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拟有什么不同

来源:趣味经验馆 2.64W

第一,在比喻中,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在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用来比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 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比喻,它的本体(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喻

比喻和比拟有什么不同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比喻和比拟都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都有比的成分在内,而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在于,它们所比的对象不同,比喻它只是将两个有共同特点的或者是共同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作为一个比的手法。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拟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例如:(1)湖水

而比拟则是更进一步,它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要将之拟人化,比如说像每束花都是一首诗,跟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们两个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将花比作了诗,这是两个具有共同性的事物,花跟诗都是可欣赏的,都是美的存在,而另外一个将花比作了女子,这是拟人化的过程,所以说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此。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拟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例如:(1)湖水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什么是比拟?与比喻、拟人有何区别和联系?最好举例说明。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把植物拟人: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拟物: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语文上的“比拟手法”是什么,与“比喻”有什么

比拟手法是借助想像力,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比拟与比喻的分区别 :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例如:春天花儿(本体)盛放,好像美丽的小姑娘(喻体)。 有本体、有喻体,所以这一句是比喻。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这一句是比拟。

比喻和拟人有什么区别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af1268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拟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例如:(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二、拟物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6)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

比喻与比拟这两种修辞怎么区分?

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成了令一种事物,拟人是把事物变成了人特有的动作

比喻与拟人,比拟的区别,并举几个例句,

[编辑本段]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编辑本段]拟人

把事物当*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以动物拟人: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 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本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以植物拟人:

(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简析] 诗人满怀*,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

以无生物拟人:

(3)*口对准星星,

星星大吃一惊!

看它呀,躲躲闪闪,

看它呀,跳跳蹦蹦.

星星,不要害怕,

战士的眼睛最清!

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

瞄你,只是练功.

星星笑了,

笑着跳上了准星.

眼睛——星星,一条线,

牵来了多少黎明! (石祥《瞄星星》)

[简析] 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 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 又怎么会"笑" 怎么会"跳上准星" 因为战士在用*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以事理拟人:

(4)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

[编辑本段]拟物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

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人拟为植物:

(6)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简析]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

拟抽象事理为物:

(8)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

[编辑本段]构成比拟的主要方法

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比如:

(9)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

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

A 由人到物的转嫁:

(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

(刘绍棠《两草一心》)

B 由物到人的转嫁:

(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比如:

(13)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比如:

(14)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比如:

(15)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比如:

(16)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

(17)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猜想》)

构成比拟的手段绝不止以上几种,人们在运用中总是不断创新,使比拟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比如:

(18)民政干部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古华《芙蓉镇》)

拟人一般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可是上面的例子却反把拟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让人从头到脚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态,这就使拟人方式出新,别致,语言也显得格外生气勃勃了.

[编辑本段]比拟的效果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

比如:

(19)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

《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彩,并创造某种意境,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0)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

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21)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达到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毛泽东《论持久战》)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

[编辑本段]比拟的运用

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具有可拟性,符合事物的特点,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如歌声可以传向四面八方,这与鸟会飞的特点近似.因此可以说"歌声在飞翔",倘若说"歌声在飞奔"就不恰当了.再如:如"五洲向我们歌唱,四海向我们招手"."五洲"和"歌唱","四海"和"招手"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这样的比拟不符合事物的特点

第二,要注意言语环境.比拟修辞在文艺性作品中用得较多,如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便较多地运用,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

第三,要注意感*彩.比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因此比拟的感*彩必须鲜明.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感情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人民用乳汁哺育了我",感情是基于对人民的敬爱.

比拟确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用得不当,还不如不用.比如,我们在叶圣陶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运用了拟人格,当再版时,作者将拟人手法舍弃了:

原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

《叶圣陶集》

改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

《叶圣陶文集》

改句去掉拟人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她"那种沉重的心情;用了拟人格反而使沉重的心情显得轻松和悠闲了.

[编辑本段]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拟.故比拟亦可谓为比喻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笔."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辞格.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比拟其实就是比喻,比喻中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把人当作物,把物当作人.为什么要把,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把甲当作乙呢 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种.因此,比拟和比喻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这是因为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时,甲乙两物往往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不能改为"青山欢笑河起舞".因为这里暗含着比喻.

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比如本文中的例(6)中所描写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变成了荷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热门标签