续担当国内啤酒市场领先者角色。

然而,在这鲜花灿烂的时刻,往往是那鲜花成长的艰难过程被人遗忘了。

当年青岛啤酒从贵族品牌向大众品牌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人质疑其“做大做强”的战略,即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认为这将使青岛啤酒背上了养活小啤酒厂的沉重包袱,“贵族”品牌从此不高贵,其能否把青岛啤酒引向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销售品牌,其很早就想让自己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可是在1997年的时候,其市场份额仍处于不佳的境地:国内其他品牌占据67%的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占据31%的市场份额,自己只占有区区2%的市场份额,同时境外90多家已经在国内合资的国际著名品牌在高价位与青岛啤酒展开正面进攻。因此,要想让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谈何容易?

然而,这就是当时中国啤酒市场的现实,尽管青岛啤酒区区2%的市场份额,在当时中国啤酒企业中,其市场份额却是位居行业首位的,算得上是行业领先者。

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也许往往是在一定大环境的变动中受启发而产生的。

1996年底,山东省制定了旨在重点培植八大骨干企业集团的十项措施,青岛啤酒集团名列八大集团之中。“十项措施”中“享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优惠”以及“实际上缴的所得税由同级财政部门当年全部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国有流动资本”等优惠,其吸引力相当强劲。

1997年,中国轻工总会为改变啤酒行业效益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状,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正式出台了《啤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集中力量择优扶强,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在2000年左右,帮助青岛、珠江和燕京三大企业集团年产量总和达到400万吨,使其占全国总量的20%;支持骨干啤酒企业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希望国家采取措施,如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挂帐停息等,以支持集团化发展;配合地方扶持重点企业,使我国啤酒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说,以上的大环境为青岛啤酒实施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作了一种启发,但这种大环境背景的改变其实并不是什么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灵丹妙药,而只是一味催化剂。其至关重要的是,他虽然激起了青岛、珠江和燕京啤酒的遐想,但那些作为一方诸侯的雪花、重庆、金星、哈尔滨、东西湖、钱江、蓝带、宣化、圣泉、金龙泉、雪津、豪门、蓝剑、黄河、金士百、宝鸡、趵突泉、民乐等啤酒厂家也各有所思,他们认为你们有我就有对策寻找发展自己的路子,何况当时他们都彼此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太悬殊的差距,都觉得自己不会落后,能够守住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并脱颖而出。这样,中国啤酒市场的一场跨越式赛跑便开始了。

因此,中国各啤酒厂家便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较量,大厂家依靠品牌加大促销以规模取效益求发展,中小厂家寻求地方保护减免纳税以低价抢市场谋出路。结果导致行业利润极其微薄,市场单瓶啤酒酒水价格卖得不如塑料瓶装纯净水高。

事实是,每个啤酒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青岛啤酒也不例外。在计划经济时期,青岛啤酒产品就驰名中外,一直是国内高档啤酒市场份额的领先者,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这种覆盖方式主要是依靠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性质的商品批发经销单位——糖酒公司来运作,而糖酒公司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是相当于履行产品配送职能,根据国家计划把青岛啤酒源源不断地调往全国各地。然而,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糖酒公司也只能是一个过渡单位,没有太大的生命力,注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解体或民营化。因此,不光是青岛啤酒,包括国内的其他啤酒厂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的啤酒市场只能依靠啤酒厂家自己去开拓。所以当时的燕京、珠江啤酒便已经开始借助自己的优势(在周边啤酒企业中,其生产设备和技术等处于领先地位,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猛力开发当地啤酒市场,打算并且只能走一条“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的路子,同时也主要是由于北京与广东从经济、人口和消费等各方面在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各自占有各自当地的市场份额,那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对各自品牌向全国传播也是相当有优势的。

而青岛啤酒不但没有这种地理优势的条件,而且尤其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更加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正如后来彭作义先生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青岛啤酒是最先进入市场的,但却是最后一个踏进市场经济的”。直面露骨地点出了当时青岛啤酒市场开发能力的薄弱,具体体现在:第一,青岛啤酒已经知道,未来的啤酒市场只能靠厂家自己开拓,而青岛啤酒一直没有自己专门的销售公司,所以其一时很难跟上现实市场变化的步伐,何况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啤酒销售队伍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事情。第二,各地糖酒公司的解体或民营化,相对分散或瓦解了青岛啤酒经销网络与销售渠道的力量,给一批新崛起的个体经销商依赖当地的啤酒品牌发挥价格优势从而壮大起来提供了机会,这样势必减缓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主导品牌的步伐。第三,啤酒产品由于属于快速周转的消费食品,因其成本、品质等因素使得该产品被认为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然而,青岛啤酒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又由于同城还有一家比较大的啤酒厂——崂山啤酒厂,崂山啤酒也拥有青岛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另当时在山东各地市具备十万吨以上啤酒生产能力的厂家有十几个,品牌也是琳琅满目,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山东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前沿阵地,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综观以上因素,结合当时市场实际环境,可以认为在那个时期,青岛啤酒必须正确面对三个问题:

1、 未来中国的高端啤酒市场,面临洋品牌的进攻,其先进的品牌运作与营销手法等,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国内啤酒业的领先者,将持什么样的战略?是退避三舍、拱手以让,还是迎面抗击?如果是迎面抗击,又拿什么战术来应对?

2、 在完善的营销体系未建立之前,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稳定并拓宽自己的销售网络与渠道?

3、 面对燕京、珠江等的群雄崛起,如何在中国啤酒业继续保持领先者地位?

可想而知,青岛啤酒在那时必须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注定其往后的战略就不可能象珠江和燕京那样“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她必须得循着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子去走。

也许是巧合,1996年6月,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

后来人评价彭总对青岛啤酒的贡献相当高,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运作青岛啤酒关键的内容在哪里?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青岛啤酒决策层清楚地意识到市场发展的严峻性,然而青岛啤酒是青岛市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是中国啤酒业关注的焦点,其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业界、全国及国际上的注意。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当时的青岛啤酒十分恰当,她就象一个烫手的山芋,谁捧到她,捧好了,谁就将声名远扬;捧不好,谁就将岸然失色,甚至身败名裂。

然而正是彭总的个性与困境中的青岛啤酒吻合的天衣无缝,尽管在外人当时看来彭总的一些思路与做法,仍让人疑虑重重。记得在一次啤酒营销研讨会上,山东大学一位擅长“兵法”营销的博士生导师举了彭总关系营销的一个例子可以体现其个性的魅力,彭总动员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这一主张让人很吃惊,常人不敢想象,就是让当时的青岛市等相关部门也为之置疑。为此,彭总感觉压力挺大,并且预感到会“乌纱帽”不保,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在青岛举行召开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全国啤酒市场营销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啤酒行业及相关部门的老前辈参加,他们一致主张彭总的思路与做法是正确的,才使得彭总躲过一劫。

就是这样的一位彭总,敢作敢为,并且能找到办法去达到目的。因为他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使得青岛啤酒仅在青岛一地,其市场占有率便一下子从20%飙升到80%。在他任职期间,青岛啤酒又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兼并了总生产规模逾100万吨的20余家啤酒企业,并先后投入4亿元巨资,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立了营销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收回了香港的总经销权,实现了企业对消费者的直接供应。

也许是因为青岛啤酒加盟了这样一位胆识过人并且运筹帷幄的彭总经理,为青岛啤酒外延式扩张低成本战略找到了支点,青岛啤酒注定要在那个年度风生水起。

最后,如果要总结青岛啤酒如何从贵族品牌走向大众品牌演变史的话,不妨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一个特定的品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孕育的名牌)在特殊的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性时期)由于特定的环境(市场无序竞争)加上一位特别有个性的领导人(彭总)而成就了青岛啤酒的今天,也许其中的一个因素变了,青岛啤酒也就不是今天的这个结果。

进言青啤品牌整合之路。

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岛啤酒集团9年来共投入资金六七亿先后兼并了西安、平度、鸡西、马鞍山、上海、广东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2003年,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啤酒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而碰巧,今年又是青啤的百年大庆。百年青啤如欲继续辉煌百年,显然需要一套成熟的品牌战略。

从“品牌渗透”到“品牌整合”

我国啤酒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当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习惯性和偏好性消费加上一些非市场的因素迫使三大啤酒集团只能以“品牌渗透”的策略开拓市场:即在当地收购一家企业,注入自己的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产品配方、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

通过几年的渗透,三大啤酒集团在市场份额、产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旗下也拥有了数十个品牌资源,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竞争实力都有了明显的飞升。但规模扩张中偏重于当地市场的品牌管理策略对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制约力也越来越强,关注短期局部的品牌策略和关注长期全局的品牌战略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品牌整合”时不待我。

相对而言,一直没有强势啤酒品牌的华润则一身轻松,把“雪花”作为未来的全国性强势主力品牌来打造。

同样,青啤也适时启动了“品牌瘦身计划”,欲在五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砍至10个以下,把青岛啤酒、汉斯、崂山、山水等中高档品牌打造成一支主力军,最终形成主品牌、副品牌和子品牌形成“金字塔”形的品牌结构,即以青啤和汉斯等外资啤酒品牌构成品牌金字塔的塔尖,青啤和崂山、山水等国内知名品牌筑就中坚力量,而其他大众国产品牌奠定塔基。这样做的考虑是最大可能保持青啤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其他品牌原有定位的价值,并在中高和低档品牌间建立防火墙,提高高端品牌价值的安全度。

从“金字塔”到“有限品牌”

纵观著名国际啤酒制造商,品牌最多不过四、五,甚至是单一品牌,集中资源是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和放大的保证,真正是一拳之力胜于五指。对于品牌数量达40之多的青啤来说,“金字塔品牌战略”不失为品牌整合之道,但也只是权宜之道,是对尴尬现状的妥协。这种所谓“即有重点,又全线出击”的品牌整合其实很容易“没了重点全线溃败”。

我们知道,品牌定位越高端销量越小而品牌投入越高,所以一般厂商高端品牌总是很少,基本上一到两个。而青啤旗下有数个高端品牌,且除青啤外其他高端品牌基本上区域性品牌,市场影响力局限很大。按照“金字塔战略”,这些高端品牌和“青岛啤酒”在同一战略高度,必将极大地分散力量,对于塔尖品牌建设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青岛啤酒”品牌从塔尖到塔身,定位模糊且价值下延。这对于长期在国内竖立高档啤酒品牌形象的青啤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最终造成品牌定位价值不清。而且,这一下沿的趋势还有滑落至塔基之势。在一些市场上,特别是在青啤没有“地产地销”品牌的地区,如北京、湖北等地,青啤低价入市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无界限的跨位销售对于品牌价值的损伤不可小视。

而且,随着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品牌竞争的烈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谁的品牌定位清晰,影响力强,谁就将在市场中占据先机。现实的情况是华润、燕京逐渐将品牌投入集中在某个品牌上,青啤的出路必将是以相应的强势品牌与之抗衡,而这一强势品牌自是“青岛啤酒”莫属。当然,青啤的另一选择是将“青岛啤酒”品牌“束之高阁”——严格定位为高档啤酒,然后另取“汉斯”或其他另一品牌作为中低档品牌进行强势推广,攻守自如。

“有限品牌”战略是青啤必由之路,但其他众多品牌的价值就不顾了吗?当然不是。

“有限品牌”战略的要义在于以青啤为主力品牌,占据高端定位,将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置于中间,普通大众品牌则被做为高端利润保障的防火墙,采取品牌价值收割战略有限投入,以销促长,在当地充分发挥原品牌定位点所在,逐渐回收这些品牌中沉淀的价值,回收来的资金又可投入到青啤品牌的建设中来。经过数年的过渡,一些品牌随着原有品牌价值的回收必将逐渐走向衰亡,企业资源就可以自然而然集中到数个强势品牌上来。

从“有限品牌”到“差异品牌”

“有限品牌”战略的意义在于品牌价值的集中化,即将众多品牌的价值集中到数个上来,形成强势品牌阵线。但品牌价值集中化之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单一品牌”是集中化后的集中化,最终把品牌价值合一,但这种方式风险极大。对于数个强势品牌而言即使不做刻意的差异宣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必有相当大的不同,要成功将其价值叠加到一个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啤酒这样的大众消费品市场,“单一品牌”战略使得品牌在功能定位、价值导向甚至侧翼防御上回旋余地太小。即使象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管理专家,也不得不依靠“雪碧”等多个辅助品牌建立品牌阵线,在口味和形象上和主力“可口可乐”品牌相呼应。

“青岛啤酒”品牌由于近百年延传至今且始终展现精品定位、金牌质量,品牌确实颇具“横向的长久性”和“纵向的深远性”。这一特点也正是“青岛啤酒”的价值所在。所以,相应的品牌价值最大化战略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

“差异品牌”战略就是以“青岛啤酒”为核心,将非青啤的数个强势品牌通过功能、体验、价值等特质进行差异化定位,而位居中心的青啤保留在中性位置,求档次而不求差异,着重在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塑造全国性领导性品牌。如此形成的青啤品牌阵线将是一个“青岛啤酒”体现核心品牌价值,其他强势品牌满足特性需求的品牌集群,最终实现品牌集群价值的最大化。

也许到这一步青啤才基本上走完了品牌整合之路。

你们怎么评价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是山东青岛啤酒厂的产品,该厂是我国最早的一家啤酒厂、原为“英德啤酒公司”,创办于1903年,是我国目前的最大的一家啤酒厂,其规模之大,产量之高,质量之佳都是名列前茅。在第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名酒,1980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驰名全世界。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1)大麦:青岛啤酒的原料是选自浙江省宁波、舟山地区的“三棱大麦”,这种大麦皮薄,粒大,淀粉多,蛋白质含量低,发芽率高,是酿造啤酒的上等原料。(2)酒花:青岛啤酒采用的优良啤酒花,是该厂自己的酒花基地精心培育,其具有蒂大、花粉多、香味浓的“青岛大花”,能使啤酒更加清澈透明,有爽快的微苦味和酒花香,并延长啤酒保存期,保证了啤酒的正常风味。(3)水:青岛啤酒酿造用水是有名的崂山矿泉水,水质纯净、口味甘美,是“山泉水清”,一尘未染,对啤酒味道的柔和起了良好作用,赋予青岛啤酒独有的风格。

2.制作和管理:青岛啤酒之所以好,是因为采取了酿造工艺的“三固定”和严格的技术管理。“三固定”就是固定原料、固定配方和固定生产工艺。严格的技术管理,操作一丝不苟,凡是不合格的原料绝对不用、发酵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法规。对后发酵的二氧化碳,要严格保持规定的标准,过滤后的啤酒中二氧化碳要处于饱和状态。产品出厂前,要经过全面分析化验及感官鉴定,合格方能出厂。所以该酒的品质,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产品特点:青岛啤酒是我国名牌产品,属于淡色啤酒型,酒液呈淡,清澈透明,富有光泽,酒中二氧化碳气充足,当酒液注入杯中时,泡沫细腻,洁白,同时开起,持久而厚实,并有细小如珠的气泡从杯底连续不断上升,经久不息。饮时,酒质柔和,有明显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杀口力。该酒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常饮有开脾健胃、帮助消化之功能。原麦芽汁浓度为12度,酒度为3.5~4度。

青岛啤酒工程有限公司是隶属于青岛啤酒集团(www.tsingtao.com.cn)的国有企业,是由一批长期从事啤酒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是从事啤酒工程的专业化公司。

该公司下设:

工程安装公司----专门从事啤酒厂工程的安装;

微机自控系统开发部----专门从事啤酒厂糖化、发酵微机自控系统的设计安装;

啤酒包装容器厂----专门设计、生产、销售各类啤酒保鲜桶、扎啤桶;

中日合资啤酒设备制造厂----专门制造啤酒厂各类发酵、清酒、酵母、CIP等罐类设备和酵母扩培、麦汁充氧、高浓稀释及罐顶装置、接管板等设备,该公司拥有东洋技研四十多年的技术经验,制造真空冷冻干燥装置(FD)。

目前,公司已形成由设计、制造生产、安装调试等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相当水准的专业化公司。

100多年前德国占领山东的时候那群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因为没有啤酒喝,于是写信给德国皇帝(不知道当时是哪一位)抱怨。因为那个国家全民皆嗜啤酒,所以皇帝看来很理解,就用海轮搬运了酿造啤酒的设备到青岛。德国作为啤酒之国,啤酒的工艺种类都已经成为文化属性了,所以他们的酿造设备也当然是上品。运到青岛来的那一套设备,属于酿造lager类啤酒的设备。因此,从类别上来说,青岛啤酒属于德式的lager。除了设备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关键,一个是麦芽,还有一个就是水。当年的麦芽应该用的是山东本地的麦芽,就像山东人一样健壮饱满,现在流行的用来形容这种特征的英文单词就是robust,前几年有一种乐百氏纯净水用的就是这个词。水呢就是崂山泉水,哇。

这种不经意的风云际会便成就了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最优秀的啤酒,--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青岛啤酒名列其中,位居第31位。

同时,青岛啤酒以品牌价值评估168.73亿元人民币高居啤酒行业榜首,继续担当国内啤酒市场领先者角色。

然而,在这鲜花灿烂的时刻,往往是那鲜花成长的艰难过程被人遗忘了。

当年青岛啤酒从贵族品牌向大众品牌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人质疑其“做大做强”的战略,即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认为这将使青岛啤酒背上了养活小啤酒厂的沉重包袱,“贵族”品牌从此不高贵,其能否把青岛啤酒引向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销售品牌,其很早就想让自己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可是在1997年的时候,其市场份额仍处于不佳的境地:国内其他品牌占据67%的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占据31%的市场份额,自己只占有区区2%的市场份额,同时境外90多家已经在国内合资的国际著名品牌在高价位与青岛啤酒展开正面进攻。因此,要想让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谈何容易?

然而,这就是当时中国啤酒市场的现实,尽管青岛啤酒区区2%的市场份额,在当时中国啤酒企业中,其市场份额却是位居行业首位的,算得上是行业领先者。

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也许往往是在一定大环境的变动中受启发而产生的。

1996年底,山东省制定了旨在重点培植八大骨干企业集团的十项措施,青岛啤酒集团名列八大集团之中。“十项措施”中“享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优惠”以及“实际上缴的所得税由同级财政部门当年全部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国有流动资本”等优惠,其吸引力相当强劲。

1997年,中国轻工总会为改变啤酒行业效益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状,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正式出台了《啤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集中力量择优扶强,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在2000年左右,帮助青岛、珠江和燕京三大企业集团年产量总和达到400万吨,使其占全国总量的20%;支持骨干啤酒企业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希望国家采取措施,如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挂帐停息等,以支持集团化发展;配合地方扶持重点企业,使我国啤酒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可以说,以上的大环境为青岛啤酒实施外延式扩张及低成本战略作了一种启发,但这种大环境背景的改变其实并不是什么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灵丹妙药,而只是一味催化剂。其至关重要的是,他虽然激起了青岛、珠江和燕京啤酒的遐想,但那些作为一方诸侯的雪花、重庆、金星、哈尔滨、东西湖、钱江、蓝带、宣化、圣泉、金龙泉、雪津、豪门、蓝剑、黄河、金士百、宝鸡、趵突泉、民乐等啤酒厂家也各有所思,他们认为你们有我就有对策寻找发展自己的路子,何况当时他们都彼此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太悬殊的差距,都觉得自己不会落后,能够守住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并脱颖而出。这样,中国啤酒市场的一场跨越式赛跑便开始了。

因此,中国各啤酒厂家便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较量,大厂家依靠品牌加大促销以规模取效益求发展,中小厂家寻求地方保护减免纳税以低价抢市场谋出路。结果导致行业利润极其微薄,市场单瓶啤酒酒水价格卖得不如塑料瓶装纯净水高。

事实是,每个啤酒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青岛啤酒也不例外。在计划经济时期,青岛啤酒产品就驰名中外,一直是国内高档啤酒市场份额的领先者,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这种覆盖方式主要是依靠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性质的商品批发经销单位——糖酒公司来运作,而糖酒公司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是相当于履行产品配送职能,根据国家计划把青岛啤酒源源不断地调往全国各地。然而,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糖酒公司也只能是一个过渡单位,没有太大的生命力,注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解体或民营化。因此,不光是青岛啤酒,包括国内的其他啤酒厂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的啤酒市场只能依靠啤酒厂家自己去开拓。所以当时的燕京、珠江啤酒便已经开始借助自己的优势(在周边啤酒企业中,其生产设备和技术等处于领先地位,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猛力开发当地啤酒市场,打算并且只能走一条“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的路子,同时也主要是由于北京与广东从经济、人口和消费等各方面在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各自占有各自当地的市场份额,那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对各自品牌向全国传播也是相当有优势的。

而青岛啤酒不但没有这种地理优势的条件,而且尤其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更加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正如后来彭作义先生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青岛啤酒是最先进入市场的,但却是最后一个踏进市场经济的”。直面露骨地点出了当时青岛啤酒市场开发能力的薄弱,具体体现在:第一,青岛啤酒已经知道,未来的啤酒市场只能靠厂家自己开拓,而青岛啤酒一直没有自己专门的销售公司,所以其一时很难跟上现实市场变化的步伐,何况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啤酒销售队伍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事情。第二,各地糖酒公司的解体或民营化,相对分散或瓦解了青岛啤酒经销网络与销售渠道的力量,给一批新崛起的个体经销商依赖当地的啤酒品牌发挥价格优势从而壮大起来提供了机会,这样势必减缓青岛啤酒成为国内啤酒消费市场主导品牌的步伐。第三,啤酒产品由于属于快速周转的消费食品,因其成本、品质等因素使得该产品被认为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然而,青岛啤酒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又由于同城还有一家比较大的啤酒厂——崂山啤酒厂,崂山啤酒也拥有青岛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另当时在山东各地市具备十万吨以上啤酒生产能力的厂家有十几个,品牌也是琳琅满目,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山东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前沿阵地,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综观以上因素,结合当时市场实际环境,可以认为在那个时期,青岛啤酒必须正确面对三个问题:

1、 未来中国的高端啤酒市场,面临洋品牌的进攻,其先进的品牌运作与营销手法等,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国内啤酒业的领先者,将持什么样的战略?是退避三舍、拱手以让,还是迎面抗击?如果是迎面抗击,又拿什么战术来应对?

2、 在完善的营销体系未建立之前,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稳定并拓宽自己的销售网络与渠道?

3、 面对燕京、珠江等的群雄崛起,如何在中国啤酒业继续保持领先者地位?

可想而知,青岛啤酒在那时必须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注定其往后的战略就不可能象珠江和燕京那样“先做强本地市场再做大外地市场”,她必须得循着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子去走。

也许是巧合,1996年6月,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

后来人评价彭总对青岛啤酒的贡献相当高,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运作青岛啤酒关键的内容在哪里?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青岛啤酒决策层清楚地意识到市场发展的严峻性,然而青岛啤酒是青岛市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是中国啤酒业关注的焦点,其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业界、全国及国际上的注意。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当时的青岛啤酒十分恰当,她就象一个烫手的山芋,谁捧到她,捧好了,谁就将声名远扬;捧不好,谁就将岸然失色,甚至身败名裂。

然而正是彭总的个性与困境中的青岛啤酒吻合的天衣无缝,尽管在外人当时看来彭总的一些思路与做法,仍让人疑虑重重。记得在一次啤酒营销研讨会上,山东大学一位擅长“兵法”营销的博士生导师举了彭总关系营销的一个例子可以体现其个性的魅力,彭总动员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这一主张让人很吃惊,常人不敢想象,就是让当时的青岛市等相关部门也为之置疑。为此,彭总感觉压力挺大,并且预感到会“乌纱帽”不保,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在青岛举行召开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全国啤酒市场营销研讨会,邀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啤酒行业及相关部门的老前辈参加,他们一致主张彭总的思路与做法是正确的,才使得彭总躲过一劫。

就是这样的一位彭总,敢作敢为,并且能找到办法去达到目的。因为他放下青岛啤酒只生产高档酒的名牌架子,上马生产宜于百姓消费的大众酒,使得青岛啤酒仅在青岛一地,其市场占有率便一下子从20%飙升到80%。在他任职期间,青岛啤酒又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兼并了总生产规模逾100万吨的20余家啤酒企业,并先后投入4亿元巨资,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立了营销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收回了香港的总经销权,实现了企业对消费者的直接供应。

也许是因为青岛啤酒加盟了这样一位胆识过人并且运筹帷幄的彭总经理,为青岛啤酒外延式扩张低成本战略找到了支点,青岛啤酒注定要在那个年度风生水起。

最后,如果要总结青岛啤酒如何从贵族品牌走向大众品牌演变史的话,不妨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一个特定的品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孕育的名牌)在特殊的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性时期)由于特定的环境(市场无序竞争)加上一位特别有个性的领导人(彭总)而成就了青岛啤酒的今天,也许其中的一个因素变了,青岛啤酒也就不是今天的这个结果。

进言青啤品牌整合之路。

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岛啤酒集团9年来共投入资金六七亿先后兼并了西安、平度、鸡西、马鞍山、上海、广东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2003年,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啤酒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而碰巧,今年又是青啤的百年大庆。百年青啤如欲继续辉煌百年,显然需要一套成熟的品牌战略。

从“品牌渗透”到“品牌整合”

我国啤酒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当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习惯性和偏好性消费加上一些非市场的因素迫使三大啤酒集团只能以“品牌渗透”的策略开拓市场:即在当地收购一家企业,注入自己的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产品配方、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

通过几年的渗透,三大啤酒集团在市场份额、产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旗下也拥有了数十个品牌资源,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竞争实力都有了明显的飞升。但规模扩张中偏重于当地市场的品牌管理策略对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制约力也越来越强,关注短期局部的品牌策略和关注长期全局的品牌战略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品牌整合”时不待我。

相对而言,一直没有强势啤酒品牌的华润则一身轻松,把“雪花”作为未来的全国性强势主力品牌来打造。

同样,青啤也适时启动了“品牌瘦身计划”,欲在五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砍至10个以下,把青岛啤酒、汉斯、崂山、山水等中高档品牌打造成一支主力军,最终形成主品牌、副品牌和子品牌形成“金字塔”形的品牌结构,即以青啤和汉斯等外资啤酒品牌构成品牌金字塔的塔尖,青啤和崂山、山水等国内知名品牌筑就中坚力量,而其他大众国产品牌奠定塔基。这样做的考虑是最大可能保持青啤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其他品牌原有定位的价值,并在中高和低档品牌间建立防火墙,提高高端品牌价值的安全度。

从“金字塔”到“有限品牌”

纵观著名国际啤酒制造商,品牌最多不过四、五,甚至是单一品牌,集中资源是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和放大的保证,真正是一拳之力胜于五指。对于品牌数量达40之多的青啤来说,“金字塔品牌战略”不失为品牌整合之道,但也只是权宜之道,是对尴尬现状的妥协。这种所谓“即有重点,又全线出击”的品牌整合其实很容易“没了重点全线溃败”。

我们知道,品牌定位越高端销量越小而品牌投入越高,所以一般厂商高端品牌总是很少,基本上一到两个。而青啤旗下有数个高端品牌,且除青啤外其他高端品牌基本上区域性品牌,市场影响力局限很大。按照“金字塔战略”,这些高端品牌和“青岛啤酒”在同一战略高度,必将极大地分散力量,对于塔尖品牌建设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青岛啤酒”品牌从塔尖到塔身,定位模糊且价值下延。这对于长期在国内竖立高档啤酒品牌形象的青啤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最终造成品牌定位价值不清。而且,这一下沿的趋势还有滑落至塔基之势。在一些市场上,特别是在青啤没有“地产地销”品牌的地区,如北京、湖北等地,青啤低价入市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此无界限的跨位销售对于品牌价值的损伤不可小视。

而且,随着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品牌竞争的烈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谁的品牌定位清晰,影响力强,谁就将在市场中占据先机。现实的情况是华润、燕京逐渐将品牌投入集中在某个品牌上,青啤的出路必将是以相应的强势品牌与之抗衡,而这一强势品牌自是“青岛啤酒”莫属。当然,青啤的另一选择是将“青岛啤酒”品牌“束之高阁”——严格定位为高档啤酒,然后另取“汉斯”或其他另一品牌作为中低档品牌进行强势推广,攻守自如。

“有限品牌”战略是青啤必由之路,但其他众多品牌的价值就不顾了吗?当然不是。

“有限品牌”战略的要义在于以青啤为主力品牌,占据高端定位,将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置于中间,普通大众品牌则被做为高端利润保障的防火墙,采取品牌价值收割战略有限投入,以销促长,在当地充分发挥原品牌定位点所在,逐渐回收这些品牌中沉淀的价值,回收来的资金又可投入到青啤品牌的建设中来。经过数年的过渡,一些品牌随着原有品牌价值的回收必将逐渐走向衰亡,企业资源就可以自然而然集中到数个强势品牌上来。

从“有限品牌”到“差异品牌”

“有限品牌”战略的意义在于品牌价值的集中化,即将众多品牌的价值集中到数个上来,形成强势品牌阵线。但品牌价值集中化之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单一品牌”是集中化后的集中化,最终把品牌价值合一,但这种方式风险极大。对于数个强势品牌而言即使不做刻意的差异宣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必有相当大的不同,要成功将其价值叠加到一个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啤酒这样的大众消费品市场,“单一品牌”战略使得品牌在功能定位、价值导向甚至侧翼防御上回旋余地太小。即使象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管理专家,也不得不依靠“雪碧”等多个辅助品牌建立品牌阵线,在口味和形象上和主力“可口可乐”品牌相呼应。

“青岛啤酒”品牌由于近百年延传至今且始终展现精品定位、金牌质量,品牌确实颇具“横向的长久性”和“纵向的深远性”。这一特点也正是“青岛啤酒”的价值所在。所以,相应的品牌价值最大化战略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

“差异品牌”战略就是以“青岛啤酒”为核心,将非青啤的数个强势品牌通过功能、体验、价值等特质进行差异化定位,而位居中心的青啤保留在中性位置,求档次而不求差异,着重在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塑造全国性领导性品牌。如此形成的青啤品牌阵线将是一个“青岛啤酒”体现核心品牌价值,其他强势品牌满足特性需求的品牌集群,最终实现品牌集群价值的最大化。

也许到这一步青啤才基本上走完了品牌整合之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