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来源:趣味经验馆 2W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答案是躲。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如下: 1、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如下: 1、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应先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避震时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保护头颈、眼睛和口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地震时,应该采取躲避的策略而不是跑动。

当地震发生时,跑动可能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因为你可能会被掉落物品、倒塌的建筑物或其他危险物品击中。

以下是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躲避措施:

1. 躲在坚固的结构物下面:尽可能寻找坚固的家具、桌子、门框或墙壁等,躲在它们下面。

这些结构物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 避免靠近窗户、大型家具或易倒的物品:地震时,窗户和易倒的物品可能会破碎或倾倒,造成伤害。

尽量远离这些危险区域。

3. 远离高楼大厦和危险建筑:如果你在室外,尽量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建筑物。

4. 保护头部:如果没有结构物可以躲避,应该蹲下并保护头部。

可以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少被物体击中的风险。

5. 注意安全出口:在地震发生后,尽量寻找安全的出口,并迅速离开建筑物。

避免使用电梯,而是选择楼梯下楼。

总之,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并尽量采取上述躲避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受伤的风险。

此外,了解地震应急预案,参与相关演习和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时,应先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时应采取的条丰革异是低工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保护食金似频认田致倒头颈、眼睛和口鼻。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发生地震来自后,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是最佳的躲避地点,承重墙角,大冰箱旁边,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比较小的地方都是可以躲避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权激减视观属采形成生命三角,不至于完全坍塌。躲避时尽量靠近水源处。家里最安全空间依次如下:厕所,厨房,承重墙的墙根下,铁质,实木床下。

震的时候不要选择阳台,窗户下面,建筑物内侧或者靠近外墙的地方躲避,因为从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楼房的最终都是外墙坍塌,主体保存。此外,地震发生时不宜躲到柜子或者箱子中,一旦躲进去,会丧失主动性,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地震时该躲还是跑

地震时要就近躲避。

以下是发生地震的自救方法:1、地震时要就近躲避: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震发生时究竟是跑好还是躲好,其实,许多专家指出,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选择就近躲避,等到地震后要马上跑去安全的地方,这样做是最好的自救方法。

2、躲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在发生地震时,如果是住平房,要赶快跑到外面的平地上,如果住高层,我们应该躲到那种房子倒了以后可以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桌子底下、床底下、沙发旁、墙角等,或者也可以跑去卫生间,这些地方相对来讲是比较安全的,关键时刻可以救命,要注意不要跑去阳台。

3、保护自己的关键部位:在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后要赶紧坐下或者蹲下,旁边如果有较牢固的物体要赶紧抓住,要不然地震时有可能会摔伤,同时还要低下头,用手部抱住头和后脖子,当然,眼睛也得闭上,以免有脏东西进入。

4、如果在用火要赶紧关火:如果地震时正在使用煤气炉或者是取暖炉的话,在刚开始感觉到晃动,还比较轻微时,就要赶紧跑去关火,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就等到大的晃动停下来的时候马上去关火。

5、在室外发生地震时:如果是在室外发生地震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再跑到室内去,同时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应该找个较为开阔的地方,然后蹲下,也可以趴下,要注意不要跑去那些破旧的房子旁、广告牌下、高压线下或者是路灯下。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 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

地震逃生自救方法:

1、躲到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地震的时候是应该跑还是躲?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另外,地震时避震方法的选择还应根据房屋抗震性能和地震大小确定。如果是抗震性能差的老旧建筑物,或者判断是特大地震时,就适合采用外跑与就近躲避结合法避震。

如果是在平房或楼房的一、二层时,则可力争跑出去避震。如来不及跑出去,或遇到房外有物品坠落时,可就近躲避。如果是在楼房的三层以上,应选择就近躲避。如果是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适宜采用就近躲避法。

自救知识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呢?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震时若在屋门附近,室外又无危房、窄巷或障碍,可立即跑出室外。从屋内撤出后,一定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大烟囱、水塔、高压电线、变压器、桥梁、陡崖、危岩、滚石地带。震时宜就近避躲,不能乱跑。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震时,应先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时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保护头颈、眼睛和口鼻。

地震时,应先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时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保护头颈、眼睛和口鼻。

地震来了到底跑还是不跑啊?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可是不得了,除了东三省,几乎大半个中国,连台湾岛、越南、泰国都有震感。俺年轻时遭遇过唐山大地震,然后又在日本经历了几次4-5级的小震,对地震还是有所体验的。

看到电视里播出的上海北京写字楼里的人们向外跑的镜头,要是在日本,这样的小震人们根本就无动于衷。俺刚到日本时,某日凌晨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房子在晃动,因为有唐山大地震之经验,知道是地震(5.5级),可俺没听到外面有任何动静,看来日本人对地震是习以为常了,所以后来上班时发生小震,也和日本人一样,表现出临危不惧的气概。

地震来了,到底跑还是不跑?当然,跑不跑是指你在建筑物内而言,如果地震时你刚好在一幢大楼边上,你要是不往空地上跑就是大脑进水了。

有句顺口溜:“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俺这非地震专家给修改一下子:“小震不要跑,中震看着跑,大震跑不了”。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纵波先到,上下颠簸,横波随后而来,水平摇摆,如果处于震中,这两个波几乎同时达到地表,所以,震级较大(7-8级)时,人根本站不起来,如果房门是关上的,因建筑结构受震变形,十有打不开,被纵波震松的建筑物很快就会随横波的摇晃倒塌,也就是十几秒钟,你还没反应过来呢,房子已经倒了,你跑得了吗?但是,大震过后马上还会有余震,力度稍弱,但还会对处于半倒塌状态的建筑物产生进一步的破坏,所以首次地震平息后,如果被卡在建筑物内出不来,要设法移动到较为安全的地带,比如有管道支撑的地带。

中震或曰强震(6-7级)可能有些房子还能维持不倒,大部分楼房可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不会在十几秒内立刻倒塌,如果你处于楼房的底层,而且自信可以在十几秒内跑离到空旷地带,不要犹豫赶紧逃生,如果你处于高层而且在平地跑百米还要呼哧带喘,等您跑到楼下,已经来不及了,轻的会被从楼上掉下的东西砸伤,重的则是被倒下来楼板楼墙砸中而死。还想跑吗?能躲就躲吧!厕所、床下、桌下,同时要尽量抓住管道、床腿、桌腿等能使你固定的物件,如果能临危不惧,在身边找到毛巾、衣物、枕头、水,则最佳矣,毛巾可以用于防烟尘,衣物可以用于御寒和包扎伤口,枕头可以用于缓冲和保护头部,水乃生存之必须!震完了,房子没倒,万幸,赶紧逃生!要尽可能拿一些救急用品,如衣物、水、食品、药品、手电筒等。

小震(4-6级)除了会把家具物品移位外,对建筑物不会有很大的损伤,除非你正在一个烂尾楼里参观,千万不要乱跑,如果遇到惊慌失措的人群为了逃离而互相拥挤踩踏,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人说了,地震突然发生了,谁也判断不了到底是大震、中震还是小震,怎么办?您就按中震对待就行了:来得及跑就跑,来不及跑就躲呗。

唐山大地震,传到北京也就相当于6级左右的小震,不过地震时的响动和满天红光也怪吓人的。虽然震感强烈但多数楼房仍安然无恙,等俺们楼里的人都跑出来,地震也完了,所以,跑不跑后果都一样。那时因有余震大家都不敢回楼里住,数月后几乎家家都在楼间空地上盖起了抗震棚,最后全都是白费材料和功夫。实际上,余震的震级是递减的。再者,由于大震释放了很大一部分岩层中聚集的能量,所以震源地附近几百公里范围内数年内应不再会有大震。所以,成都的市民只要确认自己的房子不是危房,就可以放心回家睡觉了。

而北京的一些市民因汶川大震引发通州小震而人心惶惶,这大可不必。频繁发生小震,预示该地区进入地震活跃期,但几乎没有在频繁发生小震后又发生了毁灭性的大震的历史记载。有些地震专家认为有小震比没有要好,因为小震也是释放了少量的岩层能量,而一个地震带长期没有小震,下次发生大震的可能性就很高。这和人的情绪一样,压抑太久而不发泄,反而会有可能大爆发一次。

在频繁发生地震的地区,都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常备救急用品,对摆放的物件进行固定,将床放置于远离建筑物外墙一侧,等等。不过,再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抵御大震,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应该说人们防震常识比较普及,预防措施也不错,可是1993年的阪神大震灾还是死伤无数,所以真要是发生大震,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逃生?

‍‍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发生3.1级地震。据悉,在乳山地震之前,威海市文登区也发生了4.6级地震。那么,面对比乳山地震更为严重的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紧急救助呢?看看下面的地震急救常识。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一、地震后的自救方法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二、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附:四种常用的快速止血方法

压: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训才能学会。

包: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 (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1、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3小时。

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编后语:尽管人类已经十分强大,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显得如此渺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多学一些急救常识,准备好响应的应急预案,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

地震来了该往哪里跑,到底是躲在桌子里还是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地震时要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一、学校人员

在学校中,地震时要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

二、街上行走

在街上行走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三、车间工人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四、行驶的车辆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五、楼房内人员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六、商店

在商店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

地震时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2)、不要滞留在床上

地震时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3)、可选承重墙墙角作为避震点

地震时,如果家住楼房,下面这些地方是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自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地震突袭时,人该如何应对?

地震时跑还是躲

先躲后跑,因为地震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颠簸时房子容易倒塌,所以要躲,摇晃时,房子稍微稳定些,能跑则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